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长沙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模拟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71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①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②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

③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④“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 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⑤“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⑥“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⑦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燔黍捭豚:指上古烹饪用具出现前对食物的简单加工情况。捭,撕裂。】

1.下列有关“礼乐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先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套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因为那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了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C周公是礼乐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殷商的礼乐形式,并注入了“德”的因素,使其有较大的发展。

D先秦的礼乐文明经历代继承发扬和变革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变化,主旨却不变。

2.下列对于“礼”与“乐”的相关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是人性的基础,能够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能陶冶情操,移风易俗,使人们知礼、守礼。

B“乐”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礼”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

C远古时期,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周代以后,“乐”成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D由于“礼”“乐”的结合,能够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所以古代的人们常常将其相提并论。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的礼乐文明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礼乐仪式。

B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表明礼仪制度在那时就已初步建立。

C孔子不仅整理、传播了儒家经典“六经”,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D礼乐文明强调通过礼教,让人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周公“继承了殷商的礼乐”解说不确,原文是“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在原文中找到选项所在,仔细对比,找出差异。

易错点

A项容易错误选择。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A、“使人们知礼、守礼”是礼的作用;B、“礼”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D、常常将其相提并论的是孔子等儒家

考查方向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

解题思路

见解析。

易错点

不注意文章中表示限定范围的词语。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文章“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与原文“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不符。

考查方向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见解析。

易错点

C项易错误选择。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注],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

【注】革:通“亟”,病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B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C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D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C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D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太后归还政权,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B吕诲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认为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就是侵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C吕诲认为王安石外表纯朴,内心狡诈,只会标新立异,欺上瞒下,将来会贻误天下;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D吕诲三次被贬出朝廷都是因弹劾大臣;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这正体现了吕诲的鲠直。

1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5分)

(2)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吕诲上奏说:“谏官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员,这是因为朝廷想要广泛采纳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的缺失。如果是谏官以外的人也干这种事,这是侵犯职权。现在朝臣却诋毁攻击他人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

考查方向

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解题思路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易错点

考生易误选D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考查方向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解题思路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易错点

后四史比较生僻。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体现了吕诲的鲠直”错。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回归文章具体段落,仔细对比。

易错点

考生没有在原文中找到细节进行对比。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

这是心腹大患,要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

解析

事之大者,定后;咨访:咨询,征求意见;专:专权擅断;宜咨访然后行:省略句式;句意一分。

乃,是;腹心之疾:腹中之病,指心腹大患;逮:及,达到;顾……耶:怎么……呢,难道……吗;句意一分。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题思路

本着逐字逐译的原则,适度意译,注意关键字的落实。

本着逐字逐译的原则,适度意译,注意关键字的落实。

易错点

省略句式翻译要补出省略部分。

腹中之病要意译。

【参考译文】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朝任宰相。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中进士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朝廷大臣大多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上奏说:“谏官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员,这是因为朝廷想要广泛采纳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的缺失。如果是谏官以外的人也干这种事,这是侵犯职权。现在朝臣却诋毁攻击他人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枢密副使程戡巴结地位尊贵受皇上宠爱之人,官位做到了政府要职,吕诲奏论他的过失,程戡被贬职以宣徽使的身份任延州通判。吕诲又上奏说:“程戡因为才疏学浅而被罢免,不应该再委派他去边疆任职;宣徽使位高权重,不是程戡应当担任的。”兖国公主轻视她的丈夫,夜晚叫开禁宫的门向皇帝陈诉。吕诲请求一并弹劾守门官吏,并追究公主府中宦官的罪过,将他们全部驱逐。

英宗生病,吕诲请求皇太后每天命令一名大臣,同淮阳王一起监督送进药物。都知任守忠掌权已久,英宗立为皇帝不是他的本意,多次离间太后、皇帝的关系,造谣生事,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措词深切,大多是别人不能说的。皇帝病情好转,吕诲多次请求让皇帝亲自执政。太后归还政权后,吕诲对皇帝说:“太后辅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于是评定任守忠的平生罪恶,把他及其同党史昭锡一并放逐到了南方。

神宗即位后,吕诲被授予御史中丞。王安石当权执政,当时人们都认为国家得到了一个好人才。吕诲说王安石不懂世事,如果重用他,那是不合适的。于是吕诲上疏说:“王安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陛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辩信任他。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如果让他长久占据朝廷要职,那么国家一定没有安宁的道理。”当时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吕诲请求辞职,皇帝就将吕诲贬出京都知任邓州。当时吕诲又想上书言事,司马光劝阻了他。吕诲说:“王安石虽然有一时的名望,但他好持偏见,轻信奸人,喜好别人逢迎他。听他说的很完善,实施起来却粗疏。如果让他居于宰相的高位,国家必定要遭受祸患。再说皇上刚即位,早晚与他谈论议事的,只有那二、三个执政大臣罢了,如果他们都是一些不当的人,那国家就要被败坏了。这是心腹大患,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吕诲被逐出朝廷后,王安石更加肆无忌惮。

吕诲三次居于谏官之位,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廷,当时人们都很推崇他的耿直。居家被疾病困扰,吕诲仍然经常愤恨叹息,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病重以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到的时候吕诲已经瞑目了。听到司马光的哭声,吕诲突然坐起,睁开眼睛勉强看着司马光说:“国家的事还是有希望的,你好好努力吧。”司马光问道:“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吕诲说:“没有了。”于是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全国上下听说此事的人都为之悲痛惋惜。皇帝诏令追赠他为通议大夫。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一人一校一国家

1898年7月的一天,山东威海卫的日本太阳旗降下,中国黄龙旗升起。第二天黄龙旗降下,英国国旗升起。这就是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国帜三易”。原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德、法、俄各有所得,英国强租了九龙半岛和威海卫,强制占据威海卫的日本将威海卫归还中国,再由中国转租给英国。目睹这一幕国耻的北洋水师见习驾驶官张伯苓,受到强烈刺激。

张伯苓是天津人,13岁考入设在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1894年张伯苓在水师学堂毕业,翌年春天到通济舰。他亲眼见到了“国帜三易”,联想到甲午战争前的中国海军力量明显占优,为什么却战败了?问题在人。要想改变中国面貌,必须改造人,兴办新式教育,培育一代新人。张伯苓怀着这样的信念离开北洋水师,决计以教育救国。

1898年张伯苓应严修之聘做家馆老师,教授其子弟。1904年春天,严、张二人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看到推广新式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强盛的根本原因。中国要想富强,也要走这条路。他们办起一所私立中学堂,张伯苓任监督,当年秋季招收学生73名,年底改名为敬业中学堂。此后,学生人数日增,校舍不够使用,开明邑绅郑菊如捐出天津旧城西南一块十多亩的荒地,严、张即在这里兴建新校舍。因为这处新校舍在城南的开洼,称为南开洼,简称南开,学校因此在1907年改名南开中学堂,1912年改称南开学校,张伯苓任校长。张伯苓在到处化缘筹集办学经费的同时,千方百计聘请饱学之士来校任教,范文澜、何其芳、老舍等先生都先后在南开任课。

张伯苓从南开中学创办起就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旨在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他定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他重视修身教育,每周亲自讲修身课。一次修身课上张伯苓讲不许学生抽烟,当场有学生发问:“您不许我们抽烟,为什么自己抽烟?” 张伯苓当即唤校工,将自己所存的吕宋烟全数取来,当众销毁。校工惜之,他答道:“不如此,不能表示我的决心,从今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从此终身不再吸烟。南开在校学生也再无吸烟者。张伯苓把近代西方体育引进学校,重视体育课和师生的身体锻炼,辟有体育场,举办天津市运动会,自己也多次担任全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的总裁判。南开中学看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张伯苓不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迎合教育部门推行的各种会考。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手脑并用、知学合一的能力,学校增设了“社会视察”和“木工金工技能”两门必修课程,组建了校办工厂。

私立南开中学升留级制度严格,淘汰率高。当时人们常说:“进南开难,毕业也难。”学校择优录取,考试认真,评分严格,毕业率约为50%。在张伯苓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南开中学培养出了以周恩来、马骏为代表的优秀学生,并逐步实现了兴办南开系列学校的设想:在南开中学的基础上,1919年9月创建南开大学,1923年增设南开女中,1928年增设南开小学,形成旧中国私人创办的建制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其中南开女中始建于 1923年,到了 1924年,就已经有四名女子进入南开中学和男生一起听课了。南开中学的办学成绩引起海内外瞩目,孙中山曾赞誉说,南开是世界有名的好学校。胡适称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在抗日战争时期,张伯苓热心襄赞国事。很多南开学生、校友,向往延安革命圣地,请张伯苓代为介绍,他都一一给他们写了介绍信,将大批有生力量迁往抗日后方。张伯苓重视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经常用亲身经历的“国帜三易”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1935年11月张伯苓赴四川考察教育后,基于对抗日战争时局的清醒认识,于1936年8月建成南渝中学(1938年12月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平津沦陷,当时许多学校都因仓促迁川多有不便,惟独南开中学从容应变,弦诵未辍。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对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当南开校园的硝烟还未散尽的时候,张伯苓大义凛然地宣告:“敌人所能毁者,南开之物质;敌人所不能毁者,南开之精神。”张伯苓的四子张锡祜投笔从戎,以身殉国,张伯苓闻讯说:“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

1949年4月,蒋介石两次到张伯苓住所,要求先生离开重庆。去台湾或去美国,可任其选择。张伯苓始终不应。蒋氏又派蒋经国和张群先后三次劝行。张伯苓以“不愿离开南开学校,更不想离开祖国”为词,拒绝了蒋氏最后的邀请。

1951年2月23日,为南开教育辛劳毕生的张伯苓与世长辞,享年75岁。逝世的第二天,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专程到天津吊唁,他送的花圈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他说:“张校长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

(摘编自《爱国教育家张伯苓》)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从全文看,张伯苓制定的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中“允公”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献身精神;“允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本领;“日新月异”就是要求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革新。

B南开中学以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旨,故意加大考试难度,毕业率只有50%左右。

C张伯苓对抗日时局有着清醒认识,他特意赴四川考察教育,于1936年8月建成南渝中学。当许多学校都因仓促迁川无法正常上课时,惟独南开中学的学生们能正常学习。

D四子张锡祜以身殉国后,张伯苓的一番话既表露了对儿子杀敌报国的称许,也隐含了痛失爱子的哀伤,还表达了不能亲上战场报国的终身遗憾。

5.胡适称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张伯苓的创造性表现在哪里?(4分)

6.文章以“一人一校一国家”为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中张伯苓“一人”与 “一国家”关系的理解。(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B、强加因果,不是因为“以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旨”才故意让考试很难;C因果颠倒,“对抗日时局有着清醒认识,他特意赴四川考察教育”错,文中是他在四川考察教育后,基于对抗日战争时局的清醒认识,率先在成创办学校;D“还表达了不能亲上战场报国的终身遗憾”错,应该遗憾得偿的欣慰。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解题思路

首先要明确要求,看清问题重点,然后快速阅读,根据选项提供的信息,快速锁定相关语段,确定与选项相关的内容,对原文认真分析,并对其进行归纳概括,同时还要关注题干中表示原因、条件、结果的关联词。

易错点

学生容易误选D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变家馆为新式学堂,推广新式教育;②把近代西方体育引进学校;③重实践,重能力;④形成旧中国私人创办的建制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⑤兴办女中。

解析

每点1分,答对任意4点给满分。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题思路

通读文章,划出要点,全面概括。

易错点

重实践,重能力这个要点容易遗漏。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一人”字面上指张伯苓,突显他毕其一生热情投入教育事业,以身报国,矢志未渝的人格;② “一国家”指的是张伯苓一生强烈热爱的祖国,从决计以教育救国,为国培养人才,开创教育先河,到进行爱国教育,宣传爱国思想,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激励南开学子竭尽所能,建设富强康乐的新中国。③“一人”“一国家”高度概括了张伯苓和国家的紧密联系,传神地地塑造了张伯苓的爱国形象,准确地评价了他一生的贡献、精练地概括了他的爱国精神。

解析

①一分②③各两分

考查方向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解题思路

围绕问题寻找答案,提炼要点。

易错点

要点不全面。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4分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的。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我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女大学生网上发贴要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

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工资。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选自杨晓敏、郭昕主编《金奖小小说》)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作了铺垫。

B懒木匠“他”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善于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C在广州,“我”拒绝了一些人让“我”写胡编乱造的东西的要求,主要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

D本篇小说中“我”对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转变过程,可以使读者看出现代人在迷茫中寻求自我的心理路程。

E小说用木匠对木材独具慧眼的敏锐和雕工的神奇进行正面描写,用人们对木匠作品的喜爱及对木匠到来的盼望进行侧面描写,突出了木匠技艺的高超。

8.作者笔下的木匠“他”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 (4分)

9.小说标题为“活着的手艺”,而随着工业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却是传统手工艺的日趋式微,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的认识,谈谈如何才能让这些传统手工艺永远“活着”。(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C

解析

B“无师自通”缺少文本依据。C都是因为对自我追求的一种坚守。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解题思路

见解析。

易错点

E项易误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不惧世俗。自信而不随波逐流。②有坚定的人生追求,即便生活贫困,也对自己的传统手艺一如既往地热爱和敬重。

解析

每个要点2分。

考查方向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解题思路

见答案。

易错点

概括不准确。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手工艺者不仅要有自己的坚守,有时还要懂得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②世上的手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和生命,我们必须像敬重生命一样敬重“活着的手艺”;

③在全社会范围内,创造良好的适应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

解析

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如有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考查方向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解题思路

见答案。

易错点

手艺这个角度考生易遗漏。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1分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

(唐) 皇甫曾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送陆鸿渐①栖霞寺采茶

(唐) 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注: ①陆鸿渐: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他和这两首诗的作者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都是好友。②菉:草名。③王孙草:代指茶叶。④逋客:避世之人。】

14.下面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5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A皇甫冉之诗使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陆鸿渐到高高的山崖上采茶,在春风中采满一筐茶叶,晚上沿着山路去山村人家借宿。

B皇甫曾之诗全篇写实,远处的重峦叠嶂和丛生的茶叶正在迎接陆鸿渐采摘茶叶,陆鸿渐在山中烟霞中独自穿行,住在清幽的山寺,喝着清冽的山泉水,在夜里孤灯独对,在磬声中思念朋友。

C《新唐书∙陆羽传》说:“天下普遍好饮茶,其后,尚茶成风。”说明饮茶之风的真正盛行是在中晚唐开始。两位诗人通过送陆鸿渐采茶来写茶、论茶,表达了对茶的深深喜爱之情。

D皇甫冉之诗表达了对陆鸿渐去风景幽美的地方采茶的羡慕,皇甫曾之诗通过刻画陆鸿渐危险和辛苦的采茶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

E这两首诗基本上体现了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既脱俗又入俗;既有清高超旷的人格追求,又有脉脉的人间温情;既追求深远、空灵的诗境,更注重雅静、闲适、淡泊诗境的营造。

15.这两首诗都为送陆鸿渐采茶而作,表达的情感为什么不相同?(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D

解析

B“全篇写实”表述错误,也是虚写;D表述内容弄反了。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见解析。

易错点

C项易误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第一首诗通过想象陆鸿渐危险和辛苦的采茶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借询问朋友什么时候能回来,自己能够喝到朋友所采之茶,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3分);第二首诗借想象朋友在孤灯独对之夜,听着寂寞的磬声思念自己,表达了对对方的思念(3分)。

解析

见答案。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比较阅读要找准比较点,一般就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作答。

易错点

对诗歌情感不能准确把握。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21.《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经生效多年了,但目前仍存在烟草企业不积极履行公约相关内容的行为。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昨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正确答案

吸烟易引发肺癌、肺气肿、心脏病、口腔癌等多种疾病,(2分)在得知吸烟的这些危害后,被调查者有将近六成人表示不会吸烟,(2分)但仍有四成以上的人选择吸烟。(2分)

解析

答题时一要看清题目要求; 二要读懂框架关系及流程,要尽量把它体现在答 案中,对“初步构思框架示意图”还要注意正确 分类;三要注意准确、连贯的要求,符合字数要 求。

考查方向

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题思路

忽视图中任何信息,审清题目,重视图文转换的答题规范性。

易错点

注意框式图中的层级结构。

填空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 ”演化而来。

(2)《阿房宫赋》中,“ ”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后主,也是劝谏后人不要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

正确答案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3)不宜妄自菲薄

解析

注意题中给出的提示,聚焦关键提示词。

考查方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解题思路

审题聚焦关键词,领悟情景式默写试题内容,回忆文本重点诗句;易错字应谨慎工整书写,平时重视多积累。

易错点

蜉蝣、粟、妄自菲薄等词语易错。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5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在1970年以后,欧美的营养学家说:“粗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吃粗粮有益健康。”过去,,曾经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营养学家认为粗纤维吃多了,,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直至1970年,欧美的营养学家才认识到,粗粮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答案

①粗粮中含有的粗纤维  ②会阻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  ③这种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解析

写出一个句子1 分,两个3 分,三个5 分,意思对即可。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解题思路

注意句子间的关系,体现关键词,注意关联词,通过后句判断前句内容,注意标点符号的指导意义。答案写出后,还要检查一下语境是否和谐,句式是否整齐,标点是否正确等。

易错点

考生答案凭空产生,不依据文句得出。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意气风发地走在追梦的大路上,如果说处处碧波将成为她地理的新脉象,那么自主创新则是她正在全力培育的城市之魂。

②.食品安全方面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

③.专家认为,日本政界右翼人士一直努力淡化“二战”战败的概念,其否认侵略历史的观念可谓盘根错节,必须予以法理上的分析和针锋相对的批驳。

④. 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⑤.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跷足而待,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修养了。

⑥广州立白集团继承与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支持慈善事业,乐善好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奉献。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正确答案

C

解析

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盘根错节:树根盘绕,枝节交错。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此处对象误用。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跷足而待: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此处望词生义。

乐善好施:乐于行善,喜欢施舍。

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解题思路

看选项,适当使用排除法。

易错点

考生不理解跷足而待含义。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日亮相央视,吸引了广大观众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B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益。

C动画片《孔子》用动漫形式塑造的全新的孔子形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学刻板而僵化的思维习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项。

D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不无裨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不合逻辑,“不日”指将来,“吸引了”指过去。B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但”提至“使日本”前C.搭配不当,应将“塑造的”改为“塑造了”。

考查方向

辨析并修改病句。

解题思路

见解析。

易错点

C项易错。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但     是                                                                 。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①个人在朋友圈发布或转发信息要慎重

   ②还要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

   ③朋友圈又具有公共性质

   ④不能盲目动指头

   ⑤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

   ⑥在朋友圈里除了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A ⑥④⑤②③①

B⑤③⑥②①④

C③⑥①⑤④②

D①⑤⑥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除了……还要……”,可知⑥②应紧密相连,据此可排除C、D。①④关系最紧密,不能分开,据此可排除A。

考查方向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解题思路

见解析。

易错点

D项容易误选。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里约奥运会上一大波“奥运表情包”刷屏。“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在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以第三名成绩进入决赛的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成为新晋“网红”。20岁的傅园慧表情丰富夸张而有喜感,语言幽默而耿直,被网友戏称为“洪荒少女”。网友忍不住惊叹:“这个女孩太可爱了!”“真实而不做作,我已经完全被‘圈粉’了”。甚至国外很多主流媒体包括BBC、卫报和纽约时报都报道了这个新晋网红。美国媒体称,这个人她甚至连金牌都没有,但这都不重要。因为没有人比傅园慧更有趣、更享受比赛、更招人喜欢。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观点、态度?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完成写作任务。

正确答案

奥运表情包 折射开放自信

最近,网络上被一大波“奥运表情包”刷屏。古灵精怪的傅园慧、沉稳冷静的张梦雪、兼具霸气和呆萌的孙杨……“表情包”的走红,反映了网友观看奥运轻松欢乐的状态,也折射出更加开放、自信的国民心态。“洪荒少女”意外走红“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以第三名成绩进入决赛的傅园慧因一段充满“魔性”的采访视频迅速走红。视频中,傅园慧表情丰富而夸张、语言幽默而耿直,每一帧截屏都富有喜感,被网友戏称为“洪荒少女”“行走的表情包”。短短4小时之内,这段视频在微博上播放量达1570万次,点赞量超11万次。傅园慧一下子成为新晋“网红”,微博粉丝从几万激增到几百万。在第二天的决赛中,傅园慧为中国队赢得了一枚铜牌,也为广大网友贡献了新的“表情包”和“金句”。在记者提到“你只比亚军慢0.01秒”时,她笑说,“那可能是我手太短了吧!”正如半决赛后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决赛后傅园慧对于成绩的释然又一次赢得网友的激赏。她此前参赛的各种视频也被发掘出来,人们发现,镜头前的傅园慧一直是那么活泼开朗、乐观自信,网友忍不住惊叹:“这个女孩太可爱了!”“真实而不做作,我已经完全被‘圈粉’了!”不仅在国内走红,傅园慧还火到了海外。多家英美媒体对她进行了报道,国外网友也纷纷为她点赞。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发表的文章不吝赞美之词,称傅园慧为“里约奥运会上最可爱的选手”。文章称,虽然奥运会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运动员,但傅园慧比菲尔普斯等大牌选手更受关注,“这个人她甚至连金牌都没有,但这都不重要。因为没有人比傅园慧更厉害、更有趣、更招人喜欢,她能让人立马就喜欢”。既不是奥运冠军,也不是夺冠热门,却占据了社交网络和奥运新闻的头条位置,傅园慧被认为创造了中国奥运新闻史的一个奇迹。“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我。”在决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傅园慧坦言,对于自己成为“网红”感到意外。到底是靠什么征服了网友?傅园慧的走红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新华网评论文章这样分析傅园慧受欢迎的原因:“在人们的印象中,一个20岁的姑娘应该是这样的,天真纯粹又不失拼搏精神,她为奖牌去拼搏,但不会让奖牌成为她的负累。……当我们看到傅园慧以‘段子姐’的身份出现时,被逗乐了,被感染了,被感动了。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个人情趣的运动员。”评论员曹林特意写了一篇微信文章点评“傅园慧现象”。他认为,傅园慧的走红不是偶然,“不仅因为她接受采访时夸张的表情、不端不装的回答和极具喜剧天赋的段子手表现,更在于她的气质让公众眼前一亮,给了人们一种前所未有的奥运审美:虽然与金牌没有什么关系,但她轻松、阳光、快乐、自信,追求单纯的享受比赛和快乐运动。”“这个‘行走的表情包’,掩不住‘洪荒之力’,散发着由内而外的真诚和快乐。”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评论称,“甩开对手争金夺银,是一种超越,甩开烦恼享受比赛,又何尝不是一种从容?”淡定看待“首日无金”与傅园慧一样进入“奥运表情包”的还有孙杨。他霸气夺金后的振臂欢呼,给网友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同样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有他在男子400米自由泳比赛得到银牌后因为遗憾而落下的泪水。里约奥运会第一天,中国队没有收获一枚金牌,孙杨、杜丽、庞伟等热门选手都与冠军擦肩而过。面对“首日无金”的状况,舆论场上却没有多少悲愤郁闷之声,放眼望去,网友们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宽容、淡定和平常心。在孙杨的微博下,几百万粉丝为他热情点赞——“已经很棒了!男神,加油!”“人生总有遗憾。别哭,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无论奖牌什么颜色,你的努力和付出,你的超越和挑战,都值得被称颂,被铭记。”杜丽微博下面,也洋溢着温暖的鼓励。“不要有压力,没事的,没有金牌也一样支持你!”“不管结果如何,你能重新复出参加比赛已经很了不起了,好好享受今晚的比赛。”“你的表现很精彩!喜欢你比赛时专注的眼神!”很显然,网友对于金牌的得失没有看得那么重,对于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选手,也能发自内心地报以欣赏和鼓励。这种充满正能量的舆论氛围,与以前相比有着明显的变化。有评论指出,曾几何时,奥运金牌是象征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的重要符号,当一个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了金牌,就会举国狂喜,把他捧成英雄;而一旦他从金牌榜上跌落,很可能就会被责骂的口水淹没。网友“麦徒”回忆起刘翔曾经的遭遇:“2008年北京奥运会,背负‘亚洲飞人’、‘黄种人的骄傲’之誉的刘翔,在万千瞩目之下因伤退赛,引来无数‘在家门口丢国家脸’的嘲讽与奚落。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不久刚刚受伤的刘翔还是站在了起跑线上,却在跨越第一个栏架时摔倒,最后他还是站了起来,用一条腿跳完了全程。尽管如此,人们似乎也并不同情他的悲壮,反倒说他是骗子、演员,明知伤未愈仍要上场比赛。”“当孙杨夺银时,人们又想起了刘翔,大家开始有些后悔。”网友“多美小姐”留言说,“如果当初能像如今对待孙杨一样对待刘翔,事情会不会好一些?”对于以往表现的反思和讨论,催生了更加理智、更加健康的奥运金牌观。网友表示,不想拿金牌一定不是真正的竞技者,但只要用心尽力了,体现了竞技者的坚韧精神,就是值得肯定的,“竞技者的精神就像金子一样闪光”。曹林指出,今天的中国人依然会为金牌而欢呼,但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迷恋金牌了。“实力在那里,拿到过很多金牌了,不再需要金牌证明什么实力和滋养民族荣耀感,不再需要运动员去替自己争光——人们更多地希望别把运动员当成夺金机器,而要让他们享受体育的过程和快乐。”轻松心态享受奥运事实上,互联网时代的奥运会,越来越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狂欢嘉年华。人们厌烦了那种一味在乎比赛成绩、一切以冠军为中心的奥运审美,希望从那些沉重而宏大的意义中走出来,尽情享受奥运所带来的丰富乐趣。在弹幕网站肆意吐槽奥运开幕式,在微博、微信转发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在直播平台观看不同视角、不同解说的赛事,乃至跳出比赛结果、更多关注运动员的个人魅力……对于普通人来说,奥运不仅是体育竞技,更是意味着一种轻松欢乐的文化体验。“‘更高更快更强’与‘参与奉献快乐’,都是奥运会精神理念,两者并不冲突。人类需要竞技来突破自己的极限,也需要通过交流来陶冶自己的精神。”齐鲁壹点客户端发表李康宁的评论称,以观看“网红”的心态来看傅园慧等运动员也未尝不可,但不要把他们当成娱乐产品来过度消费。“奖牌之外,奥运还有更多的打开方式,有段子跟激情、努力跟反思、笑容和眼泪、竞技跟友谊。而我们最愿意看到的就是每个运动员都能开开心心地比赛,尽情释放出每个人的洪荒之力。”网友“张攀”的观点,赢得了不少人的共鸣。“越来越多的中国健儿,毫不隐藏搏取世界冠军的雄心,也毫不掩饰享受快乐体育的内心。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用包容和自信帮助运动员卸载压力,唤醒‘满血’的竞技状态。场上场下,人们共同沉醉于比赛的力与美,享受参与的激情与乐趣。”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8月9日发表的文章,对于本届奥运会上国人心态的变化,做出了细致的刻画。文章指出,从北京、伦敦到里约,一路走来,国人对待奥运竞赛的态度变得更加自信、从容、包容。“今天,每一个中国人,更加重视的,不是奥运会的金牌,不是别人的眼光,而是体育本身的意义——我们每个个体的健康和活力。在中国,体育,终于剥离了它不可承受之重,回归了它的本来面目。而这一切,源于我们这个民族日益增长的自信、自强!”“写得太好了,讲出了大家的心声。”在微信平台上,这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点赞数超过4万多次,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共鸣——“因为开明,所以自信;因为富强,所以享受。”“民族自信更多体现在国人对文化的自信和内心的成熟。”“中国人民真正从内心深处强大了起来!”

解析

参考立意:

①做人要真实、真诚、不做作;做真实的自己;有个性才更有魅力。

②唯金牌论不可取;理性看待金牌(成绩、名利);从容面对比赛。

③享受运动和比赛的快乐;在拼搏中感受快乐。…………

考查方向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解题思路

选择立意点。

易错点

所写话题,与材料相去甚远。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