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鹤壁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

A专业化工商业城市大量出现

B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

C城市地处水陆交通要冲

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

正确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可以获得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量专业化的城市,因此C符合题意。ABD的说法均与材料无关,故答案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题思路

理解材料信息,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商业市镇的发展的情况,据此分析选项正确作答。

易错点

学生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记忆不准确,对材料不能正确的解读,导致知识与能力的不能结合。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帝王们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是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导致的

C“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的明智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是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决定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观点强调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考虑,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所起作用不同,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更是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A、C说法有误。“重农抑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时统治者为维护自然经济而作出的必然选择,在自然经济未占主导地位前并未推行,故D项说法有误,B说法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政策

解题思路

材料说的是古代经济政策实行的必然性,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必然选择的结果,据此分析答案。

易错点

对材料的信息解读的不准确,导致因为错误理解材料而做错该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7.明代时,“河间(今属河北)行货之商,皆贩缯、贩粟、贩盐、铁等。贩缯者,至自南京、

苏州、临清;贩粟者,至自卫辉(今属河南),并天津沿河一带;贩铁者,至自沧州、天津;贩木植者,至自真定;冀诸贩瓷器、漆器之类,至自饶州、徽州。”这表明( )

A抑商政策松动促进长途贩运贸易

B商品交换突破地方市场限制

C经济发展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D手工业的区域分工相对平衡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无法推断明代抑商政策松动,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长途贸易的发展,商品交换突破地方市场限制,故B项正确;长途贸易的发展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项错误;长途贸易的发展反映出手工业的区域分工不平衡,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商业

解题思路

多读几遍材料,对材料进行准确的分析,理解材料意思,材料中的“贩缯者”“贩粟者”“贩铁者”经商范围是答题的关键信息。

易错点

读不懂材料,不能对材料准确的分析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8.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虽离家不计也。”这段材料揭示了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经济领域哪一本质问题( )

A人们为了生计背井离乡

B外国商品输入冲击传统自然经济

C中国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

D中国工人的工价很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说明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工人多,工价低,即便如此,“远方”之谋食者仍不断进入城市。这是因为外国对华的经济入侵使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选B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题思路

因为自然经济解题,中国出现了大量的自由劳动者,造成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工价比较低。

易错点

学生对教材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好,不能灵活运动,导致不能正确的分析材料是错选的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0.下面是芜湖1877年正式开关后历年贸易额的统计情况表(单位:海关两)从中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芜湖(      )

A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

C进出口贸易额总体增长较缓慢

D对外贸易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在 1877—1899 年芜湖开关后输入额、输出额、总额和指数都出现了较大的增 长,这说明芜湖地区的对外贸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方的侵略加深,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的原料输出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故A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题思路

多读几遍材料,对材料进行归纳,找到发展的趋势或者规律进行作答。

易错点

学生读不懂材料数据信息,不能概括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

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三个重要阶段,故B处填写铁犁牛耕, 古代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经历了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解题思路

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理解材料中的示意图的内容,准确的填写。

易错点

基础知识学生掌握的不好,对图表信息理解的不到位,容易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4.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计7000吨或10000吨”,说明当时中国商品在海外畅销,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故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商业等

解题思路

熟练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对教材的知识准确的分析,同时多读几遍材料,避免看错或者是遗漏信息。

易错点

材料信息较多,学生对材料把握的不准确,不全面是做错的一个原因,另一个方面,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也较多,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不全面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B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C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D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近代社会中国产业结构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A项错误;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是在新中国土改时,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实际上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中国近代生丝、茶叶出口比重下降,是因为日本、印度等国生丝、茶叶的竞争力加强,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的经济

解题思路

熟练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明白材料中的现象的原因是世界市场的发展,印度等国相关产品的发展冲击了中国的市场。

易错点

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动的情况不能准确的把握,对材料的现象不能分析其背后的因素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6.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的信息说明徽州富商比较注重农业观念,故本题选择A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商业

解题思路

材料中的“田少而值昂”出现的原因学生应该知道是土地交易频繁造成的,反应的是徽商经营观念的问题。

易错点

学生因为对教材的基本知识掌握的不熟练导致看到材料中表述的现象无法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9.1866年,左宗棠向清廷上奏,他认为“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我国家建都于燕、津、沽实为要镇。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为此,他主张( )

A建立海军,加强海防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实业救国,保护商贸

正确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和“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 藩篱竟成虚设, 星驰飚举, 无足当之” 可知建立海军, 加强海防,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加强海防的重要性,并未说明“师夷长技以制夷”, 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实业救国,保护商贸,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

解题思路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学生如果不能注意到,很容易错选。

易错点

读不懂材料,理解不了材料信息导致错选B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1.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驻外使臣发回的上奏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从1903年开始,驻外领事与商务委员会陆续从海外寄回了大量的商务报告。这种变化表明( )

A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B传统经济政策变化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实业救国已成共识

正确答案

B

解析

19世纪后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陆续发动一些列对华侵略战争,中国逐渐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深渊沉沦,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也在加强,与材料题干时间限定不符,故A项错误;20 世纪初期, 清政府着力关注海外经济政策走向,说明清王朝本身在调整国内的经济政策,意图增进本国的经济实力,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故B项正确;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在沿海产生,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已成社会共识,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传统经济政策的变动

解题思路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传回了大量的海外关于商业的报告,折返回应了当时清政府已经关注国际经济形势,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易错点

对材料的关键信息把握的不准确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4.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 )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材料“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番舶凑集,居民成市”反映了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商业

解题思路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番舶凑集,居民成市”。

易错点

对材料进行准确的解读是做题的关键,学生找不到关键信息或者是看不懂材料是做错的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6.到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者所有的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使用和管理,原来意义上的企业真正成为附着在行政体制中的“单位”。这反映了我国工商业( )

A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出现

C公有制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国家资本主义占优势地位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1956年底……全部转归国家使用和管理……”可知,当时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建立起公有制经济体系,所以答案选C,排除D;材料并没有涉及国营经济,排除A;在1953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说法有误,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需要注意两点,一个是材料时间,一个是材料的关键信息“原来意义上的企业真正成为附着在行政体制中的“单位””。

易错点

学生对建国后特别是三大改造后的经济领域的变化缺乏正确的认识或者是基本知识没有掌握,从而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7.2003年,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家启动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举措。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

A推动乡镇企业稳步发展

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D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正确答案

C

解析

分析材料,这一培训规划能直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故选C。B、D属于与设问无直接关联的选项;A项乡镇企业发展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之一,从属于C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体制改革

解题思路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深入进行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等十分必要。

易错点

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的现状缺乏认识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8.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此时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全面抗战期间,故排除D项;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晚于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1945年),故排除B项;由题目中的信息“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可知毛泽东主张效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故排除A项。所以答案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中共七大

解题思路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主导同时包括私有成分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易错点

学生对新民主主义等概念理解不清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9.1961年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表明( )

A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露端倪

C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

D工业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提到,1961年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经济困难时期,大跃进工业建设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无关,故A项排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1978年后,故B项排除。国民经济结构实施调整不仅仅是压缩人口下乡,故D项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解题思路

材料中的时间说明是我国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根据材料的内容很容易准确选择。

易错点

材料的时间和具体信息学生没有关注到或者是不能理解是做错的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2.在上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1929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筑路计划。无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最后拆城计划被迫停止。这一事件反映了( )

A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遇到阻力

C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激烈

D无锡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但“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这直接表明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故选A。B时间始于1935年,排除;C当中无法体现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材料也无法得出D结论,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三民主义

解题思路

材料的关键词是“总理遗嘱”,说明该题和孙中山的思想有关;材料的中心思想是经济建设,说明是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

易错点

解答此题需要具备的两个能力学生没有掌握,一个是材料中的关键词的查找,一个是材料信息的概括和归纳。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3.据苏南地区某些方志记载:自光绪初年至20世纪20年代,“邑人服装朴素,大率多用土布及绵绸府绸”。到40年代末,“旧时农隙之时,均纺纱织布,除供一家衣着外兼以出售,协助家用,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 )

A工业化导致苏南农村的贫困

B土布业与商品市场共同发展

C近代工业的影响主要在城市

D自然经济没有受到洋货冲击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未体现苏南农村的贫困,故A项错误;根据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可知苏南地区近代工业和自然经济并存,共同发展,故B项正确;根据机器纱布盛行可知近代工业对农村地区也有影响,并且材料未涉及对城市的影响,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题思路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答题的依据,关键信息是“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

易错点

对材料信息提取不准确或者是不能看懂材料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5.1935年11月4日,即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的第二天,英国驻华大使在英国法律授权下,公布“国王规章”,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规定英国在华侨民要接受法币以代替白银和银元。英国政府这些举措( )

A表明了英国政府认可中国法币改革的态度

B说明英国试图转嫁经济危机带来的的冲击

C阻止了日本操纵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图谋

D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陷入绝境

正确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此时英国的世界经济优势已不复存在,故A项错误;“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规定英国在华侨民要接受法币以代替白银和银元”的信息说明英国政府支持中国的法币改革,故B项正确;此举措只是说明英国对中国货币改革态度,看不出“阻止了日本操纵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图谋”的信息,故C项错误;币制改革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币改革

解题思路

材料“规定英国在华侨民要接受法币以代替白银和银元”说明英国认可了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

易错点

材料类的选择题应该依据材料进行解答,学生对材料的信息不能分析是做错的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0.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即体现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引进外国资本主义的诸多顾虑,A项在时间上最早。BCD三项均是在1978年改革之后,不符合题干材料“最开始引进外国资本主义时的顾虑”,排除。故正确答案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体制改革

解题思路

材料“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说的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之初讨论的问题。

易错点

学生不容易把握材料中的信息出现的时间,容易错选D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5.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鹎,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载反映了( )

A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B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

C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D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

正确答案

B

解析

题干所述只是“乡人某”应用西方科技的个例,无法得出西方科技在农村广泛应用,故A项错误;《时务报》登载“乡人某蓄鸡鸭……必携射光机器”,意在宣传推广这一技术,故B项正确;《时务报》记载的是国人应用西方科技的情况,与维新思想宣传无关,故C项错误;由题干得知,当时能够应用西方科技还只是少数,并不普遍,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

解题思路

多读几遍材料,找到材料的主旨意思是做题的关键,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传媒报道了采用近代方式养鸭的技术。

易错点

学生缺乏对材料的概括能力,读不懂材料是做错的重要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9.维基百科上说:“(英国的大制造商)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 )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正确答案

A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梦想成为现实,与其说是瓦特的蒸汽梦想倒不如说是博尔顿的“发财”梦想,所以说,这本质上体现了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

解题思路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博尔顿利用瓦特的成果申请专利获得经济利益。

易错点

学生不能准确的提取材料的信息是造成做错的重要的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3.撒切尔夫人在蝉联首相之后说:“在头两个任期里,现政府砍断了束缚着格利弗的数千条绳子中的许多条。这一切都要求对政府的作用加以限制,但是在那些限制以内,政府必须具有决定权。”下列措施与撒切尔经济政策一致的是( )

A动用赤字财政、适度通货膨胀等手段

B弱化政府对私营部门的调控措施

C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

D增加政府开支,降低税率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现政府砍断了束缚着格利弗的数千条绳子中的许多条”“求对政府的作用加以限制”表明要限制政府的作用。所以答案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解题思路

战后资本主义几次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是重点知识,需要掌握,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

易错点

学生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进行调整的内容不清楚,对材料理解不准确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1.《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的作者陈宝森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依据材料含意,面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全球化,中国政府( )

A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全球化大潮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材料的时间和当时的背景,材料涉及到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此时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应对全球化的趋势,故B项正确;A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CD项是在21世纪初期;ACD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体制改革

解题思路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前提,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进一步使得中国的经济走向国际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易错点

对材料所涉及到的背景不了解,不能进行中外历史的联系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2.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园。而在整整30年前,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动画形象首次踏上中国大陆,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引进美国动画片。30年前的这一举措反映出( )

A中美文化互动更加频繁

B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

C中外文化交流障碍消除

D对外开放触及文化领域

正确答案

D

解析

“首次中国大陆之旅”反映出中美文化互动还不够频繁,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B错误;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中外文化交流障碍不可能消除,C错误;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美国卡通明星的到来反映出中美交流触及文化领域,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

解题思路

注意材料涉及到的领域是文化领域,外国文化进入中国市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缺乏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无法准确提取材料的信息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3.民国三十六年结婚证上证词:“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下列对这张西安政府机关刊印的结婚证评论正确的是( )

A用语明显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B体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性

C语言文雅遭到日军敌视和查禁

D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颁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目中“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说明新式结婚的特点,体现婚姻制度的进步性,B正确;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A错误;材料中看不出日军的侵略信息,C错误;材料中是西安政府,不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题思路

仔细的阅读材料,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提取材料主旨,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婚礼的文明化、西式化。

易错点

学生读不懂材料是做错的重要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4.1878年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出任驻英法公使,出行前与法国沟通,提出公使女眷只能跟对方的女宾往来,不与对方男宾握手、同宴,指出这是中国“名教攸关”。法方表示接受,眷属往来,敬礼有加,而绝不干预跳舞宴会。这主要反映出( )

A中国外交官对西方礼节缺乏了解

B政治斗争决定中外礼仪

C中外文化冲突中的“求同存异”

D纲常名教扼杀女性独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曾纪泽提出公使女眷“不与对方男宾握手、同宴”表明他知道西方有握手、同宴的礼节,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外交礼仪而非政治冲突,故B项错误;中方基于文化习惯提出女性方面的礼仪,法方表示接受,这是在中外外交礼仪冲突下的“求同存异”,故C项正确;中方女眷不与法方男宾握手、同宴表明中国女性不独立,但这并非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题思路

多读几遍材料,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和主旨意思,材料说的是中外礼节的不同已经相互的包容。

易错点

学生缺乏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找不到材料的核心思想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6.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一些中国史研究者尝试以这种视野审视中国历史,撰写了《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等著作。下列史实中,最能印证材料这种“视野”的是( )

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信息“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材料涉及的是文明史观,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B、C两项体现的是竭力维护本国权益,不符合文明史观范畴。D项属于革命史观,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早期殖民扩张等

解题思路

从材料可以看出,材料涉及到的史观是文明史观和全球化史观,据此分析符合题意的选项。

易错点

学生对史观类型的试题不明白,搞不清常考的几种史观的内容和特点是做错的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7. 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正确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18世纪早期”,圈地运动发生在14、15世纪,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排除C、D项;题干反映了英国小城市的发展,地区间的分工没有体现,排除A。“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说明了英国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故选择B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

解题思路

材料重点说的是英国的乡村和市镇人口的增加,这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条件。

易错点

学生对教材中的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记忆的不准确或者是不能灵活的运用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8.詹姆斯·密尔(James Mill)和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这说明( )

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关系

D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詹姆斯•密尔和约翰•密尔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可以得出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说法错误,排除A;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已经开始了殖民扩张,排除B;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盛行,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故C正确;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排除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

解题思路

材料重点讲的是密尔父子,他们既是自由主义者,又是殖民主义者,认为殖民统治带给了英国先进的生产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的关键信息提取不准确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2.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它反映了美国政府( )

A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

B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

C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斯同盟

D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1934年”、“ 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反映了美国企图通过低关税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恢复自由贸易,材料未涉及,故B项排除。1934年反法西斯同盟未形成,故C项排除。1945年经济危已经结束,故D项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解题思路

材料主要的信息是其他国家对美国产品做出让步,美国给予其他国家的产品低关税,这是互惠的措施,但是美国可以通过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相互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易错点

读不懂材料,对材料信息不能准确的分析提取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4.1933年5月27日,美国通过了证券法。该法仿照英国公司法,授权联邦贸易委员会监督新证券的发行,要求每次发行新证券时必须附有有关财务信息的说明书,并规定公司的董事们在提供假信息时负民事和刑事上的责任。其主要作用是( )

A约束金融大亨的权力

B保证金融交易的秩序

C抑制证券投机的行为

D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

正确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的主题是强调对证券业的监督,并不是约束金融大亨的权力,故A 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管,主要是保证金融交易的秩序,故B正确;抑制证券投机实际上是为了保证金融交易的秩序,故C项不是主要作用;《证券法》是要保护投资者利益,不仅仅是保护中小企业,故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一是要关注材料中的时间,另一个是内容信息,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的信息把握不准确,看不出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措施,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5.英国1967年修订的《农业法》规定:合并小农场时,政府对愿意放弃经营的小农场主可以发给2000英镑以下的补助金,或者每年发给不超过275英镑的终身年金。为了实施土地开发权国有化而进行国家强制购买时,政府必须向丧失开发权的土地所有者支付补偿金。以上材料最能反映的是( )

A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覆盖全面

B英国重视土地流转中的利益补偿

C英国土地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

D英国发展混合经济缓解经济危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仅涉及土地政策,没有提及“福利国家”,也不能反映“全面”,故A项错误;无论是“合并小农场时”、还是“为了实施土地开发权国有化而进行国家强制购买时”的政策都强调在土地国有化的过程中补偿失去土地所有权的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信奉凯恩斯主义,实施国家干预政策,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20世纪60年代是英国等西方国家迎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战后对经济的调整

解题思路

此类的问题要依据材料进行回答,要充分的理解材料的意思,找到材料的主旨信息。

易错点

读不懂材料的信息,不能对材料信息进行概括,提取不出中心思想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0.二战后50至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发生的平均周期越来越长,与此同时,危机持续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所造成的破坏力也大大下降。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B第三产业的兴起

C福利国家的普通建立

D知识经济的兴起

正确答案

A

解析

紧扣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二战后50至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宏观调控,积极干预国家经济,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相符合。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解题思路

材料的时间是答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另一个因素是危机造成的破坏越来越小,说明政府的作用在加大。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中出现的现象的背景不清楚,无法对材料进行分析导致误选C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1.“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

A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正确答案

A

解析

1973 年美元贬值主要是受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影响而采取的经常措施,美元贬值提高了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美国商品的出口,故A项正确;美元贬值会导致美元对黄金的汇率发生变化, “固定”表述错误;故 B 项错误;目的是维护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与刺激国内市场无关,故 C项错误; 1973 年美元贬值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影响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解题思路

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应该掌握,知道美元贬值的目的等内容,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同时要读懂材料,明确材料中要求的比较内容。

易错点

学生读不懂材料,没有掌握材料中的美元两次变化的原因,缺乏比较能力是做错的重要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6.苏联2000万农户中原来大约有四分之一农户不养奶牛,到1959年,几乎每个农户都养了奶牛,此外。城镇居民还养了350万头奶牛,全国牛奶产量明显增加。几年内,羊的头数增长了一倍、猪和家禽的数量也大大增加。这主要是基于赫鲁晓夫时期( )

A鼓励农民进行自主创业

B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和调整

C冲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D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到1959年,几乎每个农户都养了奶牛”、“羊的头数增长了一倍、猪和家禽的数量也大大增加”等,抓住题干时间段,此时期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材料揭示的就是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D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农民自主创业、广泛的改革和调整,排除AB两项;C项本身错误,始终没有冲出斯大林模式。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赫鲁晓夫的改革

解题思路

材料说的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情况,首先应该知道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和特点,同时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

易错点

读不懂材料,对材料的信息不能概括归纳,提取不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7.《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这表明( )

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

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由“20 世纪 20 年代”“社会主义商店”和 “私人商店”并存可知,当时苏俄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而 “社会主义商店”常被人认为 “不如私人商店”说明私营经济发展迅速、 市场竞争激烈, 但并不涉及削弱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

解题思路

熟练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知道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认真分析材料,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进行作答。

易错点

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内容没有掌握导致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从而作答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8.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的是( )

A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

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

D模式4 ——欧洲联盟

正确答案

C

解析

依据模式1中的“货币统一”可判断出是欧盟,故排除A项;由模式2中的“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可判断出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故排除B项;亚太经合组织由于各成员国差异较大,因此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自主自愿的原则,故模式3为亚太经合组织,所以C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开创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区域合作关系,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区域经济集团化

解题思路

熟练的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知道几个代表性的区域集团的特点。

易错点

学生都不懂材料,不能从材料中找到各个模式的相同点,没有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分不清各个组织的特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9.[美]迈克尔·郝德森在《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中认为“‘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的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胜出的原因不包括( )

A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B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在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C通过关贸总协定,主导国际贸易

D建立北约组织,发动针对苏联的冷战

正确答案

D

解析

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西欧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 是二战后美国经济上霸主地位的体现,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故A项正确;1944 年,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以美元为核心 的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体系,对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演进中的胜出起到了促进作用,故B项正确;二战后,美国通过关贸总协定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体系,有利于美国的对外贸易,对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演进中 的胜出起到了促进作用,故C 项正确,因此ABC项不符合题意;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不是美国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故D 项错误,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

解题思路

材料问题问的是美国经济在与盟国相比胜出的原因,选项D项是政治方面,且说的是与苏联的关系。

易错点

学生读不懂材料,不能明白材料的中心思想和问题问的到底是什么,导致错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40.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正确答案

A

解析

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模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且两者都不符合“世界财富”这一信息,故可以排除B项和D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解题思路

注意材料的时间是战后的1948年,此时美国维护自己的经济优势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易错点

学生读不懂材料,不能概括归纳材料的主旨信息,导致错选。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4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徽商在鼎盛时期散布于全国各地,以致有“遍地徽”之说。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徽商有的从事长途贩运,有的落户异乡就地从事交易活动。明初,朝廷在延边驻兵,为解决军粮问题,号召商人输粮于边,率先响应。清乾隆年间,徽商吴鹏翔贩运川米沿江东下,恰逢汉阳灾荒,他低价抛售川米帮当地百姓度过难关。徽商赚钱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输资回乡办教育,让后代读书。在他们的资助下,书院众多,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学术更加繁荣。

——摘编自何定俊等《徽商历史作用初探》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商人组成商业公司,当时出现的“孔佩尔”和“毛恩”股份集团,阿尔贝蒂、佩鲁齐和美第奇等大银行和大公司是杰出的代表。当时商人群体中流行的格言是“尽量不要使你的钱成为死钱”,“行动迅速是财富的母亲”。西欧商人为了国际贸易的便利,组织商业公会,建立国际市集和国际市场。文艺复兴中后期,西欧商人积极参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等重大历史事件,充当了西欧封建庄园体制的挑战者和掘墓人。

——摘编自陈华东《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商人》

4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徽商与西欧商人的经营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10分)

4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如何看待徽商与西欧商人的社会作用。(9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徽商以血缘为纽带,宗族化管理;奉行“儒道经营”(急公好义、赈灾济困);经营范围侧重于国内贸易。(3分)

西欧商人公司化经营;奉行牟利、实用的理念;经商范围侧重于国际贸易。(3分)

原因:中国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国家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影响等。(1.5分)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古典文化的影响等。(2分)

解析

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徽商保持着……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得出徽商以血缘为纽带,宗族化管理;根据材料一“有的从事长途贩运……吴鹏翔贩运川米沿江东下”得出徽商经营范围侧重于国内贸易;根据材料一“低价抛售川米帮当地百姓度过难关……回乡办教育”得出徽商奉行“儒道经营”。根据材料二“组成商业公司……阿尔贝蒂、佩鲁齐和美第奇等大银行和大公司是杰出的代表”得出西欧商人公司化经营;根据材料二“商人群体中流行的格言……‘行动迅速是财富的母亲’”得出西欧商人奉行牟利、实用的理念;根据材料二“为了国际贸易的便利……建立国际市集和国际市场”得出西欧商人经商范围侧重于国际贸易。第二小问原因:(徽商)可从中国的宗法观念分析徽商的宗族化管理,从明清儒学思想角度分析徽商的社会责任感,从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经济形式、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分析商业贸易范围有限;(西欧商人)根据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等信息得出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的作用,可从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来分析西欧商人的经营特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商业和西欧商品经济

解题思路

多读几遍材料,真正读明白材料的中心思想,对材料的信息进行分解,提取,并以此分析徽商与西欧商人经营特点形成的原因。

易错点

读不懂材料,不能找到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主旨,不能根据材料信息进行概括和归纳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看待:应该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待两个商人群体的社会作用。(1分)

明清微商:冲击了抑商政策和世俗观念;推动了商品流通和市镇繁荣;对国家稳定和赈灾济困起过重要作用;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3分)但是,最终未能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 (1分)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商人:促进经营方式的转变;推动了新航路开辟;推动了重商主义的形成;促进文艺复兴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冲击封建统治,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4点,4分)

解析

应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从赈灾救济、资助教育、促进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等方 面分析徽商的作用,从促进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社会转型等方面分析西欧商人的社会作用。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徽商与西欧商人的比较

解题思路

材料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进行作答,要求真正的读懂材料,能够准确的提取材料讲的主要内容,同时根据对材料的分析,进行徽商和西欧商人的比较。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信息不能准确的把握,没有真正的看懂材料,同时缺乏比较问题的能力,导致答案偏离问题的要求或者是遗漏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创造生活。

材料 在“1.0”(1492~1800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国家;在“2.0”(1800~2000年), 推动力来自企业;在“3.0”(2000年后),推动力则来自个人。

——【美】托马斯· 弗里曼 《世界是平的》

43.根据材料,在“1.0”“2.0”“3.0”三个时代中任意选取一个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如果只有观点,没有论述和史实不给分,每个时代给6分,其中观点论述2分,史实论述4分,至少要有两个史实)

时代一:在“1.0 时代”(1492~1800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是国家政府

观点表述:“1.0 时代”资本主义还没有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限,资本的海外扩张主要借助国家(政府或王室)。(2 分)

史实论证:①15世纪末16 世纪初,在西、葡王室的支待下,新航路得以开辟,世界各地区的孤立状态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 分)

②16~18世纪,英、法、荷加入殖民扩张行列,组建有政府背景的殖民公司,争夺海上霸权,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2 分)

时代二:在“2.0”时代(1800~2000 年),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企业。

观点表述:在“2.0”时代,两次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跨国企业资本雄厚,全球渗透,企业成为全球化的主要推手。(2 分)

史实论证: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机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向世界各地输出商品,拓展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问,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经济生活,鼓动列强对外扩张,瓜分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二战后,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性的生产和资本流通,世界经济联系更为密切,有力地推动了个球化。

时代三:在“3.0”时代(2000年后),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个人。

观点表述:“3.0”时代是信息社会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信息传递与商品交易,融入全球化浪潮,成为全球化的推手。(2 分)

史实论证: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个人利用互联网分享信息、共享资抓,促进信息全球化。(2 分)

②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促使个人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经济往来,贸易谈判,促进经济全球化。(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所谓的“1.0”“2.0”“3.0”三个时代其实就是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从最开始的世界市场的开拓,逐步形成,最终形成到后来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等等一系列过程,我们需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分析不同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掌握不同阶段的特点,我们很容易的进行回答类似问题。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全球化

解题思路

要根据材料的要求,提炼材料的观点,根据观点,结合历史史实进行分析。

易错点

一是对材料没有真正的看明白,对问题没有仔细的分析,导致回答问题偏离要求;二是没有对观点进行分析,没有试论结合。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72年,李鸿章筹备创办轮船招商局之初,面临缺钱少人的困境,提出“官督商办”的企业制度,……唐廷枢、徐润及郑观应等著名买办相继入局,投资并致力于公司的经营,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招商局在李鸿章的大力扶持下,先是靠漕运业务保证了公司的基本运作,又得到朝廷的低息贷款,再加上唐廷枢等人的精明管理,……迫使美国旗昌洋行,英国太古洋行,与轮船招商局联手订立了“齐价合同”,垄断航运业务。”……在百年现代化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六次重要的“国进民退”事件,(经济学语汇,一般表现为国有经济在某一或某些产业领域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民营企业在该领域市场份额的缩小)1884年的轮船招商局事件乃是第一起。……从1886到1911年,招商局轮船净增吨数为17953吨。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1885年日本政府推动三菱会社与共同运输会社合并,成立实力更强大的能到远洋去竞争的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日本政府每年向其颁发的补助金增加为88万日元。

《日本邮船会社章程》第三十六条规定:“股东如认为正、副社长和理事的行为不适宜,可由股东总人数的十分之二以上、股份总数的十分之三以上的同意,经农商务卿批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如能得到出席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股本总额的半数以上的同意,即可做出罢免决议上报。” ……1886年时日本邮船会社有船只62只66715吨,到1911年时达到70只287078吨……明治政府规定从一九一一年起整个日本沿海航行只对日本轮船开放,外轮不准参与。

——《日本邮船株氏会社五十年史》整理

4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日两家航运企业经营发展的异同。(9分)

45.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家企业对本国近代化进程主要影响的异同。(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同:股份制经营;垄断经营;政府扶植;受政府督导;近代企业 (共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异:在企业性质方面,邮船会社属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轮船招商局是封建性质的近代企业;在发展速度上,邮船会社发展速度较快,轮船招商局后期发展相对缓慢;在经营和管理方式上,邮船会社的股东有较大经营自主权,以排外为主,轮船招商局由政府主导,中体西用,既排外也排内。(共6分。每点2分)

解析

第一小问相同,分别从材料一“近代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在李鸿章的大力扶持下,先是靠漕运业务保证了公司的基本运作,又得到朝廷的低息贷款,再加上唐廷枢等人的精明管”和材料二“股东如认为正、副社长和理事的行为不适宜,可由股东总人数的十分之二以上、股份总数的十分之三以上的同意”“1885年日本政府推动三菱会社与共同运输会社合并”可以看出,两者均为政府扶持的产物,均采用了股份公司的形式,采用近代的管理形式等内容;第二小问不同,可从两者企业性_质、发展方式、发展效果等方面对比即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交通的发展

解题思路

多读几遍材料,明白材料的信息,准确的对材料进行概括和归纳,提取重要信息形成答案。

易错点

没有对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没有真正的看懂材料导致不明白材料的主旨是什么,回答往往偏离材料问题的要求。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影响:相同:促进了中日航运业的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2分)

不同:轮船招商局压制了中国航运业民间资本主义发展,官督商办制度成为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并未实现洋务运动国富民强的目的。邮船会社有利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升了日本航运业国际竞争力。(4分)

解析

相同可从近代企业对中国、日本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保卫民族经济的角度作答;相异可从中国“百年现代化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六次重要的“国进民退”事件,1884年的轮船招商局事件乃是第一起”可得出因为其垄断性阻碍了民间资本的发展,同时也无法让中国实现富国强兵,而日本“1886年时日本邮船会社有船只62只66715吨,到1911年时达到70只287078吨”可得出它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本国民族经济的实力。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交通的发展

解题思路

材料类的试题解答的关键是看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信息,同时应该具有一定的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

易错点

学生没有真正读懂材料,不能正确的概括材料的信息是做错的一个方面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学生缺乏比较的能力和分析的能力。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