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朝阳区2017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5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材料三

“标准”一词对普通民众而言可能稍显“无感”,但提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C认证”,多数人就不陌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认证标准是人们确认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定心丸”,指导着人们的经济行为。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确立标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不变信条。事实上,正是由于英特尔确立了中央处理器(CPU)标准、微软把持了操作系统的标准、苹果主导了手机应用标准,这些巨头就牢牢掌握国际市场竞争和价值分配的话语权。而作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标准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美国商务部的研究表明,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了80%的世界贸易。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揭示了标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标准”一直都被视为最高追求。

从2012年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中国开展了“中国标准”的研制工作。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被极寒、雾霾、柳絮、风沙“淬炼”出的“中国标准”正逐渐超越“欧标”与“日标”。

飞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已经跻身世界一流,不会坐而论道。曾有外国媒体这样报道,“包括高铁、核能等在内的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在迅速扩展世界市场,由此带来的是‘中国行业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2015年2月,中国高铁技术的首个国家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施行,中国正致力于将此标准推广适用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等引进中国高铁的国家,未来包括伊朗、美国、委内瑞拉等全球30多个国家也有望采纳“中国标准”。

(取材于卢泽华的《中国高铁标准正成为世界标准》)

5. 下列各项对“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的部首是“辶”,部首共三画

B轨道:“道”,用的是本义,意思是道路

C发展之道:“道”意思同“大逆不道”的“道”

D坐而论道:“道”在文中指空话,大道理

6. 根据“材料三”,关于认证标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证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标尺

B确立标准的企业就能掌握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C中国企业把输出“中国标准”视为最高追求

D中国高铁标准已经被众多欧美国家广泛采用

7. 根据三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中国高铁标准能成为世界标准的依据有哪些?(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发展之道”的“道”是“道路”的意思,“大逆不道”的“道”是“封建道德”的意思。

考查方向

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及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本题涉及考点较多,重点考查了“道”的意思。答题时,需要结合词语本身的意思来理解“道”的具体含义。

易错点

A项容易误选,容易误认为是两画。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变“未然”为“必然”,原文最后一段为“中国正致力于将此标准推广适用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等引进中国高铁的国家,未来包括伊朗、美国、委内瑞拉等全球30多个国家也有望采纳‘中国标准’”。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发现细微差别。

易错点

忽视题干中的原文中的“正致力于”以及“未来”,误认为D项正确。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中国高铁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为世界奉献出一大批技术创新成果;

中国高铁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

中国高铁标准经受了中国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的检验,正逐渐超越“欧标”与“日标”(以高铁、核能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在迅速扩展世界市场)。

解析

材料一的关键句为“总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是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高铁线路,不仅标志着中国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也为世界奉献出一大批璀璨的技术创新成果”;材料二的关键句为“在高铁技术领域,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的国家”;材料三的关键句为“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被极寒、雾霾、柳絮、风沙‘淬炼’出的‘中国标准’正逐渐超越‘欧标’与‘日标’”。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作答词类题目关键是从文中找出中心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易错点

材料一、二的中心句都比较明显,都在文章的开头第一段,第三则材料的中心句在文中,考试容易忽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0分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③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14.下面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

B“认得”两句巧妙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来写诗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

C“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竟不知道庄子著作里有关于“天籁”的说法。

D“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

15.上阕“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回忆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的一项是(3分)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17.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中国古代文人有山水情怀。《归去来兮辞》中,在春天农事之余,陶渊明“寻壑”“经丘”,看到“”,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之美;《滕王阁序》中,在深秋时节,面对“”的景象,王勃深感水色山光的变幻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由梦境返回现实,失意感慨,认为徜徉山水,“”,才是正确的人生选择;杜甫《登高》一诗中,面对西风高天、沙白鸟飞,诗人看到了“”秋天开阔苍茫的山水景象。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批评……”有误,这两三句话的意思是“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是“不理解”,并非“不知道”。

考查方向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此类题考查的考点较多,注意结合诗歌内容,注意分析选项内容。

易错点

对“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不熟悉,因而对D项产生误解。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巴山夜雨涨秋池”属于实写。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分析诗句内容,眼前所见即为实景,如是想象之景则为虚景,也就是虚写。

易错点

B项的迷惑性较大,“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虚写,需要回忆全诗进行理解。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相同点:两词都表达了贬谪境遇中苏轼的豪迈旷达的情怀。(2分)

不同点:

《念》词借古抒怀,借周瑜卓越不凡、青年功成来反衬自己壮怀难酬、老大未成的忧愤与失意。

《水》词借景抒情,借白头渔翁搏击风浪的壮伟之举,来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正气浩然的精神。(4分,每点2分)

解析

作答本题注意题干的提示“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这就是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然后再结合两首诗的具体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注意题目要求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作答时,先回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情感,然后和《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情感作比较。

考查方向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能力层级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比较阅读,注意找准比较的角度,一般有情感、技巧等角度。

易错点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记忆模糊,对其情感把握不准,造成两者的比较不到位。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木欣欣以向荣②泉涓涓而始流③潦水尽而寒潭清④烟光凝而暮山紫⑤且放白鹿青崖间⑥须行即骑访名山⑦无边落木萧萧下⑧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名句默写关键在于字形的书写,答题过程中一定要细心。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不仅要求熟记背诵名言警句,还要收集古典诗歌、散文中的名句、成语;并且要求书写正确。

易错点

注意“涓”“ 潦”“ 萧”的书写。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23.微写作。(12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现在一些中小学纷纷组建话剧社团,排演各种剧本,举办话剧节,兴起了一股热潮,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看法。

②请从下列诗句中选取一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其画面。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③请以“起风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正确答案

参考立意①关键在于写出自己的看法,是赞成还是反对,同时说明理由;②要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③的难度相对而言较大,尽可能写出抒情性文字,重在写出风来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解析

此题的选择余地较大,从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绝大多数考生都能选到自己有话可写的题目。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对于此类题,考生应先浏览三个题目,判断题目的难易,然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题目,按照要求进行写作。

易错点

③的写作要求不够明确,,难度也较大,学生写作时可能会言之无物,语言空洞。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50分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

①在《麦浪,麦浪》一文中,少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麦田里的秘密,由此引发了对生命的一些思考。类似的情景在生活中也许还有,请以“偶然发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某大学教授,用手机只接打电话、发短信,没有QQ,不发微博,不用微信。有的人很欣赏他,也有的人看不起他,……,对此你怎么看?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正确答案


解析

这两道作文题审题没有太大的难度,两则材料对写作都有明确的要求,只要认真读题,很好把握写作要点。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 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题关键句“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 方法。本题就可以先明确观点,接着阐述原因的角度行文。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 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 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易错点

材料一的写作如果审题不认真,容易停留在对事件的叙述,忽视对感想启示的阐发。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材料一

总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是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高铁线路,不仅标志着中国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也为世界奉献出一大批璀璨的技术创新成果。

京沪高铁穿越黄淮冲积平原和长江冲积平原的路段,沿线分布着大面积深厚软土层,相当于在“豆腐”上建高铁。因此京沪高铁的路基沉降控制采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100年的寿命期限内,一般地段沉降要小于15毫米,相邻两个桥墩的沉降差异不得超过5毫米。为此,京沪高铁创造性地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施工方案,用深入地下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一行行、一列列桥桩来规避沉降。京沪高铁还采用了独辟蹊径的创新技术,在无砟轨道铺设前,建设者采取了机械碾压等“人工沉降”措施,加快轨道下土层趋于紧密的速度,将国外高铁铺轨前三到四年的自然沉降周期缩短到18个月。

在京沪高铁项目破解的众多技术难关中,CRH380A那酷似“火箭”的别致车头,绝对是亮点中的亮点。车速越高,行驶阻力越大,空气动力在阻力中所占的比重也越高。经过大批技术精英夜以继日地研究和改进,“火箭”车头不仅拥有全球最快的速度,阻力更比上一代车头降低了15.4%,且尾部升力几近于零,在技术上实现了全面的超越。测试数据显示,阻力下降后的CRH380A列车,以300公里时速运行时,旅客人均每百公里能耗仅3.64度电,相当于飞机的十分之一。

接触网的送电能力是电气化高铁能够持续高速奔驰的关键因素。每段平均长度1.4至1.6公里的接触网导线,架设过程中水平精度误差允许在0.1毫米以下,而京沪高铁的实际精度达到了0.03至0.05毫米的世界领先水平,确保了列车时速300公里时受电的平顺性、连续性。接触网导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很高的导电率,被业界视为高铁牵引供电核心技术的“皇冠上的明珠”。向日本寻求技术引进被拒绝后,铁道部与科技部联合自主研发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调整改进,第一批合格的铜铬锆合金高强高导接触线、超高强度铜镁合金接触线终于从中国人手中诞生,综合性能全面超越国际上锡铜和镁铜接触导线,达到甚至超过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PHC接触导线。

京沪高铁是中国轨道交通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铁跨进新纪元。

(取材于涂露芳、孟为、王刘芳、刘宇鑫等人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缩短路基沉降周期说明中国高铁建设者具有创新能力

B文章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来阐释接触网的送电能力

C“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比喻,本体是指接触网导线

D文中列举了许多具体详实的数据,提高了内容可信度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京沪高铁达到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基沉降控制采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

B车头人均能耗全面超越高铁最低的限度

C接触网导线架设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接触导线综合性能达到或超过同类产品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错,应该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发现细微差别。

易错点

选项对应的段落角多,需要从整个材料筛选,缺乏细心容易造成失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于文无据,原文信息为“旅客人均每百公里能耗仅3.64度电,相当于飞机的十分之一”。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发现细微差别。

易错点

作答此题不难,只要细心筛选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5分

材料二

在高铁技术领域,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的国家。一条条蜿蜒舒展的巨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高铁拓宽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向内看,高铁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众多行业都因高铁机遇发展壮大;向外看,高铁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带来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相关技术研发等大量优质投资机会。高铁崛起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对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提质增效多有助力。

高铁降低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东西贯通、南北相连的“大动脉”畅通快捷,全面激发了资源要素流通的活力。西部资源向东部输送,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南北要素加速流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借高铁向内陆腹地延伸,有助于打破地理阻隔和利益藩篱、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联通国际国内市场,使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广阔的疆域、更高效的环境下自由流通。

。高铁不仅便捷舒适、运载量大、效率可观,节能降耗的“武功”也十分高强:每百人公里能耗仅为每小时不到6000瓦,是大客车的二分之一,是飞机的六分之一。因为其只用电,不用燃油和燃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碳排放量很低,堪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贴地飞行”的高铁扩张了既有“经济圈”,重新定义着市场的“边界”。比如,京沪高铁建成后,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两大经济区联系更为紧密,两大经济区之间架起一座能源、资本和人员快速流动的通道,将两大经济圈连接起来,使这个巨型的“【甲】”经济带成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的“南北经济走廊”,很好地发挥了“城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符合经济发展之道。一根根铁轨缩短了城与城、“圈”与“圈”之间的距离,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还是构建“一带一路”,高铁往来穿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有专家预测,中国的高铁建设将推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构建更为广阔、更有潜力、更具活力的“大”市场。

(取材于《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

3. 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内容,在文中划线处填写一个合适的句子。(3分)

4. 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内容,下列词语填入原文【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哑铃

B项链

C棋盘

D扁担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高铁提升了节能减排的成效

解析

根据空格后的内容进行概括,关键抓住“节能降耗的‘武功’也十分高强”和“碳排放量很低”进行概括。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概括语段的内容,需要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义,然后进行综合即可。

易错点

本题的答案有两个要点“节能”和“减排”,第二个要点容易忽略。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前文语境“京沪高铁建成后,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两大经济区联系更为紧密,两大经济区之间架起一座能源、资本和人员快速流动的通道”,“ 两大经济区”有一定的面积,“京沪高铁”是“一条通道”,用“哑铃”作比,更为恰当。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比喻修辞的使用,注意本题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易错点

忽略前文语境,想当然的选择喻体,忽视本题和喻体的相似性。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0分

说难

韩非子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说难(shuì 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 下节:节操低下

B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 显:显赫

C人间往夜告弥子 间:抄小路

D柔可狎而骑也 狎:戏弄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说之以厚利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B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武公怒而戮之

C因问于群臣

我欲因之梦吴越

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

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

11. 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①(2分)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3分)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12. 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 。(2分)

13. 上文三个寓言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有何启示?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概括,并加以评价。(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显:表面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在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落实120个实词之外,我们还应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例如,语境分析法(利用上下文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易错点

C项“间”有“暗地里”的意思,这里考生忽视“暗夜”的语境, 而误解为“偷偷地”。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A以:介词,用;连词,因;B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接;C因:连词,表承接;介词,依据、凭借;D.见:助词,表被动。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易错点

考生极易脱离虚词的语言环境因而导致判断失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正确的理解是: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

考查方向

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句式一定要注意语序的调整。

易错点

“于”这里是表被动,考试容易误解成连词,表动作的对象。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2分)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

②(3分)游说进言的人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成功)了

解析

翻译时,要把重点词语和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出来。本题要准确翻译以下内容:①其:代词,这;甚智其子:主谓倒装。②说:游说;婴:触动;几:几乎,差不多。

考查方向

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句式一定要注意语序的调整。

易错点

对“甚智其子”“ 婴”翻译不到位。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其子和邻人之父

解析

根据前文语境“其子曰”和“其邻人之父亦云”进行判断。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在前文,因此,寻找出具体的语境是作答的关键。

易错点

不知道代词的使用规律,不能明确答题区间所在。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概括启示、观点3分,评价3分)

【相关启示、观点】:

郑武公伐胡: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要触及听者所刻意隐匿之事。

智子疑邻: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身份,要注意自己和听者关系的远近。

弥子瑕失宠:进言者要注意听者的主观爱憎,以及这种爱憎的前后变化。

解析

作答本题,可以结合文章的第一段,第一段就是作者的议论。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概括C.

解题思路

概括文章的主旨,首先要明确寓言故事的内容,其次要进行适当的引申,不能就事论事。

易错点

审题不清,忽视题目中的要求“对游说进言的人”,而仅仅是概括寓言的主旨。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3分

麦浪,麦浪

①给你讲一讲麦浪的故事吧。麦浪其实是没有故事的,我只记得有两句诗歌,“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歌平”。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诗人的诗,他们写过不少关于麦浪的诗句。有一个现代诗人写过大量与麦子、麦穗、麦浪有关的诗,有人戏称他为麦子诗人,可惜后来他卧轨自杀了。如今,村庄和麦香、黄金与白马的诗歌时代也已过去,所以就不打算和你谈关于麦子的诗歌了。

②可是关于麦浪我又能编造出什么故事来?你知道我是个拙劣的故事家,连个笑话也讲不好,可是在你告诉我你没见过麦浪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便蠢蠢欲动,想给你讲个故事。你没见过麦浪,不等于没见过麦苗,没见过麦苗,可总见过麦子吧,没见过麦子也没关系,我可以告诉你,你吃的面粉做成的食物就来源于麦子——关于麦子我只能告诉你这些了。但是麦浪的秘密你是不知道的,这让我有些神气起来,对于一个在麦田里举过镰刀的人来说,编造一点和麦浪有关的故事还是有生活基础的。

③麦浪我也仅仅见过一次。在我十几岁的一个清晨,天还没亮我就在屋内听到院子里奶奶寻找镰刀的声音。奶奶那时候老了,变得啰嗦和唠叨,她出入于东屋、锅屋、偏房、走廊,踮着小脚搬来椅子踩着够到门楼上,那些散落在各处的镰刀被她叮叮当当地扔到院子中央。院子里的自来水管响了一会儿,然后响起磨镰刀的声音,奶奶一边磨镰刀,一边埋怨镰刀锈了,才一年没用,怎么就锈得这么厉害。她还埋怨我和妹妹,这么晚了,怎么还不起床。麦子该割了,雨水刚下过,太阳太毒,再不割麦子就熟掉头了。

④我和妹妹、奶奶三个人站在了清晨的麦田边,太阳在背后大大的,还是蛋黄的颜色。大片大片的麦田中寂寥无人,奶奶开始埋怨天气,凭借她的记忆,她很有把握地认为已经到了收割麦子的好时候。可是到了麦田边,还是发现我们来早了,很多麦穗还是青色的,很多麦叶也是青色的,我想那在穗子里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麦粒,也是青色的……奶奶说,怎么办,来都来了,把麦子割了吧,麦粒已经灌完浆了,割下来放在田里晒一天,麦粒就熟了,再也不能等了,等到下一场大雨,刮一场大风,麦子就全烂在田地里了。

⑤在我弯下腰左手刚刚握住几棵茎叶冰凉的麦子时,一阵风从背后凉凉地爬了过来,紧接着像有人在背后推了我一把,我不禁站起身挺直腰来抵抗风力。我目光所及之处看到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整块麦田像海浪那样波动起来,整块麦田成了一块巨大的绿色绸子,像是有人在远处不停地用手抖动着它,而且抖这块绸子的人不止站在一个方向,东南西北都有,因为我看到麦浪在随时变换着方向,像是有个顽皮的巫婆穿着她那巨大的斗篷在麦田里左冲右突……

⑥风揭穿了麦田内部的秘密,麦浪起伏处,隐约可见各类瓢虫从麦体的中间展翅飞起,把蛋生在了麦子深处的鸟惊厥地射向了高空,在天上盘旋鸣叫,我还记得那鸟鸣叫的声音,“布谷,布谷,不哭,不哭”——这是一些更小的孩子的说法。当然,在麦子根处,也是偶尔可以见到田鼠和蛇的,这个时候就要握紧镰刀,防备它们从你的脚下窜过去。麦子本来就是有香气的,你没到过麦田,相信你也能通过想象有所了解。单纯的麦田,香气是潮湿的、浓郁的、带着一点点青草的腥气,可麦浪荡起时味道就不一样了,这香味里掺杂了一点点泥土的味道和各类虫子飞起时带来的虫体味……

⑦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麦浪的话,也许我只能用“狂野”了。你能了解一个少年站在田野中间,站在天与地中间被风吹荡着的感觉吗?那一瞬间整个世界没了别的人,也没了别的植物,他的眼睛里是大片大片的麦子在舞蹈,千千万万株麦子。它们有的粗壮,有的细弱,可在风来时它们都仿佛一下子鼓足了勇气,尽管是倒下的姿态,可仍然能令人震惊地看到它们想拔地而起的愿望。风是它们的摇滚乐呐。麦子也有疯狂的时候,那一刻它们大概忘记了自己是人们的食物,那一刻它们身上具备了某种灵性,但我相信它们不是出于即将被收割的恐惧,而是在生命最辉煌时集体参与的一次朝拜。

⑧麦浪起伏,一个少年的懵懂被惊醒,在这“狂野”的麦浪前,我觉得自己渺小得像只七星瓢虫,我摘掉了黑框的眼镜,麦田在我眼里清晰无比。麦子对我敞开了怀抱,让我看到了它们打开的内心——麦子像我一样几乎具备了脆弱和坚强两种性格,这种心灵深处的认同感,让我举着闪亮的镰刀向麦田深处走去。麦叶划动着我的裤管,纠缠着我的双腿让我行走艰难,可这阻止不了我试图在麦田里奔跑的想法,只有奔跑,才能让我感觉自己也是一株麦子。沉睡过一个冬天,被雪覆盖了一个冬天,等到春天来临,雪像眼泪一样渗到土地深处,那眼泪带来营养,麦子遇到温暖的风就会疯长起来。如果五月、六月的时候,经过风吹日晒,用手指测量,你会发现,几乎每天麦子都会以一个指头那样的速度生长,等它生长得足够高,经历过几场大风大浪之后,也就到了它生命的尽头……

⑨也许我这么说是错的,麦子的生命是没有尽头的,它在我们的身体里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我怀疑这些年吃的麦子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因为我再没从中尝出风暴的味道。随着麦浪起伏过的麦子,它的内心会更成熟和沧桑些吧……

⑩这就是我给你讲的麦浪的故事,它其实不算一个故事,因为连我都忘记了麦子什么时候成熟,什么时候收割,我们住的城市里看不到一株麦子,那些麦子在遥远的地方……

(取材于韩浩月的同名散文)

18.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拙劣:读作“zhuō lüè”,笨拙而低劣。

B蠢蠢欲动:这里可以换成“跃跃欲试”。

C寂寥:寂静空旷。“寥”第4笔是“ㄱ”。

D懵懂:形容年少无知,不懂事的样子。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作者因为一个诗人自杀导致他不得不放弃谈诗的打算转而去编故事。

B第②段,务农的经历既是作者傲视他人的资本,也是他从事创作的生活基础。

C第④段,奶奶因为记忆力衰退,所以误判了收割麦子的时间,令人十分气愤。

D第⑨段,历经风暴洗礼后故乡的麦子更成熟,以另一种方式活在我的生命里。

20.动词在描摹事物方面有独特的表达效果。请从文章⑤⑥两段中任选两个动词分别加以赏析。(4分)

21.在第⑦段中,作者用“狂野”一词形容麦浪,请依据⑤-⑦段的内容,解释“狂野”的含义。(6分)

22.文中说“麦子像我一样几乎具备了脆弱和坚强两种性格”,既脆弱又坚强,是许多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人物的经历加以分析。(8分)

(《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拙劣zhuō liè

考查方向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字音、字的书写顺序以及词义的把握,重在平时的识记。

易错点

本题的错误较为明显,一般考生能够准确选出答案。有部分考生可能对“懵懂”的意思把握不准,容易误选D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A归因有误,原文第一段为“如今,村庄和麦香、黄金与白马的诗歌时代也已过去,所以就不打算和你谈关于麦子的诗歌了”;B“是作者傲视他人的资本”理解有误,于文无据;C感情理解有误。

考查方向

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范围广,需要通读文章,把握文章的脉络、主旨以及写作特点。五选二的选择题,可以运用排除法。先通读选项,确定大体的依据,再把选项和原文仔细对比,做出排除,留下正确的选项。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是对情节的分析,只要认真阅读原文,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一阵风从背后凉凉地爬了过来”,动词“爬”,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描摹出风渐渐吹来阵阵生凉的感受。

“紧接着像有人在背后推了我一把”,动词“推”,形象地展现出风的力量和风突然而至的猝不及防。

“整块麦田成了一块巨大的绿色绸子,像是有人在远处不停地用手抖动着它”,动词“抖动”,运用比拟的手法,准确描摹出麦浪波动的情景。

“像是有个顽皮的巫婆穿着她那巨大的斗篷在麦田里左冲右突”,动词“左冲右突”,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风中的麦浪不停变换方向的景象。

“风揭穿了麦田内部的秘密”,动词“揭穿”,将风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把麦田的全部秘密由内而外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把蛋生在了麦子深处的鸟惊厥地射向了高空”,动词“射”,生动地描写出鸟飞向空中的速度之快。

“防备它们从你的脚下窜过去”,动词“窜”,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蛇鼠受到惊扰四处乱逃的样子。

解析

从语段中选出动词,如:爬、推、抖动、揭穿等等。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其表达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时注意选词准确,结合语句分析,表达效果解说准确清晰。

考查方向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炼字型的题目答题时,先准确选出词语,然后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狂野”的含义:风中的麦浪剧烈地波动起伏、左冲右突,令人震撼;麦田里活跃着各种生物,混杂着各种生命的气息,充满野性和生机;看似柔弱的麦子,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无比的勇气。

解析

作答本题,注意题目提示“依据⑤-⑦段的内容”,作答时应先从语段中找出相关句子:整块麦田像海浪那样波动起来,整块麦田成了一块巨大的绿色绸子,像是有人在远处不停地用手抖动着它,而且抖这块绸子的人不止站在一个方向,东南西北都有,因为我看到麦浪在随时变换着方向,像是有个顽皮的巫婆穿着她那巨大的斗篷在麦田里左冲右突;麦浪起伏处,隐约可见各类瓢虫从麦体的中间展翅飞起,把蛋生在了麦子深处的鸟惊厥地射向了高空,在天上盘旋鸣叫,我还记得那鸟鸣叫的声音,“布谷,布谷,不哭,不哭”——这是一些更小的孩子的说法。当然,在麦子根处,也是偶尔可以见到田鼠和蛇的,这个时候就要握紧镰刀,防备它们从你的脚下窜过去;可麦浪荡起时味道就不一样了,这香味里掺杂了一点点泥土的味道和各类虫子飞起时带来的虫体味。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文学类文本中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本,答题首先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易错点

“狂野”的含义,蕴含在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考生概括时一是可能要点不全,二是语言概括不到为,不够精当。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林黛玉是既脆弱又坚强的。她的脆弱体现在贾宝玉每次含蓄的向她表达爱意的时候,她脑子里都是一些封建思想束缚,然后就苦了;她的坚强体现在初到贾府,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他人耻笑了他去。”在表面上是到了自己的外婆家,但实质上却是寄人篱下。她也是有教养的大家闺秀,但在旁人眼中如弱柳扶风的她,却在与宝玉的相爱中,未曾退却过一步。

解析

选取的人物形象符合题目要求2分;结合故事情节分析6分(说明坚强3分,脆弱3分)。

考查方向

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能力层级为名著名篇阅读B.

解题思路

作答此类题,先确定要描写的人物,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情节分析人物的特点。

易错点

人物形象的选取不符合“既脆弱又坚强”的特点,只具有一面;分析不到位,对相关情节掌握不清楚。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