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徐州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2.下列诗句中,全都使用比喻修辞的一组是( )(3分)

①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④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A①③

B②⑥

C③⑤

D④⑤

正确答案

B

解析

①把寂寞落泪的脸庞比作“一枝带着春雨的梨花”;②把满树的雪花比作“盛开的梨花”;⑥把肝胆相照、光明磊落的“去留之心”,比作雄伟的昆仑山。

考查方向

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准确理解比喻修辞,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即可。

易错点

⑥中的比喻比较难,干扰性强。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先秦哲学家荀子《乐论》中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 ▲  ,  ▲  ,  ▲  。  ▲  ;  ▲  ;  ▲  

①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

②又要去粗存精,提高、集中

③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

④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⑤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⑥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

A③①⑥⑤②④

B⑤②①③④⑥

C③①④②⑥⑤

D⑤②④⑥①③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⑤②④从总的正面说起,⑥①③系分说,从反面强化。⑤中“既要”,②中“又要”,②在⑤之后;⑥中“这就是……自然主义”,④中“自然”,⑥在④之后;①中“‘粹’而不能反映‘全’”与③中“既粹且全”相对应,可知③在①之后。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可以使用排除法,或是直接排序,或是句子关系组合法。

易错点

对④⑥和①③的判断,容易误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书的好处,是   ▲   的。如果读者真正获得了书中的“味”,他便会在写作中把这种“味”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一个酷爱读书、   ▲   广泛、博采众长的人,当然不屑于整天   ▲   ,拾人牙慧;而一个胸无点墨的庸碌之才,恐怕想说新话也说不出来吧。

A路人皆知  涉猎  邯郸学步

B路人皆知  涉足 鹦鹉学舌

C尽人皆知 涉足  邯郸学步

D尽人皆知  涉猎 鹦鹉学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尽人皆知:人人都知道;路人皆知:指野心非常明显,人所共知。此处主要讲“书的好处”,用“尽人皆知”即可。涉猎:粗略地阅读,接触、涉及;涉足:指人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鹦鹉学舌:比喻别人怎样说,他也跟着怎样说,含贬义。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结合“拾人牙慧”分析,此处可以用“鹦鹉学舌”。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易错点

学生对“涉猎”“涉足”的理解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3.下列各句中,谦敬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成人了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好,不要事事都劳烦我。

B先生虽然未能亲自玉成此事,但也付出很多心血,我甚是感激。

C我很纳闷,斗胆问一句,不知您是在哪儿听说这件荒唐事情的?

D小弟愚钝,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兄台对此事有何见教?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劳烦”是敬辞,用于拜托或答谢别人代自己做事;B项“玉成”是敬辞,成全、促成;C项“斗胆”是谦辞,形容大胆。D项“见教”是谦辞。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结合语境,明确用词的特点,敬词和谦词区分开。平时主要识记积累。

易错点

C项很多学生会误解为“荒唐”一词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4.下列对联与相关场所对应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春露秋霜本枝衍百世  蓣繁藻洁俎豆祝千秋

②竹韵松涛清自远             风台月榭悄无言

③殿宇辉煌人杰地灵千古迹     神功浩荡民安物阜万家春

④近贤门之居容光必照       遵海滨而处明德惟馨

A①祠堂 ②庙宇 ③宅第 ④园林

B①宅第 ②庙宇 ③园林 ④祠堂

C①祠堂 ②园林 ③庙宇 ④宅第

D①宅第 ②园林 ③庙宇 ④祠堂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句中“本枝”喻子孙,“衍”同“延”,指绵延不绝。“俎豆”指宴客用的器具,引申为祭祀意。②“竹韵松涛”“风台月榭”为园林之景。③“殿宇”写庙宇。④“贤门之居”说宅第,“明德惟馨”说主人美德。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理解对联的意思,结合场所的要求及特征分析。建议用排除法。

易错点

学生会主观臆断。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9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8分

封①大夫方君传

刘大櫆

封大夫方君讳祈宜,字亦桓,歙县人也。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业贾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远离,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为弟子。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

君于人无问智愚贤否,一皆推诚相结。人或以其易与也,而因售其欺,以至逋千万,旁观者皆为之不平。君第与校曲直而已,卒以不衔怨于中也。至无故横逆之来,尤忍人所不能忍。

君家自上世以来多厚德长者,其生殖丰裕,能以惠利及人。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族姻之有丧而不能敛,有子女而不能婚嫁者,均受其庇荫。乾隆辛未岁饥,于乡里倡为赈恤,又捐惠济仓谷至白金三千两。郡邑劝输修城,亦且捐至千缗。君之祖考尝建支祠而未就,君善继其志,晨夕营度,不避淫潦毒暑,勤劬过甚。祠垂成,而君遂至得疾不起。卒之岁,年五十有九。

君既性纯孝,笃于友恭,而所遭多不幸。其尊府已见背,而祖母谢安人与其兄祈昌相随以没,逾年,嫂洪氏亦没。君既执嫡母程恭人及继母吴恭人之丧,过哀至毁。而有弟三人,弟妇二人,十数年间,后先殂丧。君于其间,侍汤药,治丧殡,育孤幼,延师课读,以婚以嫁:备礼尽瘁。盖君于世事尽心力而为之者多矣,而庭闱之内,荐遭闵凶,何以堪之?

有姊妹四人,其适程氏者,幼年守志,一子复早夭,其后家益落,而以垂白抚孤孙,君尤痛惜之。临没时,命其子分产以济其困乏,且为其身后计甚谆且详焉。

论曰:世之儒者以诵说诗书自藩饰,而伦类之间,孝友睦姻任恤之行,多内省而惭。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迹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呜呼!可谓淳笃君子矣。

(节选自《刘大櫆集》,有删改)

注:①封,即诰封,对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以皇帝的诰命赠予爵位名号。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校曲直而已 第:只,仅

B族姻之有丧而不能 敛:收敛

C遭闵凶,何以堪之 荐:屡次

D其平生所为 迹:考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君对待他人,不管聪明与否,贤德与否,都一概以诚相交。无故受到蛮横不讲理的对待,他也能忍受。

B方君的同族姻亲中婚丧嫁娶有困难时他都资助。灾荒之年,他在乡里提倡赈灾救恤。府县修城,他捐助白银三千两。

C方君的弟弟、弟媳先后去世,作为兄长,他办理丧事,抚育孤儿,聘请老师教育他们,乃至他们婚嫁,各种礼仪都尽心尽力做到。

D方君有一嫁给程氏的姊妹,家庭没落,年老了还要抚养孤弱的孙子。方君在临死时让儿子分出部分家产给她,还安排好她的后事。

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4分)

(2)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4分)

9.文中三、四两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方君“淳笃君子”这一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敛”通“殓”,指给尸体穿衣下棺,泛指安葬死者。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立足文本,把语句放回原文,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即可。

易错点

C项的“荐”干扰性强。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府县修城,他捐钱白银三千两”与原文不符。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特别注意修饰部分的词语。

易错点

D选项考生容易凭主观臆断。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先生虽然天资特别聪慧,但因为家中远方的生意(事业)急需经营管理,没有办法,他只好到楚地游历。(2)到了先生时,虽然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在帮助别人解决困急时常常担心自己帮助不够。

解析

(1)本题涉及的考点有: “颖异”译为特别聪慧,“远业”译为远方的生意,“经理”译为经营管理(古今异义词),“之”译为到。(2)本题涉及的考点有: “处己”译为对自己,“急”译为困急(古今异义),“其”译为自己,代词,“不及”译为不够。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易错点

一些文言现象学生容易忽略,比如“经理”古今异义词。一些文言字词解释不准确,如“不及”。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极节俭,重孝悌,睦亲族,勇担责,乐好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的信息筛选。结合题干提示,立足三、四两段,分析体现方君“淳笃君子”的内容,极节俭,重孝悌,睦亲族,勇担责,乐好施。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审清楚题干,结合题干要求,分析问题的重点,分析概括即可。

易错点

照抄原文内容,不注意分析概括。

【参考译文】

封大夫方先生名叫祈宜,字亦桓,是歙县人。方家自先生的曾祖、祖父、父亲以来都在楚地经商。先生十八岁时,他的祖父年老在家闲居,他的父亲不想远离(祖父),而先生的兄长祈昌刚进入府学成为学生。先生虽然天资异常聪慧,但因为家中远方的生意急需经营管理,没有办法,他只好到楚地游历。

先生与人交往无论(对方)聪明还是愚笨、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全都用诚心和他们结交。有人认为他容易对付,(在经商中)就趁机实行欺诈的手段,以至于拖欠债务达千万,旁观者都替先生愤愤不平。先生只是和那些(拖欠债务的)人辨明是非曲直罢了,最终也没有怀恨在心。至于无故受到蛮横不讲理的对待,先生更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

先生家自祖上以来多是宽厚仁德的人,他们经商盈利丰厚,能够把获得的利益分给他人。到了先生时,虽然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在帮助别人解决困急时常常担心自己帮助不够。同族或姻亲中有人去世却没有能力安葬的人家,有子女婚嫁却没有能力操办的人家,都受到他的帮助。乾隆辛未年间遇到饥荒,(先生)在乡里倡导以钱物救济贫苦受灾的人,又捐给惠济仓(救助百姓的粮仓)粮食折合白银达三千两。郡县鼓励绅商捐资修城墙,(先生)又捐钱将近千缗。先生的祖父曾经修建祠堂却没有完成,先生认真的完成他的志向,早起晚睡经营谋划,不避阴雨酷暑,劳累过度。祠堂快要修成的时候,可先生最终病重不起。去世的时候,享年五十九岁。

先生对长辈十分孝顺,又重视兄弟间相处,却遭遇很多不幸。他的父亲去世后,接着祖母谢安人和他的兄长祈昌又相继去世,过了一年,他的嫂子洪氏也去世了。先生接着又负责嫡母程恭人及继母吴恭人的丧事,过度哀伤几乎损伤身体。接着又有三个弟弟,两个弟媳妇,十几年间,后先去世。先生于这期间,侍奉汤药,办理丧事,抚养失去父母的孩子,请老师教育他们,以及婚嫁,各种礼仪都尽心尽力做到。先生对于社会上的事情竭尽心力做了很多,可是家庭之中,却多次遭遇不幸(丧亲之忧),(他内心)怎能忍受得了呢?

(方君)有四个姊妹,那嫁到程家的姊妹,年龄很轻就守寡(不改嫁),有一个儿子又过早去世,之后程家更加衰落,最终(姊妹)以年老之身抚养孤弱的孙子,先生十分心痛怜惜她。先生快要去世时,让自己的儿子分出家产来解决他们的困难,并且为她的身后事考虑得十分恳切,并且考虑非常详细。

议论的人说:世上的读书人用诵读诗书来文饰自己,而在人伦道德,(诸如)孝、友、睦、姻、任、恤等方面的表现,反省自己大多会感到惭愧。至于方君这样的人,已经放弃儒术以机巧牟利了;考察他生平所作所为,到官员那里寻找,哪里能轻易找到呢?唉!先生可以算是品行质朴厚重的君子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候吏①立沙际②,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注:①候吏:驿站管理者。②沙际:水边。

10.首联、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画面?(4分)

11.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手法。(4分)

12.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描绘了秋日中午竹溪环绕田舍、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的祥和温暖的农村安居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概括内容。分析首联、颔联内容,分析“农家画面”的特点,注意形容词的筛选。“竹溪环绕田舍”“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题干的要求,分析相关的意向特点,分析概括即可。主要语言的简洁。

易错点

容易忽略“祥和温暖”的特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也行,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景手法。“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主要围绕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方面分析。

考查方向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题干的要求,明确写景的手法,分析概括即可。

易错点

容易忽视“写景手法”。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尾联的作用。主要分析尾联所写的内容,及结构上的作用。

考查方向

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尾联一般与首联呼应,或者是与题目呼应等。

易错点

容易忽略结构上的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8分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黄金

①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②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③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④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早年间,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他中学时代即就读于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孔德学校,接受德智体美的全人教育,名字也由“钱秉穹”改为“钱三强”,意为德智体都强。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在未来中国蓝图的吸引下,钱三强决心学工科,以实际行动报国,自此一生未改初心。

⑤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

⑥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2月7日)

17.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文中举钱三强的例子有何作用?(6分)

19.作者认为,成为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首先列出培养大国工匠过程中出现的“两难”现象,分析根源,揭示人文教育的本质;其次指出大国工匠培养需要人文教育的解决办法;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加强人文教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论证思路。首先提出培养大国工匠过程中出现的“两难”现象,其次指出解决办法;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加强人文教育。

考查方向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论证思路题目,注意围绕首先提出什么观点,然后分析论述,最后得出结论观点等。

易错点

只有术语,没有分析。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原因:人文教育以塑造完美健全的人格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作用:说明人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及作用分析。设置为两问,第一问主要分析“人文教育”的作用。钱三强的例子,在文本中找到,说明人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作答此类题,一是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二是从文中找出对应的答题区间,然后进行筛选概括。

易错点

学生容易忽视第二问的小问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培养工匠精神需要:①培养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②把科技创造同人类重大问题紧密联系,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③在工程技术中融入思考和生命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意的分析概括。成为一流的大国工匠所具备的条件,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培养专注技艺;把科技创造同人类重大问题紧密联系;在工程技术中融入思考等。

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作答此类题,首先概括出具备的条件,然后再结合文中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

易错点

此题要点较多,考生在概括答案是容易要点不全或内容重复。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0分

素 姑

师陀

当阳光从屋背上照进这个寂静的老宅,素姑,一个像春天般温柔,看见人和说话时总是婉然笑着的,走路时像空气在流似的无声的女子,很早很早她就低着头开始绣花了。孟林太太这时候照例在床上睡她的午觉。

院子里有个开始凋零的丝瓜棚,自早晨就没有人来过,就在这种静止气氛中,素姑正是坐在院子里绣花。

素姑十二岁就学会各种女红。她给自己缝绣,也给亲友们和邻舍家的女友们。于是一年,十年……唉!后来连比她小十岁的的少女也出嫁了。现在素姑是二十九岁!没有人能计算她总共绣过多少!

时光无声地过去。素姑低着头已经绣了半只孟林太太的鞋面,在青缎的底上绣完两朵四瓣梅了。

“妈,几点钟啦?”

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孟林太太早已醒了,正一无所欲的在床上领略午睡后的懒倦。

“瞧瞧看。”这是她照例的回答。

那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不知几时就停摆了。

素姑手中捏着针线,惆怅的望着永远是说不尽的高和蓝而且清澈的果园城的天空;天空下面,移动着云。于是,是发黑色的树林,是青灰色的天陲,是茅舍,猪,狗,大路,素姑上坟祭扫时候看见过的;是远远的帆影,是晚霞,是平静的嫣红发光的黄昏时候的河,她小时候跟女仆们去洗衣裳看见过的。她想的似乎很远很远……

一个沉重的脚步声蓦地里走进来,素姑吃了一惊。“老王,老王!”她转过头去喊。

“嗯!”送水的这样应着,一面担了水急急往厨房里走。忽然间她自己也觉得好不奇怪,真个的,她喊老王做什么呢,老王每天在这个时候进来,给孟林太太家担水快二十年了。

“果园里的果子卸光了吗?”她高声问。

“卸光了,小姐;早就卸光了。”

老王并不回头,说着时早已走过去了。庭院里接着又恢复原有的平静,远远的有一只母鸡叫着,在老槐树上,一只喜鹊拍击着树枝。

“早就卸光了。”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时光是无声的,但是每一个小城里的日子都有一种规律。

“还不该烧饭吗,刘嫂?”素姑抬起头来问。

刘嫂——孟林太太家的女仆,这天下午到河上洗衣裳去了,也许正在大门口和果园城的兴致永远很好的娘儿们闲谈。那个老座钟,我们说过它早就停了。

正在这时走进来一个卖绒线的。她走进来的时候并不曾呼喊,甚至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以前她是每天都来的。

“买点什么吧,小姐?”

素姑并不要买什么,然而她仍旧想看看。于是在天井里,就在泥地上,卖绒线的坐下去,随后打开篮子,一些红的绿的绫绢露出来。素姑拣块杏红绫子,接着她又看中一种羽毛辫条。忽然间,仅仅是忽然间,当她想到这些东西该配到哪里最合适时——

“不要了。”她说。她什么都不要了。她把卖绒线的货篮推开。

“你明天出嫁时候用得着的,小姐。”卖绒线的发慌的喊。

素姑感到受了一下更重的打击。她站起来,不,她什么都不要了,卖绒线的从后面望着她走进寂静的又深又大的上房。

“外面是什么人?”孟林太太大声问。这时候她已经起来,在床上坐着,她的耳朵近几年有点聋。

素姑没有回答就走进自己的闺房。她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一本展开着的不知几时忘记收起来的“漱玉词”: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接着,她的手又废然垂下去,她的眼睛移到面前的镜子上去了。在镜子里,一个长长的鹅蛋形脸蛋儿;一绺散乱的头发从额上挂下来;一双浅浅的眉在上面画了两条弧线;眼的周围有一道淡黄的灰晕;她的嘴唇仍旧是好看的有韵致的,却是褪了色的。

素姑正是这样望着,右手支着头。在窗外,雁嘹唳着从将晚的果园城上空飞过,晚风萧索地在庭院里凋零的丝瓜棚上发出轻微的响声。于是书从她手里落下去,渐渐的连镜子也在她眼里消失了,一颗泪珠从她脸上滚下来,接着又是一颗。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14.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素姑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说明。(4分)

(1)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2分)

(2)“早就卸光了。”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2分)

15.请简要分析小说尾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6.文中两处写到早就停摆的“老座钟”,请探究这一细节的深刻意蕴。(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①表现素姑心中忽然有点不安于刻板、重复、沉寂的生活。②有一点青春的骚动、一点生活的期盼。(2)①表现素姑由“卸光的果子”想到自己凋谢的青春而产生的伤感、失落、无可奈何。②“早”体现上述情感程度之深。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文意的分析。题干明确是素姑的心理状态,抓住“如有所动”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题干明确是素姑的心理,“早就卸光了”,结合“卸光了”的是果子,时光易逝,青春逝去的伤感等,“早”强调内心失落之深重。

考查方向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分析表面意思及隐含的意思。

易错点

容易忽视对青春的“期待”“向往”。心理没有概括,只是简略地抄写了文章中的语言。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写“雁嘹唳”“晚风萧索的响声”,以动衬静,写出“果园城”的沉寂、萧索。②以沉寂、萧索、凋零之景衬托素姑悲伤、寂寞的心情。③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意味悠长。

解析

作用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语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写“雁嘹唳”“晚风萧索的响声”,以动衬静,以沉寂、萧索、凋零之景衬托素姑悲伤、寂寞的心情,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意味悠长。

考查方向

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

易错点

分析时候要点不全。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早就停摆的老座钟,失去了“活力”,完全静止。②徒留形式的老座钟,成了纯粹的摆设,象征素姑的悲剧人生。③老座钟早就停摆,果园城的日子一成不变,暗示了果园城人生活的因循守旧。④寓示社会的动荡没有对小城封闭的生活产生丝毫影响。

解析

本题属于探究题,探究文章细节的意蕴,停摆的“老座钟”,结合不同主体分析,本意很简单,象征意复杂,如从素姑、人生、果园城、整个社会等角度分析。

考查方向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题思路

注意文章涉及的不同的主体,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不用的意蕴。

易错点

容易忽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胡子厚与予论诗曰:“人有恒言曰,唐以诗取士,故诗盛;今代以经义选举,故诗衰。”此论非也。诗之盛衰系于人之才与学不因上之所取也汉以射策取士而苏李之诗班马之赋出焉此岂系于上乎?屈原之《骚》,争光日月,楚岂以骚取人耶?况唐人所取五言八韵之律,今所传省题诗,多不工。今传世者,非省题诗也。

(选自杨慎《升庵诗话》)

21.用斜线“/”给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22.文中的“班马”指的是___和司马迁,他们分别著述了“前四史”中的《___》和《史记》。(2分)

23.简要概括作者反驳胡子厚的理由。(2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诗之盛衰/系于人之才与学/不因上之所取也/汉以射策取士/而苏李之诗/班马之赋出焉/此岂系于上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注意虚词“也”“焉”,连词“而”,理解句意断句。

考查方向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易错点

对“系于人之才与学不因上之所取也”理解不准确,容易断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班固 汉书(前汉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文学常识,识记即可。

考查方向

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易错点

第二问作品容易错。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诗的盛衰取决人的才学(或不取决于朝廷的取士标准),唐代省题诗大多不精巧且没有传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作者反驳胡子厚的理由,“诗歌的盛衰取决于人的才学,不是因为朝廷采取的(选拔办法)”“况唐人所取五言八韵之律,今所传省题诗,多不工”等,概括即可。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结合文言意思,筛选信息。注意要把文言文译成白话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能照抄原文。

易错点

照抄原文,不注意分点等。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仰望星空——许多年来,这个朴素的举止,它所蕴含的生命美学和宗教意绪,一直感动和濡染着我。在我眼里,这不仅是个深情的动作,更是一道信仰仪式。它教会了我迷恋与感恩,教会了我如何守护童年的品行,如何小心翼翼地以虔敬之心看世界,向细微之物学习谦卑与忠诚……谦卑,只有恢复谦卑,生命才能获得神性的支持,心灵才能生出高度与尊严。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观察习惯:看一个人对星空的态度——有无“眺”之虔敬,有无和“仰”相匹配的气质。某种意义上,看一个人如何消费星空,便可粗略判断他是如何消费生命的。于一个时代的群体而言,亦如此。

应该说,半世纪之前的人类,在对星空的消费上,基本是一种纯真的、童年式的文化和精神消费,更多地,人们用一种唯美和宗教的视线凝望它。但现代以来,随着技术野心的膨胀和飞行工具的扩张,人们变得实用了、贪婪了,开始以一种急躁的物理的方式染指她……手足代之目光,触摸代之表白。这有个标志点:公元1969年7月20日,随着“阿波罗”登月舱缓缓启开,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地球人,在一片人类从未涉足过的裸土上,插下了一面星条旗。

当星空变成了“太空”、意境变成了领地,当想象力变成了科技力和生产力,“嫦娥奔月”变成了太空竞赛和星球大战——人类对星空的消费,也就完成了由“爱慕”向“占有”的偷渡,对之的打量也就从恋情式进入了科技式和政治式,膜拜变成了染指和窃取。不仅恋曲结束了,连纯真也一并死掉了。

失去了星空的笼罩和滋养,人的精神夜晚该会多么地黯然。

想起了一句危言:这世界结束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

(节选自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有删改)

26.作者为什么说“仰望星空”“更是一道信仰仪式”?(5分)

27.在对星空的消费上,“半世纪之前的人类”与“现代以来”人们,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28.结合材料,说说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是一种对浩瀚星空的迷恋和感恩;②是一种守护童年品行的纯真;③是一种以恭敬之心看世界的虔诚;④是一种使生命获得高度与尊严的谦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应该抓住“仰望星空”与“信仰仪式”的关系分析。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找准答题区域后,应做到整合,不能遗漏重要的得分点。

易错点

完全摘录文本信息,没有进行概括。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前者是精神地膜拜(唯美和宗教的凝望,虔诚地膜拜);后者是物质地占有(科技式和政治式地染指和窃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筛选。应该抓住“态度”“对太空的消费”。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答题要注意审题,“概括”不能只是引用原文的内容,应该进行归纳、筛选等,答题的时候语句应该简洁,观点清晰,要养成分条陈述答案的习惯。

易错点

不知道答题的角度,答题混乱,不得要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世界毁灭不是瞬间爆炸,而是在哭泣和悔恨中慢慢地毁灭。②提醒人们不要贪婪急躁地“占有”星空的资源。③警醒人们失去星空就是失去信仰,人的精神会变得黯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容的理解。要抓住关键词,关键词理解透彻了,句子的意思也就易于掌握。如本句中的“呜咽”就是一个关键词,为什么世界的结束是一声“呜咽”?原因是人们急躁地占有星空资源,失去了信仰,精神变得黯然,写出了人的悔恨和哭泣。

考查方向

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D。

解题思路

理解句子含义,一般要抓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两个方面都要进行挖掘,特别是深层意思。要抓修辞手法,这种题目所给的句子一般都运用了某种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要善于挖掘其中的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及双关义等。

易错点

忌断章取义,孤立地去理解含义。

填空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于九土之城郭。 (杜牧《阿房宫赋》)

(6)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8)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礼记•礼运》)

正确答案

(1)又重之以修能(2)欲辨已忘言(3)往往取酒还独倾(4)塞上燕脂凝夜紫(5)直栏横槛(6)佛狸祠下(7)人而无信(8)天下为公

解析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修”“辨”“凝”“佛”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解题思路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易错点

“修”“辨”要理解字义去默写。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10分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七十八回中,宝玉撰诔文祭晴雯,黛玉建议将“红绡帐里,公子情深”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小说中哪些情节最能表现晴雯和宝玉之间的“情深”?当宝玉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后,黛玉为何“陡然变色”?(6分)

(2)《呐喊》中,夏瑜对牢头红眼睛阿义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劝其造反,却遭来阿义的拳头,事后众人也认为夏瑜“疯了”。请简要分析阿义和众人各自的思想状态。(4分)

正确答案

(1)晴雯撕扇,病补雀金裘,宝玉探望奄奄一息的晴雯,为晴雯写诔文《芙蓉女儿诔》。这几句话说的是宝玉和晴雯的情分,但黛玉敏感多疑,担心与宝玉爱情无缘,红颜薄命会成为自己命运的谶语。(2)①(阿义)表现统治者的残暴。他们(包括帮凶)仇视革命,欺压群众。②(众人)表现群众的愚昧。他们思想受毒害,对国家命运漠不关心。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名著。《红楼梦》是高考必读书,找出表现晴雯和宝玉之间的“情深”的情节,主要是晴雯撕扇,病补雀金裘等。黛玉“陡然变色”的原因,结合黛玉的人物性格分析。(2)本题主要名著。结合“阿义的拳头”“众人也认为夏瑜‘疯了’”分析,(阿义)表现统治者的残暴;(众人)表现群众的愚昧。

考查方向

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1)注意审清楚题干要求,结合人物的相关事件分析。平时读书时候注意相关细节。(2)平时注意识记,结合题干提示分析作品内容。

易错点

(1)晴雯和宝玉之间的“情深”的情节找不准确。(2)审题不严,比如题目中的“各自”和“思想状态”,学生就没有抓住,把两类人物混合写成“愚昧麻木”。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7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医生到重症病房查房,来到一个垂危的病人床前,对病人说:“我们也不再隐瞒你了,对于你的病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我们已经通知你的家人准备后事。你还有什么要求吗?”病人挣扎着,用大家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再换一家医院,换一个医生!”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的立意不是太难,材料中的对话需要注意,只不过是针对治病而言的,我们只需讲其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立意即可。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 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题关键句“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 方法。本题就可以先明确观点,接着阐述原因的角度行文。(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 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 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易错点

不注意审题,容易对对话内容进行逐一分析论述。

多选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5分,共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2.5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在《三国演义》中,“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关羽,他所报的“主”指的是刘备,他“义释”的人是曹操。

B赵伯韬、杜竹斋在吴公馆的亭子里密议合伙做“多头”的事情,尚仲礼也认定这其中有利可图,并积极大胆地促成这桩买卖,最终大赚了一笔钱财。

C《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

D《茶馆》中的常四爷乐于助人,富于正义感,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咸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抢女儿的梳妆匣,太太气得昏死过去,他怕太太气坏身体,马上放弃了梳妆匣,足见吝啬的葛朗台对太太尚有一丝温情。

正确答案

B,E

解析

B项杜竹斋与尚仲礼对调;E项“怕太太气坏身体”错误,他是怕太太死去而自己就要失去财产

考查方向

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考查名著的解读,注意作品中的人物、细节、相关情节等分析。平时注意识记。

易错点

C项表述概括性强,容易误导学生。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