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太原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晋国上卿赵简子曾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材料

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形成

B士农工商等级森严

C出现以郡统县的制度

D血缘政治受到冲击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受封的条件是“克敌”,可见是奖励军功,与血缘无关。故应选D。A、B、C材料信息都不能支持。

考查方向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对比选项做出选择。

易错点

不能对材料信息准确理解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4.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

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

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能力。A、D三选项都是对三省制进行评价,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不符材料。材料信息“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都指向选项C。

考查方向

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唐朝三省制

解题思路

先从材料信息入手,再结合所学佐证。

易错点

不顾材料,先入为主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5.《元史·百官志》有云:“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致令则布于下,郡县

有请则为达于省。”据此可知宣慰司

A是掌管军政大权的行省分设机构

B为宣政院辖属的地方宗教机构

C是中书省派驻边疆的地方机构

D被少数民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掌管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致令则布于下”信息说明其职权和与行省的关系。对比选项,A合题意。B与材料无关;C与材料不符;D材料未涉及。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央对边疆的管理

解题思路

准确获取材料信息,以信息逐一排查。

易错点

不能充分获取材料信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9. 1913年张謇说:“……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

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日

本人降伏于我国旗之下之日”。材料反映出

A一战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实业救国成为民国时期的思想潮流

C抵抗日本侵略成为实业家门的共识

D民族资本主义的工业体系日益完备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A项“一战”爆发在1914年,所以错误;材料是民族实业家的代表张謇,其言论是“为捍卫图存计”,而主张“推广植棉地、纺织厂”、“开放铁厂”,目的是“驰逐于世界之市场”“日本人降伏于我国旗之下之日。”可见观点符合B项史实,故选B;C项“共识”材料并没体现;D项与近代民族工业畸形发展史实不符。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题思路

注意提炼材料的核心信息,明白材料中的观点。再以材料观点结合所学判断。

易错点

不能结合材料具体分析问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执行死刑时

由刑事事务官监场,对一切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

刑”。这些规定

A维护了奴隶主利益

B是习惯法的汇编

C体现了奴隶制民主

D保护了私有财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十二铜表法》是古希腊的第一步成文法,是一部奴隶制性质的法律文件,体现的是奴隶主的意志,根本上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从材料信息看,反映的是人人平等,A项从本质上说是正确的,但和本材料并不完全吻合;B项不合史实;D与材料无关。

考查方向

古代希腊法律、《十二铜表法》

解题思路

首先结合所学弄清基本历史概念,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易错点

混淆本质与材料信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循规蹈矩。而魏晋名士却一反常态,他们放浪不羁,

以丑为美,说丑话做丑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接待宾客时故意穿破衣烂衫,“望客

而唤狗”;参加宴会时,故意不拘礼节,“狐蹲牛饮”;更有甚者,客人来访时,赤身裸体,一

丝不挂,美其名曰“通达”。魏晋时期出现的以上行为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

A现代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信息“魏晋名士”反“常态”可看出是用过激的方式表达对“常态”的不满,强烈抒发个人情感、情绪。这种风格与浪漫主义主张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对现实不满风格吻合,故选B。

考查方向

文艺流派

解题思路

先要弄清各种艺术流派的风格,再准确把握材料信息,最后对二者进行对照得出答案。

易错点

不能再认再现所学知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6.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

《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

不寐”。材料反映出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

C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A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材料既无雇佣劳动信息,有无手工场的生产组织形式,不正确;材料虽说男女分工不是很明显了,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耕织结合的模式没有变化,故选B;C、D都不能从材料信息获取。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解题思路

用选项去对比材料,边阅读材料边选择。

易错点

不能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看到时间(嘉靖)信息就先入为主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7.1689年“国民会议”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

……新誓词要求威廉和玛丽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

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材料主要反映了英国

A下院是国家权力中心

B代议制民主政治形成

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D国王权力地位的变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迁移知识的能力。材料时间“1689年”、空间信息“英国”自然联系到英国光荣革命及相关知识,光荣革命的一系列法律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步确立。材料信息与课本知识一致。

考查方向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题思路

从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做出判断。

易错点

对材料和所学知识不能建立有效联系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8.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该观

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

A以温和的方式推翻了旧政权

B使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

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D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转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与所学结合评价历史事件能力。“光荣革命”的特点是新旧政治力量妥协,资产阶级取得政权。辛亥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派和袁世凯代表的旧势力妥协,但没有最终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所以是失败的。看见,辛亥革命有光荣革命的妥协做法,却没有取得光荣革命的成果。选项A、B、C都与材料“失败的”信息不符;

考查方向

辛亥革命的评价

解题思路

先结合所学对光荣革命与辛亥革命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材料观点;再结合各个选项

的结论对比淘汰。

易错点

对材料的观点理解有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0.1931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20世纪30年代,苏联三大钢

铁基地之一的马格尼托格尔斯克,是由450名美国工程师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美国格里

钢铁厂为蓝本设计的,电力系统由通用电气公司设计和装备。由此可见

A苏联在工业化初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苏联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大大提升

C社会主义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融洽

D美国为转嫁危机向苏联进行资本输出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能力。“1931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各国专家”、“美国工程师”、以“美国格里钢铁厂为蓝本设计”等信息,表明引进西方技术。与财料信息吻合的选项是A,故选A。B、C、D项从材料信息都不能准确得出。

考查方向

世界经济的发展

解题思路

先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再结合选项排查。

易错点

对材料信息不能全面获取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1.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增长率(依据龚关主‘《中华人民

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该表反映出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市

C废除农业税增加了农民收入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判断能力。“1979-1984年”期间中国的经济形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即将开始。材料表格信息,工农业进行对比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优于城市,说明发展快,取决于体制改革。所以选A。B、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查方向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再结合材料的具体内容,仔细分辨答案。

易错点

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2.下图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A西方发挥主导作用

B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C从自由无序到有序

D全球化不断加强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趋势有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从材料和选项宏观来看,应指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答案材料侧重列出的全球化过程中国际组织。比较选项,A项和“趋势”不符;B、D相同趋势。

考查方向

世界经济的发展。

解题思路

先将所学与材料考查方向对接,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分析选项与材料、选项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

对选项的具体内涵不清。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97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

意义上的公民。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人们从

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

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

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

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

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

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

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

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

及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中国梦就是

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

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

13.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公民与中国古代臣民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

种不同的原因。

14.根据材料三,概括康德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近代中国“人的现

代化”产生的影响。

1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认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罗马公民享有不同程度的权利,对政府的行为构成一定的制约。

中国古代法律只规定臣民应尽的义务,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

中国: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政治上的专制统治;主流思想强调服从、等级。

罗马:商品经济的开放性;最高统治者权力有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解析

答案的第一层从设问上看从两则材料的对比中来,其实两个材料就是在叙述各自的特点,突出的不同,所以只要概括出各自的核心内容就行。两则材料都是分总的语言结构,这最后一句是关键信息:“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答案第二层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法律文化是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观念等影响的。结合时代的上述方面回答即可。

考查方向

古代东西方法律的差异

解题思路

先阅读分析材料结构,抓住关键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原因。

易错点

不能结合所学全面分析原因。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主要观点: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权在民;自有平等;崇尚法律等

影响:促进人的思想解放;推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解析

材料三从此教材中选取,以所学知识一致,容易回答。关键是弄清句子关系,分好层次。逐层归纳。他的思想观点从第三句开始,每句一点,提炼概括。“影响”要注意是对中国的回答要求,康德的属启蒙运动思想,回答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即可。

考查方向

启蒙运动的主张及影响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注意其语言结构,简明归纳;注意对答案要求的理解、转化,是问题简单化。

易错点

把康德和启蒙运动的关系对立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深化体制改革,为公民意识提供有益土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意识提供践行通道;加强公民教育,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

解析

考查人文素养。从前两问西方公民意识培养的历史经验和时代的对公民意识培养的优势来发散。同时可借鉴政治学科的有关知识。

考查方向

历史人文素养

解题思路

首先要围绕“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来思考答案,发散性试题也不能信口开河。

易错点

漫无边际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因为各国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和文化

渊源是共同的;又有多样性,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

度。

——林娟《美国的大选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

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解放区的政权建设。在陕甘宁、晋察

冀、晋冀鲁豫、晋绥、苏皖等老区,继续“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在乡、区、县、边区四

级政权建设中,除汉奸、恶霸地主、反革命分子及精神病患者外,不分阶级、党派、民族、职

业、财产、性别、宗教信仰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实行平等、普遍、自由和直接选举原则,采用

直接投票、投豆豆到碗、送票箱到家门等形式,选举时,选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头戴鲜

花,有的骑毛驴翻过几座大山选出自己拥护的人。

一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1840-1949)》

19.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2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民主政治与解放区政权建设的区别以及造成这

种区别的原因。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共同点:①以古希腊罗马民主文化(和近代启蒙思想)为渊源;②以代议制民主为基本形式;③奉行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

解析

材料信息提到“依据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是共同的”结合所学可知。实行的都是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虽具体权力结构不同,但都以分权制衡原则进行权力分配。

考查方向

近代西方民主制度

解题思路

先提取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全面回答。

易错点

结合所学不够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区别:阶级基础不同:西方的民主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或专政,解放区的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产生方式不同:在选举上,西方国家是间接选举,解放区是直接选举。

原因:解放区的政权建设是在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进行的,要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直接普选是为了更广泛地调动人民大众,实现全民族抗战;选举采取直选,也是因为解放区面积小,人口少,具备直选条件。

解析

考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分析能力。政权的区别要从构成政权的几个要素分析:阶级基础、性质、权力分配形式(专制或民主)、权力的来源、产生方式(选举或世袭、任命)、目的(为谁服务、代表谁)。第一问从材料概括,结合所学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知识。“原因”依据根据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分析。

考查方向

近代东西方民主建设

解题思路

先充分发掘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结合赋分确定答题的精简。

易错点

“区别”回答太多,“原因”分析不全面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在(古希腊)民主制中……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

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

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

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

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

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

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

——以上均引自《柏拉图全集》

23.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对古希腊民主制的看法。

2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设计了一个怎样的理想国,并对这一理想

国进行评价。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看法:柏拉图认为希腊领袖人物的产生过于随意;民主政治使领袖的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缘化。

解析

考查概括材料信息能力。对材料划分层次,然后分层归纳。第一句是第一层,关键信息:“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第二句是第二层,关键信息是“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东三、四句是第三层,关键信息是“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考查方向

希腊的民主

解题思路

划层归纳。

易错点

不能准确分层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理想国:应该由哲学家来治理国家。评价:带有很大的空想性,过于理想化,是一种乌托邦设想;柏拉图的理想国又并非纯粹的空想,而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给人以一定的启发。

解析

“理想国”从材料信息“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可得出。“评价”从时代和阶级属性分析,肯定其理想,指出其局限。

考查方向

对思想理论的评价

解题思路

评价历史思想一定也结合阶级分析的方法,结合时代,既要看到积极一面。也要注意消极或局限的一面。

易错点

评价不全面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的抗日票。这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唯一一家当时国民政

府批准设立的银行,1938年正式成立,起到了稳定边区物价和支持敌后抗战的作用。

图2为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该银行于1941年在南京成立,作为国家银行发

行本位币,可与法币(官方统一货币)互相兑换,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曾经大量流通。

16.图l抗日票纸张粗略却不被学术界认为是假币,图2中储券印制精美却常被学术界

称为伪币。请根据所学知识评述以上观点。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从图1的图文信息可知抗日票不是假币。依据为晋察冀边区银行是得到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地方银行。能印证的史实有:国共在抗战中进行合作日军对敌后根据地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导致物质匮乏技术简陋,所以纸张粗劣。

根据图2的图文信息可知中储券是于1941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储备银行发行,而此时南京已经陷落此银行代表的是投靠日本的汪伪政权,因此称其为假币是从政治角度而言的。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图文材料一般图文互补,提供更多信息,此题的图并不能提供额外信息,主要从文字信息分析总结答案。从材料“晋察冀边区”“1938年”信息可知是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物资匮乏,技术水平低,条件简陋,印出来纸币质量差,但是是“当时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银行”。有关图二文字材料中的“1941年”“南京”已是日伪政权的天下,虽发行的货币质量好,打着“中央”旗号,打中国人民不承认,银行也就是伪“银行”,发行的货币也就是伪币。这是由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决定的。

考查方向

抗日战争中国经济

解题思路

先要注意材料的中心“货币”,在关注“真假”的本质、立场。

易错点

不能结合时代特点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95年,户部奏请“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之后,户部又奏

请裁减勇营三成。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定武军”

(后改称“新建陆军”)、“自强军”、“武毅军”、“湖北护军营”。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

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

以增加税源。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1896年,总理衙门议奏:“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酌拟办法,或

既就原有书院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肄习专门。”此后,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1897

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1898

年初,荣禄、高燮曾、胡熵菜分别奏请设立武备特科,所有武场一律改试枪炮。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

17.根据材料概括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改革的内容。

18.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指出这次改革与洋务运动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导致改革困难

的原因。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裁撤旧军、编练新军;鼓励实业、设立商务局;兴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考试。

解析

考查从此材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1、2、3句为一层,4、5句为第二层,此后几句为第三层。分层归纳要点即可。

考查方向

清政府近代的改革

解题思路

先划层。再归纳。

易错点

不能全面概括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主要区别:突破了洋务运动单纯引进技术和培养人才的改革模式,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原因:列强对中国利权的攫取;清政府财政危机;改革缺乏系统方案和长远目标。

解析

考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问题的能力。以洋务运动的内容、方式方法、作用影响,失败原因来对照这次改革。二者都是统治集团内部自救运动,主要区别在内容上,和洋务运动不同学习西方军事、经济制度。“原因”从材料中“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兴学诚自强本计”、“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这些信息直接可概括,还要结合材料的时间(“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信息,结合所学回答。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的改革运动

解题思路

新知与旧知的比较,依旧知的要点作为参照进行比较。

易错点

找不准比较点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

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事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

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

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

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

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一一《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日本战败的原因。

22.指出诏书中为战争辩解的内容并对这一内容进行评价。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团结一致,特别是苏军出兵远东,美国投掷原子弹;中国军民英勇抵抗。

解析

考查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分析历史事件能力。一般来说战争的失败可从交战双方的战争性质、实力、策略、国际环境、领导等因素分析,本题赋分6分,要求回答主要原因:材料与所学结合较多的。注意“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而日本的失败中国因素应是主要。

考查方向

二战日本失败原因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重要信息,结合所学重要知识回答。

易错点

只从材料提取信息回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辩解:战争的目的是为自己的生存和东亚的安定;停战的理由是为了保全日本人民的生命安全。(评价:说明他们对战争的认识具有双重性,对战争给被侵略国与日本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不足。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能力。对下列信息进行概括即可:“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与主流社会的认识(所学1)进行对比评价,可见把一场给亚洲和本国人民带来灾难的战争竟然说成是为正义而战,把失败说成是善良的无辜。可见其认识的偏颇。

考查方向

评价日本的战败

解题思路

第一层以材料回答。第二层结合所学回答。

易错点

评价空洞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