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 河东区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4.下图(见下页)是某种雌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据图可以看出,雌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B导致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不同

C从图中可以看出,雌激素是进入细胞后发挥作用的

D雌激素是通过影响DNA的复制过程来影响细胞代谢的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5. 下列据图所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图细胞正常分裂,A与a、B与b都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进入两个子细胞

B若乙图状态下的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中2和3存在于同一个染色体组中

C丙图圈中部分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丁图中b时刻后,机体仍可具有相应的免疫能力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6.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特定的方法研究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他们也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下列对所得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山脚(地点A)

B如果遭遇山火,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土壤深度浅、土壤湿度大

D依据数据判断地点C的动物分布不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①,判断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

B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②,判断乙是否为植物细胞

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能区分细胞甲和细胞乙是否为原核生物

D根据细胞中是否有结构③,可将甲乙丙三种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个类群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下列关于科学研究与所用科学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 )

A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B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抽样检测法

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样方法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取样器取样法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下列与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比生长素类似物效果更好、更稳定

B在动物体内,只能在作用部位检测到激素的存在,其他部位检测不到

C神经递质、甲状腺激素以及血糖都可以直接被胰岛B细胞相应的受体识别

D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发的免疫反应清除,该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44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请据图回答:

16.由图可知,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

17.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 ,该果蝇经减数分裂至少可以产生 种配子。

18.多对上图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F1中的长翅与残翅之比接近2∶1,其原因可能是

19.研究发现果蝇的Ⅳ染色体单体(缺失1条Ⅳ染色体)能够存活下来,产生单体果蝇的变异类型为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未发现其它染色体缺失一条的果蝇,从基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20.已知果蝇III号染色体上有控制黑檀体和灰体的基因,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代均为灰体有眼果蝇。将F1代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代表现型为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且其比例接近于9∶3∶3∶1,说明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不在 号染色体上。将有眼无眼基因与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的基因重复上述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上述实验结果类似,则说明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

分值: 1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苎麻俗称“中国草”,苎麻纤维所制纺织品具有挺括凉爽、易洗快干、牢固舒适等特点,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7.苎麻的β-葡糖基转移酶能催化纤维素合成,该酶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机理是

8.下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苎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

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___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

②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_____℃。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该苎麻叶肉细胞叶绿体利用的CO2来源是__________。

③若温度保持在20℃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苎麻能否正常生长?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解决苎麻纤维颜色单一的问题,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对苎麻进行了改良,其基本流程如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质粒的③端会和切出的目的基因的_________端 (填①或②) 相连接。

②苎麻茎尖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_(填生物技术名称)获得完整植株的过程,有力地证明了即使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_________性。

分值: 20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蛋白质折叠是将肽链折叠形成特殊的形状,使蛋白质呈现出特定功能的过程。不正确折叠的蛋白质会对细胞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细胞拥有一套完整的折叠助手“工厂”,这种折叠助手就是分子伴侣,图一示触发因子(TF)的分子伴侣的工作过程。研究表明,在合成的起始阶段,核糖体可以预防多肽链进行折叠缠绕。在翻译的过程中,触发因子(TF)可以结合至核糖体和延长的多肽链上,保证延长中的多肽链不要过早折叠以保证蛋白质折叠的高效性。

折叠

禁区

10.蛋白质折叠的主要目的是使蛋白质具有一定的 ,从而呈现出特定功能。

11.由图一可知,触发因子(TF)在抑制初生多肽链过早折叠的功能上与核糖体是 (协同/拮抗)作用。

12.图二中含有核糖的有 (填标号)。

13.图二所示过程主要发生在哪类细胞中? 阐述理由

14.基因H、N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三所示,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H的箭头所指碱基对G-C突变为A-T,其对应密码子的变化是

1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多项选择)( )
A. 图三中基因H所发生的变化属于基因突变

ADNA片段中G-C碱基对含量高,则热稳定性高

BDNA、酶、激素的合成都需要模板
D. 图三中基因N转录以a链为模板

分值: 11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9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