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1.“周公制礼”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渊源,唐宋以前,儒家推崇的圣人向来是“周孔”,唐宋开始,“周孔”逐渐被“孔孟”所取代,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正确答案
解析
周公是传说中周礼的制定者,孔子续其踵,推崇克己复礼,代表的是贵族思想,孟子处于礼崩乐坏的战国时期,他把儒学的对人以仁发展为“仁政”“民本”思想,反映了普通平民的诉求。唐以前,贵族政治犹存,宋以后,社会平民化程度加深,所以孟子地位提高;东汉末至隋唐一统和唐末藩镇割据以及五代十国 的历史启示了“仁政”和“民本”思想的重要性;理学家例如朱熹把孟子的著作校注,列入科举考试,也提升了孟子的地位;A、B、C都是变化原因。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进入战国以后就是小农经济,唐宋时期周公地位的让步与小农经济在近代崩溃的史实无关,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唐宋 开始”、““周孔”逐渐被“孔孟”所取代”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错选C
4.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文献《唐西州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为录上讯问曹禄山诉李绍谨两造辩辞事》中记录了一个案件:粟特人曹禄山状告汉族人李绍瑾。曹禄山说,李绍瑾和他兄长从长安出发经丝绸之路做生意,途中他兄长失踪。他要求官府强制李绍瑾归还赊借他兄长的丝绸。这则史料能够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正确答案
解析
“高昌县”“安西都护府”说明此时的新疆地区已经纳入唐王朝版图,故B项符合题意;唐朝本无公民和公民法概念,自然也就没有万民法,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官府受理粟特人诉汉人案件,C项体现不出; D项与史实不符,汉代即开始。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粟特人曹禄山”、“状告”、“汉族人李绍瑾”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答案。注意运用排除法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错选A
7.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某一时期开始推行新的对外政策,新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打造国家安全体系,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该时期的外交出发点是中国国家利益,特点是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分析选项,只有B项符合,万隆会议是没有西方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该会议拉近了我国同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A项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体现,加剧了中美对抗;中英关系正常化与周边国家无关;D项是经济组织,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周边地区”、“扩大和平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错选A
8.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只有极少数获得自由走出洞穴的人,才可以看到真实世界。下列各项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洞穴之喻”是柏拉图在《国家篇》中描述的对人类知识的基本想象。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洞穴中的世界对应可感世界,而洞外面的世界则对应理智世界,囚徒被拉出洞穴的过程则类似于通过教育而获得启蒙的过程。此材料强调理性的重要性,故A、B、C的解读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囚徒”、“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认为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错选A
2.海昏侯墓的发掘是近年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这一历史事件说明
正确答案
解析
“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说明霍光的行为程序合法,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是指外界与人行为的感应,犹指自然现象之于人事的感应,霍光废刘贺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因为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强化了中央集权,所以D项与史实不符;皇帝行为不俭,可以被合法废黜,说明这一时期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答案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霍光”、“荒淫迷惑”“废黜”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注意运用排除法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错选C
3.东汉应劭的《风俗演义》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叫五世公的官员在担任广汉太守时,举故旧段辽叔“才操卤钝”的儿子为官,进而让段家成为当地屡世公卿的大族。像五世公这样不管道德舆论,也无视经学、文法、政事能力,凭个人意志选拔官员的现象在当时非常普遍。这种官场乱相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体现了选官制度被公器私用,沦为世家大族仕进的工具,说明东汉时期的察举制较为粗糙原始,缺乏公平、公正,故选A。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B错;C项是结果,排除;察举本身即对世袭的突破,材料论述的是官员察举选拔的随意,D与材料无关。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广汉太守”、“举故旧段辽叔“才操卤钝”的儿子为官”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答案。注意运用排除法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错选B
5.下图为《欧洲运人中国白银数量图》。图示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
正确答案
解析
欧洲运入中国白银数量较大,且该时段呈现相对增长态势,说明此时中国对外贸易是出超,白银流入我国,C项符合题意。此时欧洲只有尼德兰(荷兰)是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还没开始,排除B;A项材料体现不出;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欧洲白银”、“入华”、“数量比较”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错选A
6.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作家都热衷于用现代精神对传统的人物形象重新解读,如鲁迅在白话小说《理水》里将大禹的形象从刻板的儒家圣人变为一个为民众艰苦奋斗而最终为陈腐的官僚集团同化的悲剧人物,《采薇》中把儒家经典中的义士伯夷叔齐塑造成在媚俗的社会里被剥夺了尊严的可怜人。这种经典重构的意义是
正确答案
解析
题干可以转换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A项符合题意;孔家店指孔子的学说,对大禹的重构起不到 “打倒孔家店”的作用,B项不对;C项材料无从体现;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主要指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材料中人物是奴隶制时期人物,排除D。本题答案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白话文作家”、“对传统的人物形象”、“重新解读”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错选B
9. 1539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诏令,规定婴儿出生时必须向官方登记,法院各类文书必须以法文书写,舍弃之前罗马教廷在欧洲推广的正统文字拉丁文。法国国王采取这种做法的主要原因应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法王的做法是去拉丁化,加强政府权力,B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反映不出.且英国说英语,非拉丁语;法国依旧是天主教国家,C、D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1539年”、“弗朗索瓦一世”、“颁布诏令”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答案。注意排除法的运用。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错选A
10.凯恩斯主义主要运用拉动需求的方法来刺激经济增长,二十世纪70年代后这种方法逐渐显露弊端。80年代开始美国总统里根推行“里根经济学”,改变过分注重需求而忽视供给的政策倾向,强调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来解决经济发展停滞的问题,这一理论的实践有利于
正确答案
解析
A、B、D都是凯恩斯主义的主张,“里根经济学”重视刺激生产,自然要求降低企业税率,从而调动投资与生产的积极性,答案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凯恩斯主义”、“运用拉动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答案。注意排除法的运用。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错选D
11. 1943年7月,美国建议设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则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这反映出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材料反映了美国企图控制国际金融的雄心,和英国对自身战前地位的维护,答案选D。A B时间错误;C材料中未体现,所以答案是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1943年7月”、“美国建议”、“英国则主张”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注意排除法的运用。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错选B
12.美国记者弗里德曼在《地球是平的》-书中提出全球化有三个版本的观点:1492年到1800年,全球化处于1.0版本,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国家。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是全球化2.0版本,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公司。2000年后,光纤、互联网运用,全球化更新为3.0版本,推动全球化的因素是个人。3.0版本将这个世界的竞争场夷为平地,为个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提供机会。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全球化1.O版本时期,世界市场未最终形成,A错;1800年以后,自由贸易开始盛行,B错;C项说法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目前的经济秩序依旧更有利于发达国家。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全球化1.0”、“全球化2.0”、“全球化3.0”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注意排除法的运用。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错选D
16.(12分)纪传体、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史书编写最常见的两种体例。下边是纪传体史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关于安史之乱部分的节选。阅读材料,指出这两种体例的区别,并说明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安禄山……少孤,随母在突厥中……二十年,张守畦为幽州节度,禄山盗羊事觉,守畦欲棒杀之,大呼日:“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守畦壮其言而释之。……以骁勇闻,遂养为子。……二十八年,为平卢兵马使。性巧黠,人多誉之。授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厚赂往来者,乞为好言,玄宗益信响之。……十一月,反于范阳,矫称奉恩命以兵讨逆贼杨国忠。以诸蕃马步十五万,夜半行,平明食,日六十里。
——《新唐书·安禄山列传》
春,正月,苏昆王子悉诺逻去吐蕃来降。二月……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入朝,道得风疾,遂留京师,家居不出。三月,辛巳,命给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癸巳,以苏昆王子悉诺逻为怀义王,赐姓名李忠信。十一月,甲子,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凡十五万众,号二十万,反于范阳。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三》
正确答案
区别: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编写史书,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优缺点:纪传体可以完整地勾画人物形象,传达人物的重要言论,记录无法编年的事件,能够更广泛的反映时代风貌。缺点:不能完整集中地描述一件历史事件,同一个历史事件要查阅多个人物传记,内容零散而前后重复。编年体可以体现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发展演变关系,减少了重复啰嗦,查找史料方便。缺点:如果要查阅跨越时间长的史实,就要查阅很多卷本。与同一事件主体无关的史料太多。只能记录政治军事上的大事,而不能关注历史细节。(12分)
解析
“新唐书·安禄山列传”说明的是纪传体;而《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三》中罗列的是时间,所以是编年体。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二者的区别一个以人物为中心反映事件,一个是时间为中心记录事件。纪传体的优点是:可以完整的记录人物在事件中的行为,而且还能反映当时的时代信息。缺点是不能完整的描述同一个事件,要查阅一个完整的事件,需要查阅多人传记才可。而编年体正好相反,优点是可以完整的反映一个事件的完整内容,便于史料的查阅和运用,却不能将历史人物叙述详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编年体”、“纪传体”、“异同点”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漏掉知识点:与同一事件主体无关的史料太多。只能记录政治军事上的大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地方上的行政和司法机关是合一的,对其审判权限的规定并不严格。到唐代,明确规定县只能决断杖以下的刑罚,州只能决断徒以下的刑罚,中央司法部门只能决断流刑以下的刑罚,宰相有决断流刑的权力,但必须复奏。死刑决定权则一律控制在皇帝手中。自宋代起,审和判分离,县和州对重罪犯只有初审权和拟判权,而无判决审定权,终审判决统归中央,经中央批准,州县方能执行判决。中国封建社会在司法工作上表现为重刑轻民。一般民事纠纷被称为“户婚细事”,往往只由族长和乡、里进行调处解决。但唐代州县的户曹的职任中,便包括有处理民事诉讼的内容,这是将刑事和民事案件分别管辖处理的最初步骤。至南宋时期,对民事案件的审判便单独成为一个体系,即州县负责审判,而最终的裁决权归属于户部,在户部左曹分置三案以分工管理。这种民事案件审判体系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7.根据材料,概括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表现。(7分)
1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原因及影响。(8分)
正确答案
(1)发展表现:明确了行政、司法机关的审判权限;审和判权力分离;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审判分离。(7分)
解析
“到唐代,明确规定县只能决断杖以下的刑罚,州只能决断徒以下的刑罚,中央司法部门只能决断流刑以下的刑罚,宰相有决断流刑的权力,但必须复奏。死刑决定权则一律控制在皇帝手中。”明确规定行政、司法机关的审判权限;“自宋代起,审和判分离,县和州对重罪犯只有初审权和拟判权,而无判决审定权,终审判决统归中央,经中央批准,州县方能执行判决。”宋代开始审与判分离。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表现”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漏掉知识点: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审判分离
正确答案
(2)原因: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影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司法审判体系的完善。(4分)
解析
“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原因及影响”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南宋时期,对民事案件的审判便单独成为一个体系,即州县负责审判,而最终的裁决权归属于户部,在户部左曹分置三案以分工管理。这种民事案件审判体系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说明政府重视法制并进行改革,在经济上的反映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发展,促进了司法体系的完善。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原因及影响”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漏掉知识点:促进了司法审判体系的完善
人民币加入SDR,激起了人们对货币国际化的思考和讨论,其实货币国际化作为一个过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相继采用了金本位制度,人们在国际贸易等国际经济活动中不仅可以直接用黄金进行交易,也可以用大家普遍认可的货币来进行交易。由于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基于对英国经济的信任以及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显然,如果各国持有黄金并用于国际结算,不仅要支付黄金的保管费用,而且还要支付较高的结算成本,但是,如果各国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并通过伦敦银行进行国际结算,不仅可以得到利息收益,而且只需要支付较低的结算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的主权货币英镑便成为了国际货币。
——张子宇《英镑、日元和欧元的国际化历程》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牙买加体系建立,各国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黄金也不再用于官方结算,黄金的货币使命终结。……而当前美元仍然占各国外汇储备的65%左右,国际外汇交易的40%以上,国际贸易结算的50%以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浮动汇率体系。……弹性化、多样化的汇率制度符合国际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量剧增,各国发展特色化的客观要求,外围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开发、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化的过程中,汇率制度的弹性化为其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提供基础前提。
——朱丰根、朱延福《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特征与问题分析》
13.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镑和美元在走向国际化的路径中存在的异同。(10分)
14.据材料二,指出牙买加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货币形态和汇率机制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6分)
15.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频繁爆发,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4分)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是什么。(5分)
正确答案
(1)同:都建立在金本位的基础上,都依赖强大的经济实力。(4分)
异:英镑的优势地位由英格兰银行提供的便利服务和信誉确立,市场行为。(3分)
美元优势地位靠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样的国际协议形成的共识确立。(3分)
解析
材料中“19世纪,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相继采用了金本位制度”,所以采用金本位;“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说明它们都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不同点在于:“对英国经济的信任以及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如果各国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并通过伦敦银行进行国际结算,不仅可以得到利息
收益,而且只需要支付较低的结算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的主权货币英镑便成为了国际货币。”说明英磅的国际是因为英国银行提供的便利和英国的国际经济实力决定的;而美元的地位是由于布雷顿森体系确立的。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金本位制度”、“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漏掉知识点:英镑地位的确立是市场行为
正确答案
(2)变化:
货币形态:从黄金货币化到黄金非货币化;(2分)汇率机制: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2分)实质:美国霸权地位的动摇。(2分)
解析
牙买加体系建立,各国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黄金也不再用于官方结算,黄金的货币使命终结 说明黄金货币化使命完成;“浮动汇率体系”出现,从而反映的实质是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的动摇。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牙买加体系建立”、“黄金的货币使命终结”、“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浮动汇率体系”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漏掉知识点:从固定汇率的变化
正确答案
(3)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问题;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4分)
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外贸易持续扩大。(5分)
解析
弹性化、多样化的汇率制度符合国际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量剧增,各国发展特色化的客观要求,外围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开发、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化的过程中,汇率制度的弹性化为其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提供基础前提。这说明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多样化;同时也说明随着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有利的条件是内部的综合国力上升;外部的对外贸易的扩大。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易错点
未认真分析材料,易漏掉知识点:经济总量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