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
7.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8.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遺遇了癌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还有一则来函写道:“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这表明
9.1927年8月-1937年6月,一大批共产党人和受共产党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惧“白色恐怖”的威胁,仍翻译出版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时人评论道:“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雕不起的。”这反映了
10.1945年2月,晋察军区决定将主要发展方向放在热辽和雁北地区。5月,晋冀军区发起雁北攻势作战,在50余天内歼灭日伪军1100余人,扩大解放区5000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约40万,据此可知
15.据钱乘且等所著《世界现代化进程》记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1859~1941)在位20多年,却从来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威廉二世曾说:“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的决议。”这反映出
16.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17.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1939年)一书中描述了美国贫苦农民的处境:他们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土豆漂走,听着尖叫的猪被杀死在河沟里,被埋上生石灰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愤怒的葡萄正在长成。该作家这一描述
18.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
19.20世纪70年代以前,拉美各国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一直很浓。70年代,拉美大多数国家承认国际关系中的多种意识形态,主张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开展“多元外交”。这一变化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表3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长的经济因素.(9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日益频繁。从1930年到1990年,随着世界全新沟通的实现,空运成本已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的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元降到3美元1964~1965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展览会上,沃特·迪士尼公司的一句广告语说:“世界太小了。”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海南在30多年里书写全国最大改革“试验田”的春天故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个重要窗口。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审时度势作出的历史性战略决策。
——摘编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世界太小了”这一广告语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对支持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9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转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在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内部,首先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贡本主义时期国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又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据吴于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围绕“15、16世纪以来的西欧与资本主义世界”,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请考生从24~2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材料
北宋文学家苏轼(1037-1101),也是北宋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儒学著述之功主要凝聚于《易传》《书传》《论语说》三部著作。《书传》完全撰写于海南州,其他两部也是在儋州最终修订完成。苏轼在儋州创作的诗词、赋、杂记等各类诗文作品,记录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内心情感,以及海南岛的自然风光和风土民情。在海南期间,虽然受制于请多条件,苏轼仍“不免时弄笔输”,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没海帖》,是苏轼在海南时期书法作品中唯一的存世墨迹。苏轼之前,虽有来自中原的有识之士在海南提倡文化教有,但无实质性的效果。苏轼居倍期间,大力传播中原文化,推行教育,在其身边聚集了一批好学青年,尤其是琼州学子姜唐佐,专程至德州向苏轼求学。临别时,苏轼写诗赠云:“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鼓励他说:“子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后来,姜唐佐采然中举,改写了在此之前海南岛从来没有本土籍举人的历史。
——摘编自李景新《论苏东坡的海南功业》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苏轼在海南的主要业绩。(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轼对宋词的突出贡献。(6分)
2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请考生从24~2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材料
表4 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进程(摘要
——摘编自昝馨《历史的往复:1978-1992年的中国公立医院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举措和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9分)
2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请考生从24~2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材料
1973年,“十月战争”爆发后,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以减少石油产量作为开展大规模石油斗争的第一步,10月22日,绝大多数阿拉伯产油国室布减产,早在10月16日海湾6国宣布将海湾石油标价提高70%,20日,沙特阿拉伯率先宣布对美国实行全面石油禁运。接着,其他阿拉伯产油国纷纷响应。12月23日,海湾6国再次决定从1974年1月1日起将原油价格提高128%。阿拉伯产油国运用“石油武器”后,美国约有12%的石油供应受到影响,约有2万个加油站关闭;平均每天有300次航班被取消:汽车工业大幅度减产、滞销,1973年11月5日,英国困石油供应短缺而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问年底联邦德国的失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近40%,荷兰被迫实行石油配给制,日本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东战争中阿拉伯产油国运用“石油武器”的主要手段。(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产油国运用“石油武器”的积极作用。(9分)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