义田记 (宋)钱公辅 ①范文王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②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
也。③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始终其志。公既殁, 后世子孙承其志,如公之存也。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④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①。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⑤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②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⑥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世云。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觞桓子:罚桓子饮酒。②瘠:通“胔”,尸骨。
30.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31. 第③段“尝有志于是矣”中“是”指 。(2分)
32.第④⑤段说理采用了衬托的写法,试举一例加以分析。(3分)
33.对第⑥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34.用自己的话概述范文正公救济全族人的具体方法。(3分)
十月朔日咏桂 (清)曾纪泽
何年移种自瀛洲,惯阅风霜送晚秋。
密叶当窗翠玉片,繁英照眼□金球。
已令残菊让三径,坐见老梅输一筹。
无尽光华须内敛,休同百草竞春愁。
21.在这首律诗颔联的□内填入恰当的字。(1分)
22.对本作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3.作品尾联借物抒怀,请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14.都门帐饮无绪, ,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
15.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16. ,恶乎成名?(《〈论语〉七则》)
17.胡未灭, ,泪空流。(陆游《诉衷情》)
18.尽信书, 。(《孟子》)
19.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十分秋色无人管, 。 (黄庚《江村即事》)
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流通加工的是( )。
A.某工厂采购布匹、纽扣等材料,加工成时装并在市场上销售
B.某运输分公司在冷藏车皮中保存水果,使之在运到目的地时更新鲜
C.杂货店将购进的西红柿按质量分成每斤1元和每斤2元两个档次销售
D.某批发商在运输玻璃杯的过程中,为杯子加上防震外包装,以避免其碎裂
绿色壁垒是指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过制定环境标准和法规,为保护生态环境、人类以及动植物生命安全与健康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各种限制或者禁止贸易的措施,它是能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绿色壁垒行为的是( )。
A.某大型连锁超市只销售通过绿色食品检验的进口农产品
B.一家纺织品进出口公司销往欧洲的10余吨棉纱因检测出含有德国禁用的偶氮染料而停止出口
C.某公司向国外出口大蒜,因途中货轮上的温控设施出问题,部分大蒜到港后变质,结果所有大蒜被退回
D.一家工厂生产的木质卧室家具在美国市场销售量非常可观,但由于美国提高了木质卧室家具的关税,其出口量大受影响
根据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宪法》第1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
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开放的恐惧①如果说有一种恐惧来自开放,那么我们很容易把它看作是保守分子的反应。对开放的恐惧显然是极端无自信的虚弱表现,但是,我在这里竭力要表达的恐惧是另外一层含义:即力主开放者在开放来临之后的恐惧,就像一个自由斗士所争取来的自由,反而使他陷于新的困惑与痛苦中。人是常常为自己招来魔鬼的,关于这点我们从儿童故事里就已知道了。一个整天关在屋子里的孩子老是想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到河里去游泳,后来他偷偷地来到森林与河边,却遭遇了狼和水妖。结果,这个孩子就回到家,在写着狼的故事和水妖的故事的童话里安全地幻想,他再不愿真的碰见它们了。②开放的恐惧是一种没有托辞的恐惧。在封闭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可以为自己的无能进行辩解,他可以把一切归咎于外在的禁锢,个人就不承担什么责任了。但是开放却让这种推托显得滑稽,因为,你的无能只是你的无能所致,除此你没别的理由,你的一切弱点不是暴露无遗了吗?③开放的恐惧是一种参照系太多的恐惧。在单一的社会中,人们会很方便地找到现成的原则、方式和楷模,在某种强制和规定之下,他们的个人能动几乎不起什么作用。他们生活得太一致太统一,可是这不是他们的愿望,这绝对不是他们的事。但是开放却把人们赶到一个丰富多样的世界中间,让他们面对五花八门的事物无所适从。人们开始有了很高的欲望,不过这欲望并非是容易满足的,于是他们反而有了受挫感,这受挫感又是不能归咎于外部的。④开放的恐惧又是一种无人响应的恐惧。在取向统一的社会里,见解是有普遍性的,对普遍见解的不满也是普遍的——专断和反专断,一种声音和反对一种声音,都构成了这个社会思想冲突的两极,这两极都会有相当的响应者。开放社会却完全不同,它是一个多极的世界,多极的世界就是一个分层世界,一个社团世界,一个圈子世界,一个俱乐部世界,一个个人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除了极少数重大问题,绝大多数的事物和见解只和一部分人发生关系,甚至,只和自己发生关系。这样,你若不能引起人们响应,你的声音被其他声音淹没掉,也只是你自己的事,你根本怨不了谁。⑤开放的恐惧归根到底是自由的恐惧,正是自由把人置于一个没有依赖也没退路的世界当中,由人自己把自己带向未来。我们不妨想一下,在这种孤境里我们能战胜恐惧吗?⑥但是恐惧恰好是开放社会和自由人的基本特征,恐惧考验我们是否有资格生存在开放社会,是否有资格成为一个自由人。我们将适应这种不找托辞的生活方式,我们将 ⑴ ,我们将 (2) ,最后,我们将在自由选择中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⑦没有恐惧的人不配为人。在迎接开放的同时我们也迎接了魔鬼——恐惧。这个现代的梅菲斯特①把我们带出了伊甸园,我们看到阳光的时候也看到了黑暗。从今往后,恐惧将伴随着我们的自由的一生。我们不能像那个孩子,仅通过书本来做自由之梦。
【注】①梅菲斯特:歌德《浮士德》中魔鬼的名字(Mephisto)。
1.第①段中用孩子的故事要阐述的现象是 。(2分)
2.第③段中的“参照系”是指 。(2分)
3.分析第④段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2分)
4.关于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5.根据②段的内容,完成第⑥段空格处填写,要求上下呼应、语义
连贯。(4分)(1) (2)
6.本文结构清晰、思路严谨,请就此做具体分析。(5分)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