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北京时间2014年3月18日宣布,他们发现了被爱因斯坦称之为“时空涟漪”的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进而可以有力证明暴涨理论的可靠性。早在几年前,就有科学家预言,由于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引力波可能会作用于宇宙微波背景,并且留下暴涨的证据。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宇宙大爆炸理论早已站稳了脚跟,几乎没有人怀疑它的可靠性。宇宙是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的一场大爆炸,原初宇宙的直径只有10-35米,经过138亿年的膨胀,直径已有800多亿光年。然而,从无穷小的尺度到无穷大的尺度变换,如果以目前宇宙膨胀的速度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国物理学家阿兰·古斯最早提出了宇宙暴涨的假设,从大爆炸之后的10-36秒开始持续到10-33秒到10-32秒之间,宇宙空间膨胀了至少1078倍,可见这次瞬间的膨胀有多么剧烈。
暴涨理论之所以能成为宇宙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的主导理论,理由远不止于此。宇宙自其诞生后大约38万年以来便充满辐射,这种粒子背景被称作“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在对CMB的测量中,科学家发现原始光温度几乎是均匀的。在非暴涨模型下,宇宙不同部分的温度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达到均衡。然而,目前宇宙的年龄被锁定在138亿年,在宇宙学中,这个年龄实在太年轻了。因此,目前为止宇宙空间是无法达到光温度的均衡的。暴涨理论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所有的物质最初都从相同的地方以相同的温度开始,由于突然加速膨胀,因此不同部分之间只有微小的温度差异。
根据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宇宙从一个很高的温度下降之后,应该有大量的磁单极子,然而我们始终没有观测到它们的身影,即便存在,也可以想象它们非常稀少,这又产生了一个悖论。可同样,暴涨提供了一种说法,因为暴涨可以把原本存在的磁单极子稀释掉了。
此外,暴涨理论还能表明,为什么今天观测到的宇宙是近乎平直的。想象一下,宇宙就像一个被吹得无穷大的气球,它的表面看上去就像一个非常平坦的平面。甚至宇宙形成的内部结构也可以用暴涨理论来解释。所有星系形成之前的种子来源于暴涨时期的量子涨落。那个微小到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涨落后来被万有引力放大,从而出现了恒星和星系。
早在100多年前,爱因斯坦就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他同时指出这种现象将极其微弱,人类恐将永远也无法探测到它。微波背景辐射是光子,光子具有偏振性,它分为两类,一类就好像有源,比如一个电荷引起的电场,是向外发散的,也叫E模式;另一类则没有源,呈旋涡状,这也被称为B模式。而暴涨时期产生的引力波会在微波背景辐射上留下旋涡,也就是B模式的特殊偏振。因此,只要找到引力波在微波背景辐射上留下的特殊印迹,就意味着可以找到暴涨理论存在的直接证据。研究人员在适合观测宇宙大爆炸微弱余波的南极,发现了比预期中要强烈得多的一个B模式极化信号。用三年多的时间检验这些数据,排除了其他可能的来源,证实是由引力波留下的。
仅仅看到暴涨理论的优势,也就不存在物理学家对此的争论。事实上,暴涨理论自身还存在重要的谜团没有解开。
(选自胡珉琦《“时空涟漪”力证宇宙暴涨》)
1. 下列对“时空涟漪”的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表述不能作为暴涨理论“能成为宇宙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的主导理论”的依据的一项是(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对应的原文是“他们发现了被爱因斯坦称之为“时空涟漪”的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进而可以有力证明暴涨理论的可靠性。”因此选项说“是为了证明宇宙暴涨理论的可靠性”的对象错;B原文说“人类恐将永远也无法探测到它”从肯定变成揣测;C“只是其存在的强烈程度远不如预期”是说预期的强度强于发现的事实,原文是说“发现的事实强于预期”。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通读全文,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明确题干要求,题干的概念是时“解释”、“说明”、还是“相关表述”,然后确定信息区间,审读原文中相关表述,将题枝与之比较、核对,关注表示时态、程度、范围等词语,看选项是否犯了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的毛病,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易错点
B项一字之差,要认真揣摩含义的细微变化。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可以从第三段的第一行得到信息,进行上下查找。C项是答非所问,“暴涨理论之所以能成为宇宙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的主导理论”阐述的是暴涨时期产生的引力波的表现特点,因此不是“主导理论的依据”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重点是考查对题干的理解能力。一般论述类文章选择题以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有的看似靠近文本原句的语言形式,而在表意上与原句存在及其细微的区别,稍不注意就可能让考生掉进设置的陷阱。有的题枝本身完全正确,但却不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这需要在做题时紧扣题干要求来解答。
易错点
D项有难度,是对第四段的概括,在原文中找不到比较确凿的说法。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项分析的关键在于对“(因)此”指代对象的确认。根据文意,“微波背景辐射具有偏振性”分B、E两类,“此”正确的指代对象应是“微波背景辐射具有偏振性”中的B类,也就是“暴涨时期产生的引力波会在微波背景辐射上留下旋涡”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通读全文,在了解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再看题枝,将题枝各项进行切片,与原文中相应的句段比照,尤其要注意相关的副词:时间、程度、频率、范围等,看其是否有区别,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易错点
C项的观点容易产生误解。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扈蒙,字日用,幽州安次人。曾祖洋,涿州别驾。祖智周,卢龙军节度推官。父曾,内园使。蒙少能文,晋天福中,举进士,入汉为鄠县主簿。赵思绾叛,遣郭从义讨之。郡县吏供给①皆戎服趋事,蒙冠服褒博,举止舒缓,从义颇讶之。转运使李谷谓曰:“蒙文学名流,不习吏事。”遂不之问。
周广顺中,扈蒙知制诰。蒙从弟载时为翰林学士,兄弟并掌内外制,时号“二扈”。
宋初,由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坐请托于同年仇华,黜为太子左赞善大夫,稍迁左补阙,掌大名市征。开宝五年,连知贡举。六年,复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七年,蒙上书言:“昔唐文宗每召大臣论事,必命人执笔立于殿侧,以纪时政,故《文宗实录》稍为详备。至后唐明宗,亦命端明殿学士以及枢密直学士轮修日历,送史官。近来此事都废,帝王言动,莫得而书。缘宰相以漏泄为虞,昧于宣播,史官疏远,何得与闻。望自今凡有裁制之官优恤之言发自宸衷可书简策者并委宰臣及参知政事每月轮知抄录以备史官撰集。”从之,即以参知政事卢多逊典其事。
九年正月,蒙上《圣功颂》,以述太祖受禅、平一天下之功,其词夸丽,有诏褒之。其后为卢多逊所恶,出知江陵府。
太宗即位,召拜中书舍人,旋复翰林学士。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还,转户部侍郎,加承旨。雍熙三年,被疾,以工部尚书致仕。未几,卒,年七十二。赠右仆射。
自张昭、窦仪卒,典章仪注,多蒙所刊定。初,太祖受周禅,追尊四庙,亲郊,以宣祖配天。及太宗即位,礼官以为舜郊喾,商郊冥,周郊后稷,王业所因兴也。若汉高之太公,光武之南顿君,虽有帝父之尊,而无预配天之祭。故自太平兴国三年、六年再郊,并以太祖配,于礼为允。太宗将东封,蒙定议曰:“严父莫大于配天,请以宣祖配天。”自雍熙元年罢封禅为郊祀,遂行其礼,识者非之。
蒙性沉厚,不言人是非,好释典,不喜杀,缙绅称善人。多著述,有《鳌山集》行于世。
注①供给:提供给养物资
( 《宋史 列传第二十八》 有节选 )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6.下列对原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县吏供给皆戎服趋事,蒙冠服褒博,举止舒缓,从义颇讶之。
(2)缘宰相以漏泄为虞,昧于宣播,史官疏远,何得与闻。
正确答案
解析
正确标点为:望自今凡有裁制之官,优恤之言,发自宸衷,可书简策者,并委宰臣及参知政事,每月轮知抄录,以备史官撰集。
本句的大意是:希望从现在起凡有裁决之事,体恤的言辞,发自帝王的心意、可写下来的,一同委托宰相和参知政事每月轮流主持抄录,以备史官撰述收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主要从意义上理解,其次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排除法,另外还要注意官职名词。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先易后难。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等。本句断句时几个人名是关键,准确把握。
易错点
D项断句比较整齐,具有一定的混淆性。
正确答案
解析
“知贡举”是指主持贡举考试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科举、官职等基本常识。古代文史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读一篇文言文,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说读通一篇文言文的。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易错点
C项对于翰林院的设立时间掌握不清。
正确答案
解析
后晋中进士,后汉担任了鄠县主簿。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通读全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意,从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在原文中的表述是“晋天福中,举进士,入汉为鄠县主簿。”可见是先后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易错点
C项因为扈蒙几经起伏,所以该项的“一路加官”易让学生误选。
正确答案
(1)州县提供给养的官吏都身穿军服赶去事奉,扈蒙(却)衣帽宽大,举动缓慢,郭从义对此感到惊讶。
(2)因为宰相以泄露(朝政)为忧,使(朝政)宣扬传播不明(或“不公开”),史官被疏远,怎么能够知晓(这些)呢。
解析
“戎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穿着军服;“趋”是快步走的意思。“冠服褒博”是作为动词,穿着宽大的衣帽的意思。“虞”是担忧的意思。
【参考译文】
扈蒙,字日用,幽州安次人。曾祖扈洋,为涿州别驾。祖父扈智周,为卢龙军节度推官。父亲扈曾,为内园使。扈蒙年少时能写文章,后晋天福年间,举为进士,入后汉为鄠县主簿。赵思绾叛乱,派遣郭从义讨伐他。州县提供给养的官吏都身穿军服赶去事奉,扈蒙(却)衣帽宽大,举动缓慢,郭从义对此感到惊讶。转运使李谷对郭从义说:“扈蒙是文学名流,不熟悉吏事。”郭从义于是没有追究他。
后周广顺年间,扈蒙(担任)知制诰。扈蒙堂弟扈载当时为翰林学士,兄弟一起掌管内外诏令文书,当时号称“二扈”。
宋初,扈蒙由中书舍人升为翰林学士,因为曾请托同年进士仇华,贬为太子左赞善大夫,逐渐升为左补阙,掌管大名市征。开宝五年,接连主持贡举科考。六年,又任知制诰,充史馆修撰。
七年,扈蒙上书说:“过去唐文宗每次召见大臣议论政事,必定命人执笔记录时政,所以《文宗实录》稍微详备。到了后唐明宗,也命令端明殿学士以及枢密直学士轮流写日历,移送史官。近来这事都被废除,帝王的言语行动,没能写下来。因为宰相以泄露(朝政)为忧,使(朝廷政议的)宣扬传播不明,史官被疏远,哪里能够参与并知晓(这些)呢。希望从现在起凡有裁决之事,体恤的言辞,发自帝王的心意、可写下来的,一同委托宰相和参知政事每月轮流主持抄录,以备史官撰述收集。”(建言)被采纳,(朝廷)就让参知政事卢多逊主管这件事。
九年正月,扈蒙献上《圣功颂》,陈述太祖接受禅让、平定统一天下的功业,文词夸张华丽,诏令表扬他。此后扈蒙被卢多逊憎恶,出京为江陵府知府。
太宗即位,召回为中书舍人,随即又为翰林学士。太平兴国四年,跟随出征太原返回,转为户部侍郎,加官承旨。雍熙三年,生病,以工部尚书退休回家。不久,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赠官右仆射。
自从张昭、窦仪死后,典章礼仪制度,大多由扈蒙校定。当初,太祖接受后周禅让,为祖宗四庙追加尊号,亲自到郊外祭天,以宣祖配享上天。到太宗即位,礼官以为舜祭天以喾配享,商以冥配享,周以后稷配享,帝王的基业因此兴盛。像汉高祖的太公,光武帝的南顿君,虽然有帝王父亲的尊贵,但没有配享祭祀上天。所以,从太平兴国三年、六年两次到郊外祭天,都以太祖配享,对于礼是允当的。太宗将要封禅,扈蒙议论说:“尊敬父亲没有比配享祭天更大的,请以宣祖配享祭天。”从雍熙元年起停止封禅改为到郊外祭天,就举行他(所主张)的礼仪,有见识的人非难这种做法。
扈蒙性格深沉忠厚,不说他人的是非,喜欢佛经,不喜欢杀生,士大夫称他为善人。著述很多,有《鳖山集》流行于世。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大致理解要翻译的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信达雅的原则来做题。保证句子中的核心词语准确翻译,特殊的句式能都体现和调整;保证句子通顺流畅,不是病句,该增删的要增删,该调换的要调换;还要保证句子的语体风范与原文保持一致,尽可能地优美。
易错点
“虞”、“冠服褒博”的意思不易翻译准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白色的塔
程玮
还记得那座塔吗,白色的塔?
那时候,我们樱桃沟还藏在大山的皱褶里,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通向外面的世界。外面是什么样儿的?我们不知道。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那重重叠叠的绿色的山峦后,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个白色的东西,像一座塔似地高高矗立着。远远看去,那白塔般的影子就像大海里的一片白帆。
要是能去那白色的塔影前亲眼看一看,该多好呵!于是,我们壮着胆子,站在路边,远远地见汽车来了,便招招手。可汽车像没长眼睛一样,径直开了过去。
终于有一次,一辆卡车吭哧吭哧地爬上坡来,就自儿停了下来。车门打开,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叔跳了出来,“妈的,这老爷车!”他骂骂咧咧地打开了车盖。我们还是满怀希望地悄悄围了上去。等他拾掇好汽车,便壮着胆子开口了,“大叔,捎我们一段路吧!”络腮胡子转过脸来,不耐烦地问:“捎你们?你们干吗去?” “去看,白塔!” “白塔,哪来的白塔,去去!”他朝我们扬扬结实的拳头,钻进汽车,一溜烟地开走了。
看来,搭车是没指望了。我们决定扒车。
没几天,我们就发现经常过往的汽车中,有辆卡车开得特别慢,上坡时喘得几乎要断气。车上的油漆一点儿都没有亮光了。更妙的是,它后面没有挡板,而且居然还有一截脚踏梯子。这简直是为我们特意安排的。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来到坡坎上。日头正中了,那辆车才在转弯处出现。我们躲在路旁的树丛里,瞅着那车头喘着气刚刚从我们面前爬过,我们便蹿出来,终于爬了上去。我们真快活呀,白塔的梦终于要实现了。突然车停了。一个人已经恶狠狠地跳上车,把我们像拎小鸡一样拎起来,扔到了路边的草丛里。
“再扒车,看我压死你们!”正是那个络腮胡子,他从车窗里伸出头,炸雷似地吼了一声,便开着车走了。真是冤家路窄!我们气得在后面追着汽车喊:“叫你翻车,叫你翻车,叫你四个轱辘朝天转!”骂是这样骂了,可总觉得不解恨。我们立下誓言,非乘乘他那辆破车不可!
从此,我们一有机会就去公路边溜达。而络腮胡子仿佛看透了我们,一到这段路,就拼命地把车开得快一些,让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扬起一溜烟尘远远而去。有一回他在一个拐弯处撞上我们,甚至刹住车,探出头骂:“免崽子,滚远一点!” “叫你翻车,叫你翻车,叫你四个轱辘朝天转!”我们一迭声地追着他的车子喊。
我们准备了一大堆烂泥、石块,要给他一点儿厉害看看。可是一连几天,我们都没发现络腮胡子的踪影,好像他已经知道了我们的阴谋,突然偷偷摸摸地上天入地了。
又过了几天。络腮胡子的车终于又出现了。没想到那车这回却停了下来。车上跳下一个圆头圆脑的小伙子。他冲着傻愣在一边的我们笑嘻嘻地吆喝着: “喂,小兄弟们,干吗呢?”我们相互看看,又看看小伙子身后的车,一点儿没错,正是络腮胡子的那辆破车。“哦,你们想搭车,是不是?这好办,上来吧!” “真的?”我们喜出望外。“当然,”他把我们塞进驾驶室里,发动了汽车,“去哪儿?” “白塔。”我们一齐指着远处那白色的塔影解释说,“喏,就是那儿,那不是白色的塔吗?”小伙子笑了:“那是什么白塔?走近了你们就知道了!”
汽车开动了。那连绵不尽的山峦第一次在我们眼里像有灵性似地活动了起来。白塔也开始在一道道山脊后时隐时现地移动着,真的像白帆一样慢慢地浮动起来了。在一个岔路口,汽车停住了。“到了,小兄弟们,看你们的白塔去吧!” 我们扑通扑通跳下车,想到了什么,终于忍不住打听:“叔叔,那个满脸胡子的,也开这辆汽车的,怎么不开了?”小伙子不笑了,他抚摸着方向盘:“你们认识他?”“对,他老不让我们乘车,他没你好!”小伙子慢慢地摇下挡风玻璃,看着远处,低声说:“他已经不在了。” “哪里去了?”“就是不在了。”我们突然明白过来,浑身打了个冷战:“为什么?”“我也不太清楚。听人说,他的车正路过这儿,有辆车油箱着了火。喏,就在那边,油箱若是一爆炸,整个井场,还有你们的白塔就完了。于是他跳上那辆着火的车,把车开走了。”“那后来呢?” “后来?又不是讲故事,还有什么后来呢。……”小伙子说了句什么,但我们谁也没听清。因为发动机又响起来了。
我们慢慢地沿着岔路走进去。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只小鸟在悄声悄气地鸣啭着。唉,什么话不能骂,偏骂那两句!
两旁的树越来越稀了。接着,又出现一个个黄帆布的房子。不会儿,那座白色的塔无遮无拦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呵,这原来是一座蒙着帆布的铁架子。有许多人戴着奇怪的铁帽子在围着它忙碌着。
哦,是钻井。哪里地下有宝物,哪里就有它。它也不是白色的。它上面有很多泥,还有很多油迹。不如我们所想象的洁白、神秘。它不是塔,不是白色的塔。
淡淡的雾从周围的树林里升起来,我们踏着车辙一步步往回走,不知怎么,我们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后面严肃地注视着我们。回过头去,只见那井架高高地、庄严地矗立在树林中。衬着玫瑰色的天空,它又成了一座白色的塔。
它是塔。它真的是白色的塔。
白色的塔在大山深处矗立着。唉,那真的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可我们都还记着它。
(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12.“络腮胡子”两次都不允许我们搭乘他的车,有哪些原因?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3.“小伙子”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14.文章中“白色的塔”的含意前后有变化,请简单概括。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只有真英雄而没有虚幻的白塔的主旨,“没有”二字错,开始的白塔是孩子们猜想的景物,而后来则变成了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建设者精神的象征,另看最后一题解答便知。C项 同时显示文明礼貌的重要性,骂就是不文明。 E项“不在”是讳饰,不关乎身份,只能得1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再结合选项的各个内容进行比照,重在理解。考题一般设计到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而细节和主人公往往是设题的重要对象,艺术特色主要就是文章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在阅读时要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
易错点
C项具有干扰性,本文不是讲文明礼貌这个主题的。
正确答案
①首次拒绝,与车子坏了,他心情烦躁有关系。
②他不认为有什么白塔,故而拒绝。
③他为孩子们鲁莽、不顾安全扒车以及顽皮无礼而恼怒。一方面,他性子急躁,语言动作粗暴;另一方面,他又心地善良,关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
解析
“络腮胡子”之所以不允许我们搭乘他的车,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第一次与其心情有关,后来则主要是担心安全,从后来他牺牲的情节我们可以知道,在这个山路上开车本来就是很危险的,而且车子又很破旧。抓住这些因素就可以得出答案。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抓住文本对人物进行的正面和侧面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所进行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方面,还有别人对人物的评价。
易错点
人物的“善良”这个性格特点不能分析出来。
正确答案
①在性格刻画上,他的个性与 “络腮胡子”的个性形成对比,从而衬托“络腮胡子”的严肃与“不近人情”。
②在叙述方式上,巧妙嵌入 “小伙子”的讲述,从而避免了通篇全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单调,使行文变得活泼,故事显得真实、自然。
③在主题表现上,他对“络腮胡子”的尊崇,更进一步显示了英雄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物的作用。“小伙子”作为一个次要人物形象,他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小说的“高考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即对主要人物的衬托作用,对情节结构上的调节舒缓作用,对主旨的深化作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抓住小说“高考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即可。
易错点
对情节结构、叙事模式上的作用易被忽视。
正确答案
①小说开始所写的“白色的塔”,是孩子们渴望了解新世界、探究新世界的一种象征,是一个美好的所在。
②随着孩子们走到近旁,发现平时隐隐约约的白塔却是布满泥巴、油污的井架。
③后来他们得知是“络腮胡子”拯救了这座井架,此时井架成为了一种充满崇高敬意的英雄形象。
④最后,现实的井架与理想的白塔合体,融入了孩子们对理想、现实和人生的全新领悟,成为了孩子们永远的精神之塔。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分两个阶段,童年的我们眼中,“白塔”是一个物象,我们日夜渴望能有机会去一睹它的风采;当美梦成真后,我们知悉了“络腮胡子”叔叔的不幸遭遇后对我们心灵的震撼,我们了解到的“白塔”其实是井架,这个意象便得到升华;而当我们长大后,我们除了愧疚,更增添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与尊敬,这时的“白塔”便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而从整体上来看,则是“我们”对世界认识的升华,是“我们”成长的见证。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抓住白塔在文本中含义的升华,要从具体的情境中去分析。
易错点
不能忽略开始的“白塔”是孩子们渴望了解新世界的象征。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咏柳的古诗,完成8—9题。
杨柳枝
(唐)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南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柳
(宋) 寇 准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①家。
注①苏小:苏小小,南齐时钱塘第一名伎,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才女佳人。
8.这两首诗描写的柳各有怎样的特点?请分别概括。
9.这两首诗的第三、四句寓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请比较赏析。
正确答案
白诗中的杨柳:枝叶繁茂 ,嫩黄柔软 ,却生长在阴冷的荒园里,寂寞无主 。
寇准诗的杨柳:缥缈轻淡 ,苍翠柔美 ,与佳人相随相伴,风流多情 。
解析
本题考查物象。题干要求分析各自的特点,因此需要分为两大点。第一首诗从“千万枝”可见其数量之多,枝条之繁密;“嫩于金色”“软”写出了柳的颜色与形态;“荒园”“属阿谁”写其生长的环境。第二首抓住“带轻烟”写出其朦胧之美;“深翠”写其色;“拂”写其动态美,“密映”写其茂盛。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分别概括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抓住诗歌中描写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然后概括诗歌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音节的词即可,
易错点
不结合诗作中诗人具体的情感来分析。
正确答案
白诗写柳开在荒园,没有人欣赏,寓含的是一种孤独寂寞、不被人赏识的痛惜之情 ;
寇诗写柳开在繁华的钱塘才女佳人的家旁,可以尽情展示其风流姿色,寓含的是一种羡慕、喜悦之情。
解析
这两首诗的后两句均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来寄寓情感,第一首诗要抓住“南角荒园”和“属阿谁”来分析其孤独寂寞和无人欣赏的痛惜;第二首诗则要抓住“苏小”的典故来分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类比较阅读要紧扣题干要求,从文本中找到关键的信息来分析出各自的特点,然后分条作答。
易错点
对寇准作品的情感分析易偏离题旨。
19.下面是我市符合二胎政策的夫妇关于二胎意向及其原因的调查图表,请认真阅读图表数据,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图表一:生育二胎意愿 ①愿意 ②犹豫 ③ 不愿意
图表二:二胎意愿者的年龄阶层分布 ①18—26周岁 ② 26—34周岁 ③34岁—42周岁
图表三:想生育二胎的原因 ①害怕子女成长孤单 ②减轻子女未来的养老负担
③抵御失独风险 ④其他原因
正确答案
接近半数夫妇有生育二胎意愿;其中18—26岁者近半,26—34岁者居次,34岁以上最少;欲生二胎原因主要是担心子女成长孤独或为减轻子女将来的养老负担。
解析
将文字和图表对应起来,找出不同年龄段对生育二胎的的不同态度来分析。题干是要考生根据图文来总结,因此要将三个年龄段的三种心态进行比较,再得出结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将图文对应,找出最值,从最值的排序中得出结论。
易错点
三个图文均要考虑到,不能偏颇。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作者通过蛟龙和寡妇的表现,侧面烘托客人的箫声非常具有感染力的两句是: , 。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次北固山下》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样表达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
正确答案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
第一题根据“蛟龙”、“寡妇”来烘托萧声的感染力可以联想到答案。第二句是与《劝学》中表意相同的句子,可知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第三句则是新陈代谢的具有哲理的诗句。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中提示的关键信息,引类联想即可。
易错点
壑、嫠两个字的正确写法。
18.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四月的月底,蟋蟀开始唱歌, ,不久,就合成在一起形成美妙的奏乐,每块泥土都夸赞它是非常善于演奏动听的音乐的乐者。与穿梭在百里香和欧薄荷的繁花绿叶中的百灵鸟的优美歌声相比, ,但这正与它们生命复苏的单调喜悦相协调,是一种警醒的歌颂,为萌芽的种子和初生的叶片所了解、所体味。在合奏这春天美妙乐曲的两者中, 。没错,我乐意将它置于春天的歌唱者之魁首。
正确答案
最初是一种生疏而又羞涩的独唱,
它们的歌声单调而又无艺术感,
我们应该判定蟋蟀是优秀中的胜者(佼佼者)。
解析
第一句根据“开始唱歌”,后面的“美妙奏乐”可以推知应该是写开始唱歌的特点的;第二句注意其与百灵鸟的优美歌声相比,表明蟋蟀歌声的不足的,因为后面的转折关系同样给我们提示。最后一句,表达作者对蟋蟀的赞美的,因为这段文字就是写蟋蟀的,根据提示信息,可知是正面来写蟋蟀的,因此应该是与“魁首”相应的含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给出的文字,初步断定描写的对象以及作者对其态度,在根据上下文的提示信息,确定核心内容,敲定相应的句式即可。
易错点
用语准确是个难点。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年岁愈老,乡愁愈重,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早已白发斑斑,老人渐渐淡忘了岁月流转中的诸多苦难悲欢,唯独那令人 的故园却从未在他记忆的长河里黯淡。
②硝烟已经散尽,警钟仍需长鸣。设立国家公祭日,既为凭吊惨遭杀戮的同胞,更为警示当今的国人勿忘这惨绝人寰的屠戮和 的伤痛,居安思危,锐意进取,让历史真正一去不返。
③想当年,老师慧眼识英才,为自助他这个贫寒弟子,还差点耽搁了自己的儿子出国深造,这样的恩德,他自然 。
正确答案
解析
“刻骨铭心”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魂牵梦绕”形容万分思念。牵:携。绕:纠缠。“没齿不忘”形容一辈子也忘不了。没齿:终生。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成语的含义结合各句的语境来判断,一般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句中所承担的成分,如有的职能做状语,有的考验做谓语等。
易错点
“没齿不忘”不能当做贬义词。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A“开拓了…旅游活动”搭配不当, B“突击展开检查”语序不当,改成“展开突击检查” C“波及”缺少主语,加主语“爆炸”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病句题,可以采用语感审读法,主干压缩法,理顺枝叶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标志规律法。考试时常用是是语感审读和主干压缩法。
易错点
B项的语序易错。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组合,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无论今古,节日都有一个调节民众生活的文化功能。在建构新的节日形态的时候,我们不仅要 , , , , 。我们要以公共娱乐项目为中心, , 。正如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所指出那样:“把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中那些确实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活动,认真加以挑选和运用。这样做,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新文化,也将使这种新文化确实地具有较多的民族色彩和感情。”
①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
②而且也应对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有一个正确的估计
③考虑到它与当代社会的适应与协调
④让人们在情感交流中获得一种生命意识的体验
⑤赋予它新的意义
⑥利用有效的传统形式
⑦给在现实生活中日益隔离的社会成员以平等交流的机会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第一句,可以知道本段文字阐述的是“节日”的文化功能。从第二句中的“不仅”,可知后面应该是表示递进关系,从“新的节日形态”可以推知第一句应该是③,再根据“传统节日”这个关键概念,可以排出②①须粘连在一起。而第二处根据前后文的意思,应该是讲其在“交流”中的作用的。据此可以做出选择。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了解该段文字阐述的对象,在分析给出的句子讲了几个意思,进行归类,然后按照逻辑排列。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关联词。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这样一般可以排除两个选项,再找粘连句,哪两句是不能分开的,再次排除。根据横线后的句子内容确定最后一句。最后通读整段文字,进行确认即可。
易错点
两处的内容不能混杂。
20.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微信和QQ上经常出现这样的信息:“孩子正在参加XX评选活动,这是我最好的朋友的孩子,请大家帮忙给XX号孩子投上宝贵的一票,麻烦大家了。”
面对此类现象,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请问你怎么看呢?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要抓住始作俑者和参与者这两个角度。从活动的发起者来看,其目的是什么,主要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来达到宣传自身的目的。而从参与者的角度来看,为了蝇头小利或者帮助发起者推波助澜。要看到评比应该是公平公正的,应该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待,而不应该是为了硬来人气,广结人脉,变成了人缘的PK,这样就背离的评比的本质。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提炼观点——得分论点——联系材料分析
易错点
观点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