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近代某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与倭国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
7.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能为费教授提供论证的是( )
9.据《罗马法》: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但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历史学家指出:“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材料说明( )
1.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
3.西汉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西汉政府( )
4.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6.1926年至1927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农民报刊,其中尤以地方农民协会主办的农运报刊有影响力,如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都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这说明( )
11.“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所有农业改革尝试以迅速和激进的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
12.“二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复这个社会。”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的修复是(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的“形而下”(注: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中体西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诸如此类的论点都与这种对科学革命的片面理解有关。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注: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5.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理性精神与近代科学的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16.根据材料,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6分)
17.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出现自办银行现象的国际、国内背景。(9分)
[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 《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20.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6分)
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实现质的突破的原因。(9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曲辕犁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来源
】:学*科*网Z*X*X*K] 材料二:在18、19世纪,欧美农业飞速发展。在美国,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土地大量由农业工人耕种,1850年左右,将农民系于土地之上并迫使他们耕种土地的封建制在西欧已基本上消失……由于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欧洲人口的食物得到改善,周期性缺粮情况越来越少。农业变革使工业化更充满活力,农业的盈余创造了资本,资本再次投入运输业与工业,促进了新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13.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牛耕技术发生的变化。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牛耕大量退出的原因。(13分)
14.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及原因。(12分)
[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海外殖民地);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18.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7分)
19.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8分)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