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晋中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1.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遗留下来的历史材料。下列可以作为研究当时历史事件的第一手史料是

①甲骨文      ②秦权(秤砣)   ③中书省印     ④《读通鉴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这说明汉武帝时

A内侍干政,威胁皇权

B崇尚黄老,清静无为

C倚重近臣,削弱相权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7.英、法、美、德在近代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但各国模式又不完全相同,其共同点不包括

A逐步形成分权制衡机制

B民意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

C国家元首拥有行政实权

D法律规定议会享有立法权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0.“当1914年8月幻想中的短期战斗演变成实际的长期血战时,1916年的奥运会被取消。当战争结束以及1924年巴黎奥运会恢复奥林匹克运动时……新兴的布尔什维克俄国的运动员被彻底禁赛。”这说明该时期的奥运会

A被大国沙文主义所利用

B没有合理安排举办时间

C与古希腊城邦文化相悖

D深受世界政治局势影响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依据下列史料反映的信息,按时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4.文献记载:“(明朝)洪武改元,严申巾帽之禁。乡村农民许戴斗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业农者不许。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这表明

A商人在法律上仍然遭受歧视

B明代纺织品使用有严格规定

C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相对富足

D明朝采取政策鼓励农民消费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5.近代上海报业发展迅速,其中小报发行量巨大。据统计,1920年左右有小报60余种,1926-1932年增加到700多种。这说明

A传教士办报仍占主流

B社会对新闻的需求增大

C通俗性报刊广受欢迎

D市民喜欢阅读商情报刊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6.蒸汽机的推广也包含瓦特专利权的使用,瓦特因此成为很有钱的名人。1630—1809年,英国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

A英国政府重视人才培养

B工业革命期间开始有了专利法

C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发明创造

D专利法推动了发明创造的不断涌现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8.1938年,某实业家奉当局命令,将汉口的部分工厂迁至陕西宝鸡,“圈地四百余亩,迁去纱锭两万枚,布机四百台,粉机约合出粉三千包……筹备经年,始获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业家经营纺织和面粉产业

B日本加强了侵华战争内地攻势

C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严重排挤和打击

D民族工业发展遭受空前洗劫与破坏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9. “1802年,英国贵族庇耳曾建议以法律来改良工人的待遇,这是所谓工厂立法的起点。……这虽不能完全解决工厂制度在劳动界上所发生的问题,但靠了他们的进行,20世纪初的工人生活,与百年前的生活比较起来,却又不啻如九霄之于泥壤了。”这段话表明

A工人权益在法律上有所保障

B工人生活必须依靠工厂立法保障

C工厂立法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

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离不开政治民主化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1.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条约,为欧洲“增添了新不稳定因素:使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违约时单独制裁的能力,使法国边界安全置于英国和意大利的空头保证之下。”该条约是

A《非战公约》

B《相互保证公约》

C《拉巴洛条约》

D《日内瓦议定书》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2.某国际会议决定“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关于该国际会议召开背景说法错误的是

A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B盟国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中国抗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

D德军失去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茶成为英格兰人普遍喜欢的饮料,而英格兰作为当时工业界、殖民界的超级强

权,不遗余力地控制它必需的原料生产,却惟独没能控制茶叶生产。喜欢茶要付出代价,随

着茶叶进口量剧增,而且全以白银支付,英格兰白银流失严重。英格兰开始寻找能平衡贸易

赤字的商品,终于找到了他们种在印度殖民地的鸦片,这最终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要完全

解决欧洲的需求,就需要更大面积的种植区。印度东北部人烟稀少的阿萨姆地区适合种萘,

1854年殖民当局颁布了阿萨姆茶叶开垦法案,但原住民不同意:清除森林开辟萘园,将意

味着他们半游牧生活方式的消失。英国当局直接动武,将他们强行迁出家园。到1900年,

阿萨姆的茶叶输出量增加了19倍,西方终于可以自己满足茶叶的需求了,

——摘编自彭幕兰s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19.依据下列材料,分析茶叶的供需对英国殖民活动的影响。

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对外贸易是我国历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体现出“打开大门、走向世界”的文明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商业网络穿过了中亚的浩瀚沙漠和深不可测的印度洋,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到达地中海和北非等地区。对古典社会来说,远距离贸易不仅具有经济内涵,还有很深的政治内涵,明清时期经济贸易事务几乎都发生在政府严密管制的环境下。

——摘编自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

工业时代以前的商业往来,外商来华只是为了购买中国货物。而此时英国人开始来寻找中国市场了,要扭转一千年来欧洲和东亚之间的供求关系,这就是所谓的“自由贸易”。由于不了解英国的国力和国威,终于自食其果。

——据费正清等《剑桥中国晚清史》整理

材料三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入世三原则是:世贸组织没有中国参加是不完整的;毫无疑问要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为原则的。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与挑战并存。

——摘编自廖盖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年史》

13.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列举汉唐宋元时期对外贸易情况,分析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后果。

14.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谓“英国的国力和国威”形成的原因,并指出“自由贸易”的实质。

15.阅读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多年努力”的过程,并阐述对中国入世三原则的看法。

分值: 2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工业革命极大地加快了世界一体化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欧洲人营养水平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应增强。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铁路网也保证了外界的供应。与此同时,千百万欧洲人远渡重洋移民美洲,带来了新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随着殖民扩张步伐的加快,蔗糖、茶叶和棉花等农产品的大规模全球交易不再是新鲜事,对工业机器至关重要的轮胎的主要原料——橡胶,则来自巴西、马来西亚和刚果河流域。以运输、通信和军事技术武装起来的欧洲人强迫殖民地提供自然资源、交换工业品,这激起了殖民地的抵抗。

——据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整理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引进有线电报和电话,80年代又引进了电灯。1884年,上海至南京的电报线延伸至长江中游的汉口,1899年汉口电报局兼办电话。1906年开始,汉口英租界先后出现了照明用电和自来水。在长江上游的重庆,饮水、照明、通讯等设施的引进比武汉还要晚。不过,沿江城市近代文明设施的出现,不但比西安等内地城市早,也比华北等地通商口岸早得多。

——据张仲礼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整理

16.材料一中部分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

指出引起这种变化的经济原因。

17.阅读材料三,分析“近代文明设施”在华传播的主要特点。

 

18.参考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影响

分值: 2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