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青岛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34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一、语言文字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暮色压顶的时刻,我在山脚前来回(徘徊/徜徉),一点点地找回自己,定一定被震撼了的惊魂。晚风起了,夹着细沙,_______。沙漠的月亮,也特别清冷。山脚前有(一泓/一道)泉流,汩汩有声。抬头看看,侧耳听听,我的思路稍见头绪。这里的雕塑都有脉博和呼吸,挂着吟笑和娇嗔,千年不枯。_____,笔触奔放得如同剑戟。那个年代战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会合),流泄到了石窟的洞壁。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密?

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撼 娇嗔(chēn)

B脉博 骠(biāo)壮

C流泄 撷(xié)取

D奥密 风靡(mǐ)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徘徊 一道 会合

B徜徉 一道 会合

C徜徉 一泓 汇合

D徘徊 一泓 汇合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吹得脸颊发疼 色泽浓沉得如同立体

B脸颊被吹得发疼 如同立体的浓沉色泽

C吹得脸颊发疼 如同立体的浓沉色泽

D脸颊被吹得发疼 色泽浓沉得如同立体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六小龄童没有上央视猴年春晚的话题在互联网上风生水起,众多网友高呼,没有“美猴王”的春晚还是猴年春晚吗?[

B重奖优秀诗文的做法当然是不容置喙的,但一首诗歌或者一篇文章有无获得重奖的资格,获奖能否让大众信服,又是另外一回事。

C近年来,随着“微信”这种能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软件被广泛应用,曾是“香馍馍”的综合服务软件“飞信”已成明日黄花。

D整个赛季下来,“小飞侠”罗本只有2个进球6次助攻,对于世界超级边锋来说,这样的成绩实在是差强人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逐步建立起严密的权力运行机制,形成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良好机制,从而推动基层风正气清的政治生态。

B企业为了避免因生育二孩而可能出现岗位人力紧缺的问题,制定“员工生育时间表”,这既不合理又不合法更不合情。

C欧洲2015年迎来了超过一百多万的难民,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为逃避战乱而背井离乡。

D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成功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测,打开了天体物理研究的又一扇大门。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应为脉搏 骠piào C应为 流泻 D应为 奥秘

考查方向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解题思路

正确拼读汉字,确定汉字字音,兼有考查汉字识字量的意义。此外,还要关注方音辨正,知晓本地方言与普通话读音的不同并加以纠正;多注意辨析常用多音字、异读字、形声字和形近字的读音。

易错点

C项中“骠”,多音字,据意定音,容易误判。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徜徉:①徘徊;自由自在地行走;②彷徨,心神不宁:徜徉若失;徘徊:来回地走。一道:表数量。用于水流﹑光线等,犹言一条。一泓:①清水一片或一道。②犹言一汪。会合:聚集到一起;汇合:(水流)聚集;会合;

考查方向

正确辨析近义词。

解题思路

辨析近义词词义的细微区别,结合语境取舍排除。如:第二空语境“来回”可知必选“徘徊”,排除B、C;第二空的语境“泉流”可知必选“一泓”,排除A;故选D.

易错点

“徜徉”包含有徘徊之意,范围较大,易误导考生。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第一处横线,根据前面的语境“晚风起了,夹着细沙”,主语是“风”,通过主语一致性原则,可以排除B、D;第二处横线,根据后面的语境“笔触奔放得如同剑戟”,属于主谓结构的短语,通过临近语句句式一致性原则,可以排除C,故选A.

考查方向

语言连贯。

解题思路

句式连贯题,重在瞻前顾后,把握语境的暗示和语言表达的习惯,采用排除法。

易错点

忽略前后语境的暗示,做出误判。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A 风生水起: 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时间里发展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 B不容置喙: 不容许插嘴。C明日黄花: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D 差强人意: 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解题思路

正确理解词语(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易错点

“差强人意”容易误解为“勉强使人满意”,应准确识记成语意思,结合语境判断。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测”应改为“爱因斯坦的预测被证实”,逻辑混乱。

考查方向

辨析语病。

解题思路

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的辨别与认识,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是修改病句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辨别与认识,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是修改病句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辨析病句,才能有效地修改和消除病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语病辨析题答题时,可以用语感审读法。

易错点

D忽略“证实了”的主语逻辑,导致误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8分

五、现代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冬夜

何君华

(1)离家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中巴车还是抛锚了,像一个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人,趴在寂静的山村公路上再也不肯动弹。

(2)乘客早就质疑这破车不行,叮儿当啷的,路上肯定要出问题。但当时司机叼着烟说:“坐不坐?不坐拉倒,哪那么多废话?”

(3)乘客们没办法,只得一个一个上去了,徐刚也跟着上去了。因为除了这辆破车,镇上实在看不到任何别的车辆。

(4)果不其然,半路车坏了。

(5)司机又叼起一支烟,冲车里仅剩的四个乘客喊道:“都下去走吧,车动不了了。”

(6)徐刚只得拎着行李疲倦地走下车,漫天飞舞的大雪依然在跳跃,大地早已被染成了白色,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

(7)村庄霍地胖了一圈。

(8)已经是除夕夜的十点钟了,不会再有任何一辆车来,徐刚只能拎着行李往家的方向走。

(9)这个年,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来的,他在电话里对娘说: “娘,我过年不回来了,工地不放假。”

(10)娘说:“儿,回来吧。”

(11)隔了一天徐刚又给娘打电话:“娘,火车票不好买。我去了车站一趟,没买着。”

(12)娘说:“儿,回来吧。”

(13)娘反反复复就是这一句话,徐刚只好决定回来。

(14)包工头跑了,徐刚一年白干了,这个年怎么过?

(15)徐刚的心情如同这寒冷的冬夜一样荒凉,他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乡村公路上,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怎么面对娘呢?

(16)或许是雪压断了电线,公路穿过的村庄竞没有一户人家亮着灯,徐刚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

(17)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娘。此刻娘一定站在屋门口等他,想到这里,徐刚赶紧加快了脚步。

(18)所有的鸟都躲了起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徐刚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嘎吱作响。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

(19)过了青石桥头就是家,徐刚没有加快步伐,反而减慢了步子。他又犹豫起来: “怎么面对娘呢?”

(20)这时,桥头的一座白色雕像突然开口:“是我的儿吗?”

(21)徐刚吓了一跳,但马上听出那是娘的声音,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22)“娘,是我。”徐刚连忙扔下行李,掸掉落在娘头上和身上的雪花。

(23)“娘,怎么不在家里等?”徐刚责问道。

(24)“我来望我的儿呀,儿,你回来了啊!”娘摸徐刚的脸,娘的手在颤抖。

(25)徐刚握着娘的手说:“娘,我们回家吧。”

(26)娘也说:“儿,我们回家。”

(27)徐刚远远地看到了山坳上家里的灯,那是一盏微弱的、昏黄的、跳跃着的煤油灯,整个雪夜里唯一的一缕光。

(28)徐刚和娘坐在灯光下吃饺子。

(29)徐刚说:“娘,包工头跑了。”

(30)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1)徐刚说:“娘,我一年白干了。”

(32)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3)好像所有事娘都不关心,娘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儿,吃饺子。”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2期)

20.结合上下文,请简要分析第6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1.小说第9至13段属于插叙内容,请谈谈这样写的作用。

22.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

①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②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23.“冬夜”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写出当时雪下得很大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②烘托人物痛苦、无助的心情。

解析

第6段写“徐刚只得拎着行李疲倦地走下车,漫天飞舞的大雪依然在跳跃,大地早已被染成了白色,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根据情节可知此时的徐刚因为包工头跑了,白干了一年,回家的心境异常痛苦、无助,可见此处对大雪的描写旨在渲染气氛,烘托主人公心情。

考查方向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解题思路

环境的作用要从环境特征、情节、人物、主题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易错点

忽略对情节的解读。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插叙部分补写出徐刚回家的原因,使情节更加完整;与下文母子二人吃饺子的情节一起,彰显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使母亲形象更加丰满。

解析

插叙情节大多是为了补写情节有关的内容,与前后其它情节构成照应关系,从而刻画人物形象。

考查方向

小说插叙情节的作用。

解题思路

从插叙的补写作用,与其它情节的关系及人物形象塑造三个方面考虑答题。

易错点

易忽略插叙自身作用。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出徐刚既想回家又怕回家的矛盾心理。②运用外貌描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母亲等待之久、盼儿之切。

解析

两处画线部分均采用了直接描写刻画人物,第①处运用心理描写,刻画出徐刚的矛盾心理;第②处运用外貌描写刻画母亲形象,第二处用到比喻修辞,更加生动形象。

考查方向

小说语言赏析。

解题思路

通过分析小说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及修辞手法赏析语言。

易错点

易忽略小说语言中的修辞手法。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题目表明小说发生的时间和环境;②暗示出徐刚在打工、返乡途中的遭遇或者暗示出徐刚在打工、返乡途中痛苦无助的心情;③冬夜是母亲在门前守候儿子的背景(寒冷的冬夜与微弱温暖的灯光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小说母爱的主题。

解析

“冬夜”表明了表明小说发生的时间和环境;情节上暗示出了徐刚在打工、返乡途中痛苦无助的心情,突出了小说母爱的主题。

考查方向

探究小说标题的意蕴。

解题思路

小说的标题意蕴主要从标题本身含义,与情节、人物、主题的关系角度思考。

易错点

易忽略标题本身所具备的信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艺术形式,从一个角度看,是一种以感性直觉为基础的构成形态。因此,在研究艺术形式的时候,首先需要对感性直觉有所了解。

按照柏格森的说法,直觉是指一种挣脱了理性分析而能直捷、整体、本能地把握世界精神和人类意识的能力。柏格森为了醒目地抬高直觉的地位而构成了对理性精神的轻视,但我们不应矫枉过正,因他的某种偏颇而抹煞了直觉在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一切忽视艺术形式的主张,几乎都根源于对艺术直觉的轻视。不管是艺术家还是欣赏者的直觉,初一看,确实显得匆促、偶然、草率、任性、莫名其妙。一下子满眼明亮,一下子满耳轰鸣,无端的厌恶,瞬间的倾心,这常常使人疑惑:这种直觉感受是不是真有价值?这种本能性的勃发是不是真有深加重视的意义?于是,处于直觉的迷醉之中的人也就惶恐地拔身而出,力求使自己清醒冷静一些,设法借助理性分析的武器,把直觉解剖开来。一时解剖不了,则干脆把直觉赶走,认为那是理解不了的东西。这样,艺术便在整体上退化成了以理性分析为经纬的严密实体,一切感性直觉只有经得起清晰明白的理性分析才能取得存身的权利。虽然这样的艺术也有形式,但那只是理性分析的消极呈示。

我们强调开掘艺术意蕴、人生意识、哲理品格和深层心理的重要意义,但这种强调本身也包含着忽视直觉形式的危险。实际上,这种开掘实在像是在“露天煤矿”上的操劳:每时每刻离不开外显,离不开直觉。因此,我们所追求的艺术的深刻性,也就应该永远是一种可以直觉的深刻性。

当我们在旅游中突然遇到一个美景时,总是立即地、整体地、本能地直觉到它的美之后,才会慢慢作一些分析。而无数次经验证明,这种分析常常是苍白乏力的,而许多特别美妙的部位则又往往是无可评说、无法分析的。

对一个陌生人的直觉更是如此。即便是心灵深处的神秘,也希望能从他的气度、势态、神色、谈吐中来寻找踪迹。艺术主要靠这一途径来把握人,而不是靠那种查出身、履历、籍贯等一系列外在分析方法。诚然,也有人会伪善地遮盖自己的真相,但伪善本身也可以体现为直觉。

我们更加关心的是艺术欣赏中的直觉。不管哪一种文艺演出的评奖活动,比较合理的做法应该是精心选择一批有可靠的艺术感受力的评奖委员,让他们在看完演出的当时,不受任何干扰地打下“直觉分”。有人总嫌这种即时打分法太草率,喜欢在演出后反复组织评奖委员讨论,甚至请来创作人员座谈,多方征求意见。这种做法看似细致、周到,实际上却必然导致最大的不公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割碎了最可珍贵的直觉。

对艺术来说,一切理解都溶化在感觉之中。评奖委员们的即时直觉,实际上已经包含着他们的全部理性能力。让评奖委员们搁置直觉而进行反复讨论,实则是要他们搁置生命化、本能化了的理性能力而撤退到浮悬于生命之外的理论分析之中。无疑,这是一种倒逆。

(节选自余秋雨《艺术创造论》,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性直觉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基础构成形态,在研究艺术形式之前,得先具有对感性直觉的相关认识。

B对艺术形式的把握离不开感性直觉,欣赏者追求的艺术深刻性,应该是一种可以直觉的深刻性。

C对艺术直觉的轻视,使欣赏者设法借助理性分析赶走直觉,使艺术欣赏变成理性分析的消极呈示。

D艺术欣赏者搁置直觉而反复讨论,实质是撤退到浮悬于生命之外的理论分析之中的倒逆行为。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伯格森为了抬高直觉的地位而轻视理性精神,对他这种带有某种偏颇的认识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

B艺术欣赏者常常疑惑本能性的直觉是否真存有价值,但当他们从直觉中拔身而出后,艺术也就失去了其价值。

C面对突然而至的美景,我们会立即、本能地直觉到它的美,而之后理性的分析常常显得苍白乏力。

D文艺演出的评委们打下的“直觉分”,也包含着他们的理性能力,所以认为评委打分太草率是有失公允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贾府初次相见彼此就有似曾相识之感,这是他们从对方的容貌、气质上直觉到的。

B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面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美景,作者最终发出“信可乐也”的感叹,其中就有直觉在起作用。

C“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这是某评论家阅读《阿Q正传》的体会,体现了直觉对艺术欣赏的重要性。

D“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艺术。”这句话说明审美欣赏中存在着一种不假思索的直觉判断,审美过程与直觉密不可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文中心探讨的是“对艺术形式的把握离不开感性直觉”, A只侧重强调感性直觉的作用;C强调对艺术直觉的轻视造成的危害;D强调艺术欣赏者搁置直觉而反复讨论造成的危害,均为对艺术形式和感性直觉关系进行说明,游离中心,以偏概全。

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读懂作者写作意图。

易错点

文中感性直觉的解释较多,导致考生忽略对艺术形式的关注。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当他们从直觉中拔身而出后,艺术也就失去了其价值”说法绝对。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

易错点

容易忽略语境意义,导致误判。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C项“体现了直觉对艺术欣赏的重要性”结论失当,某评论家阅读《阿Q正传》的体会证明的是“理性分析的消极呈示”。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比对原文信息。一般一是比对跟原文内容的出入或差别;二是比对选项中表述出来的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易错点

对因果的辨析认识不清,导致误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9-13小题。

初,会稽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亮,吴主爱之。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预自结,数称亮美,以其夫之兄女妻之。吴主以鲁王霸结朋党以害其兄,心亦恶之,谓侍中孙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为天下笑。”遂有废和立亮之意,然犹沉吟者历年。

秋,吴主遂幽太子和。将军朱据谏曰:“太子,国之本根。加□雅性仁孝,天下归心。臣窃惧太子不堪其忧,虽立思子之宫,无所复及矣!”吴主不听。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遂废太子和为庶人,徙故鄣,立子亮为太子。

中郎将陆抗屯柴桑,诣建业治病。病瘥,当还,吴主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是时,吴主颇寤太子和之无罪。冬,吴主祀南郊还,得风疾,欲召和还;全公主及侍中孙峻固争之,□止。

吴主以太子亮幼少,议所付托,孙峻荐大将军诸葛恪可付大事。吴主嫌恪刚愎自用,峻曰:“当今朝臣之才,无及恪者。”乃召恪于武昌。恪将行,上大将军吕岱戒之曰:“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岱无以答,时成谓之失言。

虞喜论曰:夫托以天下,至重也;以人臣行主威,至难也。兼二至而管万机,能胜之者鲜矣。吕侯,国之元耆,志度经远,甫以十思戒之,而便以示劣见拒;此元逊之疏,机神不俱者也! □因十思之义,广咨当世之务,闻善速于雷动,从谏急于风移,岂得殒首殿堂,死于凶竖之刃!时人奇其英辩,而哂吕侯无对为陋,不思安危终始之虑,是乐春藻之繁华,而忘秋实之甘口也。昔魏人伐蜀,蜀人御之,精严垂发,而费祎方与来敏对棋,意无厌倦。敏以为必能办贼,言其明略内定,貌无忧色也。况长宁以为君子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蜀为蕞尔之国,而方向大敌,所规所图,唯守与战,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斯乃祎性之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循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哉!往闻长宁之甄文伟,今睹元逊之逆吕侯,二事体同,皆足以为世鉴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七》,有删改)

【注】①思子之宫:官室名。汉武帝时,戾太子因蛊惑事被迫自杀后,武帝知其冤,于是作思子宫。②元逊:诸葛恪的表字。③费祎:字文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 坐:因……犯罪

B而哂吕侯无对为陋 哂:讥笑

C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 矜:矜持

D往闻长宁之甄文伟 甄:鉴别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加□雅性仁孝,天下归心

②全公主及侍中孙峻固争之,□止

③□因十思之义,广咨当世之务

A①以②乃③若

B①则②且③何

C①则②乃③若

D①以②且③何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B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C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D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全公主与鲁王孙霸从中作梗,吴主最终有了废掉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的想法。

B吴主听信谗言,先幽禁孙和,最终流放孙和;他在与陆抗泣别之时,坦陈自己的错误,决定召孙和回来。

C诸葛恪面对接受治理天下大事的托付,没有接受吕岱的告诫;时人欣赏他的机智善辩,而认为吕岱失言。

D魏人伐蜀之时,费祎正与人下棋,毫无畏惧之意。文章认为他与拒绝吕侯的诸葛恪一样,都无忧患意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C矜:自负自傲;“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应译为:怎能过多地自负自傲,而安然对敌毫无忧患之意呢?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解题思路

把释义放到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如译得通顺,初步说明这个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

易错点

“矜”易用现代汉语解释古意,导致误判。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则”是连词,“以”有连词、介词两种词性,第①句处只能填介词,故可排除B、C; 乃,于是,就,连词表顺承;且:副词,将要;第②句处根据句意,只能选“乃”,故可再排除D,选A。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解题思路

先确认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代入另一句中,看看代入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从而比较异同。

易错点

忽略词性辨析和语境暗示,导致错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断句部分应译为:现在世上正是多难之时,望你每件事必先想十次再做。”诸葛恪说:“从前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只要想两次就可以了’。而您却让我想十次,这明明是认为我才能低劣!

考查方向

文言断句。

解题思路

借助名词、虚词等标志,再配合句意,即可正确断句。

易错点

忽略句意,导致误判。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坦陈自己的错误,决定召孙和回来”不符合文意,文中吴主坦陈错误与决定召孙和回来是两件事,不是同一时间发生的。

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读懂原文,筛选题的答题方法基本上是排除法和比对判断法。常见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细读题干,明确要求。要明确筛选的对象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呈现的方式(如直接、间接)是什么。第二步,分析选项,剔除不是表现该主体(人、物、景等)的选项。第三步,分析剩余选项,理解主体的特征(如人物的性格特征、景色的特征等),判断是否与选项吻合。

易错点

容易忽略文中的时间暗示信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二)阅读下面的明诗,回答14-15题。

对客

归子慕

默然对客坐,竞坐无一语。亦欲通殷勤,寻思了无取。

好言不关情,谅非君所与。坦怀两相忘,何害我与汝。

归子慕,万历十九年举人,再试礼部不第,打消为官念头,隐居江村,以诗为乐。/与:赞赏。

14.诗中写主客相对,诗人一言不发,内心却经历了微妙的心绪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人心绪的变化过程。

15.后人评价归子慕“其诗学陶(渊明)而得其神髓”,请从诗歌语言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静坐默然(无语)——想热情交流(心动欲语)——心灵相通(揣想心意)——坦然相忘(坦然无语)。

解析

根据诗中诗人心绪变化的词语:默然——欲通殷勤——寻思——坦怀两相忘,即可归纳出诗人心绪变化过程。

考查方向

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

抓住表现心绪变化的词语,概括即可。

易错点

忽视对诗歌本意的解读。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该诗语言平淡质朴(清新自然、浅近平易)。运用“静坐”“心动”“相忘”等不饰雕琢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于平淡之中透出诗人那份率真、淡泊的心境(塑造了清净、淡泊、率真的形象)。

解析

先概述语言风格,后从诗歌中找具体语言证据佐证并分析诗歌意境。。

考查方向

赏析诗歌的语言。

解题思路

借助陶渊明诗歌风格的相关知识,解读归子慕的诗歌风格及营造的意境。

易错点

就风格谈风格,忽略对意境的说明。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

杨柳青年画,发源于天津西郊的杨柳青镇一带。这里出产的年画, ,包括生活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小说、风景花卉等。作品通俗明了,构图饱满,造型洗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于装饰性。:春天时间充裕,刻制精细,套版较多;至秋天需要量大,刻制粗糙。相较于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偏于写实,题材仍以故事性画面为多,并有意反映繁华的城市风貌和市民生活;而杨家埠年画印制方式多为分色套版,在艺术表现上具有概括性和象征性。, 其他各地亦有年画的生产作坊,如河南朱仙镇、陕西凤翔、四川绵竹、福建泉州、广东佛山等。

18.把下面长句改写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书摘》杂志是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秉承“新文化、新图书、新生活、新方向”的办刊宗旨,以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风貌体现厚重的文化品格和人文情怀,从2013年起连续三届被评为“中国百种社科期刊重点期刊”的综合性大型社科文化刊物。

19.下面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途径”示意图,请根据提示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字。

由图可见,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有两条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题材十分宽泛 ②在制版方面分为“春版”和“秋版”两种 ③除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三大年华生产基地之外

解析

第①空根据后面的“包括生活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小说、风景花卉等”,可补出“题材十分宽泛”;第②空根据后面的关键词“春天”、“秋天”、“套版|”等信息,可补出“在制版方面分为“春版”和“秋版”两种”; 第③空根据前文对“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三处的说明及后文“其他各地亦有年画的生产作坊”,可补写出“除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三大年华生产基地之外”

考查方向

语言简明、连贯。

解题思路

根据前后语境的暗示即可推断出补写信息。

易错点

忽略内容和前后暗示。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书摘》杂志是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综合性大型社科文化刊物。(2)其宗旨是秉承“新文化、新图书、新生活、新方向”。(3)《书摘》以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风貌,体现厚重的文化品格和人文情怀。(4)该杂志从2013年起连续三届被评为“中国百种社科期刊重点期刊”。

解析

先对长句分层,搞清句子叙述的层次,逐层剥离主谓宾和定状补成分为单句。

考查方向

长句变短句。

解题思路

先提取句子主干,后分离附加成分,最后合理排序。

易错点

对句子不分层,导致层次不清。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一是农民通过到城市打工,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求学进入大学、职高等高等学校,参加就业成为知识人士、技工融入城市。

解析

寻找流程图的起点,沿着箭头方向读图,概括整合各阶段的信息。

考查方向

图文转换。

解题思路

结合流程图的流程顺序,整合各个阶段的内容信息。

易错点

述遗漏信息,语言不简明。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5年,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获得“雨果奖”。获奖后,人们为“中国科幻文学迎来了春天”兴奋不已,但刘慈欣说:“除了我之外,别人都比我兴奋。”他感慨在这个读图时代,文学正在加速衰落,中国的科幻文学其实与世界还差得很远。

刘慈欣从小就爱读《红楼梦》等名著,他的小说承袭了古典小说中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方法。他不愿住在大城市,认为大城市生活时尚丰富,会影响到自己对科学神秘感的探究和想象力的发挥;他和外界联系很少,认为相对封闭的环境可以沉淀心灵。

24.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从社会层面入手。以文学欣赏或创作为突破口,论述现实中人们看待事物或做事情时的浮躁、肤浅、素养低、品位低、急功近利的表现、危害等,谈出自己的认识、建议等。2、从继承传统文化入手。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华的东西,而不是去赶时髦,搞怪求新,标新立异,才能打好坚实的基础,获得真知灼见,从而给自己、他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3、从如何成功入手。远离浮躁,杜绝诱惑,抛弃杂念,做到沉淀内心、全神贯注、凝神聚力,这是所有真正成功者的人生法宝。4、面对成就、功绩、荣誉,不是沾沾自喜,满足现状,而是冷静反思,看到不足,充满忧患意识,这是一个有追求者不断创造辉煌的真谛。5、把上述角度中的任意两个角度合并,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同样视为审题合理。

解析

雨果奖的设立不是为了纪念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而是为了纪念来自卢森堡的现代科幻小说奠基人雨果·根斯巴克,他创办了《惊奇故事杂志》。这是一个颁发给科幻或奇幻小说的文学奖。每年由世界科幻年会的参加者投票,从上年度内的作品中选出获奖者,其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2015年雨果奖结果公布,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获奖,这是亚洲作品首次获奖,也创造了中国科幻的一个记录。

然而,刘慈欣获奖后却并不兴奋,而是无奈地发出了感慨。显然,在这个读图时代,很多人依赖图像、画面、构图等直观东西来获取知识、娱乐感官、体验生活,而不愿通过咀嚼、品味、想象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富有人文情怀的东西来体验文学的内在魅力,因此,文学的魅力在加速衰落,中国科幻文学依然落后于世界。也就是说,人们自身的欣赏甚至创作能力、水平、层次在下降,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省事怎么来,怎么省力怎么来,至于怎样欣赏、怎样提升欣赏能力、怎样陶冶情操,就随他去吧,何必自讨苦吃呢。作家悲哀的也大概就是这些。

而刘慈欣今天能有如此非凡的成就,得益于他从小就爱读《红楼梦》等名著,并将古典小说中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方法融入自身的作品中,也就是说他继承了传统的、精华的东西,而不是搞怪求新。同时,他不愿住在大城市,是因为大城市尽管时尚丰富,方便快捷,但种种诱惑干扰会让他难以静下心来,凝神聚力,他的创作就无法处在一个安静、封闭的环境中,会让他心浮气躁,会影响到他对科学神秘感的深入探究和想象力的发挥,而沉淀心灵、远离诱惑、除掉杂念、全神贯注是一个作家,乃至所有成功人士创造辉煌的重要法宝。

看来,材料表面是在谈一种文学现象,其实是在通过文学现象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读图时代的欣赏乃至创作方式、趣味的感官化、趣味化、表面化,其实是时代浮躁、肤浅、素养低、品位低、急功近利的表现,文学欣赏其实只是表现之一。

而刘慈欣的成功也告诉我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华的东西,而不是去赶时髦,搞怪求新,标新立异,不仅能帮助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功,也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适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材料还告诉我们:远离浮躁,杜绝诱惑,抛弃杂念,做到沉淀内心、全神贯注、凝神聚力,这是所有真正成功者的人生法宝。

考查方向

作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和写作能力。

解题思路

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材料的内涵,探究因果和材料的本质。

易错点

容易就事论事,不会拓展延伸。

翻译题 本大题共1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预自结,数称亮美,以其夫之兄女妻之。

(2)斯乃祎性之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循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哉!

正确答案

(1)全公主已经与太子孙和有嫌怨(矛盾),就想预先奉承结交孙亮,于是多次称赞孙亮之美,并把她丈夫的哥哥的女儿嫁与孙亮为妻。(2)这就是费祎的性情宽厚简单,不提防细微之处,所以终究被投降之人郭循杀害。这难道不是凶兆在那里显现而灾祸在这里形成吗?

解析

(1)采分点:(“隙”译为“有嫌怨”,“结”译为“结交”,“数”译为“多次”)(2)采分点:(“乃”译为“就是”,“细微”译为“细微之处”,“岂非……哉”译为“难道……吗”)

考查方向

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题思路

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文如采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可采用意译,其他最好采用直译的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用词(转换成双音节词)、语气与句式。

易错点

(1)“隙”、“结”、“数”易错译。(2)“乃”、“细微”、“岂非……哉”易错译。

填空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6分,共6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16.(三)名句名篇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学习的三个层次,先是一般地通晓知识,然后是喜欢上学习,最后则把学习当作乐趣。

(2)自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描写出作者听完音乐后,被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深深打动的情景。

(3)苏轼的《前赤壁赋》以主客问答形式阐述人生哲理,其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客人以物自比,形象写出人的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正确答案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于一粟

解析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考查方向

常见名篇名句背诵。

解题思路

熟记考纲规定的64篇必背篇目,并且对生僻字要常写常记。

易错点

“蜉蝣”、“沧海”、“粟”易写错。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