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真题 理综 (全国I卷)
精品
|
前去估分
单选题 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6分,共10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正确答案

B

解析

细胞中的核糖体、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A错误。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DNA;真核细胞的RNA主要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B正确。蓝藻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C错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既可以进行光反应,产生ATP,也可以进行暗反应,进行CO2的固定和还原,消耗ATP,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基础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细胞器功能的理解,难度适中。

解题思路

回忆与细胞结构、功能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各个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易错点

本题易忽略蓝藻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另外在分析叶绿体能否合成ATP时容易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2. 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中“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分析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B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即一氧化碳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红细胞无法运输氧气,细胞有氧呼吸减弱,供能减少,主动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C正确;蛋白质变性剂会使载体蛋白变性失活,加入后会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基础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主动运输的理解和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

分析题干信息,理解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结合各选项给出的情境,做出正确选择。

易错点

本题易在题干信息理解上不透彻,从而导致在运用题干信息分析各选项情境时出现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正确答案

B

解析

自然界各种生理活动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不例外,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即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也只能传递给第二营养级,被第二营养级利用或散失或传递给下一营养级,不可以反复利用,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是尊重自然规律,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举措,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C正确。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而不能无节制地过度消耗自然资源,这样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

回顾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基础知识,结合自己对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理解,分析各个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易错点

本题易在理解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生态学原理时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正确答案

D

解析

理解题干信息,理论上,人类这个足够大的群体中男性和女性中某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且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假设人群中隐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q,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p。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应该是q2,而该病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q,A错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p2+2pq,而该病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p,B错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p2+2pq,在女性中该病致病基因(XA)的基因频率为p,C错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q(Xa的基因频率)×1(Y的概率)=q,即等于该病致病基因(Xa)的基因频率,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及其与基因频率的关系,着重考查学生对男性、女性发病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

理解题干信息,分析常染色体隐性、显性遗传病以及X染色体隐性、显性遗传病在男性、女性中的发病率与基因频率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选择。

易错点

本题容易忽略题干给出了两个信息“理论上”“人类”,导致在分析人类这个足够大的群体中男性和女性中某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且这对等位基因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时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分析PH需保持适宜且相同才能准确测定酶活力,所以,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在调整PH值后,加入酶。即: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正确,A、B、D不合理。平时训练中对实验步骤考查非常少,大多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因此,本题虽然难度不大,但得分率不一定高。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测定酶活力的实验步骤,着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科学设计实验程序的能力。难度适中。

解题思路

获取题干信息“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根据实验设计中无关变量要保持适宜且相同,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易错点

学生易忽略PH也影响酶的活性,或者对加入缓冲溶液控制PH这一无关变量的时间把握不好。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正确答案

B

解析

神经元是真核细胞,线粒体的内膜上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A正确。突触间隙充满了组织液,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是扩散,不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是高分子有机物,合成需要消耗ATP,C正确。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主要是K+外流,同时Na+运出细胞,K+运进细胞,需要Na+- K+离子泵的作用,属于主动运输,消耗ATP,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

回顾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基础知识,根据各选项给出的情境分析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突触后膜兴奋后恢复静息状态是否耗能时发生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正确答案

D

解析

A、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由纤维素改性得到,灼烧时有刺激性气味,可由此区分二者,故A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碳链会变成环状,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故B正确。C、加热、强酸碱、重金属盐均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加热可杀死流感病毒,故C正确。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工业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故D错误。

因此,本题选D。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糖类、蛋白质、油脂的性质

解题思路

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加热会变性;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

易错点

对医用消毒酒精浓度的记忆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8.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B1与4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C1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

D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正确答案

A

解析

A、乙烯和丙烯最简式均为为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团的物质的量为,含有的氢原子数为,故A正确。B、若完全反应则生成,但此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完全,所以分子数小于,故B错误。C、溶于过量硝酸,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最终氧化产物是,因此与过量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呈液态,不能由气体摩尔体积得出其物质的量为,故其含有的共价键数也不为,故D错误。

因此,本题选A。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

解题思路

烯烃的最简式均为;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铁和过量硝酸反应最终被氧化成;标准状况下,为液态。

易错点

忽视合成氨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审题不清,误以为C项中是铁过量。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正确答案

B

解析

A、2-甲基丁烷,其结构简式为,共5个碳,习惯命名法应该为异戊烷,故A错误。B、乙烯生成乙醇的反应方程式为:,符合加成反应的定义,故B正确。C、有4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故C错误。D、高分子化合物要求分子量在10000以上,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因此,本题选B。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同分异构现象,乙烯的化学性质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特点。

解题思路

正确掌握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方法和加成反应的基本概念即可解题

易错点

对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方法掌握不牢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

正确答案

C

解析

A、乙酸和乙醇反应的产物为乙酸乙酯,分离乙酸乙酯应该用分液漏斗,长颈漏斗不带有活塞,无法用于分离操作,故A错误。B、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且NO密度与空气相近,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氯化铁易发生水解,所以配制时应在较浓的盐酸中溶解,抑制其水解,防止生成沉淀,再加水稀释,故C正确。D、将的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其中的,但是得到的未干燥,会含有水蒸气,故D错误。

因此,本题选C。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气体的收集、溶液的配制

解题思路

一氧化氮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加入盐酸是为了抑制铁离子的水解;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所得气体中会有水蒸气

易错点

混淆长颈漏斗和分液漏斗,忽视通过洗气瓶洗气的气体中有水蒸气的存在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废水时可以得到产品

C负极反应为,负极区溶液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电子的电量时,会有生成

正确答案

B

解析

A、电流从正极流出,负极流入,为阴离子,其移动方向应与电流相反,因此向正极区(阳极)移动。正极区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则正极附近酸性增强,pH下降。故A项错误。B、负极区(阴极)的电极反应为,剩余,中间区域的迁移到负极区,得到;正极区的电极反应为,余下,中间区域的迁移到正极区,得到,故B项正确。C、负极区发生还原反应:,负极附近碱性增强,pH升高,故C错误。D、由正极区的电极反应可知,转移电子与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因此转移电子时会有氧气生成,故D项错误。

因此,本题选B。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解题思路

直流电作用下电解硫酸钠溶液,由于钠离子与硫酸根在水溶液中均不放电,因此其本质为电解水。

易错点

对电解池电子转移分析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2.298时,在氨水中滴入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

CM点处的溶液中

DN点处的溶液中

正确答案

D

解析

A、向氨水当中滴加稀盐酸,两者等物质的量反应则达到滴定终点,产物为,其溶液显酸性,应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如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而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在碱性范围内变色,不能作为该滴定的指示剂,故A项错误。B、盐酸体积为时恰好反应生成导致其溶液pH小于7,而M点处pH=7,故B项错误。C、因为溶液pH=7,所以,又由于电荷守恒,可得,二者浓度约为,远大于,故C错误。D、若开始时pH为12,则,此时对应氨水的电离度为10%,由于题中给出氨水电离度为1.32%,远低于10%,则pH应小于12,故D正确。

因此,本题选D。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及滴定过程中的计算问题

解题思路

向氨水当中滴加稀盐酸,两者等物质的量反应则达到滴定终点,产物为,其溶液显酸性;若开始时pH为12,则,此时对应氨水的电离度为10%,由于题中给出氨水电离度为1.32%,远低于10%,则pH应小于12。

易错点

本题易在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出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3.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是元素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溶液的为2,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

B元素的非金属性

C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正确答案

C

解析

A、原子半径大小排序为,即W的原子半径是所有原子中最小的),故A错误。B、元素非金属性中,即Y>X,故B错误。C、Y为氧元素,其氢化物为,常温下均为液态,故C正确。D、X为碳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碳酸,是弱酸,故D错误。

因此,本题选C。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解题思路

Z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因此Z为氯元素。的水溶液pH值为2,说明为一元强酸。在光的条件下反应得到以及难溶于水的混合物,因此为烷烃(如),为发生取代反应后的有机混合物。反应可得以及具有漂白性的,可知。综上,W、X、Y、Z分别为

易错点

利用化合物的性质推断元素的过程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4.一平行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正确答案

D

解析

将云母介质移出,变小,根据电容的决定式,则电容器电容值变小,电容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两板间的电压保持不变,根据电容的定义式,可得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再根据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可得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所以A、B、C错误,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板电容器定义式和决定式以及匀强电场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

解题思路

1)将云母介质移出,变小,根据电容的决定式判定电容器电容值变化。

2)电容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两板间的电压保持不变,根据电容的定义式判定电荷量变化。

3)根据电场强度,判定极板间的电场强度的变化情况。

易错点

1)没有注意到电容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两板间的电压保持不变。

2)两板间电压和间距不变时,虽然两板上的电荷量发生变化但场强不发生变化。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1h

B4h

C8h

D16h

正确答案

B

解析

设地球的半径为R,周期T=24h,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时,三颗同步卫星的位置如图所示,所以此时同步卫星的半径r1=2R,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可得,故A、C、D错误,B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和同步卫星以及几何关系。

解题思路

1)利用几何关系求出新的同步卫星半径。

2)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求出新同步卫星周期,即自转周期。

易错点

1)不能利用几何关系求出新同步卫星的半径。

2)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求解时计算出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5.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A11

B12

C121

D144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带电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解得:,所以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144,故A、B、C错误,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解题思路

1)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带电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v。

2)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列向心力方程。

3)两式联立得出质量的表达式,直接判定。

易错点

1)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这一隐含条件可以得出两粒子偏转的半径相同。

2)解方程时得到质量的表达式容易出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6分

16.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为3Ω ,1Ω ,4Ω ,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

B

解析

设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k,当开关S断开时,原线圈两端的电压,根据电压关系得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根据电流关系得副线圈电流为,根据欧姆定律;当开关闭合时,原线圈两端的电压,根据电压关系得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根据电流关系得副线圈电流为,根据欧姆定律,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理想变压器电流问题和欧姆定律。

解题思路

1)开关断开时,先求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再根据电压和电流关系得出副线圈的电压和电流。

2)根据欧姆定律得出副线圈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3)开关闭合时重复以上过程,列方程组求解。

易错点

1)没有注意到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2)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会随着原线圈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多选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6分

18.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正确答案

B,C

解析

初速度为0,才能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现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错误;因为若该恒力与初速度垂直,该恒力改变速度方向,所以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B正确;因为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平衡且不发生改变,所以该恒力即为合力,所以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C正确;因为速度是矢量,在恒力作用下,加速度不变,即质点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总是不变,包含方向在内,而速率不包含方向,所以D错误,例如平抛运动,设初速度。则在第1s内,速率的变化量为), 在第2s内,速率的变化量为),所以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和曲线运动条件。

解题思路

本题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采用逐项判定的方法。

易错点

1)没有注意到恒力不但大不变,方向也不变。

2)D项中是速率的变化量而不是速度的变化量。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6分

19.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正确答案

B,D

解析

分析b受力,如图

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得出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不变,绳OO'的张力是连接O’和a的绳的张力与连接O’和b的绳的张力的合力的平衡力,也不变,所以A、C错误;对b受力分析如上图所示,外力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根据平衡条件,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和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所以B、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的动态分析。

解题思路

1)根据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得出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和绳OO'的张力的变化。

2)对b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出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变化。

易错点

1)没有注意到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得出b位置变化而绳OO'的张力变化而导致错误。

2)没有分析出绳子上的拉力等于物体a的重力,保持不变。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6分

20.如图,一带负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AQ点的电势比P点高

B油滴在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大

C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

D油滴在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的小

正确答案

A,B

解析

带负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可以判断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上,可知电电场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运动电荷是负电荷,所以匀强电场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Q点的电势比P点高,带负电的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小,在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大,所以A、B正确,C错误。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是恒力,重力也是恒力,所以合力是恒力,所以油滴的加速度恒定,所以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和重力复合场中的运动。

解题思路

1)从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判断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而重力向下,所以电场力向上,再根据电性判定电场方向。

2)根据电场线方向判定电势的高低。

3)根据电场力做功判定动能和电势能的变化,确定两点动能和电势能的大小。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定加速度的大小。

易错点

1)不能从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判断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没有注意到电荷带负电,而将电场方向判定错。

1
题型: 多选题
|
分值: 6分

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设在t=3s时两车的位置坐标为0,则因为从t=1s到t=3s,两车位移相等(图象中的面积相等),所以在t=1s时,甲车和乙车并排行驶,A错误;从t=0到t=1s,甲车的位移为,乙车的位移为,所以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B正确;t=2s时,两车速度相等。并不是并排行驶,况从t=2s到t=3s,两车的位移不等,所以C错误;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t=1s到t=3s两车的位移大小,即(以甲车计算),所以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v-t图像和追及问题。

解题思路

1)利用对称性得出两车第一次并排的时刻判定A、C选项。

2)利用面积差求出0时刻两车的间距。

3)利用面积求出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易错点

1)不会从面积看两车位移的大小。

2)B项中两同面积差值表示两车间距,求面积大小计算时易错

3)图象交点易当作两车相遇,这是易错点。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74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5分

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20Hz、30 Hz和40 Hz,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

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他条件进行推算。

22.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打出C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

23.已测得=8.89cm,=9.5.cm,=10.10cm;当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m/,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由此推算出为________ Hz。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s1+s2)f    (s2+s3)f    (s3–s1)f2

解析

根据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的处理方法,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同理。加速度为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和纸带数据分析。

解题思路

1)根据平均速度求出两点的速度。

2)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求出加速度。

易错点

求解加速度时选取的段出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0

解析

根据代入数据,解得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误差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

解题思路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频率。

易错点

求解频率时加速度直接用9.80m/,没有考虑到摩擦力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38.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39.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

40.“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

41.“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42.“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的氧化能力。的有效氯含量为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3

解析

(1)中Na为+1价,O为-2价,计算可得的化合价为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化合价分析

解题思路

中Na为+1价,O为-2价,计算可得的化合价为

易错点

本题是送分题,不会犯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

解析

(2)由流程图可知反应物为,产物为,根据氧化还原化合价升降守恒进行配平,可得方程式为: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思路

分析框图是一方面,更多的其实就是把下面的问题做对。每一步生成什么,都告诉你非常明确了,一定程度上讲这是一个原理综合题的变形。因为这个题真的并没有需要你去分析框图,典型的工业流程题是需要你分析框图的,需要你搞清楚每一步在干什么的,你前一步看不懂,后一步可能受一点影响的。所以一定程度上就是原理题。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工艺流程分析错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

解析

(3)加入除去、加入除去;电解食盐水并加入,产物中有生成,由于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应该是在阴极被还原生成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粗盐提纯及电解原理

解题思路

粗盐提纯过程,主要考虑除去杂质离子,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电解食盐水并加入,产物中有生成,由于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应该是在阴极被还原生成

易错点

本题容易在电解原理分析中出错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

解析

(4)。其中氧化剂为,还原剂为,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比值为,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分析

解题思路

根据尾气吸收过程中加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并配平即可。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5)

解析

(5)还原为时转移电子,还原为时转移电子,也就是说每摩尔相当于。即相当于,即“有效氯含量”=(保留两位小数)。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分析

解题思路

“有效氯含量”的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的氧化能力。其实就是求相同质量的在还原为时,转移的电子数之比。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43.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         (填“α”“β”或γ”)位上。

44.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         (填“α”“β”或γ”)位上。

45.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γ

解析

分析ATP中三个磷酸基团的水解顺序,依次为Pγ、Pβ、Pα,确定产生ADP时水解的磷酸基团是Pγ。根据题意,某种酶的作用就是将ATP中带有32P的Pγ(即γ位的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从而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DNA的合成和同位素示踪技术,重点考查学生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

分析ATP中三个磷酸基团的水解顺序,确定产生ADP时水解的磷酸基团的位置。再根据题意中某种酶的作用分析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ATP中三个磷酸基团的水解顺序上出现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α

解析

分析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即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思考dATP的结构,理解其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形成dAMP,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就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因此,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位上。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DNA复制所需的原料与dATP的关系,着重考查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和dATP的结构。难度适中。

解题思路

分析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即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思考dATP的结构,理解其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形成的dAMP就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易错点

本题易受上一问题的干扰,不能理解DNA生物合成的原料与dATP的关系。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亲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两条链被标记,新合成的子链未被标记。根据题意,子代共n个DNA分子,每个噬菌体含有1个DNA分子,装配成n个噬菌体,因为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含有32P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2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所以,子代n个噬菌体中含有32P标记的有两个,所占比例为2/n。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

获取题干信息,结合DNA分子的复制特点,组织语言准确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在用生物学术语准确表达上出现问题。这正是学生需要加强的地方。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46.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      

47.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     (填“CO2浓度”或“O2浓度”)。

48.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光照强度

解析

分析曲线图,根据图中光照强度为a时,甲组曲线尚未达到光饱和点,确定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着重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

分析曲线图,区分甲组、乙组曲线,确定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

易错点

本题易将甲组、乙组曲线混淆,学生需要注意a点时甲组曲线尚未达到光饱和点,而乙组曲线将要达到光饱和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O2浓度

解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b光照强度下甲组光合作用达到光饱和点,则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结合题干提示,O2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若提高O2浓度光合作用强度不可能升高,所以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CO2浓度。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有提示,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

分析曲线图,根据b光照强度下甲组光合作用强度及题干提示,回答问题。

易错点

本题易忽略题干提示,而从温度、CO2浓度等多角度作答。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解析

分析题干两组植株的培养条件和结果,结合第二次实验条件和结果,分析可知: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

分析题干两组植株的培养条件和结果,结合第二次实验条件和结果,分析,组织语言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忽略题干已给出的实验条件及结果,因此不能结合前面的实验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同时,在语言组织上容易表述不清楚。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当要求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C时,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报警器(内阻很小,流过的电流超过时就会报警),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U,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00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00Ω),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在室温下对系统进行调节,已知U约为18V,约为10mA;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20mA时,报警器可能损坏;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60°C时阻值为650.0Ω。

24.在答题卡上完成待调节的报警系统原理电路图的连线。

25.在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或“”)。

26.按照下列步骤调节此报警系统:

电路接通前,需将电阻箱调到一定的阻值,根据实验要求,这一阻值为______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填“a”或“b”)端附近,不能置于另一端的原因是______。

将开关向______(填“c”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______。

(4)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将开关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连线如图所示

解析

(1)连线如答案图所示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路图的连接

解题思路

1)理解电路的测量原理和等效替代的调试原理。

2)连接电路图。

易错点

不理解电阻箱的等效替代的作用而不用电阻箱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R2

解析

根据实验步骤,电路接通前,需将电阻箱调到一定的阻值,根据实验要求,这一阻值为热敏电阻的阻值650.0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b,因为此位置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最大,电流最小,否则,置于另一端,滑动变阻器阻值为0,电流可能过大,可能损坏报警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流应小于10mA,才能当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时,电流可以达到10mA,根据10,解得,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选R2。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应用和传感器的应用。

解题思路

1)根据报警电流的最大电流求出总电值;

2)再求出滑动变阻器的范围,确定滑动变阻器。

易错点

不能根据电流值求出滑动电阻器的阻值范围。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650.0 ; b ;接通电源后,流过报警器的电流会超过20 mA,报警器可能损坏;  ②c  ;报警器开始报警;

解析

本题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先用变阻箱来代替热敏电阻,所以变阻箱的阻值要调节到热敏电阻的临界电阻,也就是在60°C时阻值为650.0Ω;为了防止接通电源后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20 mA损坏报警器,所以滑片应置于b端。

先把变阻箱的电阻接入电路,所以将开关向c端闭合,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调至报警器开始报警时,保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变,再将开关向d端,接入热敏电阻,即可正常工作。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应用和等效替换法。

解题思路

根据等效替代的思想完成电路的调试。

易错点

不理解电阻箱的等效替代的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如图,两固定的绝缘斜面倾角均为θ,上沿相连。两细金属棒ab(仅标出a端)和cd(仅标出c端)长度均为L,质量分别为2m和m;用两根不可伸长的柔软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abdca,并通过固定在斜面上沿的两光滑绝缘小定滑轮跨放在斜面上,使两金属棒水平。右斜面上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已知两根导线刚好不在磁场中,回路电阻为R,两金属棒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已知金属棒ab匀速下滑。求

27.作用在金属棒ab上的安培力的大小;

28.金属棒运动速度的大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金属棒ab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cd的受力分析,

其中

解得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

解题思路

以ab棒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求出安培力的大小。

易错点

1)受力分析时没有考虑到金属棒与斜面的摩擦力

2)受力分析时选研究对象。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所以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力的计算。

解题思路

根据安培力的计算公式和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求出金属棒运动速度的大小。

易错点

只有ab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BLv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8分

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AC=7R,A、B、C、D均在同一竖直面内。质量为m的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最高点到达F点,AF=4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

29.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

30.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1.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至E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G点在C点左下方,与C点水平相距、竖直相距R,求P运动到D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的质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题意求出B、C间的距离,设到过B点时速度大小为,根据动能定理得:

将l和代入解得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定理的应用。

解题思路

从C到B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求出物块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

易错点

计算重力做功时高度变化容易出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滑块P由C开始到弹回到最高点F过程,设相对滑动的距为x,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由几何关系得,解得

滑块P到达E点时速度为零,设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由B到E的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解得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能量守恒定律和弹性势能。

解题思路

1)从C开始到弹回到最高点F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求出物块P运动的总距离,从而求出BE间的距离。

2)从C到E的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求出弹性势能的大小。

易错点

1)运动用能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时易能量找不全而出错。

2)分析运动过程时易出错。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设改变后物块P的质量为,由几何关系得DG两点的水平距离

DG两点的竖直距离

根据平抛运动公式

解得

从E弹到D点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能量守恒定律和平抛运动。

解题思路

1)根据从D点平抛运动求出物块P到达D点的速度。

2)从E点到D点的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出物块P的质量。

易错点

1)计算重力做功时高度变化容易出错。

2)平抛过程水平位移不是,竖直位移也不是3R,这学生易出错。

3)分析运动过程时易出错。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还原生成。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32.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33.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两端用夹子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①A;;②d→c→f→e→i

解析

(1)①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常用方法是混合加热,或者中滴入浓氨水(不需要加热)。这里提供的装置只有A适合第一种方法。②要收集干燥的氨气应用碱石灰进行干燥,干燥管应“大进小出”,即d进c出;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即f进e出;最后应进行尾气处理,并要防止倒吸,应接i。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解题思路

用什么装置,发生什么反应,怎么连接装置,其实这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连接装置有同学会觉得比较难,但大致不差,至少常见的实验室制氯气和制氨气还是很典型的。

易错点

本题易在装置连接顺序方面出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①气体红棕色逐渐变浅;②;③溶液倒吸入Y管;④当产物中的为液体时,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恢复原体积后装置中气压小于大气压。

解析

(2)①②: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生成,反应方程式为,产物均无色,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的红棕色会逐渐变浅。③④:当产物中的为液体时,反应过程中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恢复原体积后装置中气压小于大气压,因此溶液会倒吸。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现象的描述

解题思路

①②: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生成,反应方程式为,产物均无色,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的红棕色会逐渐变浅。③④:当产物中的为液体时,反应过程中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恢复原体积后装置中气压小于大气压,因此溶液会倒吸。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实验原理的判断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元素铬()在溶液中主要以(蓝紫色)、(绿色)、(橙红色)、(黄色)等形式存在。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34.的化学性质相似。在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溶液中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转化反应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③温度升高,溶液中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6.在化学分析中采用为指示剂,以,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利用生成转红色沉淀,指示剂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恰好沉淀完全(浓度等于)时,溶液中为__________,此时溶液中等于__________。(已知分别为)。

37.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将废液中的还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生成灰蓝色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最终溶液变绿色

解析

(1)类比反应的性质,但需注意反应过程中伴有颜色变化。为蓝紫色,滴加后蓝紫色变浅同时产生灰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变为,溶液最终变为绿色。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现象的描述

解题思路

这道题决不能直接跳过题干。前面说了颜色、沉淀,铬跟铝相似,在硫酸铝溶液中逐渐加氢氧化钠,然后生成氢氧化铝。另外氢氧化铬这种物质是灰蓝色沉淀。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审题不清,导致不会利用题给信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①②增大;;③小于

解析

(2)②根据A点数据,列三段式计算平衡常数: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反应逆向移动,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平衡常数计算、焓变和熵变

解题思路

①选修四26页的方程式,在酸性条件会转化为

②从图上可以看出,浓度升高,浓度上升,说明反应向右进行的更多,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平衡常数计算错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

解析

(3)已知,当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可得: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题思路

题目已经交代,接下来根据溶度积计算公式即可求算。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溶度积计算错误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

或:

解析

(4)盐溶液为酸性,因此配平时应在方程式左边添加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思路

盐溶液为酸性,因此配平时应在方程式左边添加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化合价分析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52.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53.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不能

解析

假设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则同学甲的实验中亲本为(用A、a表示相关基因)XAXa与XaY,子代为XAXa:XaXa:XAY:XaY=1∶1∶1∶1,即♀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与实验结果相符;假设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则同学甲的实验中亲本为(用A、a表示相关基因)Aa与aa,子代无论雌雄均为Aa:aa =1∶1,即♀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也与实验结果相符。所以,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和伴性遗传的基础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基础知识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

用假设法分析同学甲的实验,若两种情况下结果都成立,则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若只有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时结果才成立,则能证明。

易错点

本题学生易在从哪入手进行分析上出现错误,不会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逻辑推理能力较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实验1: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解析

根据同学乙的结论“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分析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XAXa(♀灰体)、XaXa(♀黄体)、XAY(♂灰体)、XaY(♂黄体)。首先选择经典的证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不是常染色体上的杂交组合:隐性雌性和显性雄性杂交,子代雌性均表现为显性,雄性均表现为隐性,即实验一的杂交组合为♀黄体(XaXa)×♂灰体(XAY);若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XAXa)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XaY),则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即支持同学乙的结论。

再根据同学甲子代的基因型可以选择雌性灰体(XAXa)和雄性灰体(XAY)作为亲本,即实验二的杂交组合为♀灰体×♂灰体;若实验结果为: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XAXA、XAXa),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XAY),另一半表现为黄体(XaY),则也支持同学乙的结论。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和伴性遗传的基础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

根据同学乙的结论,分析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选择能证明同学乙结论的亲本杂交组合,预期支持同学乙结论的实验结果。

易错点

本题易在亲本的选择和预期结果的分析上出现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选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物理——选修3–3】请回答54-56题。

【物理——选修3–4】请回答57-59题。

【物理——选修3–5】请回答60-62题。

54.(5分)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对气体做功可以改变其内能

C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

D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状态确定的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达到热平衡

55.(10分)在水下气泡内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侧水的压强,两压强差Δp与气泡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Δp= ,其中σ=0.070 N/m。现让水下10 m处一半径为0.50 cm的气泡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强p0=1.0×105 Pa,水的密度ρ=1.0×103 kg/m3,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

(i)求在水下10 m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

56.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在气泡上升到十分接近水面时,求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

57.(5分)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

B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

C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

D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

E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58.(10分)如图,在注满水的游泳池的池底有一点光源A,它到池边的水平距离为3.0 m。从点光源A射向池边的光线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水的折射率为

求池内的水深;

59.一救生员坐在离池边不远处的高凳上,他的眼睛到地面的高度为2.0 m。当他看到正前下方的点光源A时,他的眼睛所接受的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为45°。求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60.(5分)现用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的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E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

61.(10分)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0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i)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

62.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D,E

解析

气体吸热后,若再对外做功,温度可能降低,所以A错误;改变气体的内能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所以B错误;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C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D正确;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状态确定的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达到热平衡,所以E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力学定律;理想气体的性质。

解题思路

根据热力学定律和和理想气体的性质直接判定。

易错点

气体吸热后内能的变化不确定,如果吸热同时对外做功内能不一定增大,所以温度不一定升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p1=28 Pa

解析

(i)当气泡在水下h=10 m处时,设其半径为r1,气泡内外压强差为∆p1

∆p1=     ①

代入题给数据得

∆p1=28 Pa      ②

考查方向

压强的相关计算。

解题思路

根据压强差Δp与气泡半径r之间的关系计算求在水下10 m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

易错点

不理解Δp= 公式的含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设气泡在水下10m处时,气泡内空气的压强为p1,气泡体积为V1,;气泡到达水面附近时,气泡内空气压强为p2,内外压强差为∆p2,其体积为V2,半径为r2。

气泡上升过程中温度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

p1V1=p2V2      ③

p1=p0+ρgh+∆p1④

p2=p0+∆p2             ⑤

气泡体积V1和V2分别为

V1=       ⑥

V1=         ⑦

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得

由②式知,∆pi<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玻意耳定律和压强的相关计算。

解题思路

计算初末状态压强,然后根据玻意耳定律列方程求解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

易错点

1)计算气体初末状态压强时易忘记加大气压p0。

2)本题计算量较大计算时容易出错。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C,E

解析

水面波就是一种机械波,所以A正确;周期,频率,所以B错误;,C正确;水面波能够传播能量但质点并不随波迁移,所以D错误,E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机械波、波长、频率和波的传播。

解题思路

根据两个波峰间的时间间隔求出周期,再求出频率和波长。

易错点

计算周期时从1个波峰到10个波峰间隔应为9个周期,而不是10个。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i)h=m≈2.6 m;(ii)0.7 m

解析

光由A射向B发生全反射,光路如图:

由全反射公式可知:

得:

,由几何关系可得:

所以水深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

解题思路

在B点发生全反射,根据折射定律和几何关系求出池内的水深。

易错点

1)利用折射定率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易错写成与界面的夹角。

2)本题计算量较大,计算易出错。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0.7 m

解析

光由A点射入救生员眼中光路图如图:

由折射率公式:

可知:

,得

代入数据得:

由几何关系得,救生员到池边水平距离为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

解题思路

光从水面射入人眼中过程根据折射定律和几何关系求出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

易错点

1)利用折射定率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易错写成与界面的夹角。

2)各个长度之间的几何关系易出错。

3)本题计算量较大,计算易出错。

第(7)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C,E

解析

饱和电流由光的强度决定,与光的频率无关,所以A正确,B错误;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所以C正确,D错误;遏止电压,所以E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电效应、极限频率、光电流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解题思路

1)根据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光强有关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判定A、B选项

2)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判定C、E选项。

3)根据存在极限频率确定D选项。

易错点

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光强有关,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这一点学生易发生混淆。

第(8)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i)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可以为喷泉喷出的水柱保持速度不变。

该时间内,喷出水柱高度:   

喷出水柱质量:     ②

其中为水柱体积,满足:

由①②③可得: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为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元法的应用。

解题思路

设一个单位时间,根据水从喷口喷出的体积计算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质量。

易错点

不会选取一段时间,计算这段时间内喷的水量。

第(9)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设玩具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为

由玩具受力平衡得: 

其中,为玩具底部水体对其的作用力.

由牛顿第三定律:       ⑤

其中,为玩具底部下面水的作用力,为水到达玩具底部时的速度

由运动学公式:    ⑥

在很短时间内,冲击玩具水柱的质量为

   ⑦

由题意可知,在竖直方向上,对该部分水柱有

动量定理       ⑧

由于很小,也很小,可以忽略

⑧式变为      ⑨

由④⑤⑥⑦⑨可得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微元法的应用。

解题思路

1)以玩具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求出水柱对玩具的力。

2)以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定理求出水喷到玩具时的速度。

3)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水喷到的高度,即为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

易错点

1)研究对象选取易出错,应选取水流微元为研究对象而不应选玩具当研究对象。

2)应用动量定理时易出现方向的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生物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选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请回答80-82题。

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

②制作无菌平板;

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请回答83-85题。

某一质粒载体如图所示,外源DNA插入到AmprTetr中会导致相应的基因失活(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 I酶切后,与用BamH I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未被转化,有的被转化。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回答下列问题:

80.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           。若要完成步骤②,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  

81.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                                      

82.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        现象。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

83.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                    (答出两点即可),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84.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有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                   ;并且                             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                                    。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             的固体培养基。

85.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于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牛肉膏、蛋白胨   琼脂

解析

该培养基中的牛肉膏、蛋白胨都属于天然物质,含有各种营养成分,都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氮源和碳源等。若要制作平板,需加入琼脂,制成固体培养基。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及其作用。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

分析培养基中的牛肉膏、蛋白胨等成分,回答可以提供氮源的成分。回顾制作平板的要求,确定成分X。

易错点

本题易在氮源上出现答不全的情况。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将各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教室不同高度空气中的微生物,确定收集这些微生物的方法是“将各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实验组的变量处理,着重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变量处理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自变量是教室不同高度空气中的微生物,确定收集这些微生物的方法,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出来。

易错点

学生不知道如何收集教室不同高度空气中的微生物,易在自变量处理上没有思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污染    不正确

解析

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污染现象。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因此,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不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重点考查学生对统计菌落数目的平板计数法的理解,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

分析空白对照组的结果,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回答问题。

易错点

本题易在空白对照组的结果分析上出现问题。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能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有多个限制酶切点(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能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有多个限制酶切点等。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质粒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

回顾基因工程的载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用准确的语言作答。

易错点

学生易在语言表述上出现不准确的情况。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二者均不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不生长  含有质粒载体  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或答含有重组质粒)  二者均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四环素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 I酶切”,可知四种大肠杆菌分别是未被转化的(不含抗性基因),被转化的含有环状目的基因的(不含抗性基因)、被转化的含有质粒载体的(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被转化的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而不含有四环素抗性基因)。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有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因为均不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所以在该培养基上均不生长,是不能区分的;并且含有质粒载体和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二者均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仅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而不含有四环素抗性基因,因此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四环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而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就是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落。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标记基因的作用及选择培养基的用途,着重考查学生对标记基因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难度适中。

解题思路

获取题干信息“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 I酶切”,理解标记基因的作用,分析四种大肠杆菌含有抗性基因的情况,根据选择培养基的作用,组织语言准确作答。

易错点

学生易在分析四种大肠杆菌在选择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时出现错误,有部分同学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受体细胞

解析

分析噬菌体的生活方式,即作为细菌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因此需要从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中获得原料进行DNA复制。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噬菌体的生活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病毒寄生生活的理解。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

分析噬菌体的生活方式,从基因工程的角度分析其DNA复制所需原料的来源。

易错点

本题易忽略这是在基因工程中作为载体的噬菌体而回答寄主(或宿主)细胞。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49.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50.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51.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免疫功能下降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病毒甲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从而引起其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特异性免疫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

获取题干信息,结合免疫系统的功能,组织语言作答。

易错点

学生易出现语言表达不准确的问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

解析

免疫预防中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时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免疫预防、体液免疫的过程、二次免疫等基础知识,难度适中。

解题思路

分析免疫预防中疫苗的作用,以及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的反应,科学作答。

易错点

本题易在分析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的反应上表述不准确。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

分析胞吞、胞吐的过程,可知二者都需要消耗能量;生物大分子不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方式过膜,只能通过胞吞或胞吐运输;二者都通过形成囊泡来完成物质的运输。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胞吞、胞吐两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着重考查学生对这两种方式共同点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

分析胞吞、胞吐的过程,用科学的语言概括二者的共同点。

易错点

学生易在概括二者的共同点上出现错误,除了“需要消耗能量”这一点,其他的不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表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选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请回答63-67题。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见氧化剂。主要用于化工、防腐及制药工业等。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为原料生产高锰酸钾的工艺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请回答68-73题。

锗()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在电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请回答74-79题。

秸秆(含多糖类物质)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63.原料软锰矿与氢氧化钾按的比例在“烘炒锅”中混配,混配前应将软锰矿粉碎,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4.“平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5.“平炉”中需要加压,其目的是                

66.将转化为的生产有两种工艺。

①“歧化法”是传统工艺,即在溶液中通入气体,使体系呈中性或弱酸性,发生歧化反应。反应中生成和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水溶液。电解槽中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阴极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

③“电解法”和“歧化法”中,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__________。

67.高锰酸钾纯度的测定:称取样品,溶解后定容于容量瓶中,摇匀。取浓度为标准溶液,加入稀硫酸酸化,用溶液平行滴定三次,平均消耗的体积为。该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已知)。

68.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有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69.是同族元素,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                 

70.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          

71.光催化还原制备反应中,带状纳米是该反应的良好催化剂,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2.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其中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

73.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下图为Ge单晶的晶胞,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为;B为;C为。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

②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单晶的晶胞参数,其密度为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74.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的通式

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75.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76.D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77.F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78.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W共有____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79.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解析

(1)影响固体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接触面积,粉碎矿石可增大其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影响固体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接触面积,粉碎矿石可增大其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易错点

本题是送分题,不会出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

解析

(2)由题目可知转化为作还原剂,氧化剂应为空气中的,反应物还有,根据氧化还原基本原理配平方程式即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思路

由题目可知转化为作还原剂,氧化剂应为空气中的,反应物还有,根据氧化还原基本原理配平方程式即可。

易错点

本题容易在工艺流程分析过程中出错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增大压强,提高反应速率。

解析

(3)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加压应从反应速率的方面来考虑。由于此反应有气体参加,增大压强,氧气的浓度提高,反应速率提高。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加压应从反应速率的方面来考虑。由于此反应有气体参加,增大压强,氧气的浓度提高,反应速率提高。

易错点

本题是送分题,不会出错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①;②;;③

解析

(4)①由于反应体系为中性或弱酸性,没有变价,产物应为,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②阳极反应为氧化反应,被氧化为,电极反应为;阴极反应为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故阴极产生的气体为;总反应为

③电解中所有的都转化成了,而歧化反应中只有转化为了,因此利用率之比为,即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分析及电解池原理

解题思路

由于反应体系为中性或弱酸性,没有变价,产物应为;阳极反应为氧化反应,被氧化为;电解中所有的都转化成了,而歧化反应中只有转化为了

易错点

本题容易在计算方面出错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5)

解析

(5)由题中反应方程式得到反应的比例为,列式计算:

即:

代入数据得: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的计算

解题思路

题中反应方程式得到反应的比例为,列式计算后,再带入数据即可。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2。

解析

(1)锗的核外电子排布为;未成对电子数目为2个。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及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目的判断

解题思路

锗位于硅的正下方,是号元素

易错点

本题容易在未成对电子数目判断上出错

第(7)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原子半径较大,难以形成稳定的键,不易形成双键或叁键。

解析

(2)双键、叁键与单键中均有键,但只有双键和叁键中存在键。锗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说明锗难以形成稳定的键。这是因为原子半径较大,4p形成肩并肩重叠较难。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解题思路

锗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说明锗难以形成稳定的键。这是因为原子半径较大,4p形成肩并肩重叠较难。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原子结构分析不清

第(8)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的熔沸点依次上升。因为其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分子量增大,范德华力增大,熔沸点上升。

解析

(3)由表中数据可知,三种物质熔沸点均不高,均为分子晶体,并且不存在氢键,因此熔沸点由范德华作用力的强弱决定。即熔沸点依次升高,是范德华力依次增强的结果,而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而言,范德华力主要受分子量决定。分子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解题思路

三种物质熔沸点均不高,均为分子晶体,并且不存在氢键,因此熔沸点由范德华作用力的强弱决定。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元素周期律记忆混淆

第(9)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

解析

(4)由三种元素在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可知电负性相对强弱。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电负性的大小判断

解题思路

由三种元素在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可知电负性相对强弱。

易错点

本题易出现电负性大小判断方法的应用错误

第(10)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5),共价键。

解析

(5)锗与金刚石结构相似,金刚石中碳原子是杂化,锗晶体中锗也是相同的杂化,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杂化轨道理论

解题思路

锗与金刚石结构相似,金刚石中碳原子是杂化,锗晶体中锗也是相同的杂化,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杂化轨道理论理解不清

第(1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6)①;②

解析

(6)①将晶胞切成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后,D是左下角小正方体的体心,因此原子坐标是

②每个晶胞中含有8个锗原子,根据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注意换算单位: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参数坐标和晶胞密度计算

解题思路

①将晶胞切成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后,D是左下角小正方体的体心,因此原子坐标是

②每个晶胞中含有8个锗原子,根据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注意换算单位:

易错点

本题容易在参数坐标计算和晶胞密度计算上出错

第(1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cd

解析

(1)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比如淀粉和纤维素;糖类也不一定具有的通式,比如脱氧核糖()、鼠李糖()等,故a错误;一分子麦芽糖水解得到两分子葡萄糖,蔗糖水解得到葡萄糖和果糖,故b错误;淀粉水解得到葡萄糖,银镜反应能用于检验含有醛基的葡萄糖,只能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不能检验是否水解完全,故c正确;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也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选修五课本p83),故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糖类性质

解题思路

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比如淀粉和纤维素;糖类也不一定具有的通式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糖类通式判断错误

第(1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解析

(2)C分子式为,不饱和度为4,相比B增加了2个C,结合D中的酯基,说明C是由B与2分子发生酯化反应,从反应类型说,酯化反应也可认为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解题思路

C分子式为,不饱和度为4,相比B增加了2个C,结合D中的酯基,说明C是由B与2分子发生酯化反应,从反应类型说,酯化反应也可认为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取代反应、酯化反应概念理解错误

第(1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酯基、碳碳双键;氧化反应

解析

(3)D生成E为失氢的过程,为氧化反应。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官能团的识别、反应类型的判断

解题思路

D生成E为失氢的过程,为氧化反应。

易错点

本题容易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解上犯错

第(1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1,6-己二酸(己二酸);

解析

(4)F的系统名称为1,6-己二酸;F和1,4-丁二烯生成聚酯G为羧基和羟基的缩聚反应(注意不要漏掉端基原子和小分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命名,高分子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思路

F和1,4-丁二烯生成聚酯G为羧基和羟基的缩聚反应

易错点

本题在高分子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水分子个数的判断错误

第(1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5)12;

解析

(5)已知W为二取代芳香化合物,对两个取代基进行分类:

,共4种情况,分别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异构,故共有种。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说明对称性较好,应为对位的对称二取代物,其结构简式为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

解题思路

0.5W与足量生成1,说明W中含有两个羧基。E不饱和度为6,除苯环和2个羧基以外的碳原子均饱和。

易错点

本题在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遗漏

第(17)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6)

解析

(6)仿照上述反应进行过程,可得(反,反)-2,4-己二烯()可与反应生成(该反应2014年新课标II卷和2011年全国卷也有出现),在催化下加热,可得。仿照课本甲苯被酸性溶液氧化的过程,可得可被酸性溶液氧化为对苯二甲酸()。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合成的流程设计

解题思路

根据推断可知,C为,C与反应可以成环生成D(),D在催化下加热,可得E()。

易错点

本题容易出现不会利用题给信息的情况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