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1.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针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可从文中找到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相关的语段,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与之的细微差别,A项错,原文为“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B项说“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是无中生有;C项错,“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违背作者文化交流的观点。所以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答题时注意审题,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那就要排除不正确的三项。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特别关注题干中一些词语的表述范围,以及时间副词。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特别要关注结论中的程度词与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本题中根据原文意,ABC错,排除。
易错点
C项中的“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属于主观臆断,是一个很大的陷阱。
正确答案
解析
可在整体感知文中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与“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相关的语段,然后将选项代人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项,不正确,原文中无“极端仇视西方”的信息和内容。所以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答题时注意审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那就要排除正确的三项。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特别关注题干中一些词语的表述范围,以及时间副词。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本题是对概念问题的一种转述,须认真核对词语的内涵与外延,两者符合了就是正确的;不符合的就是不正确的。
易错点
C项中的“必然”易误导人进入绝对化的这个误区。
正确答案
解析
可将选项代人原文进行比较分析,A项,有意曲解,原文没有与其他文化相融之意;B项,为主观臆断,原文为“‘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D项,“成人之美”为无中生有。所以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读懂作者写作意图。本题可采用代入法,将选项代入原文进行比较。经过对比,再利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一项。
易错点
D项初一看和原文没有多大的区别,但“美人之美”不等于“成人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①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②,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注】①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木兰诗》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句。 ②释菜:亦作“释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正确答案
解析
折,批评、指责。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文言文考查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一般采用选择题形式,有时也会结合翻译题和文意理解题进行命题。选择题中,命题者给出四个文言词语(实词),将它们置于具体语境中,给出解释,要求考生选出解释错误或正确的一项(多是让选择解释错误的)。《考纲》中规定要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大体可视为“常考文言实词”的基本范围,不过历年高考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远超过这120个实词,考生须全面复习。考查的重点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把释义放到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如译得通顺,初步说明这个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当然,有时译得通顺,还是不能断定解释是对是错,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判断。“折”属于一词多义,在这里是“批评、指责”的意思。
易错点
C项中的“致仕”容易理解错误。
正确答案
解析
通过结构分析法推断。“己虽能,仍就……,己虽多,仍就……”“内…… 外……”“中……容……”(“仍就”是连词不能断开)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断句的基本方法: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4.找出动词 ,明确句意。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5.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6. 利用总分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很有帮助。断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根据押韵规律断句、根据间隔反复断句、特殊句式等断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效果会更好。
易错点
“仍就”是连词,易被断开。
正确答案
解析
“赏赐黄金一斤、绢百匹”的赏赐不是因为著书,而是因为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原文,筛选题的答题方法基本上是排除法和比对判断法。常见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细读题干,明确要求。要明确筛选的对象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呈现的方式(如直接、间接)是什么。第二步,分析选项,剔除不是表现该主体(人、物、景等)的选项。第三步,分析剩余选项,理解主体的特征(如人物的性格特征、景色的特征等),判断是否与选项吻合。 这类考题一般都是把人物、事件、事物、观点等综合在一起设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选项。命题者在出题时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内容概括中设置一两处微小的不正确表述来干扰答题者。原文“而定国归至江西,……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易错点
考生容易凭借主观臆断随意选择答案,而不是回到原文进行比对。
正确答案
(1)(孔颖达)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不礼待他,等到他请求提出疑问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2)如果那人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
解析
(1)采分点:“造”“初不之礼”“大”,补充省略成分。
(2)采分点:“据”“恃”“乖”,大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分值也最大。这一考查形式,兼考实词、虚词、句式、修辞、词类活用、文史常识等,带有较强的综合性。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文如采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可采用意译,其他最好采用直译的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用词(转换成双音节词)、语气与句式。
易错点
(1)丢掉省略成分,没有补充;(2)“据”“乖”易按现今意义解释而出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佳配偶 [美]斯蒂芬•麦克勒
我走进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乔先生握了握手。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究。他手里在搬弄着一沓纸,就像在搬弄着一沓煎饼。
“我相信,你一定会对她十分满意。”他说,“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从符合推选条件的一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我们按种族、宗教、人种、生活地区,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分类……”
“好,来啦……”他说着,像魔术师那样“砰”的一声把通向隔壁房间的门忽地打开。本来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就更手足无措了。
说真的,她长得很标致。真的,漂亮极了!
“沃克先生,这是蒙大拿州拉芬湖的邓菲尔德小姐,这是纽约的弗兰克林•沃克先生。”
“就叫我弗兰克好了。”我唯唯诺诺,显得有点紧张。她确实太美了!您不妨想象一下。
布列乔刚走开,我们就聊了起来。
“您好!我,我,我对计算机为我选中的您,感到十分称心。”我竭力想把语调放温和些。也许,把她称为计算机选中的人,她一定不高兴。“我是说,我对结果感到满意。”
她莞尔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的牙齿。
“谢谢您,我也是。”她腼腆地说。
“我,31岁。”我唐突地冲口而出。
“我知道,这些全都记在卡片上。”
这场谈话似乎就要这样结束了。卡片上什么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所以确实没什么好谈了。
“今后打算要孩子吗?”她先找了个话题。
“当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正合我的意,这记录在卡片上的未来计划一栏,喏,就在那儿。”她指点着说。
我这才注意到我手中那一扎文件似的东西,第一页上贴着一张国际商用机械公司的计算机卡片,卡片上印有关于邓菲尔德小姐的重要数据。显然,她手中的那一扎“文件”是关于我的……于是,我们各自审视着自己手中的“文件”。
“文件”里说,她喜欢古典音乐(记录在兴趣爱好与生活习惯栏)。“您喜欢古典音乐?”
“对,比任何东西都喜欢,另外,我还收藏着弗兰基•拉尼歌曲的全部录音。”
“这倒是红极一时的歌唱家。”我赞许地附和道。
我俩的目光继续在字里行间浏览着。我注意到,她爱好看书、看球赛、睡觉时爱把窗户关上、养狗、养猫、养金鱼、爱吃用意大利香肠做的三明治、将来要送孩子上私立学校、住在郊外、参观美术展览馆……
她抬起了头:“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
“毫无两样。”我加上一句。
我又读了标题为《心理状况》的记录:她生性羞怯,不爱争论,属于贤妻良母型。
“我很高兴,您既不抽烟又不饮酒。”她满意地说。
“是的,我与烟酒无缘,只偶尔喝点啤酒。”
“栏目里没有提到啊。”
“哦,也许没写上,这是我的疏忽。”我希望她不会放在心上。
我们终于各自看完了手里的“文件”。最后她说:“我们俩非常相像。”
我和爱丽丝结婚整整9年了,已经有3个孩子,两男一女。我们住在郊外,听着古典音乐和弗兰基•拉尼的录音。我俩最后一次争吵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所以早被我忘得一干二净。在每一件事上,我俩几乎都能步调一致。她是一个贤妻,我也可以算是个好丈夫。我们的婚姻真是完美无缺。
眼下,我却盘算着下个月就去离婚。这种日子我再也过不下去了!
1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12.文章倒数第三段中“我们非常相像”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1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14.关于这篇小说的结局,有人认为安排巧妙,出人意料;有人认为生硬突兀,不合情理。你同意哪一种看法?为什么?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完美”应加引号,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完美,小说情节只是在结尾异峰突起,也谈不上“跌宕起伏”;B项,“写出了一对夫妻美满和谐和婚姻生活”表述不当。小说主体写的是相亲过程,而且其生活貌似美满和谐,实则不是;C项,“表现了主人公‘我’懦弱无能、胆小怕事”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读懂作者写作意图。本题可采用代入法,将选项代入原文进行比较。经过对比,再利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一项。
易错点
B项概括看似正确,却在主题落脚上错误,易误选。
正确答案
①起强调作用,突出两人在各方面惊人的相像,同时推动情节发展,正是因为两人相像,所以下文两人结婚变得水到渠成,合理自然;
②呼应题目,如此相像一致正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最佳配偶;
③与打算离婚的结局构成极大反差,深刻地揭示出小说的主题。
解析
先找出这句话的位置,再结合上下文从内容结构情感三个角度入手分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考查的重要语句主要有:
①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对重要句子含意的考查通常情况下是考查句子中某个或某几个词语的丰富内涵。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
②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有的重要句子,就是因为它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所以我们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
③结构复杂的句子——句子本身有时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对这类句子给以足够的重视。不同结构的句子强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本题属于第一种,抓住关键词语“相像”进行分析即可。
易错点
只简单的分析了句子的含义,没有总结性的话语。
正确答案
①性格内向,拘谨羞怯。
②爱好广泛,追求生活品质,有良好生活习惯。(从“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毫无两样”,可推知“我”的性格爱好与邓菲尔德小姐相同。)
③潜意识里有对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的反抗,以及对生动鲜活的生活的向往。
解析
①从相亲时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分析得知,
②从“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毫无两样”,可推知“我”的性格爱好与邓菲尔德小姐相同。
③从想离婚可以看出,每个要点及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人物形象分析是小说中必考的一类题。分析人物性格品质不应该分析局部语言,而应从整体上来分析,即结合全文来分析局部语言。然后我们再结合分析人物性格运用的方法来考虑。答题模式为:人物性格特点+事件阐释。
易错点
只是简单的罗列了人物事件,没有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正确答案
观点一:这样的安排好。这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式的结尾。
①从情节上看,两个人虽然经电脑配对,“非常相像”,但彼此过于熟悉,谈话毫无新鲜的话题,无趣无聊,已经暗示出这种婚姻的乏味,所以两个人最后的分手也在情理之中。
②从表达效果上看,前面的叙述平淡无奇,直到最后才给读者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这样写,能增强小说的戏剧性,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③从主题表达上看,这样的结局与前边的情节构成极大反差,更能引人深思,深刻地揭示出小说的主题: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是令人生厌的,多姿多彩才是有趣味的生活状态。
观点二:这样的安排不好。
①从情节上看,离婚的结局过于突兀,前边的情节缺乏必要的铺垫与暗示。
②从表达效果上看,这样的结局,虽然能增强小说的戏剧性,却使文章缺乏可信度,缺少生活的真实: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两个情趣相投往往生活得很幸福。
③从主题表达上看,小说结局宣扬夫妻之间性格差异产生美,但同时否定夫妻之间性格谐调也会产生美,是失之偏颇的。
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开放式的试题,按照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以及小说的主题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读题目,找出适合自己有把握作答的一个观点。然后结合文本论证自己的观点。答题模式为:观点+分析,分析要逐条来列。
易错点
缺少观点或者只有泛泛论述吗没有结合文本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 卢纶( 7 3 9年-7 9 9年) , 字允言, 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 旋即安史之乱爆发, 未能为官, 后重新应试, 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 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 终身不得重用。
8. “却望千门草色闲” 一句中的“闲” 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
9. 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正确答案
闲,意为悠闲、自在,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解析
①解释“闲”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为:解释字+解释字所在句子的意思+手法及其作用+表达的情感或营造的氛围。
易错点
容易丢掉解释字句的含义这两步,直接说手法及其作用导致错误。
正确答案
①“望”“何日到”可体现思乡之情;
②结合注释和尾联“逢世难”表达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
③“衰鬓”等表达了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
④“客秦关”“独将”表达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
解析
理解诗人的情感要从诗人的身世、背景和诗歌蕴含的意象中入手解答,如不是熟悉的诗人则要抓住诗歌中给出的注释,抓住关键词“望”“何日到”可体现出思乡之情;结合注释和尾联,可体现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易错点
只概括不分析或者只分析没有概括,还有的同学不分点,没有条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是相同的。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析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我们要会背诵给出的篇目,还要理解背诵给出的篇目的内容;这样我们才能够根据句意写名句。
易错点
霏、暝、犹是关键字形。
19.下图是O2O(即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对O2O模式下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正确答案
O2O模式是一种实体门店将服务、打折等信息提供到网络平台,消费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挑选并下单,之后凭借平台给出的订单凭证,到实体门店提取商品或享受服务的商业模式。
解析
这是一道下定义的题目,下定义注意先找到所下定义的属概念,然后找种差,然后把种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此题的属概念是“商业模式”,种差是这种模式的过程。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和下定义相结合的题目,下定义首先找到属概念,然后找到种差,种差是一副图片,注意概括图片的内容,注意一般情况下图片上的文字一个都不要少,注意图片中的箭头的指向。分析各要素简直的先后顺序。
易错点
出现搞不清楚单句和把握不全信息的情况,偶有顺序排乱。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生的悲剧尤其能给人带来惊心动魄的震撼。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他却认为人生有价值, ① 。他看到了悲剧的积极意义。他甚至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 ② 。”这话表面看来,矛盾至极,但是其实含有至理。因为如果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所以, ③ ,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正确答案
①正因其有悲剧;②它是最不完美的;③乐观地(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不完美(悲剧)
解析
解答该题,应当注意前后语境。第一空根据“他却认为人生有价值”一句可以推出应填写“正因其有悲剧 ”;第二空根据“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这话表面看来,矛盾至极”等内容,可以推出应填写“它是最不完美的 ”;第三空根据“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可以推出应填写“乐观地(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不完美”。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题,应当注意前后语境。既要能和上句联合,又要顾及下句的表述。
易错点
③是一个高度总结的句子,需要读懂本段,易出现概括偏离主题或者过大或者过小。
1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涉及到干群关系时,很多事情都变得复杂,我们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难免发
表 的见解。
②当初,很多人连电子商务是什么都不知道,便武断地认为实体经营模式绝对不会给这种新模式任何机会,现在看来,这真是 。
③原本以为我们的设计理念够先进了,去外地一学习,才知道自己平时真的是 ,不知道天外有天。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 色彩和语境。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坐井观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适合第三句。“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适合第二句。“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适合第一句。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正确理解词语(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1)成语辨析。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谚语、俗语、歇后语和惯用语辨析。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易错点
“管窥蠡测”易理解错误导致选错。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B项语序不当,应先表达“统计排查”,然后再表述“评估损失”;C项结构混乱,该句偷换了主语,第一句话“中国政府”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另说“中国企业”,属于中途易辙;D项成分残缺,缺少“抓住”的宾语,可在“走俏”后加上“的机遇”。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述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的辨别与认识,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是修改病句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辨别与认识,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是修改病句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辨析病句,才能有效地修改和消除病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
易错点
C项结构混乱,易被忽略,平时由于口语的使用不规范导致这种错误。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无论岁月怎么发黄,那不染尘埃的情感,终会在记忆发黄的纸页上留有痕迹
②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
③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更是一种文化
④那人情似纸般的纯净,不假修饰、任情感宣泄的年代
⑤书信曾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
⑥我们怀念那用笔带着心血书写思念的时代
正确答案
解析
本段话题为“书信”,确定中心句⑤;③开头代词“它”,显然指书信,接⑤;②为语意转折,句末落在“回味”二字上,⑥起句为“怀念”,所以接⑥;④结构与⑥相同,紧接⑥;①在最后抒情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易错点
①为抒情句②为过渡语句,位置不好确定,易出现问题。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不小心摔碎一把小茶壶。这把小茶壶跟随她多年,是她的一件心爱之物。所以,壶碎令她心痛。但是,新凤霞马上安慰自己:“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我得马上赔自个儿一把壶!”于是,新凤霞不再责怪自己,扔掉碎壶,迅速上街,买了一把更加漂亮的小茶壶赔给自个儿。新凤霞把新壶摆在原处,禁不住露出舒心的微笑。这件小事体现出的是一种“与自己讲和”的智慧。
但巴金又说:“那些总是与自己的现实处境讲和的人,他的灵魂也不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鸿鹄一心展翅腾飞,在脑海深处猛虎的咆哮怒吼之下风雨兼程,直击山之巅、海之角;父子桌前相守,一时蔷薇香溢,宁静安然,生活于细碎之处尽现美丽清新。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两者兼二为一,何乐而不为?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故乡”!
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
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而林徽因却叹道: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不因为一心追梦而忘却了眼下幸福的珍贵,又不因适意的享受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巨龙与心篱同样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无恙,共同挑起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绝非矛盾,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何非要拆散彼此,而不坦然接纳呢!
享受生活之美,乐在砺炼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
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一生风华绝代,誉响全球,然而她临死前却自责与悔恨于对子女的疏忽。陆游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时刻吟唱“此身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却痛苦萦心,无法自释;孟夫子虽能“红颜弃轩冕,白首入松云”,却也叹恨于一生碌碌无为,遗憾终老。此乃为何?他们无法做到像苏子般收放自如,不是猛虎的啸叫占满了耳际而不闻花香,即是沉溺于蔷薇的爱抚而难以自拔。我们需时刻在心中摆放天平,保持最真实幸福的自我,即使猛虎因伤痕累累痛苦匍匐也能愈之以花香,即使蔷薇迷醉麻木本心也能怒号以警醒。
猛虎与蔷薇,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无论是搏击长空的巨鸟还是乐在平静的父子,都一样幸福美好,真实可贵。
我愿乐享有两者,充实真正的生活。
解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对立统一的二元关系型材料。考生首先要考虑材料所针对的主要对象,即生活处境,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可具体为工作、学习、生 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等。然后考虑二元关系的两个组成部分,然后是自己的两种态度:“和自己讲和”和“与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讲和”然后得出自己的立意:从新凤霞的做法出发,可以立意为面对人生的困 境,要改变自己的心境,即善于随遇而安,自我调节。要面对现实理性处理;从巴金的话出发,可以立意为面对人生的困境,要勇敢与之斗争,不屈服,命运才会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好是二者的结合,小事可以放下,大是大非绝不屈从。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易错点
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