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我国领导人访问非洲,接受的最高礼遇是舞蹈夹道欢迎。其实世界各国许多重大外事活动,也常使用不同的舞蹈方式。它跟三军仪仗队一样,其内涵都包含一种国力或文化的炫耀。舞蹈代表这个民族早在人类语言没有产生前的文化成就。凭借舞蹈原始遗存,一些人类学家、哲学家们达成一个共识:“舞蹈是人类一切艺术之母。”
舞蹈虽然很古老,但其文化意义却常遭到误解。当代美国符号美学家苏姗·朗格说:“没有任何一种艺术,比舞蹈蒙受到更大的误解、更多的情感判断和神秘主义解释了。”舞蹈是一种非语言艺术,也是非文字文化。但人们在认识或评价它时却用语言艺术或文字艺术的标准来判别,这样就会张冠李戴。如同艺术史家约瑟夫·马库利斯所说:“在综合性美学观点的评述中。要么几乎从不提及舞蹈本身的艺术特性,要么就是硬性地或直接基于其他门类艺术的立场。”
舞蹈的感性材料是人自体,这是舞蹈与其他艺术文化最重要的区别。即使其他与人体有关的艺术,在作品完成后,作品与人都可分离,唯人体与舞蹈永不分离。真正的舞蹈不是说的也不是理论的,而是由人跳出来的。这便决定了它必定具有鲜活性、现场性,表演时故在,表演结束舞蹈随即消失。因此,古代舞蹈很难真实地保存下来,现代虽可通过影像设备做记录,但它已不是舞蹈家作品,而是摄影家的作品了。
舞蹈是人体艺术,主要是通过人体动作、动态来表达人的情感、思想和情绪。它的接受也不依赖语言,或主要不依赖语言。那么靠什么呢?意会。人们常说优秀的舞蹈“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舞蹈家看来,最美的舞蹈用语言说不清楚,即使能说出来,也会变得不仅词不达意而且浅白而失却生动性。因此全世界的舞蹈家都不喜欢用嘴巴去诠释自己的舞蹈,即使节目单要写上几句暗示的话,他们也尽可能采取很抽象的语言。这当然也会带来误解,以为舞蹈家没理论,或不善理论。不善理论可能是对的,因为舞蹈家最善于用肢体说话,但不等于没有理论,只是这种理论也不是语言性理论。口头语言或文字确实不能准确说清舞蹈,文字理论在舞蹈面前永远是灰色的,第二位的。人类发展舞蹈理论,只不过是让它帮助人自己加深与舞蹈本体的接近罢了。
上演了一百多年的芭蕾舞小品《天鹅之死》,没人问它到底要说什么,也无人怀疑人体到底像不像天鹅,作品在讴歌生命的这一深层内涵,即使说不出来,也不愿用“天鹅临死不想死,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话来浅白它。常人白话会砧污作品的美,优秀舞蹈的思想内涵所具形而上的哲理,需给予深层意会。
中国当代古典舞《扇舞丹青》,人人都喜爱,人人都能感受到它那传统美的意味。如非要问表演的是谁?她在干什么?她在什么地方?她是文人才女还是画家手中的笔?她是色彩还是线条……不要说编导抑或演员无可回答,任何人都会觉得这种发问不正常。该舞获了那么多奖励,久演不衰,被行内外普遍认可,也是在意会作用下的接受。
(摘编自吕艺生《舞蹈文化面面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C项,“致使舞蹈无法保存”过于绝对。原文第三段说的是“古代舞蹈很难真实地保存下来”。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明确每个选项对应的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区间内的信息进行比对,注意重点关注表示时间、限制、状态等的修饰词语。
易错点
A项,“它产生的时间早于语言艺术和文字艺术”一句在文中不能找到直接的表述,文中只有“舞蹈代表这个民族早在人类语言没有产生前的文化成就”一句,根据文字艺术比语言艺术晚的事实,方可推断出来,容易误导学生。
正确答案
解析
C项,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四段内容,“舞蹈家最善于用肢体说话,但不善于文字理论”和“欣赏者在欣赏舞蹈时难以加深和舞蹈本体的接近”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文本语句的含义,弄清上下文语句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文章的内容要点,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原文的信息进行比对,注意关键词语的修饰作用,注意选项的语言转换。
易错点
A项,选项将原文中的约瑟夫·马库利斯的话进行了语言转换,分析时容易理解错误。
正确答案
解析
B项,曲解文意。“可以让语言参与舞蹈,只要语言是补充舞蹈的内容”有误,根据原文第四段“口头语言或文字确实不能准确说清舞蹈,文字理论在舞蹈面前永远是灰色的,第二位的”等内容可知,语言是不能准确说清舞蹈的。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然后根据内容之间的关系,将文章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然后分析每一个选项,分析选项表述的侧重点,比对与原文作者的观点的异同。
易错点
D项,“中国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雀之灵》与其有相似之处”一句,表述内容的正确与否需要考生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才可以进行判断,容易出现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袁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葘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魏书称阶谏曰:“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又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曾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馀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文帝践阼,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阶疾病,帝自临省。后阶疾笃,遣使者即拜太常,薨,帝为之流涕,谥曰贞侯。子嘉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桓阶传》)
4.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 ”
(2)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
正确答案
解析
“天下”是“莫不闻”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了C、D两项;“笃于守正”是“太祖知阶”的补语,是太祖了解桓阶的品质,意为“曹操知道桓阶恪守正道”,也不能断开,排除B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的切入点,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作答时可以利用排除法。
易错点
B项,如果“笃于守正”和“太祖知阶”之间的关系不能断定,容易对考生造成误导。
正确答案
解析
D项,“普通老百姓的死称为‘不禄’”错,应是“士曰不禄”,普通老百姓的死就称“死”。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的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相关知识。在识记这些古代文化常识的时候,要注意相近内容之间的区别,可以分类辨析识记。
易错点
B项,“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的表述考查比较细微,容易判断失误。
正确答案
解析
C项,“毛玠、徐奕为人刚直少同党,对丁仪等不友好”有误,原文为“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意思是丁仪对毛玠、徐奕等人不友好。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求我们在阅读时注意及时总结每一段所讲的内容,关注陈述对象、具体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还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来龙去脉等,同时要注意重点词语或句子的正确翻译。
易错点
A项和D项都必须准确理解传主的语言重点,才可以判断桓阶的态度,有一定难度。
正确答案
(1)“您想要建立功业昭明道义,保全福禄远离灾祸,不应该跟他做法相同。”张羡说:“既然如此,那么我倾向哪一方才行呢?”
(2)如今曹仁等人处于重重围困之中拼死坚守而没有叛变,确实是因为大王在远方为他们造势。
解析
两句中的关键词有:(1)明:昭明,形容词作动词;远,远离,形容词作动词;何向而可,宾语前置句,译为“倾向哪一方才行呢”。(2)守死无贰:拼死坚守而没有叛变;诚:确实;以:因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翻译语句要结合语境,将所翻译的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其大概的意思。翻译之前先确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点,比如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词语的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实;最后要对所翻译的句子加以润色,如调、删、补、换等。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易错点
第(2)句中的“贰”译为“没有二心”,但是需要根据语境进行意译,是一个难点。
劳拉的圣诞节
[美]弗朗西斯·格雷·帕顿
圣诞节后的第一天,埃米莉一边驾驶着汽车,一边幸福地回味着圣诞节时的美好时光,同时,她扭头看了一眼劳拉——她的女儿,此刻,她正静静地坐在自己的身边,美丽而优雅。
“今天真暖和,真有点儿像是春天了。是不是,劳拉?”她一边收回投向劳拉的目光,一边问道,“不过,这种天气可说不准,明天也许就又会风雪交加了。”
“是的,妈妈。这鬼天气,就像是克劳狄斯王的笑脸,虽然表面上笑容可掬,实际上他骨子里阴险狡诈得很呢!”劳拉面露羞涩,模样可爱极了。
克劳狄斯王是谁埃米莉并没有想起来,直到后来她在劳拉的书中看到一本《哈姆莱特》的时候,她才想起来。那一刻,她更加感到当初她和亨利竭尽全力地让劳拉去接受教育是一个多么明智的决定啊!埃米莉的朋友们几乎都认为把劳拉送去私立学校读书是很不明智的,因为在巴尔的摩,许多私立的女子中学也是很优秀的,收费也相对低得多,甚至就是公立的高级中学也很不错,他们中许多人家的孩子都到这些学校读书去了,而且他们父亲的收入要比亨利的多两倍:更何况,鼓励一个女孩养成其无力满足的品住并不是在帮助她。要么,会把她惯坏,要么,会让她痛苦。埃米莉承认这些看法很有说服力,但只是不适用于劳拉。
由于时间尚早,她的车一直都开得很慢。这时,她的思绪又回到了一个月前那个暗淡的日子。那天,亨利神情沮丧地坐在她的对面,告诉她他失业了。而就在那时,他又收到了住在俄亥俄州的身为中学教师的哥哥的来信,从字里行间看,他们全家已经陷入了困境。严重的胃溃疡正折磨着他:他的一个孩子必须要做一个大的手术;而他的妻子又快要生下双胞胎:他目前已经山穷水尽了,急需500美元。
“我想他确实急需帮助,”听完亨利的叙述,埃米莉说,“我们有必要给他们寄500美元过去。”“这我也想过,如果给他们寄去500美元,我想我们吃饭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亨利面露难色,犹豫不决。沉思了片刻,才阴郁地说,“但是那样的话,我们圣诞节的安排就要被打乱了。我可不愿意挤占我的保险金。”
“哦,不!亨利!”埃米莉惊叫起来,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睁大双眼,吃惊地望着亨利,“我们会安排好圣诞节的一切的。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压缩开支,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们身上。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希望能过一个丰富多彩、快快乐乐的圣诞节!”
“对小孩子来说也许是这样的,但是……”亨利抬眼看了看埃米莉,“但是,劳拉想要什么礼物呢?”
“她跟我提起过她想要一套芭蕾舞裙,大概需要125美元。她的同学邀请她去参加一些聚会。”
“亨利,你听我说,圣诞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埃米莉凝视着亨利,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到我们的农场去,在那里,我们不需要为款待客人而发愁,我们一家人还可以一起在田野里散步,唱赞歌……”埃米莉情绪有些激动,目光中充满了神往。
“好吧,一切都照你说的做。但是,劳拉那里你去跟她好好地解释一下吧。”
“放心吧,亲爱的,劳拉那里不会有事的。”埃米莉满怀信心微笑着说。
“哦。可怜的爸爸。”当埃米莉把家里目前的情况向劳拉说明以后,美丽的劳拉难过地哭了,“那他今后该怎么办呢?”
埃米莉心头一酸,紧紧地拥抱住劳拉,“孩子,你放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圣诞节的前几天,埃米莉一家来到了他们的小农场。那是很多年以前亨利买下来并且一直保留至今的一块土地,虽然只有6英亩。在农场里,埃米莉一家享受着田野的宁静与安详,孩子们对他们的礼物都非常满意:送给男孩子们的礼物有各种球、安装工具、故事书籍,还有许多从出售廉价小商品的杂货店里买来的没有用或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送给劳拉的礼物则是埃米莉从一家出售二手艺术品的店里买来的一幅画和一枚原本属于亨利母亲的小胸针。劳拉微笑地接过她的礼物,说:“谢谢爸爸、妈妈,我很喜欢这些礼物。”然后高高兴兴地把画挂在她的床头,把胸针别在她的胸前。
正是由于劳拉的喜形于色,才给埃米莉全家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你瞧她不是用斧头劈木材,就是和弟弟们一起玩耍嬉戏,或者是帮着埃米莉做饭,给火鸡肉撤上佐料,再就是和他的父亲一起谈论一些最近发生的政治新闻……总之,她看起来显得非常快乐!
埃米莉逐渐减慢车速,把汽车稳稳地停在了学校门口,“我每天都会想你的。”
“我也会想您的,妈妈。这个假期过得真是太美好了,我非常喜欢那幅画和那枚胸针。”劳拉吻了一下埃米莉,转过身,沿着校园的小路,快步向前走去。
在回家的路上,埃米莉在集市上买了一把美丽的花,鲜花散发出阵阵幽香,弥漫了整个车厢。那朵朵盛开的鲜花使她想起了那件芭蕾舞裙,想起了世界上一切纯真的、值得自豪的、朦胧的美,而所有这些,都应该属于劳拉……
(李威译,原文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12.劳拉有哪些美好的品性?请简要概括。
13.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4.小说的主人公是劳拉,还是埃米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使文章一波三折,波澜起伏”过于拔高。C项,“他的自私”评价不当,根据小说我们可知亨利虽然有所犹豫,但还是帮助了哥哥一家。D项,“这是因为劳拉是女儿,而且更为年长”原因分析错误,亨利夫妇的礼物并没有贵贱之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详细而全面的了解,还要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了解文章的主旨,弄清文中的形象特征以及塑造形象的方法等,然后逐项分析选项所涉及到的文本内容和艺术手法,注意选项在表述时用到的关键词语。
易错点
C项,亨利的想法和埃米莉的想法确实不同,也可以形成对比,如果不考虑后文的内容,“自私”的评判很容易让考生误判。
正确答案
①优雅,有教养。②善良,有爱心。③纯真,不物质。④体贴,重亲情。
解析
分析劳拉的形象要特别注意对她进行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细节描写。如“此刻,她正静静地坐在自己的身边,美丽而优雅”,“正是由于劳拉的喜形于色,才给埃米莉全家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总之,她看起来显得非常快乐”,“那朵朵盛开的鲜花使她想起了那件芭蕾舞裙,想起了世界上一切纯真的、值得自豪的、朦胧的美,而所有这些,都应该属于劳拉……”等。这些句子中都有对人物美好品性概括的关键词。作答时注意分条归纳,既要有概括又要有分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在文本中查找所有的对人物所作的各种描写,比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各种细节刻画等,还要注意对人物所作的侧面描写,然后逐一分析这些描写所表现的人物的特点,最后加以概括。
易错点
“纯真,不物质”不容易概括出来,这需要从劳拉对父母送的礼物的态度中概括,学生容易忽视这一点。
正确答案
①这段描写了埃米莉回家途中购买鲜花,及其由此产生的美好情感,收束全篇,营造出温馨美好的气氛,令人感动、回味。②美丽的鲜花和美丽的人性相得益彰。③丰富了人物的形象,表现了埃米莉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沉的母爱。
解析
从内容上看,这段描写的是埃米莉回家途中购买鲜花及产生的美好情感,这让故事有了一种令人感动的美好氛围;从结构上看,最后一段收束全篇,点明主旨;从表达效果上看,这段内容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人性的美好。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对文章的思路有准确的了解,看所考句段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等几个方面分析句段的作用。内容上,看句段写了什么,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上,根据句段在文中的位置确定,或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全文等;表达效果上,看句段有何写作特色,使用了何种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有怎样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易错点
回答此题,考生容易忽略的是句段在表达效果方面的作用。
正确答案
观点一:劳拉是主人公:①小说的题目是“劳拉的圣诞节”,文章提到“正是由于劳拉的喜形于色,才给埃米莉全家增添了节日的气氛”。②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塑造这个可爱的少女,表现她的美丽聪慧优雅、善良纯真重情。③劳拉是文章的灵魂人物,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读者和埃米莉夫妇的心。
观点二:埃米莉是主人公:①埃米莉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串联起了整篇文章,她不仅是主人公,还是线索人物。②正是因为埃米莉善良、慈爱、能干,才有了亨利一家的幸福生活和这个美好的圣诞节,在她的影响之下,劳拉才如此可爱。③埃米莉作为主人公可以使文章的主旨更加丰富——歌颂善良仁爱的美德、赞美父母对孩子伟大的爱、揭示出良好的家教的意义。
观点三:劳拉和埃米莉都是主人公。(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解答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具体展开。认为谁是主人公,可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所占篇幅、主旨表现等角度切入。总之,主人公是作者最想要表现和突出的人物。注意要结合文本分析,有理有据,不可泛泛而谈。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小说的主人公是小说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主要人物形象。小说的情节都要围绕着主要人物展开,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从主要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探究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就要分析小说塑造人物角色所用到的描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及其对主人公的作用,要分析情节怎样围绕主人公展开及其对主人公性格展示所起的作用,要分析小说通过该主人公表现什么主题(谁是小说主题最集中的体现者)。
易错点
考生判定谁是主人公并不难,但是,在分析理由时,容易分析不到位。
曾国藩——从“中人”到“完人”的追求(节选)
湘乡流传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偷在房梁上等着曾国藩熄灯睡觉好下来偷东西。曾国藩在背一篇文章,怎么也背不下来,小偷都等急了,跳下房梁说,你真笨,我都背下来了,你还背不下来,然后拂袖而去。此笑话显然是后人杜撰,但故事透露出曾国藩的脑袋,可能确实不是很灵光。这个资质平庸、又出身普通、成长于偏远深山之中的小孩,最后怎会出将入相成为儒学大家呢?
曾国藩曾在家书里说:“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句话体现了他“尚拙”的人生哲学。
在日常生活上,他“笨拙”地坚持他的日课十二条: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比如他要求自己每天读《廿三史》二十页,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还有他从三十岁开始写日记,一直到他61岁去世,也不间断。在战争上,他不像孔明一样有很多锦囊妙计,用的也是笨拙的计策。他以“扎硬寨,打硬仗”而著称。湘军主动攻城时,如同巨蟒缠人一样,用一道一道的壕沟把这座城市活活因死。他们攻城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往往是一年、两年,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挖壕沟。安庆、九江、天京,都是这样打下来的。他曾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战争生涯一是“屡败屡战”,一是“艰苦卓绝”。
曾国藩做事靠的是自己执着坚韧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信念。那曾国藩树立的是什么样的信念?遇到困难时又如何勉励自己去实现目标呢?
曾国藩有一联自箴,耐人寻味: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这副对联说的是他勉励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吃苦和惜时。其实人世间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实现的。立志、努力行动、历尽磨难、珍惜时间,这可能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模式。但说到容易,做到就很难了。曾国藩用一个“悔”字来确保自己可以做到。
“悔”,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悔过自新。正是因为深刻的反思和追悔,曾国藩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先是一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理学家,在戴孝办团练的初期他又采用法家思想,认为乱世必用重典。晚年时,父亲去世,曾国藩在思云馆中重读老庄,从而学会了以柔克刚,功成身退。晚年的曾国藩,接受耶鲁大学毕业生容闳的建议,和李鸿章一起上书建议朝廷送清国小留学生出国深造,师夷长技以自强。因此他又是西方新思想的启蒙者。
曾国藩不仅自己在历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他还在仕途上成就了一批人,而这些人则成为晚清时期的中流砥柱。他知人善用,在他的人生中,他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一批落魄士子。耳熟能详的做高官的有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李鸿章等等。学者则有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左宗棠本一介布衣,是他向皇上举荐,后来有平定新疆之功。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在国家危难,民不聊生的时代里,曾国藩和他的物色的人才为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带来了执着的精神和希望的曙光。
曾国藩不仅事业有成,而且治家有道,教子有方。他对子女的教育,在其家书中多有体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下的两方面。
首先,居安思危,勤俭持家。楼高易倒,树高易折。曾国藩曾说:“居富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效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兴旺气象。”曾国藩在当官时,时时想着不当官时家人如何生存。“克勤克俭,宜耕宜读。”这样无论当官还是为民都可聊以为生。其二,曾民主张,不留钱财给子孙,但留诗书和家规。在富厚堂里最让人徜徉的地方,是3栋藏书楼,多的时候,藏书30万册。在这山清水秀的清净之所读书思考,坐拥万座书城,又有长者的谆谆教导,怎能没有出息。
相关链接
①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摘自百度百科)
②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个人的品格修养很少有人能够匹敌。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16.曾国藩“尚拙”的人生哲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17.曾国藩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其轨迹。
18.曾国藩的人生能够给我们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解析
B项,“这是他在历史上取得卓越成就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有误,文中只是说“曾国藩做事靠的是自己执着坚韧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信念”。C项,“受到他的感召”无中生有。D项,“近代推行西学第一人”有误,文中说的是“他又是西方新思想的启蒙者”“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注意结合语境。还要注意选项表述的信息与原文表述信息的异同,注意关键词语的修饰作用。
易错点
D项的表述与原文相差不大,表述的语言容易误导考生。
正确答案
①在日常生活上,他“笨拙”地坚持他的日课十二条。②在战争上,他以“扎硬寨,打硬仗”而著称,用壕沟把城市活活困死。③在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上,他勉励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是吃苦和惜时。④在治家、教子上,重视勤俭、耕读传家。
解析
审清题干,要概括“尚拙”的表现,先理解“尚拙”的含义,这是曾国藩的自谦之词,说自己还有些笨拙;其实,这种“拙”表现在曾国藩身上,是一种吃苦和勤勉的态度,一种执着的坚持。应从其生活、事业、治家等方面入手,信息分散在全文,可筛选后分条概括。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先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锁定答题区间,弄清区间内的局部思路,确定传主事迹叙述的核心,分析材料的作用,然后根据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将信息概括提取整合。
易错点
曾国藩“尚拙”的人生哲学是全文的总纲,这种人生哲学表现在全文中,考生很容易将答题区间锁定在第三自然段,只概括出前两点来。
正确答案
①从信奉继绝学开太平的儒家理学到吸纳法家乱世用重典的思想。②从吸纳法家乱世用重典的思想到重读老庄,学会以柔克刚,追求功成身退。③从重读老庄,学会以柔克刚,追求功成身退到接受西方启蒙思想。
解析
要概括其“思想发生的变化”,需找出表现其思想及变化的句子,信息就集中在第七段,不难找出,分条概括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思路,根据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和题干的重点锁定答题区间,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将信息逐条提取整合。
易错点
考生能够根据“正是因为深刻的反思和追悔,曾国藩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句而准确确定答题区间,但是,在分析内容之间的联系上和准确整合信息上容易失误。
正确答案
①平凡之人亦可获得人生成功。②执著坚韧是成功的要义。③人生需要不断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④成就别人也是成就自我。⑤为人要懂得居安思危。⑥诗书传家远胜财宝。(分析略)
解析
曾国藩身上的品质和他的思想能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很多,如他执着坚韧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信念,他的吃苦和惜时,他的“悔”,他的治家有道,教子有方等等。可结合生活经验谈自己的启示,注意,既要有自己的看法,又要结合文本,要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需要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探究传主的精神品质。解答此题应在理解全文内容基础上,分析文章对传主的叙述中,分别展现了传主哪些方面的经历,将这些经历中的描写重点确定出来,再将其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提取出表现传主的精神品质的关键词语,然后结合现实,分析其现实意义。
易错点
考生容易确定出传主的精神品质,但在分析这种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上,容易出现表达不准确的问题。
2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 ?崔永元老师在主持时说了一句话:语文的魅力就在于一个乞丐和一个诗人晒太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语文是什么? ② ,在物理学里,场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物理量;而在语文课堂里,场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生命量。语文学习经历告诉我,语文素养的核心就在于阅读。而且,我认为,③ 。因为中学生的时间是紧张有序的,中学生的生活是单纯而无干扰的。青春的空白期需要书籍来充实,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这个时间很关键。
正确答案
①语文的魅力在哪里 ②语文是富有生命力的一个场 ③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读书期(中学阶段应尽可能地多读书)
解析
①后是个问号,而崔永元的话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根据答案“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可推出应填“语文的魅力在哪”;②前问“语文是什么”,后面又在解释“场”的含义,那么,应填入“语文是……场”;③后面“因为……”是对③的解释,关键词为“时间”,因此应填入“中学时期是读书的关键期”。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段的内容要点,理清文段的思路脉络,根据上下文和关键词语确定所补写的句子内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照应词、指代词等。
易错点
第一个句子容易写成语文的魅力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第二个句子的补写不容易表达准确。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8.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艺术。
9.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①拟人:树色催寒,把树人格化,不是寒气使树变色,叶零落,而是树色把寒气催赶而来。②视听结合:树色的变化,是从视觉入手;砧声,是从听觉入手。③想象:诗人想象魏万到京城之后,已是深秋,面对纷纷落叶,处处砧声,心中一片悲凉。④渲染:通过树色、砧声,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
解析
“关城树色催寒近”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作者却将树人格化,用一“催”字,说好像树色带来寒气,这是拟人;“关城树色催寒近”为视觉,“御苑砧声向晚多”为听觉,这是视听结合;“关城”是魏万从洛阳西去的途经之路,为想象之景;而作者选取的“关城”“树色”“御苑”“砧声”等意象萧瑟压抑,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烘托了离别后的悲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必须熟悉写景常用的技巧,比如,视角的转变、景物的色彩、景物的动静、多种感官的调动、修辞手法和其他描写手法的使用等。然后根据这些技巧的特点和规律在诗词句中加以辨认,从而确定作品所使用的写景技巧。答题时,先确认技巧,再结合诗词句分析具体如何使用以及使用的效果。
易错点
题干中的“颈联”和“写景艺术”是审题的两个重点,容易被考生忽视。另外,这两句是作者想象之景,考生也容易失误。
正确答案
①离别的不舍、伤感;②对朋友路途和京城生活的担忧、关切;③对朋友殷切的勉励和嘱托。
解析
分析诗人的情感要细读诗句,把握意象,抓住表情感的字眼,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朝闻游子唱离歌”开头点明了离别,“昨夜微霜初渡河”写出了深秋的萧瑟,奠定了感情基调;“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紧接上句的秋景,鸿雁南飞,云山茫茫,突出了一个“愁”字;“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视听结合,想象友人途径之景,满含凄凉;“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是对友人的告诫嘱托,期望友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建功立业。情感要先概括后分析,分条梳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易错点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两句,作者借景物描写而表达对朋友的担忧,这两句的写景意图容易被考生忽略。
23.下图展现了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的记忆规律,请把图片展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正确答案
示例:输入的信息经过注意,便成了短时记忆,但如果不及时复习,会被遗忘,经过及时复习,就会变成长时记忆。
解析
“输入的信息”可变为“短时的记忆”;“短时的记忆”有两种走向:“遗忘”和“长时的记忆”;变为“长时的记忆”要经过“复习”这个过程。理清逻辑关系后,将这些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考生解答此题,先要认真阅读此框架,注意分析图片内容的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看清箭头所指的方向。
易错点
“短时记忆”的两个走向很容易看出,但是,“复习”所起的作用容易忽略,考生在表达时也容易出现表达不连贯的问题。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逍遥游》中庄子引用《齐谐》关于大鹏向南迁徙的句子,其中描写大鹏起飞时壮观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中蚯蚓向上食尘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而螃蟹“_____________”是因为浮躁、不专心。
李白在《蜀道难》中借用神话传说来表现蜀道开通不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用心一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解析
第一题,根据“引用《齐谐》”和“描写大鹏起飞时壮观场景”可以确定答案;第二题,第一空要求填写原因,第二空则要求填写螃蟹的生存状态,注意前后句子的内容关联;第三题,“借用神话传说”就是指诗中使用的五丁开山的历史典故,由此可以确定答案。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属于理解型默写,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作品内容,了解名篇中每一句话的含义,熟悉语句之间内容上的关联,根据题干中的提示词语确定所填句子,记准字形,注意句中的易错字的写法。记忆字形时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记忆。
易错点
此题要注意书写的准确性。易错字有:(1)抟;(2)蛇鳝;(3)摧、栈、钩连。
19.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②都市职场女性剧《欢乐颂》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6年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
③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④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⑤市民对城市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公路、跨越防护栏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正确答案
解析
①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用在句中不合“球场顿时沸腾,欢呼声叫喊声”的语境。②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在句中望文生义。③不胜其烦:烦琐得让人不能忍受。④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⑤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用在句中不合语境。⑥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成语或熟语的意思、用法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要了解成语或熟语误用的常见类型,如不合语境、褒贬误用、对象误用、望文生义等,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或熟语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存在上述问题。
易错点
“炙手可热”在生活中的误用现象很多,“不胜其烦”和“不厌其烦”容易混淆,这两个句子容易出现错误。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B项,两面对一面,应在“感到”前加上“是否”。C项,搭配不当,“无论……和……”应改为“无论……还是……”。D项,表意不明,“这”指代不明。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病句中较多出现的是结构上的语病,因此,要学会查找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查看搭配、语序、结构、成分等方面的问题。其次,要看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是否简洁、明确。另外,还要考虑到我们平时的表达习惯、日常用法等。
易错点
D项,“这”字的指代意义容易被考生忽视。
2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离不开酒。②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③唐代文人之醉酒,④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⑤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⑥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正确答案
解析
总是:副词,表示一直如此,经常如此/全是,都是。都:副词,表示总括。可是;连词,表转折/副词,真是,实在是。却:连词,表转折。①前后语境没有转折关系,排除C、D两项。既然;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常与“就”“也” “还”等配搭。“如果”表假设关系,常与“那么”“就”等搭配。②后有关联词“那么”,应选与之搭配的“如果”。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综合考虑分析,要兼顾上下文的连贯性,顾及语段的整体性。可以利用排除法进行确定。
易错点
语段是一个连贯的整体,考生容易出现只顾上下句而不顾整个语段连贯的毛病。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人是一个对食物具有狂热爱好的民族。八大菜系、各色美味;中国人的交际离开餐桌基本上没办法进行;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剧的热播,“吃货”渐渐变成了热爱生活的代名词;朋友圈晒美食成风,简直可以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然而西方人却对此颇有微词。曾经一度中国人的“好吃”和中国人的“贪婪”“冷漠”一起,成为了某些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固定印象。即便在今天,还是有很多西方人,对中国人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在一日三餐之上,感到十分困惑和不满。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示例一:赞同西方人的看法。可从浪费金钱、好吃豪吃的恶习背离了养生之道、吃货文化的肤浅等角度进行分析。
示例二:不赞同西方人的看法。可从民族特色文化、文化传承的特异性、热爱生活等角度进行分析。
示例三:辩证地看待西方人的看法。可从我们与西方人文化的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文化的互相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
解析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材料内容围绕着中西方对“中国人热爱美食”的看法展开。“然而”一词将材料分为两个部分:中国人的美食情结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现在俨然成为了流行文化;而西方人却无法理解中国人的对美食的这份热爱,甚至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人的“好吃”。那么,我们可以选择赞扬这种美食文化,认为这是文化的传承,热爱生活的表现,交际的必需;也可以选择批判这种文化,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特别是好吃、豪吃的恶习,更是背离了养生之道;也可以探讨美食文化背后的原因,体现自己的思考,如果我们仅停留在“吃”这一层面,把目光仅仅聚焦在味蕾上,我们的审美、趣味、品质就会滞后。考生要能联系现实,体现思考、权衡,展现自己思维的深度。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分析材料的表达重心,弄清楚作文的任务是什么;然后就要就事论事,明确自己所持有的观点态度;再构思自己的作文,可以按照亮观点、析原因、挖根源、联现实的步骤安排行文。
易错点
这篇作文的任务是如何看待西方人对中国“吃文化”的颇有微词,考生很容易在作文中走偏,理解为怒斥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敌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