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追求的风格是:淳朴恬淡,本色自然,外表平易,纯色内涵,形式似散, ,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环,万勿 ,切记颟顸。我认为,这是很高的标准。我最不赞成 雕琢,生造一些极为不自然的词句, ,自以为美。
正确答案
解析
本段文字出自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自序》。惨淡经营:形容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不枝不蔓: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不芜杂。率意:任由自己心性,悉心尽意。刻意:故意,特意。顾影自怜:张率《绣赋》:“顾影自媚,窥镜自怜。”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含讽刺意)。顾盼自雄: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辨析每组词义的差别,然后认真分析语言环境,尤其注意语境的限制、暗示等,最后运用排除法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对“惨淡经营”和“不蔓不枝”的意思和使用对象搞不清楚,可能会导致误选。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语序不当,“经过认证和测试”应改为“经过测试和认证”。B、表意不明,“答案不言自明”应改为“答案不容乐观”。D、成分残缺,介词“以”后面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将以每分钟3次做自转”应改为“将以每分钟3次的频率做自转”。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熟记病句类型的前提下,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对每个句子从语法到语义进行细致分析。
易错点
容易误选D。
5.对下面图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国家统计局2009——2014年客运量统计表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铁路客运量“逐年增长”有误,2012年是一个拐点;C项,铁路客运量“持续增长”有误,2012年是一个拐点;且“所占比例没有上升”也不当;D项,“后者取决于前者”有误,从表格中看不出来。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找准比较点,分析数字变化的规律,然后逐项看文字表述是否正确。
易错点
不部分同学不会分析数字变化的规律。
3.下列诗句与“胭脂洗出秋阶影”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题干中诗句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为薛宝钗《咏白海棠》。A句出自杜甫《咏怀古迹》。B句出自陈寅恪《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D句出自清代祖关《金山杂诗》)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分析例句结构:“胭脂”,名词,为主语;“洗出”是谓语动词;“秋阶影”为宾语;且““秋阶影”为偏正结构,“影”是中心词,“秋阶”是修饰语。分析与之结构一致的选项即为答案,故选C。
易错点
有的同学对例句结构分析不深入,或不能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容易导致误选。
4.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木构架建筑对屋顶的支承方式根本上不同于通常的西方三角形屋顶桁架, ,屋顶的下凹曲面可使半筒形屋瓦严密结合,从而防止雨水渗漏。
① 木构架由柱和梁组成。
② 梁有几层,其长度由下而上逐层递减。
③ 与此相反,中国的框架则有明显的灵活性。
④ 檩条,即支承椽的水平构件,被置于层层收缩的构架的肩部。
⑤ 正是由于后者,西方建筑的直线形的坡屋顶才会有那样僵硬的外表。
⑥ 通过对构架高度与跨度的调整,可按需造出各种大小及不同弧度的屋顶。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由③句中“与此相反”,可确定其前一句应是⑤,由此排除A、C两项;从顶针效果看,原文最后一句是“屋顶的下凹曲面可……”,由此可判断⑥句应在最后④为总说,放在首句。②⑥谈宗教及部落地位,需放在一起。⑤是对①的进一步阐述,需放在一起。③为总结句。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同“解析”。
易错点
不能抓住标志性词语来把握语段的脉络,就容易误选。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2) ,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3)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4) ,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6)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仰不愧于天, 。(《孟子·尽心上》)
(8)宜未雨而绸缪, 。(朱柏庐《治家格言》)
正确答案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3)枯松倒挂倚绝壁
(4)锦瑟无端五十弦
(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起舞弄清影
(7)俯不怍于人
(8)毋临渴而掘井
解析
正确背诵,注意通假字、生难字、易错字、同音字、形似字等的正确书写。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同“解析”。
易错点
(1)“抟”容易写错;(2)容易添、漏写虚词;;(3)“倚”容易写错;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林中遇险记
[法国]保尔·考里尔
意大利南部有个声名远播的地区名叫卡拉勃利亚,人们都知道那是个凶险之地。在那里,陌生人是不受欢迎的,而最不受欢迎的恐怕要推法国人,许多法国人因而惨死在当地人手里。那次我出门旅行,卡拉勃利亚是必经之地,而我正是法国人。
同行的是个小伙子,自称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了如指掌。山路崎岖,马行艰难,小伙子走在前面。在一个岔路口上,他领着我转向一条小路,说那是一条捷径,路也好走些,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很快就迷了路,我真后悔让一个嘴上没毛的愣头青带路。
我们在森林里左奔右突了一整天,走得越远,就越不知道身在何方,就越搞不清楚何去何从。天色已晚,我们竟意外地在密林深处发现了一户人家,我们已别无选择,只能胆战心惊地向那幢房子走去。进了屋,只见一大家子人正围着桌子吃饭,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共进晚餐。
同行的小伙子欣然入座,坐下以后就没心没肺地大吃大喝起来。我坐立不安,神经紧张地观察着屋里的一张张面孔,心里猜度着主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与寻常的乡下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屋里的陈设却露了馅:各种形状、各种类型的刀枪就挂在墙上,少说也有十二件,有些男人的皮带上还别着手枪和匕首!我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恐惧,却还是露出了恐慌的神色。他们索性不理睬我,看来,这些人对我的反感不亚于我对他们的反感。
而我的那位年轻朋友却毫无知觉,他轻松自在地跟他们有说有笑。接着,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他竟然开始自报家门,还暴露了我们的来历和去向。他解释说,我们在林子里迷了路,没人知道我们的下落。他还说,要是这家人明天把我们带出森林的话,他会很高兴用钱来酬谢他们的。
亲爱的读者,请你想象一下!我们迷了路,又只有两个人,却坐在最可怕的敌人中间,而且世上还不会有人搭救我们!更可怕的是,我的朋友又说起他的手提箱里有非常珍贵的东西,所以睡觉的时候要枕着才行!唉,年轻人哪!经他这么煞有介事地一渲染,这家人不认为里面有黄金才怪呢,其实里面装的无非是他女朋友的信而已。
吃完了饭,主人把我们领到储藏室休息。储藏室在楼上,中央有张二层床,床离地有四米高,所以上床必须爬梯子。床的四周立着长长的架子,架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食品,足够他们吃一个冬天的。我的朋友立刻上了床,把手提箱往头下一枕,倒头便睡。我可不敢睡,我要熬上一夜,小心提防。
谁料竟一夜无事。天将破晓时,我以为平安无事了,却突然听到楼下传来的男主人跟妻子的说话声,我迅速把耳朵贴在贯通楼上楼下的烟囱上,听清了他们的对话内容。
丈夫说,“行,行,可是,两个都杀吗?”
妻子答,“对,都杀了。”
接下来他们说的话,我就听不清楚了。我怎么跟你描绘我当时的样子呢?我只记得四肢冰冷,吓得连气都透不过来。我们只有两个人,还手无寸铁,怎么能斗得过六个持刀带枪的呢?此外,我的朋友还在酣睡,叫醒他吗?又怕弄出声响。越窗逃跑吗?我心中暗想,跳是可以跳出去的,可窗下有两条大狗在虎视眈眈哩。
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楼梯上已经有了动静。从门缝望去,只见男主人一手提灯,一手手执长刀,他的妻子跟在后面。在门被推开之前,我闪到了门后。
两人上了楼,男主人走到床前,把刀在两齿之间咬着,就开始爬梯子,爬上去以后,他低头看了看我那位正在酣睡的朋友,右手举起了刀,啊……左手从架子上取下一条猪腿,割了一大块,然后然后跟着妻子下了楼。门又关上了,灯光也没有了,我一个人呆呆地站着,还没有完全醒过味来。
天亮以后,他们全家人都来叫我们起床,他们在我们面前摆上了一桌丰盛的早餐,一顿美味佳肴!我们快吃完时,女主人又端进来一个盘子,盘子上盛着两只熟鸡,“刚刚煮好的,给你们,一只现在吃,一只带着路上吃。”
(张白桦译)
14.简要概括主人公所遇到的“险”?
15.第六段刻画了“我”什么样的心理?有何作用?
16.小说的结尾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17.请结合全文,探究年轻人这一角色的作用。
正确答案
① 经过传说中的凶险之地,② 森林里迷路,③ 投宿的人家挂满刀枪,④同伴暴露底细,⑤房东夫妻的对话和异常之举。
解析
每点1分,任答四点得满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按照题干要求,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易错点
简单抄袭原文;语言啰嗦;要点不全。
正确答案
心理:担心害怕,对朋友的嗔怪。
作用:为下文“我”一夜不眠做铺垫,同时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气氛。
解析
第一问:第六段两次写到“最可怕”刻画出我的担心害怕;第五段先写朋友的“毫无知觉”及“自报家门”,第六段说:“唉,年轻人哪!经他这么煞有介事地一渲染,这家人不认为里面有黄金才怪呢,其实里面装的无非是他女朋友的信而已。”表达了对朋友的嗔怪。第二问:从结构上来看,主要是为下文“我”一夜不眠做铺垫的作用;从内容和技巧上来看,主要是渲染紧张恐怖的气氛。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问:联系上下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加以分析即可;第二问:分析作用主要从内容、结构和技巧三个角度进行,然后分要点作答即可。
易错点
简单抄袭原文;语言啰嗦;要点不全。
正确答案
呼应前文,揭示谜底,杀的是鸡;使小说的情节出人意料,曲折生动;表现了主人一家的热情慷慨、体贴周到,丰富了人物形象;留给读者想象和回味的余地。
解析
小说结尾分析答题角度主要有四个:1、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 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 基调一致 ;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同“解析”
易错点
语言啰嗦;要点不全;缺少联系文本的分析。
正确答案
年轻人为走捷径而迷路,引发了后面一连串的情节;以年轻人的直率坦荡反衬我的多疑谨慎,暗示主人的善良友好;年轻人的松弛和我的戒备相对照,相反相成,营造了越来越浓的紧张氛围;有助于主旨的表达:人与人之间应少提防,多信任。
解析
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人物形象对环境的作用;二是人物形象对其它人物形象的作用;三是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的作用;四是人物形象对小说主题的作用。对情节的作用是:年轻人为走捷径而迷路,引发了后面一连串的情节;对其它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以年轻人的直率坦荡反衬我的多疑谨慎,暗示主人的善良友好;对主题的作用是:年轻人的松弛和我的戒备相对照,相反相成,营造了越来越浓的紧张氛围;有助于主旨的表达:人与人之间应少提防,多信任。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同“解析”
易错点
语言啰嗦;要点不全;缺少必要的分析和阐述。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0.“钟鼎山林”分别指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1.下阕画线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请简述。
12.赏析“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的妙处?
正确答案
钟鼎指做官,山林指退隐。借代。
解析
钟鼎山林:杜甫《清明》:“钟鼎山林各天成,浊醪粗饭任吾年。” 钟鼎,钟鸣鼎食,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山林,指隐居乡野。联系本诗内容,钟鼎代指做官,山林代指退隐。这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同“解析”
易错点
不能联系诗歌内容理解。
正确答案
风雨之夜,两人挑灯不寐、联床夜话的画面。
解析
记取二句:《王直方诗话》:“东坡喜韦苏州‘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之句,故在郑别子由云:‘寒灯对畴昔,夜雨何时听箫瑟。’……在东府者有云:‘对床风雨夜,夜雨今萧瑟。’”贺铸《凌歌》:“量船载酒,赖使君相对两胡床。”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找出诗句写了哪些对象,这些对象有什么特征,怎样组合在一起的,然后加以描述即可。
易错点
容易忽略题目的要求是“简述”。
正确答案
这两句对仗工整,比喻巧妙:群山如黛,明水如镜。作者描绘如此明丽的秋景,自问自答,委婉地表达了对佑之千里独行的宽慰。
或:①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
解析
晓山二句语出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这两句的意思是:山色青翠如黛眉,秋水如同镜子清澈无波。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赏析诗句的妙处,一般从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角度来思考。这两句诗,在内容上,主要是描绘秋景的明丽;思想情感上,表达了对佑之千里独行的宽慰;艺术手法上,主要运用了对仗、比喻、以景结情等。分要点表达并结合诗句阐述即可。
易错点
赏析角度的确定及对于艺术手法的判定是难点。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题壁
王了一
题壁不知始于何时,相传司马相如过升仙桥,题柱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可见汉朝的人就有了弄脏公共场所的习惯,又唐朝韦肇初及第,偶于慈恩寺塔题名,后进慕效之,遂成故事。这故事就是后世所谓的“雁塔题名”。司马相如和韦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羡慕富贵:一个是未富贵二先夸口,一个是初富贵二便忘形。说得好听些,就是雅人深致;若从坏里说,这简直使无聊,令人作三日呕。
题壁也许纯然为的是留一个纪念吧,“某年月日某人到此一游”,这简单的几个字未必就是想出风头。但是,为什么不写在你的日记册上呢?假如你有一个照相机,还可以把盛地拍一个照,然后记上你来游的年月日,何苦弄脏了公共场所?你这是为人呢,还是为己?若说是为人,人家根本不认识你这个无名小卒,非但不能流芳千古,而且不足以遗臭万年;若说是为己,你何时重游还在不可知之数,甚至老死永不重游,你留几个文字又有什么用处?关于这个,往浅里说,你是像小学生用粉笔乱画墙壁,显得你没有好好受过教育;往深里说,你是因为喜欢这个风景,恨不得据为己有,公家的地方是不出卖的,就是卖你也买不起,你怀着阿Q的念头把公家的地方加上了你私人的记号。至于人家是否因此感觉“杀风景”,你可管不着,题壁完全象征了咱们中国人一种有我无人的心理。
有些人不甘心于只题一个名,他们还要题诗。这自然更胜一筹。“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风趣啊!可惜的是他们的诗多数是颇欠推敲,或者说是只敲而不推,因为他们吟诗有如擂鼓,“不通”“不通”又“不通”!胜地何辜,受此污辱!他们太不自量了。他们没有因为“李白题诗在上头”而搁笔,倒反是人人自比李杜,人人都要题诗在上头!未辩四声,遑论八病!只合矜夸荆室,床上吟诗;何须唐突山灵,墙头放屁!那些不喜欢文学的人,熟视无睹,倒也罢了。最苦的是那些对文学有兴趣的人,看见了字闭不了眼睛,总不免一看,看了之后,把水色山光的满怀乐趣都糟蹋了!寄语现代的司马相如和韦肇们,做做好事吧,莫再佛头着粪罢。当然,其间偶然也有达官名士,不爱惜他们的墨宝,来给山水增光,甚至于不惜重金,特雇巧匠,摩崖刻石,做得非常精雅。这似乎是无可批评的了。名山佳作,相得益彰,有时候,竟使我们不知道是人以山传呢,还是山以人传。这样,我们感谢大手笔之不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但是,我总觉得题壁是中国文人的恶习。名人题壁,后人看见了也许发生仰慕之忱,然而在他本人却是未免自诩多才,令人有搔首弄姿之感。“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达官名士们在别的地方风头已经出够了,何必雁塔题名,才算是自鸣得意呢?再说,在立功之言之后,将来世家有纪,儒林有传,而全檀石室,又复永宝鸿文,自有人家捧场,更不必沾沾于炫露了。西施若不捧心,东施虽欲效颦亦苦无从效起。寄语达官名士们,你们如果不喜欢名山宝刹被尺二秀才乱涂乱画,你们就应该以身作则。
此外我还有一个建议,凡属公共游览场所,一律严禁题壁。如有典型才子未能免俗,一定要出风头,必须将佳作先付审查,缴纳重税,然后规定式样,指定地点,特许摩刻。说不定还有名门闺秀,像旧小说中所说的,在壁上题诗唱和,因而恋爱结婚。这样,多捐两个钱给公家,也是值得的。
1944年8月
18.请解释文中画线短语的含义。
(1)阿Q的念头。
(2)佛头着粪
19.从第三段看,作者为什么不赞成“题诗”?
20.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述层次。
正确答案
⑴指占不了、买不起也要在心理上满足一把的念头。⑵比喻在名山胜地题歪诗。
解析
(1)阿Q是鲁迅先生小说《阿Q正传》中的人物,他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形象。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压迫和屈辱,但他不能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反而自我安慰,即使是在受污辱甚至要被杀头的情况下,他也以为自己是精神上的“胜利者”。后来人们就常把阿Q作为这种用假想的胜利来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的代称。联系文章上下文的意思即可知道,文中是指占不了、买不起也要在心理上满足一把的念头。(2)联系文章上下文,很明显是文中“寄语现代的司马相如和韦肇们,做做好事吧,莫再佛头着粪罢。”是对乱题诗这的劝戒之语,“佛头”代指名山胜地,“着粪”比喻游者乱题歪诗。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同“解析”。
易错点
主观臆断。
正确答案
题诗大多缺乏推敲,糟蹋山水,败坏游兴;名人题诗也有卖弄之嫌;引发后人效尤。
解析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同抓住该段几个关键句,“他们的诗多数是颇欠推敲,或者说是只敲而不推,因为他们吟诗有如擂鼓,“不通”“不通”又“不通”!”“他本人却是未免自诩多才,令人有搔首弄姿之感。”“西施若不捧心,东施虽欲效颦亦苦无从效起。寄语达官名士们,你们如果不喜欢名山宝刹被尺二秀才乱涂乱画,你们就应该以身作则。”然后加以提炼和概括即可。
易错点
语言啰嗦;要点不全。
正确答案
首先由历史上两则题壁的故事引出观点,接着分析题壁的心理,并论述题诗的弊端,最后提出严禁题壁的建议。
解析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通读全段,划分层次,加以概括即可。
易错点
不能把握思路,语言啰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
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使郑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必无能矣。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
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文侯知之,命主书曰:“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主书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将军还走,北面再拜曰:“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当此时也,论士殆之日几矣,中山之不取也,奚宜二箧哉?一寸而亡矣。文侯,贤主也,而犹若此,又况於中主邪?
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兴而对曰:
“群臣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者得志则不可。”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而西门豹勿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魏王无以应之。明日,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
史起对曰:“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史起敬诺,言之於王曰:
“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节选自《吕氏春秋·乐成》)
6.对下列句了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
(2)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
(3)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9.作者感慨“夫开善岂易哉”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全文概括回答。
正确答案
解析
兴,音xīng,站起来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综合运用语法分析法、语境分析法、课文迁移法、代入检验法等,逐项排除。容易发现A项如理解成“高兴”,那么上下文解释不通。
易错点
因不理解句意,容易误选为B项。如果文言实词积累不到位,可能难以选出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⑴ 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
⑵ (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
⑶ 如果(君王)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众人即使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解析
(1)关键词“嗣”,反问句式,句意正确,各1分。
(2)“还反”、“贵”、句意正确,各1分。
(3)关键词“诚”,“为变”,句意正确,各1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抓住采分点,字句落实,综合运用“增”“删”“对”“调”“留”等翻译技巧。
易错点
第一句“嗣”容易解释错误;第二句“贵”字的翻译容易出错;第三句“虽”应该理解为“即使”,有的同学可能会解释为“虽然”。
正确答案
⑴老百姓可与乐成,难与虑始;⑵力排众议、知人善任的贤君少。
解析
“夫开善岂易哉”是作者在一二两段文字所写的事实基础上发出啊的感慨。文章第一段先叙述大禹治水,然后归结出“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文章第二段叙述子产开始治理郑国时,人民一起怨恨他;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接着作者提出疑问:“假使郑简公面对人民的诽谤非议,就不再任用子产,孔子了,那么国家一定无所成就,子产一定无法施展才能了。”据此,可概括出第二个原因“力排众议、知人善任的贤君少。”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同“解析”。
易错点
不能从题干设问的角度进行概括和表述。
21.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据研究,美国空军战斗机失误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驾驶舱是按照飞行员身体特征的平均值设计的。可飞行员不是按平均值生长的,当他们必须在少于半秒钟内做出判断和行动时,平均值系统和操作员之间的矛盾就容易导致一系列事故。后来,美国空军要求制造商改变设计,让座舱能随飞行员的个体特征做局部调整,让系统适应个人。此后战斗机事故率降低,作战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正确答案
最佳立意:1、尊重个体差异;2、适时调整(改变)(变通)。
符合要求的立意:1、一切从实际出发;2、反对一刀切;3、主观设计与客观实际;4、个人与群体;等等。
解析
叙事性的材料审题当然应当读懂事情的背后。原先与后来,事故率降低,作战水平提升,原因何在?当然是过去平均化的设计,现在个性化的设计。因此在呼唤个性发展,自主独创的时代里这一材料内涵直指当下热点。
这则材料的核心立意无疑是聚焦“个体、个性、人性化”这些词语。教育要尊重个性,制造要体现人性化,城市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政治体制要适合各国国情。要允许个别、另类、异端的出现,要鼓励不同的言论与主义的论辩,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个人的前景无不与“个人”的“个”紧密相联。而这背后是人权,是尊重,是多元,是开放,是包容,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愿景。
立意取“改变”也可以,这也是导致战斗机事故率降低,作战水平得到提升的原因之一,因时而动,顺风而转,改变才能适应,在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殊阶段,不变则死。所谓穷则通,通则变,变则久。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重环保,创新驱动,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迈向“中高端”。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华为、联想、中兴、阿里巴巴等一大批企业步入全球高技术行业领先行列。显然,改变才有机会,改革创新通向美好前程。
立意取“调整”、“适应”似乎也行!因为是改变一路而来的,同样是战斗机事故降低,作战水平得到提升的原因。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整体概括材料的主要情节,联系生活实际,从人物事件的结果分析其原因,再适度引申即可立意为文。
易错点
部分考生不能整体把握材料,造成断章取义,或不能准确提炼观点,导致偏题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