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羡(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他们共同强调(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解读材料,其大意为管仲认为君主应该视国家财富储备情况储备财物,谷物便宜就用货币交换粮食、布帛便宜用钱币交换布帛。刘宴认为在粮食匮乏的区域,政府应该从粮食产区运来粮食,散发到农村。可见他们共同强调的是国家可以调整市场供给,故选C。B明显错误,排除;AD表述不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通过对文言材料的解读,结合所学经济常识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易错点
对文言文材料的解读不到位而误选。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中西古代文化的比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是中国历史上存在的现象,古希腊戏剧无此特征;中国戏剧与市民阶层形成有关、古希腊戏剧适合了公民群体的文化需求,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局。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适合用排除法,排除各自的差异性,得出共性为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易错点
审题不清,误将“共同原因”看成是“不同的原因”而误选AC。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由材料中时间“1923年”,题干所述发生在一战后,可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已经过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则反映了民族企业面对外商企业的冲击,仍能够“鼎立”、“混战”,恰恰体现了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茁壮成长的事实。故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教材知识,正确解读题干“冲击”、“混战”的含义,从而选出最佳答案。
易错点
没有结合所学知识,完整、正确地解读材料而误选AC。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初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的相关知识。四个选项在时间上都是合适的,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逐步中国化的结果,它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政党出现,并不是社会大众的普及,同时结合所学中共一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的史实,没有“民族主义”的体现,C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正确领会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与“民族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本题也可通过排除法,结合所学,排除正确的ABD,故选C。
易错点
没有结合所学知识,完整、正确地解读材料而误选AC。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和风俗的变迁的相关知识。由材料“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世俗绘画比例虽上升但仍以宗教题材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欧洲人还活在“二元”社会里,即世俗社会和神灵社会,基督教仍是主要信仰,加之处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还不敢正面地和全面地反封建,故选B。ACD错误,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欧洲中世纪及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
易错点
不能联系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现象的原因而误选。
1.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 国(诸侯)— 天下的政治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由题干材料“商周时期……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 国(诸侯)— 天下的政治体系”反映的是“王”与卿大夫及各地诸侯之间通过血缘关系即宗法制以维系其统治,维护奴隶主贵族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所以商周时期实行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标志着官僚政治的开始,封建统治者强“国家”观念,D符合题意;A与题意相悖,排除;封建领主不仅是其土地的所有者,并且享有相应的行政司法权利,有点像西藏的领主或中国古代的诸侯制,而封建地主则只是土地的所有者,或是一个依托土地的经济体,并不享有司法行政权,故B与题意不符;C体现的只是形式,不是实质,错误。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揭示历史现象看本质,并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答案D。
易错点
没有完整、正确地解读材料而误选BC。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相关的材料型题目。由题干材料“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诗歌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即理学使儒学哲学化、思辨化。排除ACD的无关项,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联系宋明理学对儒学哲学化、思辨化的影响,故选B。
易错点
审题不清,误将“特点的原因”理解为“特点的根源”、没有从文化本身特点的角度分析而误选AC。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相关知识。本题关键是对“狂信派”和“希律派”的正确解读。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狂信派”固守本文明的堡垒,对外来文明持抵触态度,容易与外来文明产生冲突;“希律派”则对外来文明持接纳态度,俄国彼得大帝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土耳其凯末尔革命都属于希律派。材料中已经给出定义,即采用消极的态度挡住可怕的侵略,结合所学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相关知识,只有顽固派固守传统的思想才比较合适,故D。A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严复的观点,B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的话,C是资产阶级激进派胡适的观点,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难度较大,对题中的概念不能望文生义,应该加强对材料的解读、尊重材料的意思,再联系所学知识就不难判断了。
易错点
没有正确、完整地解读材料,而是望文生义,误将“狂信派”理解为“狂信西方”或“媚外派”而误选。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和风俗的变迁的相关知识。题干设问为“主要原因”应该定位在经济上,故选A;经济决定文化,B属于文化的因素,排除;C属于多元价值观的一部分,排除;D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正确解读材料,明确题目主旨,从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来找到因果关系。故选A。
易错点
(1)没有从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角度进行分析而误选B。
(2)分析问题狭隘而误选C。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欧美代议制民主的相关知识。由材料可知,“18世纪英美思想界”认为的“直接民主”在后世认为是“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所以防止直接民主的方式必然是间接民主,而选项中只有B项体现间接民主。排除AD,C与题意无关,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明确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概念内涵、认识二者的区别。
易错点
没有结合题意,误认为问的是1787宪法体现的原则和特点而误选C。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政治理想与实践的相关知识。抓住“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明确题干所述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是不同国家的行动者理想实践的体现,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故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正确解读材料,综合信息、辩证地看问题。
易错点
受到材料所述诸国的现象的影响,缺乏综合知识的能力、没有认识问题的本质而误选D。
12.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这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等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18世纪末、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可分别对应工业革命结束、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科技革命开始的间,工厂—集团公司(垄断)—自动控制系统体现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故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抓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易错点
没有完整、正确地解读材料而误选B。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为相数十年,政绩显赫。面对郑国“国小而逼,族大宠多”,处在列强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局面,他首先整理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亩征税,“作丘赋”,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的同时,公元前536年,他铸刑鼎,公布成文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子产还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不许贵族随意干涉百姓的经商活动,坚持实行“市不豫贾”。他不毁乡校,广开言路。对内宽猛相济的方针保持了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对外他一反过去对大国俯首帖耳的外交政策,敢于说“不”,维护了郑国的利益,为郑国争取并创造了最大限度的生存空间。子产的改革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郑克堂《子产评传》等
16.根据材料,分析子产改革的意义。
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特点。
正确答案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推动了郑国农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礼法结合,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持了郑国国内政局的长期稳定;使郑国的地位大大提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经对材料“政绩显赫”、“作丘赋……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保持了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对外他一反过去对大国俯首帖耳的外交政策,敢于说‘不’,维护了郑国的利益,为郑国争取并创造了最大限度的生存空间……、”“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的梳理和提炼得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经对材料信息的有效梳理和提炼得出即可。
易错点
(1)对超出课本又源于课本的不适应而失分。
(2)对材料信息梳理、提炼地不够而遗漏。
正确答案
在礼法结合;宽猛相济;保护工商业者;作为小国,敢于对大国说不。
解析
经对材料“政绩显赫”、“作丘赋……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保持了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对外他一反过去对大国俯首帖耳的外交政策,敢于说‘不’,维护了郑国的利益,为郑国争取并创造了最大限度的生存空间……、”“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的梳理和提炼得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经对材料信息的有效梳理和提炼得出即可。
易错点
(1)对超出课本又源于课本的不适应而失分。
(2)对材料信息梳理、提炼地不够而遗漏。
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清代李象琨《棣怀堂随笔》中说:“昊郡之士半商人”。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于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编的《士商类要》等。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摘编自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
材料二 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
请回答:
13.依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出现“士商相混”现象的表现。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所带来的影响。
14.依据材料二,归纳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表现:很多士人从商;出现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命名的书籍;很多商人跻身于士群体。
影响:导致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和四民观念的瓦解;有助于商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近代经济的产生;绅商作为新旧社会转变发展的中介形态,在晚清收回利权、清末新政、地方自治等政治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四民观念的相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答案中“表现”源自于材料,按照句号分层即可,第1、2句为第一层、第3句为第二层、第4句为第三层,适当概括,难度不大。影响依照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发散、适当展开,其中思想上的体现“四民社会解体”来自于材料。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可梳理材料、提炼信息,进而归纳要点、适当展开即可。
易错点
问题分析过程中没有稍加展开而遗漏。
正确答案
特点:强调“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重视经世致用。
原因: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嘉道时期文字狱的逐渐减轻;学术界有“经世致用”的传统。
因素: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不仅是外力侵袭、外国侵略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中国社会内部已发生着历史转型,是内外合力所致。
解析
本题考查经晚清世致用及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中“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依照政治、经济、思想发散;第三小问“转型因素”,可从内、外因着手。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要求学生能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内外因多方面分析问题。
易错点
(1)不能够结合所学教材知识而遗漏。
(2)不能有效地对问题进行归类、概括分析而失分。
15.下图是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趋势图。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请任选四国中的一个国家,根据材料提取信息,描述其GDP年均增长率走势,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变化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中国: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几乎停滞。原因:增长:农业经济仍在发展;商品经济依然繁荣等。缓慢: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封建制度的腐朽;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空前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文字狱及八股取士政策的影响;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等。
1820-1870年为负增长。原因:列强的侵略战争和掠夺;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自然灾害等。
1870-1913年虽然增长缓慢,但幅度超过1500-1820年。
原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等。
1913-1950年又为负增长,且达到低谷。
原因: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战争频繁;列强侵略等。
1950-1998年快速增长,年均5%以上。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有计划地工业建设的开展等。
美国: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
原因:刚完成国家独立;工业革命还未进行。
1820-1913年快速增长。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西进运动。
1913-1950年增长趋向缓慢,低于前两个阶段。
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50-1973年快速增长。
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治稳定。
1973-1998年增速下降。
原因:70年代的经济危机;“滞胀”问题的长期存在;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日本: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
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幕府的腐朽统治。
1820-1870年缓慢增长。
原因:明治维新开始启动。
1870-1950年较快增长。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对外殖民侵略积累起资金和市场;明治维新的进行。
1950-1973年更为快速的增长,年均接近10%。
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美国援助;朝鲜战争提供机遇;非军事化等。
1973-1998年增速下降。
原因:70年代的经济危机;“滞胀”问题的长期存在。
英国: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
原因:;工业革命还未进行。
1820-1913年较为快速的增长。
原因:最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技术;对外殖民侵略,广阔的殖民地提供了资本和广阔的市场;政府支持等。
1913-1950年增长放慢。
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1950-1973年快速增长。
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治稳定;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等。
1973-1998年增速下降,但仍为较快发展。
原因:下降: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仍发展:加入欧共体;撒切尔夫人的改革等。
解析
本题考查经晚清世致用及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本题为曲(折)线图型的图表题,属开放性题目,其实难度不高。根据图片中美日英共分为6个阶段,12分,那么每个阶段2分。根据所学可知,中、英两国较容易切入,原因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要选一个国家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要根据曲(折)线图题型的特点,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结合史实、多角度分析、归纳问题。
易错点
(1)被题干曲(折)线表面的复杂性所迷惑而失分。
(2)不能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归纳问题而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