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牡丹江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都设有对地方、对百官的监察制度及监察机构,以期实现对权力的约束。其中“位卑权重” ,“以小驭大” 且无固定治所的是( )

A秦朝丞相

B汉朝刺史

C元朝御史台

D明朝提刑按察司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监察机构,“位卑权重”,无固定治所,符合题意的是汉朝刺史。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的意思,结合所学知识答题即可。

易错点

学生如果对基础知识不熟悉,会想当然选择。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复合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是先看看题中哪一个小项目是错误的。材料强调“同姓不婚”,结合所学知识,鲁国是姬姓王国,燕国也是姬姓王国,二者不可以通婚,②表述有误,将含有②选项的排除即可。

考查方向

西周的分封制。

解题思路

首先分析判断小选项中哪个是错误的选项,不符合史实的,或者是表述错误的。然后就可以判断出哪个是正确选项。结合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史实和“同姓不婚”的原则,根据“鲁晋不通婚”,可见晋国也是姬姓王国;而“秦晋结好”,可见秦国就是非姬姓王国;燕国是姬姓王国,“秦燕可以通婚”,推出C项正确。

易错点

不清楚西周分封的诸侯国。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以下有关秦始皇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秦始皇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制下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是否定式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称号体现深化皇权,凸显其君主专制的趋向,不是为了效法古代明君,B项有误。

考查方向

皇帝制度。

解题思路

结合“皇帝制度”的内容和实质,分析题目结论即可。

易错点

学生易从表象入手,错选题意。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经典唱词,在这里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

①政治上农民遭受压迫奴役之苦 ②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地位的真实写照

③封建农民没有基本的人身自由 ④封建社会农业经济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复合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是先看看题中哪一个小项目是错误的。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状况,没有体现封建农民的人身自由问题,③表述有误,排除所以含有③的选项;材料体现出封建农民的地位低下卑微,②表述正确。

考查方向

小农经济。

解题思路

首先分析判断小选项中哪个是错误的选项,不符合史实的,或者是表述错误的。然后就可以判断出哪个是正确选项。

易错点

解读材料不到位,将部分信息的内涵扩大化,错选③。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本质上是土地公有制

B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C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D均田制从北魏至唐代前期实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为奴隶主的土地,即私有制。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相关的知识点。

易错点

学生如果对基础知识不熟悉,会想当然选择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至今流传在上海地区的一首民谣。下列对“黄婆婆”历史贡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了古代蚕桑生产的发展

B推动了古代丝织技术的发展

C促进了汉代纺织技术的改进

D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黄婆婆”,教我们纺纱织布,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指元代的黄道婆的纺织技术,推动棉纺织业的发展。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题即可。

易错点

学生不清楚材料所指的黄道婆纺织技术,就无从着手。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 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体现出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A项正确。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解题思路

读懂题干的主要意思,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判断。

易错点

学生不易从实质入手,错选为表面现象看问题,导致错误选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清朝内阁办理案件时的流程是“惟揣摹此样本为急”,并且是依样画葫芦,还得仔细看着画,可见其体制的僵化。

考查方向

清朝的内阁。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材料对内阁的呈现指向解读信息。

易错点

解读“内阁”的实质,不了解材料的指向。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李守德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平民。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的是( )

A其仁孝谦和,被举荐为孝廉

B在长安夜市里摆地摊,生意兴隆

C在官营手工工场买了一件丝绸长袍

D为岳父贺寿,买了一个青花瓷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平民,结合所学知识,此时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选项中的现象是可能出现的。

考查方向

中国汉代的察举制,商业发展,手工业的成就。

解题思路

审清题意时空界定,汉武帝时期的平民,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相关知识点即可。

易错点

学生如果对基础知识不熟悉,会想当然选择。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己达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明朝崇祯年间的金银比值从之前的1:6到1:15,可见白银贬值,联系所学可知,这与新航路的开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有关,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之一(对亚洲)。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结合新航路开辟对亚洲的影响分析即可。

易错点

单独从明朝考虑,不能从全球史的角度分析此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下列制度、法令中,既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又能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是( )

①梭伦的财产等级制 ②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

③均田制 ④募役法 ⑤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正确答案

C

解析

复合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是先看看题中哪一个小项目是错误的。材料强调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又能促进公平正义的法令和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举措,打击了世袭贵族的特权,无形之中成为社会动荡的因素之一,②表述有误,排除所有含有②的选项即可。

考查方向

古代中西的政治、经济制度。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易错点

学生如果对基础知识不熟悉,会想当然选择。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第三表(执行)规定:“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材料反映罗马法的基本特点是:( )

A保护平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

B保护罗马共和国境内所有居民

C注重法律程序,保证司法平等                

D保护私人财产,注重公平原则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罗马法对债务人还不起债务的惩罚,可见其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考查方向

罗马法。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有效信息即可。

易错点

对材料的有效信息解读不够,想当然的选择罗马法的特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

A注重形式和程序化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D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罗马法在物品交易中具备的条件,并且缺一不可,可知此处强调的是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化。

考查方向

罗马法。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有效信息即可。

易错点

对材料的有效信息解读不够,想当然的选择罗马法的特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D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帝国议会否决首相提案,却遭到首相要求的联邦议会的解散,后来重新选举的帝国议会,通过的法令,需经皇帝的批准,可见其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

考查方向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的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易错点

学生不清楚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实质,容易错选其他选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吕一民《法国通史》称“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其“独特”之处在于(        )


A 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B在外国势力主导下制定

C 总统和议员选举产生

D各派势力妥协痕迹明显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法国的宪法是有名但是无“宪法体现”,联系所学知识,可见其独特之处在于各派势力妥协的成果。

考查方向

法国的共和制。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易错点

学生对法国共和制的来龙去脉不清楚,不易作对此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位于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等6处办事处所组成。到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5万名员工、与1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仅阿姆斯特丹就认购了一半的股份。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 )

A商业资本是推动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动力

B荷兰的工业发达,基础雄厚

C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殖民贸易公司

D荷兰垄断了当时的世界贸易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5万名员工、与1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可见其商业资本的实力,选项A项正确。

考查方向

荷兰的殖民扩张。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考查学生解读信息,概况信息的能力。

易错点

学生没有解读材料信息,不能从中概况有效信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德国政府授予的专利数目的增多,体现出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考查方向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的有效信息提取不足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两者内容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规定国家元首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B国家元首由选民直接选出

C政治权力中心在议会

D众议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宪法中的民主性的体现,符合题意的是D项。

考查方向

近代西方的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和法国宪法中的民主性体现的史实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易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经济的发展和权利的分配之间脱节,为此是提升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即议会改革。

考查方向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议会改革。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进行分析概回顾相关的史实,从时间“工业革命”入手分析就可以。

易错点

学生没有看清“工业革命”后,容易错选此时间之外的史实。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对廉价服装需求的无限扩大,‘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

A市场需求的扩大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之一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工业革命的开展得益于“对廉价服装的需求无限扩大”,可见其强调的是市场扩大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

考查方向

工业革命。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有效信息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的有效信息提取不足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条约中的内容规定中英交易不再归“行商”管理,可见宣告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

考查方向

闭关锁国,鸦片战争。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有效信息即可。

易错点

学生没有审清题意就做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用中国干支纪年法(注:六十一甲子))冠名历史事件,武昌起义又名辛亥革命。以此为基点,上一个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在中国历史上各有何大事发生( )

A太平天国起义 中美正式建交

B英法联军之役 中日正式建交

C太平天国起义 重返联合国

D英法联军之役 尼克松访华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提及武昌起义时为辛亥革命,即1911年,结合材料的“六十一甲子”,上一个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分别是1851年和1971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大事分别是太平天国起义和重返联合国。

考查方向

武昌起义,太平天国起义,重返联合国。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的信息,抓住时间,联系所学作答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无法回忆相关的知识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岛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提及的事件特点是“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岛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指国共合作北伐战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动摇帝国主义统治的根据。

考查方向

国共合作北伐。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的有效信息提取不足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最符合193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所戴军帽的帽徽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时间为“1938”年,“中共”的军帽体现出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一,为抗战贡献力量,B项符合题意,正确。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革命。

解题思路

联系所学知识,抓住时间“1938年”,符合此时间段的“中共”史实即可。

易错点

学生不清楚中共各个阶段的斗争史实,容易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942年2月14日,蒋介石在致罗斯福感谢美国对华贷款5亿美元的电文中说:“此次借款,除为军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之经济机构,收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增加生产。”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 )

A出卖国家利益巩固统治

B依赖美国进行抗日

C既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

D消极抗日贪婪敛财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提及蒋介石针对美国的贷款,除了军事上的需要外,还得“加强我国之经济机构”,可见其即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

考查方向

抗战时期的经济发展。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有效信息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的有效信息提取不足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提及此时棉纺织业的衰落在于“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可见B项正确。

考查方向

“一战”时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有效信息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的有效信息提取不足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

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提及民国初期,通过颁布条例、法规,规范商业制度,可见在社会转型中近代法制建立。

考查方向

近代民主法制的建立。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有效信息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的信息解读不够,容易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B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C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D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材料强调的是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到实业救国的实践活动,从中实业救国无法体现变革的思潮,C项有误。

考查方向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实业救国。

解题思路

解读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的有效信息提取不足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正确答案

C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①出现在1919年,②出现在1937年后,③出现在1927年后,④出现在1934年后,可见C项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中国近代革命。

解题思路

联系所学知识,记牢时间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不清事件的时间,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下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 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正确答案

D

解析

图示中显示的是某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871年后增长,到“一战”时期和结束时迅速增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一战”时期的战略重点就放在亚洲的中国,通过“一战”的成果也固化了它在亚洲的影响力,D项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日本独霸中国。

解题思路

解读图示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回扣图示信息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此段的史实了解不清而无法选择。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清末恭亲王说:“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清问:特亲王的“权宜之计”及“久远之谋”各指( )

A前者指轮船、枪炮,后者指建立造船厂与兵工厂

B前者指典章、规则,后者指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C前者指国际公法,后者指设立总理事务衙门推展外交

D前者指练兵、制器,后者指设学校,学习西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提及恭亲王说到“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可见不仅学其技术,还要学其技术之法,D项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洋务运动。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的有效信息提取不足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公社的“基点在于社会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随时可以撤换的”。这表明巴黎公社( )

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B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C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D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提及公社基点是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对选民负责,可见其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

考查方向

巴黎公社。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联系巴黎公社的基础知识解读有效信息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巴黎公社的基础点理解不到位,不能和材料情景相对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950年,毛泽东说:“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为此,中共的政策是( )

A欢迎资产阶级参加新政协第一次会议

B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

C为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准备

D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针对民族资产阶级要团结他们,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共的策略是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

考查方向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政协制度。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性作答。

易错点

学生对民主制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知识混乱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不同国家、民族在不同时期都会有自己的“梦”;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也有着不同的“中国梦”。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 —-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 —--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 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专制梦醒— -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天朝惊梦”指太平天国起义(1051-1964年),“自强梦碎”指洋务运动(180-1895年),“专制梦醒”指辛亥革命推翻专制政权(1912年),“建国梦成”指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富强梦启航”指改革开放的中国(1978年后),综上所述可知,B项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中国近代革命,现代中国史。

解题思路

联系所学知识,回忆具体事件的时间作答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时间记忆有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中国民主资本主义在1870-1919年处于上升发展到顶峰阶段,1919年“一战”结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下降,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得到发展,但历经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过渡阶段(1949-1956)而下降、萎缩至重生为社会主义经济,故选A项。

考查方向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解题思路

联系所学知识,解读图示信息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掌握不清而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下图为1978—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图。该图反映出( )

A农业生产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B工业产值长期徘徊不前、发展滞后

C体制变革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变动

D服务业超越农业得益于南方讲话

正确答案

C

解析

图示中显示的三大产业的变动情况,农业是下降趋势,但不是不断下降,中间有起伏,A项有误,工业产值一直占据两者之上,不能体现发展滞后,B项有误;从计划经济体制到1992年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C项正确服务业超越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而南方讲话出现在1992年,D项有误。

考查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解题思路

解读图示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易错点

解读信息不全,联系所学知识有误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百度词条对“近代化”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一致的有(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在现今之中国,民智未开,故共和难行,唯有效仿英吉利之宪政,才是中国之出路!

A③④

B①②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题干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①指立国在于“礼仪、人心”,即中国的封建政治体制,与“民主化”不符,排除;②指义和团的盲目排外色彩,与“科学化”不符;③强调机器的发展,④强调立宪,⑤强调民智开发,效法英国宪政,体现出民主、法制和经济工业化等,符合题意,故选C。

考查方向

现代化的内涵。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学以致用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现代化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能将现有的现象与内涵对应。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段话表明( )

A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

C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D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提及十月革命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可见其注重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性。

考查方向

俄国十月革命。

解题思路

解读有效信息,并结合十月革命的史实作答。

易错点

学生解读信息有误,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说了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引来与会官员会心一笑,但如何将这三个字翻译成英文却让海内外媒体伤透了脑筋。下列在中国现代史上出现过的违背客观规律的“大折腾”的事件是(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提及在中国现代史中出现的“大折腾”的事件指失误的地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是经济建设出现的失误体现,C项正确。

考查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历程。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有效信息,定位中国现代史,出现的失误,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易错点

解读材料信息有误,容易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正确答案

D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A项中的“新生”可知,指新中国的成立;B项中的“深耕和千吨钢”,指大跃进时期;C项中“现代化”,指1978年后的中国D项中的“港澳回归”,指1997年后的中国,综上所述,D项符合题意,正确。

考查方向

中国现代史。

解题思路

联系所学知识,牢记事件时间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时间记忆不牢固而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①出现在文革时期(1966-1976),②出现在大跃进时期(1958年),③出现在新时期的中国即现在的中国,④出现在改革开放后(1978年后),综上所述,B项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新中国现代史。

解题思路

联系所学知识,牢记事件时间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时间记忆不牢固而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

A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

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提及危机后的美国希望在政府,羡慕这莫斯科和罗马、柏林,联系所学知识,罗马和柏林是法西斯专政,莫斯科是计划经济体制,二者都强调政府的职能扩大,C项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国家干预经济。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联系所学知识针对性作答。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解读信息不全,错选为A或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表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格信息中显示的是经济危机方式后,美国、德国等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比例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破坏程度较大,由此可以看出牵一发而动全身,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查方向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出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表格信息解读不全,容易错理解为美国是经济霸主。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下列图片能反映罗斯福政府通过增加就业来拉动内需的措施有(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提及罗斯福新政中以增加就业来拉动内需的措施,联系所学知识,以工代赈中解决失业问题的同时,也刺激消费;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兴建是以工代赈的具体项目,故选B项。农业调整和蓝鹰运动是其在农业和工业干预经济的做法,不符合增加就业拉动内需的要求。

考查方向

罗斯福新政。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有效信息,联系新政内容来解答。

易错点

学生没有审清楚题意要求,“增加就业来拉动内需”的措施,而是直接指向新政举措。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50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通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这个 “窗口”是指( )

A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

C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

D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提及的是1998年的中国西安城郊的村庄委员会选举,强调人民的决定权,可见其强调的是基层民主的扩大。

考查方向

新中国的基层民主建设。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有效信息,抓住时间界定,有针对性的作答即可。

易错点

学生没有清楚时间界定,容易错选其他选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正确答案

A

解析

题意中提及的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三者之间的改变性在于土地的使用权,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是集体使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个体经营,A项正确。

考查方向

现代中国土地政策的调整。

解题思路

联系所学知识,解读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到位,错选C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表

读表分析,下面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①总体呈增长趋势 ②经济处于“滞胀”阶段

③增长得益于凯恩斯主义理论 ④增长是因为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从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此时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提升,由此可知其总体呈增长趋势;从时间来看,20世纪80年代后的美国经济的增长得益于政府对经济减少干预,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涨时期改变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减少干预,使美国的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复苏和发展。综上所述,本题应该选D。

考查方向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审清时间界定,联系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没有看清时间限制,容易将③错选进来。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008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灾损报告,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41亿元。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所提及的组织致力于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组织为世界银行,结合组织标志可以选出B项。

考查方向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国际和区域经济组织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下表为2001一2008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统计(单位:件),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

A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加强

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兴起

C反全球化浪潮再次兴起

D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解读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表格信息中显示在8年的反倾销调查中对华的比重逐年增加,可见此时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加强。

考查方向

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的影响力。

解题思路

表格信息要纵横分析,抓住“对华反倾销数”这个主体,放在“2001-2008年”时间段下,联系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表格信息不会解读信息,或者对信息的解读不够全面而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

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提及此时美国问题恶化,但中国、德国、印度等国家发展崛起,可见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加强。

考查方向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的有效信息,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的实质入手分析即可。

易错点

材料中显示的是多级力量的崛起,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学生容易从材料的表象入手错选B项。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25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欺负小国弱国。……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导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迸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和讯网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8分)

请你评价根据材料三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同:和平友好;互相尊重;敦睦邻邦;反对霸权(2分,四取二各1分,如果从影响角度回答也可)

异:明朝时倡导“王道”(居高临下,以德服人),怀柔远人,厚往薄来;新中国初期倡导平等、互惠互利。(2分,各1分)

原因:明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程度高;传统的朝贡体制、观念。(2分,各1分)

新中国初期恢复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和平安定的周边国际环境;打破美国的孤立和封锁;消除周边国家对红色中国的恐惧。(2分,任取二点,各1分)

解析

据材料一的信息,“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 倡导“王道”,材料二的信息中“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导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从中可以看出其共同点。材料一强调“王道”,材料二强调“平等”,这是二者的不同点。成因的分析从明朝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理念角度分析;新中国平等意识出现的成因从建国时的经济、政治环境入手分析即可。

考查方向

郑和下西洋,明朝的发展,新中国的外交。

解题思路

解读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的有效信息解读不够、不全。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评价:完全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推动中国外交理念创新、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各国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及在合作共赢基础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为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6分,四取三各2分)

坚持走和平外交之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2分,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

从发展趋势、国内经济、政治、外交角度分析现实意义;从国际关系入手分析其影响即可。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共性是走和平外交之路,维护世界和平促发展。

考查方向

当前中国外交。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中国外交活动的认识。(2分)

解读材料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易错点

学生对此无法理解,无从选择角度分析。

学生对现实了解不足,难于入手。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9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示例1:以时间为序,时间阶段清晰,各1分,最多3分;每阶段有效史实最多取两个,各1分,共2*3=6分,合计9分。

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的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河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

示例2:每个角度1分,共3分;每个角度最多取两个有效史实,各1分,共2*3=6分,合计9分。

从发展程度(或范围)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或方式))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新市交通),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
从贸易中心(或地位)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解析

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从历程、贸易范围的变化、科技含量和贸易中心的变化等角度分析主题即可。

考查方向

世界洲际贸易,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经济全球化。

解题思路

解读图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围绕洲际贸易主题展开说明阐释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图片信息解读不全,思路混乱,不能清晰逻辑的将有效信息说明。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