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茂名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4.1936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规定: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减少粮食生产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该法案的颁布主要是出于

A平衡市场缓解危机

B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C保障农场主的利益

D推动农业布局调整

正确答案

A

解析

1936年,罗斯福新政。新政的目的在于减少由于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的供销失衡,从而消弭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材料中所示措施关键在于”减少粮食生产“而非保护生态,CD选项则未提及。

考查方向

罗斯福新政,新政内容及其措施。

解题思路

从1936年、美国可得该题考察内容为”罗斯福新政“,”出于“一词强调原因,故我们应由新政的内容及目的着手解出题目。

易错点

容易只看材料忽视与历史事件间的联系,学生易选择”生态环境“

教师点评

答案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需学生找出关键词及中心内容,较难。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2.《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信息强调“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明显是在保护出卖人的所有权,故选项B正确。材料并未说明出卖人奴隶主身份,A、D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审判,C项错误。

考查方向

西方民主法制起源: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解题思路

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材料内容信息,对比选项进行判断。

易错点

对材料的信息提取不够准确。

教师点评

选项信息与题干信息进行比照是关键。

知识点

罗马法的内容及意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9.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

A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

B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

C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

D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对比分析能力。“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

考查方向

近代民主革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

解题思路

先弄清题目主旨,对比各选项与题干材料信息的再做判断。

易错点

不能抓住材料核心信息。

教师点评

注意题干的态度变化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7.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C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正确答案

D

解析

题中材料重点在后一句,“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就……”强调的是不能与前人雷同,需有所创新。并无提及“全盘否定”、“调查研究”“经世致用”等思想,故排除ABC选项。

考查方向

明清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理解材料内容而非知识点的考查,解题需从顾炎武所说内容着手。

易错点

“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教师点评

本题重在理解材料意思抓准中心句,难度较易

知识点

顾炎武与王夫之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4.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

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以秦朝为起点,分封与宗法制则是在秦朝之前,这些都不能当做是整个阶段的特点,故可直接排除A、C、D选项。题中“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一关键据揭示了答案即为B'家天下".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解题思路

根据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更迭的数个阶段,归纳特点,结合题干材料找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主要指中国秦朝以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世袭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和分封制度。这一时期,我国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处于萌芽、雏形时期,未形成大一统的君主集权国家。自秦朝以来则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教师点评

结合材料及所学基础知识可很快得出答案,难度:易。

知识点

宗法制三公九卿制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8.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据此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持续发展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题中图示内容可知:1913年正值一战,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而非“开始”,A错误,B选项图示及材料未涉及,与题无关,排除;国民政府始于1925年,从1936年图中可看出国民政府的代表官僚资本份额依然存在,未体现下降趋势,故C选项错误。从图示三个阶段可看出民族资本份额不断上升,表明其持续发展的态势,故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解题思路

读懂图示内容,从图表所示内容中找出相符合的答案。

易错点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若干阶段:洋务运动到一战前:开始发展;一战时期:短暂春天,黄金时期;一战后:逐渐凋敝。身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缓慢艰难曲折。但从图中信息可知,尽管民族资本发展曲折缓慢,但在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仍不断增加,总体上处于一个上升态势。

教师点评

本题需从图示着手,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与题干内容相混淆,有一定难度。

知识点

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和发展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3.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

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正确答案

D

解析

德意志帝国属君主立宪制,政府应向皇帝负责,皇帝处于国家的权力中心,故AB错误,联邦民主共和政体是如美国一样的联邦制国家,而非有国王存在的帝国,C错误。君主立宪政体下,国王行使各种权力受到国会的限制,国会是大部分人利益的代表,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故D正确。

考查方向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解题思路

从材料中”国会“、“皇帝”及其相互关系可得出本题为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从而解答题目。

易错点

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又称”有限君主制“,简单说就是在保留君主制,通过立宪、国会等来限制君主权力。德意志帝国就属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的权力受国会的限制。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君主立宪制政体”,较难理解。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0.1935年,当日军进一步威胁平津华北地区时,蒋介石先后向平汉路南段沿线及京沪线南段沿线调集了20余万中央军,开始把非嫡系的地方部队去应付残存在南方等地的共产党小股武装。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共产党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威胁已全面解除

B蒋介石开始把来自日本的威胁放在了重要地位

C日本全面侵华严重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

D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统一战线工作成效显著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中央军”(嫡系部队)——对抗日军

”非嫡系“——应付共产党

这一对比体现了蒋介石虽然与共产党仍处于敌对状态,但此时其军事重心已向对抗日军倾斜,当前的主要矛盾已是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间的矛盾。A错误,B非题干表述内容,D未提及。

考查方向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情况,国民党方面的态度变化。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内容,抓准题中关键词及带有感情色彩的措辞:“1935年”,“中央”、”开始““非嫡系”、”应付“,以此把握蒋介石的态度变化。

易错点

受所学内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影响,不能有效把握题中所示内容,不能找出蒋介石此时的态度变化。

教师点评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应该用做语文阅读理解的思维做该题。难度:较难。

知识点

抗日战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6.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反映了

A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B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辨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C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

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能力。从题干信息“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念去人欲存天理”可见二者共同点是强调作为封建道德的“天理”是远高于“人欲”的,A项正确。B、D材料信息未及,错误;C与题干内容不符,错误。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王阳明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内容信息,结合所学作出判断。

易错点

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本质认识不清。

教师点评

材料选择题,以材料信息为依托,适当结合所学知识。

知识点

程朱理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5.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钱以上者,银钱兼收。”这反映了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C白银取得合法货币地位

D重农抑商并没有得到实施

正确答案

C

解析

”银钱兼收“一句,是指白银可与铜钱一同当作流通货币,材料中并未体现两者主次,也没有提及重农抑商的相关政策,排除未提及选项,可得答案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货币)的发展。

解题思路

典型的材料题,采用排除法,可从选项中找出与材料无关内容。

易错点

”银钱兼收“一句的理解

教师点评

通读材料即可得出答案,难度:易。

知识点

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特点及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5.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截至2015年4月13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7个。虽然遭到美国的反对,但几乎美国所有的主要盟友都已经加入,其中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菲律宾和韩国。这表明

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一超多强政治格局形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能力。“2015年”时间信息排除二战后的A项和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B项;D项不符史实;故C项正确。

考查方向

世界经济全球化:不雷顿森林体系、战后资本主义经济

解题思路

注意选项与题干信息的联系综合分析。

易错点

忽视题干的时间信息。

教师点评

抓住题干信息关键,迁移知识。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及其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1.下表反映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

A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查阅读图片表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能力。”1963-1965“是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该时期前半期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三年困难时期工农业生产受到消极影响。1960年党中央开始实行”八字方针“,国民经济逐渐有所好转。所以正确的是A项。B、C 、D项时间不符,错误。

考查方向

新中国经济建设:一五计划、八字方针、大跃进

解题思路

先提取关键时间信息,再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易错点

对知识掌握不熟练。

教师点评

基本知识要熟练。

知识点

十年探索与曲折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97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请考生在第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田地荒芜、水利失修、百姓流离失所。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针砭时弊,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广顺三年(953年),后周规定:“以天下系官庄田(国有土地)仅万计,悉以分赐见佃户充永业”,“百姓既得为永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显德元年(954年),后周下令:“念稼穑之忧,罢非理之差徭,去无名之侵耗”。同年派官员,发丁夫,修治黄河下游各处决口月余。显德二年(955年)五月,世宗下令“毁佛”,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外的寺院3万余所,敕额外僧尼一律还为编户。显德五年(958年),颁布《均田图》,派遣官员赶往各地均定田租,查实耕地,“以据田亩,均定税赋”。历朝受到优待的曲埠孔家也被取消特权照平民例纳租。后周实行的改革,促进了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为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带来了由衰败至强盛,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转机。

——摘编自吴枫等编著的《隋唐五代史》

4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周世宗经济改革的目的。(6分)

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周世宗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9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目的:恢复发展生产;解决民生疾苦;增加国家财政税收;为统一全国奠定物质基础。(6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能力。结合改革的背景和结果分析归纳。”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田地荒芜、水利失修、百姓流离失所。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针砭时弊,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为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带来了由衰败至强盛“。

考查方向

历史上重大改革:周世宗柴荣改革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提取。

易错点

提取不准确

教师点评

弄清改革者的身份、背景、目的。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原因: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关注民生,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经济改革措施全面有效;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强力推行。(9分,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评价能力。顺应时代潮流:”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田地荒芜、水利失修、百姓流离失所。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针砭时弊,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关注民生:“‘以天下系官庄田(国有土地)仅万计,悉以分赐见佃户充永业’,‘百姓既得为永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显德元年(954年),后周下令:’念稼穑之忧,罢非理之差徭,去无名之侵耗‘。同年派官员,发丁夫,修治黄河下游各处决口月余。显德二年(955年)五月,世宗下令“毁佛”,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外的寺院3万余所,敕额外僧尼一律还为编户。显德五年(958年),颁布《均田图》,派遣官员赶往各地均定田租,查实耕地,’以据田亩,均定税赋‘“;措施有效:”后周实行的改革,促进了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为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带来了由衰败至强盛,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转机。“

考查方向

历史重大改革:周公世宗柴荣改革

解题思路

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从改革的背景、措施、策略等方面分析。

易错点

分析脱离时代。

教师点评

改革类题一定要弄清其时代背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请考生在第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摘自【英国】莫瓦特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4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国政策的区别,并分别指出其原因。(10分)

4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法国: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2分)

原因:法德之间宿敌;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大陆(3分)

美国:主张吸收德国加入国际联盟。(2分)

原因:在联盟内部利用德国对抗英法;通过控制国际联盟进而称霸世界。(3分)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能力。从材料信息”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 “可见法国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的态度;美国则主张”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原因"是两国战略利益不同导致的。只要有:法德之间宿敌;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大陆;而美国在联盟内部利用德国对抗英法;通过控制国际联盟进而称霸世界。

考查方向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

解题思路

先从材料获取法美态度不同信息,再结合所学分析原因所在。

易错点

不能从国际国内背景全面分析原因

教师点评

大国关系是尤其国家利益决定的。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原因: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国联缺乏权威性,存在制度缺陷;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5分)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各国意见不同,矛盾重重;国联存在制度缺陷,不能有效调解矛盾;导致战争的矛盾没解决,国际关系不公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生战争的因素。

考查方向

一战后国际关系:巴黎和会

解题思路

从材料明白题意,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易错点

基本知识不熟练。

教师点评

基本知识必须熟练掌握。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36.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6分)

37.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原因。(10分)

38.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认识。(9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功能:征发民力;控制人民;征收赋税;统计人丁。(6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归纳整理能力。材料能够说明其功能的信息有:“征派民力”;“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    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对这些进行归纳即可。

考查方向

历史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户籍制改革、商鞅变法、编户齐民、两税法、一条变法、摊丁入亩

解题思路

从材料中归纳要点,提炼答案。

易错点

提炼不准确。

教师点评

先从材料找出有效信息句子,在进行提练归纳。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特点:户籍逐渐成为控制人口的重要手段:历史悠久,南复杂到简单;与土地和赋税制度紧密结合;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4分,任答两点即可)

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财政危机;统治者的改革;农民的反抗斗争(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归纳分析能力。从”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可以看出户籍制户籍逐渐成为控制人口的重要手段;与土地和赋税制度紧密结合;从”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从以上信息可以得出:历史悠久,从复杂到简单;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改革:户籍制演变

解题思路

对材料中不同时期的户籍制变化信息进行提炼归纳总结。

易错点

归纳不够准确。

教师点评

此类题,要先对材料层次理清,再进行整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认识:一方面,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分)另一方面,户籍制度束缚了人口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产生了阻碍作用,从根本上讲,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4分)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综合评价能力。历代的户籍制变革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政治上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对人民控制;经济上以农为本,对农民的剥削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是统治者注意缓和与农民的矛盾,客观上采取了一些有利农也发展的变革。但为了长治久安,束缚人身自由,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工商业发展,最终导致中国的落后。可见,归根结底,户籍制的演变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户籍制度演变:演变的意义。

解题思路

先弄清本题的主题,再结合前两问知识回答。

易错点

脱离本题空洞而谈。

教师点评

认识要深刻全面,结合时代。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请考生在第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身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为中国建立了一整套较完备的近代海关业务管理制度,在海关人事行政管理制度上也有创制。他推行考试录用,不仅保证海关能够选拔到有真才实能的关员,促进各项业务的开展和提高,而用且使海关在相当程度上减了当时中国一般政府机关通行的,仅凭当局显要之推荐、或由亲戚故旧之援引即可安插位置的官场风气。赫德把海关职员分为税务、海务两大部门,前者又分内班、外班两系,每一部门、系别内部又划分许多不同的等级。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别分类更细、等级划分不断增繁。以评判项目的形式为关员树立了良起性行为模式和考核标准,实行考绩报告制度,关员升迁奖惩有据有序有期,职位有保障。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3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

——摘编自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

46.根据材料,概括并简评赫德关于海关人事行政管理的改革措施。(9分)

4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德治下清朝海关的历史作用。(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措施:考试录用制度:提供相对公正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人才的选拔;职位分类制:各门类各等级分工合作,权责明确,保证工作高效;考绩报告制度:促进人事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职员工作积极性;高薪和养老制:激励职员进取心,促使职员安心工作,提高管理效能。(9分)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归纳能力。"措施“信息:"他推行考试录用,赫德把海关职员分为税务、海务两大部门,前者又分内班、外班两系,每一部门、系别内部又划分许多不同的等级。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别分类更细、等级划分不断增繁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3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有关“简评”信息:“不仅保证海关能够选拔到有真才实能的关员,促进各项业务的开展和提高,而用且使海关在相当程度上减了当时中国一般政府机关通行的,仅凭当局显要之推荐、或由亲戚故旧之援引即可安插位置的官场风气”;“以评判项目的形式为关员树立了良起性行为模式和考核标准,实行考绩报告制度,关员升迁奖惩有据有序有期,职位有保障。”对这些信息分别归纳即可。

考查方向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中国海关近代化、赫德

解题思路

仔细阅读材料、划分层次、归纳要点。

易错点

材料信息提取不准确、不全面。

教师点评

注意答案包括“措施”“简评”两层要求。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作用:捧动了中国海关管理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西方国家的经济扩张。(6分)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评价能力。结合材料信息“在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身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为中国建立了一整套较完备的近代海关业务管理制度,在海关人事行政管理制度上也有创制”可得出赫德的改革推动了中国海关管理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西方国家的经济扩张。具有双重性。

考查方向

历史人物评说:赫德

解题思路

从此材料信息提取其改革的积极性;结合时代背景,以全球史观来看待其改革。

易错点

对“历史作用”理解片面。没有全球史观概念。

教师点评

近代史是一部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所以用有全球史观来研究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请考生在第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曾亦知瓜分之原因乎?政府无振作也,……政府若有振作,则强横如俄罗斯,残暴如土耳其,外人不敢侧目也。……大举革命,一起而倒此残腐之满清政府,……今有满清政府为之鹰犬,则彼外国者欲取我土地,有予取予携之便矣。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孙中山1904年《驳保皇报书》

材料二 吾国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俱已成功,惟社会革命尚未着手,故社会事业在今日非常紧要。诚以中国四万万人析之,居政届者,多不过五万人,居军界者,多不过百万人,余皆普通人民。是着眼于人数,已觉社会事业万万不可缓办。未统一以前,政事军事皆极重要。而统一以后,重心又移到社会问题。前者乃牺牲自由之事,后者乃扩张自由之事,二者并行不悖。

——孙中山1912年4月10日在湖北的演说

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4年、1912年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8分)

4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的局限性。(7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变化:1904年孙中山认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前提是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政府;1912年孙中山认为社会革命是当前工作重心,主张进行社会建设。(4分)。

背景: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满清政府变为洋人的工具;1912年满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4分)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从材料”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和”吾国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俱已成功,惟社会革命尚未着手,故社会事业在今日非常紧要“信息可看出其思想由认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前提是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发展为认为社会革命是当前工作重心,主张进行社会建设。”背景“回答结合1904年和1912年的革命形势分析: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满清政府变为洋人的工具;1912年满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

考查方向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解题思路

从材料信息中归纳其思想“变化”;结合所学回答“背景"。

易错点

基本知识不熟悉。

教师点评

注意材料的出处,这也是材料的一部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局限:对列强的侵略性认识不足;狭隘的排满兴汉思想;对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7分)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阐释能力。从两则材料看出孙中山的革命对象知识满清政府,对中国民主革命性质任务认识不足,进而对革命对象、革命的力量、革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

考查方向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

解题思路

先结合材料综合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特点,结合其所处时代,分析其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易错点

不是从何处下手。

教师点评

注意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一 图二

39.比较图一、图二,请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示例一

信息:洋务运动工业化布局集中在沿海沿江,尤其通商口岸地区为最;新中国工业布局扩展至内地,尤其东北为最。(2分)

说明:近代中国沿海沿江最先受到外来侵略,西方工业文明影响较早且程度较深。新中国统一全国,计划经济,注重整体工业布局。(从国内外形势分析亦可)(4分)

示例二

信息:洋务运动工业基础薄弱,尤其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优先集中发展重工业。(2分)

说明:近代中国工业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分布不平衡。新中国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在苏联帮助下大力发展重工业。(4分)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阐释历史能力。先结合图表的图例、内容提取时空信息:图一为洋务企业名称、分布情况;图二为新中国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情况。结合自己掌握知识情况选择答题方向。注意时空上的比较。

考查方向

近现代工业化:洋务运动、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一五计划

解题思路

先从图片材料提取时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易错点

信息提取不准;说明缺乏史实。

教师点评

开放性试题,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尽量选取有利自己回答的角度作答。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