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5.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材料体现了雅典哪一价值观念( )
正确答案
解析
古代雅典人将流放他乡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说明雅典人把城邦看得至高无上,平等自由、人民主权、法律至上,材料没有体现,选择B项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古代雅典人将流放他乡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说明雅典人把城邦看得至高无上,平等自由、人民主权、法律至上,材料没有体现,选择B项符合题意。
易错点
材料主旨把握住准,就会选错
3.“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从“防范”“制约”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法宝”的核心是通过各个部门、官员之间的相互牵制来防患于未然,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是B项。A项是唐朝实行的;C、D两项是“法宝”的具体体现。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防范”“制约”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法宝”的核心是通过各个部门、官员之间的相互牵制来防患于未然,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是B项。A项是唐朝实行的;C、D两项是“法宝”的具体体现。
易错点
对一些官名专有名词容易混淆
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是一波三折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则是一票共和的产物,则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所以答案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是一波三折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则是一票共和的产物,则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所以答案选B。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8.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
正确答案
解析
17-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克伦威尔和拿破仑都曾建立过军事独裁,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这反映了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都通过确立制度来巩固革命的成果。其中“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与A、B、C均不符合。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7-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克伦威尔和拿破仑都曾建立过军事独裁,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这反映了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都通过确立制度来巩固革命的成果。其中“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与A、B、C均不符合。故选D。
易错点
史实性方面容易出错,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10.“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俄国二月革命后虽然掌权者发生了变化,但俄国社会性质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故A项错误;英国的“光荣革命”是通过一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赶跑了当时的国王,而俄国二月革命则是工人、士兵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B项错误;由材料“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之后,俄国沙皇专制体制将变为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由题干内容分析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想以自己的退位,换取沙皇制度的维持,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俄国二月革命后虽然掌权者发生了变化,但俄国社会性质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故A项错误;英国的“光荣革命”是通过一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赶跑了当时的国王,而俄国二月革命则是工人、士兵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B项错误;由材料“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之后,俄国沙皇专制体制将变为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由题干内容分析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想以自己的退位,换取沙皇制度的维持,故D项正确。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11.1895年,恩格斯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1895年由“历史表明”可以知道这里的观点是恩格斯在对巴黎公社革命进行反思之后得出的巴黎公社革命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所以B实在修正原来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1895年由“历史表明”可以知道这里的观点是恩格斯在对巴黎公社革命进行反思之后得出的巴黎公社革命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所以B实在修正原来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故选B。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由“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说明作者强调的是两者结合的消极影响,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中心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所产生的效果,C、D项错误。由“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由于受血缘亲疏的影响,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A项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说明作者强调的是两者结合的消极影响,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中心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所产生的效果,C、D项错误。由“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由于受血缘亲疏的影响,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A项正确。
易错点
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同学,容易错误
4.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
正确答案
解析
清朝政府编纂《四库全书》,收录历代书籍典章和重大历史事件,是对文化的传承,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儒学创新的信息,故B项错误;“修书以遏邪说”表明在编撰过程中对不是有利于封建统治的、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邪说”都要加以摒弃,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与闭关锁国有关的内容,更看不出阻碍西学传播的意思,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朝政府编纂《四库全书》,收录历代书籍典章和重大历史事件,是对文化的传承,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儒学创新的信息,故B项错误;“修书以遏邪说”表明在编撰过程中对不是有利于封建统治的、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邪说”都要加以摒弃,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与闭关锁国有关的内容,更看不出阻碍西学传播的意思,故D项错误。
易错点
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6.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以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特点的理解。根据材料“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固定形式被遗漏……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等信息,可知罗马法的特点是注重形式,有时会导致不能反映当事人真实意思,所以D项符合题意。讲究形式、程序并不是习惯法的痕迹,排除A项;B项材料没体现;C项表述过于绝对,均可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特点的理解。根据材料“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固定形式被遗漏……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等信息,可知罗马法的特点是注重形式,有时会导致不能反映当事人真实意思,所以D项符合题意。讲究形式、程序并不是习惯法的痕迹,排除A项;B项材料没体现;C项表述过于绝对,均可排除。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9.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 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1785年,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费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美国国家核心权力制未形成,因此选D项。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材料提到,1785年,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费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美国国家核心权力制未形成,因此选D项。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排除。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12.19世纪中叶,“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由题干“19世纪中叶”“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沿海英国人的滋事”等信息可知此时的重大事件应为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项正确;A、C、D三项组合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由题干“19世纪中叶”“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沿海英国人的滋事”等信息可知此时的重大事件应为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项正确;A、C、D三项组合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13.近代列强在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归根结底是为了获取权益。在这一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特殊性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 )
正确答案
解析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不同阶段的对外侵略特征。在《南京条约》签订的时期是列强商品输出的时期,开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是他们的需求;《马关条约》之后,随着列强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输出成为了要求,因此在该条约中增加了在华投资设厂的内容。故选D 。根据以上分析,ABC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不同阶段的对外侵略特征。在《南京条约》签订的时期是列强商品输出的时期,开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是他们的需求;《马关条约》之后,随着列强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输出成为了要求,因此在该条约中增加了在华投资设厂的内容。故选D 。根据以上分析,ABC项均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1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这种转变实质上反映了( )
正确答案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涉外机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被动设立到逐渐推进的历程;涉外官员也从兼职到专职。这反映了清朝的政治越来越受制于列强的干预和控制,它标志着国家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故选D项;A、C项都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清朝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总理衙门的设立,排除B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材料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涉外机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被动设立到逐渐推进的历程;涉外官员也从兼职到专职。这反映了清朝的政治越来越受制于列强的干预和控制,它标志着国家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故选D项;A、C项都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清朝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总理衙门的设立,排除B项。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19.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正确答案
解析
“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可以体现①,“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体现出②,“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能体现④,但是这一制度并没有体现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所以排除③,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可以体现①,“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体现出②,“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能体现④,但是这一制度并没有体现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所以排除③,选A。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15.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提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资助中国留学生的目的是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故D项正确。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材料提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资助中国留学生的目的是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故D项正确。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16.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B两项对应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C项对应新文化运动;只有D项符合五四运动背景及意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B两项对应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C项对应新文化运动;只有D项符合五四运动背景及意义。
易错点
对五四运动的了解不透彻、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17.下表呈现的情形反映了(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的相关内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所列的政权都是在列强的扶持下成立的,可见民族危机的加深,故A项正确。B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C项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D项是在九一八之后,故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的相关内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所列的政权都是在列强的扶持下成立的,可见民族危机的加深,故A项正确。B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C项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D项是在九一八之后,故排除。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18.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报,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答本题须知毛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把握时间信息。“民国三十四年”即 1945年。B项是1924-1927,时间不符合,故排除;C项是1937年,故排除;D项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须知毛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把握时间信息。“民国三十四年”即 1945年。B项是1924-1927,时间不符合,故排除;C项是1937年,故排除;D项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20.右图漫画是“习马会世纪握手”。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上打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前面的材料都是一个幌子,借习马会来考察两党在历史上的合作关系。海峡两岸正式解除隔绝的状态是在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民众回大陆探亲。A项是为了两岸关系正常化提供了基础;C项是两岸关系正常化的催化剂;D项是两岸解冻后的具体表现。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前面的材料都是一个幌子,借习马会来考察两党在历史上的合作关系。海峡两岸正式解除隔绝的状态是在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民众回大陆探亲。A项是为了两岸关系正常化提供了基础;C项是两岸关系正常化的催化剂;D项是两岸解冻后的具体表现。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21.1952年9月,“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的外国留学生有77人,其中东欧社会主义诸国44人,朝鲜29人,蒙古4人。这说明当时的外国人来华留学(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的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之后,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除加速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向现代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之外,积极开展教育对外交流,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新中国的形象,但当时的国际环境,受“冷战”格局的影响,来华留学生多为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的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之后,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除加速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向现代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之外,积极开展教育对外交流,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新中国的形象,但当时的国际环境,受“冷战”格局的影响,来华留学生多为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23.“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考查世界两极格局的影响。以小见大,两极格局下是对峙、冷战,但力量上的平衡,避免了战争,有利于世界和平,北欧平衡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ACD说法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考查世界两极格局的影响。以小见大,两极格局下是对峙、冷战,但力量上的平衡,避免了战争,有利于世界和平,北欧平衡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ACD说法错误。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24.二战后,为了摆脱“华盛顿和莫斯科所控制的世界”,西欧国家采取了( )
①实行煤钢联营 ②设立“欧洲议会” ③谋求防务合作 ④发行统—货币
正确答案
解析
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在两极格局下,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西欧国家走向了联合之路。①②③④都是欧洲联合的表现,但欧洲统一货币--欧元诞生于1999年,1991年苏联解体宣告两极格局瓦解,故排除④,A项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在两极格局下,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西欧国家走向了联合之路。①②③④都是欧洲联合的表现,但欧洲统一货币--欧元诞生于1999年,1991年苏联解体宣告两极格局瓦解,故排除④,A项正确。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22.“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观点强调的是“两个对立的阵营”导致朝鲜问题没有局限在朝鲜范围内,也没有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即美苏“冷战“双方的争夺影响了朝鲜问题,故选C。AD没有题意反映,由“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可知朝鲜有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所以B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题意可知,该观点强调的是“两个对立的阵营”导致朝鲜问题没有局限在朝鲜范围内,也没有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即美苏“冷战“双方的争夺影响了朝鲜问题,故选C。AD没有题意反映,由“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可知朝鲜有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所以B错误。
易错点
材料主旨容易理解错误,选项排除时,有一些混淆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托克维尔(1805~1859年)是一位惊人的预言家,他在100多年前就预言说,现在世界上有两个大国,它们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却似乎朝着同一目的前进,我指的是俄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都在不被人们注意的时候成长起来……二者似乎都在天意的安排下各自支配着半个地球的命运。
材料二 冷战在欧洲和东亚展开的过程就是以政治军事对抗为基础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也是双方逐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因为在对抗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是核条件下的“互相确保摧毁”……它们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性因素。
材料三 从本质上看,冷战的结束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必然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冷战时期已经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亦是这一规律的反映)。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变动过程,冷战以这种特殊的形式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苏联的战略和政策变化所促成的,换言之,如果苏联在政策调整中坚持霸权立场,不主动放弃同美国的对抗,那么,东西方冷战持续更长的时间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因素(包括人们的主观选择)互动所形成的“合力”的结果。
25.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的预言是如何变成现实的。(8分)
26.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中“均衡”状态的成因及其影响。(12分)
27.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的“特殊的形式”及原因。(5分)
正确答案
二战结束后,美苏成为实力相当的超级大国;由于两国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两国矛盾激化;美国组建资本主义阵营;苏联组建社会主义阵营。由此,各自支配着半个地球的局面出现。(8分)
解析
第(1)问,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德·托克维尔的生卒年和“100多年前”,即可判断出预言指的是冷战局面的形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本题非常简单,唯一可能的是学生直接照搬照抄材料,或者基础知识不牢固。
正确答案
成因:战争的教训;双方实力均衡;世界和平力量的牵制等。(6分)
影响: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的局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6分)
解析
第(2)问,“均衡”状态抓住材料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核条件下的 互相确保摧毁 ”等有效信息,然后结合双方的实力对比、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等因素去概括;“影响”可从“均衡”带来了相对和平等角度去分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学生直接照搬照抄材料,或者基础知识不牢固。
正确答案
特殊的形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分)
原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对抗等。(4分)
解析
第(3)问,冷战结束的“特殊的形式”可通过回顾史实得出;“原因”可由“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必然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等有效信息,再结合史实概括。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学生直接照搬照抄材料,或者基础知识不牢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一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表二 1946年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共38人)
28.从以上表格中提取两项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的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正确答案
信息一: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2分)
说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是大趋势;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在国会大选中获胜,将组阁政府;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4分,任答2点即可)
信息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平等协商。(2分)
说明:国际舆论呼吁中国实行和平民主;《双十协定》规定要召开由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协会议;代表们平等协商和平建国大计;政协会议是三种政治力量的较量;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4分,任答2点即可)
信息三:1912年国民党在国会大选中获胜。(2分)
说明:孙中山、宋教仁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影响巨大;同盟会(国民党)已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帜。(4分)
(注:提取其他信息,能够予以说明,亦可得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图表数据的分析能力。提取信息主要依据图表中的时间及各项数据来完成,本题可以从两个表格的时间及事件内容来分别提取相关信息,依据这些信息然后加以说明。图表一是1912年至1913年的数据信息,回答时要注意这个时间段中国的社会状况,不要超越这个时间段。图表二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政协会议,分析归纳时要注意这个社会背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本题汲取信息会出现不全面以及基础知识不牢固的问题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肇始于1901年的清末官制改革,在人事集权方面,首先是收拢地方督抚之权。清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造成督抚坐大、甚至拥兵自重的情况。1906年,清政府借改革官制之机,迫使袁世凯辞去八项兼差,张之洞内调军机大臣,实际是明升暗降。改制中所形成的十一个行政部的首席长官,满、蒙贵族占七人,且均是要害部门,汉人之势大绌。清政府还通过机构改革,把一些重要事权收归中央,通过新设的商部等加强中央政府的指挥权威。商部不仅在中央试图攫夺他部的职权,而且还要攫夺地方督抚的事权。巡警部成立并改设民政部后,在各地兴巡警,事权属巡警部,督抚居次要位置。度支部成立后,各省财政事件随时报部,各省官银号随时由部稽核。另外清政府制定一系列成文章程,如《内阁官制初议草案》、《钦定宪法大纲》、《内阁官制》、《内阁办事暂行章程》、《资政院官制章程》等等来达此目的。1911年裁撤军机处,成立了由庆亲王奕劻担任总理大臣的内阁。
——摘编自鞠方安《中国近代中央官制改革研究》
29.根据材料,指出清末官制改革的目的和主要内容。(9分)
3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官制改革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满洲贵族统治。(3分)
内容:通过人事调整,重满轻汉;增设机构,加强中央权威;以立法的形式加强皇族统治。(6分)
解析
第一小问“目的”方面,清朝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时期,清末进行官制改革无非是为了加强统治,根据“首先是收拢地方督抚之权······把一些重要事权收归中央”能够得出结论。第二小问“主要内容方面”,根据“满、蒙贵族占七人,且均是要害部门,汉人之势大绌。” 能够得出重满轻汉;根据“把一些重要事权收归中央,通过新设的商部等加强中央政府的指挥权威”能够得出增设机构,加强中央权威;根据“另外清政府制定一系列成文章程,如《内阁官制初议草案》、······《资政院官制章程》等等来达此目的”能够得出以立法的形式加强皇族统治。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材料汲取信息不全面
正确答案
影响:加重了满汉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导致立宪派离心,清政府空前孤立;客观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清朝的灭亡。(6分)
解析
根据材料“满、蒙贵族占七人,且均是要害部门,汉人之势大绌。” 得出,清朝大力削弱汉族地主官僚势力,强化满族统治,会激化满族矛盾;清末官制改革等无非目的是为了挽救清朝摇摇欲坠的统治。进一步强化转制和中央集权,与立宪派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近代民主政体背道而驰,导致清政府空前孤立;这一切都加强清政府统治内部的离心力,削弱清政府的力量,加速清朝灭亡。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材料汲取信息不全面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一边是执政党的内阁成员,另一边则是与内阁成员相对应的“影子内阁”成员。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影子内阁”的最终目标是寻找机会取代执政党的地位,转为正式的内阁。这种潜在的“替代危险”对执政一方起到制约作用,“影子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民主与法制时报》
材料二 “影子内阁”与真实内阁面对和研究同样的问题与事项,有针对性地对执政党的政策提出建议或批评。英国两党制下,“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不能为反对而反对,反对执政党的政策时必须提出可替代性的方案。因为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
——摘编自周淑真《从比较的视角看中西政党制度》
31.根据材料,概述英国“影子内阁”的特点。(6分)
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子内阁”作用。(9分)
正确答案
与执政党职责分明,责任清楚;有效监督执政党执政;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根据材料二“‘影子内阁’与真实内阁面对和研究同样的问题与事项,有针对性地对执政党的政策提出建议或批评” 能够得出有效监督执政党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影子内阁”成员”“······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能够得出与执政党职责分明,责任清楚地特点;根据材料一,“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能够得出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的特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材料信息汲取不全面
正确答案
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执政党科学决策的,减少失误;有利于在野党积极参政;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9分,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根据材料一““影子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能够得出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材料二““影子内阁”与真实内阁面对和研究同样的问题与事项,有针对性地对执政党的政策提出建议或批评。” 能够得出有利于执政党科学决策,减少失误、有利于在野党积极参政与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根据材料二“······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以及“影子内阁”的出现使英国代议制内容的丰富,得出能够推动代议制的发展。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材料信息汲取不全面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