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衡阳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这种超出寻常的战争承受能力的客观条件是( )

A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B华北和华东良好的农业基础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受到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可知淮海战役得到了广大解放区人民的支持,而其客观条件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华北和华东农业发展并不具有优势,故B项错误;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三大战役后,故C项错误;受到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是主观方面,不属于客观条件,故D项错误,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题思路

注意题目中的“客观条件”主要指的是当时解放区的经济发展实力,而D项则是主观方面。

易错点

对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的土改政策容易混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根据地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巩固了根据地的建设;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提出“双减双交”即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目的是团结一切力量进行抗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改,实行“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解放区人民对解放战争的支持。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唐代曾盛行修撰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638年唐太宗在修《氏族志》时标榜说:“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659年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收录姓氏大大少于前者,只限时任五品以上官员。这反映了(   )

A传统门阀贵族力量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B唐朝门第观念进一步增强

C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依然保持特权地位

D唐朝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说明对魏晋以来的门阀士族的冲击,特别是“659年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收录姓氏大大少于前者,只限时任五品以上官员”充分体现了重视本朝的官品和人才,故A项正确;唐朝时期将《氏族志》改为《姓氏录》,表明唐朝的额民地观念减弱,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是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受到冲击,并未一直保持其特权地位,故C项错误;唐朝的门第减弱,有利于社会上下的流动性,故D项错误,故选A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我国唐代对门阀士族的政策,主要考查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解题思路

对材料中唐朝的措施,要明确是冲击世家大族的统治。

易错点

对古代的门第制度掌握不够准确,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阀大族把持朝政,后来唐朝实行科举制,冲击了士族统治,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5.元代士人杨维桢认为,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他的理由是,儒家的传承,在朱熹之后一度中断,直到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 “道统”。因为元朝有许衡这样承前启后的大儒,而辽、金却没有,所以尽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正统而辽、金不是。对杨维桢的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杨维桢认为“正统”与否取决于文化而不是血统

B杨维桢把是否传承儒家文化看作政权合法性的标准

C杨维桢的看法是儒家“夷夏”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D杨维桢的看法接近于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近代民族国家是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不再是盲目排外,材料中谈论的是民族国家内部的事情,不符合近代民族国家概念,故D错误,符合题意;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 “道统”符合儒家思想延续,故A和B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显然是符合儒家“夷夏”观念的特点,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发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要注意材料中元朝和辽金都是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未涉及外来民族,注意和近代的反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区分开来。

易错点

对民族国家的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准确,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6.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传统文化艺术已衰落的事实

D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

正确答案

B

解析

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说明当时文化界出现了在思想文化方面学习西方,向近代转变的要求,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传统文化已经衰落的的事实,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主张学习西方,并不是弘扬国粹,故D项错误,故选B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近代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的反映的原则,透过对国画艺术改革的要求,实质则是当时思想改革近代化的改革需求。

易错点

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的体现的原则分析不够透彻,仅仅视为对国画艺术的变革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7.“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体制制约技术转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从20世纪50-80年代,苏联并未发生制度的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的科研取得了重大成就,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研究的方向并未说明受经济体制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重点不是科技交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材料考查的是20世纪80年代苏联钢锭生产采用新技术的情况可以看出苏联的新技术在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落后,这主要是因为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技术转化减少,故D项正确,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

解题思路

明确材料中考查的是苏联先进的技术在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落后的原因。

易错点

对二战后苏联国家的发展容易受冷战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8.农民土地问题上,1917年8月前,布尔什维克尽管支持农民废除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但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6月,社会革命党把平分土地写进了自己的党纲,遭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强烈批评。但到8月,布尔什维克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这反映了当时的布尔什维克( )

A在土地问题上缺乏成熟的考虑

B试图削弱其他各党派的影响

C直接重视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

D意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正确答案

A

解析

布尔什维克把社会革命党的土地纲领作为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反映了当时布尔什维克在土地问题上并没有自己的成熟考虑。事实上,布尔什维克直到1921年才真正重视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B反映不出。D错误,意在争取农民的支持。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布尔什维克党对土地问题的态度和政策,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描述的信息,认识到布尔什维克对土地问题认识的渐进的过程。

易错点

误以为布尔什维克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因此一直是主张将土地分配给农民的。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9.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 )

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C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D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贵族和平民的斗争,故A项错误;“伦理道德色彩浓郁”与题干中“民事诉讼”“ 由法庭处理”等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罗马人从中“获取利益”,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债务人”“债权人”“死者”等可以得出材料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故D项正确,故选D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特点,主要考查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十二铜表法》内容详尽,涉及到民法、刑法等方面,根据材料的描述可分析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规范。

易错点

将《十二铜表法》的理解局限于是贵族和平民斗争的结果,体现了平民的胜利。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2003年3月17日,中国新闻报道了在河南洛阳发现了东周时期王陵遗址的消息,而对确立这些重要遗存属于东周王室的重要证据之一,便是六马之驾,考古者称之“天子驾六”。关于“天子驾六”的发掘出土,其史学价值在于( )

A体现了周天子的“神权”特征

B修正了《逸礼·王度记》中的错误之处

C有助于考证周朝实行的礼乐制度

D证明周天子与贵族在权力上的矛盾尖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并未体现“神权”色彩,故A项错误;材料中河南洛阳中的考古发现和《逸礼·王度记》中的记载是一致的,说明当时的考古发现有助于印证史料记载的正确性,并不是修正其错误,故B项错误,C行政权;材料中并未涉及天子和贵族的矛盾,故D项错误,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西周的礼乐制度,主要考查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解题思路

对史料的研究,要充分肯定第一手的考古资料。

易错点

对礼乐制度和天子与贵族的等级关系容易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说明庄园从事制盐业,并未说明盐的买卖情况,与盐铁专营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地主庄园“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说明私家的手工业在于庄园进行竞争的同时,提高了发展水平,故B项正确;庄园经济主要是自给自足为目的,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仅说明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并未说明可与官营手工业抗衡,故D项错误,故选B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魏晋时期的庄园经济的影响,主要考查最大限度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对材料中“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句要准确理解,指的是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从而确立题目的主题。

易错点

对庄园经济的认识存在误区,以为庄园经济对国家的财政收入是一种冲击,不利于国家对地方豪强的统治。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0.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

A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B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政治腐败对当时某些学派的影响,并不是说明其阻碍哲学的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当时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的道德建设,所以苏格拉底深为忧虑,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辩证法思想,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只是对当时智者学派的批判,并不是说明希腊人不懂的追求真善美,故D项错误,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解题思路

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忽视了道德标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有很大的弊端。

易错点

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辨不清,错以为都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苏格拉底强调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1.马克思说:“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话涉及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

A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和社会分化

B工业革命为“冒险的远征”提供了物质力量

C开放、扩张的资本主义经济促进世界市场形成

D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故A、C、D三项是对材料的解读,排除;而工业革命是在早期殖民扩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近代资本主义的早期殖民扩张,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题思路

要从材料实际出发,分析其反映的阶段特点。

易错点

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分不清,容易将“世界市场”等同于工业革命。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2.2014年12月,奥巴马和古巴最高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宣布两国关系将恢复正常化,美国将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 2015年7月20日,美古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而今年3月,奥巴马访问古巴,成为自1928年以来,时隔88年后美国首位访问古巴的在任总统.这表明(   )

A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

B危机使美国再次全球战略收缩

C全球化背景下对和平发展的强烈要求

D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开始行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二战中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已经合作,故A项错误;材料中美国和古巴改善关系,不能说明美国的全球战略收缩,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美国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恢复外交关系,体现了对和平稳定的环境的追求,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涉及美国和古巴关系,不能说是为了重返亚太的行为,故D项错误,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明确美国和古巴关系的和解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把握时代特征解答本题。由题干美古关系正常化结束现在的全球化趋势不难判断出本题答案选C项。

易错点

对于当前的世界局势不明确,对美国和古巴关系的改善局限于两国之间,容易错选A项。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棉花退居次要位置,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商品。如果没有鸦片,其他输华商品又不能增加的话,那么从中国运往印度的白银将大大减少。英国人庆幸的是,鸦片每年都有很大的涨幅,而且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这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另外,原来英国利用向中国输入大量印度棉花来弥补购买中国茶叶资金的不足,鸦片产量提高后则不需要了,正好这一时期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进口棉花,印度棉花于是大量运至英国。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一直维持到19世纪后期。到了19世纪70年代后,三角贸易的结构开始发生动摇,英国主要从印度进口茶叶,中国自产鸦片也占据国内主要市场。……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意识到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衰减趋势,因为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19世纪茶叶贸易只是中国与欧美国家拉开距离过程中露出的小小冰山一角而已,茶叶出口危机只是19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危机的一个侧面。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材料二 1890年英国驻汉口领事列举了印度和锡兰的种茶人优于中国种茶人的有利条件:可资运用的资本较大;没有厘金、入市税和进口税;有更好和更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具有化学和农业知识;对购买者的嗜好和要求了解得更彻底;有无数公共工程,旱季便于灌溉,雨季避免淹没;茶园面积庞大;有优良的机器,等等。

1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后期中国出现茶业危机的主要原因。(12分)

14.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中、英、印“三角贸易”的演变,并简析这些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3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原因: 中国落后、分散的茶叶种植方式;种植和加工技术落后;旧的经济制度制约。印度等地充分利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经营;苏伊士运河开通和电报等通讯技术为印度茶叶外销提供了有利条件。(言之有理即可)(每点3分,写出4点即可)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从中国自身、印度的种茶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冲击方面分析。根据材料一中“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意识到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衰减趋势,因为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分析得出是旧的经济制度的制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茶叶生产采用的仍是比较落后、分散的小农式的模式,因此不具有竞争力;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可知印度种植茶叶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已经充分利用工业革命的成果,并未当时的科技发展如电报等通讯工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对外进行茶叶贸易的发展情况,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和概括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要依据标点符号等对材料进行划分,对材料进行全面的掌握。

易错点

对材料中的信息分析不全面。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演变:19世纪前半期英国向印度、中国输出工业品,印度向英国提供棉花,英国通过印度向中国输出鸦片,中国则向英国出售茶叶等,并出现了由鸦片贸易导致的白银大量外流;19世纪后半期,英国向印度、中国输出工业品并进行资本输出;印度成为英国茶叶主要出产地;中国鸦片基本自给,茶叶贸易萎缩。(写出4点即可,9分)

影响:中国在世界市场的地位进一步降低;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等。(4分)

解析

第一小问演变根据材料一中“这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另外,原来英国利用向中国输入大量印度棉花来弥补购买中国茶叶资金的不足,鸦片产量提高后则不需要了,正好这一时期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进口棉花,印度棉花于是大量运至英国”归纳得出在19世纪前半期是英国英国向印度、中国输出工业品,印度向英国提供棉花,英国通过印度向中国输出鸦片,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到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对外进入资本输出阶段,根据材料一中“到了19世纪70年代后,三角贸易的结构开始发生动摇,英国主要从印度进口茶叶,中国自产鸦片也占据国内主要市场”得出英国向印度、中国输出工业品并进行资本输出;印度成为英国茶叶主要出产地;中国鸦片基本自给,茶叶贸易萎缩;第二小问影响主要从中国在三角贸易中的地位的下降和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落后等方面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19世纪的中、英、印“三角贸易”,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要将材料中中、英、印“三角贸易”与英国的工业革命结合起来进行分

易错点

不能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将19世纪中期列强对外侵略与工业革命结合起来,因此对贸易变化表述不够准确。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绘画作品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所示,图为后人所绘的《孔子圣迹图》

17.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对上面绘画作品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绘画作品的内容或风格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孔子圣迹图》是近代人们思想发展变化的产物。

变化信息: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不断传入,中国传统风俗受到冲击,人们以反传统、学西方为时尚,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和纲常伦理的批判,人性、民主、平等等思想影响人们的审美观;新中国成立,女性走出家庭,以爱岗敬业、热爱军人为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日益开放,审美观多样化.

原因: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对外政策的改变和全球化的深入;女性连步走向独立、自由、平等.

解析

本题以《孔子圣迹图》为切入点,考查近代以来绘画和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材料图为后人所绘的《孔子圣迹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很多信息与孔子时代不符,如孔子和他的学生读的书不对,那时还没有纸;图中是明代家具,而且孔子不应该坐在椅子上;孔子的发髻不对等,然后得出观点,即《孔子圣迹图》的变化,最后对变化进行说明,说明时可从变化信息、原因等方面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解题思路

对开定性试题首先要表明观点,在叙述过程重要做到史论结合。

易错点

不能根据题目中画作是后人的作品,因此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性。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太宗认识到虚怀纳谏的重要性,从谏如流,他在位20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中切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太宗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他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执法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考虑,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鉴于此,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在他统治期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1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即位后采取的措施。(6分)

1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所采取措施的主要影响。(9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措施:强调以民为本,轻徭薄赋;重视纳谏,从谏如流;完善科举制,注重人才的选拔;重视法制,量刑慎重。

解析

根据材料中“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得出是重视百姓,实行轻徭薄赋;根据材料中“宗认识到虚怀纳谏的重要性,从谏如流,”得出是重视纳谏;根据材料中“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得出重视人才,注重完善科举制;根据材料中“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执法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考虑,慎之又慎。”得出是重视法制,而在量刑方面比较慎重。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改革措施,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仔细阅读分析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

易错点

对材料信息提取不全面。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影响: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法律完备;人才济济;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解析

要结合第上一题中改革的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人才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唐太宗改革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解题思路

对改革措施的影响分析要结合改革的具体内容,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易错点

对改革的影响容易形成模式,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忽视了与材料中改革的措施的结合分析。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