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沧州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联合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9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石上书

在历史长河里,文字出现得非常晚,书法是随后的创造,出现得更晚。它是考虑文字内容与载体关系,是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书写方法。中国人擅长书法创作,尤其是在石头上的书法——取其亘古不变的材料气质,达到可以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有所区别。中国人也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石上书法的样式。但秉承以往的文明理念,其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在中国历史上,开始了一个没有再次间断的“石文”时代。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摩崖书写要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强调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

碑遍及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从一开始,立碑就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为个人立碑,强调他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影响力;政府立碑,则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总之,碑被披上正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

到明清时期,石头与书法的结合有了大跨度改变,尤其是对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拓展了在石头上的书写。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笔触乐趣,在明清篆刻中终于成为现实。虽然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但篆刻作为唯一反刻的字,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那些伟大艺术家们认真地选择了石头,并在印章上寄情忘怀。

通常个人无法收藏巨大体量的石头上的书法。因此,在金石学发达的年代,作为石上书法的衍生品,拓片成为流行的方式。每一个拓片都可以被当作充满历史信息的艺术品,综合了石头的质感、书写的韵味和纸张的便携,是石头、书法和纸张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传播了书法、艺术与审美,推进了历史研究,也是印刷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很长的时间里,对于更有纪念意义的事情,中国人倾向于在石头上保存字迹,它们变得理想而崇高。而在纸张上的字迹,则逐渐成为生活的常态。这种区别,在清代书法主流崇尚的帖学和馆阁体中达到极致。有感于此,少部分书法家随后创制的碑体书法,虽仍然是书写在纸张上,却横空出世,山一般地矗立在众人面前,成为纸张上的摩崖碑刻。它们不仅讲究历史积淀,并且气势撼人,一扫书法发展太久后的萎靡不振,在精神上给予世人自由驰骋的开放意识。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是考虑文字内容与载体关系,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书写方法。中国石头上的书法以其端正严肃、亘古不变等材料气质,很早就被赋予了代表仪式与权力的功能。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石头与书法的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其中体量最大的是摩崖,石上书法另有碑刻、印章、拓片等多种形式。

C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

D碑刻作为一种石上的书法,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它被披上正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有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到明清晚期,篆刻家选取软质的石头,实现一般硬石上难以呈现的笔触乐趣,将文字反刻其上,让书法成为石头上的舞蹈,从而得以在印章上寄情忘怀。

B在金石学发达的年代,因为人们不便收藏体量巨大的石头上的书法,拓片成为流行的方式,传播书法的同时,也推动了印刷技术的产生。

C在清代,书法主流崇尚的帖字和馆阁体虽然使纸上的书法美到极致,但不免给人以书法发展太久后的萎靡不振的感觉。

D自纸张发明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共同构建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摩崖多在断崖峭壁之上,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因此,不如明清时的篆刻更具有强烈的书法意味。

B为某人立碑,强调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为某事立碑,则是对重大历史事件做权威判断。因此,碑刻不仅是书法作品,也应是后代历史学家的重要史料。

C拓片尽量地保留了石头与书法交织的细节,充满历史信息,综合了石头的质感、书写的韵味和纸张的便携,所以说是石头、书法和纸张的完美结合。

D碑体书法被称为纸张上的摩崖碑刻,气势撼人,在精神上给与世人自由驰骋的开放意识。可见,石上的书法对纸上的书法产生过良性的影响。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对应的原文是第六段“在金石学发达的年代,作为石上书法的衍生品,拓片成为流行的方式。每一个拓片都可以被当作充满历史信息的艺术品,综合了石头的质感、书写的韵味和纸张的便携,是石头、书法和纸张的完美结合。”,可以看出,拓片不属于石上的书法。A项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概括,主要介绍书法的含义及石上书法的特点。C项在第四段,介绍的是摩崖石刻。D项在第五段,介绍的是碑刻知识。

考查方向

筛选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通读全文,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明确题干要求,题干的概念是时“解释”、“说明”、还是“相关表述”,然后确定信息区间,审读原文中相关表述,将题枝与之比较、核对,关注表示时态、程度、范围等词语,看选项是否犯了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的毛病,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易错点

A项不能从文本中找到原句,易误判。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C项对应的原文是“这种区别,在清代书法主流崇尚的帖学和馆阁体中达到极致”,并非美到极致。达到极致的应该是保存在石头上的字迹和纸张上的字的方式,而不是“美”。 A项的内容在文章的倒数第四段;B项在倒数第三段;D项是对最后两段的概括。

考查方向

筛选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文章选择题以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可能是对文章某句话的理解,也可能是对一段或几个段落内容的概括,从表述上看接近近文本原句的语言形式,而在表意上与原句存在及其细微的区别,稍不注意就可能让考生掉进设置的陷阱。有的题枝本身完全正确,但却不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这需要在做题时紧扣题干要求来解答。

易错点

D项稍有干扰。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在原文第六段“虽然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但篆刻作为唯一反刻的字,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由此可见,A说反了。B项在原文第三段,是对碑刻知识的介绍。C项对应于原文倒数第三段。D项是阐述碑刻对纸上书法艺术的影响,综观全文是正确的论述。

考查方向

筛选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本题重点是考查对题干的理解能力。一般论述类文章选择题以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有的看似靠近文本原句的语言形式,而在表意上与原句存在及其细微的区别,稍不注意就可能让考生掉进设置的陷阱。有的题枝本身完全正确,但却不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这需要在做题时紧扣题干要求来解答。

易错点

D项综合性比较强。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道,仕隋至内史舍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归。

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为中书侍郎。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是时议立七庙,君臣请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志宁以凉非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帝从之。尝谓志宁曰: “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启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苑》以讽。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时太子以农时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乐过度。志宁谏,太子不纳。太子败,帝知状,谓曰:“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是时宫臣皆罪废,独志宁蒙劳勉。

晋王为皇太子,复拜左庶子,顷之,兼太子少师。俄迁太傅。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帝嘉之,分其田以与二人。

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卒,年七十八,谥曰定。

(节选自《新唐书·于志宁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B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C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D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庙,天子的宗庙。即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后世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过秦论》中的“七庙隳”就是指秦朝灭亡。

B终丧,守完父母的丧期。这缘于古代的“丁忧”制度。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一般须停职守丧三年,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起复”。

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下文的“听致仕”,表示朝廷同意了,批准他退休。

D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比如“唐高祖”、“隋炀帝”都是谥号。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三年时,太宗设宴招待近臣,太宗问到志宁,志宁因是四品官职没被有司请,太宗特别下诏让他参加宴会,并趁机加封他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的官职。

B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谆谆告诫于志宁,并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他,还许诺努力办好这件事,官职赏赐是可以不按常规次序而破格获得的。

C于志宁培养太子尽职尽责,后来承乾被废太子时,东宫属吏都获罪免官,唯独于志宁未被降罪,还受到慰问勉励。

D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废王皇后的问题上不替自己帮忙,本来就记恨他,在他杀死长孙无忌后,借机给他定罪,撤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

(2)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正确标点为: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本句的大意是:曾和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一起得到高宗赏赐的土地,于志宁禀奏:“我家从北周、北魏以来世代居住在关中,家产没有失去。张行成、高季辅如今才开始经营田产,希望把赐给我的土地赐给不足的人。”

考查方向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主要从意义上理解,其次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排除法,另外还要注意官职名词。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先易后难。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等。本句断句时几个人名是关键,准确把握。

易错点

“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此处难断。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举例不当。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此处将谥号和庙号混淆。

考查方向

掌握古代基本文化常识。理解B

解题思路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科举、官职等基本常识。古代文史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读一篇文言文,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说读通一篇文言文的。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易错点

B项易混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原文“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因杀无忌”,可知杀掉长孙无忌的是武则天而不是于志宁。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通读全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意,从文中作者陈说的内容到说话的语气来进行判断选择。

易错点

B项内容对应的原文理解有难度,易误选。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为国尽忠和为母尽孝不能同时做到,现在天子等待人去教导约束,您勉强复职吧,替我完成辅导他(的任务)。(2)王皇后被高宗废除时,长孙无忌、褚遂良坚决劝阻不被采纳,于志宁不敢说话。

解析

“须”在这里是等待的意思。“教约”是教导约束之意。“强”是勉强的意思。“辅道”即辅导、教导。 “固争”是坚决劝阻的意思;“见”表被动。

考查方向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先大致理解要翻译的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信达雅的原则来做题。保证句子中的核心词语准确翻译,特殊的句式能都体现和调整;保证句子通顺流畅,不是病句,该增删的要增删,该调换的要调换;还要保证句子的语体风范与原文保持一致,尽可能地优美。

易错点

“教约”、“固争”的理解易错。

【参考译文】

于志宁字叫仲谧,是京兆高陵人。贞观三年时,做中书侍郎。太宗尝经宴请身边大臣,问到:“志宁在那里?”有关部门回答:“大王命令请三品大臣,志宁品是第四品大臣。”帝明白,特别加请诏预备宴,就加封他为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当时是商议设立七庙的事,太宗和其他大臣想让凉武昭王做始祖,志宁认为凉武昭王不具备王家建业的条件,独自建议避开他。太宗想下诏功臣世代沿袭刺史官职,志宁上奏到:“古代与现在不一样,慕虚名,遗实患,并不是长久安定的计划。”太宗都听从这建议。
当时太子在农忙季节建造曲室,多月不不停止,又过度喜欢音乐。志宁进谏,以为“现在的东宫是隋时所建造的,当时就被号称奓侈华丽,怎么能再次在这里做营修彩饰的事呢?丁匠官奴都是犯法亡命的人,拿钳凿槌杵,往来出入,守门人、禁军、直长、卫官不能盘查责问。得力的帮凶在外(作威作福),供差遣的奴仆在内生事非非,这怎么会没有忧患难呢?又在宫中多次闻鼓声,喜欢的歌舞艺人就留下来不让出去,从前皇上口头告诫丁宁过,殿下(你)怎么能不思考这些的事?”太子不加采纳。接着在身边多任用宦官,志宁再次上谏到:“阉官大多是身心不健全的人,品性软弱却奸佞,凭借与皇帝的亲近玩耍威信和权力,利用出纳(出入)方便给天下造成祸灾。所以伊戾使宋朝败坏,易牙使齐朝动乱,赵高使秦朝灭亡,张让使汉朝颠覆。最近的高齐任用邓长颙做侍中,陈德信做开府,对内游宴玩耍,对外干涉朝政,齐终于被颠覆了。今殿下身边都派用宦官,轻看高官,欺凌压榨高贵的文官,品级任命没有次序,纲纪法度没有定出,连行路之人都觉得奇怪。”太子更加不高兴。东宫辞去过去外族的仆御,而太子不听,又暗中招来突厥头人,一起戏游。志宁心中想却不能说(无法管教),上书太宗说道:“我看见仆寺司驭,变的如此野蛮,下流),从春到夏,没有停止过。有的家中有长辈,以阙温清,或室有幼弱,以亏(缺失)抚养,大概不是恕爱的意思。又加上突厥达哥支等人,人形野蛮心,是不可用礼来教化,不可用仁信来相待。一起戏游接近他们,对你名望没有好处,有损害你高大的德望。何况带到内阁中来,让他经常亲近,一般人都感到震惊,然而殿下独喜欢这种生活呀?”太子非常愤怒,派遣张师政、纥干承基前往暗杀他。这两个人偷溜进志宁的住处,看见黄瘦的脸色的志宁因守丧躺在草堆土块上,不忍心杀他,于是就离开。太子的事败后,太宗知这底细,对他说:“听到你多次劝谏,承乾不听你的话,所以到这种地步。”这时东宫的上下都被罢官,唯独志宁受到慰问勉励。
晋王李治立为皇太子,又任命于志宁为太子左庶子,不久,兼任太子少师。很快升任太傅。曾和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一起得到高宗赏赐的土地,于志宁禀奏:“我家从北周、北魏以来世代居住在关中,家产没有失去。张行成、高季辅如今才开始经营田产,希望把赐给我的土地赐给不足的人。”高宗赞赏他的美德,把赐给他的土地分赐给了张行成、高季辅。
显庆四年时,因年纪大自请退职,诏消除仆射职,改为太子太师职,仍然是同中书门下三品。在讨论废除王皇后的事,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被采纳,志宁没有正面表达。武后认为他趋附自己,心里痛恨他,后来就杀了无忌,定罪他免去原来官职,被贬出任荥州刺史,又改华州,等待辞职归家。死于七十八岁,朝廷赠幽州都督,谥曰定。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

张孝祥①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此年遭弹劾回芜湖(古属楚地)赋闲,喜闻好友虞允文在采石矶水战,大败金兵,即赋此词。②剩喜:甚喜,非常喜。③然犀处:指采石矶。④谢玄,东晋淝水之战打败苻坚的大将之一,年少时爱戴紫色香囊。

8.“剪烛看吴钩”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阙简要分析。

9.用典是古诗常用的手法,请谈一谈本词的下阙是怎样借典抒情的。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此句表达了作者不愿再在后方(楚地)赋闲,愿意亲自参与军事,恢复国土,报效国家的热望,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②此句意思是,诗人在晚上反复剪去灯花查看自己锋利的弯刀。③前方传来喜讯,宋军大败湖人,无奈“风约楚云留”,风和云却把作者阻留在了此地。放眼山河,平生怀着豪迈的抗金志气无法施展,他手握钢刀,想象采石矶掀起惊涛骇浪,壮阔的战斗场面让诗人情不自已。

解析

杜甫诗:“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后出塞》),李贺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作者就借助于“看吴钩”,且是“剪烛”夜看的动作,来抒发自己杀敌建功的迫切愿望和强烈冲动。但是愿望总归只是愿望,身子却被楚云“留住,因此他就只好让自己的想象飞骋采石:“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然犀”,用温峤在采石矶“然犀”的典故,一来点明地点,二来又含有把敌兵比作妖魔鬼怪之意。这两句一方面热烈歌颂采石之战的大胜,另一方面又夸张地想象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

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作品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找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同时一定要注意给出的注释的信息,联系教材中出现的该作者的做品来分析探讨。

易错点

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慨易漏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先是借周瑜和谢玄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②接下来,借周瑜的赤壁矶头落日残照、谢玄肥水桥边荒芜不堪来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令诗人忧伤。③最后借宗悫和祖逖的典故抒发了诗人豪情满怀志在恢复河山的决心。

解析

换头几句歌颂主将虞允文的勋业,并暗写自己意欲、遥学古人大建功业的雄心壮志:“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由于采石之战是一场水战,所以词人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故而以指挥这两场大战的周瑜、谢玄来比拟、赞美虞允文。。“富春秋”者,春秋鼎盛,年富力强也(周瑜大破曹军,年三十四岁;谢玄击败前秦大军,年四十一岁,故云),张孝祥以此语来赞扬虞允文(时年已五十二岁),意在颂扬他的“来日方长”和“再建奇功”;言外之意,也不无自负年少有为(其时才三十岁)、更欲大展雄图情怀在内。“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前二句分承周、谢而来,第三句则作一总括。周郎“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形象是人所熟知的,谢玄“少年时好佩罗香囊”(《晋书·谢玄传》),这儿又被张孝祥“融化”为“香囊未解”之句:“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这三句既是由近及远的联想,又是借古讽今的暗示: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淝水桥边,也已变得荒芜不堪。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领导抗战如虞允文者,却实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触景而伤情,唤起心中无限的愁绪。作者刚才还在热情地赞扬英雄人物。此时一下子又忧从中来,不可抑止。他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至此便跃然于纸上矣。然而,作者毕竟是位热血青年,故而接言“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他要“乘长风、破万里浪”地高翔而去,直飞采石前线,做一个新时代的祖逖,中流去楫,扫清中原!词情发展至此,又从刚才的低沉中重新振起,并进而推向了高潮。

考查方向

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找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同时一定要注意给出的注释的信息,联系教材中出现的该作者的做品来分析探讨。

易错点

祖狄的典故不易想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锦瑟》中,借庄生、望帝之愁来写自己的哀情的句子是:“                  。”

(2)杜甫一生常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对这种生活状况坐了生动地概括:“                     。”

(3)古人常把月光比作流水,而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积水”喻月光,已颇见才气,而他用“                   ”写月光中之影,更是颇具匠心,令人称绝。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解析

第一句根据庄生、望帝即可想到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第二句的核心信息是“一生常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第三句“月光比作流水”,“月光中之影”这些信息进行联想。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中提示的关键信息,引类联想即可。

易错点

第三句有难度。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老娘土

江岸

钟海强舰长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甲板上,目不转睛地瞭望着一望无际的海域。近处,白色的浪花在蓝色的海面上翻滚,仿佛蓝色的布匹上点缀着细碎的白花;远处,海天一色,分不清楚哪是天哪是海,海的蓝把天的蓝彻底消融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告别心爱的舰艇,告别祖国的南海疆域,解甲归田。也许,这一次出航,就是他的最后一次。

作为一名守卫南海二十多年的老兵,他当然忘不了他在海军的第一个岗位:某礁盘的守卫战士。

今天,他带领他的舰艇出航,恰好路过那个礁盘,他计划在那里停泊一下,故地重游。

近了,近了,礁盘就在眼前。他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其实,钟海强是土生土长的大别山人,参军之前是个旱鸭子,见过的最大的水域就是他家门前的那条洗脂河——淮河上游的一条支流。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那批兵来到了南海。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他们下连队了。他进驻了一个岛屿。后来才知道,他驻扎的地方根本算不了岛屿,只是一个礁盘-358号。礁盘只有篮球场大小,四周比海平面高不了多少,稍有风浪,礁盘就被海水淹没。他们班其实是驻扎在礁盘中央高高的钢筋架上。这种凌空高阁上的生活,让他头晕目眩,呕吐不已。

班里只有三个人:班长、副班长和副班长口中的“新兵蛋子”钟海强。钟海强水土不服,没完没了的呕吐几乎使他虚脱了。

班长急得直搓手,一迭声地问:“怎么办?怎么办?”

班副斜睨着钟海强,轻蔑地说:“新兵蛋子,熊样儿!”

钟海强从床上挣扎起半个身子,对班长说:“用老娘土,煎水,给我喝。”

班长根本没听清楚钟海强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一个“土”字。“土?这里哪儿有土?要土干什么?”他狐疑地问。

“土,老娘土,在我包里。”钟海强说。

班长打开钟海强的包,仔细翻了翻,没找到老娘土。

班长看看钟海强,钟海强看看班长,稍顷,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看看副班长。副班长恼火地说:“你说的是那一包黑不溜秋的泥巴块儿吧?昨天整理内务,我给扔了。”

钟海强突然像中了邪一样,凶狠地瞪一眼副班长,翻身下床。班长想拦他,没拦住。转眼间,他跌跌撞撞地冲出房门,石磙一样滚下了高高的台阶。幸亏大海还没有涨潮,他的那包老娘土还在礁盘上,安然无恙。

身体恢复以后,钟海强对班长说:“在我们老家,父母都会为远行的孩子准备一包这样的土。它是从土灶里敲下的经过天长日久烘烤的锅心土,因为大都由老母亲亲手敲下,包好,送给儿女,所以我们当地人把它叫作‘老娘土’。人在他乡,水土不服,用老娘土煎水喝了,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班长哦了一声。

班副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

不久,班副病了。钟海强拿出他的老娘土,准备给副班长煎水喝。班长不同意,他说:“副班长是新疆人,你是河南人,你的老娘土对他有用吗?再说,你刚来,水土不服,副班长来这里一年多了,又不是水土不服,怎么能用老娘土?”

钟海强说:“班长,不管是新疆还是河南,我们都来自陆地,对于海洋来说,陆地上所有的土,都是我们的老娘土。试一试,不行吗?”

谁知道,一碗浑浊的老娘土汤喝下去,副班长病情减轻;喝了第二次,明显见好;喝了第三次,已经生龙活虎了。

从此,副班长改变了对钟海强的看法,更改变了对老娘土的偏见。他寄信到新疆老家,让父母寄一包同样的老娘土来。

后来,钟海强当了班长,他要求每一个战士探亲返回时,都要带包老娘土……

“报告舰长,358号礁盘已到,是否停泊?”值班员走过来,“啪”地举手敬了一个礼。

钟海强从回忆中清醒过来,声音低沉地说:“停靠十分钟,我下去看看。”

358号礁盘上,仍然是三个兵:班长、副班长、一个新战士。他们正列队向钟海强敬礼!钟海强走上礁盘,环顾四周,礁盘已经今非昔比。水泥围墙内,芳草如茵,鲜花盛开;水泥围墙上,有用彩色珊瑚垒成的五个大字:老娘土哨所。

钟海强的眼眶再次湿润了。他明白,他脚下踩着的,滋养着花草的,正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老娘土。

(第13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二等奖2015年12月28日”)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段景物描写突出了南海风光的美丽迷人,因为近处和远处的景色都是钟海强感觉到的,由此可以看出钟海强对他自己守卫了20多年的水上疆域的不舍之情。

B小说叙述钟海强的出身,说他山里娃,旱鸭子,没见过大水域,这为后面写他住在茫茫水域中高高的钢筋架上面水土不服做铺垫。

C钟海强“头晕目眩,呕吐不已”时,班长手足无措说明了海上哨所缺医少药的艰苦环境,而班副一脸轻蔑也从人情冷暖的角度透露出“新兵蛋子”的辛酸。

D驻扎在358号礁盘上的三个战士见钟海强突然走到礁盘上,慌忙列队欢迎,反衬钟海强如今的官职之高,从而突出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主旨。

E小说使用了插叙的手法,通过钟海强的回忆叙述了守卫358号礁盘的困难经历。这种写法使文章情节紧凑、叙事简洁。

12.小说以“老娘土”为题,有哪些作用?

13.小说在刻画钟海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14.小说两次写钟海强的眼眶湿润,前后原因有所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项“这为后面写他住在茫茫水域中高高的钢筋架上面水土不服做铺垫”分析不准确,写他的出身主要是为了引出“老娘土”。C项的分析背离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意图,主观臆断。D项对人物心理分析错误,对文章的主旨理解偏差。列队欢迎是为了表示对钟海强的尊敬,并不是为表现他官职之高,本文的主旨是赞扬戍守祖国边疆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考查方向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再结合选项的各个内容进行比照,重在理解。考题一般设计到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而细节和主人公往往是设题的重要对象,艺术特色主要就是文章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在阅读时要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

易错点

B项易误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概括情节。小说以“老娘土”为线索,使小说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②揭示主题。“老娘土”具有象征意义,它不仅寄托了母亲对儿女朴实无私的爱,同时还表现了有了大地母亲的护佑,祖国的海防才能不断巩固,坚不可摧。③从人物刻画上,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助于展示钟海强等展示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④以方言土语为题,新颖别致,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解析

分析标题的特色,要抓住标题与小说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本文以老娘土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从钟海强入伍到如今的解甲归田,从这个礁盘上的战士不知道老娘土到老娘土哨所的建立,无不与这一对象有密切关系。从情节看,钟海强入伍水土不服,老娘土被副班长扔掉到治好钟海强,再到治好副班长,再到来到海岛的士兵均要带老娘土,使得这一物象十分突出。从人物形象看,老娘土治好了钟海强、副班长还有许多新来的战士,但都起源于钟海强,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从主题看,老娘土则是母亲的象征,更是祖国母亲的象征。另外,这一称呼新颖别致,饶有风味。

考查方向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抓住小说“高考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即可。标题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以及表达效果几个方面来分析即可。

易错点

以方言土语为题,新颖别致这点易漏。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性格顽强。不顾礁盘哨所条件的艰苦,克服水土不服的困难坚守岗位。②宽容大度。虽然班副一开始对他有偏见,但当班副得病时,他不计前嫌,为副班长煎药治病。③热爱海防,献身边疆。比如写钟海强舰长钉子一样牢牢钉在甲板上,目不转睛地瞭望海域说明他执行任务时的专注和高度的责任感。再如在南海巡逻二十多年即将解甲归田时,对心爱的舰艇,对南海边防的不舍。④不忘家乡,珍视亲情。重视老娘土,时刻带在身边。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文章对这个人物描写的方法。在文章中,钟海强从一个“新兵蛋子”到即将退役的舰长,有很多故事,但本文只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情节,他初次来到礁盘,水土不服,但他没有退缩;副班长扔掉了他的老娘土,他没有耿耿于怀,在副班长生病时,用自己的老娘土为他煎药,表现了他的宽容大度;他坚守海疆二十多年,则充分体现了他热海海防,献身边疆的爱国情怀。另外,时刻将老娘土带在身边,则体现了他对亲情的珍惜。

考查方向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人物形象分析要抓住人物与环境、情节以及主旨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尤其是对人物描写的方法,看文章对人物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这些描写分别体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征,然后分成要点即可。

易错点

要点概括不准确,术语使用不规范。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具体分析:第一次眼眶湿润,是故地重游,因回忆初上礁盘时的情景而激动;第二次眼眶湿润,是因为看到礁盘环境美好,今非昔比而喜悦,一批又一批的战士响应他的号召带来家乡的土,并且用“老娘土哨所”来命名礁盘,触动了钟海强的情弦,明白了正是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持强大了祖国的南海边防,引发了钟海强的敬仰和感慨。

说明效果:①从结构上,前后对照,层层递进;②从人物塑造上:丰富了钟海强的人物形象;③从主题上:凸显了小说歌颂海防战士的主题。

解析

第一次在文中的记叙是“今天,他带领他的舰艇出航,恰好路过那个礁盘,他计划在那里停泊一下,故地重游。近了,近了,礁盘就在眼前。他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此处是钟海强在即将退役前夕,最后一次巡视海疆,来到自己当兵首到之处,想起了以前的倥偬岁月,内心思潮翻滚,激动万分。第二从是他踏上礁盘后,看到了“老娘土哨所”,“钟海强的眼眶再次湿润了。他明白,他脚下踩着的,滋养着花草的,正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老娘土。” 昔日艰难之地,如今鲜花盛开,一批批的战士为了祖国的海防,从四面八方来到礁盘,他们带着老娘土,带着国家赋予的使命,戍守边疆,不由得引发了钟海强感慨、自豪与对战友的敬仰之情。从效果上来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钟海强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凸显了文章的主题,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结构更加紧凑。

考查方向

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题思路

根据上下文,分析这两个情节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每一次流泪的原因和意义是不同的。分析其效果时,要注意这两个情节与主旨、人物、情节本身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

分点不明晰,缺乏条理性。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乡下的农人,大部分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         的生活。

②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敢大胆创新,只会       地按旧框框写作。

③假若他能          地读些书,他也会变成一个体面的,甚至是很有学问的人。

A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    按部就班

B循规蹈矩    按部就班    安分守己

C循规蹈矩    安分守己    按部就班

D安分守己    按部就班    循规蹈矩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太空的微重力,高洁净、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以及外星球上丰富的各种矿藏,成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最大的资源宝库。

B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C一个播音员要想在直播中读得准确流畅,靠得不仅是扎实的基本功,而且是丰厚的学养和多方面的人生积累才能做得到。

D考察中国国情可以预见,中国今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不太可能全盘引进西方理念,而更可能采取立足民本、务实渐进,逐步实现制度的进步和升级。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①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

②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

③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

④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

⑤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

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A②④③⑤①⑥

B③⑤⑥①②④

C③⑤④①⑥②

D②④①⑥③⑤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儒家的康德思想形成于古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①             。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天下莫非王土、四海皆是王臣,以廉为政归根结底是②           ,这也使封建臣子在践行“廉”的过程中遭遇局限和困境。但是,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③            

19.下面是世界读书日的宣传画,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比较,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前者偏重规矩老实,安于本分,不胡来,守住自己的节操;后者偏重墨守成规,不敢变易。“按部就班”有“遵循一定的次序”的意思,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进行。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根据成语的含义结合各句的语境来判断,一般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句中所承担的成分,如有的职能做状语,有的考验做谓语等。

易错点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两个词语的意思易混。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主宾搭配不当,“太空的微重力、高洁净、高真空的特殊环境”成为“资源宝库”搭配不当;C项“靠的不仅是……而且是……才能做得到”句式杂糅;D项成分残缺,“务实渐进”后面应加“的方式”。

考查方向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解答病句题,可以采用语感审读法,主干压缩法,理顺枝叶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标志规律法。考试时常用是是语感审读和主干压缩法。

易错点

A项稍有干扰。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首先根据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⑤应该放在最后,因为只有该句中的“只要”一词能与后面的“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搭配。并且该句前面是③,该句说“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怎样怎样就会怎样,语意连贯,然后采用排除法即可。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连贯得体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先了解该段文字阐述的对象,在分析给出的句子讲了几个意思,进行归类,然后按照逻辑排列。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关联词。

易错点

②④①⑥这几个句子的顺序有难度。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对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现起到积极作用;②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③这些都不妨碍今天我们从中汲取有益启示

解析

首先初步了解本段文字阐述的对象,应该是“儒家的康德思想”。然后从容易的入手,第二处,根据前后文,需要填“以廉为政”的本质,那么就应该是为了维护巩固政权。在考虑第三处,前面有“但是”,那么该处应该是“儒家康德思想”的意义作用的,这就需要填它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最后思考第一处,就可以轻松知道是填“儒家康德思想”在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考查方向

语言的简明、连贯、准确。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根据前后文,确定没处的关键词,在根据文段中相应的句式特点确定相应的句式即可。

易错点

第一处概括不准确。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构图要素:两本卷着的书构成一个望远镜,上方有“4.23世界读书日”的字样。

图形寓意:世界读书日是每年的4月23日。读书可以开阔视野,让我们看得更远。倡导更多人能关注读书日,热爱读书!

解析

通观整幅图片,将其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逐个作答。本图的主体是用两卷书搭建成的一个望远镜的图形,上面有4·23世界读书日字样。然后结合题干的提示及望眼镜这种仪器的功能来分析其寓意即可。

考查方向

图文转换。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图文转换题要关注两个极值:最大的和最小的,从中找出变化特点。

易错点

寓意阐述不深入。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年的圣诞节,网上基本都会展开一场热烈讨论,主题为中国人到底应不应该过像圣诞节的“洋节”。继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十位博士发出了“抵制圣诞节论”后,2015年,四川成都教育局下发通知,禁止学生参加圣诞节的集会和活动,从而使“中国人要不要过洋节”的争论扩大化。另外,我们注意到,中国春节正在受到“洋人”的钟爱。2016年,文化部“欢乐春节”活动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座城市如火如荼地举办,不但吸引多国政要拜年祝贺和现场助阵,更激发了各国数以亿计的民众极大的参与热情。

请你在“成都崇文中学”的贴吧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让大家分享你的思考与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写成诗歌)。

正确答案

【参考作文】

“洋”为“我”用又何妨

每年的圣诞节,网上基本都会展开一场热烈讨论,主题为中国人到底应不应该过像圣诞这样的“洋节”。以前我写过一篇有关感恩节的文章(《感恩的心》),文中直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我不赞同中国人过“洋节”。但细想之下,不免有失偏颇,于是又写下了这篇文字。
  中国一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有兼收并蓄这一特色存在。中华文明便是以中原文化为根基、慢慢地溶合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历经数千年的时光最终淬炼成形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对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最佳写照。身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就应以博大的胸襟去面对外来的文化,而非一味地排斥。我也是对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抱着尊重与学习的态度的,但让我费解的是,目前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热衷于过的各种“洋节”,却并不是对这个节日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感兴趣,而是纯粹的为过节而过节。“洋节”已经成了人们狂欢的理由和各商家搞促销活动的噱头。这样的节日过得实在没什么意义。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也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闻名于世,以春节为代表的各种中国节日也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内涵而越来越引起世界的重视。然而就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兴致勃勃地来过中国节、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之时,我们却慢慢地淡忘、疏离了自己节日,反而热火朝天地过起了洋节。过就过吧,借此了解一下西方文化也是好的,事实却是人们只满足于过“洋节”的繁华与热闹,对其文化内涵兴趣缺缺、一头雾水。其实,“洋节”流传至今并影响广泛,起作用的绝不是热闹的形式和商家的推动,而是其根植于西方的文化并适应西方人的价值体系使然。比如圣诞节,本是为纪念耶稣诞辰而设的,是属于信仰基督教的人们的节日,圣诞前夜称为平安夜,按理应该是全家人聚在一起,静静地祈祷,感念耶稣顺利降生、赐福人间,就如我们中国的除夕“守岁”。我去基督教堂参与过平安夜的祈祷活动,非常平静温馨,甚至有一丝庄严与圣洁,远非人潮汹涌的狂欢场面可比。感恩节也是如此,本应是一家团聚类似中秋的节日,要“感”的“恩”是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而在中国却成了商家以答谢消费者名义搞促销活动的旗号。在我们抱怨春节的“年味儿”越来越淡时,有没有想过那是一种习俗甚至是文化的缺失?而我们过的“洋节”就更是只有皮毛而没文化内涵的形式了,哦不对,连“形式”都谈不上,充其量只是一种热闹的“过场”!
  在我看来,“洋节”不是洪水猛兽,过一过未尝不可,但更应该先了解一下节日的来历以及其所蕴含的独特的西方文化,让节日更有人文气息,这才是过节的意义所在。
  另外,类似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这类沉重的话题,仅限于成人世界的讨论,不应该牵扯到孩子们。对于孩子们来说,管他节日是本土的还是舶来的,多些快乐的理由没什么不好!

解析

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提供了一则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材料。本题材料中列举了两种对立的现象,一种是部分国人对洋节的抑制,一种是中国传统春节受到外国的广泛喜爱,成为国际性节日。考生在写作中不要轻易否定或赞成哪种观点,一定要注意揭示和挖掘“洋节”和“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内在的文化精神,从中找出合适的点,进行叙述或议论。比如可立意为“珍视传统节日,不必追逐洋节”;也可立意为“洋节蕴含的外国文化,值得借鉴”;“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等。也可以肯定或批评教育局的做法,并为之提出建议。无论持哪种观点,态度一定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从文体看,议论文更适合一些。另外,本题效仿2015年新课标甲卷的做法,明确写作任务,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宿构,深度考查学生说理的能力。

考查方向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题思路

仔细研读材料,将材料中出现的观点进行分类、比较,确定自己立意角度,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依法治国能理念来作文。

易错点

以偏概全,观点偏激,不合主流价值观。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