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昆明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月考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85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慧眼识英才

陈世豪

1956年8月,“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在北京举行。这个报告会是中国数学界元老俊杰云集的群英会,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并非易事。经华罗庚推荐,陈景润参加了会议,并被分配在数论代数分组。

当陈景润站在讲台上宣读他的论文时,在与会的30多位数学家的目光注视下,他竟然不知如何是好,所有准备好的言辞,全部逃遁得无影无踪,勉强说了一二句,就痴痴地站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最后还是他的老师,厦门大学的李文清走上讲台,对陈景润的论文作了补充介绍。但台下的听众摇头嘀咕开了。这时,一个魁梧的身影在众人的目光中健步移上台去,喔,是华罗庚,这位中国数学界堪称泰斗的大人物,他阐述了陈景润这篇论文的意义和不凡之处,充分评价了陈景润所取得的成果。对于陈景润的这篇论文,《人民日报》在报道这次大会时,特别指出:“从大学毕业才三年的陈景润,在两年的业余时间里,阅读了华罗庚的大部分著作,他提出的一篇关于‘他利问题’的论文,对华罗庚的研究成果有了一些推进。”这个评价客观且不乏冷静。陈景润的成果终于得到了公认。

1957年9月,在华罗庚的极力推荐下,陈景润正式调到北京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华罗庚从小家境贫寒,又身患残疾,没上过大学,精湛的数学造诣和深厚的数学功底全靠自己自学。当初,只在中学任会计兼庶务,幸有唐培经、熊庆来等人对他奖掖帮助,把他调到清华大学工作,并给予无私的帮助和逐步的提携,才使他成为中国数学界的一代宗师。以已推人,华罗庚把期望寄托在仅见过一面的陈景润身上。他曾经说过:“鸣之而通其意,正是我们热心于科学事业的职责,也正是伯乐之所以为伯乐的原因。”陈景润进京后,仍然保持那种孤雁独翔式的科研方式,他习惯于一个人独处,习惯于单枪匹马去叩响科学的殿堂。华罗庚充分理解陈景润这种难以移易的独特个性,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天地。对此陈景润感激不尽,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揭开了他生命史上最辉煌的一页。终于在1973年发表了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重大贡献的“1+2”的详细证明。

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陈景润在自己身患重病住院的日子里,依然牢记着华罗庚当年对他的厚爱之心。华罗庚于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讲学时,心脏病突发而不幸去世,陈景润闻讯悲痛万分,泣不成声!后来,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数学大师,人们在数学研究所竖起了一尊华岁庚铜像。在揭幕仪式上,已是病重住院的陈景润,坐着轮椅坚持到这里向尊敬的恩师表示了绵绵的思念和无限的崇敬感激之情。

(摘编自沈世豪《陈景润》,有修改)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陈景润在“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上被分配在数论代数分组,在其中占了一席之地,并在大会上宣读完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于是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B《人民日报》报道了“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并对陈景润的那篇论文进行了客观且不乏冷静的评价,这是陈景润的成果终于得到了公认的原因之一。

C华罗庚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才道路,愿意像伯乐那样去发现科学研究中的“英才”,因此他把期望寄托在仅见过一面的陈景润身上。

D陈景润的科研方式一直是孤雁独翔式,即习惯于一个人独处,习惯于单枪匹马地丢叩响科学的殿堂。华罗庚厚爱他的这些独特研究个性。

5.从“慧眼识英才”事迹中可以看出华罗庚与陈景润具有哪些重要品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6.对文章结尾一段有人认为和“慧眼识英才”关系不大,应该删去;有人则认为是必须要有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对文中“占了一席之地”解说理解错误,“读完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认可”表述也不符合原文,0分;B项准确解说原文相关句,3分;C项“华罗庚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才道路”解说在文中没有根据,介绍华罗庚的人生经历和成才道路的是作者,0分;D项将文中“厚爱之心”与“充分理解”混淆错误,0分。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

易错点

考生容易凭借主观臆断随意选择答案,而不是回到原文进行比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华罗庚的乐于发掘提携新人的无私厚爱精神和尊重不同科研习惯的容人之心;②陈景润的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和知恩善报的感恩之心。

解析

本题应从陈景润的人物描写入手:首先把握住作者的评价:“思维缜密”“锐利的进取精神”;“在铜像揭幕仪式上,已是病重住院的陈景润,眼睛睁不开,坐着轮椅,坚持到这里向尊敬的恩师表示感激之情” 知恩善报,对恩师非常尊敬和感激;“陈景润仍然保持那种孤雁独翔式的科研方式,他习惯于一个人独处,习惯于单枪匹马去叩响科学的殿堂。”习惯于单枪匹马地进行自我研究,同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陈景润身上具有哪些特点”即是从他在文中的言行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结合文章对人物的叙述和默写加以分析即可得到答案了。①通过写他在“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表现点出他不善语言表达;②通过写华罗庚对他的力荐点出他“锐利的进取精神”;③通过写他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点出他“习惯于一个人独处,习惯于单枪匹马去叩响科学的殿堂”;④通过写他重病参加华罗庚铜像揭幕仪式,表现他对恩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易错点

简单抄袭原文,语言啰嗦。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认为应该删去。①文章谈的是“慧眼识英才”,结尾则表达的是“英才”感恩“慧眼”,不 合主题;②华罗庚和陈景润的事迹及性格塑造在最后一段前就已经塑造完成,因此最后一段就可以删去;③最后一段的感恩情节可以简要地在前面文字中体现而没有必要单独成为结尾段,有了最后一段反而在情感表达上和前面的出现不一致,应该删去。

认为必须要有。①“慧眼识英才”,结尾以“英才”感恩“慧眼”,升华了主题“慧眼”是独具慧眼,“英才”更有德才;②华罗庚和陈景润的事迹及性格通过最后一段表现了他们鞠躬尽瘁与知恩善报的一面,将两人之间的事迹 叙述表达完整,使人物形象丰 满真实;③最后一段的感恩情节成为“慧眼识英才”重要升华,华罗庚影响了无数人,也深深留在陈景润心中,表现了陈景润对华罗庚情感的真挚深沉,升华了人物感情。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于这种试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对于这种题型,一定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经历展开论述,这种题实际上相当于一片小的论文。

考查方向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题思路

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本题需要明确观点,围绕最后一节与标题、人物等的关系分析。

易错点

要点不全或者要点重复。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有两户的常住人口各自为一人——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了,邻居们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了吧。苗条,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饰素雅又不失时髦。她在西街那家鲜花店工作。邻居们不清楚,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而不结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莲蓬的。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只是那双大大的眼睛,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他回家的时候,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下班回家后,便久久地耽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雷娥的卧室隔开。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傍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家具的布局随意且布满灰尘,缺乏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拭擦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洌洌,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邻居们,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有一天在他的隔壁出现,奇迹就是从来没有出现。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雨蒙蒙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工作室作画时,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但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突然。

人们在整理画师的遗物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屋子里尽管灰蒙蒙的,但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拭擦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一种不能言状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7.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邻居们听到郑若奎与潘雪娥的对话总是“缺乏温情的重复”都很泄气,既体现了邻居们内心的期许,又反映了中国百姓的纯真善良。

B郑若奎回家的时候总是带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各种各样,应有尽有,四季不断,说明他虽然不重视外表,但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

C郑若奎总是把那只花瓶拭擦得一尘不染,被精心呵护的花瓶,是心中爱的象征,也是有爱而又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复杂心理的象征。

D郑潘二人的对话状态与郑若奎去世后发现的真相对比,暗示了二人心灵的联系,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E小说以“永远的门”为线索编织情节,故事虽然简单,但构思颇具匠心,人物个性鲜明,内容丰富深刻。

8.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画线部分的文字。()(5分)

9.结尾写那“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却是“一扇画在墙上的门”,有什么意义?()(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D

解析

A项“反映了中国百姓的纯真善良”不妥;B项“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概括不当;E项线索分析错误。

考查方向

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针对选项中的每一句话,回到原文进行比对,在原文中找到根据。

易错点

本题误区在于对小说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把握不到位,以致于造成误选AB。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描写了头发焦黄蓬乱,脸、肩、手的瘦削,写出了郑若奎没有女主人的打理的 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虽然外貌似乎不讲究还有些瘦削,但眼睛有光有渴望,表现了他内心有爱有期许有梦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容赏析,注意手法或表达技巧的分析。描写了头发焦黄蓬乱,脸、肩、手的瘦削,写出了郑若奎没有女主人的打理的 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

考查方向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尽量要答全面,另外还要拓展)+具体分析文章相关的内容+效果作用(往往要与感情主旨联系起来)。先积累与表现手法有关的术语。修辞类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代、引用、双关、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技巧类:叙述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方式:景物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写景,对比)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景写人、对比反衬)(对事物的描写,也可以有外貌特征、形状大小等的正面描写,还可以有侧面衬托、对比以及多种修辞。)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艺术技巧。如本题外貌描写(肖像描写),描写了头发焦黄蓬乱,脸、肩、手的瘦削。

易错点

本题考生对语句的作用理解把握往往不能从整体入手,这样就无法理解和概括出语言设置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刻画的作用。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却是“一扇画在墙上的门”,象征打开爱情大门的期许和强烈的愿望;象征着不敢或不能打开的爱之门或永远打不开的爱之门。

解析

作品的标题“永远的门”:“门”,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可理解为人们的心灵之门;可理解为作者的深意所在——改造国民思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尊重每一个个体”还没有最终实现,而一些“无恶意的侵犯”还在相当多的领域里产生着作用——不仅仅是爱情。

考查方向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题思路

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本题第一问就是如此,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却是“一扇画在墙上的门”,象征打开爱情大门的期许和强烈的愿望。

易错点

不能要明确观点,不能抓住文本特征答题,会造成失分。要点不全,或者要点重复。回答时要注意角度。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0分

回答下列问题

17.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那些经不住名利诱惑而搞学术造假的所谓专家教授,一旦造假之事败露,他们就将身败名裂。只有那些淡泊名利,信念坚定的学者方可抗颜为师

②之前“百花奖”意外地把男配角奖颁发给李易峰,殊不知,得奖之后的他,遭到的是各种舆论的围攻,就目前来看,他的演艺道路走得不瘟不火

③在人们无可挽回地远离往昔的温馨时,发黄的老照片能留给人们一些吉光片羽,慰藉人们怀旧的内心。

④国与国之间也拉帮结派,就当今国际形势来看,其阵营由两派构成:一派是西方派,另一派是新兴派。当然两派成员之间也不乏私下联谊,暗通款曲

⑤在圣地亚哥的一个高尔夫球训练基地,当天气温高达华氏108度,在这种流金铄石的气温下,那些在球场上训练的孩子们仍然干劲十足,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

⑥天宫二号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但它的实验能力和美国的相比,只能望其项背,一时难以赶超。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钛酸锂电池有四大突出性能,之所以没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大规模应用,是因为其能量密度不高,会热膨胀,使用时间长之后漏气等问题。

B“超级城市群”需要中心城市不仅具有强大的金融实办,还需要卫星城拥有足够强劲的经济实力,以有效共享并支持整个城市群的经济活动。

C各级领导干部如果不懂互联网、不善于运用互联网,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用网、学网、懂网,积极引导、谋划、推动互联网发展。

D大陆明年会否加大对台施压力道,以推促台湾的两岸政策朝“同属一中”方向调整?对此,香港中评社29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这取决于民进党对“九二共识”的态度。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以往一些文学作品    对哲学家的沉思报以怀疑和讥笑。    ,哲学家们的沉思有时看起来滑稽可笑,    却是十分可爱的。据记载,苏格拉底经常站在屋檐下思考哲学问题,有时候    动不动地在那里站了一天一夜!哲学家金岳霖完成了《知识论》后,正好遇到空袭,他抱着书稿躲进了防空洞。空袭过后,他还未从哲学沉思中完全摆脱出来,走的时候忘记带走书稿。    他想起来再去找时,这部书稿早就没了。后来,他根据回忆,重新把这部70多万字的书稿写了出来!哲学家的生活中总是伴随着一些古怪故事,    ,他们深入思索的正是宇宙和人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A

B

C

D

20.在下面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分)

____①  。孤僻属于弱者,孤独属于强者。两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因为惧怕受到伤害;    ;孤独是因为内容独特而不能交流,孤僻却并无独特的内容,只是因为性格的疾病而使交流发生障碍。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而又不陷于孤独,这怎么可能呢?然而,尽管注定孤独,    。上帝给了他一颗与众不同的灵魂,却又赋予他与普通人一样的对于人间温暖的需要,这正是悲剧性之所在。

21.下面是2016年在印度南部城市果阿举行的第八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会徽,会徽从左到右分别是蓝色、黄色、橙色、绿色、红色。请写出该会徽除外文和数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①“抗颜为师”指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符合语境。②句语境强调李某某事业因绯闻缠身,事业发展受到影响,“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使用“不瘟不火”显然错误。③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此句语境强调的是老照片,使用“吉光片羽”显然错误。④“暗通款曲”指为了隐瞒别人,私下进行沟通和接触。符合语境,使用正确。⑤“流金铄石”指天气酷热,好像金石都快要熔化。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⑥“望其项背”指能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不符合语境。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可用排除法。

易错点

学生对“望其项背”的理解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误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谓语残缺,应在“因为其”后加“有”或“存在”。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应置于“需要”之前。C项语序不当,应为“学网、懂网、用网”、“谋划、推动、引导”。

考查方向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易错点

A项谓语残缺,句子较长,可采用成分分析法进行辨别。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结合“滑稽可笑”“可爱”可知,两者之间是转折关系,结合“却”,排除A、D。“古怪的故事”“深入思索的正是宇宙和人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之间是转折关系,排除C项。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解题思路

可以使用排除法,或是直接排序,或是句子关系组合法。

易错点

学生容易主观臆断,D项干扰性强。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心灵的孤独与性格的孤僻是两回事 ②后者,是因为精神上的超群卓绝 ③仍然会感觉到孤独的可怕和难以忍受

解析

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结合后面内容可知,此处主要讲“孤独”和“孤僻”的不同;第二处结合“前者”,此处是讲“后者”,结合实际,“孤独”是精神上的;第三处结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

易错点

学生容易自我想象填写内容,而脱离原文语境。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会徽为一朵五色(五瓣)莲花的形象图案;五种颜色(五片花瓣)分别代表金砖五国;中心花蕊形状与双手合十问候“你好”的手势相似(极具印度文化特色)。五色寓意金砖五国各具活力特色,五色莲叶合一象征金砖五国的团结合作精神。

解析

解答图文转换类题目,应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语意逻辑等来分析推理。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考得是内容。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图为转换的能力。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答题:准确有序,准确,依据题干对内容等方面要求进行表述,切忌生拉硬拽;有序,说明画面要有整体意识,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先总后分,先主后次;揭示寓意由表及里,在字数不超的前提下力求全面。如本题五色寓意金砖五国各具活力特色,五色莲叶合一象征金砖五国的团结合作精神。

易错点

学生容易忽略题干提示不能改变原意。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辽阔的地域使中国注定要成为一个拥有瑰丽色彩的文学宝库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表现出了受地域影响的强烈倾向。那时,一条黄色的河流从平坦开阔的中原大地上流过,宜人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哺育了一批性情淳朴、乐观勤劳的人们。他们的劳作、爱情、生活化为《诗经》。往南走,越过一条青色的江,那里的丛林里终年弥漫着雾气,还有神话传说一般的鸟兽花草,它们滋润着人们的想象力,也造就了先民浪漫多情的气质。楚地的山水酝酿出一部瑰丽神奇的作品《楚辞》。《楚辞》和与自己气质迥异的兄弟《诗经》隔江而立,似乎预示着中国文学的未来将在由南北地域分野造成的分分合合中沉浮。

东晋末年,匈奴族入侵,在北方建立王朝,东晋退守南方,南北朝并立的局面就此形成。迁往江南的东晋,本来就经过先进的中原文明熏陶,加之江南富饶的风物,优裕的地理气候,一度带来了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山清水秀的江南风光也成了最适宜诗人成长的温润土壤。与此同时,生活在北方的外族人民仍然用粗犷的声音歌唱着他们的草原和牛羊,文学风格的南北之分就此奠定。南北朝文学虽各有特色,但它们的发展并不平衡。钱钟书引用唐代史学家李延寿的话说,南方文风文雅,清丽华美,气质柔媚婉约;北方文学文风质朴,刚直率真。南方讲究文学形式,诗歌是文学的强项,出现了鲍照、谢灵运这样的大诗人。而北方文学更注重内容,气质刚健高昂,擅长作文,文章也以实用为主。对此,钱钟书解释说,“质胜”即是“文输”,以内容和说理见长的北方文学,在文采上却显出弱势。而文学作为一门艺术,衡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给人带来多少美感,艺术形式的成熟往往代表了这门艺术真正的成熟。东晋的文学传统直承《诗经》而来,又经过曹氏父子、魏晋文人的努力,出现过正始、太康那样繁盛的局面,诗文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还未彻底摆脱游牧生活的北方民族的诗文显然还处在对文学创作和审美规律探索的初级阶段,甚至可以说,北朝没有自己的诗歌,北朝的诗文名家都从学习南人而来。南方文学和文人从此有了傲视江北的理由。

北宋末年,中国再次进入了战乱和分裂的局面。文学也随之有了南北之分,但这时已经不是北方不如南方,南方轻视北方那么简单了。著名的诗人元好问虽然是金人,却有着良好的汉民族文化教养。做过许多诗感慨身世,像宋人一样抒写亡国之痛和离乱之感,钱钟书说他的诗“情并七哀,变穷百态”。金灭亡后,山西诗人在他身边结成一派,声势强大,而当时南宋的文坛正盛行着一股意境狭窄、情感苍白的诗风。钱钟书说,这时南宋的诗派已经无法与北方抗衡了。

钱钟书认为这种南北文学各领风骚的局面恰好说明,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南北之分。无论南北相距多么遥远,在漫长的历史中都已化做中华文明传统的一部分。

(摘编自《听钱钟书讲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文学与生俱来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因而,中国成为了一个拥有瑰丽色彩文学宝库的国家。

B《诗经》是黄河两岸中原大地上孕育出来的诗集,其内容是在这个特定区域中的人们劳作、爱情、生活的艺术反映。

C《楚辞》是具有楚地文化特点的一部瑰丽神奇的作品,从中可以感受到当地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多情的气质。

D长江使中国文学有了南北地域的差异,《诗经》与《楚辞》气质迥异,隔江而立,成为中国文学南北之分的开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东晋王朝南迁,江南秀丽的风光、富饶的风物、优裕的地理气候等因素促进了东晋文学的繁荣发展,形成了南方文学的鲜明风格。

B钱钟书认可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对于南北朝文学的评价,指出两者在文学风格、文艺气质、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等方面各具特色。

C南北朝文学虽各有特色,但是南方文人对北朝文学是看不起的,因为北朝文学尚处于探索初期,不如南朝文学成熟发达。

D宋高宗的南迁,客观上造成了地域和文化上的南北之分,南北文学也一改南北朝时期北不如南的格局,表现为南宋诗派无法与北方抗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晋文学虽属南朝文学,受到南方地域因素的极大影响,并超越了北方文学,但它的成就也与北方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B钱钟书“质胜”即是“文输”的解释,说明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诗文,都应该在内容上站得脚,并且在形式上也要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中国文学的南北差异的形成原因,不仅仅有表面上看到的地域差异,也有朝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带来的经济文化的不同。

D尽管南北相距遥远,文学差异巨大,但已在漫长的历史中化为中华文明传统的一部分,所以,钱钟书认为文学并没有真正的南北之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不是“长江使中国文学有了南北地域的差异”,根据文意,应是长江南北的地域因素造成的。“成为中国文学南北之分的开端”亦无根据,两部作品只是早期南北文学差异的代表,而非“开端”。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以“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此题较之一般的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不同,还要考生能运用该概念进行判断,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选项D 不是“长江使中国文学有了南北地域的差异”,根据文意,应是长江南北的地域因素造成的。

易错点

B项关于《诗经》的描述,“爱情、生活的艺术反映”可能会误导学生。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选项C,“南方文人对北朝文学是看不起的”错,原文说“南方文学和文人从此有了傲视江北的理由”,“有理由”不代表一定有“看不起”的态度。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南方文人对北朝文学是看不起的”错,原文说“南方文学和文人从此有了傲视江北的理由”,“有理由”不代表一定有“看不起”的态度。

易错点

D项的表述“南宋诗派无法与北方抗衡”容易误导学生的判断。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南北文学各领风骚的局 面”说明“并没有真正的 南北之分”。据文意,“各领风骚的局面”源自南北方文学相互学习、不断融合的情况,“并没有真正的南北之分”即是此意。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据文意,“各领风骚的局面”源自南北方文学相互学习、不断融合的情况。

易错点

学生容易凭借主观臆断,忽略文本中修饰的词语, C项容易判断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董)文用字彦材,(董)俊之第三子也。世祖在潜藩,命文用主文书,讲说帐中,常见许重。世祖即位,建元中统。阿术奉诏伐宋,召文用为其属,文用辞曰:“新制,诸侯总兵者,其子弟勿复任兵事。今吾兄文炳以经略使总重兵镇山东,我不当行。”阿术曰:“潜邸旧臣,不得引此为说。”文用谢病不行。至元改元,召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时诸王只必铁木儿镇西方,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王怒,召文用,使左右杂问之,文用曰:“我天子命史,非汝等所当问。”王即遣其傅讯文用。文用谓之曰:“我汉人,生死不足计。所恨者,仁慈宽厚如王,以重戚镇远方,而其下毒虐百姓,凌暴官府,伤王威名,于事体不便。”因历指其不法者数十事。其傅惊起,去白王,王即召文用谢之曰:“非郎中,我殆不知。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自是谮不行而省府事颇立。会初得江南,图籍、金玉、财帛之运,日夜不绝于道,警卫输挽,日役数千夫。文用忧之曰:“吾民弊矣,而又重妨耕作,殆不可。”乃从转运主者言:“州县吏卒,足以备用,不必重烦吾民也。”主者曰:“汝言诚然,万一有不虞,则罪将谁归!”文用即手书具官姓名保任之。民得以时耕,而运事亦不废。二十七年,隆福太后在东宫,以文用旧臣,欲使文用授皇孙经,具奏上,以帝命命之。文用每讲说经旨,必附以朝廷故事,丁咛譬喻,反复开悟,皇孙亦特加敬礼。是岁,世祖崩,成宗将即位上都。帝在东宫时,正旦受贺,于众中见文用,召使前曰:“吾向见至尊,甚称汝贤。”辄亲取酒饮之。至是,眷赉益厚。大德元年,上章请老,六月戊寅,以疾卒,年七十有四,谥忠穆。

(节选自《元史•列传三十五》)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

B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

C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

D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侯,古代有两个意义,一是指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一是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在文中应指前者。

B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则成为建元。文中元世祖最初的年号是“中统”,是为建元,后改元“至元”。

C故事,在古汉语中含义颇多,在文中指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董文用在为皇孙讲说经旨时,喜欢用朝廷旧例和已有的典章制度来开导他。

D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故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因此亦用于指称太子。“帝在东宫时”指成宗做太子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文用才能出众,颇受器重。他颇富才华,在世祖帐中讲说,常得称许,后来隆福太后也让他为皇孙授经,成宗也因先帝的称赞而对其青眼有加。

B董文用恪守规制,绝不逾距。按规定,其兄董文炳统率重兵镇守山东,董文用就不能再在军中任事,阿术欲强迫他随军伐宋,董文用称病拒行。

C董文用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只必铁木儿的手下纵横不法,董文用以法绳之,被只必铁木儿派人讯问。董文用秉持公心,历数大王下属不法行为,终得大王的道歉。

D董文用爱护百姓,主动担责。朝廷繁重的运输任务,使民疲敝,又影响了农业生产,董文用建议使用州县吏卒承担即可,并给主管官员写下了责任担保书。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非郎中,我殆不知。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5分)

(2)会初得江南,图籍、金玉、财帛之运,日夜不绝于道,警卫输挽,日役数千夫。(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下属横行无忌,无限度地向行省索取,行省无法应付。董文用把这帮人召到幕府来,当面用国法来教育他们。这些人恼怒,去向诸王只必铁木儿说董文用的坏话”。

考查方向

能正确进行文言断句。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主要从意思上理解,其次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排除法。

易错点

“其”前面要停顿,“辄面折以”前面应该停顿,容易误导学生。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在文中应指后者。

考查方向

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寻找自己熟悉的先排除。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易错点

C选项的内容考生不熟悉,容易判成错误的选项。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C 项“以法绳之”错。原文是“面折以法”,意思是“当面用国法来批评教育他们”。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特别注意修饰部分的词语。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易错点

放回原文,查对正误。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D选项考生容易凭主观臆断。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若非郎中,我还完全不知道呢。郎中秉持这样的忠心侍奉朝廷,请勿懈怠。

(2)正逢刚刚占领江南,图册文书、金玉、财帛的运输,在路上日夜不息,警戒保卫和运送物资,每天就要役使数千人。

参考译文:

董文用,字彦材,董俊之第三子。世祖为王侯时,命董文用主管文书,在世祖帐中讲说,常得称许。世祖即位,建立年号中统。阿术奉诏伐 宋,召董文用做他的属官,董文用推辞说:“新制规定,统兵的诸侯,其子弟不能再担任军中职务。现在我的兄长董文炳以经略使的官职统领重兵镇守山东,我不应当随你出行。” 阿术说:“你是皇上即位前的旧臣,不能引用这个规定作为理由。”董文用只好称病谢绝,没有随军出行。至元元年,朝廷下诏任命他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当时诸王只必铁木儿坐镇西部,其下属横行无忌,无限度地向行省索取,行省无法应付。董文用把这帮人召到幕府来,当面用国法来教育他们。这些人恼怒,去向诸王只必铁木儿说董文用的坏话。王怒,召来董文用,派左右人来质问他,董文用说:“我是天子任命的官员,不是你们有资格质问的。”王即遣其老师来讯问董文用。董文用对他说:“我是汉人,生死置之度外。但遗憾的是,王本是个仁慈宽厚的人,且以皇室贵戚来坐镇远方,但其下人毒害百姓,欺凌官府,损害王的威名,对王来说也不体面。”接着历数王的下属做的数十件不法的事。这位老师惊讶起身,回去禀告于王,王即召董文用来表示道歉:“若非郎中,我还完全不知道呢。郎中秉持这样的忠心侍奉朝廷,请勿懈怠。”从此以后,谗言再不起作用了,行省的事也好办了。正逢刚刚占领江南,图册文书、金玉、财帛的运输 ,在路上日夜不息,警戒保卫和运送物资,每天就要役使数千人。董文用担忧这件事,说:“我的百姓疲 敝啊,而且这又妨碍了耕作,这大概是不行的啊。”于是对主管转运的官员说:“州县的吏卒,足够备用了,不必再烦扰我的百姓。”主管官员说:“ 你说的确 实是这样,万一有不虞之罪,那由谁来承担呢?”董文用马上就手书了官职姓名来担保这件事。老百姓得以按农时耕种,而朝廷运输之事也没有受到影响。至元二十七年,隆福太后在东宫,因董文用是旧臣,欲使他为皇孙讲经,把这事上奏皇帝,以皇帝的命令让他做这件事。董文用每讲说经书中主旨时,必以朝廷先例和典制,作为比喻来反复开导,皇孙对他也十分尊敬。这年,世祖去世,成宗将在上都继位。成宗做太子时,正月初一接受道贺,在众人中看见董文用,就把他召到跟前,说:“我以前与皇上见面,皇上很是称赞你的贤能。”就亲自取酒给他喝。到成宗继位后,董文用受到的眷爱和赏赐更加丰厚。大德元年,董文用上奏章请求退休,六月的戊寅日,因病去世,时年七十四岁,谥号忠穆。

解析

(1)官职名保留“郎中”,“非”译为若非,“殆 ”译为完全,“事”译为侍奉。(2)“会”译为正逢,“日夜不绝于道”(状语后置),“输挽”译为运送物资。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易错点

一些文言现象学生容易忽略,第一句的“非”容易误导学生。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小题。

虞美人

宜州①见梅作②

【北宋】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③,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宜州:今广西宜山县一带。②此词作于黄庭坚被押送宜州编管期间。③《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一句,既预示春天的来临,又是一种地域的联想,意味着“天涯”之远,也无法隔断“江南”与“我”的联系。

B第二句由“梅破”写到深夜嗅到暗香,再到“晓来”发现梅花已开满枝头,表现诗人惊喜之情。

C“夜阑风细得香迟”与“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夜阑”都是“夜将尽”“天亮”的意思。

D“平生个里愿杯深”意为诗人想多喝酒,以此排遣内心的忧愤之情。

E“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一句在词情上是一大兜转,“老”加上“尽”增添了一份沧桑感,同时也透出诗人失意后的一种无奈。

15.诗人是如何围绕梅花来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E

解析

B项,“梅花已开满枝头”理解含有分歧。C项,“天亮”错。D项,“愿杯深”代言兴致好,诗人想到往日赏梅,对着如此美景,总想把酒喝个够,才能尽兴。

考查方向

鉴赏诗句的内容,诗歌画面内容和诗歌意境营造。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鉴赏诗句的内容,诗歌画面内容和诗歌意境营造。意象、意境是题目拟制的基础,情景关系是题目拟制的核心。此外还需要注意表达技巧的分析等。

易错点

C项的说法“天亮”容易误导学生。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上片中,诗人首先抓住江南信使——梅的“破”“香”“开”三个特点,抒发了一个被贬他乡,身处异地,天涯见梅之人的惊喜之情。②下片“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一句,巧妙地将旧典翻出新意,既突出了梅花的美,又赋予了梅花一种浪漫情调,将喜梅之情推向高潮。③面对这样的梅花,诗人说自己“平生个里愿杯深”,此时却因“去国十年”,宦海沉沦的现实,“老尽少年心”,失却了酣饮赏梅的兴致。前面渲染的“喜梅”之情,在此形成反跌,衬出了诗人复杂深沉的内心情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如本题本题上片中,抒发了一个被贬他乡,身处异地,天涯见梅之人的惊喜之情。下片巧妙地将旧典翻出新意,既突出了梅花的美,又赋予了梅花一种浪漫情调,将喜梅之情推向高潮。

考查方向

鉴赏诗句的内容,诗歌画面内容和诗歌意境营造。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易错点

学生容易忽略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此外需要分条理解答。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重点大学大三学生小牛最近陷入了纠结。

学校推出了新政策:大学生可休学创业,五年内可以随时返校完成学业。小牛因家境不太好,一直有创业的想法,但又舍不得离开自己喜爱并有所建树的专业。小牛将自己的想法跟家人、好友和老师做了沟通,但没有得到一致的意见。好友大多鼓励他创业,认为经济基础是一切生活的前提。家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创业有风险,还是学好知识将来更有保障。老师则希望小牛多加权衡,想想自己上大学的意义,即便要休学,也应避免创业的盲目性。

面对“创业”与“学业”,小牛不知何去何从?请你写篇文章,给小牛拿个主意,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略。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时事类新材料作文。大学生创业没有什么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的问题。创业不创业,放弃不放弃学业只是个人的事。成功或失败最终收益受损的也只是创业者本人。明确观点,可以支持创业,坚守自己的理想,充实自己等;也可以以学业为主,集聚力量,为以后做准备,也可以辩证看待这一问题。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解题思路

考生可以展开材料,或陈述现象,或表达观点态度,或批判或褒扬。本作文应属于新材料作文中的社会时事型。而社会时事型最大的特点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具体到本题而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对于“学业、创业”的现象,考生没有陌生感,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易错点

部分考生容易脱离材料的启示,则偏离题立意。

填空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5分,共5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16.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阿房官赋》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比较的句子是“ ,多于市人之言语”。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 ”。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惆怅的心情的句子是“    ”。

正确答案

(1)管弦呕哑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1)呕(2)瞬(3)烂柯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解题思路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易错点

“呕哑”“瞬”“赋”“柯”要理解字义去默写。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