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在中国美学史上,伴随着审美境界由偏于外在之物发展到心物和谐,然后再发展到偏于个体情感的变化,中国审美艺术情感本体经历了由集体主体到理性主体,然后由理性主体再到感性主体的迁移过程。
先秦两汉时期,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当中,审美的主要艺术情感本体是向集体主体倾斜的,作为集体情感的“志”是艺术表达的重心,比如出现比较早的《尚书•尧典》当中,最早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另外,《庄子•天下篇》谈到“诗以道志”;《孟子》当中提出“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等等。一直到写成于东汉时期的《毛诗序》,在总结文艺的本质特征时仍然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而“缘情”说取代“言志”说,这是中国美学在魏晋时代出现的重大转折。审美艺术情感本体由集体主体开始向理性主体迁移,然后由理性主体再向感性主体迁移。从诗歌创作实践来看,建安诗人学习汉乐府民歌,树立了“建安风骨”这一美学规范,他们的作品中关注社会动乱、民生疾苦,政治理想高扬,但是也开始显示出强烈的个性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虽然有“诗言志”的成分,但是审美艺术情感本体由集体主体开始向理性主体迁移。在汉末这个空前黑暗混乱的时代,有很多敏感的文人已经开始对家国意识失去了兴趣,而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人自身。从诗歌发展史上来看,汉末出现了完全表达诗人个人情感、重视个体生命意识的诗歌作品,比较典型的如《古诗十九首》,这些作品或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或抒发文人士子的伤时失意,审美艺术情感本体由理性主体再向感性主体迁移。
在诗歌理论方面,西晋时期陆机的《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口号,表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真正自觉。南朝刘勰所作的《文心雕龙》一方面认为先秦时“诗主言志”,另一方面又专设《情采》一篇,“情”指称文艺作品内容,又在第三十一篇《物色》中以“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来描述艺术的审美创造过程,明显表现出以“情”代“志”的倾向。
钟嵘《诗品序》中提倡诗歌应有感而发,倾向于物我统一,强调主客观结合。《诗品序》开篇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另外,钟嵘还提出了社会生活对于作者的冲击也是诗歌产生的重要原因。钟嵘认为诗歌更应侧重描述社会人生的种种情态,因此只有人类社会惊心动魄的历史演进、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际、缠绵悱恻的情感纠葛,才能够引发他足够的兴趣和激情。可以说《诗品》中个体独立地位的确立,对诗歌情感独立地位的确立和诗歌本体地位的确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从此,诗歌开始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开始从群体的工具、政教的工具变成了个体生命意识的一部分,开始自觉地把情感表现放到重要的位置,从情感的体验和抒发中去追求美、展示美。也就是说,诗歌开始回归到人自身,回归到个人的心灵和情感。抒情不仅成为诗人们在创作中的自觉追求,也同时成为诗论家们在理论上的自觉认识。钟嵘在理论上完成了诗歌情感主体以“情”代“志”的迁移。
(摘编自张艳存《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情感本体的迁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正确答案
解析
扩大范围,少了限定语“主要”,原文第二段开头“先秦两汉时期,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当中,审美的主要艺术情感本体是向集体主体倾斜的”。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每一个选项的内容都来自原文,只有找到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间,然后从关键词、关键语句等入手,将选项的表述与原文加以比较,辨析其细微差别。
易错点
本题的筛选比较容易,基本上是原文中的语句,只要认真核对原文即可。
正确答案
解析
强加因果,前后语句不存在因果关系,详见原文第三段。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每一个选项的内容都来自原文,只有找到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间,然后从关键词、关键语句等入手,将选项的表述与原文加以比较,辨析其细微差别。
易错点
选项对应的区域比较散,作答时不细心就会遗漏信息要点。
正确答案
解析
混淆条件,原文第5段为“只有......才......”为必要条件,而“一旦......便......”为充分条件。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发现细微差别。
易错点
本题重在对文本的理解,没有原句可对照,故容易误选。
关于多起抢劫案
老邱
孙警官接到报案后,感觉到了案情的严重:罪犯居然不带凶器,大模大样地坐在路中间,只一句:“把钱和值钱的东西放下,等我站起来就麻烦了。”就把行人的财物给劫了。
报案人是个青年女子,她是在下夜班的路上被劫的。那个女子面带惊恐,在孙警官的面前还不断地发抖,她边哭边说:“天也黑,路也黑,那个劫道的,坐在路中间,我骑着自行车,差一点撞了他。他说话的口气并不很横,还有点像商量。”
“那你就把钱和金项链给他了?”孙警官有些不理解,“他又没拿刀,也没用枪逼你。”“我怎敢不给他?他不带凶器劫道,这说明他肯定是个高手。”
孙警官做过笔录,跟报案人来到现场,那是周庄到县城必经之路的中段,全长约两公里,路两侧生长着茂密的玉米。孙警官在案发现场查看了好一阵,没发现罪犯留下的任何 踪迹后,又扩大了搜索范围,他想在玉米地里找到罪犯在作案前潜伏过、或作案后穿越玉米地逃跑的路线,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孙警官决定蹲守。
一连几夜的蹲守,没有出现任何情况,计划便撤消了。孙警官又从周庄开始排查,可周庄连一个有劣迹的人都没有,连周庄公路沿线的县城居民中,有过前科的有几个,可均没有作案时间。案子只好搁下。
这天早上,孙警官刚到办公室,一位六十几岁的老人,由儿子陪着,来报案,说是昨晚,老人骑自行车夜里从县城到周庄,半路被劫了,1000多元钱归了那个抢劫犯,作案经过和那个青年女子被劫一模一样,罪犯也是坐在路中间,只说一句:“把钱和值钱的东西放下,等我站起来就麻烦了。”
孙警官说:“你才六十几岁,身体这么棒,怎么没反抗呢?”
“你说的轻巧,那贼人胆敢不拿家伙,还坐着,绝对是个高手。”老人心有余悸地说。
孙警官扩大了排查范围。因罪犯是在夜里作案,又是坐着,被害人无法提供体貌特征,调查陷入僵局。
时隔几日,又一个男青年报案。他的金戒指和50元钱被劫,作案地点、作案手段,与前两起案件丝毫不差。孙警官有些冒火:“你年轻力壮,怎么不反抗?”男青年说:“他坐着劫道,不拿刀,也不带枪,证明他是有准备的,说不定玉米地里还有他的同伙呢!我可决不会为了一个金戒指搭上一条命。”
孙警官和办案人员再次蹲守多日,还是无功而返。
那条路上在平静了数日后,又接连发生了几起抢劫案,罪犯用的都是同样的手段。
这次孙警官憋足了火,他每天夜里,换上女人的衣服,骑上自行车,沿那条公路往返几次,勾引罪犯上钩。工夫不负有心人,在第6天的夜里,当孙警官骑车至多次案发路段时,路中间黑糊糊坐着一人,那人不动声色,看孙警官近了,就说:“哎!哎!哎!把钱和值钱的东西留下,等我站起来就麻烦了。”
孙警官装出吓坏了的样子,哆哆嗦嗦地往怀里掏,他想让罪犯以为是因为害怕掏不出来,从而赢得时间观察一下是否有同伙。孙警官哆嗦了半天,也掏了半天,既没有罪犯同伙的出现,罪犯也极有耐心地等着。孙警官这才放心大胆地掏出手枪,对准罪犯的脑袋,大喊一声:“我是警察,把手举起来,你被捕了。”
罪犯乖乖地举起了双手,但依然坐着。孙警官的怒火一下就顶了上来:“你还挺牛,站起来!”
“我早就跟你说了,等我站起来就麻烦了。”罪犯说的很平和,也没有动。
孙警官顿时警觉起来,以为罪犯站起来是什么信号。他抓紧手枪,掏出手电四下里照照,没发现什么,回头踢了罪犯一脚,说:“你给我站起来,我倒要看看是怎么个麻烦法。”
在孙警官的逼迫下,罪犯艰难地从屁股底下摸出一副拐杖来,晃晃悠悠地站起。这时孙警官才看清,罪犯原来是个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患者。
(选自《感动中学生的100篇微型小说》)
7.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8.小说中的残疾罪犯为什么能轻易得逞?请简要分析原因。孙警官抓捕罪犯的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9.全文一共写了三个人(青年女子、六十儿岁的老人、男青年)报案,情形一模一样。这样写是否累赘,为什么?(6分)
正确答案
解析
B“穷凶极恶”错;E“目的是批评和讽刺受害者的胆小无能,从而激励人们要不怕牺牲,勇于与不法分子做斗争”错。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注意结合语境。五选二的选择题,可以运用排除法。先通读选项,确定大体的依据,再把选项和原文仔细对比,做出排除,留下正确的选项。
易错点
E项为综合概括,难度较大,可能误选。
正确答案
残疾罪犯轻易得逞的原因:①利用环境让人产生恐惧感,他抢劫的路段两侧生长着茂密的玉米,便于罪犯潜伏或逃跑,天黑,路黑,他在路中间黑糊糊地坐着。②罪犯大模大样坐着抢劫,不带凶器,平和不动声色,在心理上压倒了被抢者,于是被当作“高手”。③受害者往往胆小害怕,失去了观察力和判断力,只想保全自己,毫无抵抗之意,他们不敢反抗,是残疾罪犯屡屡得手的原因。孙警官抓捕罪犯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既需要勇气,又要有智慧,我们要敢于并善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 原因3分,每点1分,启示1分)
解析
首先,要找出筛选小说中的残疾罪犯能轻易得逞的原因。抓住关键句:“天也黑,路也黑,那个劫道的,坐在路中间”“路两侧生长着茂密的玉米”“我怎敢不给他?他不带凶器劫道,这说明他肯定是个高手”“我可决不会为了一个金戒指搭上一条命”。孙警官抓捕罪犯的过程关键句:“孙警官装出吓坏了的样子”“孙警官顿时警觉起来”“回头踢了罪犯一脚”,可见需要智慧和勇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以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
易错点
对残疾罪犯轻易得逞的原因分析不够有条理。
正确答案
不累赘。①三个人(青年女子、六十几岁的老人、男青年)报案,情形一模一样。这是层层进行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犯罪分子连续在同一路段,用同样的手段作案,十分嚣张,这才让孙警官憋足了火,乔装引罪犯上钩。②巧妙设置悬念,由年轻女子到60几岁的老人,再到男青年都乖乖交出了财务,罪犯坐着劫道,声称“等我站起来就麻烦了”,这究竟是何方高手呢?这牵动着读者的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这是典型的“艺术重复”。一个情节重复三次,反复强调,突出的就是一个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竟能够轻而易举抢劫身体健全的人的不可思议性,从而提出一个社会问题:很多人面对不法分子的侵犯,竟然毫无抵抗之意,而任其逍遥法外助长其气焰,这是谁之过?只顾保全自己,不敢与罪犯分子做斗争,这是我们社会的悲哀,也是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本题应从结构、主题、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三个人(青年女子、六十几岁的老人、男青年)报案,情形一模一样。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巧妙设置悬念;主题上,只顾保全自己,不敢与罪犯分子做斗争,这是我们社会的悲哀;手法上,反复以进行强调。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鉴赏故事情节的能力。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本题考查把握重要情节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解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
易错点
对本文主题把握不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新晴山月
文同
高松漏疏月①,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②。
【注】①疏月:稀疏的月光。②络纬:一种草虫,又名“络丝娘”,即纺织娘。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6分)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的第一句,非常细腻生动的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林中见到的月光透过高大的松树枝叶只漏出几缕的美景,表现了松树枝叶的浓密,漏下的月光的疏淡。第二句描绘了照在松树上的月光,将婆娑的树影投落到地上,像画了一副斑驳的水墨青松图一样。这两句诗都是写月,但第一句写月光的形,第二句写月光的神。C项,是拟人的手法。(答对一个2分,一对一错,给2分,满分5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易错点
A项如不结合诗句进行细致分析,容易误认为恰当。
正确答案
诗歌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或醉心山水的淡泊情怀)。寓情于景(1分)首联和颈联用极细微的笔墨,描写了月夜山林中高松、月影、荷卷、果落等幽美、静谧的景色(1分)。颔联和尾联则直抒胸臆(1分),表达自己对林中夜景的留恋、喜爱之情(1分)。(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
把握作者情感,需把握本诗意象。本诗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风荷、果落等景色,画面诗情画意,声音由低到高,逐渐增强。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寂静、清爽,从而表达出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涉及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手法。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鉴赏诗人思想感情和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回答本题,应先读懂诗句内容,然后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意象进行分析。注意回答手法,一定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明诗人的情感。
易错点
情感能够写出来,平时这一类的题目就有归纳,但是没有做到把诗歌的内容分析到位,情感表达不够丰富。手法分析不到位。
社会学及人类学大师——费孝通
1910年11月2日费孝通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松林镇。由于受到曾留学日本的父亲和喜欢新思想的母亲的深刻影响,费孝通在蒙童时代就开始接受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式教育。
1928年,带着医学救国的理想,费孝通进入东吴大学学习医学,但是没过多久,他发现当时中国的很多问题光靠医学是不能解决的,而是要首先解决人的问题。于是在1930年,在北京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许仕廉的影响下,他注册进入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始了他的学术人生。
1935年夏,在老师吴文藻的推荐下,费孝通应当时的广西省政府之邀赴大瑶山开始了广西特种民族考察。考察中,费孝通误入瑶人设下的“虎阱”,身受重伤,在养伤期间就开始进行了对中国江南村落小社区的田野调查。1936年秋,费孝通带着他养伤期间的调查结果远赴英伦深造。在导师马林诺斯基的指导和鼓励下,根据出国前的社会调查成果,完成了他的成名大作——《江村经济》。在书中费孝通通过对乡土中国的描述,从历史的变迁中进行客观调查分析,认为小城镇包含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大问题。《江村经济》于
1939年在伦敦出版后,被欧洲许多大学的人类学学生奉为必读参考书。费孝通也因此在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人类学界最高奖——赫胥黎奖。
1946年7月,李公仆、闻一多被暗杀后,费孝通面临的处境十分危险。但是费孝通并没有因此就放弃了对专制的批判,他在在《这是什么世界》一文中写到:“一个国家怎能使人人都觉得自己随时可以被杀!人类全部历史里从来就没有过这种事。我们如今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
1957年费孝通因创作《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被错误地划为右派,成了在《毛泽东选集》中被点了名的人物;“文革”中,受到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住牛棚、下干校,一切学术研究活动都被迫停止,直到1979年复出。当事后有人对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作出上联“早春前后,大江南北,一例前生事”请他对时,他慨然对曰:“千秋功罪,文章高下,尽付后人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费孝通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学术生命。作为一个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但他每年都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去搞调查,他边行走,边调查,边思考,他多次提出改变穷困地区的重要建议,把他的智慧全部献给了祖国。正如他晚年所写的《江村偶读》一诗:“李白六十二,杜甫五十九。我年已古稀,虚度岂可究?梦回苦日短,碌碌未敢休。文章千古事,万顷一沙鸥。”
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费孝通结束了他半个世纪无愧于心的考察,中国失去了一位杰出的知识分子,中国知识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作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用生命、劳动和乡土完美结合的爱国情怀是最不怕岁月冲刷的。
(摘自《大师中国》,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他80岁生日那天,有人问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他说志在富民。他的学术是为人民服务的学术,他说:“我所知道的是真正的学术,是有用的知识,学术可以做装饰品,也可以做食粮的。”他“反对为研究而研究,为理论而理论,为定量而定量”。
(王超华《一代宗师费孝通》)
②他一生的志愿就是如何使一穷二白的中国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并为此奋斗不息。几十年来,他奔波于全国各地,调查研究,著书立说,影响深远。其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重访英伦》等。
(蒋晔、武京予《费孝通》)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5.“梦回苦日短,碌碌未敢休。”这句诗在费孝通的一生中是如何表现的?(4分)
6.作为社会学及人类学大师,费孝通身上有哪些可贵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正确答案
解析
A因果倒置,原文是“被欧洲许多大学的人类学学生奉为必读参考书。费孝通也因此在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人类学界最高奖——赫胥黎奖”。B时间错误,依据原文,“千秋功罪,文章高下,尽付后人论。”这句话是费孝通在“事后”说的,而非在“文革中”说的。D“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不当。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回文本中找准区位,并能做好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易错点
D项如不细致分析,容易误选。
正确答案
①费孝通在80多岁高龄时,依然每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去调查,把智慧全部献给了国家;②在伤痛期间,费孝通坚持实地调查,并依据调查成果,出版《江村经济》一书。③几十年来,费孝通奔波各地,为中国农民走上富裕之路而奋斗不息,著作等身。(答出一点给一分,二点给两分,三点给四分。)
解析
把握“梦回苦日短,碌碌未敢休”内容,然后把表现他对时间珍惜、一直奋斗的内容一一筛选出来,分条列述。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时首先要读懂文章,再筛选和题干句子有关的信息,并归纳。先确定答题区间,再分条概括。
易错点
信息筛选不符合诗句内容。
正确答案
①躬行实践,学以致用:费孝通注重调查实践,实事求是,他反对为研究而研究,认为真正的学术是可以做装饰品和粮食的;②爱国爱民,孜孜不倦:他弃医从文,一心要改变农民的穷困,志在富农,为完成志愿碌碌不休;③勇敢无畏,积极进取:在处境危险时,依然批判专制,文革后复出,他一如既往,开始他的第二次学术生命;④乐观自信:当别人提到他遭遇的不幸时,费孝通直言“千秋功罪,文章高下,尽付后人论”。(一点得2分,二点得,4分,三点得5分。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要从社会学及人类学大师的角度分析费孝通身上的可贵品质。抓住关键句:“我所知道的是真正的学术,是有用的知识,学术可以做装饰品,也可以做食粮的”“反对为研究而研究,为理论而理论,为定量而定量”“他多次提出改变穷困地区的重要建议,把他的智慧全部献给了祖国”“费孝通面临的处境十分危险。但是费孝通并没有因此就放弃了对专制的批判”“当事后有人对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作出上联‘早春前后,大江南北,一例前生事’请他对时,他慨然对曰:‘千秋功罪,文章高下,尽付后人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传主形象特点的能力。把握传主形象特点(性格、精神品质等)要:(1)抓评议性、概括性的词句;(2)抓传主在事件(主要事件)中的表现与细节描写这一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起到什么作用等;(3)抓传主背景与作者意图。
易错点
这是一道给分题,只要能答出任意三点就行,不易出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①,诏十至,坚卧不起。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未至,而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②。居府中,议论正直。久之,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济素善卫令齐玘,因谒归,具告以诚。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禄山反,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后庆绪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③。会广平王平东都④,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肃宗诏馆之三司署,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授秘书郎,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来瑱辟为陕西襄阳参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隙地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瑱死,屏居七年。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为著作郎,兼侍御史,卒。
(《新唐书•甄济传》)
【注】①诸府:几个官署。②钧礼:表敬的礼节。③庆绪:即安庆绪,安禄山之子;舆:抬。④广平王:即唐肃宗长子李豫,与郭子仪收复两京,后为唐代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
(2)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
正确答案
解析
禄山至卫,卫是个地名,故排除AC;禄山是人名,所以排除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易错点
D是一个干扰项,因为断句的各个标志和特点基本都是符合的,不结合语境这个完全没有问题;但要根据语境来选择。
正确答案
解析
出,从京城到地方调动官职。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易错点
考生可能对古代官职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
正确答案
解析
“在劝谏不听的情况下”不合文意,文中说“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易错点
由于对“污贼官”不理解,就会误选D。
正确答案
(1)甄济秘密地在身边放了羊血,到了晚上,像吐血的样子,假装支持不住,人们把他抬回到过去的住屋中。
(2)派去的人拿着刀快步上前,甄济伸长了脖子等着他,蔡希德连连叹息,让那个人放下了刀,按照确实生病报告安禄山。
【译文】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今河北无极县)人。他的叔父曾任幽州、凉州都督,家在卫州。甄济从小就成了孤儿,只喜欢学习,因为文雅著称。居住在青岩山十多年,远近的人都钦佩他的仁义,环山都没有敢打猎捕鱼的。采访使(官职名)苗晋卿推荐他,各部门五次征聘他,朝廷的诏书下发过十次,他坚持不出任官职。天宝(唐玄宗年号)十年,甄济以左拾遗的官职应召,还没有到任而安禄山入朝,向唐玄宗请求把甄济给他,任命他为范阳掌书记。安禄山到了卫州,让太守郑遵意到山中拜访他,甄济不得已出山,安禄山向他下拜行礼。他在任上,议论问题非常正直。时间长了,发现安禄山有谋反的迹象,不接受规劝。甄济一直和卫令(官职名)齐关系很好,因此面见安禄山请求回到卫州,把情况都详细告诉了齐 。秘密的在身边准备了羊血,到了晚上,假装吐血,身体不支,让人抬着到了从前居住的地方。安禄山反叛,派蔡希德携带封刀去召他,说:“如果甄济不出山,就砍下他的头来见我。”甄济面色不改,用左手写道:“无法出行。”使者拿着刀走到他跟前,甄济伸出脖子等他来砍,蔡希德叹息不止,收起了刀,回去告诉安禄山他确实病重。后来庆绪有让人强行抬着他到了洛阳安国观。恰逢广平王李极平定洛阳,甄济到军营求见痛哭,广平王被他感动。唐肃宗下诏让他到三司署,让叛贼官员向他跪拜,让他们感到惭愧。任命甄济为秘书郎,有人说官职太低,改任为太子舍人。来瑱征聘他担任陕西襄阳参谋,官封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的庙占地九十亩,甄济在它旁边建立宅第。来瑱死后,甄济在此隐居了七年。大历(唐代宗年号)初期,江西节度使魏少游推荐他担任著作郎,兼任侍御史,去世。
解析
翻译时,要把重点词语和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出来。本题要准确翻译以下内容:(1)“置”、“阳”、“舁”各1分,句意2分。(2)“趋”、“引”、“止”各1分,句意2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句式一定要注意语序的调整。
易错点
“密置羊血左右”是省略句,注意补充省略的成分。“舁”这个词语的意思翻译不准确。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过渡句是“ ”。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 , ”描写桃花源在暮春时节草美花纷的桃林美景。
(3)李白的《蜀道难》中关涉“五丁开山”的故事的诗句是“ , ”。
正确答案
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⑵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⑶地崩山摧壮士死
解析
名句默写关键在于字形的书写,答题过程中一定要细心。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不仅要求熟记背诵名言警句,还要收集古典诗歌、散文中的名句、成语;并且要求书写正确。
易错点
注意“缤”“摧”的字形。
2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5分)
雾霾包括了两种天气现象, ① 。“雾”指的是空气中弥漫的小水珠,而“霾”指的是空气中弥漫的人类肉眼看不见的颗粒粉尘物。“雾”能使能见度降低,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② 。人们在空气中吸入大量粉尘颗粒物之后, ③ ,造成肺部疾病的产生,还有一小部分会进入到人体的血液系统中,造成人们的心血管疾病。而雾霾就是指空气中既有“雾”又有“霾”,是两者的混合体。当雾霾来临后,人们的视野就会受到极大地限制,呼吸道疾病的产生率就会大大增加。
正确答案
答案示例:①即“雾”与“霾”②而“霾”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③这些粉尘颗粒物有大部分会进入到人体的肺部(第一句1分,二三句各2分)
解析
本题第一空根据后面对“雾”和“霾”的分别介绍,可推知这里要补写“即‘雾’与‘霾’”;第二空根据后面对“霾”危害的分析,可推知这里可以填“而‘霾’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第三空根据后面“造成肺部疾病的产生”可补写出“这些粉尘颗粒物有大部分会进入到人体的肺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要注意内容的前后照应,考虑语脉是否相承.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解答此类题关键是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进而确定补写内容,使其语脉的链条相衔接。
易错点
不能瞻前顾后,做到内容衔接。
21.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心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6分)
正确答案
高三语文复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项复习,需要落实基础背诵,强化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第二阶段是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总说2分,后面的两点表述各2分)
解析
查看图表内容可知,高三复习包括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具体的内容。回答时把这些信息分点表述出来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这类图示转化为文字的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图示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示的标题注释,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找出图示中每一个重点环节,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按照箭头方向用文字转述出来。注意,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词一定要简洁、通顺、准确。
易错点
信息没有分点表述,条理不清楚。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渗透着深沉的悲痛,也充满了爱的温馨,正合乎前人对这类作品的要求,有一种哀而不伤的意味。
②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又沉渣泛起,兴风作浪,这将严重影响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③进入秋冬季节,天气忽冷忽热,加之空气质量较差,因感冒到医院就诊的人已经人满为患了。
④仿佛昨天才进入2016年,谁料倏忽之间,一年时光已经过去,吉光片羽,都为陈迹,令人感慨不已。
⑤山西悬空寺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
⑥沈阳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像其它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一样,出现疯狂火爆的销售景象,依然不温不火。
正确答案
解析
①哀而不伤: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正确。②沉渣泛起:比喻已经绝迹了的腐朽、陈旧事物又重新出现。正确。③人满为患:指的是因人多而造成了困难,不便。该词不能直接来修饰“人”,也不能单纯的表示“人多”。该词属于贬义词。使用错误。④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使用错误。⑤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正确。⑥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易错点
②沉渣泛起,④吉光片羽,这两个词语不好理解,并且容易运用不当。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金庸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了一个很耐人咀嚼的话题:“中国近代新文学的小说, ① 是和中国的文学传统相当脱节的,无论是巴金、茅盾或是鲁迅写的,其实都是用中文写的外国小说……中国的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有人常问我, ② 武侠小说会那么受欢迎? ③ 其中原因很多, ④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 ⑤ 因为武侠小说是中国形式的小说, ⑥ 中国人当然喜欢看中国形式的小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正确答案
解析
通读语段,可以发现②是问句,排除AD;④是转折关系,排除A,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综合考虑分析,要兼顾上下文的连贯性,顾及语段的整体性。
易错点
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来确定答案。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正确答案
解析
B项,语序不当,“把握“”认识”两词颠倒顺序。C项,不合逻辑,“日前”意思是“几天前”,不能和“正”同时使用。D项,句式杂糅,或说“选取了......的素材”或说“以......为素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选择类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四种为结构类语病,后两种为语意类语病。考生平时要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学会从主干方面梳理句子,然后再在枝叶上做文章,由面到点,逐步筛选语病。
易错点
D项句式杂糅不易发现,以误选。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提到德国,会想到啤酒和汽车;提到瑞士,会想到手表和军刀;提到巴西,会想到桑巴和足球………那提到我们祖国呢?个人营销需要名片,中国“走出去”也同样需要。我们不仅有文化、美食、武术……更有响当当的“国家名片”。在高铁和核电相继成为国家名片后,“寻找第三张国家名片”网络互动活动开始进入高潮,一大波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创造脱颍而出。上述四个方面你觉得哪个更适合作为我国的第三张名片?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诗歌除外)。
正确答案
四方面任选其一都可以。比如为什么中国品牌(技术、标准、创造)可以作为我国的第三张名片,怎样的中国品牌(技术、标准、创造)可以作为我国的第三张名片,如何保持中国品牌(技术、标准、创造)持久的生命力。
解析
此题要先给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说明理由,理由主要从各自特点进行分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任务驱动型”作文:1.一定要拟一个惊天地泣鬼神,而且明确又准确的观点型标题;2.开头简洁明了又举轻若重地转述材料,亮明观点。切记是有目的地转述材料而不是摘抄材料;3.主体部分要紧紧围绕中心话题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论述;4.结尾部分要回扣材料并升华主题,牢记从材料出发回到材料;5.努力在文章中至少落实“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中的某一项要求;6.行文不要随意拓展延伸,切忌天马行空,努力恪守“就事论事”的黄金法则。
易错点
早已习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为文方式,缺少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