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25. 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与“规定‘……并行以少长之礼;……止行亲属礼’”不相符,且表述绝对化,A错误;材料中明诏书规定保障佃农,清颁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以此得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故B正确;中国古代的租佃关系并没有涉及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C错误;由租佃中人身关系的变化得出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是以偏概全,且伴随着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封建等级秩序应该是不断加强,D错误。
考查方向
易错点
由材料文字现象没有抓住题干的主旨而误选AD。
由人身依附关系的变法而夸大认识而误选B。
【解析思路】梳理、提炼材料信息,结合封建社会生产关系调整的历史趋势,故选C。
26.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黄宗羲思想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作者首先肯定“梨洲(黄宗羲)……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但“细绎《待访录》之立言……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反专制的进步思想是继承早期儒家民本思想以抨击当时僵化、反动的理学主张,但批判并不彻底,“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且其实质依然没有超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范畴,B符合题意。黄宗羲主张虽有近代民主色彩,但与近代资产阶级民权思想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A错误;明清进步思想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但并不彻底,C错误;黄宗羲时代的中国并没有产生资产阶级,不可能反映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D错误。
考查方向
易错点
没有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而误选。
没有抓住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对明清进步思想的正确认识而误选。
【解析思路】准确解读材料,明确作者的观点,结合明清进步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比较分析,故选B。
27. 史家比较两支清军——绿营与淮军,认为各有利弊,如曰:(甲)“营官皆选补,士皆土著,兵非将有,为国家之军队。”(乙)“上下一体,有如父兄之与子弟,委任专而事权一,形成一利害团体,人人肯出死力。”(丙)“国家的武力变为私人的武力。”(丁)“官不久任,兵为世业,训练不施,心志不固,每遇征调,临时抽选,临时命将,团结不坚,指挥不灵。”请选出正确配对(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军队建设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绿营为清朝国家常备兵之一,士兵为世兵制,父死则子继;将兵由兵部直接统辖,将领无法直接统兵,有效地防止军人拥兵自重。故“(甲)……”、“(丁)……”符合绿营特点。淮军是李鸿章在晚清时在曾国藩指示下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在镇压图片天国运动中崛起,逐步形成淮系军阀,是统治阶层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故“(乙)……”、“(丙)……”符合淮军特点。排除ABC,故选D。
考查方向
易错点
没有全面、准确地解读材料,题意不明、审题不清而误选。
【解析思路】联系所学关于清朝常备军绿营和地主团练武装淮军特点的了解,结合材料,进行准确判断,通过排除法,故选D。
31. 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规定: “法学家的解答是那些被授权判断法律的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和表示的意见……他们的一致决定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从 ”。这反映出罗马(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特点。由材料“法学家的解答……一致决定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从”是说如果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话,就按照法学家的解答来解决,也就是是说这些人的决定和意见在特殊条件下可以当作法律来使用,即具有法律效力,故选A;B项偷换概念,把五大法学家的意见等同于贵族的意志,也是错误的;C与本题要表达的主旨不符,排除;D项错把特殊事件一般化,没有任何意见表示的情况下才有自行选择权,法学家的意见也只有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考查方向
易错点
没有领会本题的主旨而误选B。
把特殊事件一般化而误选D。
【解析思路】准确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罗马法特点的相关知识,认识到随着罗马法的日渐完善和体系化,罗马越来越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性,排除BCD,故选A。
33. 什特科夫(时任苏联驻朝大使)1950年6月26日致电扎哈罗夫将军(斯大林私人军事代表)称:“战役全部准备措施已于6月24日完成……军事行动于当地时间(25日)4时40分开始……人民军部队的攻击完全出乎敌军的意料……较有组织的抵抗则在第一天12小时以后才开始。”上述材料表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朝鲜战争爆发的而看法。材料中没有反映美、韩军事侵犯北朝的信息,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苏联参与策划、准备对南韩的军事行动,B排除;由材料北朝的“战役全部准备措施已于6月24日完成……军事行动于当地时间(25日)4时40分开始……人民军部队的攻击完全出乎敌军的意料……”的信息,可知C正确;D战争爆发后可能出现的后果,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D。
考查方向
易错点
没有有效、准确地解读材料而误选B。
按习惯性思维看问题而误选A。
【解析思路】本题为史学研究和观点评价题,尊重材料是考试的唯一秘籍,可根据材料的信息直接进行判断,防止受到平时习惯性思维影响,故选C。
24. 春秋时期的管子认为,“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也;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这里管子主要强调(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根据题干材料“……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不能废规矩……”、“不能废法而治国”、“主要强调”并结合管仲在齐国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反映他强调立规矩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B符合题意;由材料“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虽圣人能生法,不能……”的信息,可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查方向
易错点
没有完整、准确的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而误选AC。
由材料文字现象没有抓住题干的主旨而误选D。
【解析思路】完整、准确的解读材料,并结合齐国管仲变法的史实,明确题意强调的内容,故选B。
28.“国民政府坚持谈判的先决条件,终于迫使英国从上海撤军。2月19日,双方签定了《关于汉口英租界之协定》。根据协定,租界工部局于3月11日解散,由国民政府3月15日正式接收英租界。”这一事件发生在(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大革命期间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由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成立的革命政府分别是湖北军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A错误;五四运动期间的执政府为北洋军阀政府,且当时斗争的形式只是“罢课”、“罢工”、“罢市”斗争,北洋政府是革命的对象,B错误;由于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在不到半年的时间由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1月,广州国民政府迁至武汉并成立武汉国民政府,3月,在人民的支持下,国民政府收回了九江、武汉两个英租界,这是近代史上中国人反帝斗争的一次胜利,C正确;D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C。
考查方向
易错点
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不够和相关的历史概念不清而误选。
结合相关时代背景和相关历史事件的形势判断而误选AB。
【解析思路】抓住“国民政府”的而关键词、结合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排除ABD,故选C。
29. 沈云龙在《“九一八”事变的回顾》中记载:“‘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代表松冈洋佑在国联大会上断言:‘我敢预料中国今后十年二十年里,或竟在吾们一生里,不会统一亦不会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松冈洋佑的言论最能反映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由材料松冈洋佑强调的是中国“不会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AD是外因,与题意无关,排除;有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虽然在1928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但东北、台湾、青岛、香港等地还被列强控制,国共正处于内战状态、国民党新军阀内部存在激烈的派系斗争,所以实质上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南京国民政府实际控制力弱,B符合“最能反映的”题意;C属于表象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原因,排除。
考查方向
易错点
不能联系特定的语言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而误选。
不能区别内、外因进行问题分析而误选AB。
【解析思路】结合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所处的历史背景,围绕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统一了国家、重点从内因角度强调其统治力还不力,故选C。
30. 清末民初“国学”兴起,国学大师刘师培认为“西人社会之学可以考中国造字之原”,王国维主张将中国原有经、史、子、文四部分别纳入哲学、史学、文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等西方的分科系统之内。这表明他们(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国学”兴起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材料没有涉及到“西方文化侵略”,A错误;清末学者虽然以“国学”与西方学术系统做鲜明对比,但却没有对中国文化持全盘否定的态度,B错误;相反地,他们基本上承认“西学”的价值,兼肯定“西学”有助于“国学”研究,同时希望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分别系于西方范畴之下,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C符合题意;清末学者主张整理“国学”,弘扬民族文化,而不是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错误。
考查方向
易错点
没有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而误选。
【解析思路】解读材料并结合新文化运的相关知识,排除ABD,故选C。
32. 19世纪初,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和掌握。A与材料中议会批准的批文相矛盾,错误;BC和1689年《权利法案》的相关史实相违背,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规定国王虽“统而不治”,但国王具有形式上的权力,D正确。
考查方向
易错点
对所学英国近代宪政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清而误选。
【解析思路】准确解读材料,联系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通过排除法,排除ABC,故选D。
34. 观察下表,这一时期美国主要税率的变化,有助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由材料“个人所得税”变化不大、“消费税”加大,但“企业所得税”呈下降趋势,联系所学经济大危机的相关背景,当时的美国为振兴工业、恢复市场和整个国家经济,故A正确;从“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来看,与BC不相符,排除;D与凯恩斯主义不惜通过“赤字”以刺激经济的主张不相符,排除。
考查方向
易错点
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概念混淆不清而误选。
不能理解凯恩斯主义的内涵而误选D。
【解析思路】准确解读表格材料,注意表中相关数据变化的趋势,联系所学经济大危机的相关背景和所学凯恩斯主义的主张,故选A。
3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接近5%,其中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的增长更快,均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在经济保持高增长率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基本稳定的物价水平及较低的失业率,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大繁荣时期”。造成这种经济发展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效果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促进
③国际金融贸易体系的影响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新变化。根据所学相关知识,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①正确;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关贸总协定货币贸易体系,③正确;战后,以计算机、核能、空间技术等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各国充分利用其成果,大力发展新型产业、促进经济发展,④正确,从而迎来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区域集团化是在60年代以后才逐步形成,②与题干所述的时间不符,排除。
考查方向
易错点
忽视材料所涉及的时间概念而误选。
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能力不够而误选。
【解析思路】解读材料,联系、综合二战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恢复、发展的历史原因和条件,注意时间及因果逻辑关系,排除②,故选C。
材料一: 1905年7月,孙中山邀请有志革命的留日学生和旅日华侨70余人,于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筹备会议,会上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从1915年开始,蔡元培、汪精卫等人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招寻自愿赴法求学的青年。周恩来、邓小平等都是1920年左右赴法勤工俭学的。
——《海归时代》
材料二: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敦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36.19世纪末20世纪初“留学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概述20世纪以来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37.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院系调整的特点和意义。
正确答案
“留学热”产生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深重;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清政府废除科举制,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贡献:培养了一大批先进的人才,扩大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留学热”的认识。第一小问,可联系所学知识,首先从近代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背景分析,指出大量青年学子纷纷出国留学到西方学习科技、文化、甚至先进的思想、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同时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也对外语、科技等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增大,清政府调整教育文化制度,采取了一些鼓励出国留学和重用留学生的举措;第二小问,从人才培养的直接影响和对扩大西方思想文化传播、推动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化运动的深远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考查方向
易错点
局限于材料本身,不能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作答而遗漏。
【解析思路】第一小问,联系近代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时代背景,促使大量青年学子大量出国留学到西方学习先进,指出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也对实用性人才需求增大及清政府调整教育文化制度举措的影响;第二小问,从直接影响和深远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即可。
正确答案
表现:重理轻文;变综合性院校为专业性院校
特点:偏重工科;严重削弱政法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照搬苏联模式(以苏联为师)。
意义:为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输送工业建设人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原因的认识。第一小问,可由材料“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比例下降”、“工科学生……总敦的18.9%,1952年达到35.4%”、“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概括得出当时的高等教育重理轻文、积极发展专业性院校的情况;第二小问,结合建国初我国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一五”计划的开展的史实,可自然得出院校调整具有偏重工科、削弱政法学等文科、学习苏联模式等特点;第三小问,联系所学分析指出“院系调整”对国家“一五”期间工业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考查方向
易错点
不能有效结合国家“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而遗漏。
【解析思路】第一小问由材料概括归纳出“院系调整”的特点并不难,第二、三两小问可结合国家“一五”计划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38.请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说明战争是否可以避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正确答案
例证一:
我认为战争可以避免。虽然修昔底德的话曾被世界近现代史反复验证,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世界历史上相继发生了英西海战、英荷战争、英法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深刻的历史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大国之间的核均势等因素使得当今世界更加包容,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互补性和依赖性,美、俄、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也对争霸战争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各种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多边外交机制的发展,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解决方案。如欧盟作为当今最大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不仅促进了成员国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也为大国间建立合作互信关系提供了借鉴。
我们相信只要大国间增强政治互信,加强合作,完善协商与危机管控机制,就能形成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例证二:
我认为战争难以完全避免。修昔底德的话曾被世界近现代史反复验证,近代以来,英国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而成为海上殖民帝国,德国不满于老牌帝国的殖民霸权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30多年的冷战,这些都说明国家利益的冲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影响使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难以停止。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等因素也会减小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但大国强权政治、宗教冲突、领土争端、恐怖主义等因素导致局部战争不断,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危机和巴以冲突的背后都隐含着大国博弈的痕迹。因此,一旦某个大国为了争夺或维护世界霸权,很可能会成为战争的挑起者,“修昔底德陷阱”也就难以完全避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同时在语言上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如选择“认为战争可以避免”的观点,先交代自己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随后例举一下历史上的一些战争,肯定修昔底德的话的合理性,指出深刻的历史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后面则重点分析现代世界史上制止或制约战争的各方面因素,如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大国之间的核均势等因素;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各种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多边外交机制的发展,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解决方案;欧盟等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在促进大国间建立合作互信关系提供的借鉴。最后,进行简短的总结:我们相信只要大国间增强政治互信,加强合作,完善协商与危机管控机制,就能形成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如果选择“我认为战争是难以避免的”观点,可先重申、强调修昔底德的话的合理性,并举近代以来大国争霸、二战后美苏冷战的例子。最后也指出,和平与发展虽然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等因素也会减小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但大国强权政治、宗教冲突、领土争端、恐怖主义等因素导致局部战争不断,地区矛盾和冲突的背后都隐含着大国博弈的痕迹,因此“修昔底德陷阱”难以完全避免。
考查方向
易错点
观点不明确,偏离主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评论角度不准确而遗漏。
缺少论证,逻辑关系不清,观点偏激,不能坚持“两点论”进行评论而遗漏。
【解析思路】先明确观点,再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注意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雍正元年开始,逐渐开豁贱籍,使乐户、堕民丐籍、伴当、世仆贱籍、疍户贱籍豁免,成为良民,并有相应配套措施。以疍户贱籍为例:
“闻粤东地方,四民之外,别有一种名为蜑户,即瑶蛮之类。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通省河道俱有蜑船,生齿繁多,不可计数。粤民视蜑户为卑贱之类,不容登岸居住,蜑户亦不敢与平民抗衡,畏威隐忍,跼蹐舟中,终身不获安居之乐,深可悯恻。蜑户本属良民,无可轻贱摈弃之处,且彼输纳鱼课,与齐民一体,安得因地方积习,强为区别,而使之飘荡靡宁乎!……着该督、抚等转饬有司通行晓谕,凡无力之疍户,听其在船自便,不必强令登岸,如有能力建造房屋及搭棚栖身者,准其在于近水村庄居住,与齐民一同编列甲户,以便稽查。势豪土棍,不得借端欺凌驱逐。并令有司劝谕疍户,开垦荒地,播种力田,共为务本之人,以副朕一视同仁至意。”
39.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豁贱籍措施有哪些?
可以由贱户自主提出申请,经官方批准后方可脱籍。予以保护,禁止被逼再操旧业,逼迫者诸如地方乡绅等均会被治罪。贱民必须转业,贱转良后就要像普通良民一样承担交税等的义务。
时文字的概括性不够。
【解析思路】本题要求梳理材料并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最后概括性归纳即可。
40.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开豁贱籍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缓和社会阶级对立的矛盾。
为了配合摊丁入亩制度的推广而采取的辅助措施。(解放生产力,增加财政收入。)
加强集权、打击地方势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初户籍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加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势力的政治形势,以及联系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的相关知识,概括归纳即可。
考查方向
易错点
局限于材料,没有结合所学知识展开分析而遗漏。
【解析思路】本题结合所学清初为政治形势,再联系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等相关知识,概括归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