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宜昌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24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2月24日,重庆市玉带山小学组织一年级同学在操场上观看“杀年猪”。杀猪师傅一边解剖整个猪的

身体,一边向小学生们普及相关知识。该校老师介绍,此举是为了弘扬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对此,网友议

论纷纷。

甲说:现在传统民俗文化正在渐渐消失,玉带山小学的活动是为保护并弘扬民俗文化做了具体的工作,

值得肯定。

乙说:弘扬民俗文化的初衷是好的,但不能用别的形式吗?

丙说:让一年级小学生观看“杀年猪”,太暴力血腥了,对小学生成长不利。

丁说:不要把小孩子看得太脆弱,如果连杀猪场面都不能看,他们以后怎么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

对此,你怎么看?

24.请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套作。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参考立意:

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

保护传统民俗文化要注重合理的形式。

不应宣扬暴力血腥

要让青少年多经历,直面现实社会。

其它言之成理的观点亦可。

解析

1、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2、保护传统民俗文化要注重合理的形式。3、不应宣扬暴力血腥4、要让青少年多经历,直面现实社会。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解题思路

材料中针对事件有四种看法,甲认为保护并弘扬民俗文化。乙对甲的做法持否定观点。丙认为这种做法太暴力血腥了,对小学生成长不利。也是否定。丁对此赞成。作文时可以从材料中的四种观点着手确定不同的立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的看法。最好是能将二者辩证的统一起来,这样的立意才有深度。

1
题型:简答题
|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

A.房室结
B.房室束
C.窦房结
D.左、右束支
E.结间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关于长期制动对关节周围韧带可能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关节周围韧带刚度增强
B.关节囊壁的血管减少
C.关节囊壁的滑膜增生
D.关节周围韧带的弹性模量升高
E.关节囊变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以下方位术语解释正确的是

A.内侧就是内
B.外就是靠近表面者
C.腓侧就是桡侧
D.小腿的内侧也叫胫侧
E.尺侧就是胫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8-9题。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8.上阕写景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9.晏殊曾在《浣溪沙》中抒发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慨,本词抒发的情感与《浣溪沙》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拟人(1分):把“春风”拟作人,写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1分);诗人移情于物,本是诗人不忍杨花落尽,想留住春意,却怪“春风不解”自己心意,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想留春却留不住的无奈。(1分)②借代(1分):借“红”代“花”,借“绿”代“草”,通过明艳色彩的对比,写出了暮春时节红花开尽、绿草如茵之景。(1分)

解析

首先回到诗句中明确用到①拟人②借代。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如何用到这些手法。把“春风”拟作人,借“红”代“花”,借“绿”代“草”,最后分析其效果,诗人移情于物,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想留春却留不住的无奈。

考查方向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题目问上阕写景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赏析。这类题答题时注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表达技巧。鉴赏表达技巧,就又称艺术技巧,是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的统称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分析该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易错点

考生回答应该全面,注意是两个方面。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相同:两首词都借春归表达了惜春、伤春之情;(2分)②不同:《踏莎行》中写诗人酒醉梦醒,却发现才是夕阳斜照,蕴含了初夏日长、难以消磨的寂寞之情;(2分)《浣溪沙》里虽表达了无力留春的无奈,但是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仍然会再现的欣喜。(2分)

解析

作答时必须找到两诗作中的相同点,也要能分析其不同点。①相同都表达了惜春、伤春之情;②不同是《踏莎行》中写诗人的寂寞之情;《浣溪沙》里虽表达了无力留春的无奈。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题目要求分析,晏殊《浣溪沙》中抒发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慨,本词抒发的情感的异同。首先要回到两作品中,分析每首作品具体表达的感情,然后比较其中的差异,进行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爚(yue),字晦伯,建阳人。与弟韬仲受学于朱熹、吕祖谦。乾道八年举进士,调山阴主簿。焓

正版籍,吏不容奸。调饶州录事,通判黄奕将以事污焓,而己自以赃抵罪去。都大坑冶耿某闵遗骸暴露,

议用浮屠法葬之水火,爚贻书曰:“使死者有知,祸亦惨矣。”请择高阜为丛冢以葬。

调莲城令,大修学校,乞行经界。改知闽县,治以清简,庭无滞讼,兴利去害,知无不为。差通判潭

州,未上,丁父忧。伪学禁兴,爚从熹武夷山讲道读书,怡然自适。筑云庄山房,为终老隐居之计。调赣州坑冶司主管文字,,差知德庆府,入奏言:“前者北伐之役,执事者不度事势,贻陛下忧。今虽从和议,愿益恐惧修省,必开言路以广忠益,必张公道以进人才,必饬边备以防敌患。”

迁尚左郎官,请节内外冗费以收楮币。转对言:“愿于经筵讲读大臣奏对反复问难以求义理之当否与

政事之得失则圣学进而治道隆矣。”乞收拾人才及修明军政。迁浙西提点刑狱,巡按不避寒暑,多所平反。

有杀人而匿权家者,吏弗敢捕,爚竟获之。

迁国子司业,言于丞相史弥远,请以熹所著<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之说以备劝讲,正君定

国,慰天下学士大夫之心。奏言:“宋兴,《六经》微旨,孔、孟遗言,发明于千载之后,以事父则孝,以

事君则忠,而世之所谓道学也。庆元以来,权佞当国,恶人议己,指道为伪,屏其人,禁其书,学者无所

依乡,义利不明,趋向污下,人欲横流,廉耻日丧。乞罢伪学之诏,息邪说,、正人心,宗社之福。”又请

以熹《白鹿洞规>颁示太学,取熹《四书集注》刊行之。

兼工部侍郎。奏:“乞使沿边之民,各自什伍,教阅于乡,有急则相救援,无事则耕稼自若,军政隐然

寓于田里之间,此非止一时之利也。”请城沿边州郡、罢遣贺正使。试刑部侍郎,兼职依旧,赐对衣、金

带,辞,不允。两请致仕,不允。奏绝金人岁币,建制置司于历阳以援两淮。乞罢瑞庆圣节,谢绝金使。

卒,赠光禄大夫,赐谥文简。

(《宋史·刘爚传》有删改)

4.对文中划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于经筵讲/读大臣奏对/反复问难以求/义理之当否与政事之得失/则圣学进/而治道隆矣

B愿于经筵/讲读大臣奏对/反复问难以求/义理之当否与政事之得失/则圣学进/而治道隆矣

C愿于经筵/讲读大臣奏对/反复问难/以求义理之当否/与政事之得失/则圣学进而治道隆矣

D愿于经筵讲读/大臣奏对/反复问难/以求义理之当否/与政事之得失/则圣学进而治道隆矣

5.对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浮屠”是梵语音译,也写做“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文中“浮屠法葬之水火”也就是指佛 教提倡水葬、火葬。

B《六经》即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本儒学经典,相传是由孔子晚年整理的。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如果是遭到罢免则往往称为“贬”或“黜”。

D“谥号”是指朝廷根据官员为官政绩和品行赐予称号,以示嘉奖;如范仲淹赐谥文正,本文中刘煸则赐谥文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步入仕途不久,刘爚调任饶州录事,但是饶州通判黄奕用不实之言,诬陷刘爚,使刘爚在任期未满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背着罪名离任。

B在担任潭州通判期间,刘爚一面跟随老师朱熹讲道读书,一面建议朝廷广开言路,延揽人才,加强边备。

C刘爚认为,南宋庆元以后,奸人当道,他们害怕有人用公义议论自己,因而排斥儒学、迫害儒士,导致社会世风日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拾儒学。

D兼任工部侍郎后,刘爚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在边境设立州郡、建立援助两淮的制置司、不再向金人纳贡、停止不必要的节庆等,这些建议都被朝廷一一采纳。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改知闽县,治以清简,庭无滞讼,兴利去害,知无不为。(5分)

(2)乞使沿边之民,各自什伍,教阅于乡,有急则相救援,无事则耕稼自若。(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正确标点:愿于经筵讲读、大臣奏对,反复问难,以求义理之当否,与政事之得失,则圣学进而治道隆矣。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故、夫盖惟”句首词语。

易错点

注意“讲读、大臣”间的断句。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谥号”应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考查方向

掌握古代基本文化常识。

解题思路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科举、官职等基本常识。古代文史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读一篇文言文,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说读通一篇文言文的。

易错点

注意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通判黄奕将以事污爚,而己自以赃抵罪去”原文是说黄奕自己抵罪离职。B刘爚没有担任潭州通判,“差通判潭州,未上,丁父忧”;且从师讲道于武夷山,建言朝廷则在差知德庆府之后。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解题思路

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

易错点

D“被朝廷一一采纳”原文没有依据。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⑴(刘爚)调任闽县知县,他用清明简要的方针处理事务,使官府中没有遗留的诉讼案,施行有利之事,去除有害的做法,凡是他了解的事没有不尽力去做的。(“知闽县”中“知”1分,状后“以清简治”1分,“滞讼”1,大意2分)

⑵请求让沿边百姓,各自结成队伍,在乡里训练检阅,有危险就互相救援,没有大事时就像往常一样耕种。(“乞”1分,“什伍”活用动词1分,“急”活用名词1分,大意2分)

解析

⑴“知闽县”中“知”1分,状后“以清简治”1分,“滞讼”1,大意2分。

⑵“乞”1分,“什伍”活用动词1分,“急”活用名词1分,大意2分。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力理解B。

解题思路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一定要注意直译,因力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颊定的“判断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宾短语后罝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儒家“五伦”说辨析

冯天瑜

“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汉以来的伦常说,将“三纲”与“五伦”一体论之,

一并推尊为人伦准则;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则将“三纲五常”视作吃人的旧礼教,加以整体摒弃。其实,无论肯定还是否定,将“三纲”与,“五伦”捆绑在一起并不完全符合思想史实际。“三纲”说与“五伦”说虽然都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宗法观念的表现,有相通性,但二者的主旨和成说时期皆有差异,分别代表我国传统伦常观念的两种走势,应当区别对待。

大体言之,酝酿于战国、定形于秦汉的“三纲”说是皇权时代的产物,体现了君主集权制下的垂直式独断,强调的是上对下的等级威权以及下对上的无条件服从。而形成于先秦的“五伦”说相对较多地保留了民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蕴蓄着血亲温情。“五伦”说,即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包含着人际间的温馨、理解和信任,包含着发乎人心的骨肉之情,讲究的是“情理”和人际关系的对称性、和谐性。

“五伦”说主张的君臣关系,集中反映在《尚书》《左传>《孟子》《老子》等先秦典籍的民本主义表

述中,其精义有二:其一,下是上的基础,民众是立国的根本。《尚书》中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

本,本固邦宁”,是此精义的著名表述。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名论。其二,民意即天意,民心即圣心。《尚书》载周武王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又称: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

“五伦”说对君与臣两方面都提出要求:“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

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民本主义者的一个经常性论题,是“爱民”“利民”,

反对“虐民”“残民”。孟子反复劝导国君“保民而王”,荀子则有警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与魏征君臣对中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名论,即承袭于此。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五伦”说同样提出双向性要求。例如,在夫妇关系上,以“义”为标准,强调“夫妇以义事,义绝而离之”“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在父子关系上,主张“父慈子孝”;在兄弟关系上,主张“兄友弟恭”。

清末民初的学者梁启超将“五伦”的精义概括为“相人偶”,也即互敬互助的人际关系。“五伦”、说对人们提出互敬互助的要求,以形成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今天来说也不无现实意义。

当然,“五伦”说作为宗法等级社会的产物,侧重强调“义务”,尤其是下对上的义务,而基本没有涉

及权利问题,没有对民众享受权利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定认同,故我国传统社会不可能充分实现社会和谐。我们今日建设和谐社会,可进一步弘扬“五伦”说在人际关系上的双向观照、和谐相处之义:同时要超越前人,有所创造发展,如在义务与权利的统一上实现不同层级的良性互动,则有助于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如政府与民众关系、劳资关系、民族关系、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等。这是社会长治久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摘编自冯天瑜《儒家“五伦”说辨析》有删改)

1.关于“五伦”内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五伦”是儒家伦理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被推崇为人伦准则,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将其视作

吃人的旧礼教。

B,五伦”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宗法观念的体现,与“三纲”有相通性,但在主旨和成说时期方面有一

, 定差异。

C“五伦”说即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包含着人际的温馨、

理解和信任,讲究“情理”和人际关系的对称性、和谐性。

D“五伦”说形成于先秦,相对较多地保留了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蕴蓄着血亲温情,侧重强调“义务”,尤其是下对上的义务,而基本没有涉及权利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尚书>《左传》《孟子》《老子》等先秦典籍对民本主义的表述体现了“五伦”说主张的君臣关系,

如《尚书》载周武王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B“下是上的基础,民众是立国的根本”“民意即天意,民心即圣心”是“五伦”的精义,正是从这些

认识出发,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论。

C无论在君臣关系上,还是在父子关系上,抑或夫妇关系上,“五伦”说都提出了双向性要求,对维护人际关系有一定积极作用。

D“五伦”说基本没有涉及权利问题,没有对民众享受权利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定认同,因此我国传统社会不可能充分实现社会和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主张保民而王,荀子阐发的“水舟关系”都体现了民本主义者的“爱民”“利民”思想,唐太宗治理国家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

B虽然“五伦”与“三纲”被尊为封建社会的人伦准则,但“五伦”与”三纲”不同,其精义对我们今日建设和谐社会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C片面的单向要求,或是上对下的专断或是下对上的民主,都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国家丧失稳定,无法持续发展。

. D.清末民初的学者梁启超将“五伦”的精义概括为“相人偶”,也即互敬互助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以“五伦”为标准。

D清末民初的学者梁启超将“五伦”的精义概括为“相人偶”,也即互敬互助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以“五伦”为标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C项准确,其他选项均不是含义的阐述。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命题者设计内容是“此”,而选项中是“彼”。两者内容不相关,即答非所问。

易错点

注意对“五伦”概念的理解。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中,孟子提出的名论出发点是“下是上的基础,民众是立国的根本”。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比对原文信息。一般一是比对跟原文内容的出入或差别;二是比对选项中表述出来的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易错点

D项内容有转述,容易误判断。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D 项“可进一步弘扬“五伦”说在人际关系上的双向观照、和谐相处之义;同时要超越前人,有所创造发展”说明我们对“五伦”说应该有继承也应该有发展,而不能完全以其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标准。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答题时一,明确题干要求,题干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范围宽泛。二,明确选项性质,选项是对文本句子的理解和判断。三,找准对应区域,比对判断。特别要关注结论中的程度词与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1
题型:简答题
|

心脏本身的供应血管是

A.头臂干
B.左右颈总动脉
C.左右锁骨下动脉
D.左右冠状动脉
E.胸主动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选考题,请考生在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一18题。

兴学育才福荫世代

——记香港著名慈善家田家炳

改革开放之后,在这个“江山如此多娇”的时代,海外乡亲慷慨捐资,建设故园,蔚然成风。田家炳

先生就是其中爱国爱乡的一颗明星。

田家炳先生于1919年出生在广东大埔县的一个偏僻山村,1935年漂洋过海,定居越南,与同乡合办“瓷

土公司”,从事大埔瓷土的外销业务。四年后转徙印尼,从事橡胶行业。他精心经营,仅十多年光景,便

一跃成为出色的年轻实业家。50年代后期,移至香港。他经过认真调查考察,深谋远虑,从熹微的曙光中,看到未来的光明前景。加之脚踏实地的实干苦干精神,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鸿图大展,跻身富翁行列。

田家炳先生不忘“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初衷,热心公益。仅在故乡大埔,他兴办教育、卫生、

电视、文化、交通等公益60多宗,捐资额总共3000多万元。之后,他又把资助建设故乡的概念扩展到全广东省和全国范围。如广州市、韶关市和梅州市,他都踊跃资助兴办教育、卫生、交通等事业。在北京等

省市,同样有他的捐建项目。如捐出数百万元,协助当地政府重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北京市生物标本馆。在

港台,田先生也同样慨允数千万元,先后兴办了田家炳体育中心、田家炳中学、田家炳小学、田家炳幼儿

园、田家炳老人活动中心等。总而言之,这位慈善家的奉献是没有地域的,他的慈善公益行为,受到各方

人士的赞誉。

家炳先生虽然出身书香世家,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他喝的墨水不多,因此,对子女的要求甚为严格。

他有五子四女,都受过高等教育。除五公子留美发展外,长子、次子、三子、四子都在香港经营田氏化工

工业。由于他的子女全部掌握了高深的文化知识,其创下的实业,也能得到不断开拓和发展。

田家炳先生从他的亲身经历中,深感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首先要有文化知识,因为知识是开拓事业

的指路明灯,正如前人所言:“太阳给世界带来光明,知识给人类增长财富。”人们要掌握知识离不开学校

的培养,所以他的捐资很大部分放在兴学育才上,做了四件善事。

资助兴建各类学校,提供良好的育才园地,此其一也。家炳先生在其诞生的故土,除兴建托儿所、幼

儿园和多所小学外,还建了家炳一至五中和玉湖中学共6所中学。在大陆、港台,都是斥资巨金建校园,

为当地政府分忧。资助兴建“空中讲台”,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此其二也。提供“双奖”基金,鼓励师

生拔尖,此其三也。他在故乡,从1989年起,每年提供一定基金。专门输送20名高中毕业生到广州高等

学府就读,毕业后回家乡服务。建立培训基地,提高校长的素质,此其四也。当他了解到广冻省有5000 多所中学,便主动捐资在广州兴建八层的“广东省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分期分批对全省校长进行轮训,

为促进教学更上一层楼提供了基地。

在1 000多年的华侨史册上,旅居海外的炎黄子孙,他们爱国爱乡的优良美德,世代相传,彪炳千秋。

孙中山高度评价曰:“华侨有功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但广大华侨的爱国爱乡之情,往往受历史条

件或其他因素限制,他们在世义举不断,离世后善事即告终。田家炳能借鉴历史,高瞻远瞩,首创了“兴

办公益,世代不断”的壮举。俗话说:“节气不饶人,岁数不饶人,算盘子不饶人。”田家炳先生已过古稀

之年,他为了慈善事业世代不辍,于1991年就立了遗嘱,指定把四幢工业大厦捐出,只留下化工厂给子

女继续经营。同时成立田家炳基金会机构,建立了董事会,由专职董事管理。凡在各地捐建项目,均由受

捐单位做出预算,交董事会审核后,逐一实施,并代代传下去。这一伟大创举,为广大侨胞、港澳台胞中

的实业家世代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树立了榜样。

在香港这个世界游客云集之地,若站在芸芸布衣行列中,根本看不出田家炳先生有特殊身份。凡往港探亲考察的人,不论职位高低,不论生熟内外,经联系他答应相见的,都亲自迎送。他虽年岁已高,商务缠身,甚为繁忙,但对客人尊为上宾,亲自陪同,共席相聚。遇上无闲暇,不能亲临,他都委托代理人替其接见。

笔者在壬申岁首往港探亲考察,慕名去拜访田老先生,通了电话,说明来意后,他首先表示欢迎。但

同时说明,他因公事急需外出,暂无时间会见,深表歉意。随即问及笔者离港日期,并说会派人约我见面

交谈。笔者作为.位小字辈,又和田老先生素未谋面,首次接触,听到如此热情的话语,确实非常感动。

不久,田先生即派其基金会的董事房德昭先生代表他老人家专程来访,并再次表示歉意。此情此景,使人终身难忘。

行文至此,笔者联想起一句谚语:“把桂花装进瓶子里,它的香气还是射向四方。”

(取材于“中国人物传记网”,有删改)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田家炳先生早年在越南从事大埔瓷土的外销业务,后来到从事橡胶行业,再到香港创业,他深谋远虑,独具慧眼,踏实苦干,跃居香港首富宝座。

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田家炳先生大半生的丰富经历及其主要事迹,文章脉络十分清

晰。

C本文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倒数第二自然段改用第一人称,作者通过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进一

步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且表达了自己的感动与敬意。

D从整体上看,本文的语言质朴、平实,注重引用数据,不尚浮华,这种写法能让读者实实在在地感

受到田家炳先生在慈善事业上的巨大贡献。

E本文开头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文中引用了孙中山的名言,此外还引用了一些俗语、谚语、格言,

这些引用使文章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16.作为一名慈善家,田家炳先生的慈善行为有什么独特之处?(6分)

17.综观全文,你认为田家炳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6分)

18.作者在末段引用了谚语:“把桂花装进瓶子里,它的香气还是射向四方。”你认为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D

解析

 选D得3分,选C得2分,选E得1分,选A、B得0分。(E、“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夸大其词;A、“跃居香港首富宝座”于文无据。)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识记D。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目,必须回到文本中进行对比,找出内容、思想或技巧方面的问题,从而准确判断选项。

易错点

B项本文并非以时间为序。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⑵ ①范围广(涉及的领域、地域广)。其慈善行为涉及教育、卫生、文化、交通等领域;遍及大陆、香港、台湾。(2分)②侧重教育。大部分捐资放在兴学育才上。(2分)③首创“兴办公益,世代不断”的壮举,成立基金会,使其慈善行为可以代代传下去。(2分)

解析

通读原文,了解大意。速读传记,完成以下目标:①明确传主及记述角度;②了解体现传主人生轨迹的典型事件和生活细节;③把握由传主的人生轨迹或行为所体现出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④找到表明作者对传主的观点态度的语句或提炼概括出相关语句;⑤初步感知传记的语言特色和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⑥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2.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这类题目答题时:审清题干,明确要求。研究题干,把握答题重点;审清题意,明确答题方向。 

易错点

注意找准信息区间,然后进行概括。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⑶  ①善于经营,有眼光,且有踏实实干精神。分析示例:早年创业,从越南到印尼再到香港,凭借智慧与苦干,跻身富翁行列。②慷慨无私。分析示例:大范围、多领域的捐助行为。③重视文教。分析示例:捐助侧重于教育领域,且重视自己子女的教育。④待人谦逊、平易、诚恳。分析示例:对于来访者,不论职位高低,不论生熟内外,尽可能地亲自接待迎送。(以上四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中概括1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1分。)

解析

找到信息区间,然后用简洁的语句进行概括。比如,早年创业,从越南到印尼再到香港,凭借智慧与苦干,跻身富翁行列。说明他善于经营,有眼光。他的大范围、多领域的捐助行为。说明其慷慨无私等以上四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中概括1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1分。

考查方向

分析传主作出贡献、取得成就或形成个性品质的原因。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①联系传主的成长经历进而感悟人物的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人物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观原因)②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人物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客观原因)③联系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客观原因)。

易错点

答非所问,不知道解题的角度。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⑷ 内涵:这句谚语是说,真正有修养的人为人都是谦和低调的,而不会刻意地去炫耀、张扬,但即便如此,他的善行也会遍及他人,他的人格魅力也会在无形中影响他人,从而被人敬重。正如古语所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分)

结合文本分析:文中的田家炳先生,一生做了那么多慈善事业,他并未因此居功,而受惠者自然会感激并且敬重他;他待人谦逊诚恳,而与他接触的人也自然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2分)

联系实际分析示例:国学大师钱钟书、季羡林,“两弹一星”功臣于敏等人,都是贡献极大而且极其质朴谦和的,其人格魅力会感染和影响了无数人。相反有些社会知名人士的“高调慈善行为”,只会招致争议甚至反感。(4分)

解析

含义分析时:

      ①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表面含义;

      ②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还原语境);

      ③从分析句子中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入手;

      ④从分析人物形象与事迹入手,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重要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 ①结构复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

单选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不顾人民死活只顾发财享乐的贪官都 ,人,们对他们深恶痛绝,这很自然。

②李白写诗豪放不羁,张旭写字 ,两人的作品都脍炙人口。

③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往往能够严于律己,表里如一,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能做到

A罚不当罪 笔走龙蛇 谨言慎行

B罪不容诛 妙笔生花 谨小慎微

C罪不容诛 笔走龙蛇 谨言慎行

D罚不当罪 妙笔生花 谨小慎微

正确答案

C

解析

(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罚不当罪:处罚和罪行不相当,指处罚过重或过轻。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妙笔生花:文笔好,善于写作。谨小慎微:过分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谨言慎行:说话做事都谨慎小心。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能力层级E

易错点

注意几个成语语义的轻重之别。

知识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问:作家写作时是一种个人体验,还是一个社会行为?

答:个人体验是基础,是第一位的。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很多人没有自己的灵魂生活,我不相信这样的人能够真正有益于社会

②只要一个作家足够深刻,他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写出的东西就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③事实上,这样的人往往没有自己的立场,他们经常改变自己的观点

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雄心都很大,喜好指点江山

⑤如果一个作家没有这些,仅仅因为考虑到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去写作,那么他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比较空,比较假

⑥实际上没有一个观点真正是他们自己的,与其说他们在改变社会,不如说他们是在不断地被社会改变。

A④①③②⑤⑥

B⑤②④①③⑥

C⑤③⑥②①④

D④③⑥②⑤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注意前后文是设问关系。横线前面强调个人体验的重要,所以接下来是假设强调,⑤②相连。④①之间是转折关系。⑥在最后,总结。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解题思路

可以通过分析句子(如总领句、总括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的性质和作用来抓住语段的中心。一个语段的中心句往往放在句首或句尾。从文体的思路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以时间、空间的变化为序。议论文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括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等。说明文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而材料内部又往往遵循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

知识点

变换句式
填空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6分,共6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23.下图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会徽标志,请描述除文字之外的画面内容,揭示其寓意。(6分)

正确答案

画面内容地球、母亲孩子、橄榄枝三处信息每处1分,揭示寓意:让全世界人民携起手来,积极关注世界上的妇女和儿童问题,促进全世界儿童健康成长。

解析

内容:画面正中的地球上,有一位母亲和一个孩子的剪影形象,两旁由象征和平与共存的橄榄枝紧紧围绕。(地球、母亲孩子、橄榄枝三处信息每处1分)寓意:让全世界人民携起手来,积极关注世界上的妇女和儿童问题,促进全世界儿童健康成长。(3分)

考查方向

图文转换。

解题思路

(1)认真细致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

(2)挖掘隐含信息——主体、事件、对不对、为什么,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通常要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

(3)表达简洁明了,含义囊括所有画面,应从人或社会的角度(道德、品质、环保等)进行思考。

(4)用词讲究,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易错点

注意构图要素要全面,不能遗漏。

知识点

压缩语段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