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NA分子中的碱基C被氧化后会转变为碱基U,细胞中的一种糖苷酶能够识别出碱基U,将其切除,之后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和切除残留下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最后由其他酶将缺口修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为验证KHCO3对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称取其幼叶3g,均分为两份,分别做如下实验。 (实验中使用的氧电极可测量溶液中O2变化的速率)
实验一:采用差速离心法将一份叶片制备叶绿体,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KHCO3溶液中,在适宜光照、20℃恒温条件下,分别用氧电极测定其O2释放速率。
实验二:将另一份叶片切成约1.0mm×1.0mm小块,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KHCO3溶液中,在适宜光照、20℃恒温条件下,分别用氧电极测定其O2释放速率。实验结果如右图。请回答:
7.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水在光下分解可产生________。暗反应中CO2的固定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中完成的。
8.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随着KHCO3溶液浓度的升高,叶绿体、叶切片的 均上升,原因是 。
9.在适宜光照、温度和相同KHCO3溶液浓度下,叶绿体的O2释放速率 叶切片的O2释放速率。原因可能是 。
10.为探究第(3)题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设计以下实验方案,请补充:称取_______g上述植物幼叶,切成约1.0mm×1.0mm小块,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0、0.01、0.05、0.1 mol.L-1的KHCO3溶液中,在 条件下,分别用氧电极测定其 。
地塞米松是用来治疗过敏反应的一种免疫抑制剂。寻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研究人员用某种药物刺激健康小鼠,诱发其产生过敏反应。将这批小鼠平均分成五组,诱发前的0.5h和诱发后6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青蒿素浓度为0、2%、4%、8%的乳膏,F组小鼠外耳涂地塞米松,同时另设健康小鼠为对照组。诱发48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1.人和小鼠等动物发生过敏反应,通常具有的特点是:①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2.胸腺属于免疫系统中的________,它是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13.与A组相比,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 ,原因是发生了 。
14.C、D、E组结果与 组比较,说明青蒿素具有 作用。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 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下图一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N1、N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二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6.图一中,N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_________。图二中,若M表示图一中该营养级生物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M1表示_______________,P表示___________ ,若图一中营养级Ⅰ 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x,则营养级Ⅰ、Ⅱ 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17.若图一中营养级Ⅰ、Ⅱ、Ⅲ、Ⅳ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丁,构成食物关系如下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y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丁,则要使丁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一种鸟类的羽毛颜色有绿色、蓝色、黄色和白色四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只有显性基因R时羽毛为蓝色,只有显性基因Y时羽毛为黄色,当显性基因R和Y同时存在时羽毛为绿色,当显性基因R和Y都不存在时,羽毛为白色。现有甲、乙、丙、丁四只鸟,甲、乙、丙均为绿色,丁为黄色,其中甲、乙为雄性,丙、丁为雌性。现将雌雄鸟进行多次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8.控制上述鸟羽毛颜色的基因遗传符合 定律。
19.杂交组合二中亲本甲和丙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该组合中F1代绿色鸟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比例为 。
20.杂交组合四中F1代能稳定遗传的占 ,该组合中F1代绿色鸟的基因型为 。
21.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就能判断出杂交组合二的F1代黄色鸟的基因型,则应选择组合四中F1代白色鸟与该黄色鸟交配,若后代 ,则该黄色鸟为纯合子;若后代 ,则该黄色鸟为杂合子。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生物技术实践中的有关问题:
22.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该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 在花药培养中,常常会出现______________的变化,因此需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做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
23.在配制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MS培养基时,往往需要加入适量的蔗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从土壤中分离获得,分离的基本过程如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其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 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鉴别该种微生物需要加入的特殊物质是 ,该物质能够与纤维素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如果某个菌落的周围出现了透明圈,说明该种微生物能够 。
25.食品安全检测时通常采用大肠杆菌作为致病微生物的指示菌,为测定哪些菌落属于大肠杆菌,可选用 培养基对该菌落进行鉴定,大肠杆菌的菌落在该培养基上呈现 色。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