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24. 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专制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秦朝开创的专制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联系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秦代确立起我国第一个专制集权制封建国家。故正确答案选择D。秦代实行郡县制,未能体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故A项错误;秦代专制集权制核心是皇权至上,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不存在相互制约关系,故B项错误;C项是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故也应该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秦朝开创的专制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联系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秦代确立起我国第一个专制集权制封建国家。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存在误差。
29. 1912年,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由此引发了民间有关中西医的论争长达10多年。这反映出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由此引发了民间有关中西医的论争长达10多年”可以看出,中医、西医之间的争论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冲突与碰撞。A项不合材料主旨,B项不合史实,D项材料未体现。故正确答案选择C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中国文化重现世,尚事功,学以致用;西方文化重思辨,尚超越,学以致知。这种差异早在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就初现端倪,在中西文化的两位圣人——孔子和苏格拉底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协调的现实精神”,其基本特点是以现世性的人伦关系为核心,通过协调性的伦理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肯定;西方传统文化精神则是“超越的浪漫精神”,其基本特点是以彼岸性的神人关系为目的,通过超越性的宗教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否定。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理解有误。
31. 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理论界的这一言论
正确答案
解析
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在国家干预经济崩溃后权力下放到省,治标不治本,不能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提及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缓慢,形势严峻,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故B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政府干预、制定经济计划的政策已经彻底破产,故C项错误;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材料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双轨制成功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格体制按照价格改革的思路和重点的不同,我国价格体制改革经历了如下过程:1979-1988年为价格双轨制阶段。这一阶段价格改革的主线是,完善计划价格体制引入市场机制价格双轨制。价格改革的措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产品价格的调整,包括提高粮食和棉花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价格等。二是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实行双轨制定价。价格双轨制是我国价格改革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一种典型的局部自由化方案,实践表明,通过价格双轨制的渐进过渡,在改革初期不仅让市场机制逐步发挥作用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市场化过程本身还有助于传统国有部门的增长和平稳过渡,没有给过渡初期的宏观经济造成严重不均衡的压力。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阶段特征把握不准确而误选
33.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不能随意赦免遭议会谴责而定罪的人。此举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根据材料“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不能随意赦免遭议会谴责而定罪的人”我们可以得出议会对司法权约束增强,进一步约束了国王的权力,从而有利于推动司法独立的实现。故正确答案选择A项。BCD项材料未体现。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司法独立”源于资产阶级的分权学说,从历史上看,它的提出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它是新兴资产阶级为对抗封建帝王的专制统治,特别是反对专制君主控制司法机关,随意逮捕、审讯甚至处死臣民而进行的一种抗争,是资产阶级反对王权专横暴戾统治的一面大旗。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未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5. 美国当今的全球扩张战略有着全新的形式,在其新保守主义论调的背后,仍然是垄断军工集团、垄断金融财阀的增殖冲动,只是它们需要的不是土地,不是直接的原料形式或财富形式,而是自由稳定平等的原料产地、海外市场、金融体系。这表明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的认识。根据材料“新保守主义论调的背后,仍然是垄断军工集团、垄断金融财阀的增殖冲动,只是它们需要的不是土地,不是直接的原料形式或财富形式,而是自由稳定平等的原料产地、海外市场、金融体系”即可得出正确答案。A项不合史实,C项材料未体现,D项不合材料主旨,故正确答案为B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把握不准。
30. 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以法律形式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联系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伴随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战后农村极度贫困,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劳动就业和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可知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劳动就业和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因此正确答案选择A项。其它选项不符题意
考查方向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城乡二元结构
解题思路
现行户籍制度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再者最大的现实是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还有借鉴国外民事管理制度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紧扣时间点来解题
32. “他……在上流社会人士中传播一种尊重平民的清新情感、一种对平凡事情的爱好、一种怜悯人和同情人的冲动、一种意识到贵族生活尔虞我诈和虚浮浅薄的观念……甚至男人们也开始谈论起他们感情的细微之处。潸然泪下成了时行风尚。”“他”最可能生活在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能力。根据材料中“在上流社会人士中传播一种尊重平民的清新情感、一种对平凡事情的爱好、一种怜悯人和同情人的冲动、一种意识到贵族生活尔虞我诈和虚浮浅薄的观念”“ 男人们也开始谈论起他们感情的细微之处。潸然泪下成了时行风尚”可以推断出是对卢梭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特点的评述。卢梭的思想使法国上层阶级疏远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使他们中的许多人丢掉自己的优越感。这是他对法国大革命所作出的主要而直接的贡献。同时他也是对理性进行批判的一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所以他也是浪漫主义的大师,故选B项。其他都不和材料信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卢梭的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不能把握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
34. 以下是苏俄(联)《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部分摘录
据此判断,该委托书出台的历史背景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历史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十月革命后发布的《土地法令》中附有《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其中包含“永远废除土地私有制”,一切土地,不论是国家的、地主的或农民的土地,“一律无偿转让,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禁止使用雇佣劳动”等内容。反映了革命后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故选A。其余选项反映的土地政策与时代特征不符,均可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917年11月8日,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揭露了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迫切希望和平的愿望,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进行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最后,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下设各部,执行无产阶级国家的各种职能。斯大林当选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当选为外交人民委员。11月9日清晨大会胜利闭幕,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成立。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而失分
25. 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把握。根据材料“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 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反映出从汉代至唐代,耕牛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之所以会强化对耕牛的重要性,在于我国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封建国家,因此表明农业经济得到强化。故B项正确。ACD项都与材料无关。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耕牛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动力问题,材料反映出从汉代至唐代,耕牛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之所以会强化对耕牛的重要性,在于我国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封建国家,因此表明农业经济得到强化。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现象的实质认识不清。
27. 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演变历程的把握。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然则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民之议矣。”顾炎武主张“许庶民之议”,也就是允许百姓评议政治,体现出顾炎武的关心时政的经世致用思想。故正确答案选择D项。A项、C项不合材料中主旨,B项材料未体现,理应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然则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民之议矣。”顾炎武主张“许庶民之议”,也就是允许百姓评议政治,体现出顾炎武的关心时政的经世致用思想。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对经世致用思想理解有误。
28. 1938年2月,蒋介石在《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中说:“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战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此抗战观点
正确答案
解析
“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材料表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本土作战的有事,日本是小国,资源和人口较少,经不起持久的消耗,以空间换时间,因此能够积小胜为大胜,表达了持久抗战的思想。B与题意符合,A项与题意不符,C项时间不符, D项错误,排除。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持久战;
解题思路
紧扣材料大意来解题,材料表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本土作战的有事,日本是小国,资源和人口较少,经不起持久的消耗,以空间换时间,因此能够积小胜为大胜,表达了持久抗战的“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思想。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理解有误。
26. 素菜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成为一个菜系,则是在汉代以后。《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领先于世界,而且材料只是针对素食,并没有否定同时期荤菜的存在,故A项错误;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盛行,道教的养生之道主张人们多吃鲜蔬野果,佛教则全吃素食,南北朝时佛教最盛行,素食拥有颇为可观的群众基础,在一些饮食著作中,就出现介绍素食做法的专章,故B项正确;专制统治与民众饮食种类的选择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故C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全国不同地区饮食文化的交流,食材广泛,并不局限于素菜,而且商品经济在汉代以前就有,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盛行,道教的养生之道主张人们多吃鲜蔬野果,佛教则全吃素食,南北朝时佛教最盛行,素食拥有颇为可观的群众基础,在一些饮食著作中,就出现介绍素食做法的专辑,这说明新思想对菜系形成的影响。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中隐形的时间点把握不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塞罗突破了城邦时代人与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界限,提出了所有人平等的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张扬了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意识,人文主义者还大力提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如勤勉、守信、坚忍、自制、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等,从而为近代意义上公民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与古希腊罗马的公民理论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17、18世纪的公民还在范围和数量上得到了拓展:公民身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从公民及公民权利发展的动力源来看,主要是通过社会运动和革命战争的形式,使公民及其权利的范围得到了扩展,如英、法、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使原来封建专制制度下的臣民获得了资产阶级国家公民的身份。
——摘编自张博颖等《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在1914年的日记里,胡适批评道:“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后来,他陆续以嘲讽的口气写下了《差不多先生传》、《麻将》,希望找出国人“日用不知”的各种毛病,引起对“旧的文学、政治、伦理”的警惕。此外,胡适还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在《我的信仰中》,胡适则表示:“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所谓“思想得好”,就是不依傍、不盲从。而1919年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胡适又提出,国民党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注:胡适留美时导师杜威的主张)的“评判的评判”。从“五四”前后到1932年的十几年间,胡适一直在大声疾呼“科学”,强调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教育国民,国家才能强大。
——摘编自朱承《胡适与现代中国国民意识塑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公民观的内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适新国民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正确答案
内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勤勉进取,守信坚韧;遵守法律,捍卫人民主权;推崇理性、参政议政。
意义: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有利于工业革命时代到来;有利于构建平等和谐的社会秩序;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思想解放。
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突破了城邦时代人与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界限,提出了所有人平等的思想”“ 人文主义者还大力提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如勤勉、守信、坚忍、自制、进取心和冒险精神”“ 公民身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 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等信息,分别联系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加以表述即可。第二小问联系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加以概括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公民的限制很严格: 必须是本城邦的男子 父母也得是本城邦的,而且得是成年男性,也就是说四种人不可能成为公民,一种是女性,第二种是奴隶 第三种是外邦人,第四种是本城邦未成年男性,因此像雅典城邦虽然有约二十万人,但其中真正的公民只有四万人左右,所以古希腊地区的民主虽然很发达,但只是少数人的民主,被称为“男性公民俱乐部”。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表述的全面性不强而失分
正确答案
新国民观:摒弃旧文化体制下的国民劣根性;通过平民化的“文学革命”塑造新国民;具备独立与理性的精神品格;注重科学精神的养成。
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欧美社会民主、平等、自由等启蒙思想广泛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和旧国民性的批判与反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政局动荡更迭;留学风气盛行。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回答第一小问时一定要联系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信息来进行全面回答;第二小问回答时,要注意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别是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主客观条件来加以回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他们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工农运动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回答原因时容易丢失客观方面的因素。
41.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揭示着事物的性质或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历史变化与发展规律。
图10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图11 新航路开辟
比较图10、图11,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正确答案
示例一:信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
说明: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示例二:信息: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主导。
说明:明中叶以前,中国国力强大,一直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
示例三:信息: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张掠夺之路。
说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巾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一直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以来,伴随着欧洲人的是劫掠、征服、殖民。
示例四:信息:由奢侈品交换到各种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说明:古代海上商贸之路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丝绸、瓷器、香料等奢侈品;新航路开辟以后,各种商品、文化、物种通过海上商贸之路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交流。
示例五:信息:由贡赐贸易转化为商品贸易。
说明:古代中国海上商贸之路以贡赐贸易为主,不重视利润;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的商品贸易重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解析
提取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限于局部地区(亚非欧洲际)贸易,而到了新航路开辟,经过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形成并发展;丝绸之路时期东西方和平友好交往为主,到了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通过对外殖民扩张,把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内;丝绸之路时期中国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文明外传,对世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而到了新航路开辟,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时期东西方和平友好交往为主,到了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通过对外殖民扩张,把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内;丝绸之路时期中国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文明外传,对世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而到了新航路开辟,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
1.解析不能史论结合;
2.不能准确抓住图片比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加紧研究制定推动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此消息一出,公众与业界反响强烈,皆认为在我国持续了2600多年的食盐专营制度将要废除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仲开创了中国食盐专卖制度,使得齐国国力大增,为称霸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任命御史大夫张汤等实行盐铁官营,对食盐经营进行严格管理,禁止富豪雇人擅有山泽之利。对私自煮盐者,没收煮盐工具,还要处以“铁左趾”的酷刑。……汉昭帝六年(公元前81年),举行了中国经济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形成了重要文件——《盐铁论》。……在宋太宗至真宗这段时间,主要实行禁榷法。禁榷法包括官卖、计口授盐、计税敷盐、计产敷盐和常平盐等。……明朝主要实行民产、官收,榷场专卖的办法。专卖制主要有三种:开中法、计口授盐法、商专卖法。其中商专卖法是盐专商直接与灶户交易,官府不再向灶户收盐,而令灶户按引纳银,商人则直接向灶户购盐而不经官。 ——摘编自曾双余《中国2600年盐制演绎寻踪》 材料二 1913年,袁世凯与英、法等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条款,……承认要在外人襄助下,对中国盐税征收办法实行整顿改良。……根据善后大借款合同,英国人丁恩担任盐务稽核所会办,……丁恩在印度实行的“就场征税、自由贸易”的盐政政策卓有成效。来华前,对中国的盐务已做了较深研究,到任后第二天,他就给财政部提出了《改良盐务条议》的条陈,明确提出:“盐政欲增加收入,罗致巨款,政府不必独揽制造。……如能设法于盐斤未离滩之先,即将课税全数征收,则收入自然源源不穷。”……尽管遇到种种阻难,但开放引岸(指定给请引行盐的盐商的专卖区)、自由贸易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在丁恩及其国内改革派的努力下,民国初年的盐务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国初年的这次盐务改革,客观上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过程中建立的稽核制度,对后来的中国盐务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盐务近代化的开端。……后人评价丁恩为“热心改革家”、“主张废除专商最力之第一人”。 ——摘编自潘前芝《1913,中国盐务大改革》
3.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的历程。
4.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盐政改革的原因,并简要加以评价。
正确答案
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少数诸侯国开创了食盐专卖制度;西汉时期,正式形成覆盖全国的盐铁专卖制度;宋明时期,逐渐形成禁榷法、开中法等形式多样的专卖办法。
解析
本题以古今贯通方式,以热点问题民生中的盐业体制改革为考查范围,旨在考查学生运用解读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对于概括、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要求较高。“概括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的历程”, 提取材料一中的信息,概括出来即可。但是注意要分阶段表述;“分析中国近代盐政改革的原因”,既要注意提取材料二中的信息概括,也要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列强侵华、社会经济或者阶级(个人)、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并简要加以评价”, 提取材料二中的信息概括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紧扣材料信息,全面把握有效信息,概括出来即可。但是注意要分阶段表述;对原因表述时,从中国近代列强侵华、社会经济或者阶级(个人)、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回答不能体现阶段性
正确答案
原因: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推动;“开放引岸、自由贸易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丁恩的个人作用。评价:民国初年的盐务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客观上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中国盐务近代化的开端。
解析
本题以古今贯通方式,以热点问题民生中的盐业体制改革为考查范围,旨在考查学生运用解读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对于概括、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要求较高。“概括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的历程”, 提取材料一中的信息,概括出来即可。但是注意要分阶段表述;“分析中国近代盐政改革的原因”,既要注意提取材料二中的信息概括,也要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列强侵华、社会经济或者阶级(个人)、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并简要加以评价”, 提取材料二中的信息概括即可。
考查方向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盐政改革
解题思路
“中国盐政自春秋时管仲创立“官山海”政策以来,历经2600余年发展,至今仍在继续发展完善中。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事业发展,盐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渐下降,历代盐税收入居天下财赋之半的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1994年国家实行税制改革,取消盐税,改为分别征收资源税和增值税,绵延2000余年最古老的税种——“盐税”的名称从此成为历史。自1990年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深化盐政体制改革,使盐与工商百物同等管理的议论又起。鉴于盐为国计民生所必需,不可一日或缺,其正常供应,关系到社会稳定与民心安定,故中国盐政的改革如何深化,并使之有利于国计民生,盐务界内外人士均在拭目关注。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很好结合史实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