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成都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5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中国古代文化以伦理文化为主,最重“礼义”,礼的精神彰显于道德观,礼的形式则所

谓“衣冠礼仪”,“文章光华”。而“道德”一词,重在“德”,“道”是通往“德”的途径。 道德崇高而广大,然古人讲究“践履”(即实践),所以示知广大民众,德教最初或最基本 归于一字:孝。“孝者,教也”,教育之教的字源来自孝,所以《孝经》中有“百善孝为先” 的说法。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于古代的农耕经济,极重血缘与家庭,而孝敬父母,友于兄弟

(所谓的“孝悌”)为其思想核心。孔子教弟子,也重一“孝”,以之为本,但如何将个体 的“孝”发展为“孝文化”,将孝的教育转化为孝的情怀,由此,古人提出了“孝养”“孝 顺”与“孝敬”三层次的义理。

《孝经》说:“百善孝为先。”孝如何表现,首在“养”。古代是农耕经济,生活取资劳 作,“孝”字取“子”负“老”形象,“养儿防老”,天经地义。今天的老人已有社会保障, 但作为儿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养之义不可丢,养之心不可无,落实到物质层面也是 必需的。由此“孝养”的生发,中国文化极重“养”,我们讲“养胃”“养气”“养生”,古 人如孟子也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于是我们谈胸襟谓之“涵养”,讲文明称有“修养”, 实际都由“孝养”而来。

然而,孝仅限于“养”可否?《论语·为政》所载孔子答弟子问的一段话:“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是生存之“养”,还 是孝道之“养”,前者同“犬马”,后者乃“人伦”,所以关键在一“敬”字,做到了“孝敬”, 才是孝文化的核心,人对“孝”有了“敬畏”之心,才能内化为道德的情怀。古代所推崇 的“二十四孝”,其中虽有偏颇,但大多数的故事,显然是这一情怀的形象化表述。在“孝 养”与“孝敬”之间,还有“孝顺”,《礼记·中庸》记载孔子曰:“父母其顺矣。”说的是 子女对父母之依“顺”中的孝“义”。

孔子说孝敬,敬,就是敬畏,所以宋代理学家为人、治学,无不倡导“居敬”,这是由 孝义的敬畏,扩展到对人生与事业的敬畏。而中国文化经典中为何反复强调“敬”字,与 中国传统文化中纯粹性宗教的缺失有关。清人沈德潜编《古诗源》收录第一首诗是相传帝 尧时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上帝 的无奈,是中国人自主力量觉醒的时代强音,但同时从反面理解,人无敬畏之心,往往会 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这也是先贤之所以重道德自律与反省,乃至“敬畏”的意义之所在。 当然,这种孝敬的道德情怀并非“唯我”的,而在于推扩,这就是《孟子·梁惠王上》中 引述孟子的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已将个人道 德提升到一种社会道德。这种推扩功能,又以个人道德为中心形成完整的社会道德体系。《大 学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 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 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人朱熹以此教学,视为“大 学八条目”,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节选自许结《经典阅读与人文情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先提出“孝养”“孝顺”“孝敬”三层次的义理,后对各层次义理进行了详细论述,

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

B论述有关孝的义理时选文由个体的“孝”到“孝文化”,层层递进,体现了孝的教育转 化为孝的情怀的过程。

C论述“孝敬”时,采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生存之“养”与孝道之“养”的对

比,论证了“敬”的意义。

D“教”的字源来自孝,反映了古人德教的出发点;《大学篇》选文则体现了德教的实践

要以个人道德的修炼为中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养气”“涵养”“修养”这些说法,实际都由“孝养”生发而来,这反映出农耕经济对 中国文化的影响。

B农耕经济时期,生活取资劳作,“孝养”老人,提供保障,天经地义,但这还未生发成

“孝道”的伦理文化。

C有别于动物的生存之养,人对养有敬畏之心,并内化为人的道德情怀,因而孝敬是中国

古代孝文化的核心。

D宋代的“居敬”,把孝义的敬畏扩展到对人生与事业的敬畏,理学家们在为人和治学中 无不倡导“居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故事虽有偏颇,但大多形象化表述了孝敬情怀,所以对德教、对中国的伦 理文化有重要意义。

B人无敬畏之心,往往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所以中国先贤重视通过道德自律与反省来

让人产生敬畏之心。

C孝敬的道德情怀由个人道德向社会道德逐渐推扩,最终形成的以个人道德为中心的完整

的社会道德体系。

D朱熹认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一个人不能正心诚意修养自身就不能做

到家齐、国治。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孝顺”不是详细论述。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对全文综合把握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手法等进行分析概括。

易错点

C项干扰项,信息需要多方面筛选,然后综合在一起,有些容易忽略而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C项,人对“孝”有了“敬畏”之心,有了孝敬,才能内化为道德的情怀。“古代”的限定也不够恰当。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每一个选项的内容都来自原文,只有找到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间,然后从关键词、关键语句等入手,将选项的表述与原文加以比较,辨析其细微差别。

易错点

选项对应的区域比较散,作答时不细心就会遗漏信息要点。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人无敬畏之心,是中国先贤重视产生敬畏之心的原因;而能让人产生敬畏之心的纯粹性宗教的缺失,才是先贤重视道德自律与反省这种方式的原因。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的能力。根据文中的材料推断新的结论。这实际上是运用原文所提供的材料,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推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得出原文所没有必要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看法。

易错点

本题重在对文本的理解,没有原句可对照,故容易误选。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7~9 题。(14 分)

鹿的穷途

王开岭

①曾经,《齐鲁晚报》以《行人疯狂追杀野鹿》为题披露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目击者 称——一头从刘公岛“偷渡”出境的野生梅花鹿在威海市郊登陆后,竟招来行人追杀。于 是,光天化日下,一场索命与逃亡的马拉松开始了:野鹿沿公路狂奔,越过 2 米高的围墙,

躲进一所小学里,众人紧跟跳入;小学校长欲打 110 报警,疯狂的逐鹿者夺过电话叫嚣,“抓 住杀了,鹿血,鹿肉都值钱,能卖两万块!”并警告“少管闲事”。后来,鹿被堵在了一间 乒乓球室,警方赶到后,场面仍无法控制,仍有人高吼“野鹿谁捡归谁!”情势危急,警方 只好与刘公岛林业部门联系,直到鹿主赶来,事态才稍有缓和。由于天色已晚,轮渡停航, 有关人员决定让鹿在学校暂避一宿。深夜,竟还有垂涎者在校外遛达,一副伺机抢鹿的架 式……

②捏着这份报纸,我体味到一股冷,一股惊悚的饕餮之冷。不仅是对蒙昧的寒心,更 有对人性和同类的陌生、对文明的迟疑与迷茫。有时,你不免疑虑:除了遮体的兽皮换成 了化纤织物,人到底进化了多少?

③想起了人的遭遇。

④有时候,一头鹿的命运就是一个人、一类人的命运。“人——鹿”背后,隐匿的是“人

——人”的关系。既然以此待鹿,怎能保证不以同样方式对同类下手呢?那些研制细菌战 的人,不就把为人准备的东西先喂给了动物吗?那些窥视藏羚羊的枪口,不也毫不犹豫瞄 准了环保志愿者吗?

⑤眼前,浮现出两幅情景——

一是歹徒行凶或英雄落难时,那黑压压一望无际的看客丛林。一是“文革”批斗会 上,群情激昂、纷纷冲上台集体施暴甚至当众杀人的表演。诸如广西武宣县的食人案,据

《武宣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事件》记载:“文革”中该县有一百几十人遭食;有学生批 斗老师后,在校园内就地架起炉灶,将之脔割烹煮。1968 年 6 月 18 日,武宣中学教师吴树 芳被批斗致死,其肝被烘烤药用……(见王毅《“文化大革命”野蛮性和残酷性的文化根源》)

⑦两幅情景,表面上一冷一热、一静一动。其实,冷漠与狂暴、怯懦与凶残,畏缩与 嗜血、优柔与决绝、被虐与施虐……这些人性的两面,实乃一脉相承、同根同源,转化起 来也一蹴而就,并无障碍。

⑧尤须注意的是,逐鹿者不仅是人,更是人群。上述的鹿和“文革”遇难者,其最大 杀手即这种“集群”效应。法国人古·勒庞有本研究群众心理学的名著:《乌合之众》。他 指出:群体氛围下,人的心理比平时更有武断、粗暴、专横的倾向,更易滋生犯罪和极端 行为;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契约,在狂热的群体中往往失效。

⑨群体掩护下的施暴,在欧洲异教冲突、法国大革命、德国“水晶之夜”、义和团运动、 南京大屠杀、中国“文革”、波黑内战、科索沃纷争、印尼骚乱中已屡见不鲜。

⑩群恶群暴的因子,不会随伤疤和光阴一起消逝。它会像灰尘、蟑螂一样耐心地潜伏

下来,趴在生活的旮旯里、皱褶里,寄生在人体的毛囊中,默默繁殖、变异,它时刻准备 着,伺机掀起新的暴动……

⑪伏契克临终告诫:人们,我爱你们,可你要警惕啊。

(选自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作者详尽地叙写了“行人追杀野鹿”的事件,旨在用细节表现人类的随性而为,激发读

者共鸣,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B作者认为,群体掩护下的施暴行为从中国到外国,从过去到现在普遍存在着,伴随着人

类发展的历史,还会伺机再次出现。

C文章由“行人追杀野鹿”事件谈到人类自相残杀的事件,并深入剖析了人类产生群体暴 行的原因:人类的蒙昧原始以及“集群”效应。

D第⑩段用了比喻和比拟的手法,把人类群恶群暴思想比作灰尘和蟑螂,形象地表现了其 肮脏、卑劣、普遍以及顽固的特点。

E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旁征博引,有理有据。有较深的文化意蕴,也有深刻 的现实意义,引人深思。

8.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 分)

9.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用“鹿的穷途”作为标题的用意。(6 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C

解析

A.叙写本事件的目的在于表现人类的蒙昧和残忍; C.根据第⑦⑧段,作者认为“人类产生暴行的原因”在于人性的两面同时存在且易于转化, 以及“集群”效应。

考查方向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注意结合语境。五选二的选择题,可以运用排除法。先通读选项,确定大体的依据,再把选项和原文仔细对比,做出排除,留下正确的选项。

易错点

E项为综合概括,难度较大,可能误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比喻。②把看客比作丛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看到同类被残害时的冷漠、怯懦。③揭示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人性之恶,冷漠怯懦和狂暴凶残都是施暴的真凶。(答到 1 点 1 分)

解析

对文中重点语句“一是歹徒行凶或英雄落难时,那黑压压一望无际的看客丛林”的赏析,既要说明手法,也要结合文本,分析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结合前文,“一头鹿的命运就是一个人、一类人的命运”,这里由鹿的遭遇说到人的遭遇。本题涉及比喻的手法,把看客比作丛林,“一望无际”说明了看客之多,可见人人心中都有人性之恶。

考查方向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赏析能力。句子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分析。

易错点

对划线句所表达的深层内容、所揭示出的主题分析不出。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结构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1 分)文章以“行人追杀野鹿”事件引入,接着分析产生暴行的原因,然后分析此次事件表现出的“群集”效应,让文章的议论结构更严谨。(1 分)②内容上,点明文章主要内容:关于“行人追杀野鹿”引发的议论;(1 分)同时揭示人类可能像鹿一样被施暴而走向穷途,(1 分)引起人们对自身群体暴行的警醒和反思。(1 分)③艺术效果方面,意蕴丰富,吸引读者,发人深省。(1 分)

解析

这是对文章标题作用的分析,首先理解“鹿的穷途”的意思,即行人追杀野鹿,鹿被施暴而走向穷途;然后可以结合文本,从结构上(是线索)、内容上(揭示主题)、艺术效果上(吸引读者)分别加以分析。

考查方向

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题:①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呼应文章内容。⑤标题是否一语双关,象征,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易错点

对标题的用意,分析的不够全面。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

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 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 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

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 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 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 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 20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

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 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 深化改革。

附图:

(选自 2 月 22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近10年中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统计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 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 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 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

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 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 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 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 47.3%和 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 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材料三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

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 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 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 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 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 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 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 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 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 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 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

4.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

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 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

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

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4 分)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 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

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

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 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

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6.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5 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D项,不是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做答前一定要通读全文,筛选整合文中有效信息,然后将选项内容代入原文,逐一分析、判断。

易错点

A容易误选,因是对三则材料的综合,内容较多,故学生容易出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C

解析

B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 因;D项,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原文内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每一个选项的内容都来自原文,只有找到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间,然后从关键词、关键语句等入手,将选项的表述与原文加以比较,辨析其细微差别。

易错点

E项容易误选,材料一没有具体的句子与之对应,需学生自己进行判断。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③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因造出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④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⑤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1 点 1 分)

解析

把三则材料中出现的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一一筛选出来,分条列述。抓住关键句:“ 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 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 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这一能力点的基本要求: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

易错点

因材料较多,需要归纳的要点可能会不全面。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纶,字德言,建康人。幼颖悟,十岁能属文。历镇江府、婺州、临安府教授,权.国

子正。

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迁敕令所删定官、诸王宫大 小学教授兼权兵部郎官。言:"孔门弟子与后世诸儒有功斯文者,皆得从祀先圣,今辟庠序, 修礼乐,宜以其式颁诸郡县。"

二十四年,以御史中丞魏师逊荐,为监察御史,与秦桧论事,忤其意,师逊遂劾纶, 且言:"智识浅昧,不能知纶。"由此罢去。逾年,知.兴国军。桧死,召为起居舍人兼崇政 殿说书,寻兼权礼部侍郎。

二十六年,试中书舍人。高宗躬亲政事,收揽威柄,召诸贤于散地,诏命填委,多纶 所草。纶奏守臣裕民事,乞毋拘五条,从之。兼侍讲。上喜读《春秋左氏传》,纶进讲,与 上意合。尝同讲读官荐兴化军郑樵学行,召对命官,且给笔札,录其所著史。兼直学士院,

迁工部侍郎,仍兼直院。撰《吴玠神道碑》,称上旨,赐宸翰褒宠。 二十九年六月,朝论欲遣大臣为泛使觇.敌,且坚盟好。纶请行,乃以为称谢使,曹勋

副之。至金,馆礼甚隆。一日,急召使入,金主御便殿,惟一执政在焉,连发数问,纶条 对,金主不能屈。九月,还朝入见,言:"邻国恭顺和好,皆陛下威德所致。"宰臣汤思退 等皆贺。然当时金已谋犯江,特以善意绐.纶尔。

纶旧疾作,力丐外,除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上解所御犀带赐之。明年,知建康府兼 行宫留守。敌犯江,纶每以守御利害驿闻,上多从之。三十一年八月,卒。赠左光禄大夫, 谥章敏。

(选自《宋史·王纶传》,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权国子正             权:当权

B逾年,知兴国军    知:掌管

C朝论欲遣大臣为泛使觇敌    觇:窥看

D特以善意绐纶尔    绐:欺骗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B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C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D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纶自幼聪颖,十岁就能够写文章。长大后为官,为高宗撰写多篇诏令并编著史书。

B刚成立太学时,王纶致力于革除弊病,兴建学校修礼乐,主张将这种格式推广到各州县。 

C王纶为官,不畏权贵,敢于反对秦桧的意见,遭弹劾罢职。秦桧死后才又重新为官。

D王纶旧病复发离京为官,虽远离朝廷常向皇上传递重要情况,皇上也仍然很看重他。

13.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高宗躬亲政事,收揽威柄,召诸贤于散地,诏命填委,多纶所草。(6 分)

(2)金主御便殿,惟一执政在焉,连发数问,纶条对,金主不能屈。(4 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权:代理、兼任。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在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落实120个实词之外,我们还应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例如,语境分析法(利用上下文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易错点

C项,“觇”由于平时不常见,容易造成失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易错点

B是一个干扰项,要理解“时初建太学,亡旧规”的意思才能准确断句。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C项,并非秦桧死后才又重新为官,罢职后一年,为兴国军知军。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易错点

命题者将时间、地点暗换,考生稍不留意就会出错。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高宗亲自处理政事,收揽权力,把分散在各地的诸位贤人召回。诏令任命堆积如 山,多由王纶起草。

(2)金主在别宫接见他,只有一名执政在场,连发数问,王纶逐条对答,金主让他屈服。

解析

(1)翻译时,要把重点词语和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出来。本题要准确翻译以下内容:“躬亲”、“威柄”、“填委”、“草”、介词结构后置各1分,大意 1 分。

(2)翻译时,要把重点词语和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出来。本题要准确翻译以下内容:“御”、“条”、“屈”各1分,大意 1 分。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句式一定要注意语序的调整。

易错点

介词结构后置句式翻译时,需对语序进行调整。 “屈”是使动用法,这个词语的特殊用法翻译不准确。

【译文】王纶字德言,建康人。小时候聪明,十岁就能写文章。绍兴五年进士及第,授爲平江府崑山县主簿,历任镇江府、婺州、临安府教授,权国子正。

当时刚立太学,旧的规章丢失,靠官吏回忆,官吏趁机作弊。王纶加以改正,弊病稍有革除。升任敕令所删定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权兵部郎官。他説:“孔门弟子与后世有功的儒者们,都可以陪祭先圣,现在建学校,修礼乐,应该把这种格式推广到各州县。”

二十四年,由御史中丞魏师逊推荐,任监察御史,与秦桧商量事情,和他的意见不一,魏师逊便弹劾王纶,并且説:“我智识浅薄,不能认清王纶。”因此罢职离去。过了一年,爲兴国军知军。秦桧死后,召入任起居舍人兼崇政殿説书,很快兼权礼部侍郎。

二十六年,试任中书舍人。高宗亲自过问政事,收揽大权,把分散各地的贤人召回,诏令任命堆积如山,多由王纶起草。王纶上奏守臣如何优待百姓一事,请求不要拘限于五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兼任侍讲。皇上爱读《春秋左氏传》,王纶进宫讲解,与皇上的意思相合。曾同讲读官推荐兴化军郑樵的学问与操行,把他召入对答任命爲官,并供给笔札,着録他编着的史书。兼任直学士院,升任工部侍郎,仍兼直学士院。撰写《吴玠神道碑》,符合皇上旨意,赏赐皇上的墨迹以示嘉奖。

二十九年六月,朝廷商议想派大臣任泛使侦察敌情,并且巩固盟约。王纶请求前往,就任命他爲称谢使,曹勛任他的副使。到了金,宾馆礼遇很隆重。一天,急召使者,金主在便殿接见,仅有一名执政在场,连发数问,王纶逐条对答,金主难不住他。九月,回朝入见皇上,説:“邻国恭顺和好,都是因爲陛下的威望和德行。”宰相汤思煺等都表示祝贺。然而当时金已图谋进犯长江,不过是以善意来骗王纶罢了。

王纶旧病復发,极力请求外任,授资政殿大学士爲福州知州,皇上解下佩带的犀带赐给他。第二年,爲建康府知府兼任行宫留守。敌人侵犯长江,王纶常把防守抵御的利害情况通过驿站上报,皇上多听从他的建议。叁十一年八月,去世。赠官左光禄大夫,缢号章敏。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四犯令

(宋)侯寘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拼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14.下列对这首宋词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这首词先用写意手法疏笔勾勒夜景:轻风微抚云朵,月儿穿过云层,天淡如水,月光似

银,呈现出一片朦胧恬淡的景色。

B“夜悄花无语”,进一步将景与情交织在一起,“悄”,点明了夜深人静,“花无语” 以花喻人,实写了离人的愁绪。

C“拼酩酊,花深处。”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因无法摆脱离愁而独对花丛痛饮的状态, 透露出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

D“莫听《阳关》”的自我劝慰,反面衬托出离愁,因为《阳关三叠》这支送别曲因其辞 情、声情皆悲凄,反增离人痛苦。

E这首词写景抒情,虚实结合,重点通过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 人真挚而沉重的情感。

15.请对词下片中“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两句加以分析鉴赏。(6 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D

解析

B项(2 分) ,“实写”错,应该是虚写,是委婉抒发。D项 (3 分),“反面衬托”错,盖因其辞情、声情皆悲凄,此刻反增离人痛苦,故不忍听,离愁的深重难遣自不言喻。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易错点

D项“莫听《阳关》牵离绪”的理解较难。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这两句运用了想象和拟人手法,以虚写实。(2 分;“想象”“ 拟人”“以虚写实”均可 得 1 分)作者推想别后的情景,以“芳草”意象写绵绵离愁,并把春天拟人化;明明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远离去,作者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明明是人已远行而芳草 依旧,却想象成是人走春尽。(2 分;分号前后三点答对两点即 2 分)这样写用语新奇,别出心裁,意蕴深厚,耐人回味,把浓浓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更加形象具体。(2 分;“用语新奇,别出心裁”1 分;“意蕴深厚,耐人回味”1 分。)

解析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在效外的芳草路,词人送别行人。满眼暮春景色,使他不由发出慨叹:连春色也得跟着离人别去。“春逐行人去”将春赋予人的情感,是拟人手法。“明日”可见是想象明日之景。用芳草写离情,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手法。可见表达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炼句的能力。古诗词讲究炼字炼句,尺幅之内,含不尽之意。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而言在外。诗句在文中有文本义、语境义、引申义、言外义、艺术义、情感义。赏析类炼句题的答题步骤:(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易错点

在答此题时,看不出有想象的手法,诗歌的分析和手法的结合不够一体。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都不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①2016 年马来西亚年度汉字为“贪”,新加坡年度汉字为“变”,日本年度汉字为“金”, 2016 年中国“汉语盘点”结果也呼之欲出

②约有半数的欧洲失业者及四分之一美国失业者已经 6 个月以上未能找到工作。各国政府 面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③川剧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同京剧相比,真是斤八两,各有千秋。

④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由 14 颗卫星和 32 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其网络 实现全球覆盖计日程功

⑤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对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

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⑤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②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 展。本句感情色彩与语境中的失业势头相矛盾;③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 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④计日程功:程,计算。可以数着日子计 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⑤席不暇暖: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易错点

③半斤八两,如果不明白是贬义词,容易误选;⑤席不暇暖,这个词语不好理解,容易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由于特朗普此前的一系列政策引发巨大争议和政治动荡,把这次演讲看得很重,认为这

是美国新总统集中阐述施政纲领、缓解国会种种顾虑的一次难得机会。

B中国网络直播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在经历了近一年的行业爆发式增长之后,随着互联网

巨头纷纷加入,行业监管趋严,我国的网络直播行业进入平稳增长。

C在马云看来,浙商是当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商帮。制定浙商的规矩、树立浙商的形象, 能帮助浙江的民营企业家走好经济发展的长远道路,适应现代商业的规则。

D《Lion》这部影片反映印度走失儿童现象,表现出人道主义精神,影片将落脚点放在普

世化的亲情描述上,深刻的内涵使其成为一部优秀的叙事片。

正确答案

D

解析

A 主语残缺,需在“把这次演讲看得很重”前添加主语“其支持者”;B 搭配不当, 应为“进入平稳增长期”或“开始平稳增长”;C语序不当,将“适应现代商业的规则” 提到“走好经济发展的长远道路”前,以对应前文中 “制定浙商规矩、树立浙商形象”的 语序。

考查方向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选择类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四种为结构类语病,后两种为语意类语病。考生平时要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学会从主干方面梳理句子,然后再在枝叶上做文章,由面到点,逐步筛选语病。

易错点

A项主语残缺不易发现,以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9.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人们的教育观也在发生变化,①    ,②    

   ,④    ,⑤    ,更好地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①需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来

②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③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依旧挂在嘴边

④将其与现代教育结合

⑤效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

A①②③⑤④

B④②③⑤①

C①⑤③④②

D③⑤①④②

正确答案

D

解析

从句意上判断,⑤句应该在③句后,表现传承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④句中的“其” 指代的应是①句中提到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以④在①后;②句则与文末最后一句“更好 地”形成递进关系。故选 D。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作答此题主要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主要运用排除法,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了解语段的主要内容,根据结构、语意关系(逻辑顺序)以及语段中的一些提示性词语(如:关联词、代词等)判断先后顺序.)

易错点

B项是干扰项,和D项差别不大,应先指出现实存在的问题,再找出解决方法,注意逻辑关系。

填空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每空 1 分)

⑴《蜀道难》中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表现蜀道之高的句子是“                    ,                        ”。

⑵《师说》中“                                      ”表明了士大夫之族是因为地位尊卑的顾虑而不愿 互相学习。

⑶《醉翁亭记》中“                        ”一句,描写了树林里的雾气随阳光而消散的现象。

正确答案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意思是: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采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表现蜀道之高。(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意思是: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可见士大夫之族是因为地位尊卑的顾虑而不愿 互相学习。(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意思是: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不仅要求熟记背诵名言警句,还要收集古典诗歌、散文中的名句、成语;并且要求书写正确。

易错点

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扪、膺、谀、霏;还要不能够漏掉虚词。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20.读麦肯光明广告公司创意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有关内容,根据文意补充设计,或描 述生活或陈述见解。要求:句式大致相同,语意相关。(5 分)

筷子,是一个含蓄的中国人表达情感与爱很重要的工具。它所传达的,是启迪,是传

承,是明礼,是守望,是关爱,是感恩,是睦邻……

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启迪;

幼儿时,        

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

长大后,        ; 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

一双筷子,承载中国数千年的情感。有滋,有味,幸福中国味。

正确答案

妈妈鼓励你尝试用筷子夹起生活的喜乐年华,是一种传承(2 分)(点明是妈妈的行为 1 分,点出关键词传承 1 分。)

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一块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3 分)(点明是你的行为 2 分,点出关键词感恩 1 分。)

解析

通读这一语段,可以判断这是以前两句为例句,写筷子的寓意。从结构上来说,明确要求是排比,必须句式一致;从内容上来说,给出的例句都是先形象的说明筷子的作用,再点明筷子的美好寓意,幸福中国味的体现。

考查方向

仿用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这是一种变式的仿句题。除了显性的要求之外,关键的是要找出隐形的要求,能够和整个语段相和谐,这样补写的句子才算成功。

易错点

从内容上不能够和前面的例句保持一致,只做到了句式上的整齐。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分

21.请你对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进行描述,不超过 100 字;然后用一句话写出它的寓意。(6 分)

画面描述:     寓意:_____

正确答案

描述:(4 分)画面中央是一个男人(家长),他两只手各举一只鸟笼。(1 分)左边的鸟笼写着“家庭”,右边的鸟笼写着“暑期培训班”。 (1 分)一个孩子从左边笼子被扔进右边笼子。(1 分) 家长在说“该去上课啦!”(1 分)

寓意:(2 分)讽刺家长在暑期把孩子关进培训班的笼子,让本该快乐的暑假被培训填满。(2 分)

解析

先对画面进行描述,后答寓意。做题时注意图片中的“家庭”“暑期培训班”“该去上课啦”等要素。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语一定要简明、连贯、准确。此题首先要明确漫画中的词语是有关孩子和家长的问题,其次要看清题目要求,此题既要求对这幅漫画的画面进行描述,也要求用一句话写出它的寓意。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60分

22.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 共服务区等地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而共享经济是一种信 用经济。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为解决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 3 个多月前,成都街头开始兴起共享单车,为市民短距离出行和与公共交通系统接驳换乘提 供了方便。但也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单车被盗、私自加锁、用户私藏、 改装兜售等。特别是近日三圣花乡共享单车被烧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有人据此断言: “凭国人现在的素质,共享单车我们还玩不起。”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 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莫让共享单车成公地悲剧

共享单车从2016年下半年火起来,国内一二线城市已到处都是批量沙丁鱼一样的小黄车、小红车、小蓝车、小白车.据说,目前单车的颜色已经集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

骑行族多了,也是城市新气象.可是单车好像真成了做法丰富的沙丁鱼.根据总结,目前关于单车已经有火烧、肢解、砖砸、树吊、山压、水淹等多种做法.在各地,关于共享单车的被虐新闻层出不穷,可怜的人类,你们跟一堆铁到底有多大仇多大怨。

不过人类的恶习不只包括虐待,还包括更多奇葩新闻.您不是说“共享”吗?咱文化程度低,共享不就是“你的就是我的”的意思嘛.公司一个城市就投放数十万辆,全国投放几百万辆,你兼顾得过来么?

在福建莆田,一个叫做卡拉单车的公司悲剧了.春节前,他们在莆田投放了667辆单车,结果目前只能找回来157辆,丢失率高达76%.月入过万的关某,将小黄车占为己有,不仅重新喷漆还装上了儿童座椅.在河南郑州,无处不在的大爷大妈又出现了,圈块地宣布,不管是不是共享单车,只要停在了他的地盘,你都要先拿一块钱给他们。

这些乱象频发,共享单车的讨论也转向了,很多报道和评论的标题已经变成了“考验一个国家的文明”“中国人的人性考题”等。

把一种新经济现象的早期问题推给人性或者国民性,还是有些偷懒.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单车悲剧当然不是中国人特有的.经济学上早有著名的“公地悲剧”理论。

公地悲剧说的是,一片无人监管的草原,水丰草茂,所有人都来放羊、放牛,但草和水是有限的,每个人的行为完全没有遏制,他们养的羊和牛越来越多,直到超过草原的承载能力,但无人会最先退出,最后导致草原的草和水越来越少,草原开始退化,最终变为沙漠,而所有人都无法再养牛养羊。

共享单车乱象符合这两个演化逻辑,虽然共享单车的产权很清晰,但是它的使用并不仅仅是车辆的孤立使用,同时包括了道路资源,更重要的是,数百万辆单车虽然有产权,但它不像汽车那样,人们非法攫取它和破坏它的边际成本极低,产权处于弱保护状态.其次,它总体处于无秩序状态,关于停车区域的划分,关于破坏行为的惩罚,目前没有形成有效管制.两种原因,造成了类似的公地悲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就不能好好共享”是个伪命题。

解析

这则材料主要是揭露了成都市关于共享单车私自摆放,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不正当的社会现象,反映在公共场所公共设施被损坏的一种现象,从而揭露出国民素质的缺失,这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上就可以体现政府的监管不力,社会道德观念淡化,群众素质有待提高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参考立意:1、加强政府监管,莫让共享单车成公地悲剧;2、共享单车应真正体现共享思维;3、国民应该提升思想素质。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材料所揭示的内容进行理解,特别是要注意材料本身所蕴含的基础内涵。

易错点

一是观点偏颇,言辞不够理性;二是事例给出的不切合观点;三是行文空洞,没有思想力度。

高 2017 届“二诊”模拟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