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主持人:祝希娟老师,您好!当年《红色娘子军》选择吴琼花这个角色的演员的时候,谢晋老师是怎样挑上您的?
祝希娟:以前我从不接受这样的专访。现在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我愿意说说以前没说过的一些心里话。让大家了解我们中国的电影艺术和中圆文化有一个继承发扬的过程.当时,我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三年级学习,那天谢晋看见我和一个男同学争论,就被吸引了。谢导问能不能找我谈一下。他把剧本拿给我看。我连夜看完,非常喜欢这个角色。谢导说,把那些让你激动的戏勾出来,我做到了。后来证明,我勾出来的是我拍得最让人感动的。比方说,枪打南霸天、洪常青就义等。后来我去剧组报到,到食堂吃饭时所有人都回头看,想看一看谢导花了两年时间找到的演员。结果看后摄影师说也不咋的,穿着旧棉袄,两根大辨子傻呼呼的,吃饭呼呼的没个样子。后来谢导让我们全部下到海南岛体验生活。我脱胎换骨成一个海南岛姑娘,而且是海南岛底层的丫头。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影片,基本上四五十天就拍完了。所以,我觉得跟今天的演员比较起耒,那个年代是在做艺术,现在是在做娱乐。
祝希娟: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没有片酬。我是学生,就只有每个月补助18元钱。18元对我来说已经很多了。
主持人:那时不像现在,那时的明星就是一份工作,一份职业,不像现在的明星要高片酬,住着大房,开着豪车。
祝希娟:那时不叫明星,叫文艺工作者。我们的演员、导演、编剧千万千万别忘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主持人:您看现在很多抗战片,是不是很好笑。一个女游击队员拍成女学生似的,有时候还烫了头发。
祝希娟:我觉得很好笑,抗日战争片中开的汽车是解放牌的,怎么可能呢?这是最起码的知识.
主持人:祝老师,我们现在有些追星族,像很多少男少女们会去酒店、宾馆,一守就是一天一夜,等待着他们追的明星。您那个年代有这样的情况吗?
祝希娟:我们那个年代没有明星。那个时候娘子军播完以后,差不多每天都有这么一摊信,全都是观众来信。那些观众绝大部分谈看了娘子军后对自己的教育,对自己的启发,里面没什么“我爱你”这类的东西。
主持人:希娟老师,你们那个年代的明星很少化特别浓的妆。那个时候的审美是什么样的标准呢?
祝希娟:一个内在美,一个外在美。不管角色的大小,你都要演好。不在乎演员漂亮不漂亮,但要有魅力,就是说要有人格的魅力。
主持人:根本不考虑装饰。
祝希娟:现在的抗战剧,历史感都没有了,你说八路军能粘眼睫毛吗?怎么让人信服这段历史。
主持人:最近媒体报道一些明星吸毒和嫖娼的现象。像你这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
祝希娟:我觉得现在一些演员中有个别是这样子的。不是说演员不允许,就是一般普通老百姓也不允许。你去吸毒、嫖娼,你对得起观众吗?你对得起国家对你的培养吗?这些败类不清除,我们这个队伍不会很纯洁。
谢晋导演、陈强老师都在天堂。我每次到上海,一定跟着师母一块到福寿因,给那些老师们送一束花。
(选自《陕西新闻网》,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5.主持人和祝希娟认为,目前的演员存在哪些不好的地方?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6.从材料看,祝希娟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请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经典的重构指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和实用。因此,文学经典的重构不是把现有的经典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从而接纳被历史确认了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通过重构,文学经典才能与历史同步,文学经典的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文学经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事实上,重构最大的作用在于增补和删除,增补主要针对现在而言,即把现在被视为经典的作品补充进去。删除主要针对过去而言,即把过去误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从经典书目中清除出去。因此,这一重构的过程也是文学经典化的过程。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文学经典书目实际上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
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布鲁姆认为,作家及其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陌生性”。他说:“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文学都具有经典性。”原创性对于文学经典是重要的,但是我们无法据此解释那些大量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同样具有原创性的作品。例如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它们的陌生化特点往往让阅读它们的人爱不
释手,但是它们却不能成为经典。这就是说,布鲁姆提出的原创性标志的陌生性,难以成为文学
作品经典化的标准。布鲁姆接着又提出另一个标准:“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又一标志。但是,无论是陌生性还是神性和人性的爱恨纠葛,都难以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文学经典化的标准。
当我们从起源上对文学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古今中外发现的最早文本,都与记载宗教祭祀仪式的活动有关。在那些古老的极其简略的文字记载中,如我国殷商时代留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就包含内容丰富的故事文本。这些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古老文献,就是文学的最早的源头。这些文献的基本功用,就是教诲,并为其他人或后来者提供范例,建立规范,让后来者有道可援,有法可依,形成体制。一直到后来,文学始终保持着这一基本功用,如荷马的史诗,希腊的戏剧,莎士比亚的作品,弥尔顿的诗歌,18至19世纪的英国小说等,都显示出文学教诲的本质特点。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学产生的目的就在于伦理表达的需要,文学的功能就是教诲,而文学的审美功能则只是文学教诲功能的衍生物,是为教诲功能服务的。文学缺失了教诲动能,即伦理价值,文学的审美价值则无法存在。文学价值的大小在于其所发挥的教诲功能的大小。作为文学经典,其教诲的功能都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反之,文学就难以成为经典。这就是说,文学经典的价值在于其伦理价值,其艺术审美只是伦理价值的一种延伸,或是实现其伦理价值的形式或途径。因此,文学能否成为经典是由其伦理价值决定的。
(摘编自聂珍钊《史学经典的阅读、阐释和价值发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需要秋天的人
尹向东
长命的家门前有棵苹果树,结的苹果味道酸,没人喜欢吃,没人采摘。长命括起头来,看树上又结出不少苹果,这些被人遗忘的苹果半青半红地坠在枝上,被虫叮,被乌啄,似长了雀斑一样布满斑点,要多丑有多丑。它们的模样和此刻的长命很像,想到这个,长命的心就灰暗了。
长命的家在农村。他把自己这样的人叫城市的农民。这些年,他们都去城里打工。收入与在城里工作的亲戚相比高出不少,也比单位里的人更自由。不过长命仍然不喜欢农村人的身份,像这名字,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
这些奇怪的想法是长命在工地上闪了腰后才出现的,腰给伤了,长命只能在家干些轻松的事。而养猪种莱却不为支撑家里的生活,干这些杂事儿,只为家人吃上安全食物,但长命总觉得自己没被派上用场,像城市的农民这个群体,生存和土地失去关系,丢掉主业后与千百年来农民的定义相隔甚远。但城里人不管这些,一样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农民,长命常常为此觉得尴尬,虽然生活好了起来,他们却被城市和土地同时忽视。养了猪,每日里就得去城里大小餐馆收泔水,这是长命最讨厌的活,得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骑上三轮摩托,拖两只大油桶改装的泔水桶穿越城市,这形象活脱就是在头顶项上“我是农民”四个大字,让他特别难受。
正值放学的时候,孩子们自校门蜂拥而出,散到街上,散到陡峭的坡边。长命的儿子也在这所小学读书。这时候有可能会碰上儿子,这不是好事,十二岁的儿子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中碰见拉泔水的他。他将头低下来,只看前面的路,快到街口,听见儿子叫他的声音,他有点惊喜,忙刹住车,看见儿子跑上前来,儿子不看他,也不看油腻的摩托车,只望着身边的人流,细声细气地说:“老师让买升学考试的模拟试题,记住了,数学和语文都要,就在新华书店里。”
长命把三轮摩托车停在一家面馆外。面馆里已经有两三桌客人,长命进面馆的时候他们都回过头来看他。长命熟悉他们的眼神,也就是嫌弃而已,没啥大不了。他直接去了厨房,长命提着桶出来,他看见临门的一个女人独坐一张桌,他走过时女人尽力挤向墙边,女人的眼神中不仅仅是嫌恶,明明白白地表达着讨厌。
长命骑着摩托车离开时心情槽透了,他不想再去拉泔水,长命忘不了女人隔着玻璃窗瞪他的那一眼,岂止是一个恶毒所能囊括的。
长命后来耙车停好,准备给儿子买模拟题。他看见一个微胖的女人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女人蹲在书架边,翻着一本画册给小女孩讲,她的神态安详而恬静。长命觉得她用身都散发着一种气息,一种让人温暖的气息。长命有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他想听听女人在给孩子讲些什么,他把车推到边上,进了书店。
长命踱到儿童书柜的另一侧,他听见小女孩指着画册问:“这是秋天?”
她母亲说:“是啊,秋天,多漂亮的秋天。’’
小女孩说;“秋天有什么用,秋天一来,气候就一天天冷,我们不需要秋天。”
她母亲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小声说:“不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秋天,别人还需要。”
小女孩说:“谁会需要秋天?’’
她母亲说:“你看,你对面的人,他就需要秋天。”
他看出小女孩的微笑中包含着对一个需要秋天的人的崇敬。他的心莫名地跳动起来,鼻子深处微微发酸、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买了模拟题,跨出书店时,严谨而和蔼地对那对母女笑了笑。他跨上摩托车,像背负一道使命,向远处驰去。一路上他想他是需要秋天的人,全世界的人都不需要秋天了,而他们需要。这是个沉甸甸的嘱托,这样的使命让他全身都暖洋洋的。他努
力在脑子里搜索,要干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东西,几亩地支撑不了他这个愿望,他继续想,总算从记忆的角落里将门前那棵被遗忘的苹果树想起来。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8.小说在刻画长命这个人物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以“需要秋天的人”作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徒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
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不从规画。(5分)
(2)鼎奏运成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
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
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湘水之神。
14.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15.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矛盾的心理,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诸葛亮《出师丧》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 ▲ ”。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
(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华年不再,青春已去,只有在梦里回味往昔的
“荣光”,梦醒时分.跌回现实中来.无限伤感的两句是“ ▲ , ▲ . 。”
(3)苏轼《赤壁赋》中写游人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柬,因而乘着小舟,在广阔旷远的江西上,随波飘荡的两句是“ ▲ , ▲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科学普及很重要,破除迷信也很重要。 ①,迷信就会盛行;不破除迷信,科学就难以
推广。近些年,一些地方迷信之风颇盛, ② ,也有舶来的洋迷信。这里面,有科学工作者
没有尽到责任的原因。比如,对看手相、看面相及血型推测等的传播,我们应科学地阐明手
面表象、血型与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精神心理的关系,解释可能发生的变化,批判预测人生、
趋吉避凶等唯心的无稽之谈。诸如此类,③ 。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很小的时候,她是一个孤儿,在党和人民的培养下,在她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她成长为一名
长袖善舞的舞蹈家,舞蹈艺术使她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②备受瞩目的南昌市“年度教师”评选活动于近日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南师附小教育集
团的詹腼老师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南昌市“年度教师”。
③国家为互联网金融正名,但互联网金融业还没到弹冠相庆的时候,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
说,市场成熟了,竞争也会随之而来,面临的各种挑战还在后头。
④新型播种机实现了“灭茬、旋耕’’与深松施肥、精播一次性完成,减少了单独作业,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还节约了农时,秸秆焚烧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⑤宋代才女李清照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
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
⑥韩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是火中取栗,非但无助于维护自身安全,反而使
韩国沦为美国的“棋子”,并且承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
19.填入线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 ① 要有
“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 ② 要有“才”;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
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活就是这样,唯有好学,才近智,唯有知学,才给力。
③ 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为,④ 离“贤”更近一步。 ⑤ 有
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
⑥ 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生活就像三类鱼。第一类:鱼缸中的鱼。被装在精致的鱼缸里,并受到无微不至的照
顾,美丽动人.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欣赏它。它特别高兴,后来没有人来欣赏它了,它几乎被
人们淡忘。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忧郁而死.第二类:池塘中的鱼.被饲
养在池中,初阳中钻出水草觅食;傍晚又钻进水草酣睡.突然有一天,一张大网撒向鱼池,所
有鱼被一网打尽。第三类:海中的鱼。所有的海鱼组成一个大集体,无止境地漫游,没有任
何约束,每天与大自然作着无止境的搏斗。有的死了,而其中一些则幸存下来。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