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九江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7.下图为1960-1969年中苏贸易总额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较(单位:万美元)。据此可以推知( )

A两大阵营对峙导致中苏贸易锐减

B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C苏联并未成为中国外贸的垄断者

D中国国内经济调整促进外贸发展

正确答案

C

解析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贸易呈下滑趋势,在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也相应减小,从图表不难看出。可知C正确;B、D皆与史实不符。两大阵营是指美苏为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A项不符题意。

考查方向

现代中苏关系

解题思路

正确解读图表材料,获取显性和隐性信息,结合所学逐一排除。

易错点

不能正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对相关知识不能及时联想。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8.柏拉图在其晚期著作《法律篇》中指出:“人性是贪婪与自私的,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和毁灭,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下列主张与其最接近的是( )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B“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

正确答案

B

解析

基于人性恶的本源认识,柏拉图主张以法律约束官吏,这种主张与选项C中的法家思想不谋而合,B项正确;A项主张中央集权,与题意不符;C项知识与材料的对人性认识观点相同,而却不是材料的核心;D项属宋明理学主张,与题无关。

考查方向

古代法律思想

解题思路

正确解读材料,明确题目主旨,对选项和材料要进行精准对比作出正确选择。

易错点

1.对材料信息掌握不全面而出现误判。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9.2016年又是美国大选之年,而近些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

B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不断扩大

C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加强

D美国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正确答案

A

解析

趋向“一党政府”,是由于长期“两党政府”的弊端越来越暴露。同时从材料知实际上是总统和国会的矛盾使然。A项中的立法权和行政权正是分属国会和总统的,符合题意;B项不符史实;C项与题意不符;D项不是原因。

考查方向

美国的民主制度

解题思路

正确解读材料,明确题目主旨,从三权分立体制内容分析判断。

易错点

1.把材料的“一党政府”、“两党政府”和一党制与两党制混淆;没有牢记美国三权分立知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0.1834年英国一反过去“家内救济”方式颁布《济贫法修正案》,下面是该法案颁布后英国济贫院的真实写照:“这就是教区给穷人们的住房——泥巴糊的墙几乎裹不住腐朽的门框,恶臭让人憋得心慌,笨重的纺车整天悲鸣般的吱吱作响,这里的孩子从来没有父母来探望,这里的父母也好似不晓得亲情一样……”该修正案主要表明( )

A保障了工人的基本生活

B工业革命并未惠及下层民众

C是工人不断抗争的结果

D救济思想转变为救济、就业与经济发展兼顾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大出处是《济贫法修正案》,及时修正案,说明济贫发生了某些变化。A、B项是结果性语言,不符题目;C项是原因分析,与材料不符;从材料“笨重的纺车整天悲鸣般的吱吱作响”,结合英国工业革命进行,建立社会福利制度,颁布《济贫法修正案》是为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故可以得出D为正确答案。

考查方向

近代救济思想

解题思路

正确解读材料,明确题目主旨,从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来找到因果关系。故选A。

易错点

没有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对材料和所学知识不能全面理解。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

A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

B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

C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

D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官僚制度。材料中是对汉文帝时期用官制度的称赞,材料中“安官乐职”“莫有苟且之意”,而制度的特点是做官和姓氏结合,职权和荣誉结合。A中“国家强盛”和D中“长治久安”是扩大材料范围;材料涉及的是官职与姓氏的关系,并未体现制度化。

考查方向

古代用官知识

解题思路

正确解读材料,明确题目主旨,从材料特定的语言范围来思考分析。

易错点

不能准确把握材料涉及的范围和核心信息,先入为主理解材料内容。分析问题狭隘而误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有六处在今天河南境内,并且规模都比较大。如今发现汉代冶铁遗址共30多处,近半在河南。这反映出汉代( )

A河南手工业最发达

B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

C冶铁技术相当成熟

D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冶铁只是手工业的一个部门,不能得出A;虽材料“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但并无垄断文字,不能选B;规模大并不能说明技术成熟与否,C项错;河南属中原核心,冶铁的传统手工业主要为农业服务,所以可得出D来。

考查方向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解题思路

正确解读材料,明确材料的内容与选项结论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

不能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概括提取。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老子是一个史官, 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 主张的合理解释是( )

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

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

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A项材料并未提及;老子生活的时代在墨子之前,B选项史实不成立;老子生活在奴隶社会时期,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从维护本阶级利益的角度不主张“尚贤”,实际不利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治,从而维持原有社会秩序稳定。故C正确;D与C相反,不符合老子思想。

考查方向

思想的产生受时代政治、经济和阶级属性的影响

解题思路

正确解读材料,明确题目主旨,从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来找到因果关系。故选C。

易错点

不能从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4.中美《望厦条约》第33条规定:“合众国民人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此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

B美国国家力量有限

C欧洲列强极力干涉阻挠

D美国传教士的反对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查材料阅读能力。《望厦条约》签于1844年,当时美国对外的重心在拉美,在中国是跟随欧洲国家的,此时在外贸上盛行自由主义思想。所以对外打着自由贸易旗号维护、扩张其商业利益。A项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体现的能力不符,错误;C、D两项材料并无体现。

考查方向

近代以来中美贸易

解题思路

正确解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明确题目主旨,准确分析排除。

易错点

没有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结合时代特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5.1902年8月12日,《申报》载:“考泰西各国,人才之所以胜于中国者,取士之法不同也,今中国宜仿其法,人才概取诸学堂,方可用世。”该报认为科举应被停废的立足点是( )

A科举本身的历史积弊

B西方国家无科举有学校

C推行新政,兴办学堂

D科举制度的时代局限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选项材料并没有从科举发展的纵向线索来评价科举制,故错;B项材料没体现;材料“今中国宜仿其法,人才概取诸学堂”正是其立足点所在,故C项正确;材料是通过横向对比来提出自己的主张,没有对科举制的时代局限提及。

考查方向

中国近代教育发展

解题思路

正确解读材料,明确题目主旨,准确把握考查方向。

易错点

1.对立足点理解不到位;2.不能理解材料和试题意图。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6.《武汉会战目的方针与策略指导》指出:“以目前国际形势观察,自力更生仍为我政略上最高原则,基于此而产生之作战指导方针,亦即持久战与消耗战。”由此判断( )

A中国共产党坚持持久战与人民战争路线

B国民政府曾期待国际力量援助

C中国反法西斯战场自始至终都是独立的

D国民政府仍坚持片面抗战路线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武汉会战为国府组织的正面战场战役,排除A项;从材料“以目前国际形势观察”信息可知此时方针因国际形势,B选项符合;C不符史实;D项与材料无关。

考查方向

正面抗战。

解题思路

正确解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明确题目主旨。

易错点

对武汉会战不熟悉;对材料关键信息把握不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是: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主要致力于(   )

A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B促进成员国经济的相互依存

C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

D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的壁垒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知识。B、C、D项均为实现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目标的具体内容和手段,与题干相同,只有A项是其要完成的目标。

考查方向

当代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题思路

四个选项皆从材料中来,题干的“主要”是关键,这就要比较选项,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关系明确,答案就出来了。

易错点

不能结合材料对选项进行有效比较。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2.某文学流派基于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广泛从民间传说、神话、童话中撷取题材,极大的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为现代主义文学题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下列与该文学流派属于同一风格的作品是(   )

A《播种者》

B《百年孤独》

C《格尔尼卡》

D《悲惨世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动乱不已,人们因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和不满,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达这种情绪。从时间和风格上只有D项是符合题意的。

考查方向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解题思路

正确解读材料,明确题目主旨,结合各种风格文学的创作特点,对比判断。

易错点

没有对各种文学流派的艺术风格理解掌握。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外经济增长的比较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仍在向深层次发展,欧债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要加强团结合作,发挥互补优势,相互提供更多贸易和投融资机会,共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努力保持经济包容性增长,拉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3.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近代中国经济与欧美相比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这一现象的原因。

1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予以分析。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差异:19世纪中国经济实力逐渐下降,20世纪前期开始缓慢增长;欧美经济则持续调整增长,与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原因:殖民侵略和掠夺;政治制度与统治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思想解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等。

解析

从设问和材料来看,第一层答案在材料,第二层在所学。第一层:从表格的数据变化不难看出中国和欧美的各自变化趋势,在进行适当总结,不仅得出“异”(趋势的不同),还可得出“差”(差距)。第二层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即可。

考查方向

近代中外经济的横向比较分析

解题思路

本题可梳理材料、提炼信息,归纳要点。联系所学,全面分析,突出重点。图表趋势类题,可以把其转化为折线会有助判断分析。

易错点

问审题的粗心,知识掌握不够准确,答题不够全面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观点:当今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合作。

解析

近代以来欧美的殖民侵略加剧了东西方的差距,引发诸多国际问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需要和国优势互补,保持包容性,才能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观点概括依托材料,分析需史论结合,结合第一问的历史现象,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一般来说,一个大题,各设问之间是有知识或逻辑上的关联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弄清本大题的围绕的主题,以此为线,回答各问。近现代的经济危机爆发了无数次,结合这一次的特点和以前处理危机的得失综合思考即可。

考查方向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危机

解题思路

本题要求先结合材料准确提炼观点,然后结合历史知识,从正反两方面思考。史论结合之处加强合作的必要。

易错点

问题对图表材料分析能力有限,缺乏利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用相关历史史实,对上述材料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西方对中国不同时期认知态度的变化或对不同时期的多个形象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认知,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正确答案

示例一 认知态度的变化:西方对中国古代、近代、当代中国认知态度变化从仰慕到蔑视再到正视、焦虑。说明:① 中、西综合实力的变化。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达,丝、瓷等手工业技艺高超,产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欧洲。明清以后,中国政治日益腐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西方在古代落后于中国,进入近代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东方从属于西方,当今发展有限。② 西方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古代实行朝贡外交,明清又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主要限于感知认识。近代时更多看到的则是中国的愚昧落后,没有看到中国的进步和抗争。当今更多的看到中国的崛起,却很少看到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与愿望。③ 东西方不同的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价值观。近代,东方从属于西方,西方中心论突显。当代面对中国的发展,西方国家不愿意接受自己被赶超的现实,为遏制中国而故意渲染中国威胁论。示例二 古代部分可增加“缠足”等,近代部分可增加“强学会”、“大生纱厂”、“中山装”等,当代可删除“中国威胁”,其它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对国际影响。题目设计新颖,与现实结合较好,同时难度不大。从材料中提出观点,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尤其是要结合国际格局来分析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考查方向

社会转型、中国的变迁

解题思路

本题准确把握材料信息,提炼观点,结合国际格局和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全面分析解答问题。

易错点

问题核心抓不住,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不能结合、迁移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

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敲定淮北研发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自行贩卖。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摘编自俞大华《道光皇帝》

1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

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澍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必要性:盐商饱受政府盘剥,负担极重;官盐价格高、品质差;私盐泛滥;部分官员勾结盐枭,参与贩私;盐政亏空严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必要性”就是要求结合原来盐政的弊端回答改革的原因,答题方法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可所学具体知识并没有有关盐政的,主要还是归纳材料要点。结合材料内容层次归纳要点:“要经过十几道手续”、“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商业政策

解题思路

本题先准确审题,再阅读材料划分层次,进而归纳要点。

易错点

审题不够准确,对材料的层次阅读不到位。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意义:化解私盐问题;两淮盐政扭亏为盈;实行自由竞争,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

结合已知的相似类知识要点进行分析归纳回答。所学知识,不一定非要是具体的知识,还应包括思考问题的思路方法。结合第一问回答。“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以上三点,结合现实组织语言。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解题思路

本题可梳理材料、提炼信息,进而归纳要点、适当结合现实合理归纳即可

易错点

不能结合所学准确归纳要点。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