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这种超出寻常的战争承受能力的客观条件是( )
3.唐代曾盛行修撰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638年唐太宗在修《氏族志》时标榜说:“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659年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收录姓氏大大少于前者,只限时任五品以上官员。这反映了( )
5.元代士人杨维桢认为,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他的理由是,儒家的传承,在朱熹之后一度中断,直到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 “道统”。因为元朝有许衡这样承前启后的大儒,而辽、金却没有,所以尽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正统而辽、金不是。对杨维桢的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6.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
7.“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8.农民土地问题上,1917年8月前,布尔什维克尽管支持农民废除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但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6月,社会革命党把平分土地写进了自己的党纲,遭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强烈批评。但到8月,布尔什维克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这反映了当时的布尔什维克( )
9.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 )
2.《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2003年3月17日,中国新闻报道了在河南洛阳发现了东周时期王陵遗址的消息,而对确立这些重要遗存属于东周王室的重要证据之一,便是六马之驾,考古者称之“天子驾六”。关于“天子驾六”的发掘出土,其史学价值在于( )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
10.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
11.马克思说:“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话涉及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
12.2014年12月,奥巴马和古巴最高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宣布两国关系将恢复正常化,美国将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 2015年7月20日,美古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而今年3月,奥巴马访问古巴,成为自1928年以来,时隔88年后美国首位访问古巴的在任总统.这表明(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棉花退居次要位置,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商品。如果没有鸦片,其他输华商品又不能增加的话,那么从中国运往印度的白银将大大减少。英国人庆幸的是,鸦片每年都有很大的涨幅,而且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这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另外,原来英国利用向中国输入大量印度棉花来弥补购买中国茶叶资金的不足,鸦片产量提高后则不需要了,正好这一时期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进口棉花,印度棉花于是大量运至英国。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一直维持到19世纪后期。到了19世纪70年代后,三角贸易的结构开始发生动摇,英国主要从印度进口茶叶,中国自产鸦片也占据国内主要市场。……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意识到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衰减趋势,因为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19世纪茶叶贸易只是中国与欧美国家拉开距离过程中露出的小小冰山一角而已,茶叶出口危机只是19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危机的一个侧面。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材料二 1890年英国驻汉口领事列举了印度和锡兰的种茶人优于中国种茶人的有利条件:可资运用的资本较大;没有厘金、入市税和进口税;有更好和更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具有化学和农业知识;对购买者的嗜好和要求了解得更彻底;有无数公共工程,旱季便于灌溉,雨季避免淹没;茶园面积庞大;有优良的机器,等等。
1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后期中国出现茶业危机的主要原因。(12分)
14.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中、英、印“三角贸易”的演变,并简析这些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3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绘画作品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所示,图为后人所绘的《孔子圣迹图》
17.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对上面绘画作品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绘画作品的内容或风格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太宗认识到虚怀纳谏的重要性,从谏如流,他在位20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中切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太宗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他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执法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考虑,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鉴于此,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在他统治期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1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即位后采取的措施。(6分)
1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所采取措施的主要影响。(9分)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