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广州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7. 右图为1972年2月6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画面表现着尼克松与毛,周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中国的歌舞表演。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①尼克松访华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②当时中美已经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③尼克松访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尼克松访华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正确答案

C

解析

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由对抗走向对话,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故正 确;当时中美还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故错误;尼克松访华主动寻求改善与中国 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正确;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于 1978 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错误,选择C 项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访华

解题思路

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由对抗走向对话,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尼克松访华主动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失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2.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大萧条正使西方陷于困境。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独特实验是指新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

C斯大林体制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

D苏联的成功主要是由于大萧条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现象的判断能力。西方国家遭遇经济危机时,苏联的独特实验是指按斯大林模式建设社会主义,C项正确;苏联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斯大林模式下国家集中力量的推动,故D项错误。其它选项不符题意。

考查方向

“斯大林模式”

解题思路

三十年代,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法西斯势 力的扩张,尤其是德日法西斯在东西两方面威胁着苏联的安全,此时的苏联不断的谋求与 其他国家关系的改善来遏制法西斯的势力。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大力加强国防,大 力发展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重工业。除了国际上的紧张局势外,还有一个原因使得苏联实行 并坚持斯大林模式的意向更加坚决,那就是 1929 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苏联经济 跨越式发展的强烈对比,这种表面上相对于西方的优越性也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巩固起 到了一定的作用。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时间的推断有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2.(王羲之)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楷书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其大意为“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钟繇擅长楷书,张芝擅长草书,王羲之的字体应该是楷书与草书的特点兼而有之,故A、D项错误;隶书出现在楷书与行书之前,不兼有二者的特点,故B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项。其它选项不符题意。

考查方向

古代科技文化艺术成就-书法艺术-行书

解题思路

在浩如烟海的书法艺术宝库中,行书无疑是一座最为绚烂多姿、丰富厚重的宝藏。其中王羲之创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颜真卿创作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苏轼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王珣创作了《伯远帖》,王献之创作了《鸭头丸帖》等。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6. 1945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创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

A国共关系有所缓和,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B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工作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

D中共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

正确答案

D

解析

1937 年国共两党已经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949 年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故 B项错误;1949 三大战役的胜利,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故C项错误; 该社论表示抗日战争胜利后,要“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反映出中共力图推动战后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设新中国,故D 项正确。

考查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解题思路

《论联合政府》是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报告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民主革命的经验,特别是抗战以来国共两条抗战路线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党必须实行“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政治路线。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阶段特征把握不准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8.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神学家”“因信称义”“教会改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普罗塔戈拉

B但丁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

正确答案

C

解析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而非神学家,故 A项错误;但丁是意 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与“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主张无关,故B项错误;马丁〃路 德是德意志神学家,倡导“因信称义”,主张教会改革,故C 项正确;伏尔泰是法国启 蒙思想家,与“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主张无关,故D 项错误。

考查方向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思想主张

解题思路

十六世纪发生在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欧洲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对欧洲乃至全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中世纪以后,西方文明的进程,正是沿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几大主线来展开的。其中的宗教改革,既结束了中世纪罗马教廷的宗教专制统治,亦开创了十七世纪人类的理性文明精神,起着重要的承先启后的作用。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知识迁移能力较差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下列法律中与之最接近的是

A《权利法案》

B《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反映出中华民国实行共和制、责任内阁制。《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 共和制、总统制,故B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法国共和制、责任内 阁制的最终确立,故C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 年宪法

解题思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有:①宪法规定,议会是立法机关,由上院(参议院)和下院(众议院)组成。两院都有立法权和行政监督权。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连选连任。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末届满的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由各部部长副署。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历史比较能力欠缺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0.下表是1860年至1970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产值排序表,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①1890年以前英国工业产值最高是由于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②1870年以后英国逐渐丧失了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

③20世纪初美国凭借经济优势获得世界霸权

④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1890年以前英国工业产值最高,是由于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先发优势,故 正确;1870 年以后英国工业产值逐渐丧失第一的地位,是由于英国科技创新落后,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先发优势的丧失,故正确;美国凭借经济优势获得世界霸权是在1945 年二战之后,故错误;20 世纪70 年代日本工业产值位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重 新成为经济大国,故正确,选择C 项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工业革命;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经济的崛起

解题思路

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解读不全面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1.1906年日本某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对该文章的介绍为“此《宣言》作为一工人组织的纲领发表的。该组织起初纯粹是德国工人团体,后来为国际工人团体。而在1848年以前的欧洲政治条件下必然是秘密的团体。”该宣言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出《宣言》是工人组织。《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文件; 故A项错误;《独立宣言》是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文件,故B项错误;《共产党宣言》 是工人阶级的宣言,故C 项正确;《联合国家宣言》发生在二战期间,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 同盟建立,与题意无关,故D 项错误。

考查方向

《共产党宣言》

解题思路

《宣言》的问世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阶级根源.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已占居统治地位.产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在法国正在进行,在德国也已开始.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导致经济危机频频发生.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随着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激化,斗争的规模越来越大。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3. 1947年6月5日,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讲话时指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

A实施罗斯福新政

B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立

C推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D推行马歇尔计划

正确答案

D

解析

1933年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44 年已经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无关,故C误;为了帮助欧洲恢复发展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1947年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D项正确。

考查方向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题思路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无关,为了帮助欧洲恢复发展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1947年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D项正确。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紧扣时代特征来解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4. 明清时期有一类土地被称之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诸多名目:如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明清两朝的政府也在法律上作出规定以保障宗族对这类土地的所有,禁止侵没盗卖族田。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族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盗卖族田

B族田的存在加剧了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C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

D族田收取地租体现了租佃经营的方式,由于租佃经营在江南地区比较普遍因此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

正确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族田”属于宗族所有,故A项错误;从其地租用途和土地归属看,族田的存在有利于抑制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 而不能自业者”,可见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 助义务,故C项正确;从材料无法推断“族田”的存在范围,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族田)

解题思路

紧扣材料“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 而不能自业者”,可见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 助义务,故C 项正确;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解读有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3. 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

B宗法制仍有影响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

正确答案

C

解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是能够说明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的,《氏族志》、《百家姓》能够说明宗法制仍有影响,也能够说明姓氏文化的确是源远流长的,但是材料中的现象是和中央集权无关的,所以现象不能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正确答案选择C项。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的现象

解题思路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理解有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5.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A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

B戊戌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革命运动形成广泛的社会风潮

D政治变革成为晚清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1905 年”和“今日立宪之声”,推断材料反映的是1905 年清末新政。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 戊戌变法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当时社会风潮还倾向于立宪改革,而非民主革命,故 项错误;“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反映出政治变革成为晚清社会各阶层的共识,故D 项正确。

考查方向

清末新政

解题思路

清政府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亦称“筹备立宪”。义和团运动后,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反清武装起义接连不断;资产阶级改良派为抵制革命,展开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的立宪运动,并取得了清廷中央和地方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这些情况,使清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姿态,应付立宪运动,并乘此加强皇权,以便镇压正在兴起的民主革命,挽救清朝统治的灭亡。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未能紧扣特定时间点来解题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6分

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又下令各地设立学校教授儒家经典。晋代增设国子学(国子监),教授内容与太学相同。到了明清,各府县学校学生岁考优秀者可直接升入国子监成为监生,监生毕业可直接做官;未升入国子监者,则参加科考,科考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会试,会试合格者即为进士及第,成为官员。

——据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如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民国政府成立后规定教育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并仿照日本、美国学制实行三类三段七级教育的学制(三类指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种类型)。

材料三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1717年,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1600—1800年的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特别是1700年以后。在17世纪以前,学校还是各种年龄的人合在一起学习的地方;17世纪以后出现了专为儿童开设的学校,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

24.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

25.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近代教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26.结合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教育呈现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1600—1800年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的原因。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与科举考试相结合;

中国近教育: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教学内容注重西学与实用技能;

解析

此题在于解读材料基本信息。比较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点:从学习内容看,材料一中汉代教育讲授儒家经典,材料二中近代教育侧重于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从目的看,材料一中汉代教育是要培养科举人才,材料二中近代教育培养的是实用人才。

考查方向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教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教育发展

解题思路

西方文明产生于地中海地区,由于缺少肥沃的土地,欧洲的农业发展就没有产生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一样发达,欧洲人不得不从事畜牧业和商业,再加上地中海这个内湖为其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商业就自然而然发达起来,所以西方文明被称为商业文明或海洋文明,商业文明和海洋文明具有流动性、平等性、冒险性等特点,这在他们的教育中也就自然而然贯穿着提倡个人价值、提倡冒险精神和平等互利的教育理念,当然西方的这些教育理念也经受了历史锤炼和选择,经过了中世纪黑暗时代,再到文艺复兴“人的回归”,经过卢梭、杜威等高扬对人的关注的大旗,经过现代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西方教育理念。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解读有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政治: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希望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救亡图存;

思想: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

经济:洋务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发展,需要拥有实用技能的人才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回答此问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近代教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政治上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经济上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发展的推动,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思想解放的结果。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教育发展

解题思路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海外殖民主义打开了中国国门,也打碎了国人的天朝上国的民族自尊,很多有识之士便开始寻求救国救民之道,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这对开启民智,拓展视野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为中国送来了不同以往的新鲜空气,至此,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为民族教育提供了一次彻底的革新之路,新中国建立以后,曾一度完全否定西方资本主义的一切,包括教育,也否定了中国传统教育,提出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教育事业才从新走上正轨,中西方教育的差别以及相互借鉴才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时代背景的把握不全面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教会起了推动作用;立法保障;出现了专业化学校;社会重视。

原因: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

解析

第一小问特点,归纳材料三中关键信息:“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等可见教会对西方近代教育起了推动作用;“普鲁士法 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教育得到立法保障;“17 世纪以后出现了专为儿童开设 的学校,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出现了专业化学校,社会得到社会 重视。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结合1600—1800 年西方阶段发展 特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对教育重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人文精神的发展,民众争取受教育的权力。

考查方向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解题思路

17世纪欧洲社会出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政治上,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震撼了欧洲的封建社会,宣告了欧洲新的政治制度诞生。经济上,随着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科学文化方面,从17世纪的科学发展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反映这两百年间的社会需求和科学进步的新兴教育思潮开始出现,强调传授实用知识、提倡运用科学教学方法, 使欧洲教育逐渐由注重书本转向注重科学实践。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不完整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6分

国家与国家之间往往通过国际会议和订立条约来协商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与问题,谋求合作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月11日,中国大使魏道明与国务卿赫尔在一份新拟定的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条约上签字。同一天,一项新的中英条约在重庆签订,按照新约,中国不再有租界不再有外国的法律系统。新的条约取消了与列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结束了中国所称“一个世纪的压迫”。西方人很少把握的事实,但对于认识中国它却有最为重要的意义。

——据《时代》杂志,1943年

材料二:早在战事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在英国的支持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以重塑战后世界经济……力图恢复到1914年前的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美国在新罕布什州的布雷顿森林召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91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共同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决定成立“欧洲联盟”。

——《欧洲统一与联合大事年表》

27.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为结束“一个世纪的压迫”中国人所做的努力的相关史实并分析当时中国成功取消与列强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28.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原因,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29.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国际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材料二、三共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趋势?

30.谈一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原因: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牵制了大量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意义:中国收回了部分主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加强了盟国之间的团结合作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把握。第一小问史实,列举1840 年至1949 年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1943 年的时间,可知中国成功取消与列强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在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第三小问意义,从维护国家主权、鼓舞抗战热情、加强与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等方面合作。

考查方向

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晚清中国经济 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放 战争;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题思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英美等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存在,不仅与《大西洋宪章》和《联合国家宣言》精神不符,而且由于中国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不平等条约已失去意义,美国鉴于中国是抗击日本的主要力量,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1942年10月9日美、英两国政府分别通知中国政府,声明愿即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10月10日,蒋介石在重庆宣布美、英两国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及有关特权。10月24日,美国即向中国驻美大使馆提出《中美条约草案》,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完成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条约》的修订,并于1943年1月11日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字。同年5月20日,经中、美、英三国政府正式交换批准,完成条约上的最后手续,并立即生效。根据中美、中英条约,取消了美、英两国在中国的关税主以、司法主权、领海主权、内河航运权等治外法权。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原因:吸取大萧条和二战的教训,稳定国际金融秩序,推动自由贸易

美国经济实力强大,希望确立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影响: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于解决本题至关重要。第一小问原因,从历史上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以及材料二中战后“以重塑战后世界经济”的现实需要两个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影响,一分为二的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既推动了战后货币金融体系的重建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美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考查方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解题思路

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朝向体系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前进,尤其是在经济体系的建设方面做出了有效的积极探索,这种探索不仅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更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高考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考查须要学生牢记以下几个特征:

①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奉行重商主义;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自由主义阶段;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其中“罗斯福新政”之前的资本主义属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而其之后即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事件:欧洲一体化(欧洲的联合)

影响:冲击两极格局,形成多极化趋势

共同趋势:经济全球化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于解决本题至关重要。第一小问事件,依据材料三可知是欧洲一体化(欧洲的联合)。第二小问影响,欧 洲一体化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第三小问趋势,西欧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反映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考查方向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题思路

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国际会议与订立条约是国家间解决分歧谋求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条约的订立与修改反映了国际地位的变化;条约的稳定有赖于缔约国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平等;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合作不断加强;大国往往在国际会议中处于主导地位。

解析

围绕国际会议和订立条约对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与问题的影响展开,言之有理即可。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组织也应为开放性答案,可从国际会议的作用、体现出的国家地位以及大国的主导等方面理解。

考查方向

对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与问题方式的认识

解题思路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组织也应为开放性答案,可从国际会议的作用、体现出的国家地位以及大国的主导等方面理解。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