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有一个核心价值系统,这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指实现理想的人格和完美的道德境界,其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内容包括人性论、修养论、境界论一整套修身之道。人性论奠定修身的理论基础。人性问题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内容丰富的问题,历代思想家通过对人性论的阐发,来说明能否通过修养而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从而为修身奠定理论基础。讲人性是为了讲修养,人性论主要解决人为什么要修身的问题;而修养论则说明怎样修身,是讲修身的方法和途径问题。境界论展现了修身的理想追求。境界论是关于追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的理论,它以人性论为基础,以修养论为途径,最终目标是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当一个人的修身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时,就会保持内心的淡泊与宁静,不会在物欲之海中随波逐流,对身外之物,则“来也不御,去也不追,乘夫天理,各安其性”,在得失之间顺其自然。当一个人修身到挣脱物欲的束缚,达到不为物累的境界,也就练就了做人的真功夫,无论做什么,都能与做人统一起来,做官讲官德,做生意讲商德,做学问讲文德。中国古代政治思想非常注重修身之道,认为树立并保持一个人的形象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功。
治国,是指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义利统一作为治国的伦理准则,以任人唯贤作为治国的关键环节,以民本文化作为治国的核心内容。物质利益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与坏,关系治国遵循什么样的伦理准则问题。义利统一思想作为确立道义与利益关系的原则,引导人们在物质利益面前以道义为重,使治国有一个可以遵循的伦理准则。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还很注重官吏的素质,强调对官吏的选拔、任用和处罚应遵循一定的准则,从而形成吏治之道。在用人之道上,主张任贤选能,认为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是治国的关键环节。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讲治国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民为本,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民本文化。民本文化主张国以民为本,以安民为务,治国应爱民、重民、宽民、足民、富民,通过对民的治理,实现社会稳定,从而达到长治久安。
平天下,是修身、治国的最终理想目标,这个理想目标就是实现世界大同。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所讲的“天下”,意在普天之下,也就是古代意义上的“全世界”。梁启超讲“中国则于修身齐家治国之外,又以平天下为一大问题……而其理想固以全世界为鹄也”。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所讲“平天下”的含义有三个层面:第一是指天下公平。《礼记•礼运》中论述“天下为公”,黄宗羲谈到“天下之大公”,王夫之也论述“天下之公”,都是指天下公平。第二是指天下均平。《礼记•乐记》中阐发“平均天下”,朱熹认为“平天下,谓均平也”,赵南星谈到“齐治均平”,都是指天下均平。第三是指天下和平。《礼记•乐记》讲“天下皆宁”,荀子主张“一天下”,丘浚讲“天下享和平之治”,都是指天下和平。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论平天下,就是追求天下公平、天下均平、天下和平,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目标。
深入探索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弘扬其积极因素,清理其消极因素,实现其创新性发展,对于今天加强官德修养、发展社会民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乃至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修身”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下列各项中,不能表现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中的积极因素的一项是( )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徐阶辈皆器重之。
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严嵩为首辅,忌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居正以岁赋逾春发,水横溢,非决则涸;乃采漕臣议,督艘卒以孟冬月兑运。及岁初毕发,少罹水患。行之久,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
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俺答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世称居正知人,然持法严。核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大邑士子额隘艰于进取。亦多怨之者。
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四阅月不愈,百官并斋醮①为祈祷;南都、秦、晋、楚、豫诸大吏,亡不建醮。帝令四维等理阁中细务,大事即家令居正平章。居正始自力,后惫甚,不能遍阅,及病革,乞归。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至是,赠上柱国,谥“文忠”,命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太监护丧归葬。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
注①醮jiào: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②何处是?我缘应吴兴③。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①陈克:字子高,号赤城居士,临海人。在职期间,曾撰《东南防守利便》上奏朝廷,力主抗金之议。无奈朝廷昏弱,奸佞当道,忠言不为所用。②齑(jī)盐,原指切碎了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③我缘应吴兴:诗人打算隐居吴兴。
8.上片写“岁华销尽客心惊”,诗人因何而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9.本词的结尾“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喊一嗓子
文 立
妻子的表弟从山中来,到城里给家餐馆打工。因为合适房子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便暂寄寓在我们家。开始我还有些顾虑,担心他会搅扰了生活,可慢慢发现,他很懂事儿,挺有眼力见儿的。比方说吸烟,他会打开窗户探出头去,把烟雾吐在外面。每天他会早起,绝不肯在家吃饭,即使我们几次特意提前准备,他总推说,餐馆的饭不吃白不吃啊!然后溜走。他总晚归,不看电视,也不聊天,常常打声招呼便径直进房间熄灯睡觉。
为此,妻子感到不正常了!
这天等他回来,妻子生气地叫他出来,说,你老这么闷着,老这么见外,老这么不爱讲话,我们难受你知不知道?
他苦着脸,支吾半天,才说,姐,我想家,不想干了!
咋?干得好好的,怎忽地不想干了?妻子莫名其妙,问,莫非老板待你不好?
不是,姐,老板待我不错,又给我涨钱了!
那,什么原因啊?莫非我们这儿住不惯?妻子继续问。
也不是,姐。——只是,我觉着憋得慌。他说。
憋得慌?那,怎样你才感到不憋得慌?我接过话。
我,我想喊一嗓子,痛痛快快使劲儿喊一嗓子!他说。
喊一嗓子?我瞅着他笑了,说,那还不容易!
真的?这会儿,我真可以喊一嗓子?在这儿,能像在我们山里一样,那么随意、那么无拘无束地喊一嗓子?一瞬间,他兴奋了。
我匆忙岔开话题,问,你在山里经常喊一嗓子吗?
是啊,姐夫。比方说我感到憋闷了,会跑到山尖上去,很过瘾地喊那么一嗓子。——现在,我特想站到楼顶上去,喊一嗓子,成吗?
这个,当然――我喘一口气,说,不成!
我赶紧又解释说,你想啊,现在什么时候?深夜!你深夜里一喊,别人还睡觉不睡?人家肯定认为发生什么大事儿啦!再说,这是居民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全人啊!
我观察到,他神情黯淡下去了。
哦,我知道不成,他失落地低下头,说,一段日子,我抽空在城区转悠过好几次了,想找个能喊一嗓子的地儿,可哪儿也不合适。夜里不行,白天也同样不行。若我真不管不顾喊一嗓子,那肯定,肯定所有人认为我精神病!
哈,我笑了,我试图通过笑来缓解这一尴尬。
唉,太闷了!他叹着气,往自己房间走去。
好办!要不你开车拉他出去,让他喊一嗓子?妻子突发奇想,对我说。
我犹豫了犹豫,答应说,行,要真睡不着,咱这会儿就去!
好啊!他愉悦地应和着。
这样,在快进入子夜的时刻,我竟开车拉着妻弟驶向城外了。
到哪儿去呢?我想想,说,干脆,送佛到西天,再走远点,找个有真山的地儿,让你切实感受感受在老家那种喊一嗓子的感觉!
太好啦!妻弟激动地叫起来。
离城四十里,有一孤山,山并不高,应属于太行山余脉吧。我知道它周边几里内尚未有人居住,还有路直通山顶呢。
约半小时后,到了山脚下。我望望黑黢黢的山,说,到啦,你喊吧。
妻弟走下车,说,那我去了,你耐心等!
我坐在车里,静待着妻弟那过瘾的一喊。
然而,好长时间,仍听不到。
我担心了:不会出什么事儿吧?
下车,我借着星光仰望山上。隐隐约约,似乎有晃动的黑影,却又似乎没有。正当我想喊妻弟一嗓子时,终于,妻弟的声音在山顶响起来。
他喊着,啊——
他喊着:哦——
声音粗狂,婉转,悠远,绵长,极具穿透力。
仿佛集聚多年的块垒顷刻间完全被吐出般!我听着,也深受感染,猛生出喊一嗓子的欲望了!我笑着摸着沿着山路登上去,开始回应他的喊声。
凑到他身边,我说,痛快了吧?过瘾了吧?
他说,痛快了,也过瘾了!你再让我喊最后一嗓子,咱就回!
哈,好,你尽管喊啊!我说。
想不到,妻弟这最后一嗓子喊得却苍凉异常,沉重异常。他喊的是——
换——香油——来哟!
这哪儿跟哪儿啊?我看过去,见他早已然哭得泪流满面。
怎么啦,你?我实在摸不着头脑,问,你不是痛快了吗?过瘾了吗?
他抹着泪,解释说,姐夫,是这样,这句,是替我父亲喊啊,他老人家生前一直做换香油营生,喊了它大半辈子……
11.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12.刻画妻子的表弟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13.是怎样叙述故事情节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4.尾部分设计妻弟喊最后一嗓子这一情节,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科学研究小组利用人类鼻粘膜上皮细胞进行观察时发现,柴油机颗粒物能破坏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蛋白, 。 , , , 。 ,如果在数天前接触过柴油机颗粒物,鼻炎症状也容易恶化。
①从而发挥屏蔽作用
②从而使花粉容易从细胞的缝隙间通过
③这种屏蔽功能遭受破坏后
④紧密连接蛋白能将细胞紧密结合在一起
⑤研究小组发现,即使花粉飞散的量很少
⑥花粉的变态反应原就更容易通过上皮细胞
18.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是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不论是文学性还是议论性的文章,都不能没有趣味,可一讲到趣味,最现成的观念就是情趣。人们误以为趣味就只有情趣,殊不知, ① 。情趣,只是一宗,除此之外, ② 。这样的三分法,是机械的。其实,在许多情况下,三者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有时是情趣与智趣交融,有时是情趣与谐趣统一。情中有智,智中有情,情智交融。如果光是从情感的角度来看, ③ 。
19.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内容连贯,想象合理,语言生动,至少运用2种修辞手法,字数在80字左右。
老屋 荷花 互联网 云淡风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上期开学初的两天,微信圈里到处转发随州二中校长在2016年第一次国旗下的讲话。一夜之间,随州二中因为校长的讲话火了。这位校长的讲话题目是《不读书、不吃苦,你有青春干嘛》。这位校长的讲话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读书,一个是吃苦。文章从前到后就是一个意思,高中几年要读书,要吃苦,尤其是后者。不读书,不吃苦,尤其是后者,就考不上清华北大,就不能像柳传志、俞敏洪、马云那样成功。下面是从讲话稿中摘录的几段:
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
2015年热播了一部电视剧,叫《芈月传》, 芈月作为一个女人吃了多少的苦头,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才登上权力之巅,奠定秦国一统六合的基业!
而作为主演孙俪成为“荧屏霸主”何尝不是如此呢?
孙俪面对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除了《玉观音》后歇了三个月,十年来,我几乎再没有休息过一天,这比小时候练舞,比在部队里种地、赶猪、掏阴沟要累得多”。
她十年的付出,换来的身价暴涨,拍摄《玉观音》时,片酬为5000元一集,《甄嬛传》时30万一集,《芈月传》时片酬涨到了85万……
出道10年身价暴涨了170倍。
需要知道的是这十年孙俪没休息过一天。在完全可以拼“颜值”的时代,孙俪却在拼实力,拼吃苦精神。
人生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要么向孙俪那样吃苦十年,精彩五十年;要么安逸十年,吃苦五十年。
20.针对这位校长的讲话,你有什么思考?假如你与这位校长或随州二中的相遇,你想说什么?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三)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列子御风而行,泠然而善,十五天后回来,对于致福也没有拼命地追求,但庄子对此的评价是“ , ”。
(2)《琵琶行》中表达诗人与琵琶女同病相怜的句子是“ , !”
(3)在《次北固山下》中,诗人描写潮涨风起,乘船前行的句子是 “ , 。”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