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茂名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34.1936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规定: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减少粮食生产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该法案的颁布主要是出于

A平衡市场缓解危机

B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C保障农场主的利益

D推动农业布局调整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2.《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9.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

A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

B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

C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

D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7.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C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4.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

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8.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据此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持续发展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3.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

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0.1935年,当日军进一步威胁平津华北地区时,蒋介石先后向平汉路南段沿线及京沪线南段沿线调集了20余万中央军,开始把非嫡系的地方部队去应付残存在南方等地的共产党小股武装。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共产党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威胁已全面解除

B蒋介石开始把来自日本的威胁放在了重要地位

C日本全面侵华严重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

D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统一战线工作成效显著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6.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反映了

A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B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辨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C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

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5.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钱以上者,银钱兼收。”这反映了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C白银取得合法货币地位

D重农抑商并没有得到实施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5.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截至2015年4月13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7个。虽然遭到美国的反对,但几乎美国所有的主要盟友都已经加入,其中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菲律宾和韩国。这表明

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一超多强政治格局形成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1.下表反映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

A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97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请考生在第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田地荒芜、水利失修、百姓流离失所。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针砭时弊,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广顺三年(953年),后周规定:“以天下系官庄田(国有土地)仅万计,悉以分赐见佃户充永业”,“百姓既得为永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显德元年(954年),后周下令:“念稼穑之忧,罢非理之差徭,去无名之侵耗”。同年派官员,发丁夫,修治黄河下游各处决口月余。显德二年(955年)五月,世宗下令“毁佛”,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外的寺院3万余所,敕额外僧尼一律还为编户。显德五年(958年),颁布《均田图》,派遣官员赶往各地均定田租,查实耕地,“以据田亩,均定税赋”。历朝受到优待的曲埠孔家也被取消特权照平民例纳租。后周实行的改革,促进了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为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带来了由衰败至强盛,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转机。

——摘编自吴枫等编著的《隋唐五代史》

4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周世宗经济改革的目的。(6分)

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周世宗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9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请考生在第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摘自【英国】莫瓦特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4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国政策的区别,并分别指出其原因。(10分)

4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5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36.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6分)

37.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原因。(10分)

38.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认识。(9分)

分值: 2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请考生在第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身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为中国建立了一整套较完备的近代海关业务管理制度,在海关人事行政管理制度上也有创制。他推行考试录用,不仅保证海关能够选拔到有真才实能的关员,促进各项业务的开展和提高,而用且使海关在相当程度上减了当时中国一般政府机关通行的,仅凭当局显要之推荐、或由亲戚故旧之援引即可安插位置的官场风气。赫德把海关职员分为税务、海务两大部门,前者又分内班、外班两系,每一部门、系别内部又划分许多不同的等级。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别分类更细、等级划分不断增繁。以评判项目的形式为关员树立了良起性行为模式和考核标准,实行考绩报告制度,关员升迁奖惩有据有序有期,职位有保障。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3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

——摘编自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

46.根据材料,概括并简评赫德关于海关人事行政管理的改革措施。(9分)

4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德治下清朝海关的历史作用。(6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请考生在第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曾亦知瓜分之原因乎?政府无振作也,……政府若有振作,则强横如俄罗斯,残暴如土耳其,外人不敢侧目也。……大举革命,一起而倒此残腐之满清政府,……今有满清政府为之鹰犬,则彼外国者欲取我土地,有予取予携之便矣。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孙中山1904年《驳保皇报书》

材料二 吾国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俱已成功,惟社会革命尚未着手,故社会事业在今日非常紧要。诚以中国四万万人析之,居政届者,多不过五万人,居军界者,多不过百万人,余皆普通人民。是着眼于人数,已觉社会事业万万不可缓办。未统一以前,政事军事皆极重要。而统一以后,重心又移到社会问题。前者乃牺牲自由之事,后者乃扩张自由之事,二者并行不悖。

——孙中山1912年4月10日在湖北的演说

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4年、1912年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8分)

4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的局限性。(7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一 图二

39.比较图一、图二,请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18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