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哈尔滨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24. 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专制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

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

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9. 1912年,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由此引发了民间有关中西医的论争长达10多年。这反映出

A传统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B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C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D官民立场尖锐对立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1. 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理论界的这一言论

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

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3.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不能随意赦免遭议会谴责而定罪的人。此举

A推动了司法权的独立

B促进了内阁制的形成

C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

D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5. 美国当今的全球扩张战略有着全新的形式,在其新保守主义论调的背后,仍然是垄断军工集团、垄断金融财阀的增殖冲动,只是它们需要的不是土地,不是直接的原料形式或财富形式,而是自由稳定平等的原料产地、海外市场、金融体系。这表明

A美国对外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美国全球扩张动力源于资本扩张

C新保守主义的实质是推行自由主义

D利益追逐多元化增强了美国势力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0. 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

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

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2. “他……在上流社会人士中传播一种尊重平民的清新情感、一种对平凡事情的爱好、一种怜悯人和同情人的冲动、一种意识到贵族生活尔虞我诈和虚浮浅薄的观念……甚至男人们也开始谈论起他们感情的细微之处。潸然泪下成了时行风尚。”“他”最可能生活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大萧条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4. 以下是苏俄(联)《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部分摘录

据此判断,该委托书出台的历史背景是

A十月革命展开

B新经济政策实施

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5. 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

A宰杀耕牛现象严重

B农业经济得到强化

C社会动荡耕牛锐减

D尊重民众宗教禁忌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7. 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

A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

B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

C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

D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8. 1938年2月,蒋介石在《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中说:“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战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此抗战观点

A导致正面战场出现了大溃败

B有利于正确抗战策略的形成

C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D吸收了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6. 素菜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成为一个菜系,则是在汉代以后。《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滞后

B新的思想因素

C专制统治干涉

D商品经济推动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塞罗突破了城邦时代人与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界限,提出了所有人平等的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张扬了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意识,人文主义者还大力提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如勤勉、守信、坚忍、自制、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等,从而为近代意义上公民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与古希腊罗马的公民理论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17、18世纪的公民还在范围和数量上得到了拓展:公民身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从公民及公民权利发展的动力源来看,主要是通过社会运动和革命战争的形式,使公民及其权利的范围得到了扩展,如英、法、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使原来封建专制制度下的臣民获得了资产阶级国家公民的身份。

——摘编自张博颖等《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在1914年的日记里,胡适批评道:“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后来,他陆续以嘲讽的口气写下了《差不多先生传》、《麻将》,希望找出国人“日用不知”的各种毛病,引起对“旧的文学、政治、伦理”的警惕。此外,胡适还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在《我的信仰中》,胡适则表示:“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所谓“思想得好”,就是不依傍、不盲从。而1919年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胡适又提出,国民党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注:胡适留美时导师杜威的主张)的“评判的评判”。从“五四”前后到1932年的十几年间,胡适一直在大声疾呼“科学”,强调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教育国民,国家才能强大。

——摘编自朱承《胡适与现代中国国民意识塑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公民观的内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适新国民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分值: 2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41.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揭示着事物的性质或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历史变化与发展规律。

图10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图11  新航路开辟

比较图10、图11,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加紧研究制定推动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此消息一出,公众与业界反响强烈,皆认为在我国持续了2600多年的食盐专营制度将要废除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仲开创了中国食盐专卖制度,使得齐国国力大增,为称霸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任命御史大夫张汤等实行盐铁官营,对食盐经营进行严格管理,禁止富豪雇人擅有山泽之利。对私自煮盐者,没收煮盐工具,还要处以“铁左趾”的酷刑。……汉昭帝六年(公元前81年),举行了中国经济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形成了重要文件——《盐铁论》。……在宋太宗至真宗这段时间,主要实行禁榷法。禁榷法包括官卖、计口授盐、计税敷盐、计产敷盐和常平盐等。……明朝主要实行民产、官收,榷场专卖的办法。专卖制主要有三种:开中法、计口授盐法、商专卖法。其中商专卖法是盐专商直接与灶户交易,官府不再向灶户收盐,而令灶户按引纳银,商人则直接向灶户购盐而不经官。                                ——摘编自曾双余《中国2600年盐制演绎寻踪》    材料二 1913年,袁世凯与英、法等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条款,……承认要在外人襄助下,对中国盐税征收办法实行整顿改良。……根据善后大借款合同,英国人丁恩担任盐务稽核所会办,……丁恩在印度实行的“就场征税、自由贸易”的盐政政策卓有成效。来华前,对中国的盐务已做了较深研究,到任后第二天,他就给财政部提出了《改良盐务条议》的条陈,明确提出:“盐政欲增加收入,罗致巨款,政府不必独揽制造。……如能设法于盐斤未离滩之先,即将课税全数征收,则收入自然源源不穷。”……尽管遇到种种阻难,但开放引岸(指定给请引行盐的盐商的专卖区)、自由贸易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在丁恩及其国内改革派的努力下,民国初年的盐务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国初年的这次盐务改革,客观上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过程中建立的稽核制度,对后来的中国盐务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盐务近代化的开端。……后人评价丁恩为“热心改革家”、“主张废除专商最力之第一人”。                                    ——摘编自潘前芝《1913,中国盐务大改革》

3.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的历程。

4.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盐政改革的原因,并简要加以评价。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