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葫芦岛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礼记·礼运》中有“城者,所以自守者也”的论断,《博物志》中也有“禹作城,强者玫,弱者守,敌者战”的说法,而《吴越春秋》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更是人所共知。这表明古代中国早期的城市( )

A突显政治、军事功能

B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动乱

C缺少经济管理职能

D大多选在战略要地建造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城者,所以自守者也”、“ 禹作城,强者玫,弱者守,敌者战”、“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体现了古代中国早期城市的政治、军事功能,故选A。B项说法过于单一,CD项均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后三项。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

解题思路

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古代中国城市的职能的所学知识分析判断。

易错点

未能准确解读题干材料的信息,故错选BC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4.王阳明先生提出“四民异业同道”论时指出,舜帝在位时封的九个官职中,“首稷(农业)而次契(商业)。垂工益、虞(工业).先于夔、龙(教育)”。这一观点( )

A顺应了明朝社会经济发展潮流

B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C促进明朝革新官僚机构

D充分肯定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正确答案

A

解析

依据王阳明提出的“四民异业同道”及“首稷而次契。垂工益、虞,先于夔、龙”,可见王阳明提出了重视工商业、反对重农抑商的进步经济思想,可见其观点顺应了明朝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故选A。汉代以来儒学思想一直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所述相反,故排除。

考查方向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解题思路

依据题干材料信息正确解读,结合所学知识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易错点

本题较为简单。如错误理解材料信息及没有结合古代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特点,则容易错选BD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5.《金台纪闻》载:“近日(明弘治末至正德年间)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版印尤巧便,而布置间讹谬尤易。”清人著《壹是纪始》记述:“今叉用铜、铅为活字。”这说明( )

A活字最初一般为金属材质

B锢、铅活字印刷已比较流行

C铜、铅活字比较适宜于印刷

D中国印刷术继续领先于世界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近日(明弘治末至正德年间)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版印尤巧便”、“今叉用铜、铅为活字”,可知明清时期采用铜、铅活字印刷、排版较为灵便,得以轮流使用,即铜、铅活字比较适宜于印刷,故选C。北宋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故A项错误;B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发展。

解题思路

准确获取、解读题干中材料的有效信息,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的认识。

易错点

由于对“今叉用铜、铅活字”没有正确地理解,故错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6.明末清初,在景德镇常驻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瓷器的商人,他们按籍贯、按销地划分共有八帮。其中以宁、绍、关、广四帮势力最大,其他如行商、水客和小商、小版来去频梦,无数可计。材料现象说明( )

A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

B商帮出现于明初期

C明代制瓷业利润非常高

D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末清初景德镇一地常驻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瓷器的商人,既有宁、绍、关、广四帮的大商人,也有无数的行商、水客及小商贩,可见景德镇的制瓷业在全国居于突出的地位,制瓷业发达,故选D。宋朝后景德镇就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唐宋时期商帮开始出现,故A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解题思路

通过审题准确把握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易错点

错误地理解题意,将景德镇一地制瓷业的发展与明朝制瓷业利润相联系,故选C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8.鸦片战争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出现了“穷乡僻壤,未有不用洋货者”的现象,光绪中叶后,贵州新城布依族生活区“廉价而又适用的孟买棉纱完全排挤了用本地棉花的手纺妙”。这种情况表明( )

A少数民族生活实现国际化

B经济落后地区更易于融人世界市场

C内地的经济形态遭到破坏

D西南自然经济破坏程度不逊于沿海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鸦片战争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穷乡僻壤,未有不用洋货者”,到光绪中叶后这些地区“廉价而又适用的孟买棉纱完全排挤了用本地棉花的手纺妙”,反映了内地自然经济不断瓦解,即经济形态遭到破坏,故选C。AB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及史实,故排除。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加以分析判断。

易错点

本题难度较低,错误地理解材料的信息,基础知识识记不牢固,导致错选ABD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0.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C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两次工业化的浪潮。前者列强忙于国内事务、出现中外暂时的和平的局面,后者处于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因此两次工业化浪潮均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故选D。A项适用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仅提供政治环境,故排除;BC项仅与洋务运动相关,故排除。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的比较。

解题思路

通过审题明确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比较的意图,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比较具体问题。

易错点

认识不到洋务运动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主要与“实业救国”的思潮及外部因素相关,故错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秦朝“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实行垄断经营。汉初.“开关粱,弛山泽之禁”,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汉初政策的变化( )

A是立足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

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是致力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属于社会财富再分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秦朝时期国家控制了“川泽之利”,且对工商业实行垄断经营,到汉初放宽了秦朝的限制,允许民间经营盐铁,出现官府与私人共同经营上述产业。可见汉初政策的变化旨在通过放松对民间的限制,缓和汉初的社会矛盾,故选B。A项在材料中无体现,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社会财富再分配属于近现代经济的理念,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解题思路

分析对比秦朝与汉初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

易错点

没有认识到“任民经营盐铁”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矛盾之处,故错选C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3.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 )

A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

C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

D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中学者所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就是“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结合所学儒学家吸收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的仁义等伦理道德法则,故选D。AB项所述符合汉代新儒学思想的特点,C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查方向

宋明理学。

解题思路

准确获取、解读概括材料信息的观点,结合理学的概念分析比较并得出结论。

易错点

没有准确把握汉唐儒学与理学的不同特点,故错选AB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7.左宗棠认为中西二学虽有“虚""实”之别,但同时指出二者“各是其是,两不相逾”,并进一步肯定西学的“器用”价值。此看法( )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对西方科技持否定态度

D推动实业救国运动的兴起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左宗棠在肯定中西学有“虚""实”之别的同时,指出两者“各是其是,两不相逾”,并进一步肯定西学的“器用”价值,可见此看法有利于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选B。AD项不符合洋务派的主张,C项与材料信息相反,故排除。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的洋务思想。

解题思路

准确获取、解读材料的有效信息,结合洋务思想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并解决具体问题。

易错点

没有认识到洋务思想与实业救国思想的本质的不同,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9.下面是近代中国部分商办铁路公司及其修筑铁路统计表。由此材料可推知当时( )

A中西部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民间投资环境和渠道放宽

C交通发展推动了民主进程

D东部交通现代化更快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中近代商办铁路修建的时间“1903年”、“1907年”,可见此现象出现清末新政期间;在此期间出现多家铁路公司并修筑多条铁路,反映民间资本投资铁路兴修的热潮,可见民间投资环境和渠道放宽,故选B。A项所述不符合史实,C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

考查方向

清末新政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题思路

准确获取、解读表格的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易错点

不能准确把握近代商办铁路出现的时间、具体线路空间,作出错误判断,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1.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其治校理念之一是“大学不仅要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可见蔡元培( )

A强调学术自由

B提倡学贯中西

C注重学习借鉴

D重视自然科学

正确答案

C

解析

依据蔡元培治校理念“大学不仅要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反映其以学习西方文明创造新的中国文化、并重新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张,即体现注重学习借鉴,故选C。ABD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查方向

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准确解读概括材料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

易错点

未能准确分析解读材料的信息,得出相应结论,故错选其他三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2. 1929年,三家上海影戏公司合并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开展“国片复兴运动”,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电影业( )

A其发展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

B在旧中国以联合发展为主

C突出功能在于引导社会舆论

D已经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新合并成立的联华影业制片有限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并开展了“国片复兴运动”,适应了当时社会各界的爱国热情、崇尚艺术文化、开启民智的需要,因此此公司很快形成与老牌电影公司并立的发展态势,故选A。BC项是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解题思路

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近代中国传媒事业的社会价值的相关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

易错点

片面理解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故错选BC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3.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废厘改税”,设置“统税”对国内工业品按照一物一税的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该工业品便可在全国流通,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这一调整( )

A为抗战奠定了缢薪基础

B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

C刺激了国内市场的流通

D加快了国内市场形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改革税制的措施,通过统一税制、废除额外捐税,刺激了国内工商业产品的流通,故选C。A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查方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题思路

准确解读概括题干中的材料信息,结合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易错点

没有认识到古代中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得以形成,故错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5. 1978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号召:到1985年,在科学技术的 各个领域达到或接近1970年发达国家的科学水平。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 )

A开始淡化科技领域的意识形态

B认识到国内科技水平落后的现实

C准备用科学技术引领改革开放

D在科技发展问题上已无冒进倾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1978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提出,到1985年我国科技的各个领域只能达到或接近1970年发达国家的科学水平,可见此时中国政府认识到国内科技水平的现实,故选B。A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考查方向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解题思路

通过审题分析对比题干中的三个“时间”信息,结合所学得出正确结论。

易错点

没有认识到“中国政府在科技发展问题上已无冒进倾向”说法的绝对化,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7.彼特拉克广泛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并且敢于突破中世纪的神学观念,用新时代的眼 光,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诠释古典著作。这说明他( )

A肯定了人的理性思维

B有意恢复被束缚的人性

C彻底否定了神的存在

D崇尚古代希腊罗马制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彼得拉克借助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研究,且大胆突破中世纪的神学观念,适应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突出人自身及其现实生活的重要地位,可见彼得拉克的思想否定中世纪神学世界观,旨在恢复被束缚的人性,故选B。“人的理性思维”在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误;C项所述不符合史实,D项仅反映宣传新思想的手段而非本质内容,故排除。

考查方向

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的思想主张。

解题思路

分析理解题干材料反映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知识得出正确的认识。

易错点

没有正确认识人文主义思想与宗教神学思想的关系,并将具体问题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8.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 )

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B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

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伊拉斯谟明确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来调节和平衡生活,认为这样才具有人生的意义,表明伊拉斯谟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现实生活幸福的人生观,故选B。A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之前的人文主义者就开始了追求理性人生,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解题思路

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所学知识分析并得出正确的认知。

易错点

没有注意选项D中“开启”,故错选D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4.阅读下表,据此可推知( )

A近代中国金融体系基本形成

B经济危机促使金融调整

C上海成为近代中国金融中心

D国内政治环境影响经济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表格中的时间及“银行迁移”的信息可知,受北伐战争的继续、军阀混战、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等事件的影响,大量的银行从北平、天津迁往国民政府控制的上海,反映了国内政治环境影响经济,故选D。A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查方向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政治与经济状况。

解题思路

全面准确获取、解读表格信息及其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易错点

未能全面分析解读表格中的时间与“银行迁移”信息的关系,故错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6.苏格拉底坚持“无人有意作恶”,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这符合苏格拉底( )

A“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

B“性善论”的言论

C“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观

D对真理的追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苏格拉底坚持人由于愚昧无知才导致作恶,并非人有意为之,即人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就可形成良好的品德,可见这种说法符合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故选A。“性善论”只能是上述说法的思想基础,但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错误;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考查方向

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解题思路

依据题干材料信息概括归纳苏格拉底的具体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

易错点

没有正确理解题干材料所体现的观点,不能正确认识“美德即知识”哲学观与“性善论”思想的关系,故错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9.达尔文曾说:“尽管人类是一个更先进、更聪明的物种,但人类已经失去了他们特殊的位置, 现在已经被视为有机世界的一部分。”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

A将人类置于自然界之中

B强调了人与其他物种的本质不同

C不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D提高了人在整个自然界中的地位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尽管人类是一个更先进、更聪明的物种,但人类……现在已经被视为有机世界的一部分”,可知达尔文尽管肯定人类为更先进的物种,但强调了人与有机世界的其他物种一样,是经历由低级到高级进化而来的,否定了宗教神学神创论思想,可见达尔文的进化论将人类置于自然之中,故选A。B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进化论与人文主义领域不同,故C错误。

考查方向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概括材料信息的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

易错点

错误解读、理解材料信息的观点,故错选BD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0.在1920年的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000,这从侧面反映出(       )

A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

B当时苏俄的物资供应比较紧缺

C以物易物,市场贸易取消

D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进行封锁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1920年的苏俄”,可知苏俄处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材料中相对于1918年、1913年,1920年1卢布极度贬值,价格陡升,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苏俄受战争形势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物资供应比较紧缺,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阶级矛盾尖锐”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故AD错误;市场贸易取消与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无关,故C错误。

考查方向

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题思路

正确分析题干情景中信息,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相关知识正确解决具体问题。

易错点

没有正确分析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与市场贸易的关系,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4.《中国海关》刊文指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化似乎正进入“大门时代”——全球化仍在继续,但两扇大门轻掩,贸易受到限制,投资不再自由。该文( )

A讽刺了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

B认为经济全球化前景比较暗淡

C否定了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D指出了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难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中“全球化仍在继续,但两扇大门轻掩,贸易受到限制,投资不再自由”,可知在当今世界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尽管经济全球化仍在进一步发展,但出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受到限制的“大门时代”,反映了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难,故选D。贸易壁垒不仅仅来自发达国家,故A项错误;BC项均为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

考查方向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解题思路

准确获取、全面解读概括材料信息的观点,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

易错点

片面理解材料的信息,故选ABC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1.二战后,西欧各国在战争中遭受严重创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有资格为其他国家恢复经济而分担成本,他们在某些贸易上存在互补,但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互补性贸易。此现象可以解释西欧( )

A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

B接受美国援助有必要性 .

C不愿接受马歇尔计划

D经济发展必须重新起步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西欧各国均遭受战争的严重创伤,都无力帮助其他国家恢复经济,且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互补性贸易,各国的经济恢复问题亟待解决,可见西欧接受美国援助具有必要性,故选B。A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表述与材料信息相反,故排除。

考查方向

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背景。

易错点

没有准确分析题干所反映西欧经济状况,“西欧面临着经济恢复的问题,故错选D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2. 1945年,德国溃败后,美国俘获了以冯·布劳恩为首的130名优秀的火箭专家并缴获了相关技术设备,为发展美国的空间技术奠定了基础。这反映了( )

A军事技术影响了二战的结局

B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德国

C世界科技中也转移到了美国

D人才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1945年德国战败后,美国获得了130多名火箭专家及相关技术设备,以此奠定了美国空间技术发展的基础,可见人才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故选D。上述现象发生在德国溃败后即二战的结局已定,故A项错误;BC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

考查方向

现代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

解题思路

通过审题把握题意,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得出正确的认识。

易错点

没有明确界定时间及情景“1945年,德国溃败后”即二战结局已定,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3.下面是1980--1989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变化示意图(单位:亿美元)。 据此可以推知( )

A冷战仍然在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B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国际化加速

C科技革命促进了全球贸易新发展

D发展中国家被动参与经济全球化

正确答案

B

解析

图示中“1980—1989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额出现了猛增,反映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资本国际化的加速,故选B。此时仍处于冷战时期,国际资本的增长不能反映冷战“阻碍”的问题,故A项错误;C项在图示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为发达国家,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题思路

全面把握图示相关的信息,结合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易错点

没有把握图示相关的“1980年—1989年”及对外投资增长的国家,故错选AD项。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想开始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百家争鸣”,但文化学术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世界之最,适应这一文明的专制皇朝制度也设计周到、高度成熟。所以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汉化。又由于地理的特点,可以长期封闭,“六合之外,姑存不论”。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中国是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古国,原因在此。

——资中筠《士人风骨: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材料二

25.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6分)

26.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当时东西方 启蒙思想产生韵原因。(8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长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农耕经济发达;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市场稳定和文明的连续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民族共同创造,兼容并蓄。(6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由材料中的第一个句号前的文字可得出“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长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第二句得出“农耕文明发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三句得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多民族共同创造,兼容并蓄”;最后一句得出“市场的稳定和文明的连续性”等。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特征。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获取、解读概括材料信息,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易错点

由于没能全面解读理解、概括第一句的材料信息,故不能由此分析得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文化特征的结论。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共同之处:都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个性的解放,追求现实的生活。(4分)

原因: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黑暗引起一些先进士人的不满;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新的阶级、阶层的出现;西方有较为传统的人文思想基础。(4分)

解析

依据材料二中李贽主张“反对封建禁欲”、“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和薄伽丘的“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幸福在人间”,比较、概括得出两人都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个性的解放,追求现实的生活的共同之处;在上述思想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两者的历史背景知识从政治、经济及思想状况等方面分别概括得出东西方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

考查方向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与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的成就。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比较概括得出相同之处的结论;结合两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的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概括两者产生的原因。

易错点

本题较为简单,只是不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全面地比较、概括得出共同之处的历史结论。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洛克认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们的委托,“如果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删定的法律,井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为防止权力集中而导致专制,必须对权力间的关系进行限制,国家的权力必须分立。

——摘编自石荔菠《洛克宪政思想的哲学分析》

3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宪政思想。(6分)

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克宪政思想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影响。(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思想:社会契约;分权制衡;依法治国。(6分)

解析

由材料“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得出“社会契约”;由材料“为防止权力集中而导致专制,必须对权力间的关系进行限制,国家的权力必须分立”得出“分权制衡”;由材料“如果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得出“以法治国”。

考查方向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解题思路

分析提取、解读材料的有效信息,结合所学得出正确的结论。

易错点

容易忽略材料中关于法律制定与执行原则的信息,遗漏“以法治国”。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影响:洛克的社会契约思想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辩护;其分权以限制专制的思想为英国确立议会立法权奠定了基础;其法治思想促进了英国“法在王上”政治秩序的巩固。(6分)

解析

依据上述材料信息的理解,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洛克宪政思想对英国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包括其社会契约思想影响了资产阶级革命、分权思想奠定议会的立法权和法治思想巩固了英国法律至上的政治秩序等。

考查方向

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信息的理解,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从洛克宪政思想的具体主张逐项分析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易错点

不能依据洛克宪政思想的具体主张,逐项分析其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影响,导致要点不全面。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结构转换模式,椎行“重工业 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刺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摘编自魏悦、魏忠《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圈地运动”深刻影响了英国乡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带来了土地关系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自然经济基础逐渐消解,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廉价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发展,农场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场所。除了受雇于农场之外,海外移民是农民的又一种选择。殖民地的拓展吸引大部分人移居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发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农村内部和农业内部的转移,有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则亦工亦农,只有少量农民进入城市。

——摘编自王爱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7.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8.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中劳动力转移情况。(2分)

29.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英两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对本国经 济发展所起的影响。(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问题:劳动力在农村大量聚集,不能随工业的发展而适时转移。(2分)

原因: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及观念浓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4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由材料中“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概括得出劳动力在农村大量聚集,不能随工业发展适时转移的问题;依据材料中近代护中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结合农村产业结构、经济政策等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得出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及观念的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作用,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等。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其因素。

解题思路

准确获取、解读概括材料的有效信息得出结论;依据材料信息及相关的所学知识从历史与现实等多角度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易错点

不能运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将历史传统与材料中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全面分析近代护中国劳动力转移问题出现的原因。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转移情况:受雇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向海外殖民地移民;少量转移至城市。(2分)

解析

由材料中“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廉价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发展,农场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场所”、“ 海外移民是农民的又一种选择”、“ 只有少量农民进入城市”,概括得出英国“圈地运动”中劳动力受雇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向海外殖民地移民,少量转移至城市的转移情况。

考查方向

英国的“圈地运动”。

解题思路

准确获取、解读概括材料的有效信息,并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易错点

没能全面提取、概括出材料的有效信息,而遗漏“少量转移至城市”。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影响:

中国:导致近代中国产业结构转换的缓慢,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大量聚集,也不利于社会稳定。(3分)

英国:劳动力流向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与城市,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3分)

解析

依据材料一中近代中国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和材料二英国劳动力在国内的流动情况的理解,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概括中英两国劳动力转移对本国经济发展所起的影响,包括中国方面,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发展,剩余劳动力聚集于农村不利于社会稳定;英国方面,为城乡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存在的问题及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解题思路

通过审题,明确本题的两国劳动力转移对本国经济发展所起影响的答题要求,依据材料信息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概括说明具体问题。

易错点

未能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完整地分析概括并解决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30.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示例:

观点:经济体制的变革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2分)

论述:建国之初,西方国家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和包围,党和政府采取“计划性”的经济发展模式,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改革开放后,中央果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优化社会资源,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城市化进程加快,综合国力显著提高。(10分)(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材料反映了“建国之初工业化道路”与“改革开放后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同的模式,前者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粗放型增长方式,排斥推动城镇化进程,先污染后治理,强调自力更生等;后者突出发展信息化为主新经济,以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加快城镇化进程,强调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及市场推动作用,可见新时期工业化道路具有许多新特点,包括工业结构、增长方式、环境治理等。解题时首先,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与理解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即新时期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特征;其次,依据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提炼概括出一个中国工业化道路变化的主题性观点,如经济体制的变革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或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再次,依据所学的相关知识,从原因及影响两个方面,对建国之初工业化道路及新时期新型工业化道路变化的相关内容,如经济活力、经济增长方式等加以阐释说明,表述成文。本题属于历史小论文类型的试题,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晰、文字通顺等,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考查方向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起步、新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题思路

阅读提取材料信息、对比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概括关于某些方面变化的主题性的观点;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原因与影响方面对中国工业化道路变化的主题性观点对比分析阐释。

易错点

历史小论文试题容易出现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到位、层次逻辑不严谨,史实不准确,从而失去“观点”、“史实”、“论证”等方面的分数。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