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焦作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89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对见闻传说故事的艺术处理。

C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从不单纯转述故事,踏实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B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重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C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缺乏趣味性和可流传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B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契诃夫是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家。

D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小说家从不单纯转述故事”说法太绝对,原文说是“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解题思路

要找准文本中的对应语句,然后反复阅读该句并甄别选项与文本表述的不同点。

易错点

考生忽略“一般并不”和“从不”两种表述的区别。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与D项相对应的表述在文末最后一句,“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要找准文本中的对应语句,然后反复阅读该句并甄别选项与文本表述的不同点。

易错点

考生可能会定位“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一句,而导致误判。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此可知契诃夫是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家”一句,属于强加因果。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要找准文本中的对应语句,然后反复阅读该句并甄别选项与文本表述的不同点。

易错点

考生没有理清选项和文本对应句子的逻辑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 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 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盍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 ,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 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 ,河阳三 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 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B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C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D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地名.绍兴的别称,因会稽山得名,文化积淀深厚。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佳作。

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古代官职,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宋代以司空为大官之加衔,元以后废。

D致仕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公亮为官有能。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名声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百姓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B曾公亮通晓典章。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请求派有勇有谋的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

(2)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于是”“故”“安石”等词语处,是需要断开的地方。“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两句,只要明白它们的大体意思,就能判断准确。

考查方向

考查对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解题思路

古文断句,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句子结构,一个分句一般就只一个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其次才是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对称分析,语法分析,标志分析等。语气虚词,是比较重要的标志。

易错点

考生可能因为不懂句子的含义,而导致判断失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礼部主要负责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而掌管土地和户籍的是户部。

考查方向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解题思路

熟记一些常见的文化常识,以不变应万变。

易错点

三省六部制中各部职能记忆混乱。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 项中“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理解错误,文本中说“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所以,“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发生在在郑州做官时,而不是在会稽县。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解题思路

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易错点

考生可能因为不懂句子的含义,而导致判断失误。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的东西,递送文书要求追查盗贼,曾公亮上报说:“我所管辖的境内不窝藏盗贼,大概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2) 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解析

重点词:“亡”,丢失;“诘”, 查究,究办;“殆”, 大概;“廋”,隐藏。重点词:“锡”,通假,通“赐”;“虔”,恭敬;“而”, 表示转折关系;“处”,对待。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易错点

“廋”,读sōu,考生不认识这个字,而翻译不出。 “锡”,考生看不出是通假字;“虔”,有的考生可能联想不到恭敬而胡乱翻译。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8.本诗在写景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眼是诗歌中表达情感最精炼传神的词语,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融情入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对眼前的景物描写之中,景与情相互映衬。②动静结合。第二联前句动景,后句静景,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③远近结合。诗中写远山、落日、秋原与眼前的房舍,层次分明。④想象。诗歌最后一联作者想象今后的生活,表现了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喜爱。(答出两点给1分,答出三点给4分,答出4点给5分)

解析

古代诗歌大都通过写景,来倾注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是分析写景特点的首要切入点。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题思路

考生要抓住诗歌中不同的表现手法。

易错点

诗的尾联“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是诗人想象所致,并非实景,考生可能会忽略。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本诗的诗眼是“闲”。(2分)①景之闲,山林自在,鸟儿悠闲,秋原无扰。(1分)②心之闲,诗人在道友裴迪的亭台上,遥望远山,赏飞鸟落日,与山林相伴,闲适自得。(2分)③境之闲,诗歌营造了一个安闲诗境,境界安闲,人心安闲,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友相谐,远离人世争斗的宁静心境与诗意境界。(1分)

解析

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这类炼字型的诗眼往往是为写景状物叙事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思想情感的。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处。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题思路

答题步骤:

(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解释含义。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

(4)点出效果。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易错点

考生往往只答出诗眼是什么,含义是什么,但忽略对效果的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会明

沈从文

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防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象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碎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在爬。为了那太难看、与鼻子太不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喜欢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她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火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人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的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蔡锷两次,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摇头,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着烟管一面说……

⑥因为这慷慨的谈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回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木子弹安置了它。到第二天一早,木箱中多了一个鸡卵,第三天又是一个,他为一种新的兴味所的牵引,把战事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啁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脖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点明了会明的身份后,写了三十三连黔湘边界血战中的残酷景象,以及蔡锷将军对会明说的活,侧重表现了蔡锷将军身先士卒的精神。

B小说中会明在行军途中尽管背着‘一百二十多斤的物品,但还要唱歌.歇息时便大喉咙地谈话,充分地表现了他的乐观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C小说中描写鄂西战役时受伤士兵伤口发臭生蛆等细节,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现了主人公对战争的恐俱和不安。

D小说中对乡下人用鸡蛋等物品同军人冒险做生意的情景描写.既有利于为下文人物活动创设情景。同时也为后文养鸡埋下伏笔。

E小说以会明为标题,全文围绕他身边发生的事件展开,表现了他矛盾而复杂的性格。通过这样一个小人物的命运,揭示了反战的主旨。

12.小说中三次写到插军旗的细节,这三次描写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13.会明是一位军人,但文中却详写了他养鸡的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请简要分析。(6分)

14.小说开头会明一直希望战争打起来,而到了最后战争没有打响,可他还是望着一连的人微笑,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8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E

解析

E(3分)、D(2分)、C(1分),A.B不给分,答三项或三项以上则给0分。A项“侧重表现了蔡锷将军身先士卒的精神”错,B项“充分地表现了他的乐观和无所畏惧的品质”错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要找准文本中的对应语句,然后反复阅读该句并甄别选项与文本表述的不同点。

易错点

B项“会明在行军途中尽管背着‘一百二十多斤的物品,但还要唱歌.歇息时便大喉咙地谈话”,会明的这番表现,很容易误导考生认为是“表现了他的乐观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第一次是作者的客观描写,表现会明对此印象深刻,这是他一生的荣耀;②第二次是会明向别人讲述,表现了会明以此来向别人表现自己的非凡;③第三次描写是会明内心的思考,战争无望,但是会明从喂鸡中获得了幸福,会明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每点2分)

解析

题干问的是“小说中三次写到插军旗的细节,这三次描写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这是作用题。题干说到“三处”,这是暗示了“插军旗”在情节上的作用。再找到后文写到的内容,分析其在内容上和主题上的作用即可。

考查方向

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先在文本中找到这三处插军旗的表述,然后逐一分析各处的不同含义与作用。

易错点

对第三次插军旗的分析,是难点,也是易错点。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与战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②通过养鸡生活美好的描写,为主人公思想的转变埋下伏笔;③以小见大,通过一群鸡的命运,来揭示作品反战的主旨。④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情节安排的作用。

考查方向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解题思路

回答“作用”类的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易错点

考生往往只答出内容上的作用,而忽略结构上的作用,导致失分。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②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了幸福感;③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乐;④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每点2分)

解析

会明一直希望战争早早进行,但最后这个愿望落了空,可是他不单没有失落,反而“望着一连的人微笑”,这就说明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把这个变化揭示出来,就是问题的答案。

考查方向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解题思路

从文本中提取概括要点,并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整合陈述。

易错点

挖掘会明内心深层的感情是最见考生功力的,也是考生易错的地方。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入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些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面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工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试想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个整个领域带来光明。”

(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

(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吴文俊从小学到初中都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报考时迫于正式中学压力而不得不进入上海交大学习,大学期间,曾一度想到转到物理系。

B1946年吴文俊碰到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陈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

C吴文俊认为中学生在国际奥数竟赛中获奖,并不能代丧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功利性追求不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

D吴文俊的研究涉及数学多个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使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也使中国数学研究在部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E外国数学家靠巧思妙想来研究数,不以事实为主,因此他们的研究生涯短暂,吴文俊佩服他们,但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方法。

16.吴文俊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的创造性研究成果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17.文章中有多处引用,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18.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为什么吴文俊能有这么长久的学术生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D

解析

D(3分)、C(2分)、A(1分),B.E不给分。B项“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的是他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E项“外国数学家靠巧思妙想来研究数,不以事实为主,因此他们的研究生涯短暂”错,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要找准文本中的对应语句,然后反复阅读该句并甄别选项与文本表述的不同点。

易错点

A项对考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似是而非,而导致误判。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在拓扑学方面,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②在机器定理证明方面,用他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③在中国数学史研究中,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每点2分)

解析

对原文内容进行简单概括即可。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用自己的话语概括原文。

易错点

本题属于筛选和概括题,考生往往要点不全,或要点重复,而不能得满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引用传主本人的话,表明其观点看法和人生态度,增强文章的真实性;②引用他人的评价,丰富人物形象,彰显其学术地位和成就,表达对吴文俊的崇敬之情;③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学性。(每点2分)

解析

本文考查的是表现手法的作用,要熟记“手法+效果”这一模式。

考查方向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解题思路

分析引用的作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要正确理解原话的意义。2.引用原话,不是为特定的需要,一定要忠于原文。3.引用时要与自己的意思配合得当,避免语意含混不清。4.引用谬误观点,必须选用对方有代表性的观点,才能反驳有力、中肯。

易错点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学性”这是引用作用的共性,考生可能会忽略这个要点。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读书多。学术视野广阔,科学与人文相互交融。②兴趣广泛。使他思维活跃,能融会贯通。③重视创新。不盲从权威,不蹈袭前人。④功底扎实。从实际出发,务实研究。⑤对专业热爱,数学已成为其生命的一部分。⑥方法独特,注重数学思维,能抓住核心问题。(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能力。

考查方向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解题思路

探究题,要源于文本,高与文本,在紧扣文本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拓展。

易错点

将半开放的题目回答成全开放题,是此类题目的答题禁忌。

填空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两句直接表达自己忧愁、抑郁、孤独穷困的心情。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谱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3)苏轼《赤壁赋》提出:“                                    ”,而从不变的角度来看,我们和万物一样都是永恒的。

正确答案

(1)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每空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现象,则该空不得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两篇课内诗文,一篇课外诗文。课内两篇,一篇初中,一篇高中。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点

“侘傺”容易误写成“叱咤”;“瞬”容易写成“霎”。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鼓劲圣贤对话的乐趣……可以说,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

正确答案

①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 ②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 ③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每句2分,超出字数则该空不得分)

解析

①处根据“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可知,说的是网络空间;②处由“墨海书香”可知,说的是纸质书本;③处是最本段文字的总结。

考查方向

简明、连贯、得体。

解题思路

要找准文本中的对应语句,瞻前顾后,上串下连。

易错点

找不准前后对应点。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23.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走进孔子”读书交流会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5分)

正确答案

示例: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16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著名专家孙荣将光临指导,并赠送其最新专著。(内容完整,给2分;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给3分。)

解析

本题的语句顺序是“目的意义+组织实施+具体流程”,明白这个逻辑关系,就迎刃而解了。

考查方向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解题思路

要把握准各项内容的先后关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易错点

漏掉信息和语序不合理。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 珍珠一样的露水, 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

②新近兴起的叫“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陈忠实决定性的影响,他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人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醍醐灌顶

③小说开头寥寥几句的对话,安六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掷地有声,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④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

⑤小羽先前的一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更加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⑥顾灸武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毋庸置疑的。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正确答案

B

解析

②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应改为“茅塞顿开”。 ④ 掷地有声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对象用错。⑥毋庸置疑指的是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应改为“难能可贵”。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解题思路

望文生义、不辨对象、褒贬适当是成语考查最常见的形式,这也是考生思考的最佳切入点。

易错点

“醍醐灌顶”较为冷僻,考生可能把握不准它的含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

B《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步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

C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任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的增强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D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正确答案

B

解析

A 项中“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句式杂糅,C项“增强思想境界”搭配不当,D项“历时三年”位置不当。

考查方向

辨析并修改病句

解题思路

本题涉及了结构混乱、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三个知识点,需要考生熟悉病句的各种类型。

易错点

D项考生容易判断失误,“历时三年”应修饰“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学生认识不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2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  ①   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  ②   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   ③    是很高的。这  ④  证明了文言作为文学语言的生命力,  ⑤   因白话文的兴起而消失,  ⑥   也表明:事实上文言也参与了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过程。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也”“并未”是并列关系,“甚至”“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解题思路

使用排除法是解决此类题型最快捷的方法。

易错点

对上下句的句意关系理解不清楚,可能会导致误选。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24.用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又到了东滩草长莺飞的时候。芦苇深处,悠然浮出水面的大鱼猝尔游走;不时有鸟儿落下啄食,或是翩然起飞,优美的消失在远方。

5年前,东滩的景象可不是这样。那时,广阔的滩涂上没有管护人员和设备,多的倒是偷猎者,毒杀鸟儿的事时时发生。然而,比偷猎者更可怕的是互花米草。这种原产于北美的入侵植物,在东滩扩展迅猛,所到之处,其他植物“寸草难生”,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迁徙越冬的鸟儿没了事物和休息地。如今,东滩的互花米草已被剿灭大半。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解析

本作文材料通过东滩5年来自然景观的前后对比,凸显了人类治理污染、保护自然和环境的重大意义,由此引出关注自然、保护环境这一主题。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解题思路

本作文材料通过东滩5年来自然景观的前后对比,凸显了人类治理污染、保护自然和环境的重大意义,由此引出关注自然、保护环境这一主题。

易错点

考生有可能只把重点放在对东滩优美景色的想象和描写上,而忽略关注自然、保护环境这一重大主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