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2.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民之反,多农与士结合,易成;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
正确答案
解析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为士农工商。士阶层指知识分子。秦朝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通过军功,西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察举制,自下而上举荐人才,儒家思想开始确立统治地位。隋唐时期确立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知识分子成为国家统治阶级基础。理学对知识分子的思想起了束缚作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秦汉时期,士阶层容易和农民联合反抗政府,明清时期士阶层很少和农民联合,说明士阶层思想和社会地位发生变化。思想的变化源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地位变化源于科举制的实施。宋明时期发生变化说明主要是思想的影响是理学占据统治地位,所以选D。材料没有反映君主专制和小农经济的内容,排除AC。虽然封建社会有四民等级,但秦汉时期士能够和弄联合,说明当时士的社会地位比较低,等级地位不明显,排除B。
易错点
材料解读,“士”由以前和农结合反抗地主阶级统治到“士”很少反抗地主阶级统治,是思想变化和社会地位变化的结果。
5.近代某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与倭国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倭国”判断是中日战争。然后依据近代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进行判断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近代中日之间的战争指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根据条约内容,直接判断答案为B。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是中英《南京条约》,排除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中英《南京条约》,排除C。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是《辛丑条约》,排除D。
易错点
对材料内容判断不准,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掌握不准确。
7.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能为费教授提供论证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注意关键词“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说明中国的日常生活中受西方影响比较多。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抓周”“寒食祭祖”是中国传统,没有受到外国人的影响,排除AC。“张灯做戏”是中国传统的娱乐活动,排除B。留声机是第二次工业发明的产品,属于外国传入中国,并影响到日常生活的应用,所以选择D。
易错点
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掌握不准确。
8.下图是1952—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百分比示意图.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注意读图分析每个阶段出现的历史原因,然后根据识记对选项进行判断。①是1952--1957年,基本属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基本实现了公有制,所有制形式根本变化②1957--1960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导致国民经济呈现下降趋势。③1960--1965年,经过1960年冬,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④1978--1985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局面。⑤1985--1990年,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受到挫折。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每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分析原因,④虽然多种所有制并存,但是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没有根本变化,依然是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排除A。③我国依然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的恢复发展在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政策,排除C。④--⑤历史时期,我国还没有确立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十四大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D。②低谷的形成是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选择B。
易错点
对每个阶段的原因分析不准确。尤其是④到⑤的变化,分析不准确。
9.据《罗马法》: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但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历史学家指出:“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材料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依据题干,“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强调的是自然法精神。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后者指的是自然法。罗马民法是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维护奴隶制,排除A。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张,罗马不断释放奴隶,从而推动罗马法律不断完善,罗马社会制度不断进步,排除C。从共和国到帝国,是罗马不断扩张的过程,材料没有显示罗马奴隶数量的变化情况,排除D。自然法精神强调人生而平等,奴隶应该和普通人一样享有民主权力,而不是只作为工具存在,所以选择B。
易错点
对材料理解不准确,不能抓住重点强调的内容。
10.右图是近代某国某时期的政体示意图: 示意图所示制度特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依据示意图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判断。依据示意图,可以判断议会对选民负责,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内阁由国家元首任命,并受议会制约,内阁和元首共同掌握行政权。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示意图,根据近代民主政治三权分立的原则,可以判断,行政权由元首和内阁共同掌握,所以选择A。由图可知内阁受命于元首受制于议会,内阁对元首的权力既是一种制约,又要对元首负责,排除B。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排除C。元首能任命内阁,但不能主宰议会,排除D。
易错点
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内容掌握不准确,不能正确判断。
1.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以礼仪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荀子主张礼法并举,认为“礼”是制定法律的依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荀子意在说明“礼”的作用,衡量约束。胡适直接认为礼有法律的性质。所以两个人都认为“礼”的作用和法的作用是一致的,所以选C。礼是外在规范,是法律制定的依据,但没有强制性,所以排除AB。儒家和法家是同时存在的两种学术思想,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
易错点
儒家的核心思想礼仁,对“礼”的实质和作用不能准确理解
3.西汉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西汉政府( )
正确答案
解析
国家的财政主要来源于税收,与其增加税收不如由政府经营更能保障政府的收入。。汉武帝时,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大幅度的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不仅会激化社会矛盾,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国家利益,排除A。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虽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排除B。打击囤积居奇的商人不利于经济的恢复,排除D。根据已学的内容,西汉政府解决财政的根源在于盐铁官营,所以选C。
易错点
容易误选A。
4.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韩非子“集权”学说指加强君主集权,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起来重大作用。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有利于巩固君主专制统治。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强调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体现了君臣平等的思想。这些思想都针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为统治者提供了治理国家应该注意的问题。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每个思想家的思想内涵,进行分析判断。黄宗羲的思想源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排除B。黄宗羲的思想抨击君主专制,排除C。四个阶段的共同点在于为统治者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所以选择D。
易错点
忽略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误选B。
6.1926年至1927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农民报刊,其中尤以地方农民协会主办的农运报刊有影响力,如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都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这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注意时间1926--1927年,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地点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地,内容有关于农民运动,这些关键词可以反映出大革命期间对农民运动的重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时间判断国民大革命时期。南方是国民革命的根据地,出现农民报刊说明当时国民革命需要动员农民阶级,推动革命形势发展,所以选择A。国民革命主要依靠的是正规军队作战,打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农民运动起配合作用,排除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农民不能成为领导力量,排除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1927年以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期,排除D。
易错点
对时间的限定性忽视,容易误选D。
11.“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所有农业改革尝试以迅速和激进的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依据材料,考察的是农业领域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农业改革应该是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注意题干中改革的结果强调当时失败。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是为了缓和经济危机,通过国家干预的办法,美国度过经济危机并使经济恢复和发展,是成功的改革,排除B。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是渐进式的,逐步推广的过程,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成功的改革,排除C。列宁固定的粮食税,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促进苏俄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是成功的选择,排除D。只有斯大林的集体农庄,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不能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引起农民的排斥,从结果看是失败的,所以选择A。
易错点
对材料理解不准确,不能抓住农业改革的核心。
12.“二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复这个社会。”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的修复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以二战为分水岭,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通过国家干预发展自己的经济。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第三产业兴起并发展,排除A。以知识经济为基础是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不符合二战后恢复经济的表述,排除B。福利制度和保障体系属于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容,但是不利于国家经济增长,更多的带来国家财政开支扩大,排除D。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受美国的影响都不同程度采用国家干预的办法恢复经济,所以选择C。
易错点
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概念不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的“形而下”(注: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中体西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诸如此类的论点都与这种对科学革命的片面理解有关。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注: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5.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理性精神与近代科学的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体现了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发散思维的考查。在解答本题时可以从“思想解放(理性精神)促进科学发展;科学推进思想解放(理性精神发展);科学与理性精神相互促进”等角度论证,但无论如何作答,都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内容论证相关观点,要求史论结合、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材料意在说明不仅思想解放促进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也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和进步。把握思想解放和科学进步的相互关系,结合史实论述。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材料,不能把握人文精神与近代科学的关系。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16.根据材料,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6分)
17.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出现自办银行现象的国际、国内背景。(9分)
正确答案
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和对中国的挟持。(6分)
解析
考查中国近代改革的内容。结合材料,可以判断当时晚晴政府统治下,中国的发展受制于列强,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依据材料关键句子“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杜洋商之挟持。”总结概括。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进行概括。材料关键句子“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杜洋商之挟持。”
易错点
不能对材料进行概括总结。
正确答案
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联系更加密切(3分)。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西方列强向中国疯狂资本输出;中国思想近代化程度提高(放弃自大心态);(6分)
解析
依据材料判断,列强在华修铁路、开银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的,属于列强侵华过程中资本输出阶段,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从国际背景看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占主导地位。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判断列强资本输出,得出国际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国内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易错点
不能判断列强侵华的阶段特点。
[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 《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20.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6分)
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实现质的突破的原因。(9分)
正确答案
特点:注重名实考证;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具有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重视亲身体验和实践;(6分)
解析
注意要求回答的是从事研究的特点,依据材料概括总结。“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李时珍便天天食之”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关键在审问题,研究特点是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找研究过程的关键句子概括即可。
易错点
误答《本草纲目》内容的特点。
正确答案
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实用领域);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注重整体性、自然性; (6分)原因:封建专制制度(政治、经济、思想)的阻碍。(3分)
解析
《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总结性的代表作品,依据“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总结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这一问的难度在于古代科技没有质的突破的原因的分析。中国不能产生近代科技根本在于自然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易错点
不能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没有质的突破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曲辕犁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来源
】:学*科*网Z*X*X*K] 材料二:在18、19世纪,欧美农业飞速发展。在美国,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土地大量由农业工人耕种,1850年左右,将农民系于土地之上并迫使他们耕种土地的封建制在西欧已基本上消失……由于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欧洲人口的食物得到改善,周期性缺粮情况越来越少。农业变革使工业化更充满活力,农业的盈余创造了资本,资本再次投入运输业与工业,促进了新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13.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牛耕技术发生的变化。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牛耕大量退出的原因。(13分)
14.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及原因。(12分)
正确答案
变化:牛耕技术逐步推广普及(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从黄河流域推广到江南);耕犁不断发展,耕作技术不断进步;因地制宜,出现适应不同地区土质、特点的耕犁。(6分)
牛耕大量退出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人地矛盾突出;使用牛耕成本高,人力廉价;(4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3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牛耕技术的发展历程,依据材料总结概括即可。“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说明牛耕技术逐步推广普及;“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说明耕作技术不断进步;“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说明因地制宜,革新生产工具。“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说明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牛耕退出;“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说明牛耕比人力成本高,之所以人力廉价根本在于自然经济。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分析概括,特别注意我国古代农业是自然经济,农耕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生产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
易错点
一方面不能正确概括材料,一方面不能从根本上分析牛耕退出的原因。
正确答案
表现:农业机械的发明和使用;集约化经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制。(4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技术条件;农业劳动力缺乏;城市化进程加快,食物需求增加,粮食周期性短缺。工业革命对“劳动力、原料、资金”等需求的推动。(8分)
解析
由材料可以判断背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机械动力运用到各个经济领域,工业革命使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转入工业生产,实现了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8--19世纪欧洲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结果。农业革命的表现和原因由材料直接概括,比如“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既阐述了原因也阐述了表现。“传统农民已经消失,土地大量由农业工人耕种”可以得出封建生产关系已经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再联系工业革命的背景进行分析即可。
易错点
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记忆不准确。
[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海外殖民地);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18.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7分)
19.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8分)
正确答案
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7分)
解析
依据材料可以判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进行的是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战争。然后根据戴高乐的演讲进行概括理由。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判断战争的性质,确定法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根据戴高乐演讲分析概括,“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海外殖民地);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易错点
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不能准确理解。
正确答案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4分)。 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方针。(4分)
解析
依据材料概括福利国家的背景;建立福利国家的方式除了结合材料分析概括,应该考虑到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美国的影响,普遍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恢复发展经济。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注意1948年这个时间点,结合必修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背景回答问题。
易错点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理解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