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 宁波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21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按照( )划分,可以将劳动争议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

A.劳动争议的主体
B.劳动争议的性质
C.)劳动争议的客体
D.劳动争议的标的

1

( )将工资计划和培训计划结合在一起。

A.年薪制
B.技能工资制
C.绩效工资制
D.岗位工资制

1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 ①赊:长、远。

22.请简要分析颈联中“分”和“孤”的内涵。(3分)

23.鉴赏颔联的艺术手法?请列举两点并加以解说。(4分)

分值: 7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动画艺术的构建与传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节选)

周大勇、王秀艳

动画片以怪异形象、滑稽动作以及拟人话语构成了它的幽默源,而这些元素无疑与儿童求新、求奇、求趣的心理相匹配。也就是说,动画艺术的构成要素与儿童的接受心理具有同构性,这决定了动画艺术能够深入儿童内心世界,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从背景布局到动画形象的设置无不呈现了它的特异性,比如“海绵宝宝”“天线宝宝”“大头儿子”“果宝”“大耳朵图图”等形象从外形的设计上就带有一定的怪异性。如果说怪异外形是动画片幽默产生的潜在条件,那么滑稽动作与拟人的话语则直接将幽默表露出来。

很多动画艺术形象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但又并非现实生活原貌,而是在现实基础上的“变异化”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是符合儿童接受心理的,对儿童而言,这种艺术组合与呈现既具有“熟悉感”又不乏“陌生化”信息的融入。将儿童置于“熟悉”到“陌生”之间,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索欲望。从“喜羊羊”“灰太狼”“加菲猫”到“忍者神龟”“功夫熊猫”等这些动物拟人化形象的塑造上,我们不难看出动画形象“熟悉”与“陌生”融合的特性。而且几乎所有的动画都按照“拟人”的化身来呈现,并借助拟人的“陌生化”来呈现“熟悉的形象”,拉近了与儿童的距离。不仅如此,以动画形象的“小巧灵动”向儿童传递“人小鬼大”的信息,有助于儿童自信心的培育。

通常动画片的叙事方式是基于“冲突”或“问题”而展开的。动画片中的“冲突框架”的确立是基于对立主体双方矛盾而反映出来的,一种是“斗勇”型,比如《变形金刚》《黑猫警长》《忍者神龟》反映的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恶分明、情节清晰。另一种则是纯粹“斗智”型的,比如《猫与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魔术师与兔子》等等以智慧战胜对手。“问题”的叙事模式是围绕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路径而展开的,比如《海底总动员》是围绕小丑鱼父子从分离(问题出现)到团聚(问题解决)来完成叙事的。基于“冲突”和“问题”模式下的动画叙事使情节起伏跌宕,让儿童完全融入动画之中。跳入“动画世界”的儿童,在“冲突”和“问题”的推动下,能够满足于其心理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儿童从“动画世界”再跳回“现实世界”就感觉很困惑、也很不情愿和某种不适应,需要及时干预。看来,家长需要做好儿童的“把关人”,对儿童的媒介接触进行控制和引导。

在动画想象艺术中,有时候改变了现实的关系法则,试图在动画中植入一种“平衡”,而恰恰是利用这种超越现实的方式引起受众对其关注。在《猫与老鼠》中,与现实相比,猫和老鼠的关系错位了,猫的诡计总是能被老鼠识破,而且猫总是被耍,似乎猫永远也斗不过机灵的老鼠。对于猫与老鼠的颠覆性构建恰恰是动画艺术性的体现,这种动画叙事的构建改变了自然法则。动画艺术形象“对立关系错位”是“违背”自然法则的,对儿童已有的或正在形成的认知图式产生冲击。《猫与老鼠》在叙事过程中所传递主题是动用智慧“弱小一样可以战胜强大敌人”,把斗智斗勇的精神传播给儿童。但不能不提及问题的另一面,这种构建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低龄儿童认知的困惑,心理学研究表明,7岁以下的儿童还不能充分理解电视节目的虚构性,常常认为故事人物在生活中真实存在。”而对大龄儿童而言并非坏事,这种违背常理的艺术表达方式有利于儿童打破思维定势、有助于逆向思维的培育。

今天的儿童,一方面存在着缺少玩伴的孤独,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无休止“学习牢笼”的禁锢,二者不同程度地压制了童真的释放。而动画世界的自由舒展、千变万化以及超现实的想象力恰恰给儿童送去了属于他们特有的童真——“单纯”“快乐”“稚趣”“游戏”等。尽管“动画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很大的差异,但现代科技助推下的动画艺术正在弥合儿童已经破损的童年之梦。我们有理由相信,进入动画世界的儿童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对于儿童而言,不但喜形于色,而且也指向其内心深处,在心理上达到舒展和释放。

8.下列关于“动画艺术的构建”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怪异形象、滑稽动作以及拟人话语是优秀的动画片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B动画艺术形象要源于生活,但不照搬生活,要注意“熟悉感”与“陌生化”的融合。

C动画片中的“冲突框架”或“问题”叙事模式分“斗勇”型和“斗智”型两种。

D动画艺术主要采用“对立关系错位”这种超越现实的方式来吸引儿童。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动画艺术的构成要素要与儿童接受的心理相匹配,动画才能深入儿童内心。

B儿童长时间置身于“动画世界”,不容易回归“现实世界”,需要成人及时引导。

C动画艺术形象“对立关系错位”违背了自然法则,对儿童的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D在自由舒展、千变万化的动画世界里,儿童可以暂时消除孤独,获得满足和愉悦。

10.动画艺术对儿童心理有哪些影响,请结合原文概括。(3分)

分值: 9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工资集体协商时,一方在接到另一方提出的书面协商意向书后,应于( )内予以答复。

A.15 日
B.20 日
C.30 日
D.60 日

1

对于长期慢性患者,宜采取的医患关系模式是

A.主动-被动型
B.被动-主动型
C.指导-合作型
D.共同参与型
E.合作-指导型

1

( )是指专门就工资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

A.工资指导线
B.工资协议
C.工资集体协商
D.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1

( )是企业及其员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A.企业公积金
B.企业年薪
C.企业附加福利
D.企业年金

1

( )是处理生产与安全两者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A.以人为本
B.奖惩分明
C.安全第一
D.预防为主

1

材料(一)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  万章上》)

材料(二)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  万章下》)

材料(三)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亦言之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24.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提出了中国古代文论的两个重要方法 。(2分)

25.结合材料(三)简要解释,在阅读诗文中,如何做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古人的作品?(3分)

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形式包括( )。

A.年工资收入和月工资收入
B.月工资收入和周工资收^
C.日工资收^和小时工资收入
D.年工资收入和日工资收入

1

企业应安排员工定期进行体检,发现疾病时应及时( )。

A.转岗
B.解聘
C.治疗
D.上报

单选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5.下列几句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目前,河北省博物馆《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出了一对错金银铜豹,它们是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文物。 。①另外,古代王室贵胄之家,备有低矮的床榻,床榻上面也铺有席子,为了防止席角卷折和牵挂衣裳,席子四角均用镇压住,镇的使用便逐渐兴盛起来。②古人使用“镇”的记载始于春秋时期,文献记载古人为了压物使用“镇”。在桌椅出现以前,古人曾长期席地而坐,席子便成为家居中的重要陈设。③除少量人物外,席镇的造型多为动物,常见的有虎、狮、豹、龟、鹿、羊等,汉代人视它们为吉祥纳福之物并把驱邪避恶的理想寄寓其中。④到西汉时期,镇的使用及制作达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的席镇多为铜质,这是因为铜器质重色美,方便铸造且不易损坏。⑤这些动物造型通常作蜷屈、蟠伏状,底部平坦。为了增加其重量,人们往往还会往它们体内嵌铁或灌铅。

⑥这对铜豹体积不大,是用以镇席的。

A⑥②①④③⑤

B⑥②④①③⑤

C②④③⑤①⑥

D②③⑤④①⑥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熨帖(yù) 桑梓(zǐ) 怯生生(qiè) 嗜书成癖(pì)

B苏打(dá) 噱头(xué) 青蒿素(hāo) 物阜民安(fù)

C债券(juàn) 弄堂(lòng) 供给侧(gōng) 怦然心动(pēng)

D稂莠(láng) 粗犷(guǎng) 综合征(zhèng) 玲珑剔透(tī)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14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