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1.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国家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都是在国家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赋,其重要影响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故(A)项正确;“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土地所有者充分利用土地进行生产,故(B)项错误;“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是针对井田荒芜,私有土地大量出现而制定的政策,故(C)项错误;按亩纳税可鼓励农民开垦荒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排除错误的选项BCD项说法。
易错点
所学知识识记不牢固就容易误选其他选项。
2.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可知,政府失去了对“佛图户”的户籍控制和赋税的征收,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春秋战国以来,农业的主要生产耕作方式一直是铁犁牛耕,材料并未涉及耕作方式的问题,故(B)项错误;商品化即是农产品有市场交换行为发生,根据材料“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并未体现出商品化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租佃经济形态,依旧是地主与佃户间的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排除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的C项和说法错误的BD项说法
易错点
如果读不懂材料,就容易误选其他选项。
3.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出现大量无主荒地是均田制实行的前提,但体现不出均田制授予农民后需归还国家的特征,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带来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等问题,而采取的土地国有制度,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部分土地在农民死后需还给官府,便于国家继续授田,而“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国家无地可分,才导致“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C)项正确;人口较少不是均田制能否实施的重要前提,故(D)性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排除错误选项,从而得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容易误选其他错误选项。
4.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题干中提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说明与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是政治制度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政治统治腐败是我国古代的政治现象,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所学知识,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的BD项说法和错误的C项说法。
易错点
如果基础知识识记不牢固,就容易误选其他选项。
6.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此后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其根本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商人流动性大不便于管理是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但不能体现出古代统治者根本意图,故(A)项错误;由于商业的流动性及获利大等特点,会吸引人们舍弃农业从事商业,不利于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农业发展,不利于封建统治,因此保证农业生产以巩固统治是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故(B)项正确;统治者大多数是农民出身不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对商业需求不大,是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客观原因,不能体现出封建统治者的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只要掌握了重农抑商的相关史实,此题就容易解答。
易错点
识记所学知识不当易错选(A)(C)(D)项。
7.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正确答案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A)(C)(D)三项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从题干中“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的信息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故(B)项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和联系所学知识,排除错误的选项,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联系所学知识不当容易误选其他非正确选项。
10.“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材料说明古代“丝绸之路”( )
正确答案
解析
据材料中“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可知思想文化方面的传播数量更多,故(A)项正确;商人的初衷是追求商业利益,商品活动内容的丰富不能使商人改变初衷,故(B)项错误;风俗习惯的稳定性是不会推动文化的整合的,故(C)项错误;元朝新的民族回族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非商贸活动的加快,主要是杂居相处,互通婚姻,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和联系所学知识,排除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的选项,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解读材料信息不当和联系所学知识不当容易误选其他非正确选项。
5.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规定露田归国家所有,不能自由买卖,受田农民死后归还国家,桑田可以传给子孙。均田制下,受田农民除了缴纳赋税,还必须服役,(D)项说法正确,排除(A)(B)(C)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排除错误选项,从而得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容易误选其他错误选项。
8.汉武帝时设置盐铁官专职管理盐、铁生产销售征税事宜。宋行引法,商人向政府购引(即取得贩运销售盐专利的凭证)后,即可凭引支盐运往指定区域,独占区内食盐销售。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食盐生产、销售的统一管理,事关国计民生,必然要有一定的管控,“与民争利”的说法不能准确反映题干主旨,故(A)项错误;同上所述,专营更多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管理的必要,故(B)项错误;虽然不同朝代的具体政策有局部调整,但究其本质,统治者的指导思想都是为了管控经济秩序,安定国计民生,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增加成本的信息,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排除错误选项和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的选项,从而得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解读材料信息失误,容易误选其他错误选项。
9.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不是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B)项错误;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府,不是在武帝时期,故(C)项错误;“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而西域大体就是现在的中亚,因此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只要掌握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史实,此题就容易解答。
易错点
解答材料信息不当易错选(A)(B)项。
11.自秦朝到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取代其他货币,广为流通。这一转变主要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属于商业发展内涵,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只限于部分地区,不具有广泛性,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用银之例,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说明银币成为新的货币,反映商品经济发展驱动了货币制度的革新,故(C)项正确;即使到了明清,“重农抑商”政策仍然不时推出,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学生如果对材料信息解读不准确和基础知识不熟悉,会想当然选择其他非正确答案。
12.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将铜钱交易改为物物交换,并不能说明宋代边境贸易严重退化,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促进了宋与边疆的贸易往来,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边境交易,并未涉及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故(C)项错误;据材料“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可知政府贸易政策因事制宜,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题干的主要意思,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判断,排除无关选项和错误选项就可以。
易错点
解读材料信息不透彻,联系所学知识不当,容易任意选择非答案选项。
13.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正确答案
解析
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经济政策的是荷兰,故(A)项错误;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也是荷兰人,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实力,他们追求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故(C)项正确;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是美国,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学生如果对基础知识不熟悉,会想当然选择其他非正确答案。
14.在工业革命中“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材料中的“它”是指(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说法正确,“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是蒸汽机的使用;(A)项说法错误,珍妮纺纱机出现在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前,可以排除;(C)(D)项说法发生在改良蒸汽机之后,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学生如果对材料信息解读不当和基础知识不熟悉,会想当然选择其他非正确答案。
16.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工业生产开始进入大企业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源地是德国和美国,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大机器生产,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大企业时代,企业竞争激烈,必然推动企业技术的革新,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大企业时代,出现了垄断组织,有利于劳动生产率提高,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学生如果对基础知识不熟悉,会想当然选择其他非正确答案。
17.《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中国的人口在十八世纪至少增长了一倍,这个总的增长趋势一直继续到1850年。”这种人口增长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的历史发展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人口外迁虽然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但体现不出历史发展潮流,故(A)项错误;人口迁入激化了当地社会矛盾,加速清朝灭亡,但没有体现出历史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消费人口增长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但不是最能体现历史潮流的选项,故(C)项错误;银行业、信贷业及商业资本控制的手工工场随着人口增长,市场经济发展而发展,符合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需要,(D)项最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节点,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判断,排除无关选项就可以。
易错点
解读材料信息不透彻,联系所学知识不当,容易任意选择非答案选项。
19.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孙中山向全国颁发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参议院接着补充规定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变化表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中华民国改用阳历”说明主动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具有开放性,“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说明兼顾中国的实际情况,并把迷信部分去除,具有科学性,故(A)项正确;该文是孙中山向全国颁发的《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与宪法不符,故(B)项错误;此方案由政府官方公布,与“社会风俗”不符,故(C)项错误;通电将“吉凶神宿一律删除”体现了科学的精神,与实行中外历法合用不符,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学生如果对材料信息解读不当和基础知识不熟悉,会想当然选择其他非正确答案。
15.爱迪生告诫助手“我们必须拿出成果,不能像有些德国教授那样,毕生研究蜜蜂身上的绒毛。”历史学家哈罗德·埃文斯认为,爱迪生的出类拔萃在于他清楚一点,必须找出一个途径,把灯泡整合进一个经济实用且安全可靠的电气系统之中,否则他发明的电灯泡就纯粹是个新玩意儿而已。埃文斯旨在强调(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他发明的电灯泡”与“没有创新”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把灯泡整合进一个经济实用且安全可靠的电气系统之中”可以看出经济实用的首要目的是满足商业需求,故(B)项正确;爱迪生一个的发明不能说明科技创新的时代到来,故(C)项错误;哈罗德认为“爱迪生的出类拔萃在于他清楚一点,必须找出一个途径,把灯泡整合进一个经济实用且安全可靠的电气系统之中”,可见更强调爱迪生能把成果转换成商业现实,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信息和联系所学知识,排除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的选项,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解读材料信息不当和联系所学知识不当容易误选其他非正确选项。
18.下图是1872—1900年官办和商办工矿企业变化情况。
出现上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95年后商办企业增多,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并非意味着洋务运动兴办企业全盘破产,故(A)项错误;外商企业的利润刺激是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原因,而非商办企业增多的原因,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民间开设工厂”是商办企业增多的重要原因,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排除出错误说法,从而得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图片信息解读不当,容易误选其他错误选项。
20.《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税提高会对对外贸易和商品进口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故(A)项错误;关税提高有可能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故(B)项错误;关税提高可以使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优势减弱,从而保护了民族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关税自主运动的影响,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排除出错误说法,从而得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材料信息解读不当,容易误选其他错误选项。
22.“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金制者价较昂贵……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可知材料体现当时男女对金牙的盲目追逐,实为拜金之风,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人们以金牙为美而非审美观念的多样化,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镶金牙风气的流行而非口腔医学的流行,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全盘西化的特点,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信息和教材的知识点来分析,即可总结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解题的关键判断出该关键点,如果理解不到位容易失分。
23.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B)项说法正确,剪辫易服属于头上的变化,废止缠足属于脚上的变化,辛亥革命后这两种措施相继实行;(A)(C)(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排除出错误选项,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学生如果基础知识识记不准确,就容易任意选择非答案选项。
25.周积明在《最初的世纪》中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中国向外国贷款修建和自筹修建的铁路占5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是对材料的直接表述,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原因,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的侵略方式发生变化,大量在中国投资建厂兴修铁路,导致中国铁路事业发展,但不是导致“其中中国向外国贷款修建和自筹修建的铁路占54%”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从中国自行修建铁路,可知是中国逐渐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是思想观念变化导致的,故(C)项正确;近代中国铁路虽然有所发展,但仍未普及,故铁路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信息和教材的知识点来分析,即可总结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解题的关键是时间节点,判断不出该关键点容易失分。
27.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说法正确,1960年的调整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社会生产的极大破坏;(A)项说法片面,可以排除;(C)项是采取的措施,不是原因,可以排除;(D)项说法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左”倾错误扩大化,不是“右倾”,可以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节点,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判断即可。
易错点
基础知识识记不牢固,容易随意误选其它任意选项。
28.图4是1957~1960年中国全国职工总人数变化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图中从1958年职工人数突然上升,与“大跃进”有关,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只是在农村强调公有制的规模,与城镇职工人数的增涨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八字方针是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精简城市职工,与图表增长不符,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
易错点
对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容易错选(C)(D)项。
29.1980年至1982年,浙江温州个体经济发展很快,一些具有一技之长,勤劳肯干的人迅速致富,出现了以五金大王胡金林、螺丝大王刘大源、电器大王郑元忠为代表的八个领域的致富样板,号称“八大王”。1982年,中共中央下发整顿经营秩序的通知,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人,温州“八大王”均在此列。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正确答案
解析
从“浙江温州个体经济发展很快”、“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人,温州‘八大王’均在此列”,不能体现出城市生产关系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投机倒把罪”抓勤劳致富的温州“八大王”,可知人们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保守,导致温州“八大王”这类勤劳致富的人受到打击,影响国家的深入改革,故(B)项正确;材料中“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人,温州“八大王”均在此列”,体现不出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发展,故(C)项错误;以“投机倒把罪”抓了温州“八大王”,源于对“八大王”率先致富行为的认识不清,不是国家指导方针的问题,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即可。
易错点
材料信息解读不透彻,容易误选其他非正确选项。
21.“丁克”“空巢”“闪婚”“宅男宅女”等新时代形成的这些新词语,总体反映出现代人(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中的新词语“宅男宅女”,反映不出生活节奏加快,故(A)项错误;“丁克”“空巢”“闪婚”“宅男宅女”等新词语体现不出生活负担沉重,故(B)项错误;材料中新词语反映的是与传统生活不同的新的生活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中新词语反映不出生活压力过大,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题干的主要意思,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判断,排除无关选项就可以。
易错点
解读材料信息不透彻,联系所学知识不当,容易任意选择非答案选项。
24.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A)(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可以排除;(C)项说法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可以排除;由材料信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可知(B)项说法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排除出错误说法,从而得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材料信息解读不当,容易误选其他错误选项。
26.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中体现的是政论性报刊的比重大,反映不出列强侵略阻碍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政治变革报刊所占比重,可知报刊关注政治变革,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放弃实业救国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并结合教材的知识点来分析,排除出错误选项,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学生如果找不到关键信息,就容易任意选择非答案选项。
30.浦东开发开放后,中央政府先后于1990年、1992年和1995年3次比较集中地赋予一系列特殊政策,给予上海更大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审批权。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开放,并非对内改革,故(A)项错误;中国最早开放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故(B)项错误;中国完全融入全球化大潮是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题干以浦东为例强调了“先后”、“3次”、“给予特权”体现了先行先试的特点,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节点,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判断,排除无关选项就可以。
易错点
解读材料信息不彻底,容易随意误选其它任意选项。
材料一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魁奈以御医身份进入凡尔赛宫后,经常引用中国典籍论证自己的思想,促使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于1756年模仿中国古代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重农主义者指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他们认为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重农主义者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社会秩序和经济进行人为干预。重农主义加速了法国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并最终使法国成为一个小生产者掌握的共和国。
——摘编自谢新刚《重农主义与18~19世纪法国农业市场化》
材料二雍正二年,世宗上谕“朕自临御以来,无刻不谨念民意,重农务本,各地督抚,有丝毫妨于农业者,必为除去,扔于每乡中,择一二老农之勤劳作苦者,优其奖赏,以示鼓励。”乾隆皇帝时也下旨,以农桑为致治之本,明令严禁私宰耕牛,一经拿获,从重治罪。
——摘编自李勤《清前期“重农抑商”政策及其法律思想》
3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重农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6分)
3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重农思想的差异。(7分)
3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与社会发展的认识。(2分)
正确答案
背景处于工业革命前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受到中国重农思想的影响;启蒙运动兴起,自由、人权等观念日益传播,专制统治开始受到挑战;小生产在国家经济活动中仍广泛存在。(6分)
解析
根据材料“引用中国典籍论证自己的思想”归纳为受到中国重农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认为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归纳为启蒙运动兴起,自由、人权等观念日益传播,根据材料“促使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于1756年模仿中国古代皇帝”,并结合所学可以从工业革命前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角度归纳,根据材料“使法国成为一个小生产者掌握的共和国”归纳为小生产活动的广泛存在,结合所学可以从世界市场发展、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角度归纳。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和所学知识概况总结即可。
易错点
不能根据材料信息逐条分析总结和所学知识联系不当概括而容易失分。
正确答案
差异在方法方面,法国重农主义强调自然秩序、反对国家干预;中国重农与抑商并行、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在影响方面,法国重农主义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产生;明清时期,中国的重农思想及其实践强化了传统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7分)
解析
根据材料一“反对国家对社会秩序和经济进行人为干预”归纳为法国重农主义在方法方面强调自然秩序、反对国家干预,根据材料二“世宗上谕……有丝毫妨于农业者,必为除去”归纳为中国重农政策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根据材料一“重农主义者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和“重农主义加速了法国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归纳为法国重农主义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产生,结合所学知识,中国重农政策的影响可以从强化自然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角度归纳。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答案。
易错点
解读材料信息不透彻和结合所学知识不当容易导致失分。
正确答案
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应当予以重视,但重农不应妨碍其他行业的自然发展,同时农业发展须顺应时代潮流。(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两国重农思想的信息,可以归纳出共同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任何时期任何政府都应该将之放在首要地位;综合两则材料重农思想的影响反思其具体措施的差异,可以归纳为重农不应该忽略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答案。
易错点
两则材料信息解读不当容易导致失分。
材料一晋商崛起于明代,到了清代,晋商位居众商帮之首,并持续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民族的战乱与融合,形成了山西人特定的文化思维。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晋商内部分祁县帮、平遥帮、太谷帮、蒲州帮等等。“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资,众伙共同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万产可屈指矣”。提供资金者为股东,主持经营者为掌柜,其他帮工者为伙计,等到赚取利润时,众者分红,可谓同心同德,尽职尽责。
——刘建生《明清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由17个银行家族共同拥有,在阿姆斯特丹等地设有总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1619年,在爪哇成立“地区总部”;垄断了欧洲与日本的贸易;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周边地区;1652年,在好望角开拓“海外领地”。“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的奇迹与它享有的特权有关。它不对任何人负责,只对股东负责,享有免检权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合法的银行武装”,可以发动战争、组建情报组织、合法杀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自行缔结对外条约。“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任命官吏、分封领土、建立行政机构、管理“户籍”、制定标准、颁布法律、制定教育内容。“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金币佛罗林,掌握欧洲乃至“海外领地”的金融、贸易、投资、经济管理权。
——江晓美《海上马车夫荷兰金融战役史》
3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晋商发展的原因。(6分)
3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比晋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商业形式的不同。(9分)
正确答案
(1)原因山西位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处,是国家政治、军事重地,有利于经济交流。(2分)晋商主动寻求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保护。(1分)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理。(1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1分)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1分)
解析
从材料一“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可知原因是山西位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处,是国家政治、军事重地,有利于经济交流;从“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可知原因是晋商主动寻求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从“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可知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从“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可知原因是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理。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即可总结出答案。
易错点
解读材料信息不能逐条分析,容易丢点而失分。
正确答案
不同根源晋商的壮大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的产物。(1分)荷兰东印度公司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1分)
职能晋商是民间地域性商人群体。(1分)荷兰东印度公司具有国家职能,拥有政治、经济、文化和颁布法律等权力。(1分)
范围晋商主要是从事国内贸易。(1分)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主要从事国际贸易。(1分)
性质晋商的经营是封建经济结构下的商业活动(1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业贸易活动伴随着殖民扩张和掠夺,并具有近代商业的性质。(2分)
解析
结合材料一、二信息及明清时期晋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出现的史实,可以从产生根源、性质、职能、范围等方面比较二者的不同。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的知识可以从从产生根源、性质、职能、范围等方面比较。
易错点
解读材料信息不彻底和结合所学不当容易失分。
材料一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36.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2分)
37.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2分)
38.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2分)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2分)
正确答案
状况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分)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中后期中国被迫卷入西欧列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题关键是19世纪中后期,结合材料的相关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答案。
易错点
结合史实来分析导致丢点而失分。
正确答案
理由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2分)
解析
根据材料材料一“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可知近代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据“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可得出银行较强的融资能力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据“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杜洋商之挟持”可得出民族银行的建设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关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作答。
易错点
解读材料信息不当容易丢点而失分。
正确答案
领域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2分)
作用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2分)
不足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2分)
解析
根据材料二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可知第一小问答案为通商银行初期着重投资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第二小问作用,银行资金向工商业和交通业倾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第三小问不足,材料二“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说明银行董事成员由官僚、买办商人构成,与近代银行现代化架构相差甚远;“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说明银行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难以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的相关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答案。
易错点
不能充分解读材料信息和结合史实来分析导致丢点而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