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金华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 “齐物”,有的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有的主张“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明确提出上述思想观点的学派有( )

①道家学派

②斯多亚学派

③儒家学派

④智者学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迁移能力。“齐物”思想是道家学派庄子的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是儒家派荀子的思想,“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是斯多亚学派西塞罗的主张。而智者学派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所以正确答案选A项。

考查方向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齐物”思想是道家学派庄子的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是儒家派荀子的思想,“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是斯多亚学派西塞罗的主张。而智者学派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所以正确答案选A项。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教材知识掌握不准确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2.考古,常常会与盗墓、寻宝等词混淆,却有本质的不同。专业考古,多了时空的神秘感,少了几分恐怖。在当代埃及,木乃伊法老“复活”,古埃及文明“重现人间”,尘封的历史谜团被解开,皆因考古学技术的日渐成熟。而在中国,“探宝”和“寻秘”仍是人们印象中的“考古”。那一堆堆破土而出的宝藏,似乎也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历史。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探宝”和“寻秘”就是考古

B“探宝”和“寻秘”不能发现历史

C考古是证实历史的最有效手段

D“探宝”和考古都是历史研究的途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试题以史学研究视角进行设计。近年来,随着考古学和自然科技发展,大量的科学技术手段被应用于考古学科,高科技含量的新兴分支学科蓬勃发展,考古遗存中越来越多的关于人类行为和文化变迁的信息正逐步地被认识,考古学正以它独特的学科特性逐步地向人们提供了包括政治、经济、贸易、交通、商业、宗教等物质和精神范畴的历史文化信息,在新时期历史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正确答案选择D项。A项、B项、C项表述错误,理应排除。

考查方向

史学研究:考古发掘。

解题思路

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虽然只有不足百年的历史,但它使传统历史学中单靠文字叙史的历史得以改变,传统的治史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叙史语言体系和方法在史学研究中担当着“重建史前史”和“证经补史”的重任,极大地开拓了传统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视野,促进了历史研究的进展。以田野调查、发掘为特征的近代考古学,因资料的可靠性与特殊性,其史料价值与传世文物相比有很大不同,特别是与仅以文献史料为研究对象相比较,它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使人耳目一新,为历史研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更为清楚地显现出来。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计量史学研究方法不了解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6.右图女子旗袍的变化表明( )

A旗袍是新潮女性的永恒时尚

B服饰有较强的政治色彩

C当今服饰复古潮流已非常普遍

D旗袍在突破创新中诠释崭新的时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 同时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 构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于中国传统袍服,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象征的新时尚流行和服装审美的特点,可为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从图片材料中可以看出旗袍在突破创新中诠释崭新的时尚。A项、C项表述绝对,B项材料未体现,故应排除,所以正确答案选择D项。

考查方向

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服饰的变迁-旗袍

解题思路

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 同时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 构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于中国传统袍服,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象征的新时尚流行和服装审美的特点,可为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近代服饰变迁的历程不了解而出现知识漏洞。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7.从1894年中状元,到1926年在破产风波中凄然弃世,张謇这三十余年可谓生活在政治极其让人失望的年代,他尝说,“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让张謇感到失望的根源是( )

A历届政府推行压制剥削的政策

B帝国主义加紧对华的资本输出

C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

D广大民众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内容。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艰难曲折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项、B项、D项都不是其艰难的根源。故正确答案选择C项。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社会特征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内容。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艰难曲折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不能够把握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根源所在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0.以下苏联(俄)领导人的言论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

②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③延缓速度就是落后

④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①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体现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②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体现列宁的四月提纲的革命要求,③延缓速度就是落后体现斯大林时期追求国家工业化建设速度的要求,④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体现戈尔巴乔夫的丧失原则的政治改革,其先后顺序是②③①④,故正确答案选择B项。

考查方向

苏俄(联)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革

解题思路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①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体现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②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体现列宁的四月提纲的革命要求,③延缓速度就是落后体现斯大林时期追求国家工业化建设速度的要求,④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体现戈尔巴乔夫的丧失原则的政治改革,其先后顺序是②③①④,故正确答案选择B项。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时间先后顺序把握不准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3.以下关于古代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说法正确的是 ( )

A秦在岭南置郡标志着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

B唐朝的道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

C宣政院是加强对西藏、新疆、青海地区管辖的中央官署

D理藩院是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地位相当于宰相

正确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秦推行郡县制,其中设置南海郡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管辖。故A项表述正确。唐代设置道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道只是监察区,而非正视机构。元代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其地位在顺治年间由附属于礼部改为独立部门, 也只是和六部相当。故正确答案选择A项。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沿革-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秦推行郡县制,其中设置南海郡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管辖。故A项表述正确。唐代设置道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道只是监察区,而非正视机构。元代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其地位在顺治年间由附属于礼部改为独立部门, 也只是和六部相当。故正确答案选择A项。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教材知识掌握不熟练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4.《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为作务(手工业)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者赀(罚)一甲(铠甲)。”右图所示为“钱缿”。从该题图文不能得出的信息有:( )

①这个“钱缿”可能是陶器

②竹简上的文字字体是楷书

③当时已经出现了民间集市

④政府对市的监管相当严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此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材料信息“钱缿”图示可知是陶器,“为作务(手工业)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者赀(罚)一甲(铠甲)”可知政府对市的监控管理十分严格。利用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利用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秦代官方字体是篆书,“为作务(手工业)及官府市”反映出官营工商业,所以只有②③符合题干要求,故正确答案选择C项。

考查方向

古代工商官营制度

解题思路

此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材料信息“钱缿”图示可知是陶器,“为作务(手工业)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者赀(罚)一甲(铠甲)”可知政府对市的监控管理十分严格。利用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利用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秦代官方字体是篆书,“为作务(手工业)及官府市”反映出官营工商业,所以只有②③符合题干要求,故正确答案选择C项。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全面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5.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朱(朱熹)陆(陆九渊)“鹅湖之会”开启了“朱陆异同”的争辩,其共同主旨包括:( )

①道问学

②植纲常

③扶名教

④宗孔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比较型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朱熹陆象山都是南宋同时代的理学家,他们哲学核心都是“理”,在朱为“性”,在陆为“心”,派生万物,或统一万物,因而都是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颠倒了哲学的根本问题。他们夸大了“精神”的绝对作用,实质上成了“虚构的神学”,把人们引向僧侣主义。他们在政治上都是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同为中国封建专制政权服务。所以正确答案选择B项。道问学是朱熹的观点,属于二者的分歧,故应排除。

考查方向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比较

解题思路

此题是比较型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朱熹陆象山都是南宋同时代的理学家,他们哲学核心都是“理”,在朱为“性”,在陆为“心”,派生万物,或统一万物,因而都是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颠倒了哲学的根本问题。他们夸大了“精神”的绝对作用,实质上成了“虚构的神学”,把人们引向僧侣主义。他们在政治上都是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同为中国封建专制政权服务。所以正确答案选择B项。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在认识论上——朱熹主张“性即是理”,陆象山主张“心即是理”。在方法论上——朱熹主张“道问学”,从外而内,陆象山主张“尊德性”,从内而外。在宇宙观上——朱熹坚持“无极而太极”;陆象山则认为“易有太极”,“太极”之上不能加“无极”二字。在历史观上——朱熹主张“陶铸历史,会归一理的纯粹”;陆象山则认为:“先王之泽竭,此心放失陷溺而然也。”

易错点

此题出错点在于概念混淆而出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8.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墙上残留着革命时代的标语:“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高举起,白匪土豪大恐慌。”这种历史场景出现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历史信息的推断能力。根据材料“消灭新旧军阀”“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土豪恐慌”反映出十年对峙时期,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屠杀,阶级矛盾严重激化,中共领导工农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故正确答案选择B项。其它选项时间点和社会特征不符,理应排除。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历史信息的推断能力。根据材料“消灭新旧军阀”“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土豪恐慌”反映出十年对峙时期,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屠杀,中共领导工农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故正确答案选择B项。其它选项时间点和社会特征不符,理应排除。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信息判断有误,不能准确确定时间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9.2015年9月3日的大阅兵引起了小明的历史兴趣,以下是他对阅兵四个英模方阵的解说词,解说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平型关大捷是华北地区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取得的第一次胜利。百团大战是在华北进行的;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共同推进抗日战争的胜利。东北抗联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正确答案选择C项。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平型关大捷是华北地区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取得的第一次胜利。百团大战是在华北进行的;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共同推进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正确答案选择C项。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教材知识掌握不熟练而误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1.下图黑色圆点标注区域为某国际组织的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A1946年的联合国

B2001年的亚太经合组织

C1955年的北约

D1948年的关贸总协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图示,我们可以看到,作为该组织的国家将包括苏联等在内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可知当时处于两极格局之下,反映出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为其主要成员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正确答案选择D项。A项包含苏联,B项、C项包含地区不符图示要求,故应该排除。

考查方向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

解题思路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 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由23国于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临时生效的关于调整缔约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图示信息判断不准,无法准确把握其呈现的时代和组织特征。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12.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B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C1990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D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正确答案

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C项。A项、B项、D项表述都正确。

考查方向

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的历程-信息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互联网技术

解题思路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C项。A项、B项、D项表述都正确。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1.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而误选;2.审题不细心导致误选。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6分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激素和新的活力。然而,时至明清之交,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步入衰世,不仅丧失了汉唐王朝的恢宏气度,就连宋元时代的精明眼光也不复存在。封建统治者所关心的,已经不是如何向外开拓,而是兢兢于闭关自守。

——王翔《对外贸易与中国丝绸业的近代化》

  材料二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 “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 “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

  材料三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作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3.阅读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简要叙述从汉至元中国走向世界的基本内容。并分析明清统治者“兢兢于闭关自守”的影响。

14.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的史实,概括这次会议对新中国对外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15.阅读材料三,分别指出“世界走进中国”和“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开始标志。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基本内容: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唐宋以来,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线路被称为“瓷路”;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参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第一小问根据“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激素和新的活力”来表述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即可;第二小问只需要对明清时期的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进行全面客观分析即可。

考查方向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丝绸之路与闭关锁国-朝贡贸易

解题思路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第一小问根据“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激素和新的活力”来表述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即可;第二小问只需要对明清时期的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进行全面客观分析即可。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内容不能具体阐述。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万隆会议

影响:新中国打开中非交往的新局面,形成与亚非独立国家的建交高潮;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掀起不结盟运动,冲击了战后美苏两极格局。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迁移能力。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可以推断出此次会议是万隆亚非会议;第二小问联系材料中“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 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可以从国际意义和对中国的影响来入手,根据所学要注意第三世界国家和不结盟运动的相应史实来回答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考查方向

现代中国的外交-万隆会议-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解题思路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迁移能力。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可以推断出此次会议是万隆亚非会议;第二小问联系材料中“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 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可以从国际意义和对中国的影响来入手,根据所学要注意第三世界国家和不结盟运动的相应史实来回答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对亚非会议的世界意义表述不全面,而出现失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开始标志:1840鸦片战争,1978改革开放

具体表现:政治上,调整外交政策为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如参加和主办APEC会议,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

经济上,初步形成合理的对外开放格局;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解析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信息“鸦片战争”“ 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来推断相应标志。第二小问主要联系所学知识,表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即可,但一定要注意多角度表述。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的外交与新中国的外交

解题思路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信息“鸦片战争”“ 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来推断相应标志。第二小问主要联系所学知识,表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即可。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对“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不能多角度表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6分

德国是一个矛盾的德国,让人充满了神秘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称义及随之而来的全部拯救只有因信,因为称义和得救都赖上帝的怜悯,这点只有在信的行动中才能领受。人的伦理性活动的“善行”在此无任何地位。它们既不会给我们带来拯救,也不会为我们保住拯救。只有因信,才能使我们保持永生。
——(德)保罗·阿尔托依兹《马丁·路德的神学》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后,德国向世人表现出另一种神秘性,即像一只不死的火凤凰,两次遭到严惩,但两次涅槃,两次崛起,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在欧洲联合的大框架下,德国似乎找到了发展的正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完成统一,在统一中进一步发展,在联合起来的欧洲联盟中与其他大国一起充当着领头羊。

——郑寅达 《德国史》

材料三 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努力要求改变现状,因五年计划而变得强大起来的苏联在国际事务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而出现了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方力量的相互影响,解释了20世纪30年代一再发生的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爆发的原因。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德国法西斯努力要求改变现状的角度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20世纪30年代大国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分析。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16.阅读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神学的核心思想及实质,并分析由该思想引发的政治运动对西方人文精神发展所起的作用。

17.联系所学知识,列举二战后德国崛起进程中的三例重大历史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18.阅读材料三,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核心思想: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

实质:对西欧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批判和否定

作用: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理解能力。联系材料信息“称义及随之而来的全部拯救只有因信”“ 只有因信,才能使我们保持永生”可以概括出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及其实质;第二小问强调宗教改革时期人文精神发展的内涵即可。

考查方向

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理解能力。联系材料信息“称义及随之而来的全部拯救只有因信”“ 只有因信,才能使我们保持永生”可以概括出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及其实质;第二小问强调宗教改革时期人文精神发展的内涵即可。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对近代不同时期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内涵不清,而导致失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使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推动了法德和解,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

1967年,欧共体成立,推动成员国之间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1993年,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演变为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共9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紧扣“在欧洲联合的大框架下,德国似乎找到了发展的正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完成统一,在统一中进一步发展,在联合起来的欧洲联盟中与其他大国一起充当着领头羊”来进行回答,强调大国崛起中和平崛起的现实作用和重要历史借鉴意义。

考查方向

大国崛起-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德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欧洲的联合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紧扣“在欧洲联合的大框架下,德国似乎找到了发展的正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完成统一,在统一中进一步发展,在联合起来的欧洲联盟中与其他大国一起充当着领头羊”来进行回答,强调大国崛起中和平崛起的现实作用和重要历史借鉴意义。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史实的掌握不牢固,特别是具体时间点和相应历史事件的历史作用的表述太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侧重①:一战后的《凡尔赛合约》对德国过于苛刻的约束,引发德国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成为30年代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尤为严重,造成德国国内矛盾空前尖锐,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希特勒上台,疯狂扩军备战,希望通过对外扩张来改变现状

侧重②: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英、法、苏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谈判失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这些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解析

此为一开放题目,如果侧重一则主要从《凡尔赛和约》的内容、目的和作用的局限性角度考虑和回答,如《凡尔赛条约》使德国失去了大量领土和海外殖民地,经济和政治实力受到极大削弱。德国军备发展受到严格限制,并且得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凡尔赛和约》只是暂时性的削弱了德国的势力,为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激起德国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另外还要联系面对制裁德国国内各阶层特别是希特勒及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所作所为来多角度回答此题。如果侧重二,则从二战爆发前的国际形势以及经济危机的冲击影响的角度分析,如和平主义思潮盛行,绥靖政策的不断出台等等来回答。

考查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解题思路

此为一开放题目,如果侧重一则主要从《凡尔赛和约》的内容、目的和作用的局限性角度考虑和回答,如《凡尔赛条约》使德国失去了大量领土和海外殖民地,经济和政治实力受到极大削弱。德国军备发展受到严格限制,并且得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凡尔赛和约》只是暂时性的削弱了德国的势力,为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激起德国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另外还要联系面对制裁德国国内各阶层特别是希特勒及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所作所为来多角度回答此题。如果侧重二,则从二战爆发前的国际形势以及经济危机的冲击影响的角度分析,如和平主义思潮盛行,绥靖政策的不断出台等等来回答。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要求不管不顾,仅仅罗列观点,缺乏史实支撑。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