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商丘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81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国学对应的是外来之学,基本含义是本国固有之学。而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对于固有之学的称谓并不统一。梁启超在作于1902年的《中国史叙论》中第一次使用国粹概念,并且多次用国学代表中国学术,国学由此成为流行语。在此之前,严复习惯于使用中学概念。而康有为、谭嗣同则同用孔教概念,并引发了两人国学理念的诸多相同之处:第一,康有为,谭嗣同将中国固有之学统称为孔教,出于以教治教的动机,在有意无意中彰显了中国本土文化的宗教意蕴。第二,与以孔教称谓中国固有之学一脉相承,康有为,谭嗣同将诸子百家归为孔学一家,意味着将孔子视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代言人,也表明了孔子的至上权威。这一做法与严复对老庄的推崇差若云泥,与梁启超将孔子和老子、墨子一起奉为“三圣”相去甚远,与章炳麟断言老孔墨三人中墨子在道德上超越老孔,老子在学问上胜于孔墨迥异其趣。

近代国学肩负着救亡图存与思想启蒙的双重历史使命,旨在面对西学这个“他者”而彰显中学这个“我者”。这表明,作为中国固有之学的近代国学从出现之日起就伴随着与外入之学即西学的关系问题:一方面,面对中国的积贫积弱和西方的坚船利炮,近代思想家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挨打,开始以西学为参照反思、审视中国本土文化,同时学习、借鉴西方文化。另一方面,抵御外侮离不开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凝聚民族精神的需要促使近代思想家寻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于是,一面吸收西学创新中学,一面在价值上坚守中国固有之学的薪火相传成为近代国学家的共同做法。

无论是出于挺立民族精神的心理还是出于攀缘西学的需要,近代思想家都肯定中学与西学相同、相通,并在这个前提下不约而同地声称西方有自然科学,中国也有,庄子等人所讲的进化论早于西方数千年;西方有宗教,哲学,中国一应俱全:严复将《周易》与《老子》 《庄子》说成是中国哲学的三大经典,不仅证明中国有哲学,而且证明中国哲学比西方早且好,以至于西方哲学则“不出《老子》十二字”。康有为,谭嗣同同样认为中西之学相同,中学高于西学,但在对中学高于西学的具体认定与理解上则大相径庭:对于中西之学同在何处或者说中学比西学高在哪里,康有为、谭嗣同毫无悬念地说成是孔教或孔子之学.二人断言仁是孔教、佛教和耶教的共同点,仁最基本的内涵是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这既以仁为切入点凸显了中西文化的一致性,又以西学为参照,将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等近代价值理念注入孔教之中,推动中国固有之学的内容转换。值得注意的是,康有为、谭嗣同忽视中西之学的差异性,由此导致两人的国学观只讲世界性而不讲民族性,幻想凭借“仁”取消国家、同一种族,最终陷入与救亡图存背道而驰的世界主义和大同主义。

(摘编自2016年1月11日光明日报《康有为与谭嗣同的国学观》)

1.下列有关近代国学的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近代国学的基本含义是中国固有之学,但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对近代国学的称谓

并不相同,其内涵也并不统一。

B近代国学被称为“中学”“国粹”“孔教”,用国学代表中国学术起于梁启超,后逐渐

被其他思想家所认可。

C近代国学伴随着外来之学即西学而产生,它既需要学习和借鉴西学,又成为中华民

族的精神家园,凝聚着民族精神。

D近代思想家普遍认为近代国学与西学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但又突出国学的独特地位,

声称中学高于西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康有为、谭嗣同将中国固有之学统称为孔教,将诸子百家归为孔学一家,这种做法

带有浓厚的宗教意蕴。

B不同思想家对中国本土文化核心内容的选择各种各样,意味着人家对中国本土文化

在认识上的巨大差异。

C中国的积贫积弱和西方的坚船利炮,是近代思想家开始审视中国本土文化,同时学

习、借鉴西方文化的原因。

D近代国学要为中华民族提供一个自己的精神家园,因为这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身份认

同和文化认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代思想家都肯定中学与西学一样有自然科学,比如认为中国的庄子等人早于西方

数千年就曾经讲过进化论。

B在众多近代思想家中,康有为与谭嗣同最为推崇孔学,他们认为孔教或孔子之学也

是中学高于西学的地方。

C康有为、谭嗣同把仁作为孔教、佛教和耶教的共同点,转换了中国固有之学的价值

理念,从而忽视了中西之学的差异性。

D忽视了中西之学的差异性,就可能导致只看到世界性而看不到民族性,最终陷入世

界主义和大同主义。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后逐渐被其他思想家所认可”与文意不符。

考查方向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解题思路

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仔细比对。

易错点

C选项具有干扰性。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原文是说“第一,康有为,谭嗣同将中国固有之学统称为孔教,出于以教治教的动机,在有意无意中彰显了中国本土文化的宗教意蕴。第二,与以孔教称谓中国固有之学一脉相承,康有为,谭嗣同将诸子百家归为孔学一家,意味着将孔子视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代言人,也表明了孔子的至上权威。”彰显宗教意蕴的是“康有为,谭嗣同将中国固有之学统称为孔教,出于以教治教的动机,”;而“将诸子百家归为孔学一家”是意味着将孔子视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代言人。所以A选项错。

考查方向

从断章取义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题思路

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仔细比对。

易错点

断章取义这种陷阱容易误导粗心的考生。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把仁作为共同点,就认为是“转换了中国固有之学的价值理念”不准确,原文只是说“推动中国固有之学的内容转换”,而它们与“忽视了中西之学的差异性”也在逻辑上不构成因果关系。

考查方向

从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题思路

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仔细比对。

易错点

D选项具有干扰性,因为对原文来看,缺了“康有为、谭嗣同”这个主语。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乐游原 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注]①乐游原:古地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内大雁塔东北,曾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②五陵:汉高祖、汉武帝等五个皇帝的陵墓。

8.同样是怀古诗,与《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相比,两诗在第一联表达技巧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诗三、四两句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赤壁》首句托物起兴,借前朝沉在沙中的铁戟来兴起对古代人物和事迹的慨叹;《登乐游原》则寓情于景,借登临乐游原眼前所见景物寄寓人世兴衰、万物归于寂灭的深沉感慨。

《登乐游原》的“长空澹澹孤鸟没”意为孤独的鸟消失在广阔无边的天空中。在这里的景并非单纯地写景,通过后三联的描述可以看出,寄寓万物归于寂灭的深沉感慨。所以从表达技巧来看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解析

《赤壁》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考查方向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题思路

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明确情感。

易错点

情感分析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汉家几代帝王建立了雄伟业绩,彪炳史册,而今却只剩下五座陵墓,在瑟瑟秋风中,显得荒凉衰败。诗人借助眼前之景,寄寓了深沉厚重的历史沧桑感,表达了盛衰无常的感慨,也隐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怀古咏史实,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考查方向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解题思路

了解怀古诗常用的表达技巧、一般可能表达的情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即可。答题时注意答题的步骤。

易错点

情感分析不得当。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19.读下面文段,模仿画线句子的形式,在后面的空白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

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南方的雨,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多情含蓄;北方的雨, __ ① __ ;南方的雨,使人想起洞箫牧歌,春花秋月,想起酒香四溢的杏花村和青烟缭绕的山野村舍,还有雪一样飘飞的栀子花;北方的雨,__ ②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像北方小伙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   

②使人想起黄钟大吕,金戈铁马,想起浑厚壮美的高原与平坦广阔的原野沃土,以及火一样燃烧的红高粱

解析

解答此题有注意四个关键要素:选择恰当的意象、选择合适的句式、运用比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语言要生动。

考查方向

仿用句式。

解题思路

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

易错点

第二个空引用诗句学生容易忽略。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从,少孤贫。寓居太原,与仲兄能同隐山林,苦心力学。属岁兵荒,至于绝食。弟兄采梠拾橡实,饮水栖衡,而讲诵不辍。怡然终日,不出山岩,如是者十年。贞元初,进士登第,释褐山南西道推官,府公严震,待以殊礼。以父忧免,弟兄庐于父墓,手植松帕,免丧,不应辟命。久之,西川节度使韦皋开西南夷,置两路运粮使,奏从掌西山运务,后权知邛州事。及皋薨,副使刘辟阻命,欲并东川,以谋告从。从以书谕辟,辟怒,出兵攻之,从婴城拒守,卒不从之。高崇文平蜀,从事坐累多伏法,惟从以拒辟免。元和初入朝,累迁吏部员外郎。从气貌孤峻,正色立朝,弹奏不避权幸。事关台阁,必抗章论列,请归有司。选辟御史,必先质重贞退者。

淄青贼平,镇州王承宗惧,上章请割德、棣二州自赎,又令二子入侍。宪宗选使臣宣谕,以从中选。议者以承宗罪恶贯盈,每多奸谲,入朝二子,必非血胤,人颇忧之。从次魏州,田弘正以路由寇境,欲以五百骑援之,从辞之。以童奴十数骑,径至镇州。于鞠场宣敕,三军大集。从谕以逆顺,辞情慷慨,军士感动,承宗泣下,礼貌益恭,遂按德、棣户口符印而还。

其年八月,出为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观察等使。监军使知上意欲大用之,每为中贵传达意旨,欲其赂遗,从终不答。穆宗即位,召拜尚书左丞.长庆二年,检校礼部尚书、鄜州刺史、鄜坊丹延节度等使。鄜畤内接畿甸神策军镇相望逾禁犯法累政不能制而从抚遏举奏军士惕然。党项羌有以羊马来市者,必先遗帅守,从皆不受,抚谕遣之。群羌不敢为盗。四年,入为吏部侍郎,寻改太常卿。六年十月卒,赠司空,谥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崔从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鄜畤内接畿甸神策军/镇相望/逾禁犯法/累政不能制/而从抚遏举奏/军十惕然。

B鄜畤内接畿甸/神策军镇相望/逾禁犯法/累政不能制/而从抚遏举奏/军士惕然。

C鄜畤内接畿甸神策军/镇相望/逾禁犯法累政/不能制/而从抚遏/举奏军士/惕

然。

D鄜畤内接畿甸/神策军镇相望/逾禁犯法累政/不能制/而从抚遇/举奏军士惕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褐”泛指粗布衣服,古代贫民多穿褐衣。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B御史:官职名,自秦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C鞠场:“鞠”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鞠场”指古人以脚蹴、踢皮球的活动场。

D谥:古代君主、大臣、文人等死后,朝廷据其品德业绩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从学习努力刻苦。即使断绝了粮食,他和哥哥采摘橡实野果,喝泉水,在简陋的

房屋里栖息,也没有停止读书。

B崔从不畏惧权贵。他弹劾上奏不避开有权势受帝王宠爱的人,甚至有时候坚持原则,

请求一定要把相关人员交归有司处理。

C崔从非常有胆略。他仅带着十多个仆役,就径直赶到镇州,给不稳定的军队宣布皇

帝命令,最终感动了军士,顺利完成了使命。

D崔从为官清正廉洁。他任御史大夫等官职时,监军使劝他向高官行使贿赂,他始终

不答应;后在别任上也不接受前来贸易的党项、羌族人给他的馈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父忧免,弟兄庐于父墓,手植松柏,免丧,不应辟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崇文平蜀,从事坐累多伏法,惟从以拒辟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在这句话中可以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畿甸”“神策军”两个名词相连,后一个作望的主语,所以要断开,据此排除A、C;B和C的区别第一个地方“累政”前断还是后断,可以看后面的谓语动词“制”,谓语前需要主语,所以累政应该做“制的”主语,依此判断选B。

参考译文:鄜州田界接近京畿郊外,与禁军军营相望,士兵们常超越禁令触犯法律,接连几任州府长官都不能制约他们。而崔从对他们的行为安抚阻止或检举上奏,军士们都惶恐不敢违法了。

考查方向

文言断句

解题思路

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然后借助一些标志词语进行断句,先易后难。断句后,检查意思是否讲得通,内容是否合理。

易错点

“畿甸”“神策军”考生不知道什么意思。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考查方向

文学常识。

解题思路

找自己熟悉的排除不知道的。

易错点

“谥”考生比较熟悉,但了解的不全面,所以容易判断错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在原文最后一段“监军使知上意欲大用之,每为中贵传达意旨,欲其赂遗,从终不答。” 是说“监军使想要贿赂赠送他财物,崔从始终不答应”,而不是“他向高官行使贿赂”,

考查方向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解题思路

找到选项内容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仔细比对。

易错点

C选项具有干扰性。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因为父丧免官,与兄长和弟弟在父亲的坟墓旁建造房屋,亲手种植松树和柏树。服丧期满,没有接受朝廷的征召任命。

(2)高崇文平定了蜀地的叛乱,刘辟的部下受牵连大多被依法判处死刑,只有崔从因为抗拒刘辟免于治罪。

解析

(1)译出“父忧”、“庐”、“不应辟命”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涉及一词多义、特殊句式。译出“从事”、“坐累”、“以……免”各1分,语句通顺2分。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解题思路

逐字落实,抓重要词语。

易错点

一词多义的理解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中描写山中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诗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秋天气象的无边无际,也传达了时光易逝的感伤。

(3)《赤壁赋》中,苏轼借“蛟龙”和“寡妇”来比喻客吹洞箫发出的声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第一题注意关键词“春夏景色”;第二题注意“秋天气象的无边无际”,在《登高》的八句话中找到描写秋天无边无际的就能填出;第三题联系“蛟龙”和“寡妇”就可填出。

考查方向

理解性默写。

解题思路

抓关键词。

易错点

书写不正确。如“萧萧”易写成“箫箫”;“嫠妇”的“嫠”。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八  指  鱼

墨中白

泗州城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有渔人常把在洪泽湖里捕获的鱼拿到泗州鱼市卖。泗州人喜欢吃鱼,尤爱吃团头鲂,泗州鱼市常有人卖团头鲂,可活的少见。想买活的团头鲂,要找八指鱼。

提起八指鱼,泗州城无人不知,可他的真名,无人知晓,只知道他两手没长无名指,天生八个指头,以捕鱼为生。他每次卖鱼,只卖八条团头鲂。

八指鱼并不常来泗州卖鱼,逢二、五、八的日子,他才带着鲜活的团头鲂到泗州鱼市来。八指鱼卖鱼,不用秤,双手捉住乱蹦的团头鲂,随手一掂,就报出斤两。有买家害怕吃亏,找秤称,斤重刚好,秤杆还翘得老高。

八指鱼的团头鲂好卖,除了他不欺客,还因为他卖的鱼鲜活。他一到泗州,买鱼人立马就围了上来。可八指鱼卖鱼也有他的规矩,先卖给陌生人,其次是预付订金的人,剩下的才会卖给等着买鱼的熟人。

渔人都不明白八指鱼为何每次只捕八条团头鲂,泗州人想吃,你就下湖捕好了,洪泽湖那么大,水里的团头鲂多得数不完哩!不管泗州人怎么说,八指鱼都不为所动,每次卖鱼,还是八条,多一条都没有。

泗州人都以能吃到八指鱼卖的鲜活团头鲂为荣。

也有渔人向八指鱼请教如何让捕获的团头鲂离开水不死,可八指鱼总会说:“你疼鱼儿,鱼儿也疼你呢!”捕鱼人听不懂。

有个渔人说,他曾偷偷跟着八指鱼的船,看到八指鱼捕鱼时不用网,也不用叉,就用手。八指鱼用手在洪泽湖里钓团头鲂。这事,泗州人不相信,问八指鱼:“真的吗?”八指鱼就笑着说:“鱼儿也是人,你爱鱼儿,鱼儿也喜欢你哩。”泗州人都听不懂。

万家米店东家这两天特别想吃团头鲂,管家却告诉他,现在是隆冬,连八指鱼也不卖活的团头鲂了。可东家叫管家去找八指鱼,只要能捕到活的团头鲂,再多的银子,他也给。

管家跑去找八指鱼,见他正坐在灶膛前喝酒,于是把东家的话一字不差地告诉了他。八指鱼一听,擦了一下嘴角边的酒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行哩,团头鲂全跑回湖底老家过年了,给再多钱,也捉不到。”其实八指鱼不说,管家也知道隆冬时节团头鲂不好捕。

回到米店,管家把八指鱼的话一字不差地告诉了东家。没想到,东家听后,更想吃活的团头鲂了。

这天,天空下着小雪。看着满桌饭菜,东家没有食欲。管家跑来说:“八指鱼来了。”

“东家真想吃鲜活的团头鲂?”八指鱼开门见山地问.

“梦里都想哩。”东家叹气道。

“想吃,也能,只是代价太大。”

“要多少银子?”

“不需银两,要米。”八指鱼有话直说,要用白米来引诱深水底下的团头鲂上来。

“需多少米?”

“一千担。”

千担……东家有点心疼了。可是想到鲜美的团头鲂,东家轻咬一下嘴唇,点头答应了。

“真信他?”管家问。

“信,”东家轻轻拍了拍肩上的雪花说,“八指鱼不会骗我。”

雪下了七天.

八指鱼来了。东家大喜,忙出门迎,八指鱼担着两个大木桶。管家上前一看,木桶里装着鲜活的团头鲂,他连数三遍,共八条,一只木桶里四条.

八指鱼说:“团头鲂在湖底过年,不高兴上来哩。”

东家笑了。管家忙让柳厨子捉鱼,剖肚、清洗,四条红烧,四条炖汤。

闻着满院的鱼香,东家心情那个好呀。吃着红烧鱼,品着鱼头汤,东家夸:“真鲜。”

东家告诉管家,这个年,他过得最快乐。全泗州城,谁能吃到鲜活的团头鲂?

这个年,也是泗州城穷人过得最幸福的一个年,他们虽然没有鲜美的团头鲂吃,可是满锅的米饭香,闻一闻,都让全家人开心。

这个年,为东家烧饭的柳厨子却过得提心吊胆,后来常听东家说那天送来的团头鲂味道鲜美,他悬着的心才渐渐放下来。

明明是八条鲜活的鲫鱼,东家和管家怎么都说是团头鲂呢?怪事。难道八指鱼真认识鱼仙?泗州人信不信,柳厨子不知道,反正他是有点儿相信了。

(选自2014年10期《小说月刊》,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八指鱼是一个生活很不幸的人,天生八个指头,只能以捕鱼为生,社会地位较低,

所以大家虽然喜欢买他的鱼但却无人真正关注他的真名。

B八指鱼卖鱼熟练,故意不用秤,随手一掂便报出鱼的斤两,让怕吃亏的买家心服口

服,这些细节生动表现了八指鱼的自负与自得。

C用一千担米做诱饵来捉团头鲂,这个看似夸张的情节既呼应了上文隆冬时节鱼难捕,

又突出表明老板吃鱼心切和对八指鱼的信任。

D为东家烧饭的柳厨子明明认出八指鱼送来的八条鱼是鲫鱼而不是团头鲂却并没有说

破,因为他觉得八指鱼真认识鱼仙,是个了不起的人。

E文章以八指鱼善捕团头鲂的情节为核心层层展开,最后聚焦在为东家捕鱼的故事上,

人物性格生动鲜活,表达了作者对市井奇人的歌颂与赞扬。

12.小说在刻画“八指鱼”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为东家捕鱼的故事中,小说描写得一波三折。请结合故事情节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说最后一段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D,E

解析

A选项“八指鱼是一个生活很不幸的人,社会地位较低”错,原文没有表述,而且也没有因果关系;

B选项“表现了八指鱼的自负与自得”分析错误;

D选项因果关系分析不当。

考查方向

对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

解题思路

回归原文,找相关信息。

易错点

D选项的因果关系容易混淆考生。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八指鱼做事有原则:每次卖鱼都有固定的数量、时间、方式,卖鱼时斤两足,先卖给生人等。

②八指鱼技艺高超:他能抓到别人捕不到的团头鲂,并能保持鲜活;卖鱼时不用秤就能准确掂出斤两。

③八指鱼为人善良,心怀百姓:对鱼好;用米店老板的米接济穷人。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结合文本分析,找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区域。做好本题要从情节入手,表现八指鱼的情节主要有卖鱼、捕鱼和为东家捕鱼的事情。

考查方向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解题思路

结合人物的言行和小说的故事情节综合分析概括。

易错点

卖鱼这个情节容易被考生忽略。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故事情节的波澜主要体现在:

①隆冬时节团头鲂不好捕,万家米店东家偏要吃;

②八指鱼要用千担白米做鱼饵,东家竟然答应下来;③雪下七天八指鱼未归,东家仍然信心满满;

④八指鱼捕鱼归来,双方皆大欢喜,柳厨子却提心吊胆;

⑤鲫鱼充当团头鲂,东家和管家却未发现,还说鱼做得味道鲜美。

解析

概括情节跌宕之处要扣住叙述主要视角东家、八指鱼,抓住“寒冬捕鱼”这一线索,语言组织最好采用“转折句”形式。

考查方向

情节概括。

解题思路

注意分析小说情节的变化、场景的变化、人物行为的变化。

易错点

答题要点遗漏,考生容易只答3点。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从故事情节上。故事看似结束,但又突起波澜,给人无限遐想。 

②从文章风格上。全文充满传奇色彩,最后的疑问悬而未解,让本文更增添神秘色彩。③从文章结构上。文章看似没有结束,但又戛然而止,开放的结构给读者增添思考和参与的乐趣。

④从人物塑造上。让八指鱼这个本就充满诸多奇怪之处的人身上的传奇色彩更加浓厚。

解析

分析情节的作用,要从与其他情节的关系,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与读者感受的关系,与小说主题的关系来考虑。

考查方向

情节作用。

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题需要考虑“四对关系”。

易错点

文章风格这一点考生不易想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5分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二三十年快速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使中国人过年的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________,比如,一些地区明令禁止燃放鞭炮,祭灶、贴门神、祭祖等传统仪式习俗,

在很多地区已不多见。同时,一些新年俗已经形成,比如观看春晚,微信发红包,利用春节假期外出旅游等。传统年俗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如今的中国社会正由工业文明时代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________传统的年节习俗自然也会随之改变,这是自然规律。但是,。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回家”,还是新时代父母或子女从老家农村到城市与亲人团聚,抑或是全家人一起出国旅游,“阖家团圆”这个中国传统年俗的核心从未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一些传统年俗正在消失(许多传统年俗逐渐淡化)

②生产生活方式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

③年俗文化的核心没有变(渴望亲情团聚的内容没有变)

解析

第一个空主要根据上文的“发生了显著变化”和下文的举出的例子的内容来填;第二空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说的是变化,所以应该填的是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第三空根据下文的的信息,填写的东西应该突出“中国传统年俗的核心从未改变。”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的连贯。

解题思路

着眼于整段话,把握上下句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

第一个空考生不容易注意到后面提到的“传统年俗”这个关键词。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引力波被称为找到了爱因斯

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

B寨卡病毒已经惊吓到全球,南美地区不仅有二十五国报告出现寨卡病例,北美、欧

洲、亚洲以及大洋洲的多个国家也都报告出现了寨卡病例。

C巴黎人冬季爱用壁炉取暖,但出于旨在保护环境和减少火灾的目的,早在2013年法

国政府就出台了一项全面禁止使用壁炉取暖的法令。

D长期以来,“立案难”是饱受诟病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多种原因,一部分依法应当受

理的案件被拒之门外,社会大众对此反应强烈。

正确答案

D

解析

A“成分残缺”,应在第二个“引力波”后加上“的发现”;

B“不仅”应提到“南美地区”前;

C“句式杂糅”,“出于……目的”与“旨在”重复。

考查方向

辨析语病。

解题思路

找标志快速辨析。

易错点

A选项的错误不易被发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很多时候,一个所谓明星个人生活里毫无意义的事件,却能引发人们_________的报

道,这不能不说是这个媚俗时代的悲剧。

②单位提倡一定要开短会,其实就是防止某些人把会议当论坛,本来没有多少实质内容,

却一坐下来就________,毫无节制。

③原本20集就能讲完的故事偏偏要拍到40集甚至80集,这样的电视剧看起来一定是

情节拖沓、________,难怪观众要吐槽了。

A连篇累牍 长篇大论 废话连篇

B长篇大论 连篇累牍 废话连篇

C长篇大论 废话连篇 连篇累牍

D连篇累牍 废话连篇 长篇大论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连篇累牍:指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一件事,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废话连篇:形容文章或言谈中不必要的废话太多。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

解题思路

先确定第三句应用“废话连篇”,所以排除C、D,而A选项中是形容报道,所以用“连篇累牍”;B选项中形容的对象是论坛,所以应用“长篇大论”。

易错点

A、B容易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目前对于白内障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移除浑浊的晶状体,再植入一个人工晶状体。虽然这种手术在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婴儿中很普遍,__________,且恢复时间长,并且损坏了很多晶状体干细胞,而这些干细胞在保护晶状体免受外在伤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A因为它在晶体囊上做的切口较大,所以可能会导致病人发炎

B但有发炎的风险,因为它仍然需要在晶体囊上做一个较大的切口

C但它仍然需要在晶体囊上做一个较大的切口,因而有发炎的风险

D但可能会导致病人发炎,因为它在晶体囊上做的切口较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前面的关联词“虽然”,可知后面应接“但是”,排除A;后面是“且恢复时间长”,根据逻辑可知应选C。

考查方向

语言的连贯。

解题思路

根据上下文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易错点

B、D具有干扰性。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哈佛大学针对成功人士做过调查和验证,得出的结论是:成功必须具有宏观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而前两者仅占成功比重的15~20%,后者占80~85%。我国清华大学对成功者进行调查实验,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成功=15%的知识技能+85%的人际关系。

这里所说的人际关系的内容,通常指正确地处理与亲人的关系,很好地与陌生人进行沟通,密切地与同伴团结协作等。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材料第一段说明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第二段点明了人际关系的内容,综合两段材料,可以将立意确定为“人际关系决定了你成功”。人际关系的三个内容,单从某个方面着眼来写都不是最好的立意,应结合三个方面来写:正确地处理与亲人的关系,很好地与陌生人进行沟通,密切地与同伴团结协作等可以让你离成功更近。

考查方向

议论文、记叙文的写作。

解题思路

综合材料,抓关键词句。

易错点

只从单一方面来写,而不从多角度分析人际关系的内涵。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