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遵义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 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这就是说( )

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

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

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

正确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看,郡县制的推行是服务于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是历史发展决定了的。A项正确。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朝议制度,故排除B。材料只能说明这场分封与郡县的争论,并不能真正决定二者的存废,故排除C。春秋战国时期郡县的设置已经存在,故排除D。故选A。

考查方向

秦朝的政治制度。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体现的本质可以直接得出结论。再结合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

易错点

由于对郡县制的演变历史不清晰误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如有犯者,科为勅罪,兼须重罚。”《唐律疏议》载:“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徙一年。”这反映出唐代( )

A律法内容十分严苛

B商业的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

C抑商制度已经废弛

D仍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唐会要》和《唐律疏议》相关内容明显可知D正确。相关法律还未达到十分严酷的程度,故排除A。材料与社会习俗无关,故排除。C说法错误,故排除。

考查方向

古代城市商业发展情况。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相关信息结合唐朝城市商业发展的情况可以得出结论。错误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排除。

易错点

依据题干法律的表面现象误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明朝政府禁止民间织造龙凤、蟒、飞鱼、斗牛等图案,违者“工匠处斩,家口发充边军”:同时也禁止民谣“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违者首犯凌迟,籍其家产。以上规定的目的主要是( )

A抑制民间手工生产

B维护专权统治权威

C确保外贸商品质量

D保证政府利益垄断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显示政府禁止民间生产象征统治者权威的手工产品,体现出统治者维护专制权威的目的。故B正确。ACD均是次要因素,故排除。

考查方向

古代手工业发展情况。

解题思路

正确解读材料主旨得出结论。A属于表面现象,故排除。CD是次要因素。

易错点

没有正确解读材料主旨误选属于表面现象的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4.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初的雅典公民,要想提高自己的等级位次,其最直接的途径是( )

A迅速积累财产

B锻炼演讲水平

C提高军事才能

D培养参政意识

正确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雅典,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根据财产的多寡,吧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力也越大。故A正确,排除BCD。

考查方向

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解题思路

本题结合梭伦改革的内容可以直接得出结论。BCD均很容易排除。

易错点

本题错误选项的干扰性不强,没有明显的易错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5.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括动家和冒险家。材料表明“新教育”( )

A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

B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

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D反映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

正确答案

D

解析

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不能算作是通才教育,故A项错误;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不是材料反映信息,故B项错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文艺复兴宗旨,故C项错误;材料中“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括动家和冒险家”信息体现资本主义的时代发展的需要,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文艺复兴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括动家和冒险家。”可知教育家的指导思想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再结合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

易错点

对文艺复兴的原因和表现区分不清误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6. “美利坚生来便包罗万象……合众国全境土质不一,气候参差,可说国中有国;因而任何事情,若只定一条法则,都不足以概括全局。”美国1787年宪法中与此种特点相适应的原则是( )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

D中央集权

正确答案

A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国中有国”,说明各州情况差异很大,1787年宪法因此规定了联邦制原则,既从根本上统一了国家,又照顾了各州的差异性。故A正确。B涉及的中央的政治制度,故排除;民主原则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D说法片面,故排除。

考查方向

美国的政治制度。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联邦制进行正确分析。依据联邦制具有两面性即可初步得出正确选项A。再结合所学知识排除BCD。

易错点

由于对联邦制和中央集权的区别不清楚误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7.《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正确答案

A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式的平均主义,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为彻底摧毁地主所有制,消灭地主剥削,废除农业生产中封建的荆棘,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也是当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故A正确。BCD说法错误,故排除。

考查方向

《天朝田亩制度》

解题思路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应从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客观的积极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

易错点

由于对《天朝田亩制度》相关规定的表面现象的迷惑误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8.晚清岳麓书院斋长宾凤阳曾说: “专以异说邪教陷溺士类,且党与蕃众,盘踞各省。吾湘若 仍听其时务学堂,是不啻聚百十俊秀之子焚而坑之,吾患中国之患不在强邻之窥逼,而在邪说之 诬民也。 ”据此言论可得出 ( )

A宾凤阳反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B时务学堂严重破坏湖南地区的教育

C湖南在当时属思想保守落后地区

D宾凤阳并不赞同康梁维新变法思想

正确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吾湘若 仍听其时务学堂,是不啻聚百十俊秀之子焚而坑之,吾患中国之患不在强邻之窥逼,而在邪说之 诬民也。 ”可知宾凤阳并不看好维新变法思想,故D正确。A不是题干主旨,故排除。BC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故排除。

考查方向

维新变法思想

解题思路

对材料“吾湘若 仍听其时务学堂,是不啻聚百十俊秀之子焚而坑之,吾患中国之患不在强邻之窥逼,而在邪说之 诬民也。”可以直接得出结论。再结合所学知识排除

易错点

对题干主旨分析不清误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9. 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 )

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

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

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

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正确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可知古代男女有别的传统观念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可知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日益便利发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D。

考查方向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解题思路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体现的本质进行正确解读。再结合知识排除错误选项。

易错点

误选属于表面现象的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0.“美国是自由世界的核心,民主的保护神,人民的朋友,专制者的敌人。所有封建专制统治者都把美国当眼中钉。美国是人类社会的成功模式的榜样!——毛泽东,□□□□年7月4日 《新华日报》”。以上言论可能出现于(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中美建交前夕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美国是自由世界的核心,民主的保护神,人民的朋友,专制者的敌人”“毛泽东,□□□□年7月4日 《新华日报》”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可美国,认为美国可以保护民主制度,当时主要是为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故B正确。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是与中共为敌的,故排除C。中美建交是1979年,而毛泽东是1976年逝世的。故排除D。故选B。

考查方向

抗日战争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毛泽东言论目的进行准确解读。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前,中美关系相对较好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据此可得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由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误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提到,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2012年收录的部分新词汇,反映了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故排除。

考查方向

解读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词汇的不断出现均与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有关,据此可以得出结论。ABD均不能完整体现题干主旨。

易错点

受“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等词汇的影响误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1.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央开展了(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正确答案

B

解析

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商品粮及工业原料的需要,农民的购买力限制了工业品市场。所以1953年开始,中国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上了农业合作化道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农村建立起来。故B正确。A在1953前已基本完成,故排除。CD出现在1958年后,故排除。故选B。

考查方向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结论。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排除其他错误选项。

易错点

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区分不清误选C。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产阶级所构建的国家模式,不论是君主立宪式还是共和式,往往利用了封建社会原有的国家机器。

——摘自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

15.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提取材料观点并进行论述,也可以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条理清晰)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示例1:

观点:旧的国家机器在资产阶级进行政权建设中有一定的延续性。(3分)

论述: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之间相互妥协,在限制君主权力的基础上保留了君主,对内阁与议会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新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6分)

结论:所以,资产阶级所构建的国家模式一定程度利用了封建社会原有的国家机器。(3分)

示例2:

观点:旧的国家机器在资产阶级进行政权建设中未必具有延续性。(3分)

论述:法国在革命前是一个君主专制较为浓厚的国家,法国通过艰难曲折的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以法律保障了共和制度,第三共和国确立以后,政党政治也开始出现。而共和制度、政党政治是法国专制社会中所不具备的。(6分)

结论:所以,资产阶级在构建国家模式的过程中不会利用封建社会原有的国家机器。(3分)

解析

本题系开放性试题,题干要求:可以提取材料观点并进行论述,也可以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因此,首先要对材料进行理解,提取材料观点。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政体都利用了原有的封建国家的国家机器。因此观点是旧的国家机器在资产阶级政权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然后对观点进行探讨。赞同反对均可。如果赞同,可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特点和历程进行分析。如果反对,看从法国共和体制确立的特点与历程进行分析。就赞同示例如下:观点:旧的国家机器在资产阶级进行政权建设中有一定的延续性。论述: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之间相互妥协,在限制君主权力的基础上保留了君主,对内阁与议会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新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结论:所以,资产阶级所构建的国家模式一定程度利用了封建社会原有的国家机器。

考查方向

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先依据题干信息得出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条理清晰。

易错点

观点不明确或论据严重缺失。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50年代,清王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又遭到太平天国运动冲击,赔款及军费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清廷办捐输(卖官)、运饷盐、拨丁漕、征地丁、提关税、收杂捐、铸大钱、发票银等手段并用,仍无法弥补庞大的军需开支。要求增开新税源的呼声日高。咸丰三年,清廷在北京试行向商铺征税,导致商人不满,试行不到五天即告失败。随后,清军将领在江苏扬州开设厘金局,向米行“劝谕”助饷。咸丰帝批准地方督抚自行“就地筹饷”,在苏、湘、川等省试办,各地纷纷效仿,至1862年已基本推行于全国。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厘金又变为正式税收、新商税,成为晚清和北洋军阀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支柱之一。但地方各自为政,厘金征课标准不一,到处设卡抽厘,给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种种弊害,至1931年才被裁撤。

——摘编自田志明《略论厘金制度的创行及其借鉴意义》

16.根据材料,概括厘金制度的主要特征。(8分)

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行厘金制度的影响。(7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初为筹措军饷的临时措施,后成为固定税种;征收范围由局部到全国;课税对象以商人为主;征收程序混乱(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监管。(8分)

解析

依据材料“仍无法弥补庞大的军需开支”、“厘金又变为正式税收、新商税”可知特点有:初为筹措军饷的临时措施,后成为固定税种。依据材料“在苏、湘、川等省试办,各地纷纷效仿,至1862年已基本推行于全国。”可知特点有:征收范围由局部到全国。依据“新商税”等可知特点有:课税对象以商人为主。依据材料“但地方各自为政,厘金征课标准不一”可知特点有:征收程序混乱(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监管。

考查方向

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认真解读材料信息进行适当归纳即可得出结论。

易错点

对材料解读不全面导致答案要点缺失。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满足军事需要,一定时期内维护了清朝统治;地方实力上升,削弱中央集权;导致腐败;加重人民负担,阻碍了商品的流通,抑制了生产的发展。(7分)

解析

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可知,从军事角度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政治上分析,消极作用为主;经济上课,作用是负面影响。具体归纳如下:满足军事需要,一定时期内维护了清朝统治;地方实力上升,削弱中央集权;导致腐败;加重人民负担,阻碍了商品的流通,抑制了生产的发展。

考查方向

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主要是依据得出的特点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注意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进行。

易错点

完全忽略一定的积极作用导致答案要点不完整。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 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12年努力,1891年进入爱迪生公司,并成为发电机总工程师。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12分)

1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一成一败的原因。(13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张謇: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依靠官府支持;产业种类丰富;热心公益事业。(6分)

福特:少年理想;依靠自主创业;执着于汽车产业;以大众化、平民化为目标;注重技术创新。(6分)

解析

本题依据材料一、二的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关于张謇:如依据材料一“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可得出特点有: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再依据材料一相关信息可得出其它特点:依靠官府支持;产业种类丰富;热心公益事业。

关于福特:依据材料二“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可知特点有:少年理想。再依据二相关信息得出其它特点:依靠自主创业;执着于汽车产业;以大众化、平民化为目标;注重技术创新。

考查方向

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层层归纳得出结论。

易错点

简单摘抄材料没有深度。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张謇失败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社会(遭受双重压迫);小农经济仍占主体;缺乏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张謇个人投资过大,经营不善。(6分)

福特成功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注重创新;美国社会稳定,政策适宜;社会消费的迅猛发展;福特个人对市场把握准确。(7分)

解析

张謇: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的成败原因首先应该结合材料中提到的时间来结合所学相关知识中的时代特征来分析。张謇:需要结合材料一中的“(1853——1926年)”来确定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总体的时代特征,然后分析这个时代背景之下,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比如当时中国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且长期的战争和军阀割据使得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够稳定都是其中的原因。然后结合材料一中的张謇所开办的企业数量很多而且最终“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而导致失败得出张謇自身方面的原因。福特:根据材料二中的“19世纪末”“19 03年”等信息可以得出福特的创业是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再结合这一时代背景和美国的国情可以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注重创新;美国社会稳定,政策适宜。由材料二中的“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还可以得出社会消费的迅猛发展;福特个人对市场把握准确。

考查方向

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抓住题干关键时间信息和材料相关信息进行归纳分析。主要从国际国内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易错点

由于没有结合所学知识导致结论不完整。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