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古学家在河北临城县中羊村发现了属于战国后期赵国的墓葬群,该墓葬群采取了聚族而葬的方式,间距稠密,在225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150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可见当时( )
5.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修身教科书》,初小共10册,每册20课,200课中没有涉及一个“君”字,300个故事没有涉及一个“忠”字,大体提倡宽容、公平、进取、 尚武等。这说明当时( )
6.不断传诵复制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的精彩发言,更在电影中得到呈现。目前学者们遍查资料档案,并未发现该精彩发言的记录。对此,我们最应持的态度是( )
10.1796年,法国的迈斯特伯爵出版《反法国大革命》一书,声称“大自然和人类历史无不证明,建立-个不可分割的大共和国乃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1821年,迈斯特去世。他的预言针对法国而言( )
9.牛津大学教授安东尼·安德鲁斯指出:“对于雅典来说,公元前6世纪初,它面临着这样-个选择:是减少公民的人数而把他们将为奴隶,还是从国外大量进口奴隶?唯有通过巨大的技术革新(就像工业革命那样),才可能有效地扭转这样的奴隶制局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11.列宁在1921年指出:“我们那时己经认为,革命的发展、斗争的发展的道路,既可能是比较短的,也可能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是,在估计可能的发展道路时,我们多半(我甚至不记得有什么例外)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设想出发的”。这段话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包括( )
12.今天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互联网可以追溯到冷战处于胶着时期的1958年。出于对核战爆发、所有通迅系统瘫痪、所有无法替代的信息也会被摧毁的恐惧,美国国防部成立了前沿技项目署,随后该署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发明了互联网。这—史实最能说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材料一 疫情一起,广州市民开始抬神巡游,驱疫免灾。实际上,广州地方政府也卷入此类游戏中,……在《申报》大量有关广州疫情的报道中,见有酬神、施药、施医、施棺等公共活动,却始终没有公共卫生活动。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医学思想中,疫病是由天气不和所引起的。大多数论者都将华南的役情当作天气亢旱,而水不调的产物。
——曹树基《1894年鼠疫大流行中的广州、香港和上海》
材料二
西人则不然。地方一有时疫,即由洁净局派人逐户査察。如屋中有不洁之物,必令洗涤净尽,更以药水遍洒室中,使无污秽之气。凡患疫者,则另设一地以处之,免致传染他人。街衙秽物,亦必辟除使尽,其有患疫疚而毙者,亦另择一地而葬之。随毙随葬,不少停留,以免秽气熏蒸。各厕所每日洗涤,投以生灰,以辟秽恶。
——《申报•论中西治疫之不同》(1894年5月25日)
材料三
对于鼠疫,1890年代西方的治疗并不很有效,华人居民不仅反对他们认为荒谬的医疗, 也反对非常具有侵略性的国家政策,尤其是强制性的逐户检查、强迫入院以及毁坏房屋。
——(美)班凯乐 《十九世纪中国的鼠疫》
1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广州和香港应对鼠疫方式的异同,并从制度和文化上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16分)
1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华人居民反对政府防疫行动的原因。
对于全球化的理解,学者们有以下四种解释:
第一,全球化5000年(全球化就是多个人口群体之间的联系增多,等同于文明的传播交流);
第二,全球化500年(全球化源于西方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殖民扩张,把其他区域的文明都纳入其体系中);
第三,全球化150年(全球化是19世纪中叶欧洲工业革命成功后才出现的,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世界,并引发生产关系的变动);
第四,全球化30年(全球化是20世纪70年代后才出现的,其特点是国家被不断忽略,超国家组织不断产生并影响深远)。
15.请用两个史实说明你认同的一种解释,并举一个史实反驳你不认同的一种解释。
材料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马丁•路德)是上帝的历史工具。这一上帝创造历史的典秘,路德自己曾以鲜明形象的比喻做过绝妙的解释,他说,上帝就像牵着一头瞎马似地将他带进了历史的事变之中。
材料二 他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他只是他自己。他走他自己的路,信仰的抉择不可回避地落到了他的头上,他只是为实现它而坚持斗争。正因为这这样,他才如此独具一格;正因为如此,他比那些系统的理论家和历史运动的组织者更使人感到亲近;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决不能脱离他个人的道路来评判他的功过。
——(联邦德国)汉斯·李叶《路德传》
16.材料一认为推动宗教改革的力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17.根据所学的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二所说的“他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为什么?材料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9分)
材料 有学者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出以下的解说:
(1)均势和平很庞弱。
(2)民族主义点燃战火。
(3)经济联系没能阻止英德交战。
(4) 战争发展成总体战。
(5) 欧洲从此淡出世界舞台中心。
(6) 世界霸权转移到美国。
(7) 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永久化。
(8) 帝国解体一发不可收拾。
(9)一战之后还会有二战。
(10)世界大战会“过时” ——战争没有胜利者。
——王义桅《一战:欧洲十个意想不到》
18.上述解说中,哪些属于原因分析?哪些属于结果分析?(7分)
19.选取你最认可的两条解说,并各用两个史实进行说明。
材料一 在爱因斯坦的眼中,我们所处的宇宙,不仅仅是长、宽、高的三维空间,而是应该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时空。
在爱因斯垣的眼中,人类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的。各民族之间友好相处,各国家之间友好相待。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战争与杀戮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在爱因斯坦的眼中,人应该信仰上帝。他认为,应该信仰那个在事物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事实上,爱因斯坦已经把上帝哲学化了。他把人类的道德和福祉置于最高地位。
一蔡晓滨《启蒙者——西方思想家群像》
材料二 爱因斯坦说,你们光关心科学是不够的,要关心人,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爱因斯坦当然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了,他却认为科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怎么样为人类造福,怎么样给人类带来尊严。
——吴国盛《反思科学》
20.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1.根据材料二,以爱因斯坦为例,谈谈我们在评价一个科学家时,应该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