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1.秦代以后,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大都在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上书一般都以“臣等昧死”“臣诚愚鄙”等开头。这说明()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大臣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可知,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故(C)项正确,孔孟礼的观念全面传承“全面”表述太绝对,故(A)项错误,““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存在概念扩大的嫌疑,故(B)错误,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分析大臣给皇帝上书歌颂君主圣明,贬损自己可知,尊君卑臣
易错点
选择三纲五常明显没有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准确的解读,材料主要强调君主专制
2.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这说明中国古代()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可知商品化(商业)阻碍因素是本题的重点,故(B)项正确,(A)项小农经济不是本题讨论的重点,(C)项偷换概念,西周时期工商食官政策未涉及,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商业、商品化”得知和商业有关
易错点
材料明显描述商品经济,与小农经济占主导没有直接的关系,明显偷换概念。
3.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发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表格中平江府、福州赴考人数、分配名额明显与录取比例不相符,充分反映出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需要,故(D)项正确,(A)项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属于过度推断,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与史实相违背,故(C)项错误,(B)项与材料不符。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赴试人数与录取比例可知
易错点
材料明显描述人口增长,无法满足人口增长需要,其他各项明显偷换概念。
4.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说明()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说明作者研究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叶我国出现倭乱,边疆出现危机,西方传教士来华,西学东渐开始,故(C)项正确,儒家学者一直以来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故“开始”不对,(A)项错误,(B)项内容与材料描述的学风转变不符,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涉及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从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可知
易错点
“xxxx开始xxxx”这是高考中常见的表述,但根据历年高考的统计,只要在选项中出现“开始”,此项不选
6.近代中国关税、盐税、借款等,均存于外商银行,中国对外各种借款及赔款本息的收付,完全须经由外商银行。这一现象意味着()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关税、盐税、借款等,均存于外商银行,中国对外各种借款及赔款本息的收付,完全须经由外商银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命脉,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均存于外商银行、完全须经由外商银行结合时代特征,明显不是大量中国资本参与国际投资,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故(B)、(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均存于外商银行、完全须经由外商银行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易错点
本题需要注意“均、完全”字词,明显说明中国丧失关税主权,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9.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见其()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知对于契约适用的情况比较明确,这样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故(D)项正确,材料中也体现了具有注重形式特点,但程序繁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主要论述《法学阶梯》将契约进行分类,未涉及到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将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知
易错点
罗马法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调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5.光绪朝的荒政集前代之大成,可以称得上是比较完备周密的。但《申报》的报道中记载,1906年湖南水灾,江西各地出现阻挠本地粮食救济湖南事件,而1910年湖南巡抚也下令限制省内粮食流人邻省灾区。这反映出()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1906年湖南水灾,江西各地出现阻挠本地粮食救济湖南事件,而1910年湖南巡抚也下令限制省内粮食流人邻省灾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到辛亥革命清王朝的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描述的是地方政府不听从清政府的指挥,但官场腐败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程度太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清朝荒政政策是缓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措施与粮食紧张没有明显的关系,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江西各地出现阻挠本地粮食救济湖南事件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易错点
中央与地方分庭抗礼指地方势力强大,不听从中央指挥,矛盾不可调和,此处清王朝还未达到这种程度
7.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满洲省委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提出,党在东北的总策略是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共同地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此后满洲省委着手联合其他抗日队伍,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后发展为抗日联军。这反映出()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满洲省委、党在东北的总策略”等字眼明显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故(C)项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第二次反法西斯战场,故(D)项错误,东北抗战得到了各阶层的有力支持表述太绝对,故(A)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易错点
本题需要注意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8.1955年底,毛泽东提出“我们要利用目前国际休战时间,利用这个国际和平时期,再加上我们的努力,加快我们的发展,提早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刘少奇也提出“如果不加快建设,农业和私营工商业未改造,工业未发展,将来一旦打起来,我们的困难就会更大。”据此可知上述认识()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如果不加快建设,农业和私营工商业未改造,工业未发展,将来一旦打起来,我们的困难就会更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开展与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相关,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在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D)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妥善处理好轻、重、农之间的关系是作为吸取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教训,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将来一旦打起来,我们的困难就会更大”可知
易错点
过渡时期
10.184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贝特亲王告诫她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然态度,注意任用在下院获得多数者为首相。这体现出英国()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然态度,注意任用在下院获得多数者为首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受到议会和内阁的限制,因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成熟,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不符,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故(C)项错误,分权与制衡主要指议会与内阁之间的相互制约。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然态度,注意任用在下院获得多数者为首相”可知
易错点
权力转移《权利法案》立法权从国王到议会,行政权从国王到内阁
11.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述。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1871年6月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1848年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71年6月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因此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工人运动,(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只能反映材料中的一部分,(D)项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期,没有走向衰落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可知
易错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来源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12.下面是北约部分成员国示意图,据此判断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华约组织的直接原因在于()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使华约成立直接原因在于1955年联邦德国入北约,因此排除(A)项、(C)项、(D)项。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华约组织直接原因”可知
易错点
两极格局·冷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往往认为历史在时间的链条上延续,其不同时间段的内涵没有本质性的不同。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孟子认为“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创立“五德始终”说,认为王朝是按照“五行相胜”的规律依次兴衰更替,周而复始。如舜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其代周而兴者当为水德,秦王朝就曾用这种理论为自己的统治寻找合法性依据。韩非认为,“上古之世”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中古之世”鲧、禹治水,“近古之世”汤、武征伐桀、纣,都只是解决自己时代所面临的民生问题。而这三大时代的整体演替,未必就是由“落后”逐步走向“先进”。“上古境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对于重道德的中国文化来说,甚至可以理解为是“退步”。
——摘编自魏光奇《选择与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等
材料二
近代中国精英人士认可“公理”、“公例”,即各民族、各国家的历史演变体现了某种或某些共同的规律。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认为从“据乱世”到“升平世”再到“太平世”是人类社会进化的普遍之规律。孙中山却指出“以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为立国之主脑,至谓有强权而无公理”。在此基础上,李大钊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则以‘物质生产力’为最高动因,全社会的表象都要依附于最高动因的变化,即经济构造”。
——摘编自孙建华《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中国化的基础》等
1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的历史观,并对其进行评价。(12分
1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精英历史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3分)
正确答案
(1)历史观历史循环论;历史变易观(历史是变化的)。(4分,每点2分)
评价认识到了历史发展是有一定秩序的;但忽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找到历史变革的真正原因;忽视历史进步性;成为统治者巩固统治的理论依据。(8分,每点2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材料的字里行间就可以结合教材上的知识概括出传统史观的内容,评价自然能够推理得出结论。
易错点
不能按照材料回答问题,或者分析不出来史观。
正确答案
变化由肯定进化论到宣传唯物史观。4
背景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实践的失败;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9分,每点3分,答出3点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材料的字里行间就可以结合教材上的知识概括出史观的变化,结合阶段特征对史观进行分析
易错点
归纳不出唯物主义观点,结合今年大纲解析可知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明显考查唯物史观
15.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主题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正确答案
示例美国联邦政府权力不断扩大。(3分)
19世纪中期的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平息了南部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联邦政府的功能和权力不断得以增强和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联邦政府为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逐步通过培养科技人才、大力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等一系列的政策来实现对经济的干预,并在社会经济、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推行新政,从前属于州权范围的一些权力,如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工业管制、劳资关系等,均受到联邦政府的干预,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特别是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二战后,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为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等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9分,解读合理,符合史实,每点3分,3点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
易错点
无法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缺乏提炼出主题的意识与能力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自科举制创立以来,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由此,宋代从太学入手进行改革。元丰二年(1079年)政府颁布《太学令》,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法规,重点是建立一套全面而严格的太学考试制度——“三合法”(外舍生、内设生、上舍生)。《太学令》规定“月一私试,岁一公试,补内舍生;间岁一舍试,补上舍生。公试,外舍生入第一、第二等,升内舍;内舍生试入优平二等,升上舍。皆参考所书行艺乃升”。上舍上等,相当于科举及第,可由政府直接授以官职;上舍中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场——-殿试上舍下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省试。崇宁元年(1102年)地方官学也实行“三合法”。崇宁三年宋朝廷决定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完全由太学和各地方官学按“三舍法”取士。宣和三年(1121年)罢天下“三合法”,开封府及诸路并以科举取士,惟太学仍存三舍,却仅限于以它考试升选生员,到贡举之年,选送一部分合格生员参加札部省试。北宋兴学和改革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虽然都只是探索,但共同点就是坚持把学校教育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紧密联系起来,坚持取才应本之于学校。
——摘编自《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1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特点。(9分)
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作用。(6分)
正确答案
(1)分层次教学;采用升级淘汰机制;以法令推动改革;考试与选拔官员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考试制度密切结合;制度不断完善。(9分,每点3分,答出3点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材料的字里行间就可以概括出
易错点
不能按照材料中的内容逐条分析,回答问题,或者学生直接照搬照抄材料,高考阅卷被称为“恶意抄袭”。
正确答案
(2)严格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缓和了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之间的矛盾;未真正起到缓和统治危机的作用。(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借助材料中教育改革的措施逐条分析
易错点
不能按照改革内容逐条分析,只是简单的答些套话,因此需要借助材料一点点进行分析,概括,作用类注意分为“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自法国殖民体系建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几个世纪以来,法国遵循传统的老殖民主义政策,对殖民地采取直接的统治方式。二战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和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戴高乐政府改变对殖民地的态度,推行“非殖民化”政策,承认法属殖民地的独立,并及时推出了“合作”政策,设法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建立法国与新独立的法语非洲国家的合作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法国历届政府追随美国,孤立封锁中国,但是戴高乐政府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于1964年1月,同新中国正式建交,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此外,在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上,戴高乐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而大胆的外交行动,1964年9月到10月,74岁的戴高乐又访问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拉美十国,并与他们签订了一系列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大大加强了法国同拉美地区的联系。
一摘编自《戴高乐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
18.根据材料,概括戴高乐政府调整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表现。(6分)
1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政府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影
响。(9分)
正确答案
完成“非殖民化”过程,承认殖民地的独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挑战美国霸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关系。(6分,每点2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材料的字里行间就可以概括出戴高乐政府调整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
易错点
本题非常简单,唯一可能的是学生直接照搬照抄材料,高考阅卷被称为“恶意抄袭”。
正确答案
原因戴高乐的个人经历;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以法德为轴心的欧洲的联合;现实主义态度;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5分,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影响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扩大了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影响;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材料的字里行间就可以结合教材上的知识概括出东西方的各自政策,影响自然能够推理得出结论。
易错点
审清楚问题,突出问题的主题作为答案中的一部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于成龙,清朝第一廉吏。少年时代,勤奋好学,熟读诗书。22岁考中乡试副榜贡生,但迟迟未能走上仕途。在正式成为省级大员之前,于成龙出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并先后在广西、四川、湖广等地历练。难能可贵的是,他以高龄在基层任职,并没有丝毫心灰意冷,也没有打算做一个太平官,而是要做到“天理良心”。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第一次出仕,这一年他44岁,第一任官职是任广西罗城县知县。罗城地处荒僻,族群关系复杂,民风强悍,条件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于成龙兢兢业业,为民谋利、问民疾苦,设学校、兴教化,不久便取得成效。一时间,罗城居民得以安居乐业,尽心于农耕。他在做湖广黄州府同知时,将自己的积蓄赈济灾民并平定地方暴乱,尽管战事紧急,但他仍关心民众疾苦,严令禁止在正常赋税之外再行征收,禁止私自加派,由此民心大安。清康熙十七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江防道员,操练水师,亦卓有成效。在直隶巡抚任内,告诫州县,不许搜刮百姓,馈送长官,如有违反绝不宽宥。赴任两江总督时,于成龙不像其他官员一样大张旗鼓,以示威严,而是与幼子共骑骡车一辆,悄悄入衙。平日里,轻车简从.查访民间,革除积弊,通宵达旦地工作。由于于成龙常常食用青菜而不知内味,竞还得了个“于青菜”之称呼。
——《清初吏治清明探析》
2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成龙成为清朝第一廉吏的原因。(9分)
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于成龙的功绩。(6分)
正确答案
清朝初期,政治清明;清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于成龙优秀的个人品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拥有家国情怀。(9分,每点3分,答出3点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材料中得知于成龙的个人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对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易错点
分析人物成就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时代特征,二、个人因素;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物深受所处的时代的影响
正确答案
多地州县任上兴利除弊,不做太平官;身为地方要员,力行勤俭、革除社会陋习;正确的义利观,不是做大官而要做大事。(6分,每点2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材料的字里行间就可以概括出于成龙的功绩,不断地勾画关键词,进行组织,这类题宁可多答也不能少答
易错点
不能按照材料回答问题,或者分析不出于成龙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