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邯郸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7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被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所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

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选自2015年12月《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方言和普通话同等重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都需要高度重视。

B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

C丰富多彩的方言不仅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情感沟通的纽带,而且也是展现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标志。

D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很多用方言写就的文学作品因突出表现了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繁花》是用上海方言写成的,创造了一种不同于时代主流的语言方式,其中的吴文化韵味吸引了很多的读者。

B具体到如何保护方言,从全国来看,存在很多现实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国家是否应该出台政策支持,是否应该将方言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等。

C保护方言的探索步伐已经迈出,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乡音乡韵得以延续。

D方言与乡愁有着密切的联系,珍视方言,就是对文化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由此可见,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方言写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优秀之作,从这方面来看,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努力。

B方言该不该保护,如今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具体到如何保护的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

C为更好地保护方言,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明确了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的思路。

D讲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诚然,普通话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窗口也应该得到保护和继承。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错,方言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只适合特定区域内的交流。A项在原文第一段,通过“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可知A项正确。C项对应于原文第三段“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D项对应于第四段“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举出《繁花》、《海上花列传》等作品,印证了D项的观点。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

解题思路

在整体认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提出的观点与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找出细微的区别。B项的错误源于对方言概念的错误认知。

易错点

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没有准确理解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D“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过于绝对,方言只是记住乡愁的一种重要载体,而不是记住乡愁的全部。A项对应于第四段的“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被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据此可知为正确理解。B项对应于第五段的“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说明确实“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C项的观点在原文的第六段,对应的语句是“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项不符合文意,为正确选项。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将选项切片,选项中的各个观点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语段,注意题枝中明显带有偏激性的词语,将其表达的意思与原文进行对照,做出正确选择。

易错点

概括能力不强,比对不仔细导致错判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C项“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顺序错误,应该是“先做好学术性抢救,之后再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A项在原文的第三段,通过对方言色彩显著的一些名著的分析,得出了“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的观点,可知此为正确观点。B项在原文第四段,对应的语句是“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D项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分析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之后得出了“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可见D项是正确的。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将选项的各个观点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语段,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根据文中阐述的观点进行比较甄别,做出正确选择。

易错点

没有注意到题枝的逻辑性错误而误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从哪儿来?”

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呢,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⑤,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对,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星章。”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似乎是,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诌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使得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像中国人那样嘿嘿笑着。他妻子眉开眼笑。纳法奈尔喀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一八八三年十月一日

【注】①莫斯科至彼得堡的铁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②一种烈性白葡萄酒。 ③纳法奈尔的爱称。④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三五六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⑤古代希腊人,曾引波兰军队入境。

(选自《契诃夫文集》)

1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的开篇极为简洁:“尼古拉铁路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一句话就把小说的地点、人物、事件交代齐备了。

B这篇小说情节离奇曲折,作者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小说重要意象。

C这篇小说揭示的社会问题是深刻、严肃的,但由于作品中夹杂着浓厚的幽默、滑稽成分,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减弱了小说主题原有的悲哀、凝重之情。

D这篇小说着重描写的人物是瘦子。在这个扭曲的人物形象身上,也能折射出我国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官本位”的不正常现象,这也从侧面批判了我国当今社会的不良之风。

E这篇小说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给人们勾勒出一幅惟妙惟肖的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社会的世俗图。

12.两个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见面,瘦子向胖子介绍了自己哪些方面的情况?请简要概括。

13.文中的瘦子是个怎样的形象?文章使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14.小说为什么把讽刺的主要矛头对准小人物瘦子而不是达官贵人胖子?请就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探究。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E

解析

A项在原文的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人物、地点、事件,显示了作者详略得当的表达技巧。E项是对全文的分析概括,主要在文章的后两段中看出。B项,作者只是截取了一个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情节并不离奇;“意象”常用于分析诗歌和散文。C项,小说悲哀、凝重之情其实深深蕴含于字里行间,正是透过喜剧化的幽默、滑稽,小说揭露的社会问题更加令人悲哀。D项,“这也从侧面批判了我国当今社会的不良之风”无中生有,表述不当。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本题设计到小说的表现手法、情节、主旨以及人物形象,在解答此题时,要在深入理解小说主旨的基础上,根据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文本特征来进行判断。同时要注意在分析小说时的专业术语,以及过度解读、刻意拔高的现象。

易错点

过度解读某些情节导致误判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妻子和儿子的情况;

②自己供职和官位情况;

③获奖和薪金情况;

④工作之余的赚钱情况。

⑤升职情况。

解析

抓住瘦子的语言描写即可,本题比较简单,但要注意要点要全面。根据原文“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以及“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 这些语句可以形成相应的点数。

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文中的重要内容

解题思路

找到文中瘦子向胖子介绍的语言,然后进行分析归类,根据赋分原则形成要点。

易错点

要点不全导致失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瘦子的个性特点:

①真诚、念旧;

②虚荣、喜欢炫耀;

③卑躬屈节,阿谀奉承,庸俗。 写作手法:对比,以小见大,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突出人物的性格。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要结合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来进行分析。如“瘦子”的惊呼,喜不自禁地向胖子介绍自己的各方面的情况体现了他的真诚和念旧;他主动向胖子介绍自己的职务等说明了他的虚荣;而当胖子说自己是三品文官,他突然自惭形秽,改口为“大人”“您”等,从动作上,开始是热情拥抱,后来是鞠躬到地等均表现了他的形象特征。他前倨后恭的表现明显采用了对比的的手法。从这个典例揭示出当时整个社会的现象,则是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考查方向

欣赏作品的形象,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题思路

找出文中对瘦子的描写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将其性格特征分类归纳。

易错点

不能考虑到作者通过这个事件来折射当时病态的社会而失分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与小说的主旨有关:作者所要批判的就是等级分明的社会导致小人物心理变态的社会现实。②从写作角度来看:相比较于达官贵人,小人物的这种心理更具真实性、现实性和普遍性,通过瘦子更能折射出畸形的社会心态,易引起读者的心理共鸣。③就选材而言:打破传统的“批判达官贵人”的写法,以原本令人同情的小人物作为批判的对象,选材新颖,易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使文章更有可读性。④就表达效果而言:相比较于达官贵人,借小人物的畸形心理来抨击当时社会的等级分明,可使小说更具讽刺性、批判性与现实意义。(或:人格的高下贵贱,本与官阶地位无必然联系,但瘦子却因胖子官阶引起他心理行为戏剧性变化,这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等级的森严,又表现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使小说主题更为深刻)

解析

本题其实就是考察作者为什么要写瘦子这个小人物,为什么要批判“小人物”。明白了考查目的后,就可以从表达主旨,选材立意,艺术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

考查方向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解题思路

先充分理解题干考查的对象,然后采用与一般小说不这么写进行比较的角度来区别。也就是说作者为什么要打破常见的写法,这必定有他的道理,据此进行分析。

易错点

要点不全导致失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 。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紘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 悉火焚之。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 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 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 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 一万见与。”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渢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渢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慰祖着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 百馀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 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B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C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D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刀。

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架、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粱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F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B崔慰祖家庭股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都分给了自己的族入,虽然一些家用器物流散各地,但他都不再索回。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跳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2)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上下文,大致疏通这几句话的含意:邻居中有爱学习的青年都相随着来向他借书,每天借书达到几十卷,崔慰祖都亲自取出给他们,从来没有推托过。本文相当于人物传记,没有主语的地方大多是传主,考生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找出具有标志性的词语,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判断。这几句话的是先将传主好学,因此家中藏书多,因此才会有人来借,他很慷慨,从来就不推辞。据此便可以断句。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解题思路

找出该段文字中的标志词,如名词“邻里年少好事者”、“慰祖”等;表示时间的副词“日”等,根据自己的大致理解综合判断,结合选项排除干扰。

易错点

因不能准确发现特殊句式而导致误判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例:“士”的死称为不禄。

考查方向

识记理解文化常识

解题思路

根据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看选项中的意思是否与原文项谬;其次根据自己的记忆,平时的知识积累综合衡量。

易错点

记忆不清导致错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应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担任奉朝请的是崔慰祖。张冠李戴。

考查方向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解题思路

先找出传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做的事情,然后将选项中对他评价的事例与之比较,不和混淆:时间、地点和次要人物不能弄错。

易错点

比对不认真导致时间、地点、事件或者人物与原文不符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萧遥光喜欢下棋,多次召崔慰祖来对弈。崔慰祖总是推辞说下得不好(或棋艺差),不是初一、十五就不来拜见。

(2)(崔慰祖)年轻时和侍中江祀是交情很深的朋友,等到江祀显贵了,常来问候他,但崔慰祖不去他那里。

解析

(1)“数”在本句中是“屡次、多次”的意思;“辄”是“就”的意思;“拙”是“拙劣、不好”,这里可以理解为棋艺不精;“朔望”是文化常识,“朔”是初一,“望”为农历十五。

(2)“少”是“年轻”的意思;“款交”在这里是“交情、交好”的意思;“贵”在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是“成为显贵、发达”的意思;“候”是“问候、探视、拜访”的意思。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题思路

先抓住文中需要翻译出来的核心词语,然后调整语序,保证语句通顺流畅。

易错点

核心词语没有翻译出来,或者特殊句式没有体现出来。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8~9题。

柳絮二阕

【宋】韩琦

其一

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

一春情绪空缭乱,不是天生稳重花。

其二

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

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8.这两首诗的第一句都描写了柳絮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9.第二首诗中的“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两首诗第—句都描写了柳絮漂泊不定、轻薄浮躁的特点。②第一首第一句的“不定家”,第二首第一句的“不自持”,均采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柳絮这一特点。

解析

第一首诗首句是景,柳色如烟,远接天涯,“不定家”的柳絮,纷纷扬扬,蒙蒙一片。联系第三句,空,徒然之意。诗人经历了烦闷、思索,终于豁然开朗,明白了柳絮“不是天生稳重花”,前此种种的情绪缭乱都是徒然的感喟。需要说明,第三句兼指诗人和柳絮而言。就诗人说,以他那样严肃的性格却为并不“稳重”的柳絮动情,当然会自嘲为“空缭乱”。就柳絮说,它颠狂起舞,轻薄作态,必然落得毫无结果,当然只是“空缭乱”,这里即物即人,不粘不脱,有浑融无迹之妙。第二首诗在广阔的空间背景下活现出“絮雪纷纷”的轻薄浮浪之态。“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均写出了柳絮轻薄浮躁的特点。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解题思路

先了解题干中要求解析的意象,根据诗中诗人对该意象的描写及所蕴含的感情,然后结合下文,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来全面分析。

易错点

不联系下文,断章取义,分析不准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第二首第三、四句,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柳絮。②柳絮穿过花枝,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引来无数蜂儿排队追逐。③将柳絮的狡狯轻薄表现得极为形象。这两句语言活泼有致,富有意趣。

解析

选择了一个细节加以描绘。由“穿入”而“过”,这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无限蜂儿”争先恐后地追着它飞,更衬出柳絮飘得极快。蜜蜂的性情是慕香爱色,而柳絮偏偏乏色少香,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如果柳絮不“穿入花枝”,没有烂漫花丛作映衬,它就与蜜蜂无涉。而一一“穿”而“过”,既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又活泼有致,引来了“无限蜂儿”成队追逐。诗用“有时穿入花枝过”表现柳絮的狡狯轻薄,用“作队飞”表现蜜蜂的快乐和轻捷,精切传神。“有时”一联写景,其特点主要是细,但又并非详尽无遗,句无余味。具体地说,诗只写“穿入花枝过”,却并来细写花枝,而枝的繁盛、花的灿烂都历历如在目前;诗只写“无限蜂儿作队飞”,也未展开描写,而那争先之状、嗡嗡之声,都可想见。景外有景,耐人寻味。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题思路

先理解这两句诗的含意,然后按照大意——表现手法——艺术效果的思路来分点作答,在答题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文本来进行分析,不可架空。

易错点

条理不明,要点不全,或没有结合文本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写作者与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飞鸟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正确答案

(1)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

第一句根据题干中的“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可获取提示信息;第二句根据“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进行回忆;第三句则是“借飞鸟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抓住了题干的信息,在课文范围内进行联想追忆即可。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般在这样的名句名篇默写中,均有对原句进行正面或侧面的解释,考生理解了原文的意思,是不难回忆起来的。

易错点

记忆不清而张冠李戴或者错别字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不无裨益。

B学生倘若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能力,更可能拙于理性表达。

C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系统改革。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

D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正确答案

A

解析

B项,语序不当,“倘若”应放在“学生”之前;C项,搭配不当,“高考改革……出台”,应在“高考改革”后加“方案”;D项,主客颠倒,应该 “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 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是苏轼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考查方向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主客倒置

解题思路

传统的解法是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其中有搭配是否恰当,有无残缺。捷径是直接找有无介词滥用、句式杂糅、并列不当、主客颠倒等常见语病。关于关联词使用不当的语序不当语病,分句主语一致则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主语不一致则放在前面。

易错点

分句主语是否相同对关联词位置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  )

①岁来年初,河北唐山、邯郸分别组织了       的关停行动,拆设备、炸烟囱,强制拆除了一批已经列入淘汰名单的钢铁落后产能。

②当前,邯郸的新房市场并没有出现太大的价格波动,所谓的涨价也不过是“           ”。

③近年来,美国        要重返制造业,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中国则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些战略的背后意图是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A大张旗鼓 虚张声势 声势浩大

B声势浩大 虚张声势 大张旗鼓

C大张旗鼓 声势浩大 虚张声势

D声势浩大 大张旗鼓 虚张声势

正确答案

B

解析

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虚张声势: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

解题思路

第一句中根据题干信息,是淘汰落后产能,应该采用褒义色彩的成语,而本题中明显具有褒义的成语只有“声势浩大”。虚张声势是典型的贬义词,据此第二句中的“所谓的涨价”就表明这样的涨价是虚假现象,因此该成语填入此处最合适。

易错点

对成语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对题干信息不能有效利用导致误判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中共十八大以来,反腐在中共党内刮起旋风并高压推进。                ;无论是正崭露头角、渐起风云的政治明星,还是已功成名就、退居山隐的过往功臣,只要正在或者曾经涉足过违法乱纪、有腐在身,一定会“新账老账一起算”。用中央纪委的话说,就是反腐“绝不留死角”。

A不管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还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

B无论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还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

C不管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还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

D无论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还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段文字阐述的是反腐对象的问题,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是资历浅的还是资历深的,是在职的还是离退的,只要有过违法乱纪的均是反腐的对象。根据后面的提示“无论是正崭露头角、渐起风云的政治明星,还是已功成名就、退居山隐的过往功臣”可以得出应该选择“无论……还是……”这种句式,在根据后句的“明星”、“功臣”等字眼,可知要填的句子应该是有先后方面的次序,然后做出选择D项。

考查方向

语言得体,符合逻辑

解题思路

根据前后文的句式特点,先排除不和句式的选项,在根据前后句内容的排列特点来确定要填写的句子的内容。

易错点

句式特点不一致或内容安排不合逻辑

填空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   ①     ;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  ②   ,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  ③    ,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正确答案

①自己才能生存 ②不侵犯别人的利益 ③但底线却不能缺失

解析

①横线处后面是分号,根据上文“只有让别人生存”和下文“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可知,①处应填入“自己才能生存”。从②处前后句子可以看出,三个句子之间有递进关系,中间句应该是“不侵犯别人的利益”。③处后面强调了底线的重要性,说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每个人必须有的东西,再根据“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可推断出③句是对上一句的转折。

考查方向

语言得体、简明、连贯、有条理

解题思路

第一处根据前一句的“只有”、“别人”我们可以知道填入的关键词是“才”和“自己”,第二处根据前后句,应该构成一组排比句,第三处根据前果后因的内容,应该是“底线”的重要性。

易错点

语意不连贯、填入的句子中没有核心词语导致失分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19.下面是邯郸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正确答案

居民档案的建立从登记居民个人基本信息开始,逐步完善为家庭基本信息,再汇总为居民健康档案,最后按照新生儿、儿童、成年(孕产妇)和老年四类人群进行分类。( 几个关键词语:建立、完善、汇总、分类)

解析

根据题干的信息,结合流程图,找到起始点和汇聚点以及终结点进行分析表述。本题的第一个起始点是个人基本信息,到居民健康档案之后分为四类,分别对应新生儿、儿童、成人和老年,用准确简明连贯的语言按照流程表述出来即可。

考查方向

语言连贯、准确、有条理

解题思路

找准起始点和终止点,按照箭头的方向逐个简述。

易错点

流程错误或超过字数失分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荫,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荫,但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

一格罗斯

(2)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一罗曼·罗兰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正确答案

解析

【参考立意】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在于充分注意到了“品格”的重要性,因此,只要考生能够围绕“品格”立意,都是符合题意的,根据论述侧重点的不同,可以有以下立意。

(1)品格胜于名声。品格是内在的,是一个人之所以称其为人的根本所在,品格的高下,决定着一个人生存意义与价值的大小;名声则是外在的,那些不符合实际品格的虚名,其实是没有价值的,有时,反而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2)培养高尚的人格。品格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集中体现,古代人强调君子“修身”,“修身”就是培养高尚的品格。培养高尚的品格,需要我们潜心学习,更需要我们切实践行。

(3)养高格,建奇功。人格与成功是紧密关联的,大凡建立伟大功业者,大多是具有高尚人格、远大胸怀的人,唯将爱国、责任、道义融入到自己人格精神里的人,方能建立旷世伟业。

其他立意,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考查方向

语言综合运用,语言通顺、思想深刻、材料丰富、构思新巧

解题思路

抓住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强调的是品格的重要性。第一则材料将品格与名声进行对比,指出常人所犯的本末倒置的错误,第二则材料则是将品格与人和人的成就联系到一起,突出了品格的重要性。

易错点

不符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简单从两则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然后抛开材料自成闭合体系论述。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