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26.1979 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种态度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A错误,因为直至1987年后两岸才有了直接往来。而B出现于1972年,C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D则与题中“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含义一致。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相符合,故本题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立足材料,抓住“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一信息,可以直接判断。
28.观察右图,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①开发浦东是深化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重大举措
②上海的开放将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的新发展
③上海定位于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④折射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建成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①②③符合上海,而④错误,以偏概全,不能通过上海来推断整个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故本题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注意以偏概全的问题,运用排除法,只找出一个错误选项即可。
30.查士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写道:“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或是关于人的法律,或是关于物的法律,或是关于诉讼的法律。首先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的对象的人,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法律。”这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及材料关键词“首先考察人”,这说明了当时罗马法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故本题选B。而A、C、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细读材料,划分层次,找到材料重点强调的意思。语意重点一般都在后面。
24.下列两张新中国建国初期发行的邮票反映出当时的外交政策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图片反映的是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故C正确。而A、B分别与废除国民政府的外交、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相关,而D指的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故本题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图片所指的事件:中苏结盟、抗美援朝,再结合题干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即可判断。
易错点
对ABC三大政策概念的理解
25.下列书目中,最有可能成为1957~1966年中国畅销书的一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1957年已完成了三大改造,故B中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问题解答》不符合题意。C样板戏与1966-1976年的文革相关,而D出现于改革开放后。只有A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特点,如《土法炼钢》与大跃进相关,故本题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牢牢锁定时间段1957—1966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时代特征,再运用排除法。
易错点
容易错选B,从多角度,多信息把握时代特征。
27.下列各项中,分别属于1954年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的是
①“坚决避免内战,国内任何政治的、民族的纠纷,均应以政治方法寻求解决。”
②“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③“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④“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①③分别出现于抗战结束后的《双十协定》和1949年建国前期的《共同纲领》。②中的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故它与1954年宪法相关,而④与文革后的法律相关,故 ④与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故本题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细读题干,选择符合宪法内容的选项,根据句子含义可以排除①③。
29.“希腊留下的 与 ,成为个人自由的依据;罗马留下了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横线上应填入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B属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而C中的宪政与雅典无关,是近代的内容,D虽然与雅典相关,但城邦和神庙与个人自由无关。而A代表雅典的民主制度和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出现,故本题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运用排除法将近代的选项排除,再根据题干选择与自由有关的选项。
易错点
区分古代和近代的民主思想
31.史学家汤因比说:“雅典合法地处死苏格拉底所带来的道德失败,激起一位同时代的雅典天才对雅典及其所有事业的全盘否定。”这位“天才”曾提出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及材料内容可知,苏格拉底死后,他的学生柏拉图对雅典政治失望,故有《理想国》著作,柏拉图的哲学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主要是由于他认为A.理念先于物质存在而C符合其思想内容,故本题选C。A是普罗泰戈拉,应该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与BD都不是全盘否定。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同时代的雅典天才”、“全盘否定”可以判断是C.而A不是全盘否定。
32.以下史实中,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处于同一世纪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A出现于19世纪,拉马克早于达尔文诞生之前(1809年)就在《动物学哲学》里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为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提供理论基础。B出现于16世纪初期1522年,C出现于1687年,D出现于17世纪。因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发生于1517年,故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不一定要死记时间,可以运用历史事件的逻辑排序:文艺复兴影响了宗教改革和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影响了牛顿科学理论进步,新航路开辟之后荷兰崛起,工业革命推动进化论思想出现。
易错点
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大致记忆
33.在启蒙运动中,有一位思想家反对分权、反对代议制,主张通过“公意”的专政来保障公民的“自由”。这位思想家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卢梭的“人民主权”与题中的:通过“公意”的专政来保障公民的“自由”相符,故本题选C。A主张君主立宪制,由此可知他不反对代议制。B主张分权,而D强调理性和公民自由的权利。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通过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反对分权、反对代议制”来排除AB。题干与D的思想无关。
36.有学者形容拿破仑是“旧世界的女婿”。以下拿破仑的活动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词“旧世界”可知和封建主义有关,A、B、D都属于近代化的举措,符合新时代的潮流。与旧世界无关,而C建立了帝制带有封建社会的遗留,故正确答案为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抓住关键词“旧世界”,分析其代表的意义再进行判断。
易错点
区分旧世界、新世界在题目中的含义。
37.1860年,日本出口470 多万美元,进口160 多万美元;1867 年出口1200 多万美元,进口2160 多万美元。进口的主要是棉毛织品、船只、武器等工业产品;出口的主要是生丝、棉花、茶叶、海味、铜、油等工业原料和食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反映了日本进口的西方工业产品在增多,而出口的工业原料也在增多,为西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原材料,这与D相符。而A错误,此时1868年的明治维新尚未开始。B错误,与题干数据不符,出口额开始少于进口额,这说明了日本从出超变成了入超的国家。而C从题中无法体现。故正确答案为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时间1860,把事件放到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来理解,比较进出口数值的变化,运用出超入超概念来看待材料现象。学会宏观把握时代特征。
易错点
容易错选A,认为进出口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表现,忽略了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时代的特征。
39. 19世纪70年代到一战之间,德国步入了工业化的快车道,尤其是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等部门的产量增长很快,并跃居到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的地位。与此相关的因素有
①实现国家统一
②注重科技创新
③确立共和政体
④对外殖民扩张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及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1871年建立了帝国,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了君主立宪制,重视科技,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发展生产,并积极参与对外殖民扩张,因此①②④正确,③错在德国不是共和政体,而是君主立宪制,故正确答案为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运用排除法,知道德国是君主立宪政体。
40.历史文物能够反映历史的变迁。以下文物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梵高的《向日葵》 中国加入WTO时的入世槌 “银河-Ⅰ号”计算机 马歇尔计划宣传画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反映的是19世纪后期印象画派的作品,④反映的是1947年美国的马歇尔计划,③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科技发展,②出现于2001年,故正确答案为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注意平时积累,被事件放到历史大背景中加深记忆。
易错点
③知识点比较容易忽略、遗忘。
34.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当英 国议会与首相产生矛盾时,首相可以解散议会,故D正确。A、B不属于解决的办法。C出 现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它与专制统治相关。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可以看出他不同意议会的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会出现第二种方式,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易错点
掌握英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38.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真正的革命都是社会革命,因为它使新的阶级占据统治地位,并且让它有可能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社会。”能体现上述特点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A、B错误,因为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仍然占统治地位,而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且一直未占统治地位。C与社会革命无关,它指的是侵略战争。而D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而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社会”这与题意相符,故正确答案为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抓住关键词“新的阶级、据统治地位、改造社会”
易错点
容易错选B戊戌变法,虽然也是新的阶级,但是没占统治地位,不久失败。
4.光和铜斛(东汉量器)上刻有铭文,其中有:“特更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令海内都同”。此器物和铭文可以佐证东汉
①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②开始统一度量衡
③维护思想上的统一
④应用数学的发展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②“开始”于秦朝,而材料并无思想统一的信息,故③属于“无关型”错误。从“令海内都同”体现①加强中央集权,“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体现④正确。故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东汉”排除②,在概括材料意思排除③。
易错点
忽视“东汉”这一信息,看到统一度量衡的信息就选了②,造成错选D。
6.右侧信息概述了某朝代政治上的部分特征。这应该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重文轻武的政策是宋朝比较明显的特点。ABD时期无法体现文官地位提高。 宋代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冲击了门阀贵族。宰相职事权被分割是A中朝B三省六部制C二府三司,三朝都有,故本题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如果时代特征掌握的好,看到“文官地位超过武将”就可以判断是宋朝啦!
易错点
时代特征的把握
8. “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ABC三朝有正式的丞相制度,他们都相当于丞相,职位与权力等同。而明朝内阁废除丞相制度,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地位不高,但它能够帮助皇帝参与机密要务的处理,故本题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位高权重不是正常现象,所以只能是废除丞相制度之后的内阁了。
易错点
理解丞相和内阁的本质区别
9.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①紧接隋朝之后,指的是唐朝时期,A正确。②与辽、金、夏并立,指的是北宋,有四大发明,科技发达,故B错误。同理③指的是南宋时期,科技发达、理学兴起,故C错误。而④在最后,前期高昂,后来突然中断,指的是清朝,此时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缓慢发展,D错误。故本题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利用顺序基本可以确定朝代,回顾时代特征,运用排除法。
易错点
容易错选D,④描述的特征指的是1840年之前,工商业发达,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
5.“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材料表明科举制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材料反映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注重对官员文化的考查,故本题选A。从“试时务策五道”可知B错误。C出现于明清八股取士时,D表述绝对化,还有世袭、恩荫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运用排除法最佳。“试时务策五道”排除B,通过“唯一途径”排除D,C. 严重束缚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而且只在明清时出现弊端。
易错点
容易错选C
7. 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商业现象,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应为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②“平遥生意通天下,票号风云卷聚财。”
③“柳梢挂月黄昏后,夜市张灯白昼然。”
④“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①是汉之后的北朝民歌《木兰辞》,现象指的是坊市分离,②“票号”指的是明清商业的繁荣,③“夜市”没有了时空限制,指的是宋朝的繁华,④“洋字洋名”指的是1840年后列强入侵,外国经济进入。 故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每句中准确找到体现时代特征的关键词,列出朝代后排序。
易错点
把握时代特征
10.学者许倬云曾把某一时期的中国比作“兔子”:欧洲已在脱胎换骨,“兔子与乌龟赛跑,不但兔子中途停下来休息,而且兔子根本不知道有此正在进行中的赛跑”。这一时期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明清时期,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经济总量第一(兔子),但是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远远落后(休息),同时又对世界缺乏了解,这符合题中故事的含义,而C属于此阶段,故选C。A和B时期我国是对外开放的。D同光中兴指同治和光绪时期,我国已被迫对外开放。故本题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立足材料,领悟材料故事寓意,尤其“兔子根本不知道有此正在进行中的赛跑”可定位CD,再排除D即可。
易错点
容易错选D,不知道“同光中兴”是什么时期。不能把握“闭关锁国”的影响。
23. “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A与本题强调的工业布局(南北)无关,C中的产业结构(农轻重比例)材料中无法体现,而D与B矛盾,由于历史原因,在建国初期中国的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地区,广大的内地经济落后,工业布局极不合理,材料中的做法是要改变这一问题,故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细读材料概括主旨,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
易错点
概念不清,容易错选A、C。
35.某个国家“对现代国家的特点有四大贡献,成文宪法、对公民权利的宪法保护、司法审查制度和联邦制。”这体现了哪个国家的政治创新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和法国与联邦制不符,而德国虽属于联邦制国家,却强调君权,与题中“对公民权利的宪法保护”不符。故A、B、C错误。而美国则为联邦制国家,且1787年宪法为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故答案为D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将题干中的四大贡献集合,符合条件的只有D。
易错点
区分四国的民主政治特点
3.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结果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根据所学,材料与打击地方王国问题无关,故A错误。材料也并没有体现选官制度和儒家思想的相关内容,故C和D排除。他们接受皇帝的垂询实际上是属于“中朝”这一知识点,意在限制相权,加强皇权。故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立足材料,踏踏实实的归纳材料,不要想当然!可以用排除法去掉A。
易错点
错选A,汉武帝、主父偃的确是解决王国问题的主要人物,但这段材料偏偏避开了重点!
11.“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刚打完的这场战争不过是一个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这些蛮夷依仗船坚,袭击占领了沿海地区的一些地方,甚至还控制了大运河沿岸的一处要地,迫使皇上作出一些让步。”这场战争是指
正确答案
解析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而在大运河沿岸的要地就是上海,故本题选A。而“不过是一个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的认识是在最初的鸦片战争,在此之后中国人就从林则徐开始“开眼看世界”了!BCD时期都不符合。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可以利用“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不过是一个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看出认识不足,从“蛮夷依仗船坚”,“皇上让步”看出技术先进,战争失败。多个信息综可以得出结论。
易错点
大运河是初中知识,容易遗忘,不能成为有效信息。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国旗图案黄地蓝镶边,上绣黄龙,因此也被称作黄龙旗。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此时清政府已经开始学习西方,A错误,且材料中也未体现“天朝上国”。1840年后中国已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已经开始融入全球性世界市场,C和D错误,。因为被迫开放,要与各国交往,需要和国际接轨,要有国旗代表国家形象,故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CD都可以用时间排除法
易错点
历史事件与时间的对应
16. 右图是中国1872~1911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其资本总量统计。结合所学判断,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自然经济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②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列强资本输出逐渐加剧
④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①与右图无关,材料更多涉及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④出现于1915年,故①④错误。而②③出现于甲午战后,促使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故本题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弄清概念,运用时间排除法。
易错点
注意分清商办即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官办和官商合办即洋务企业、合资企业是随着二工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资本输出的扩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外人在华直接投资建立的企业,除大量由外国独资经营外,有一类是同中国合资经营的企业,称之为:中外合资企业。图中如果加上外国独资企业的信息,数值当远远高于商办,就符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虽然发展但是仍然弱小的时代特点。(查了好多材料啊!累死宝宝啦!希望你懂我!)
17.晚清政府机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下列机构中出现最晚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A出现于1861年洋务运动初期,B出现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C出现于1901年《辛丑条约》时期,而D与1910年清末预备立宪相关,故本题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除了时间判断法之外,知道责任内阁是清政府的最后一次重大的主动变革是最简单的了,然后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啦。
易错点
容易错选D,记得晚清有一个新政,主要政治变革是预备立宪,最后实行了D责任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一场“民主”的骗局,从此清政府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
18.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源于日语的新词汇,如服务、组织、纪律、原则、方针、政策、抽象、商业、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①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深刻
②日本跃居世界一流强国
③留日教育有了一定发展
④传统文化遭到彻底否定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②错误,日本跃居世界一流强国从材料中无法体现。④错误,“彻底否定”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而材料时间是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之后,①③正确,故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立足材料,运用事件、时间排除。
易错点
错选A,②日本跃居世界一流强国,虽然正确诞与材料无关。
19.1918年深受新文化熏陶的北京大学学生组织了一份名为《新潮》的杂志,提出了以三项标准为指导思想。下列选项中不会列入其中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B打倒孔家店、C民主科学、D文学革命,都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相关,而A出现于1927年—1937年的土地革命时期,故本题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CD同属于思想解放类型,A属于阶级斗争。
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庄子属于道家,倡导无为而治,故A错误。B、D错误,因为孟子强调性本善。故本题选A。而荀子属于儒学,他的观点有性本恶和礼法并用。而韩非子属于法家人物,倡导以法治国,故本题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可以运用基础知识直接选择,也可以用排除法。法家就是韩非子,性恶论加礼乐就是儒家的荀子。
易错点
忽略了性恶论,只看到礼乐会错选D儒家的孟子。
20.右表是摘自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的部分目录,其中第3个子标题应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国民党的改组出现于1925年国共合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而A出现于1905年,B出现于1926-1927年。C出现于1937年,D出现于1935年。符合此阶段的只有B,故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国民党一大改组后就开始了国民大革命,核心事件是北伐,之后四一二国共合作破裂,大规模失败。
21.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十年,它既是国民政府相对有较大作为和建设的“黄金十年”,又是共产党对国民党统治抗争的十年。这应指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材料反映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即1927-1937年,故A、B错误。D错在此时是国民经济衰退时期。而C是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也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的十年。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黄金时期分为两段,一是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一是国民政府建立之初的“黄金十年”。
易错点
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15. 梁启超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综其大纲,不出二端:一曰军事,如购船、购械、造船、造械、筑炮台、缮船坞等是也;二曰商务,如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是也。” 该材料可为研究哪一历史事件提供素材
正确答案
解析
阅读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学习西方近代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发展民用工业,从“开平煤矿”一点就可判断它与洋务运动相关,故本题选A。B错误,因为维新变法运动主要是制度革新。C错误,因为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D错误,清末新政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继续,教材主要提到了预备立宪,但是 “开平煤矿”只是洋务运动的内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题干分2部分,一是军用,二是民用,还有开平煤矿,可以准确判断。
易错点
错选D,没有掌握“开平煤矿”这一要点。
1.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长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该制度应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姬姜二姓的亲戚”, 题中 “点”拉成“线”,控制“面”, 建立“模式”,可以看出指的是政治方面。故选A。B与血缘有关,它是分封制实行的内在。C、D出现于秦朝和元朝时期,当时已经建立了中央集权,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稳定结构,而不是点线面结构。故本题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要是一开始注意到“姬姜二姓的亲戚”和政治类型描述就简单了。难的是把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图形化理解。
易错点
B. 宗法制,看到“姬姜二姓的亲戚”就想当然的跳跃到宗法制了。
13.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呈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31条批语,除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由此可以推断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资政新篇》并没有实施,更重要的是农民阶级的纲领从来没有“根本”改变,故A错误。B错误,《资政新篇》是资本主义色彩,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C错误,它在天京变乱之后。只有D与题中的“太平天国后期”的特点”相符。故本题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本”绝对词排除,文件性质区别、时代特征把握“后期”。
易错点
对太平天国两个重要文件的本质把握
文学艺术是时代生活的“写照”。
50.宋代占主流地位的依旧是雅文学,即士大夫文学。不过,俗文学的存在也是不可轻视的。俗文学的代表是话本小说。那时,俗文学从原来的反映乡村生活为主转向市镇,其内容有灵怪神话、江湖豪侠、名人轶事,也有市民生活、男女相悦等“为市井细民写心”之作。
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宋代俗文学的特点,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51.在14~16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宗教音乐占重要地位,世俗音乐则逐渐流行。当时,音乐家常常用音乐手法描绘生活中的情景,多声部的歌谣逐渐成长,旋律越来越富于个性。意大利的“牧歌”是其中的代表,歌词常选用但丁和彼特拉克等人的诗作,描绘少年与牧女的爱情,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时,在市民的家庭中和朋友的聚会中常常有音乐活动,他们将音乐当作一种高雅的消遣形式。
结合所学,指出14~16世纪欧洲世俗音乐的实质,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52.17世纪以来,欧洲画师以来华传教士的记载为素材,绘制了不少有关中国的图画。其内容包括宫殿、桥梁、民居、生产工具、乐器、船只等等。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报纸、画刊对中国情形的描绘越来越多,如详细的北京城市格局、皇家园林、城市街景;科举考试、士绅家庭生活、市集摊贩、市民观看西洋镜、北京人的“下午茶时间”、中国的节日;联军进入北京城、缴付战争赔款、天津炮台、清军形象;此外还有天津的使馆、天主教堂、教会学校、演出英国戏剧的汉口剧院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西方画师笔下的中国形象”为题,解读上述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右图:18世纪意大利铜版画,“带有欧洲建筑风格的皇宫午门”)
(左图:1879年的美国报纸,“野蛮的穷人无法理解我们文明共和国形式的政府”)
正确答案
特点:处于文学附属地位(或宋代文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侧重市民本位,注意市民情趣;题材丰富多样;以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背景:宋代的工商业有突出发展;城市发展较快和工商市镇增多;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有了自己的文化需求。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逐句归纳材料即可。从“宋代占主流地位的依旧是雅文学”得出俗文学不占主流,从材料中“俗文学的代表是话本小说......俗文学从原来的反映乡村生活为主转向市镇,其内容有灵怪神话、江湖豪侠、名人轶事,也有市民生活、男女相悦等”可得出多种多样,等等。而关于背景,可结合宋词出现的原因来回答。
正确答案
实质:人文主义色彩日渐鲜明(或新生资产阶级的文化)。影响: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组成部分,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满足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情感需要;冲击了天主教会对民众生活的束缚。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材料中“歌词常选用但丁和彼特拉克等人的诗作”可知它反映了此时的西方文学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发展。在影响方面,可回答文艺复兴的影响,具体可从思想解放、教会统治、文艺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正确答案
示例: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西方画师对中国形象的描绘多为建筑、用具等,且不准确(带有欧式风格)。19世纪中叶后,中国形象丰富、准确,除建筑外,还包括政治制度、军事装备、社会生活和娱乐、对外接触和冲突,对西方的影响描绘尤多。19世纪中叶前,西方画师没有到过中国,因而带有一定的想象和美化。19世纪中叶后,中西接触日益密切,时有战争,对中国认识日深,西方优越感渐强(产生对中国的歧视)。西方画师笔下中国形象的变化是近代以来中西交流和殖民侵略的产物,体现了中外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两则材料中可知,17世纪时期对中国的描写不是非常具体、准确,因为当时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而西方画家笔下的作品内容单调且不具体。而近代则更加具体,且绘画内容更加丰富。这与英国的殖民扩张、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相关。注意语言描述的对比性,对前后变化原因的分析要以闭关锁国、殖民侵略等重要史实为主要内容。还要最后总结升华:一定的思想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应。
近代中国由于国家贫弱,染病的“身体”成为“国家”的文化隐喻。
44.以上是一张虚拟的病历表,实为制作者对历史的一种解读(或阐释)。请结合所学,从政治角度谈谈你对这张病历表的理解。
要求:提取信息全面;运用知识准确;表述逻辑清晰。
45.从两年前这一天起,我们惊奇我们也能和东亚的强敌抗战……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
——朱自清《这一天》(1939年7月7日)
结合所学,指出朱自清此文纪念的历史事件,并简述该事件的影响。
正确答案
示例:这张病历表把民初的中国比喻为一个病弱的人。明清以降,君主专制走向顶峰,各种弊端显现(心脏老化);西方列强(强悍病毒)的侵略战争及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受损严重(肌肉萎缩)。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换心)。但是,中国又先后出现了袁氏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等破坏共和政体的局面(排斥反应)。清朝灭亡后,处于中国边陲的外蒙古和西藏分别在俄国和英国的支持下,脱离中国的倾向日益加剧(筋肉松脱)。左肩膊更因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承认日本在山东特权的卖国举措而继续恶化(左肩萎缩)。尽管有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先天免疫力),民初中国的形势仍然危在旦夕。
解析
本题实际上在考查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民主化艰难发展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关键信息为发病年份:1911年。这说明了大清帝国在辛亥革命后的灭亡。然后注意题中:心脏老化、强悍病毒肌肉萎缩、换心、排斥反应、筋肉松脱、左肩萎缩、先天免疫力的具体含义,并加以阐述。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
解题思路
掌握时代特征。利用1911年信息定位辛亥革命,回顾革命前的中国社会状况:落后挨打、完全沦为、清政府成为傀儡、民族危机。整理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建立中华民国、结束帝制、颁布《临时约法》、袁世凯篡权卖国复辟、二十一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军阀混战等等,与病历上的症状一一对应。有了史实的有力支撑就可以写出一篇漂亮的小短文。
正确答案
事件: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影响: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解析
从题中的“东亚病夫”、时间信息及关键词“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可知,它反映了抗战时期的全民族抗战。因此前两年指的是1937年七月七日,所以该事件是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地位在于它是中国全面抗战的标志,而在此之前为局部抗战。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从“两年前、1939、与东亚强敌抗战”可以得出这一事件是七七事变,写出它的意义即可。
16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全新的发展态势。
46.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影响16~17世纪世界海上航线发展的主要因素。
47.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概括1800年前后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状况。
48.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并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正确答案
因素: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海上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西班牙、荷兰等大国殖民扩张的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或地理知识的进步)等。
解析
注意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的开辟和英荷的殖民扩张促使了海上航线的发展。此外,还可从地理知识的进步、国家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去思考。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注意问题中的“结合材料及所学”既要分析材料有要联系教材知识。对于材料每点都可以总结出一个因素,对于教材知识就很杂乱,可以运用结构: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这三方面来进行整理,政治:国家力量的支持;经济:经济发展的需要;思想:文艺复兴;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再加上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航海家个人的努力等等。(注意运用结构来完成结合所学的题目要求)
正确答案
状况: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蒸汽机和新机器发明并推广;形成部分专门的工业区;钢铁、煤炭、纺织、造船等行业表现突出;近代城市发展壮大;形成了以伦敦为中心的交通网。
解析
解答本题时注意地图中的左下角注释。从中能够得出英国在此时开始使用机器生产、工业出现。此外,还可以得出城市的发展、交通的进步、轻工业的发展、煤炭等资源的使用等信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学会看图:注意到1800年这一信息,分析英国的社会特征,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中。再观察图片显示的突出信息:工业、城市、公路铁路。联系工业革命的影响就可以作答。
正确答案
趋势:世界贸易的全球化趋势日益突出。原因:两极格局瓦解,参与世界贸易的国家日益普遍;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使发展速度大为提高;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推动世界贸易向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
解析
通过将两阶段作比较,可知当下世界贸易的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而关于原因,可结合材料回答,如从“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世界贸易之外”到国家间联系密切,参与普遍,这与两极格局瓦解相关。“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说明了新科技革命的推动。贸易制度化则反映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所学“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就是全球化,与表格材料符合。原因是多方面的,运用结构法:主要是政治、经济、思想科技三大方面,联系史实即可作答。
中国古代史上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41.有学者认为,中古时代(指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变化,首先是民族重整:经过七八百年的过程,原有“汉人”的中国人口,在接纳无数北方、南方的外族成分,形成一个新的庞大而多元的民族。同时发生文化重整:这个民族认同于一个文化传统,却又呈现多元性。 结合所学,说明“秦汉至隋唐是中国民族和文化重整时期”这一观点。
42.明中期以后,西洋数学、天文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中国,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尊重。意大利人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还专门介绍了西方水利技术。清初,很多外国人任职于宫廷,主持历法修订并为康熙帝讲授科学知识。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西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只是后来失传,西学实际上源于中学;或者认为西学还不如中学。还有人强烈反对西人主持的历法,理由是“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
正确答案
民族重整:秦汉以来,中原与匈奴、越等民族接触增多,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推动民族融合;隋唐时期,与吐蕃等民族交流密切,唐太宗的开明政策有利于民族重整。文化重整:秦汉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中原文化越来越为其他民族接受,孝文帝改革是突出代表;与此同时,其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如佛教等)也颇为流行。
解析
在民族重整方面,学生要回答出国家统一及混乱时期民族融合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可列举大分裂时期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唐民族政策来阐述。关于文化重整,学生要列举汉朝统一、魏晋至隋唐时期三教合流、理学兴起来回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察的是对民族融合以及儒家思想发展的综合概括能力,细读材料用标点分段:民族重整、文化重整,明确他们的概念。民族重整指的是民族融合,体现为中央政府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管理,体现为分裂时期的民族融合;文化重整体现为统一思想、吸收融合外来思想。回顾中国古代历史的几个而重要时期举例回答即可。
正确答案
新现象:西学东渐(或西方学术传入中国)。特点:通过传教士传播;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在中国的影响局限于宫廷和士大夫阶层;遭到保守观念和力量的强烈抵制。
解析
通过阅读材料,它反映了西方科技在明末清初在中国的传播,这又被称为西学东渐的现象。而特点可从材料中找出,如传播者的身份、传播内容、统治者的态度及影响。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分析题目:现象与特点2问6分,分别是2或4分,根据分值确定答案的详略。运用学科术语,晶材料分点概括即可。
22.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写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出现于1927-1937年的土地革命时期。B出现于建国后1956年。C是抗战理论,出现于抗战时期,而D出现于解放战争后期,指出要建立怎样的新中国,故本题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通过著作文字可以容易排除AC,BD的区别就要靠基础知识和时代特征的把握了。
14.名著充分体现了学术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下表中名著和社会特征对应有误的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A反映了分封制的破坏,诸侯割据,孔子维护宗法分封制,故A正确。明末理学僵化,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故B正确。而严复在甲午前后,民族危机严重时、倡导进化思想号召维新变法,故D正确。而C错误,因为魏源的著作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而内忧外患,求变图强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及90年代的维新变法,故本题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运用排除法,找到具体的史实来支持结论。
易错点
把握不同时期重要思想出现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