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土与中央集权
黄土给中国带来的一种影响是: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区割成两半,其纵长500英里,同时黄河也在内地接受几条支流的汇入,其结果是黄河的流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
通常河流的水内夹带着5%的泥沙已算相当的多,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夏季里可能高至12%,而黄河的流水曾经有过46%的纪录。其中一条支流曾在一个夏天达到了难以相信的含沙量63%。所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这河流的水量在洪水期间和枯水期间幅度的变化又大,更使潜在的危机经常恶化。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当周王不能达成这种任务时,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
《春秋》中有一段记载,提及公元前651年,周王力不能及,齐侯乃召集有关诸侯互相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的流通。这“葵丘之盟”在约350年后经孟子提及,可是他也指出,盟誓自盟誓,会后各国仍自行其是。《孟子》一书中提到治水的有11次之多,可见其重要性。其中一段更直接指责当时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义。我们不难从中看出洪水与黄河暨黄土地带牵连一贯的关系。孟子所说天下之“定于一”,也就是只有一统,才有安定。由此看来,地理条件和历史的发展极有关系,尤其是当我们把地理的范围放宽,历史的眼光延长时,更是如此。
中国地区的降雨量极有季候性,大致全年雨量的80%出现于夏季3个月内,在此时期风向改变。并且中国的季节风所带来之雨与旋风有关,从菲律宾海吹来含着湿气的热风需要由西向东及东北之低压圈将之升高才能冷凝为雨。于是以百万千万计之众生常因这两种变数之适时遭遇与否而影响到他们的生计。如果这两种气流不断的在某一地区上空碰头,当地可能雷雨为灾,而且有洪水之患。反之,假使它们一再的避开另一地区,当地又必干旱。前人缺乏这种气象的知识,只在历史书里提及六岁必有灾荒,12年必有大饥馑。其实在1911年民国成立前之2117年内,共有水灾1621次和旱灾1392次,其严重经过官方提出。亦即无间断的平均每年有灾荒1.392次。
在《春秋》里经常有邻国的军队越界夺取收成的记载。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孟子》书中提到饥荒17次之多。公元前320年,魏国的国君因为他的辖地跨黄河两岸,曾告诉亚圣当灾荒严重时他须命令大批人民渡河迁地就食。在这时候鲁国已扩充其疆域5倍,齐国已扩充其疆域10倍。不难想象,当日各大国要较小国家占有显明的优势。它们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当诸侯为了好大喜功而作战的时候,一般民众则随之争取生存。如是的竞争只有像螺旋式的使两种因素的加入越来越多、越大。
(节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有删减)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黄河的流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的主要原因是纵贯黄土地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仔细理解其含义并与选项进行仔细比对。并关注题干中表示原因、条件、结果的关联词和表范围的副词等,B将“导致其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概括为“原因黄河在内地接受几条支流的汇入”,不符合文意,属于误解因果。
易错点
考生容易凭借主观臆断,从而忽略文句信息。
正确答案
解析
“这一次会盟缓解了黄河水患带来的压力”不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比对原文信息。一般一是比对跟原文内容的出入或差别;二是比对选项中表述出来的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易错点
比对不认真,从而忽略无中生有的文句。
正确答案
解析
所有战争都因此而起,过于绝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读懂作者写作意图。并关注题干中表示原因、条件、结果的关联词和表范围的副词等,C项中的“所有”概括绝对化。
易错点
考生不留意表范围的词,导致误判。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舒化,字汝德,临川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衡州推官。隆庆初,三迁刑科给事中。帝任宦官,旨多从中下。化言:“法者天下之公,大小罪犯宜悉付法司。不当,则臣等论劾。若竟自敕行,则喜怒未必当,而法司与臣等俱虚设。”诏是其言。冬至郊天,闻帝咳声,推论阴阳姤复之渐,请法天养微阳,词甚切直。有诏言灾眚洊至,由部院政事不修,令厂卫密察。化偕同列言:“厂卫徼巡辇下,惟诘奸宄、禁盗贼耳。驾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所得干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御史刘思贤等亦极陈其害。帝并不从。
时高拱当国,路楷、杨顺以构杀沈炼论死。拱欲为楷地,谓顺首祸,顺死,楷可勿坐。化取狱牍示拱曰:“狱故无炼名。有之,自楷始。楷诚罪首。”拱又议宥方士王金等罪,化言:“此遗诏意,即欲勿罪,宜何辞?”忤拱,出为陕西参政。
万历初,累擢太仆少卿。由南京大理卿召拜刑部左侍郎。云南缅贼平,帝御午门楼受俘。化读奏词,音吐洪亮,进止有仪,帝目属之。会刑部缺尚书,手诏用化。化言:“陛下仁心出天性。请饬大小臣僚各遵律例,毋淫刑。《大明律》一书,高皇帝揭之两庑,手加更定。今未经详断者或命从重拟议,已经定议者又诏加等处斩,是谓律不足用也。去冬雨雪不时,灾异频见,咎当在此。”帝优诏答之。
十四年,应诏陈言。请信诏令,清狱讼,速讯谳,严检验,禁冤滥,而以格天安民归本圣心。帝嘉纳焉。帝虑群下欺罔,间有讦发,辄遣官逮捕,牵引证佐,文案累积。化言:“主术贵执要,不当侵有司;徒使人归过于上,而下得缘以饰非。”遂三疏乞归。帝不许。寻称病笃,乃听归。卒,赠太子少保,谥庄僖。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法者天下之公,大小罪犯宜悉付法司。不当,则臣等论劾。
(2)去冬雨雪不时,灾异频见,咎当在此。帝优诏答之。
正确答案
解析
驾驭百官是天子的权力,而纠察非法的人和事,则是御史的职责,岂能由厂卫处置?陛下不相信大臣,反而相信此类人吗?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的通;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除了方法之外,还应积累大量的文言知识,多种方法相辅相成,才可以正确判断。
易错点
“则责在台谏”一句理解有误导致误判。
正确答案
解析
赠,是指死后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古代文化常识类题目,综合性较强,对考生的知识积累要求较高,要求在备考时多积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易错点
缺乏知识积累导致误选。
正确答案
解析
“想加罪于王金”有误,原文是“拱又议宥方士王金”意为“高拱又提议宽恕方士王金等人的罪过”。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原文,筛选题的答题方法基本上是排除法和比对判断法。常见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细读题干,明确要求。要明确筛选的对象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呈现的方式(如直接、间接)是什么。第二步,分析选项,剔除不是表现该主体(人、物、景等)的选项。第三步,分析剩余选项,理解主体的特征(如人物的性格特征、景色的特征等),判断是否与选项吻合。 这类考题一般都是把人物、事件、事物、观点等综合在一起设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选项。命题者在出题时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内容概括中设置一两处微小的不正确表述来干扰答题者。
易错点
“拱又议宥方士王金”此句理解不当。
正确答案
(1)法律是天下的公理,大小罪犯应该全部交付给法律部门。不恰当的地方,则由我们论告弹劾。
(2)去年冬天不按时节下雨下雪,灾异频繁出现,过错就在此处。皇帝下褒扬的诏书答复他。
解析
(1)采分点:“公”、“悉”“劾”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采分点:“雨雪”、“不时”、“咎”“优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通读与选句内容关联的上下文句子,推断句子大致意思,然后逐字逐句翻译,注意不要丢落信息,翻译后放入文中,检查句子是否和上下文连贯,句子内部是否通顺。
易错点
(1)“共”,(2)“不时”理解不当。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山势高危,行人步履维艰、神情无奈的句子是:“
, ”。
(2)庄子《逍遥游》中认为“ , ”的人才能够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表达对老友的怀念,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的句子是:“ , ”。
正确答案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每答出一空给一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熟记考纲规定的64篇必背篇目,并且对生僻字要常写常记
易错点
“膺”字易错。
语言文字运用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大批中东难民持续涌入欧洲,欧洲各国态度__________。有些欧洲国家接纳他们,有些欧洲国家拒绝接纳。
②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对记者说,扬州举行的“最大份炒饭”挑战活动存在浪费食物情况,与文明___________,其挑战纪录无效。
③有的城市实行公交限行政策,这是彻头彻尾的错误策略,不但不能治污,反而给治污添堵,与治污初衷__________。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对于大范围雾霾来说,除了工厂污染,每辆汽车、每个采暖炉等也是污染源。 。雾霾面前,没有人能“自强不吸”,解决污染问题固然需要政府的力量,但也需要每个公民切实身体力行、有所担当。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
衡量教育水平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是看① 。所谓幸福,就是让师生双方都能享受课堂、享受教育带来的智慧挑战,享受学校生活带来的不断成长。其次是看② 。一个国家和地区需要的人才是多元的,在各行各业中既需要精英,也需要一般劳动者。再次是看教育是否符合本地的文化传统。③ 。把中国的教育原封不动地拿到英国,或者把英国的教育简单照搬到中国,都会遭遇水土不服。
19.下面是著名心理学家赫洛克所做对比实验结果的示意图。请简要概括该实验的结论,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6分)
【说明】被试人员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学习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斥组,每次学习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受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它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
正确答案
解析
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后两个成语虽然都有“彼此相反”的意思,但“南辕北辙”所指的“彼此”限于行动、措施和愿望、目的,“背道而驰”所指的“彼此”要广泛得多。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重点分析: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法搭配,关键语素。
易错点
语境分析不准确。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和传播等技术”。B项,中途易辙,将“自从”移至句首。C项,不合逻辑,“以免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应改为“以免带来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述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的辨别与认识,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是修改病句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辨别与认识,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是修改病句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辨析病句,才能有效地修改和消除病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语病辨析题答题时,可以用语感审读法。这是一种凭语感直觉对句子是否有语病作出判断的方法。对于结构比较简单、语病比较明显的句子,这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一般分两步进行:1.直觉。读一个句子或一段话,那些感到拗口别扭的地方,往往就是可以初步判断为有语病的地方。实际上,判断一个句子是病句,很多时候靠的就是这第一直觉。2.审读。对感觉不顺畅、不符合一般习惯的地方复读几遍,仔细品味。
易错点
“运营商自从宣布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以来”一句误解。
正确答案
解析
从整段文字的逻辑关系来看,应该是重在议论公民的个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治污问题上的重要性。A项不符合此逻辑,D项“只有……才……”的逻辑不合适,B项与C项相比,一个是夸张的事实陈述,一个是理性的假设分析。综合比较,C项在准确、连贯、严密性上是最恰当的一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语言连贯的做题方法:保持话题的一致性,保持结构句式的一致,保持前后照应,保持情境一致。
易错点
忽视语段的中心议题。
正确答案
①教师与学生能否拥有幸福的教育生活 ②教育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③任何教育都有自己根植的土壤。
解析
根据前后语境的暗示即可推断出补写信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要准确补写有关内容,首先是阅读语段,理清内容和层次;然后根据上下文逻辑和相关词语句式推导出所补写句子的关键词和句式;最后根据字数写出补写内容。
易错点
忽略内容和前后暗示。
正确答案
①给予评价比不给予评价的效果好;②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的效果;③适度的批评也有利于学习者的进步。
解析
认真观察横轴竖轴,结合图表说明,比较四组的学习成绩。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图表分析题解答要领:注重整体阅读,重视数据变化,注重图表细节,把握考题要求。
易错点
答案表述罗嗦,调理混乱。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小题。
月①
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②。
【注】①该诗写于安史之乱中,此时诗人身陷贼中,与家人远隔。②国西营:长安西部的兵营,是抗击安史叛军的军队。
8.诗歌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正确答案
首联描绘了一幅清朗静谧的秋夜图。秋天将至,气候渐凉,皓月当空,月影清朗。(2分)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又营造了空寂清冷的氛围,为下文的望月生情、借月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解析
这两句大意是:当天界里秋天临近的时候,在人间也感到月光特别清明。秋高气爽,故秋月最明,古往今来,人们特别欣赏秋月,就是这个原因。诗人想象天上和人间一样,也有春夏秋冬,可谓神奇。这两句适合于描写夏末初秋时分的清朗月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景物描写的作用:(1)内容方面—交代诗歌基本信息。(2)结构方面—为下文做铺垫。(3)感情方面—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烘托心情,借景抒情。
易错点
画面题容易忽略氛围或意境。
正确答案
这首诗抒发了思家念亲之情,表达了对国家战事与人民疾苦的忧心。(2分)①寓情于景:前两联描写秋期将至时的清朗月光,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家国之思和动乱之痛。(2分)②直抒胸臆:后两联写月光只能增添内心的痛苦和头上的白发,劝告月亮不要去照“国西营”,以免将士们因睹月而思家念亲。(2分)
解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天上牛郎将要与织女相会,人间的月光也显得更加的清彻明亮。蟾宫每天渡过天河也不会被淹没,捣药的玉兔永远也长生不老。望着月亮只会增加我心中的痛苦,月光还会把我新添的白发照亮。月亮啊你应该看到了这遍地的战乱了吧,就不要再照着我这国家西边的军营了。上四句写月中之景,下四抒月下之怀。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诗歌是抒情艺术,首先考虑诗歌的抒情手法,其次考虑描写手法,最后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易错点
抒情手法回答不全面。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湖桥绝唱
李培俊
天成支书不该再唱这出戏的。
大年二十九上午,天成刚从南方收了一笔货款回来,到家后就觉得身体有些不适,心脏时而擂鼓一样嘣嘣跳得一下比一下快,时而又扑腾扑腾慢了下来。老伴儿铺好床,让他躺下,又在他背后垫上枕头。
天成就要睡着的时候,村里唱戏的锣鼓家伙敲响了,天成一翻身就爬了起来,穿上鞋就往外走。老伴儿说:“你就不能在家消消停停地歇一会儿?唱了几十年了还没唱够?”“天成唱戏会有唱够的时候?”天成说,“你不知道,那个演秦琼的角儿把秦二哥唱成四不像了。”
天成是远近有名的戏迷,不敢听见锣鼓家伙响,不敢听见板胡、二胡吱扭,一听见人就没了魂儿。正在地里锄庄稼,锣鼓家伙一敲,锄头往庄稼地里一扔,就往戏台上跑;正吃饭哩,听见弦子拉过门儿,把饭碗往桌上一放拔腿就走。土地承包那年,生产队分割财物,那些唱戏的行头分不下去,给谁谁不要。天成就和队长商量,拿一头壮牛换回了唱戏的行头。为此爹娘和他怄了半月闲气:“你就守着那中看不中吃的玩意儿过日子吧!让它们给你拉犁拉耙吧!”
天成生就唱花脸的料,他演的秦琼秦叔宝十里八村都很有名气。扮相好,唱腔好,做功也近乎专业水平,叫板上场,往往都是碰头彩,掌声叫好声压过了锣鼓大钹。
可是近二年,天成已经风光不再。村里人都觉得,生活中天成和戏里的天成不一样了,现在的天成和过去的天成也不一样了。以前的天成,戏里戏外都是肯为乡亲们两肋插刀的英雄好汉:刚当支书没多久,就领人修通了通往县城的公路,开山凿石,脚面砸肿也不离开施工现场。接着,他又组织村民在东岗山平整出一个千亩果园,栽种苹果、梨枣、山楂,分给各家经营管理。嘟噜成串的果子,把大家的腰包撑得满满当当。
坏就坏在天成建了自家的果品加工厂。
那一年,水果不好卖了,各家的水果都是卖一半扔一半,入了冬天,湖桥村还弥漫在水果腐烂的酸甜之中。大家就埋怨天成没把项目看准,坑了一村的老少爷们儿。起初,还有人为天成说话,劝那些怨天尤人的人家:支书也没长前后眼,能前算八百年后算八百年?毕竟,他让湖桥富了这些年了。
也就是这时候,天成建了自己的果品加工厂,把大家卖不掉的苹果、梨枣、山楂加工成果脯果醋,卖往天南地北,赚了一笔又一笔。
于是,人们便怀疑天成,领人修公路也好,建这个千亩园也罢,其实是为他自家的果品加工厂铺垫,是为自家挣钱夯基础。
人们再见天成,便没有多少好气,连面子上那点招呼也敷衍不出来。村里唱戏,招呼也不给天成打,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天成却不请自到。他去的时候正是半下午,冬天的阳光软绵绵的,天成的脸上便像镀了一层金子,黄黄的。有义就说:“支书,你还来唱戏?你的戏已经唱得很有水平了,跟真的一样,我看就算了吧。”
天成岂没听出话里的另一层意思?也知道船在哪湾着。但他不在乎,浅浅一笑,把正上妆的“秦琼”拨拉到一边,说:“还是我来吧。”
天成到底没能把这出戏唱完。虽然,天成扮相依然利利索索,虽然,天成唱得字正腔圆,可就是没人喝彩,锣鼓家伙敲得少气无力。梆子专往牙上敲,老也跟不上趟。对打的时候,演敬德的有义使的双鞭,劈头盖脸便往头上罩。虽不至于伤了天成,但那份重量,要挡开它们却也颇费气力。
就是这时,天成一头栽在戏台上。
天成的丧事办得冷冷清清,大部分人家躲得远远的,实在碍不过平时情面的几户人家,在灵堂草草焚上几张纸,掉头走了。打墓时,村主任福海出了东家进西家,求爷爷告奶奶,就是把人叫不到地里。这个说要去丈人家走亲戚,那个说要约朋友喝酒。福海火了,颤抖着敲响了那口弃置多年的铜钟。人到齐后,福海扯起嗓子就骂:“你们这些人,良心都叫狗给吃了,嗯?天成支书可是为咱湖桥累死的呀!”
“说他是为挣钱累死的还差不多!”有义嘟囔一句。
“你说啥?”福海伸手给了有义一巴掌,“放你娘的屁!你知不知道?天成支书这个果品加工厂是给咱村里办的!他怕看不准,办瞎了,带累乡亲,用自家房产作抵押贷款……现在销路打开了,赚钱了,年前把厂子转到了村委名下,这两年赚的二百多万元,一分不少都在村里账上存着……”
人们如梦初醒,知道冤枉了他们的支书,便哭着,在天成灵前跪出黑压压一片。
正月十五,湖桥村又唱了一出戏,是铁妮主演的《大破天门阵》。他们是专门唱给天成支书看的。一大早,福海让人把罗圈儿椅绑上两根抬杆,垫上棉垫,又在上面铺了一块红绸布,然后,把写有天成名字的牌位恭恭敬敬安放妥当,抬到戏台下正中间。左边是村主任福海,右边是天成支书的老伴儿,后面是湖桥村三千口的村民。
铁妮虽已有七个月的身孕,用生布缠了腰身,扮相依然娇俏可人,一招一式,把那个穆家大小姐演得惟妙惟肖。
戏演过半,铁妮的眉头突然皱成疙瘩,接着蹲下身捂住肚子,再接着,戏台响起一阵婴儿的啼哭。声音高亢、洪亮,搅得戏台上下骚动不安。村里人都说:这孩子是天成支书托生的,他不想离开湖桥的老少爷们儿呀!于是,铁妮生下的孩子就取名叫天成。这名字是全村人起的。但不知道这个天成长大了会不会也像天成支书那样喜欢唱戏。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12.小说在刻画天成支书这一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13.小说有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分别是什么?这样的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14.有人说小说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这样的看法?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8分)
正确答案
解析
答B给2分,答E给 3,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项中“无人理解”处不妥;C项中“玩物丧志”不妥;D项中“猜忌”和“埋怨”位置不妥。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这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分析鉴赏题,要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联系人物形象、文章主题进行综合分析,要特别注意题目中说的太绝对的地方以及主观臆断的内容。
易错点
考生易忽略“猜忌”和“埋怨”前后顺序。。
正确答案
①嗜戏如命。他是远近有名的戏迷,唱戏扮相好,唱腔好,做功近乎专业水平。②精明能干。他带领村民致富,水果销路不好时及时建起果品加工厂。③默默奉献。独自扛着压力,默默承受村民的误解,最终因为帮村民致富而累死。(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1)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2)根据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3)根据描写方法(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4)根据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人物的成长变化、性格的形成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5)根据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形象:××是一个具有A、B、C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再分析这些个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易错点
人物形象的概括,必须依照一定的模式。考生往往对人物性格特征概括不全面。
正确答案
线索:一条是天成唱戏的过程,另一条是天成办果品加工厂与村民产生的矛盾冲突。(2分)好处:①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强化了小说的主题;(2分)②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使小说的情节更为集中紧凑,从不同方面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2分)(共6分)
解析
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本文以天成的两个特点“爱唱戏”和“带领村民致富”为脉络。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鉴赏小说的双线结构,必须兼顾内容和形式。从情节入手,理清结构;分析结构,把握线索;通过对线索串联起的小说诸元素的分析,拟写出答案。
易错点
线索的作用往往不能结合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
正确答案
答案示例:观点一:不赞同。①从情节结构上看,结尾交代了村民们对天成支书的悼念,丰富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使小说结构更为完整;②从情感表现上看,结尾进一步表现了村民们对天成支书的爱戴和敬仰,以及作者对天成这类人的赞扬;③从主旨上看,结尾写全村人为铁妮生下的孩子取名为天成,暗示天成支书的精神将代代相传,深化了小说主旨。(观点2分,分析每点2分,共8分)
观点二:赞同。①从情节结构上看,删去最后一段,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依然完整;②从艺术效果上看,结尾到真相揭开时戛然而止,情感更加鲜明,能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③从主旨上看,小说的主旨通过前面的故事情节已经能够完全体现出来。(观点2分,分析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该题属于深层探究题,首先要选择一个观点,然后结合文意,寻找理由,分层答题,做到内引外联,有理有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情节结构类探究技巧:(1)情节前后的关联;(2)情节是否符合人物性格;(3)情节是否有利于主题;(4)情节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
易错点
这类探究题,考生易脱离文本和生活现实解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某高中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
20.假如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或建议是什么?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可套作,不得抄袭。
可以选择“温馨”立意,可以选择“触目惊心”立意,也可以二者兼有。
正确答案
可以选择“温馨”立意,可以选择“触目惊心”立意,也可以二者兼有。
解析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具备此类作文情境具体化、目的针对性、角色定位性等写作特征。题目指向非常明确,要么支持以小王同学为代表的主张‘温馨提示’的一方,要么支持以校长为代表的主张‘触目惊心’的一方。需注意的是,说理时在二者的比较中进行更方便将道理说透,也可就此话题适当拓展延伸,但论述始终要围绕该论题展开。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解题思路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审题原则:
1、逐则分析。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
2、对比分析。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同向关系、对立关系、互补关系
3、综合分析。归纳材料最终主旨:异中求同、异中辨异、互补叠加
易错点
容易就事论事,不会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