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2.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为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错误,葡萄糖是主要能源物质,不能直接为生命获得提供能量,其分解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合成ATP;
B错误,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
C正确,腺苷三磷酸简称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包括有丝分裂中消耗的能量在内的各种生命活动由ATP直接供应;
D错误,腺苷二磷酸即ADP,是ATP分解供应能量时得到的产物。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各种能源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
易错点
对能源物质的分类不清楚,错选A
3.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正确答案
解析
A错误,③不是相同点
B正确,②④⑤都是相同点
C错误,③不是相同点
D错误,①不是相同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对比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场所、条件,①是需氧呼吸二三阶段场所,厌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完成;②是二者化学反应都需要的条件;③是需氧呼吸的条件,对厌氧呼吸起抑制作用;④是二者都有的产物;⑤是二者第一阶段的产物。
易错点
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不清楚,误认为⑤只是有氧呼吸的过程
10.在浆细胞中与抗体形成、运输、加工、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有*
正确答案
解析
提干中提到,是与抗体形成、运输、加工、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此过程中涉及到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初加工)、髙尔基体(加工成熟)、线粒体(供能)等细胞器,线粒体只是供能的细胞器,不是直接有关。所以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所以本题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涉及到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初加工)、髙尔基体(加工成熟)、线粒体(供能)等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易错点
未认真审题错选A
1.用化学分析法测得某有机物的化学元素及含量如下表所示,该物质最可能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错误,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为C、H、O、N、P;
B错误,脂肪的化学元素组成为C、H、O;
C正确,蛋白质的化学元素组成为C、H、O、N,很多蛋白质还含有S元素,一些重要的蛋白质还还有特征元素,如血红蛋白含有Fe元素;
D错误,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4个选项的4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分析解答
易错点
对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不清楚,错选A
4.用32P标记磷脂中的磷,在下列哪组细胞器中不能检测到32P的存在*
正确答案
解析
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能检测到32P的存在
B错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是单层膜结构,能检测到32P的存在
C错误,线粒体和高尔基体都具有膜结构,能检测到32P的存在
D正确,核糖体和中心体都是不具有膜结构的,不能检测到32P的存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磷脂为膜结构的基本骨架成分,用32P标记磷脂中的磷,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因含磷脂,能检测到32P的存在,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则因不含磷脂,不能检测到32P的存在
易错点
对细胞器是否具有膜结构以及按膜结构分类不清楚,错选B
5.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错误,质壁分离实验中使用的外界溶液为蔗糖溶液时,只有水分子发生渗透作用,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能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错误,只有活的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所以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植物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能说明细胞处于生活或死亡状态;
C错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正确,质壁分离实验中,失水现象是水分子的渗透作用,不发生溶质分子的跨膜运输。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质壁分离的内因是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液分离,而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且只有细胞保持生命活性,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现象。
易错点
对质壁分离现象的原理不清楚,错选A或者B
6.下列各项是关于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 酶都有消化功能 ③酶的本质都是蛋白质 ④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 ⑤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 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
正确答案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为蛋白质,少数酶为RNA;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以及酶的作用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等。依此判断:①正确,②错误,消化酶才具有消化功能,③错误,④正确,⑤错误,⑥正确,体现没得专一性。所以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酶的概念,本质,作用及特性分析解答
易错点
对酶的作用和本质不了解,误认为②③正确
7.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在适宜温度下,会产生C02的试管有*
①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②葡萄糖+线粒体 ③丙酮酸+线粒体 ④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能完成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最后阶段能产生CO2;②葡萄糖+线粒体,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必须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才能继续进行后续反应,所以不会产生CO2;③丙酮酸+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的反应,三阶段产生CO2;④葡萄糖+细胞质基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的方式产生酒精和CO2;所以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活性酵母菌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的呼吸方式都能产生CO2,其中有氧呼吸产生CO2是第三阶段在线粒体中,无氧呼吸产生CO2是在细胞质基质中。
易错点
对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不清楚,误认为②也能产生CO2
8.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衰老的细胞主要具有的特征:①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减慢;②酶活性降低;③色素积累;④呼吸速率变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A项错误,细胞核体积应为变大,所以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衰老的细胞的特征解答
易错点
对细胞衰老的特征不清楚,错选其他选项
9.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正确答案
解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C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细胞的全能性概念直接选择
易错点
对概念不清楚,错选A
12.互为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没有下列哪项特征*
正确答案
解析
同源染色体是在减少第一次分裂中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而在四分体期共用一个着丝点的是姐妹染色单体。所以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来解答
易错点
对概念理解不深,错选C
14.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它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染色体数目,DNA分子含量,分别依次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其精原细胞有24条染色体、24个DNA分子;经间期复制后得到的初级精母细胞有24条染色体(48条单体)、48个DNA分子;完成第一次分裂后得到次级精母细胞有12条染色体(24条单体)、24个DNA分子;完成第二次分裂并完成变形得到精子有12条染色体(0条单体),12个DNA分子。所以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数目,DNA分子含量的变化规律解答
易错点
对减数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细胞内的变化特点不熟悉
15.信使RNA在翻译过程中,具有模板作用的根本原因是信使RNA*
正确答案
解析
经过转录过程形成的mRNA携带着DNA的遗传信息,并作为翻译过程的模板,指导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所以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基因的表达过程解答
易错点
对mRNA的本质作用不了解,错选A
18.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叶生长在水中呈丝状,长在水面上呈扁片状,水毛茛叶的这种性状变异说明*
正确答案
解析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植物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但是由于水中叶和水面上叶所处环境不同导致的表现型不同。所以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生物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水毛茛水中叶和水面上叶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的性状不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
19.在一个种群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假设随机抽出的是100个个体,则A的频率=(24×2+72)/200=60%;a的频率=(72×1+4×2)/200=40%。所以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易错点
计算错误
1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C项叙述全面。所以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基础知识解答
易错点
未全面考虑,错选D
1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错误,DNA分子的复制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分裂前的间期,二者都有;
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也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
C错误,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进入分裂期时都发生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正确,减数第一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有丝分裂无此现象。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逐项分析
易错点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的特点
16.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正确,中心法则表示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B正确,中心法则图解中可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合成;
C错误,中心法则完整图解中可见,DNA除来自DNA的自我复制外,还可以通过逆转录过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D正确,中心法则图解可见,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合成,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体现者,体现在生物性状表现上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中心法则的完整图解来判断
易错点
对完整的中心法则不了解,误以为C是正确的
17.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的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培养蚕豆,观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已知蚕豆细胞一个有丝分裂周期是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情况绘制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正确,T胸腺嘧啶为DNA特有的碱基,大量利用“T”的时期,即细胞正在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B正确,U尿嘧啶为RNA特有的碱基,大量利用“U”的时期,即细胞正在进行转录合成mRNA,进而翻译形成蛋白质;
C错误,大量利用“T”的时期,为合成DNA的时期,而合成转运RNA不需要“T”;
D正确,大量利用“T”和“U”的时期,即大量合成DNA和RNA的时期,细胞正处于分裂间期时,一方面进行DNA的复制,另一方面合成RNA以及相关蛋白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逐项分析
易错点
对有丝分裂间期特点不熟悉,错选D
2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错误,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属于细胞内液;
B错误,呼吸氧化酶为催化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内,其也分布在细胞内液中;
C正确,各成分在细胞外液中都有;
D错误,载体不属于细胞外液。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
易错点
混淆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错选A
24.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正确答案
解析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所以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的功能解答
易错点
不清楚体温感觉中枢,误选C
32.不同膜结构之间互相转化,以“出芽”方式进行的是*
①核膜和内质网膜 ②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 ③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④细胞膜和线粒体膜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核膜和内质网膜直接相连,不通过囊泡的形式相互转化;
②正确,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以囊泡的形式相互转化;
③正确,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以囊泡的形式相互转化;
④错误,细胞膜和线粒体膜不直接相互转化。
所以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成分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内质网外语细胞膜相连,内与核膜相连,是细胞成为统一的整体。内质网膜以囊泡的形式与高尔基体膜相互转化,高尔基体膜以囊泡的形式与细胞膜相互转化。
易错点
对膜结构相互转化类型不清楚,误以为①核膜和内质网膜也是“出芽”方式互相转化。
20.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来,但在经常遭到暴风雨袭击的岛屿,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而未被大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一事实说明*
正确答案
解析
提干事例材料说明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所以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题目提供的事例综合分析解答
易错点
不结合题意,单纯理解选项的含义,错选A
21.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正确答案
解析
A错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B错误,儿童患佝偻病是由于缺钙引起,与稳态遭受破坏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C正确,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受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
D错误,成年人患肌无力是稳态遭受了破坏,但是稳态遭受破坏不是必然引起成年人患肌无力,不是可逆的因果关系,与B项同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稳态遭到破坏与某种具体的疾病发生不存在必然性
易错点
对稳态的概念的理解
22.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正确答案
解析
A错误,①为血浆,血浆蛋白质降低时,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水分渗出,液体含量减少
B正确,②为组织液,血浆蛋白质降低时,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更多渗入入组织液,液体含量增加;
C错误,③为细胞内液,血浆蛋白质降低时,对细胞内液液体含量影响不大;
D错误,④为淋巴液,血浆蛋白质降低时,对淋巴液液体含量影响不大。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内环境的成分及相互关系解答
易错点
对内环境各成分的相互渗透关系和原理不清楚,错选A
25.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正确答案
解析
人在寒冷环境中:机体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①正确);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②错误);汗液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③错误,④正确);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代谢水平,增加产热(⑤正确)。所以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体温调节机制,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进行调节的。
易错点
对体温调节机制不清楚,误以为②能增加产热。
26.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⑥效应T细胞
正确答案
解析
①正确,吞噬细胞能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
②正确,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和呈递抗原;
③正确,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④正确,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⑤错误,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
⑥正确,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所以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抗体。
易错点
对特异性识别和识别区别不清,误认为①吞噬细胞的识别作用也是特异性识别,错选D
27.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
正确答案
解析
单侧光使生长素在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使背光侧生长速度快于向光侧,从而产生向光弯曲的现象。所以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向光性产生的原理分析解答
易错点
单侧光对背光侧和向光侧分布不均匀的理解不清,误选B
30.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正确,种群的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C错误,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属于稳定型的年龄组成,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D正确,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K/2值时增长率最大,K值时,增长率为0。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逐项解答
易错点
对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内容不清楚,误以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1.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关于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错误,因为甘蔗茎的薄壁组织和甜菜的块根内含蔗糖较多,而蔗糖不是还原性糖,所以在“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甘蔗为材料;
B正确,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是理想材料;
C正确,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是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正确,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但要进行稀释。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对实验材料的要求解答
易错点
对还原糖的概率不清楚,误以为A是正确的
37.诱变育种有很多突出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结实率低,发育迟缓 ②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茎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⑤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结实率低,发育迟缓是多倍体的特点;
②正确,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是诱变育种的优点;
③正确,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是诱变育种的优点;
④错误,茎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是多倍体的特点;
⑤正确,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是诱变育种的缺点。
所以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对比几种常见的育种方式的优缺点进行选择判断
易错点
诱变育种与多倍体优缺点的区别
39.右图为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它不能反映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正确,可能于间期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正确,可能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产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
C错误,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这种情况下不会出现B和b等位基因,而是控制两种不同性状的基因交换;
D正确,与B选项的情况相同,能反映的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题图可知,细胞内部含同源染色体,正发生着丝点分裂,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而细胞中的存在有B和b一对等位基因,应为第二次分裂前出现过异常。
易错点
混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与基因重组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40.下图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正确,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等生长旺盛活跃的部位合成;
B正确,a点是芽尖分生区部位的细胞,B是芽尖下部伸长区细胞,与a点相比,b点细胞发生了生长,体积增大;
C正确,d点细胞是根细胞,根细胞对生长素敏感,如果将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对应的细胞,可能会因为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
D错误,生长素的运输时极性运输,只能从a向b、c运输,不能倒过来。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特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两重性,结合题图逐项分析。
易错点
植物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28.下列问题与下图有关,其中与该图符合的是*
①茎对植物生长素没有反应 ②根对植物生长素没有反应 ③根对植物生长素的反应不同于茎 ④高浓度的植物生长素增加根的生长 ⑤加入生长素总会使茎生长加快 ⑥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较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小 ⑦根的生长受茎的生长抑制 ⑧根的生长受茎的生长促进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低浓度促进茎的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错误,低浓度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③正确,根与茎对植物生长素的反应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
④错误,高浓度的植物生长素抑制根的生长;
⑤错误,加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才会使茎生长加快;
⑥正确,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根大于比茎,所以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较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小;
⑦⑧错误,从曲线看,在一定的范围内,促进茎的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的生长也起促进作用,在另一范围内,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所以,根的生长不一定受茎生长的抑制,也不一定受茎的生长促进。
所以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分析题图根、茎、叶曲线及数据可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芽和茎的敏感程度大小是: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
易错点
根茎叶的曲线分布特点分析
29.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观察并提出问题.要构建一个数学模型,首先我们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弄清楚对象的特征。
第二步:提出合理的假设.合理提出假设是数学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不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相同。
第三步:建构模型.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词的等式关系.、。
第四步: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当数学公式这个模型构建出来后,可以进一步求算出各月的具体数值,再绘制出坐标曲线图,曲线图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所以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判断
易错点
对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不清楚而错选
33.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下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02和释放02的有关曲线,此曲线说明*
正确答案
解析
A错误,光斑开始前,氧气释放量等于二氧化碳吸收量,说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速率等于暗反应速率.由于O2释放速率代表光反应速率,“光斑”照射前,有O2释放,说明能进行光合作用;
B错误,“光斑”照射开始后,O2释放速率急剧增大,CO2吸收速率相对较慢,说明光反应和暗反应不是同步增加的;
C正确,光斑照射后,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增加的同时,氧气的释放量下降,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抑制作用;
D错误,AB段“光斑”移开,光照减弱,光反应减弱,氧气的释放量下降的同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也下降,说明暗反应的进行与光照有关。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题图与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的关系综合解答
易错点
对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不清楚
34.太阳光能转化成电鳗发出的电能,需要经过的主要生理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题意,太阳能转化为电鳗的电能的过程:①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固定下来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②电鳗捕食植物并在消化道内通过消化作用转变为小分子有机物,③小分子有机物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吸收后同化为电鳗体内的有机物,④电鳗放电前,主要通过有氧呼吸方式把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部分用来合成ATP,⑤电鳗放电时,由ATP水解释放出活跃化学能并转化为电能。所以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人和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必需直接或者间接的获取植物固定下来的能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合成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通过捕食关系进入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流动;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有机物中的能量必须转化到ATP中才能被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易错点
对能量传递过程不清楚
35.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正确答案
解析
A错误,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利用细菌细胞内的原料合成的,不含15N和35S;
B正确,子代噬菌体的DNA是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通过半保留复制方式合成的,所以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有来自亲代母链的含有15N和32P;
C错误,分析同A选项
D错误,DNA不含S元素。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的组成元素可知,15N、32P、35S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DNA、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将其DNA注入到细菌细胞内,而蛋白质外壳不能侵入。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机制,只能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
易错点
对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不清楚
36.如图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圆圈中所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①是ATP,其圆圈中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②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圆圈中为腺嘌呤;
③是DNA分子片段,其圆圈中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④是RNA分子片段,其圆圈中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所以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题图,①为ATP,②RNA的基本单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③具有双链结构,且还有碱基T,是DNA分子片段,④为单链结构,且含有碱基U,是RNA分子片段,根据它们的组成特点分析判断。
易错点
对图中具体含义不清楚,仅根据字母含义误选D
3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错误,共同进化史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正确,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D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逐项分析
易错点
未认真看选项,错选D
下图1为植物叶肉细胞内物质代谢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研宄小组在其他条件均适宜时,测定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41.图1中①〜⑥过程能产生ATP的有 (填序号),其中①进行的场所是 ,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是 (填序号)。
42.在光照由强变暗的过程中,该细胞能迸行的生理过程是 (填序号),黒暗中该细胞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填序号)。
43.将图2装置先放在黑暗条件下一段时间,然后给予逐渐增强的光照,整个过程有色液滴的移动方向是 。当有色液滴回到起始位置时,光合作用速率 (选填“>”、“<,’或“=”)呼吸作用速率。
正确答案
①②③④(2分) 细胞质基质 ⑤⑥
解析
图1中①〜⑥过程能产生ATP的包括有氧呼吸的一二三阶段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即图中的①②③④过程;其中①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是⑤C3的还原过程和⑥CO2的固定过程。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图1中,①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⑤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C3的还原过程,⑥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CO2的固定过程。据此解答。
正确答案
①②③④⑤⑥(2分) ①②③
解析
在光照由强变暗的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一二三阶段也都可以进行,所以该细胞能迸行的生理过程是①②③④⑤⑥;黑暗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即该细胞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①②③。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同第(1)小题的解体思路
正确答案
先向左,后向右 =
解析
将图2装置先放在黑暗条件下一段时间内,植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密封容器中的O2,而产生的CO2气体被CO2缓冲液吸收,导致容器中的气压因O2的消耗而下降,有色液滴往左移动,给予逐渐增强的光照后,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O2增强,而由于CO2缓冲液的存在,容器内CO2不会因光合作用的消耗而影响气压,所以容器的气压只因O2的释放量增多而增大,有色液滴往右移动,所以整个过程有色液滴的移动方向是先向左,后向右;当有色液滴回到起始位置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起始位置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图2装置可以测定光合作用强度
下图表示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效果。请据图回答:
47.γ-氨基丁酸是通过 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48.由图1可知,γ-氨基丁酸可引起突触后膜 开放,使得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 ,引起突触后膜 。
49.由图2可知,某局部麻醉药与辣椒素同时使用时,可阻断突触后膜 开放,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 。
50.由此可见,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与某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理 (“相同”或“不同”)。
正确答案
胞吐
解析
γ-氨基丁酸的传递: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属于胞吐的方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图1为神经突触结构及γ-氨基丁酸的传递,联系神经递质的传递过程
正确答案
CI-通道 增大 抑制
解析
由图1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I-通道打开,促进CI-内流,使得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增大,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题图1分析解答
正确答案
Na+通道 不变
解析
由图2可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与辣椒素同时注射,则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与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题图2分析解答
正确答案
不同
解析
由图1可知,γ-氨基丁酸是促进CI-内流,加大静息电位来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而发挥抑制兴奋产生的作用的;图2的某局部麻醉药则是抑制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而发挥抑制兴奋产生的作用的。所以二者的机理不相同。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据图1的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和图2的某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比较分析
对某小型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
请分析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51.表格中X的含义是 。该生态系统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流入下一营养级,原因在于 。
52.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 kJ/(m2·a)。分析表格可知,该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总量呈现 趋势。
正确答案
用于该营养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12% 一部分能量用于本营养级生物的呼吸散热,一部分能量用于分解者(或流向分解者)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GP=X+R,而能量在每一营养级的消耗很大,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效率低,推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同化能量(GP)=呼吸消耗的能量(R)+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X);能量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推知乙是生产者,丁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丙是三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12.6/105.0=12%;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本营养级生物的呼吸散热,一部分能量用于分解者(或流向分解者),所以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流入下一营养级。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分析表格:GP=X+R,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根据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乙是生产者,丁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丙是三级消费者。
正确答案
838.2×102 减少
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为生产者乙的同化能量838.2×102 kJ/(m2·a);分析表格数据,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该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总量呈现减少趋势。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许多大肠杆菌的质粒上含有lacZ'基因(内含EcoRI的酶切位点),其编码的产物β-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存在下,可以产生蓝色沉淀,使菌落呈现蓝色,否则菌落呈现白色。基因工程中常利用该原理从导入质粒的受体细胞中筛选出真正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胞,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57.限制酶EcoRI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是-G↓AATTC-,SmaI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是-CCC↓GGG-。图中目的基因被切割下来和质粒连接之前,需在目的基因的右侧连接相应的末端,连接的末端序列是 。
58.获得目的基因后,常利用 技术在体外将其大量扩增。
59.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 和 复制原点和 等。
60.转化过程中,大肠杆菌应先用 处理,使其成为 细胞。
61.菌落①②③中颜色为白色的是 ,原因是 。
62.菌落③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可采用的分子检测办法是 。
正确答案
TTAA
解析
由图可知,目的基因的左侧有限制酶EcoRI的识别序列,右侧是限制酶Sma I的识别序列,而质粒上只有限制酶EcoRI的识别序列,所以需要用限制酶EcoRI来切割质粒,用限制酶EcoRI和Sma I来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这样就使目的基因右侧无法与质粒连接,所以目的基因被切割下来和质粒连接之前,需在目的基因的右侧连接限制酶EcoRI切割形成的末端,即-TTA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限制酶的作用特点解答
正确答案
PCR(2分)
解析
获得目的基因后,常利用PCR技术在体外将其大量扩增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识记再忆
正确答案
启动子 终止子 标记基因
解析
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和终止子复制原点和标记基因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方法和要求解答
正确答案
Ca2+ 感受态
解析
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之前,应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能吸收周围DNA的感受态。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解答
正确答案
菌落③ lacZ′标记基因区插入外源基因后被破坏,不能表达出β-半乳糖苷酶,故菌落为白色(3分)
解析
用限制酶EcoRI切割质粒时,会破坏质粒上的lacZ'基因,但切割后的质粒自身环化后,lacZ'基因又被修复,能表达产生B-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 存在下,可以产生蓝色沉淀,使菌落呈现蓝色,所以菌落①②呈现蓝色;菌落③导入的是重组质粒,其lacZ'基因被破坏,不能表达产生B-半乳糖苷酶,在X-gal和IPTG存在下,菌落颜色为白色。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的常见问题解答
正确答案
抗原—抗体杂交(3分)
解析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产生蛋白质,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法。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的方法回答
果蝇是遗传实验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有关果蝇的相关问题:
44.果蝇的灰身(D)对黑身(d)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表现型均为红眼灰身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出现了红眼灰身、红眼黒身、白眼灰身、白眼黑身四种表现型。问:
①两亲本的基因型为:雌 ,雄 。
②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 ,其比例为 。
45.下表为果蝇和人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由表可知,Y染色体只在 (选填“人”或“果蝇”)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
46.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B、b,当b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作为亲本杂交得F1,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
①若已知亲本为BbXWXw和BbXwY,则F1代雌雄比例为 。
②若已知亲本为XWBXwb和XwbY(没有交叉互换),则F1代雌雄比例为 ,F2代雌雄比例为 。
正确答案
①DdXWXw DdXWY
②DXW、DY、dXW、dY l:1:1:1
解析
①据题意,两个亲本:红眼灰身雌果蝇(D_XWX_)与红眼灰身雄果蝇(D_XWY)杂交,由子代有黑身(dd)和白眼(XwXw或者XwY)推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XWXw×DdXWY。
②雄果蝇基因型为DdXW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有:DXW、DY、dXW、Dy,比例为l:1:1:1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题意,做遗传图解分析。
正确答案
人
解析
由题表可知,人和果蝇的性别决定都是XY型,但是人类性别决定中,性别主要取决于受精卵是否含有Y染色体,有Y染色体的受精卵才发育为男性;而在果蝇中决定性别的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的数目,一个X染色体为雄性,两个X染色体则为雌性。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分析图表内容解答。
正确答案
①3:5 (2分)
②1:3 3:5
解析
①若已知亲本为BbXWXw和BbXwY,则F1基因型有B_XWXw=3/4×1/4=3/16、B_XwXw=3/16、B_XwY=3/16、B_XWY=3/16、bbXWXw=1/4×1/4=1/16(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bbXwXw=1/16(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bbXwY=1/16、bbXWY=1/16,所以F1的雌雄比例为:(3/16+3/16):(3/16+3/16+1/16+1/16+1/16+1/16)=3:5
②若已知亲本为XWBXwb和XwbY,则F1基因型有XWBXwb=1/4(雌性果蝇)、XwbXwb=1/4(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XWBY=1/4(雄性果蝇)、XwbY=1/4(雄性果蝇),所以F1的雌雄比例为1:3。
性反转而来的雄性果蝇是不育的,所以可育的的雌雄比例为:1:2,F1雌性果蝇产生的XWB配子概率1/2,Xwb配子概率1/2;F1雄果蝇产生的XWB配子概率1/4,Xwb配子概率1/4,Y配子概率1/2,则F2中XWBXWB=1/2×1/4=1/8(雌性果蝇),XWBXwb=1/2×1/4×2=1/4(雌性果蝇),XwbXwb =1/2×1/4=1/8(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XWBY=1/2×1/2=1/4(雄性果蝇),XwbY=1/2×1/2=1/4(雄性果蝇),F2代中的雌雄比例为:(1/8+1/4):(1/8+1/4+1/4)=3:5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条件做遗传图解解答
【生物技术实践】(15分)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每年要产生大量的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一一乙醇。右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53.自然界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 的环境中。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 为主要碳源、并加入 的培养基上,筛选周围有 的菌落。
54.如上所述的筛选中获得了三个菌落,对它们分别培养,并完成环节②,且三种等量酶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则你认为三种酶液的活性 (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一定不同),可以通过对 进行定量测定来验证。
55.根据测定结果,①环节常选择木屑,则②中获得的酶是 酶。该酶至少包括 、 、 三个组分。
56.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 ,为了确保获得产物乙醇,⑤环节要注意 ,④过程要注意避免 。
正确答案
富含纤维素(其他答案合理给分)(2分) 纤维素 刚果红 透明圈
解析
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识记再忆
正确答案
不一定相同 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2分)
解析
为纤维素酶不是一种酶,而是复合酶,其活性不一定相同,需要对其活性进行鉴定;可以通过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来验证。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微生物培养过程解答
正确答案
纤维素 C1酶 CX酶 葡萄糖苷酶
解析
环节②获得的酶为纤维素酶,是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等组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木屑为富纤维材料,选择培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获得纤维素酶。
正确答案
酵母菌 发酵装置密闭(或保证无氧条件等) 污染杂菌
解析
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酵母菌,⑤环节表示无氧发酵,即发酵装置密闭(或保证无氧条件等).④过程要注意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④环节为制乙醇,酒精发酵为无氧呼吸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