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1.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由两条相同的RNA 组成。下列对该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艾滋病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没有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时需要利用宿主
细胞的核糖体进行。A错误。
B、艾滋病病毒是由蛋白质和RNA 组成的,蛋白质、RNA 作为大分子本身进入细胞时都得需要胞吞,所以由它们组成的整个病毒颗粒进入细胞也是胞吞方式。B错误。
C、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 是单链分子容易发生突变,变异性强。以某种灭活的艾滋病病毒作为疫苗,过不久这种病毒就发生变异,又得需要做新的疫苗,所以变异性强会给研制艾滋病病毒疫苗带来困难。C正确。
D、煮沸是消毒的一种方法,高压蒸汽是灭菌的一种方法。它们都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能使病毒灭活。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无核糖体,所以不能利用自身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外壳;艾滋病病毒组成的整个病毒颗粒进入细胞也是胞吞方式;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 是单链分子容易发生突变;煮沸是消毒的一种方法,高压蒸汽是灭菌的一种方法。它们都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能使病毒灭活
易错点
注意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是胞吞
2.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肾交感神经受到低频率低强度的电刺激,可增加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这种作用可被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所阻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 、题干信息告知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增强肾小管的功能,而这种支配作用会被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阻断(拮抗剂会影响受体功能),所以可以据此推测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肾上腺素。A正确。
B、神经纤维静息时细胞内电位为负,受刺激后将由负变成正。B错误。
C、题干信息可知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而发挥作用,所以肾脏应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由此可推知肾交感神经应属于传出神经。C错误。
D、由已学知识可知,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还会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此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题干可知,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肾上腺素;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将由负变成正;肾脏应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由此可推知肾交感神经应属于传出神经。
易错点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作用。
4.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的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 食物来源有别,可以很好缓解种内个体间因争夺食物的斗争。题干信息告知同种雌雄蜂鸟采蜜不同植物,食物来源不同,可缓解种内斗争。A正确。
B 、可遗传变异的产生根本上来自于遗传物质本身的变化,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是可遗传变异,蜂鸟采蜜只属于环境因素。所以B错误。
C、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现存的生物之间的适应关系是共同进化的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蜂鸟采蜜的同时会帮助植物传粉,不同性别蜂鸟采蜜不同植物,所以蜂鸟的性别比例及其种群密度对于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会有影响。D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分析题干,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的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可知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同时,环境因素对于植物花蕊蜜管形态影响只是次要的;根据自然选择理论可知C是对的;蜂鸟的性别比例及其种群密度对于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会有影响。
易错点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3.乳腺上皮细胞在孕晚期数量增加,在停止哺乳后数量减少。当向体外培养乳腺组织的培养液中加入泌乳素时,乳腺组织合成的酪蛋白的量增加了20 倍。测定乳腺组织中RNA的半衰期(半数 RNA降解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据此作出的推理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题干信息告知乳腺上皮细胞在孕晚期数量增加,在停止哺乳后数量减少。说明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在生命活动的不同阶段有差异。A正确。
B、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模板mRNA,若mRNA 的降解时间短,更利于通过调控转录的强弱,调控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B正确。
C、通过题中图表获知,有无泌乳素刺激,mRNA 半衰期有明显差异,据此推知泌乳素通过提高酪蛋白基因的翻译效率来促进细胞合成更多酪蛋白。C错误。
D、酪蛋白mRNA 是由酪蛋白基因为模板转录出来的,所以利用此基因作为探针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可以检测到酪蛋白mRNA。D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目的基因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易错点
读图错误,根据图表可以轻易推出A、B、C三个选项。对基因工程分子水平上的检测认识不清。
5.紫色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常用材料,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有大大的液泡,并且液泡里含有紫色色素,在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适宜宜使用。A正确。
B、观察有丝分裂时,需要选择连续分裂的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属于连续分裂细胞。B正确。
C、紫色色素储存在液泡里,液泡里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所以此色素可溶解于水中。C正确。
D、粗提DNA 时,用2mol/L NaCl 作为溶剂溶解DNA,二苯胺试剂用来鉴定DNA,能与DNA 反应,不宜做溶剂。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是实验材料洋葱在高中教材实验中的应用,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实验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综合进行判断.主要是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观察植物细胞的有分裂的实验材料的选择。
易错点
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因液泡呈现紫色,视野越亮观察的效果越明显;在提取和分离洋葱叶绿体色素实验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溶解、提取色素.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科研人员以人膀胱癌细胞为材料,研究二甲双胍在抗膀胱癌过程中的作用。
6.取等量人膀胱癌细胞,注射到先天性胸腺缺陷的裸鼠体内。7 天后裸鼠均长出皮下肿瘤。将患有肿瘤的裸鼠随机分为两组,A 组每天腹腔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二甲双胍溶液, B 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 周,每天检测并记录小鼠皮下肿瘤体积。
①选用裸鼠作为人肿瘤细胞的受体,是因为裸鼠的 机能缺失,对来自异种动物的组织没有 作用。
②设置B 组,是为了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7.以体外培养的253J 和T24 两种膀胱癌细胞为材料,分别用二甲双胍、抗癌药物TRAIL 、二甲双胍联合TRAIL 进行处理,24 小时后测定癌细胞数量,计算成活率,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各实验组中添加的二甲双胍浓度应 (相同,不同)。用二甲双胍处理后, 253J 膀胱癌细胞的存活率比对照组减少了 %,这说明二甲双胍对膀胱癌细胞的增殖 。
②由图分析,两种癌细胞中,对TRAIL 高度抵抗的是 ,判断依据是 。
③图1 结果说明,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对253J 细胞的增殖 。
④根据药物对两种癌细胞的不同作用效果推测,二甲双胍对TRAIL 抗癌起辅助作用的前提是 。
正确答案
①细胞免疫 免疫排斥
②注射、注射液体的体积
解析
①题干存在信息“先天性胸腺缺陷”,小鼠体内的T 细胞是缺失的,细胞免疫必须有T细胞才能进行,所以裸鼠的细胞免疫缺失。而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作用是由细胞免疫来完成的,所以这样的小鼠就不会对异种组织进行免疫排斥。
②实验过程“A 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配制的二甲双胍溶液,B 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通过对照可以排除生理盐水以及腹腔注射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对实验先理解透彻,可知鼠体内的T 细胞是缺失的,细胞免疫必须有T细胞才能进行,所以裸鼠的细胞免疫缺失;分析图像可知二甲双胍对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起到了抑
制作用;比较两幅图,可知联合用药对253J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强。
易错点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正确答案
①相同 10 有抑制作用
②T24 细胞 图2 中随TRAIL 浓度的增加,T24 细胞存活率基本不变,都接近100%
③抑制作用更强
④TRAIL 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解析
①从图1 来看,横坐标是TRAIL 的浓度,要体现出细胞存活率随TRAIL 浓度增加的变化趋势,那么各组中与其联合使用的二甲双胍的浓度就应该是相同的,这也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不仅图1 中各组如此,图1 和图2 中的二甲双胍的浓度都应该是相同的。从图1 中可以看出,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时,细胞存活率是90%,即比不加任何药物时(对照组)减少了10%,这说明二甲双胍对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起到了抑制作用。
②图1 中253J 细胞的存活率随着TRAIL 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而图2 中T24 细胞的存活率随着TRAIL 浓度的升高,基本上不变,所以T24 细胞对TRAIL 是高度抵抗的。
③图1 中灰色柱是TRAIL 单独使用的情况,黑色柱是TRAIL 和二甲双胍联合使用的情况,可以看出联合用药对253J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强。
④整体看图1 和图2,在针对253J 细胞(对TRAIL 抵抗性弱)时,二甲双胍能够对TRAIL 抗癌起辅助作用,在针对T24 细胞(对TRAIL 高度抵抗)时,由于T24 细胞对TRAIL 药物存在抵抗作用,所以二甲双胍对TRAIL 抗癌起辅助作用的前提是TRAIL 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对实验先理解透彻,可知鼠体内的T 细胞是缺失的,细胞免疫必须有T细胞才能进行,所以裸鼠的细胞免疫缺失;分析图像可知二甲双胍对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起到了抑
制作用;比较两幅图,可知联合用药对253J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强。
易错点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蚕豆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表现为红细胞中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G6PD)缺
乏,使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
8.图1 是某蚕豆病患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据图1 初步判断此病遗传方式__________
9.随后研究表明,控制合成G6PD 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在人的基因组中存在GA 、GB 两种形式;突变基因g 不能控制合成G6PD .对该家族部分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如图2 所示.
①人类基因组中GA 、GB 、g 互为 基因.
②带有突变基因的个体平时不发病,但在食用新鲜蚕豆后1 ~ 2 天内会出现溶血症状.说明带有突变基因个体的发病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II -7个体的基因型为 ,其发病是因为 基因未正常表达.II -7与II - 8婚配所生子女有g基因的概率为 .
10.有人推测,II -7个体相关基因未正常表达,原因可能是该基因中的G 、C碱基被添加甲基(—CH3),影响了RNA聚合酶对该基因的识别.
①该基因不能被RNA 聚合酶识别,会影响该基因的 过程.
②限制酶Hpa II酶和Msp I 酶的识别碱基序列均为“—CCGG— ”,若DNA 被添加甲基,Msp I酶仍能切割DNA,而Hpa II酶则不能.提取II -7基因组DNA,用以上两种酶分别处理,然后运用PCR 技术扩增上述未表达基因(含有 “—CCGG— ”序列),若两组扩增产物 (相同,不相同),则支持上述推测.
③在基因研究中,常需利用限制酶.限制酶的功能是 .
正确答案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解析
系谱图中Ⅰ-1、Ⅰ-2 均无病,生出女儿Ⅱ-7 有病,推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是X 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则女儿有病的话,父亲也必然有病,不满足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该疾病的遗传方式,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同时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发病是在食用了新鲜蚕豆后,否则并不会发病,因此说明发病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由电泳图谱推断出基因型,可以推断出Ⅱ-7 发病的原因。
易错点
对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分析错误;
正确答案
①等位 基因与环境
②XGBXg XGB
③1/2
解析
①GA、GB、g 是与控制合成G6PD 相关的位于X 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三个等位基因。
②由题中描述可知,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发病是在食用了新鲜蚕豆后,否则并不会发病,因此说明发病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由电泳图谱可知Ⅱ-7 的基因型为XGBXg ,题中已知XGB、XGA 基因均可控制合成G6PD,只有Xg 不能控制合成G6PD。因此可推知,Ⅱ-7 发病是因为XGB 没有正常表达。由电泳图谱可知Ⅰ-3 基因型为XGAXg、Ⅰ-4 基因型为XGAY,则Ⅰ-3 和Ⅰ-4 的后代Ⅱ-8 的基因型为(1/2XGAY+1/2XgY),但是系谱图中显示Ⅱ-8 不患病,所以Ⅱ-8 的基因型确定为XGAY。Ⅱ-7 与Ⅱ-8 婚配:XGBXg×XGAY,子代个体有Xg 基因的为:XGAXg(1/4)、XgY(1/4),概率为1/2。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该疾病的遗传方式,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同时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发病是在食用了新鲜蚕豆后,否则并不会发病,因此说明发病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由电泳图谱推断出基因型,可以推断出Ⅱ-7 发病的原因。
易错点
对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分析错误;
正确答案
①转录
②不相同
③识别特定序列的双链DNA 片段,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位点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解析
①不能
②RNA 聚合酶与基因上游结合启动转录,若基因不能被RNA 聚合酶识别,则无法启动转录。题中推测“Ⅱ-7 相关基因未正常表达是因为被添加了甲基”如果成立的话, 设计以下两组实验得到的结果应为:第一组:被甲基化的DNA+MspⅠ酶(能切割该甲基化了的DNA)→相关基因被切断PCR不能扩增出该未表达的基因第二组:被甲基化的DNA+HpaⅡ酶(不能切割该甲基化了的DNA)→相关基因完整PCR能扩增出该未表达的基因
③限制酶的功能是识别特定序列的双链DNA 片段,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位点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该疾病的遗传方式,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同时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发病是在食用了新鲜蚕豆后,否则并不会发病,因此说明发病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由电泳图谱推断出基因型,可以推断出Ⅱ-7 发病的原因。
易错点
对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分析错误;
研究人员对我国某海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的结果:
11.比较表格中各营养级 的数值,可以验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的特点。
12.该海区输入的总能量是,其与总吸呼量的比值约为 2,这说明该生态系统成熟比较 ,系统的稳定性较 ;如果停止捕捞等干扰,随着群落 的进行,该比值将逐渐趋近于1。
13.研究人员将该海区某种大型底栖藻类切割成大小相同的小段,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其光合作用生产力进行了研究。
①方法1: O2 法。将含有藻段的水样分别置于不透光的黑瓶和透光的白瓶中,测定初始溶氧量W0 后将两瓶置于水底,0.5h 后再次测定溶氧量W黑和W白。这段时间藻段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量为 。
②方法2:14 C 法。将含有藻段的水样分别置于不透光的黑瓶和透光的白瓶中,瓶中加入一定量NaH14CO3,在水底放置0.5h 后,向水样中加入80% 的热乙醇以 。反复冲洗藻段除去附和的NaH14CO3,然后分别测定黑瓶和白瓶中藻段的放射性强度C黑和C白,根据即可换算出这段时间藻段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 量。C黑代表的是 造成的放射性强度。
③ O2法测得的藻段制造的O2摩尔量大于同一时间14 C 法测得的藻段固定的CO2摩尔量,不考虑测量误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代号填写)
a.水样中含有的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了 O2法的测定结果
b.藻段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有机物除了糖类之外还可能有脂肪
c.藻段在光下的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在暗中的呼吸作用速率
d.部分含14 C 有机物已参与呼吸作用导致14 C 法测得CO2固定值偏小
正确答案
同化量 逐级递减
解析
食物链中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下下一营养级,是指同化量而言的。从表中来看从第Ⅰ营养级到第Ⅵ营养级同化量在减少,所以可以验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从第Ⅰ营养级到第Ⅵ营养级同化量在减少,所以可以验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2)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从表中找到第Ⅰ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3716.582,根据上文判断稳定性高低;
3)①将黑瓶与白瓶进行比较,可得光合作用实际制造的氧气量为两者相加:W 白-W 黑。
②用14 C 法时,对终止光合作用后的藻段进行分析,用C 白-C 黑可以排除藻段因非光合因素吸收的14CO2 对放射性检测的影响。
③由于脂肪比糖类中氧含量低,且如果已合成的含14C 的有机物参与有氧呼吸,会再次以14CO2形式释放出去,进而导致测得的固定的14CO2 偏低,所以BD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易错点
食物链中能量逐级流动;系统的稳定性的分析
正确答案
低 弱 演替
解析
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所以只需要从表中找到第Ⅰ营养级的同化量(13716.582)即可。由于各个营养级的总呼吸量就是从生态系统流出的能量,所以根据题中信息可得总输入量/总输出量=2,也就是说输入大于输出,所以该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总能量在不断增加,该生态系统的成熟度较低,系统的稳定性较弱。停止捕捞,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最终会达到顶级群落,此时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基本相同,即总输入量/总输出量=1。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从第Ⅰ营养级到第Ⅵ营养级同化量在减少,所以可以验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2)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从表中找到第Ⅰ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3716.582,根据上文判断稳定性高低;
3)①将黑瓶与白瓶进行比较,可得光合作用实际制造的氧气量为两者相加:W 白-W 黑。
②用14 C 法时,对终止光合作用后的藻段进行分析,用C 白-C 黑可以排除藻段因非光合因素吸收的14CO2 对放射性检测的影响。
③由于脂肪比糖类中氧含量低,且如果已合成的含14C 的有机物参与有氧呼吸,会再次以14CO2形式释放出去,进而导致测得的固定的14CO2 偏低,所以BD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易错点
食物链中能量逐级流动;系统的稳定性的分析
正确答案
①W W白 黑
②终止光合作用 藻段吸收但未固定的14CO2
③b、d
解析
①黑瓶中可得出,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W0-W 黑;白瓶中可得出,藻段向外释放的氧气量(净光合作用)为W 白-W0;所以光合作用实际制造的氧气量为两者相加:W 白-W 黑。
②14C 法来测定时,光合作用0.5h 后,加入热乙醇的作用是为了迅速将藻段细胞杀死,终止光合作用,防止在后续测定放射性强度时,细胞仍然在吸收14CO2。黑暗条件下应该是不进行光合作用的,不应该测定放射性,但实验中藻段也有可能从溶液中获得少量的14CO2,而这些14CO2 并非是光合吸收的。所以用C 白-C 黑可以排除藻段因非光合因素吸收的14CO2 对放射性检测的影响。
③由于脂肪比糖类中氧含量低,所以如果在合成的有机物中有脂肪,释放的氧气量会更多,所以b 符合题意;如果已合成的含14C 的有机物参与有氧呼吸,会再次以14CO2形式释放出去,进而导致测得的固定的14CO2 偏低,所以d 也符合题意。如果微生物呼吸作用干扰了O2 测定,会使测定的光合放氧量偏低,不合题意;如果藻段在光下的呼吸速率大于在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会使W 白偏小,也会使W 黑偏大,进而
会使测出的光合放氧量偏低,不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从第Ⅰ营养级到第Ⅵ营养级同化量在减少,所以可以验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2)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从表中找到第Ⅰ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3716.582,根据上文判断稳定性高低;
3)①将黑瓶与白瓶进行比较,可得光合作用实际制造的氧气量为两者相加:W 白-W 黑。
②用14 C 法时,对终止光合作用后的藻段进行分析,用C 白-C 黑可以排除藻段因非光合因素吸收的14CO2 对放射性检测的影响。
③由于脂肪比糖类中氧含量低,且如果已合成的含14C 的有机物参与有氧呼吸,会再次以14CO2形式释放出去,进而导致测得的固定的14CO2 偏低,所以BD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易错点
食物链中能量逐级流动;系统的稳定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