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1.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3.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
① 对前朝地方行政设置做出调整
② 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③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
④ 书写材料得到重大改进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9.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2.“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4.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5.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6.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7.有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的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整整这个朝代,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这个朝代最有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0.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4.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宁之血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6.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8 .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该类护照最早出现的时问最可能开始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1.《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2. 元朝“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3.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对其信息认识表述最完整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5.“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7.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19.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20.国学大师章太炎做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乃是着眼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21.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22.“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24.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27.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对此,柏拉图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群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说明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30. 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个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与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个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这说明罗马法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23.《中国外交史》记载,“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25.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近代某历史事件:“这场运动是由知识分子领导,工人。学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统一战线所策动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场运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26.“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千秋耻,终当雪……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校歌写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28.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29.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说:“(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国齐家。”在此,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31.《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得到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要同样的伤害,不过,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要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材料显示该法(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32.“防止滥用权力的第一道防线当然是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监督和罢免官员的权力。国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钱袋主要由民选的众议院来掌管,表达自由的权利保证了舆论监督的实施。总统虽然由选举团产生,但选举人不得由议员或官员兼任,保证了立法和行政两大部门的人选由选民决定。”这段话体现的主要观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37.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38.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33.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34.“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35.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近代“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36.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39.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40.下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8.《通典》记载:“旧(唐初)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政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设置的变化反映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一一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学者喻大华撰文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请概括出上述三则材料体现的共同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近代法国、美国、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制确立的史实,评述该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
正确答案
观点: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是有原则的,是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和巩固发展。
评述:
(1)法国:大革命以来,君主派和共和派长期斗争,共和制\君主制更迭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阻碍工业革命进程;1875年君主派与共和派妥协,共和派以一票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制最终得以确立,国家从此持续稳定发展。
(2)美国:国家独立后,邦联制导致国家政治、经济危机,各邦代表召开制宪会议,就中央集权和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参议院和众议院;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利益矛盾问题上达成妥协,通过1787年宪法,成立联邦制共和政府,实现了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或宪法创立的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谈判妥协修正)。
(3)中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与满洲贵族、立宪派、旧官僚、帝国主义谈判、妥协,加快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保存革命力量;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41.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由于时代背景和国情不同呈现出多样性,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尚书》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材料三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四(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
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注:明代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著名改革家)
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五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
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六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 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德国在统一前后, 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 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指出材料一的两段话中“民主”一词内涵的差异。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的不同。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内阁出现的背景,分析张居正“不能逃众议”的主要原因。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6)德国学生像“奴仆”,美国学生是“太阳”,反映了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从政治因素上分析两国的教育显著差异的原因?
(7)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世界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
正确答案
(1)古代中国的民主是指有德行、为民做主的君主;古代西方的民主是主权在民。
(2)不同: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秦朝时皇帝任命中央官僚,职业官僚制度产生;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秦朝时中央的三公分工职权分明。
(3)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
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朱元璋废除相制,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废相之后,君主处理政务日益繁忙;明代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其职权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作为内阁首辅,张居正只能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得权力来推行改革。
(5)完美:不流血、妥协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6)德国:带有专制色彩;美国:自由民主。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制定了 1787年宪法,确立了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民主共和政体; 而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制定了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特点是“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7)趋势:从专制道民主,人治到法治。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