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丰台区2017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核威慑 醍醐贯顶 熟(niàn) 虚与(wēi)蛇

B全天侯 语焉不详 (zhuó)落 (bì)官野史

C编者按 不胫而走 考(liánɡ) (cuò)火积薪

D挖墙脚 饮鸠止渴 债(quàn) (shù)见不鲜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醍醐灌顶、熟稔(rěn);B项,全天候、稗(bài)官野史;D项,饮鸩止渴、数(shuò)见不鲜。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解题思路

解答语字音字形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读错的字。字形可以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易错点

稗(bài)官野史、熟稔。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文明,环境保护部正在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B微博、微信等公众信息平台被人们称为“自媒体”,其盛行主要是由于自媒体具有传播更直接、表达更自由的特点。

C“十一”黄金周是否应该取消?集中放假真的是促进消费的有效手段吗?面对人们的质疑,商务部官员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

D民间工艺品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韵味,它们开始走出乡村、走进世界,甚至走向大城市,成为代表民族文化的艺术内涵。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加强……的建设”。C项,“此”表示的内容不明确。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它们开始走出乡村、走进大城市,甚至走向世界”。

考查方向

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时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易错点

D项,语序不当。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6.下面句子中,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某电视台就家风的话题进行采访,一位年轻人对记者说:“我家家风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做人要诚实。”

B中文系学生小周被一句古诗难住了。他对王教授说:“我找不到满意的解释,只好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C公交车进站时,售票员提醒道:“各位乘客请注意,由于雪天路滑,请您上下车时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

D某同学的请假条中这样写道:“因昨天风大,我外出时穿少了,今早咳嗽不止,请您务必准我一天假。”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令尊,指称对方父亲的敬词。B项,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D项,“务必”语意程度过重,去掉。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注意句子所给的语境。

易错点

谦敬词的运用对象把握不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北大中文系读书的几年中,他深受传统文化的 ,毕业后,他先后从事的几种

工作,也一直与文化、学术紧密相关。

②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国家将银行破产倒闭,一旦银行倒闭, 储户存款将

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

③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提高了上游水位, 提高了水的重力势能,这些能量可以

用来发电。

A熏陶 容许 进而

B熏染 允许 进而

C熏陶 允许 从而

D熏染 容许 从而

正确答案

C

解析

“熏染” 指由于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熏陶”指由于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 。根据语境应该选“熏陶”。“允许”和“容许”都表示许可。“允许”的“允”指答应、应允,含有同意、允诺的意思。既可以指被他人许可(有时需要经过上级或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许可),也可指客观情况、天气、时间等条件许可。“容许”的“容”是容忍、忍让的意思,是根据物理或心理承受程度来决定的,它和地位、职权不一定有关,表达的语气比较重,有严厉色彩。“从而”,前后为因果关系;“进而”,前后为递进关系。

考查方向

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理解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时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

易错点

对“熏染”的理解不清楚,可能会导致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静悄悄的。

B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冲:要冲,交通要道。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

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易错点

对“万人空巷”的理解不清楚,望文生义,可能会导致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5.下列对联中涉及到的我国传统节日依次是( )

①街头灯影逐花影,村中梅香伴酒香。

②年高喜赏登高节,秋老还添不老春。

③桂花开时香云成海,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④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A春节 中秋节 元宵节 清明节

B元宵节 重阳节 中秋节 春节

C元宵节 重阳节 中秋节 清明节

D春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元宵节

正确答案

C

解析

“街头灯影”值得是元宵节花灯;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根据“桂花”、“广寒宫”可知是中秋节;根据“寒食雨”可知是清明节。

考查方向

识记文学常识。

解题思路

这道题是考查对诗句的内容的理解的题型,由于题干中提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首先就要搞清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风俗,然后才能判断此题。

易错点

平时积累不多,登高、赏菊都是重阳节的习俗。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71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1分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1】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2】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图之。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

秦伯使辞焉,曰:“寡君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言兵今出。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吾亡无日矣。”于是乃出师救楚。

申包胥以秦师至楚。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子满曰:“吾未知吴道。”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会之,大败吴师。

吴师既退,昭王复国,而赏始于包胥。包胥曰:“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赏,终身不见。

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不受赏,不伐矣。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取材于西汉刘向《新序》)

注释:【1】封,大。【2】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7.下列句中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⑴秦伯使焉(A)言辞(B)辞赋(C) 推辞(D)告辞

⑵七日七夜不绝声,矣(A)宽厚(B)深厚(C) 丰厚(D)醇厚

8.下列各组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吴之未定 奉圣朝

B秦哀公赋《无衣》之诗 秦王不怿,一击缶

C申包胥秦师至楚 皆美于徐公

D赏始于包胥 临溪

9.请用“/”为文中的语句断句。(3分)

10.请将最后一段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11.文中说“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请阅读此诗,完成下面的题。(2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1分)秦王赋此诗,目的是 。(1分)

12.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也在危急之时说服秦王,挽救了国家。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内容分条概括烛之武与申包胥游说方式的异同。(4分)

13.文中说“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结合下面两段文字谈谈你对本句中“忠”的含义的理解。(5分)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左传》)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C);(2)(B)

解析

①联系上下文。“秦伯使辞焉”,秦伯派遣使者推辞。② “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七天七夜哭声不断,(感情)深厚。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解题思路

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

易错点

②题的难点在于补出主语。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前句是介词,趁着;后句是副词,等到。B项,均为介词,为(之)。C项,前句是介词,凭借;后句是动词,认为。D项,前句是连词,表顺承;后句是连词,表修饰。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解题思路

解答徐词类题目时,可将已知词代入未知句中,联系上下文特定语境看意思和用法是否合适的方法验证是否一致。

易错点

对于“而”的用法掌握不到位。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吴为无道/行封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

解析

本句大意理解是“吴国做出不合道义的事,行为就像大猪长蛇一样(贪婪残暴),像蚕(吃桑叶一样)吞食天下,对中原国家用兵,首先从楚国开始(攻打)。敝国国君失去了国家,流亡在草野之中,派遣臣下来报告急难说”。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的句子。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对句子意思要准确把握。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但赏赐是用来勉励善行的,拒绝赏赐也不是经常可用的法则。

解析

文言翻译要重点翻译考点,本题考点是:“所以”,用来……的;“劝”,劝勉、勉励;“非常”,古今异义,不是恒常的。

考查方向

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题思路

翻译题一般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前,可有意识地去找该句的采分点,采分点一般为重要的常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易错点

“非常”,古今异义,不是恒常的。

【文言文参考译文】

申包胥是楚国人。吴国在柏举大败楚军,就攻入郢都,楚昭王逃亡到随国,申包胥不等接受楚王命令就奔赴秦国请求出兵(援助),说,“吴国做出不合道义的事,行为就像大猪长蛇一样(贪婪残暴),像蚕(吃桑叶一样)吞食天下,对中原国家用兵,首先从楚国开始(攻打)。敝国国君失去了国家,流亡在草野之中,派遣臣下来报告急难说:‘吴国是夷狄之国,夷狄的欲求是没有满足的,灭亡了楚国,那它的西边就和您的国家接壤,如果(吴国)与您接境为邻,那就是大王边境上的心腹大患。趁吴国形势未稳,大王一定要想办法图谋。如果能仰仗大王的威风,保存并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侍奉大王。’”

秦伯派人推辞,说:“我们大王知道您的要求了,您还是到宾馆(休息),我们将商议此事并告诉您(结果)。申包胥答道:“敝国国君流亡在草野之中,没有获得一个休息的地方,我怎么敢去安歇?”靠着宫廷的墙壁站立着哭泣,哭声日夜不断,水浆也不喝一口,(这样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为他吟诵了《无衣》这首诗,说军队现在就出发。申包胥磕了九个头才坐下,秦哀公说:“楚国有这样的臣子还亡了国,我没有像这样的臣子,我灭亡的日子没有几天了。”于是就发兵援救楚国。

申包胥带领秦军到达楚国。秦国大夫子满、子虎率领五百辆兵车,子满说:“我们不了解吴国的战术。”让楚国部队先跟吴国部队作战,然后与楚军会合,大败吴军。

吴国退兵后,楚昭王收复了国家,奖励就从申包胥开始。申包胥说:“辅佐君王安定国家,不是为了自己;拯救急难铲除祸害,不是为了名声;功成了就接受奖赏,这是出卖自己的勇力。国君已经得到安定,又还追求什么呢?”就逃避赏赐,一辈子也不露面。

君子说:“申先生不等接受楚王命令就奔赴秦国,这是忠心;七天七夜哭声不断,这是(对国家)感情深厚;不接受赏赐,这是不夸耀(功劳)。但赏赐是用来勉励善行的,拒绝赏赐,也不是经常可以用的法则。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与战友同仇敌忾(1分)表明秦国与楚国为友,共同击退吴国的立场以及出兵救楚的决心。(1分)

解析

这首诗出自《诗经》,其中“与子同袍”“与子同仇”“与子偕行”表明战友之谊与同仇敌忾的决心。秦王赋此诗是要表达秦楚同仇敌忾之意。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

解题思路

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易错点

解题关键在于对“与子同袍”“与子同仇”“与子偕行”的理解。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相同点:都是独自面见秦王,陈述厉害;都从秦的利益出发,讲明道理。(2分)

不同点:烛之武从四个角度为秦王分析退兵的好处,主要是晓之以理;申包胥面见秦王,先晓之以理,再拒食立哭,七日七夜,以情感人,终于说服秦王出兵救楚。(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烛之武和申包胥劝说艺术的异同。不难发现,他们都是挽救国家危难的人,都有独自面对秦伯的勇气,都懂得从对方的利益角度进行劝说。不同的是,烛之武从进兵的危害,不进兵的好处分析利害关系,并借机挑拨秦晋两个国家的关系。申包胥更多是以情动人,哭了七天七夜,终于让秦伯动心。

考查方向

考查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文章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分析艺术特色。

易错点

从文中可知申包胥以情动人,哭了七天七夜,终于让秦伯动心。

第(7)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文中这句话的意思是“申先生并没有接到楚王的命令就去秦国求救兵,这是忠啊”。比较①中烛之武的表现,可以看出烛之武在郑伯请他出面救国时,尚有因个人恩怨产生的不满推托之辞。相比之下,申包胥的忠,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完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行为。而②中曾子所言的“忠”,是指为别人做事要尽心竭力,这是个人行事的一种原则,申包胥将之发扬光大,在国家急难之时,主动奔赴秦国求助,甚至不惜牺牲个人身体健康,最终打动秦王出兵救楚,这就是尽心竭力的表现。因此,文中这句话中,“忠”的含义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尽心竭力地为国家做事。

解析

对“忠”的理解可以借助题目提供的两则材料。其一是烛之武,他因不受重用而心存抱怨,但比较之下,申包胥就忠诚的多,他没有等楚王下命令,就来的秦国请求救兵,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情况,是一心为国。曾子理解的“忠”是为别人谋划要竭尽全力。申包胥为了国家,可以连哭七天七夜,甚至不顾自己的性命。如此,申包胥的“忠”就包含了竭尽忠诚,毫不为己这些因素。

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理解“忠”,联系上下文内容,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

易错点

其它理解,结合文本与文段,言之成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注】。

【注】: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的边塞诗写得独具特色,他的《前后出塞》共十四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军营生活。

B“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交待了入伍的时间、地点、出征的去向。叙写了一个战士早上报到,晚上就要随队伍向边关开拔的经历。

C“中天悬明月”至“壮士惨不骄。”描写了一轮明月高悬的夜晚,军纪森严严明,将士们听到悲笳阵阵,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倍感寂寥。

D全诗写景抒情层次井然,步步相生,有声有色。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景、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得。”

15.王昌龄的边塞诗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盛誉,下列诗句均出其手。请你判断下面诗句中,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

A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B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C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D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16.这首诗,勾画出哪几个军旅生活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析。(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描画了一幅形象的月夜宿营图: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因军令森严,万幕无声,荒漠的边地显得那么沉寂。忽而,数声悲咽的笳声(静营之号)划破夜空,使出征的战士肃然而生凄惨之感。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题思路

解答时要注意捕捉所写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易错点

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笳声增加了出征的凄惨之感。考生容易抓住“思乡”分析。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出自王昌龄的《西宫春怨》,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诗歌的题材,解答时先要了解边塞诗的特点,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份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易错点

“斜抱云和深见月”,就是诗中人决心不卷珠帘而又百无聊赖之余的举动和情态。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日暮:傍晚行军图,写出了军队生活的紧张多变,时间紧凑,体现军队气势凛然和庄严的行军场面。

傍黑:沙地宿营图,平坦的沙地上,整齐地排列着帐幕,行伍中的将领,正在召集自己属下的士卒,不仅体现了千军万马的气势,而且显现出这支队伍的整备有素。

月夜:月夜静营图,明月高悬,万籁俱寂,军中军纪严明,军容壮阔。忽而悲咽的笳声划破夜空,使戍边的战士肃然而升悲凉之感。

解析

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首句交待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东门营,当指设在洛阳城东门附近的军营。河阳桥,横跨黄河的浮桥,在河南孟县,是当时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开拔了。一“朝”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中特有的紧张多变的气氛。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显然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落日”是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这不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暮野行军图吗?表现出一种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其中“马鸣风萧萧”一句的“风”字尤妙,一字之加,“觉全局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天色已暮,落日西沉,自然该是宿营的时候了,“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两句便描写了沙地宿营的图景:在平坦的沙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帐幕,那些行伍中的首领,正在各自招集自己属下的士卒。这里,不仅展示出千军万马的壮阔气势,而且显见这支部队的整备有素。 入夜后,沙地上的军营又呈现出另一派景象和气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描画了一幅形象的月夜宿营图: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因军令森严,万幕无声,荒漠的边地显得那么沉寂。忽而,数声悲咽的笳声(静营之号)划破夜空,使出征的战士肃然而生凄惨之感。 至此,这位新兵不禁慨然兴问:“借问大将谁?”--统帅这支军队的大将是谁呢?但因为时当静营之后,他也慑于军令的森严,不敢向旁人发问,只是自己心里揣测道:“恐是霍嫖姚”--大概是象西汉嫖姚校尉霍去病那样治军有方、韬略过人的将领吧!

考查方向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首先应找出诗句中的景物,再抓住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情感进行分析。

易错点

生活的图景概括不全面。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2分

材料一

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存在不仅要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也)要能够美化生活环境,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增添(增加)美的感受。可以说,城市建筑的理念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品位(品相)。无论(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组建筑,都不能只顾建筑本身而忽视建筑所在环境的建设。

一座围墙可以对其所依附的建筑发挥重要影响,但是对主体建筑而言,围墙仍然处于相对附属的地位。围墙本身的功能,在于能够发挥分隔、保护和美化的作用。因此,在建设之初,就应该根据建筑功能的差异,因用制宜地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围墙,而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

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同样需要精心设计,不断提高水平。在造型方面,围墙设计应有高有低,比例适当;有虚有实,色彩和谐;形式多样而又能与主体建筑相生相宜。在结构方面,围墙作品应该是精心计算的制作,能够满足防风抗震的要求。在构造方面,围墙建设应该考虑易于施工、便于维修,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

围墙的结构,要根据建设围墙的功能要求来确定。造型样式的区别、建材产地的差异以及地势条件的不同,都是要考虑的方面。围墙结构类型,一般有砖砌围墙、石砌围墙、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围墙、钢丝网装配式围墙、铁刺网围墙、砖砌花格围墙、混凝土预制花格围墙、竹围墙、木围墙、土筑围墙、菱苦土板围墙等等。

围墙的构造,要求其墙基应夯筑在当地冻结深度以下,如基础过深时可以采取拱型基础或基础梁。围墙的高度一般以2到2.4 米为宜;作为分区的围墙,其高度可考虑在1.5 米左右。围墙要考虑排水设施,排水规格要根据降雨量大小和地形条件来确定。围墙的柱距不应大于4米,围墙的花格尺寸不宜过大,注意构造合理,坚固耐久。

当然,区别于上面种种传统的实体围墙,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利用植物生长来构建墙体以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的“绿色围墙”。这种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不但占地面积少,省料省工,而且在绿化美化市容市貌、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方面效果显著,颇受人们欢迎,也成为了一种相当时尚的城市风景。

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围墙都属于建筑小品,在城市建设中也可以有重要的作用发挥。但是,不顾市容、不分情况和功能要求而多建、乱建围墙,必定要挤掉基建材料,耗用人力,浪费投资,甚至衍生出一些让人痛心的城市顽疾,这也是需要现代社会的人们给予足够关注的重要方面。

(取材于高云舫、宋淑运相关文章)

材料二

试想一下,没有围墙会对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造成哪些影响?有人会说,那可不行,如果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理?陌生人随意进出又怎么办?社区内属于全体业主的公共空间又如何保证业主的正当权益?应该说,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应,生活在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太习惯于有围墙的生活了。

事实上,城市建筑到底要不要围墙,学界至少已经争论了几十年。1977年,一群城市规划师相聚在秘鲁印加文明遗址——马丘比丘(MachuPichu),签署了一份《马丘比丘宪章》,重点批判了城市建设中那种立足于《雅典宪章》精神而“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作法。次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认可了《马丘比丘宪章》,并在事实上逐渐以其取代了形成于1933年的《雅典宪章》。

建设带围墙的封闭式空间,正是《马丘比丘宪章》批判的“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作法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天的世界范围,不设围墙的住宅或单位,还真不是什么新事物。在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比如纽约,或者东京,一幢幢大楼都是直接朝着大街或小巷,保安坐在大堂里;那些有围墙的,通常是敏感特性相对较高的部分建筑。

假如说,城市中各处都是围墙簇拥的建筑,那么在城市中就会出现一片片封闭空间,仿佛一个个围出来的“孤岛”,这就极有可能让它们与城市整体发展相脱节;“孤岛”制造出的“隔绝”,还会对街区之间活力的增强形成一定阻碍;另外,如果城市公共空间都被小区花园之类的围墙圈占,各自封闭的楼盘就会导致整座城市大量缺乏“毛细血管式”的小路,降低城市道路网络的密度,也就必然造成土地等公共资源的浪费。这些都会给日益紧张的城市发展带来不断扩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城市建设,过去重视单元的区分与独立,围墙是建筑设施中最直接的辅助内容。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公共单位(不含住宅)的实体围墙总长达500多万千米,可绕地球125圈;这些围墙占地总面积1100多平方千米,如果加上两侧墙脚不能利用的死角,甚至达到3350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包括某些同为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城市中,恐怕都难以看到如此“壮观”的围墙!

其实,中国也已经出现了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区”。在宜宾市一个叫做“莱茵河畔”的“开放式社区”里,整个楼盘内的道路全部向城市开放,住宅的安全防护体系全部后退至单元门口。在那里,住宅楼单元门直接朝向道路,行人面对的俨然就是巴黎或纽约的一处处街景。在那里,物业管理不仅没有削弱,其效果甚至帮助社区荣膺“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称号,以至于这一楼盘被当地人认为是最好的楼盘,成为当地颇有口碑的一处风景。

当然,就算是真要推倒围墙,别说是在城市,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中国城市区域中的一部分公共空间,特别是那些美丽的花园和社区专用的公共设施,还有其存在的真实法理依据。围绕着法理与现实的一系列问题,恐怕还需要一番争论。但是,社会毕竟在发展和进步,文明社会不应该让人恐惧没有围墙的生活。可以期待的是,我们虽然还不能像有些地区那样自由出入市政厅,但至少越来越接近了;那些还把自己圈在围墙里的相关部门,也应该会逐步把安防体系后退到大楼入口。这就正如《马丘比丘宪章》在相关章节中所写的一样:“在人的交往中,宽容和谅解的精神是城市生活的首要因素。”

(取材于刘德科、肖和相关文章)

18.“材料一”第一段文字中,黑体字词语不能用括号中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

A

B增加

C品相

D不论

19.根据“材料一”,对“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考虑围墙的附属地位

B要考虑建筑所在环境的要求

C要考虑围墙的多重功用

D要考虑多种材料的综合使用

20.对“材料一”中下列词语加线部分所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制宜(“用”的意思是“运用”)

B筑(“夯”是一个会意字)

C生机然(“盎”用部首查字时查“皿”部)

D生(“衍”的读音是yǎn)

21.“材料一”中说,“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总体来说,对这种创作有些什么要求?请根据“材料一”作简要概括。(3分)

22.根据“材料二”,对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太习惯于有围墙的生活了”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围墙在中国城市生活中非常普遍

B围墙带来的安全感中国人更看重

C围墙显示出业主才有的一些权益

D围墙区分出本地人与外地人差别

23.根据“材料二”第四段文字,概括围墙在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3分)

2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人们在要不要围墙的认识上也会产生出一些变化。

B国际建筑师协会支持《马丘比丘宪章》,表明了协会坚决取缔围墙的态度。

C围墙对社区的包围越严密,社区活力的形成就越需要有良好的支持与引导。

D中国过去时期的城市建设的思想,更靠近形成于1933年的《雅典宪章》。

25.在“围墙的建设”这一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认识是一致的?请结合两个材料作概括。(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品相:用来表示收藏品的完好程度。品味:指一个人的品质,趣味,情操,修养。增添:添加,为原来的事物中增加了元素。增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

考查方向

此题考查理解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

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同时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易错点

品味,是名词,强调趣味,情操,修养。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ABC三个选项都依据于文本的第一、二自然段,而D选项在第四自然段。而第四自然段说明重心已经变换。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此题在题干明确的前提下快速阅读文本,构建文本层次意识,明确选择依据。

易错点

完成这个题目,我们需要首先判断答题区间,通过题目分析可知,答题区间在文本的第一、二自然段。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因:根据。

考查方向

此题考查理解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

此类题型,争取充分利用所学,通过排除法等常见方法判定。

易错点

此题基本纯粹为基础知识考查,考查知识点丰富多样。夯,砸地基用的工具。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实用性②艺术性③省投资

解析

就本题来说,较为简便的思考是在明确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第一段(或第二段)确定前两个答案,再根据分值寻找第三个答案。也可以通过文本结构分析,确定文本第三、四、五段的并列关系,提炼信息,在“实用”这一围墙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炼归纳其他两项信息。我们很难做到像标答一样精炼准确,但基本信息应该可以全面。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易错点

题干“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我们将两个“创作”还原为“建设围墙”,简化为“建设围墙有些什么要求”,在理解文本主旨的前提下,我们快速阅读文本或根据之前读完文本后的记忆,确定答题区间,组织语言作答。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项,“围墙区分出本地人与外地人差别”明显错误。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快速回归文本,有意识寻找依据。

易错点

“围墙区分出本地人与外地人差别”于文无据。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影响区域发展②降低城市活力③浪费土地资源

解析

我们只需要回归命题区间,快速给第四段分层提取信息,即可快速作答。虽然考生答案不一定能与标答完全匹配,但其中重点词语如“发展”、“活力”、“土地”、“资源”等基本可以提取准确。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局部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

易错点

答案不分条,内容有重复。

第(7)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原文是“国际建筑师协会(UIA)认可了《马丘比丘宪章》”。

考查方向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题思路

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易错点

B项,“认可了”不等于“支持”。

第(8)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有无应该视实际需要②存废应该有利于环境建设③存废应该有利于减少浪费。

解析

在明确“围墙的建设”这一话题后,依据之前阅读,迅速判断应以文段一为基准文段,快速梳理文段一内容,明确围绕“围墙的建设”这一话题的“认识”第一段“无论(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组建筑,都不能只顾建筑本身而忽视建筑所在环境的建设”;第二段“就应该根据建筑功能的差异,因用制宜地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围墙”;第三段“围墙建设应该考虑易于施工、便于维修,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找到这些内容后,在快速与文段二内容进行对比,明确是否认识一致,即可快速准确的完成题目要求。

考查方向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解题思路

首先保证审题准确,认真确认命题人所指定的围绕同一材料的共同话题。其次,由于这一题目往往出现在多文段的最后,故话题的中心往往是最后一个文段所紧密围绕的话题中心。在明确话题中心的基础上,我们首先应明确以上多个文段中哪一文段是重点阐述题干要求的话题内容的,在找到这一文段后,以此文段为基准文段,快速阅读,筛选出此文段的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以此文段为中心文段(坐标),通过其他文段判定“共同”或“一致”的内容。

易错点

答案语言中关键词语的选择,同样以中心文段的关键词语为基础,适当增添其他文段的词语,主要以表达清楚答题意图为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6-30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

你问我的家吗?        让落花堆满我的胸,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

我走得有点累,        你问我的家吗?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⑤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⑥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⑦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 “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立时灌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⑧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⑨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后来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抗战八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⑩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取材于王剑冰同名散文)

26.下列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友兰的题词用“屡经艰苦”,简洁地写出了西南联大学生所经受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等种种磨砺。

B“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的“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汉乐府《江南曲》有“莲叶何田田”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用过这个词。

C文章中引用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句,出自相传为刘邦所作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广为流传。

D文中的成语“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闻一多以此比喻蒙自是如桃花源般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理想世界。

27.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借追怀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展现了他们“刚毅坚卓”的精神风貌。

B“听风楼”的“听风”二字寓意丰富,既指倾听自然山风,也指风声唤起了家国之思、激发了抵御外侮的豪情。

C第⑦段结尾处,以虚拟之笔描写闻一多先生手擎《红烛》远去的情形,饱含作者对闻先生的崇敬与追思。

D后生学子循着先贤的足迹造访南湖,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风土人情,寻找亲切而充满诗意的生活。

28.作者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请根据文意,对此诗的这一特点加以赏析。(4分)

29. 蒙自南湖,见证了西南联大一段特殊的岁月,它“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在“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5分)

30. 根据文章,回答⑴-⑵题。(5分)

(1)从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看,“校训”应具备哪些基本特点?(3分)

(2)根据下面链接材料,为创建之初的春晖中学拟一则不少于4字的校训。(2分)

【链接材料】

春晖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前身为1908年创办的春晖学堂。早期的春晖中学,首开浙江中学界男女同校之先河;荟萃了一大批名师,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学校推行新教育,传播新文化,“一洗从来之积弊”,赢得了“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项,原文为“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见下楼活动。”并不是安居乐业。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易错点

考生容易凭借主观臆断随意选择答案,而不是回到原文进行比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项,造访南湖主要是因为南湖是西南联大曾经的校址,大师们曾经在此求学研究。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

易错点

考生容易凭借主观臆断随意选择答案,而不是回到原文进行比对。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南湖短歌》运用反复、排比、首尾呼应等手法(1分),借对蒙自南湖风光的欣赏和赞美(1分),强烈抒发对南湖给予西南联大师生学习环境和精神慰藉的感激之情(1分),也饱含了国难时期颠沛流离的痛苦和对遥远家乡的浓烈思念(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感情淋漓”是指诗此诗情感表达充沛,作者通过设问引起读者注意,通过排比、反复增强了语势,在写法上首尾呼应,表达了对南湖的感激,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

考查方向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

易错点

通过对蒙自南湖风光的描写,抒发对南湖的感激之情和对遥远家乡的浓烈思念。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边度过了一段宁静的读书生活;在宁静的读书生活中,联大师生满怀唤醒国人、抵御外侮、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积极抗日救国。

解析

“激流”指的是日本侵略中国后,中国军民奋起反抗的抗涨局面,“平静温柔的流水” 指的是南湖远离战火的平静生活和西南联大师生坚持研究学问的沉稳心态。 “平静”句指的是在潜心研究学问的生活中西南联大师生对祖国局势的关心和强烈 的爱国情怀,宣传抗战,呼吁唤醒国人,甚至亲赴战场。

考查方向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解题思路

理解句子含义要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内容,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

易错点

“激流”指的是日本侵略中国后,中国军民奋起反抗的抗涨局面,“平静温柔的流水” 指的是南湖远离战火的平静生活和西南联大师生坚持研究学问的沉稳心态。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语言简洁,体现学校精神或办学理念,对师生有激励引导作用。

(2)与时俱进。

解析

材料强调“首开先河”“新”等,表明此特点即可,拟写校训先要分析春晖中学的办学理念,注意语言表达得体简明。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解题思路

符合“校训”在内容、形式方面的要求及春晖中学的办学理念即可。

易错点

符合“校训”在内容、形式方面的要求及春晖中学的办学理念。

填空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7分,共7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7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7分)

(1)有人说,如果能从古典文学中榨出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就是酒。酒可以“助江山之兴”,也可以宣泄情绪。白居易送别友人,怅恨                    《琵琶行》;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难解思乡之苦;而陶渊明则            (《归去来兮辞》),自得田园之乐。酒是诗的催化剂。无论是引清流激湍而为                  (《兰亭集序》),还是闺房中的                  (《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可以催生感人至深的诗词美文。

(2)真正的经典不以高深晦涩骄人,就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润物细无声”;真正的经典表达的也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比如荀子在《劝学》中总结出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真正的经典更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正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的呐喊:“                              !”

(3)明代有人说:“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陈情表》即是出于肺腑的文章。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与祖母有难以割舍的亲情时,这样写道: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                           。其中语意深沉,文字工丽,正所谓“出于肺腑者也,皆不求工而自工”。

正确答案

(1)举酒欲饮无管弦 酒入愁肠 引壶觞以自酌 流觞曲水 三杯两盏淡酒

(2)随风潜入夜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解析

解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要注意的字。如:“觞”、“骐骥”、“驽”、“摧”等。

考查方向

此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识记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易错点

“觞”、“骐骥”。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1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31.名著阅读考查

《呐喊》是鲁迅的代表作,包括14篇小说,我们学过其中有不少作品,如:《狂人日记》、《故乡》、《社戏》、《一件小事》、《药》、《孔乙己》等,请你从《头发的故事》、《风波》、《阿Q正传》、《端午节》、《明天》、《白光》、《兔与猫》、《鸭的喜剧》中,任选一篇,按照以下要求,展开联想,写一个片段。(10分)

要求:(1)为这个片段起一个题目。

(2)描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

(3)能够充分体现这个场景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4)不少于150字。

《呐喊》中的篇目: 《阿Q正传》

片段题目: 主要人物:

正确答案

孔乙己是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

解析

首先要对人物形象熟悉,描写要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深刻、完整,更为感人。比如描写阿Q,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典型。他愚昧,贫穷。精神胜利法是他最主要的性格特征,这也是他落后不觉悟的重要原因。要突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考查方向

考查名著阅读的掌握和描写人物以及场景的能力。

解题思路

要联系作品人物性格合理联想,在场景描写中突出人物性格。

易错点

不能联系人物性格特征合理联想,不能突出人物性格。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5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50分

3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某公司做市场调研,请路人为两款汽车打分(满分为10),以决定哪款是公司未来的主推车型。回收大量问卷后,调研人员发现:A款平均分是7.5分,B款的平均分为5分。再仔细翻阅大家打分的具体情况:A款的得分都集中在6、7、8这几个分数中;B款的得分中有很多9和10分,也有不少是1和0分。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未来主推B款汽车。

你对类似的事情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正确答案

做一支沙漠中的蓝色妖姬

在沙漠中开出的蓝色妖姬,有人会有新奇的生命之感,也有人会觉得这不免与周围的黄沙显得格格不入,有些突兀。然而,当你手捧一束满天星,还在为到底是哪颗“星”眨着眼睛苦恼时,显然,前者更显优势。

做一支沙漠中的蓝色妖姬,尽管倍受争议,也比平庸之人过得快活。

公司决定推选A、B两种车型,通过问卷不难发现,B型车有个性和特色,正如沙漠中的蓝色妖姬,得分极端。然A型车定是那种“我在茫茫车海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不见你容颜”的大众车型。若是我决定,我也会主推B型车,它有喜爱它的固定人群,它有能力获得市场。

选车是一种智慧,做人又何尝不是?

相比平庸无奇之人,我愿做一支沙漠中的蓝色妖姬。正是采撷了撒切尔夫人的智慧之光,我才得以坚毅地选择。

当一袭蓝套裙出现在灰色西服中间时,当白色条纹的高跟鞋出现在黑皮鞋中间时,撒切尔夫人无疑似一支蓝色妖姬盛开在沙漠中。这异域中的奇葩,在男性垄断政治的国度中呼风唤雨。

撒切尔夫人的裙带挂上象征着大不列颠主权的手杖时,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这位“欧洲病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从而也饱受争议。她消减社会福利制度,执意巩固英美联盟,将一盆冷水泼向了那些主张欧洲一体化的狂热者。支持者高呼夫人的智慧与勇气,反对者笑称这是无稽之谈。

正是之前英国的寂静,成就了撒切尔夫人的绝唱。面对滞涨现象,之前的改革者只是做了些局部的调整,并无独特之处,以致于我记不清他们的名字,而夫人敢于做出尝试,做那沙漠中的蓝色妖姬。当然,此后的英国经济迅速崛起,撒切尔夫人改革日见成效。

做一支沙漠中的蓝色妖姬,并非追求标新立异,而是走出平庸,塑造一个独特的我,但要做好饱受争议的心理准备。毕竟,我是支向阳的蓝色妖姬,只为那些懂我的人傲然盛放!

解析

在这道题目中,如果我们确定自己的立论倾向于B款车,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B款车的特点到底是什么。从原题中不难发现,其特点主要是"B款的平均分为5分""B款的得分中有很多9和10分,也有不少是1和0分"而相应的A款车的特点则是"A款平均分是7.5分""A款的得分都集中在6、7、8这几个分数中",归结起来,B款车的特点是平均分低,分数两级分化;A款车的特点是平均分高,分数居中。推而广之,结合为人处事的方法,就不难确定我们的立意,A款车其实代表的可以是不求闻达,但求安稳的状态;可以是庸庸碌碌,甘于平庸的状态;可以是畏首畏尾,畏惧风险的状态。而B款车代表的则是一种敢为人先,无惧风险,摆脱平庸昂扬向上的状态。如果倾向于A款,其实就是甘于平凡与平淡,是一种典型的中庸心态。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易错点

材料作文要审清材料内容,合理概括主要观点,行文时要言之有理,要结合为人处事的方法,从中概括出A款车其实代表的可以是不求闻达,但求安稳的状态;可以是庸庸碌碌,甘于平庸的状态;可以是畏首畏尾,畏惧风险的状态。而B款车代表的则是一种敢为人先,无惧风险,摆脱平庸昂扬向上的状态。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